第一篇:铁道游击队介绍
铁道游击队
1.铁道游击队的成立
1938年,山东省主要煤城枣庄被日军占领后,一些爱国矿工和铁路工人组建了一支游击队,由八路军苏鲁支队领导。这支队伍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到1940年5月根据八路军鲁南军区指示,正式编为八路军铁道游击队,受八路军鲁南军区领导。6月扩编为大队,下辖四个大队,每对10余人,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为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以微山湖为依托,活跃在津浦、临枣、台枣三条铁路线上,打票车、截军车,劫货车、扒铁道、炸桥梁,神出鬼没,严重打乱了日军的战略运输线。平常,游击队以微山湖中的微山岛为生活基地,与民众打成一片。枣庄以北,就是著名的抱犊崮山区,是八路军主力所在地。当敌人出动大部队“围剿”铁道游击队时,游击队员就暂时隐蔽到山区去,敌人一退,他们又立即进湖上岛,继续寻找机会在铁道线上与敌人作战斗。
2.铁道游击队的英勇事迹
1940年,日军32师团和独立第10旅团共集结5万日伪军,对115师所在的抱犊崮进行大规模扫荡,铁道队按上级命令迅速展开行动;5月再次袭击日军“正泰国际洋行”,击毙日军谍报队员13名,6月,袭击日军押款列车,缴获法币8万余元;8月破坏津浦铁路韩庄段,致使日本运兵军列脱轨;9月,拆除枣庄至临城铁轨1.5公里,砍断电线杆百余根,使枣庄日军的通讯和交通同时瘫痪。115师政委罗荣桓在给铁道队的嘉奖信中说:你们就像一把钢刀插入了敌人的胸膛。1941年春,日军对我鲁南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铁道游击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的反“扫荡”斗争,在敌人的战略运输线上发动进攻。“夺车撞车”时间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次战斗。那天,铁道游击队员跳上了一列飞驰的货车,控制了火车头,摘除了火车头与车厢之间的挂钩,将一长串车厢正好停在一座桥梁上,车头则继续前行,然后高速开倒车,向车厢撞去。在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中,桥梁断裂倒塌了,十几节车厢像一条大蟒瘫倒在桥下,使铁路运输中断达一星期之久,阻滞了敌人对山区的“扫荡”。
1941年冬,我军棉衣无着,鲁南军区指示铁道游击队设法向敌人要冬衣。游击队了解到将有一列满载布匹、军衣的列车在津浦线上通过,就利用大雾的掩护,对列车发动突袭,成功夺取布匹1000余匹和大批军衣、军被,解决了一个军区、三个军分区部队的冬衣问题。
1942年夏天,正在待命的铁道队忽然接到鲁南军区的通知,要他们护送一个工作队通过津浦铁路,同时军区还专门嘱咐:工作队中有一位代号为“0号”的首长,务必要保障他的绝对安全。晚上,身着长袍、头戴礼帽的0号首长在铁道队的掩护下,顺利抵达姬庄附近的津浦铁路东侧。由于事先已经做好了伪军工作,所以沿途气氛显得十分平静。0号首长平安到达115师教四旅所在地后,拍来了电报,最后落款是“刘少奇”。大家才知道原来是如此重要的0号首长!
自护送刘少奇过路后,铁道队又相继成功地护送了陈毅、肖华、罗荣桓等党政干部穿越津浦铁路。从1942年到1944年,铁道队先后护送干部近千名往返延安,从未出现一次差错,受到了鲁南军区的通令嘉奖。同时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1945年10月,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携带8挺重机枪、13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轻重武器,向铁道队投降。
3.铁道游击队中的人物事迹
洪振海(1910—1942)又名洪衍行。山东滕县(今滕州市)羊庄乡大北塘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随父亲在枣庄路矿谋生,因生活所迫经常与火车打交道,练就了飞登火车的本领,人称“飞毛腿”。抗日战争时期,洪振海在党的领导下,发动枣庄路矿工人组建了一支活跃在山东鲁南的枣庄、临城和微山湖一带,威名远扬的人民抗日武装——鲁南铁道大队即铁道游击队,他是第一任大队长。
1940年6月的一天,洪振海带领32名队员,伪装混上装有钱款的敌列车,击毙敌伪军警,缴获伪钞8万元、长短枪20多支、机枪和手炮各一挺。从此,“飞虎队”的威名迅速传开,致敌提心吊胆。
夜袭敌临城火车站,是他指挥的许多漂亮仗之一。1941年夏,经过详细侦察和周密计划部署后,参战队员分成了3个战斗小组,第1组化装成铁路工人,乘夜混入车站,迅速接近袭击目标,将特务头子高岗及其士兵石川击毙。第2组迅速制服伪铁路警备队,收缴其枪支。第3组负责增援。整个战斗仅用10多分钟便以铁道大队无一人伤亡而胜利结束战斗,计击毙敌伪军2人,伤1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机枪2挺和子弹一宗。同时,他们还利用制造假象,造成日军将伪军阎成田部解除武装和伪团长阎成田等人被捕杀,取得一箭双雕的战果。
解放微山岛,是洪振海指挥的又一个漂亮仗。在运河支队一大队和微湖大队的配合下,仅用了很短时间就胜利结束战斗,一举全歼守岛伪军,毙伤伪军副团长以下2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机枪4挺,手枪2门和其他战利品一宗。
1942年4月初,临城的日军纠集伪军1000余人,分两路突然包围了铁道大队的驻地黄埠庄。洪振海沉着地指挥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突围。大队其他领导带领队员突出了敌人的包围,洪振海不幸牺牲。此时,中共鲁南铁道大队党支部已通过了洪振海的入党申请。洪振海牺牲后,鲁南军区政治部追认洪振海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杜季伟(1911――1983)又名成德,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沈坊前村人。著名的铁道游击队首任政委。1938年3月,参加抗日游击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2月,他奉命与洪振海、王志胜等人一起组建“铁道游击队”,并任政治委员。他机智勇敢地带领铁道游击队在枣庄地区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袭击日本驻军,截火车、打洋行、抓汉奸、筹资金、搞钱粮,支援鲁南抗日部队,救济人民群众。1947年1月,调任鲁南军区特务团副政委。1948-1981年,先后担任过凫山县县委书记,鲁南军区七师二十一团政治委员,尼山和滕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炮十一师和炮五师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1981年离职休养,享受正军级待遇。1983年8月21日病逝于济南。
王志胜(1912—1987)鲁南铁道队主要创始人之一,枣庄市市中区陈庄人。1938年3月,王志胜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义勇队。10月返回枣庄建立了抗日情报站,王志胜任副站长。1939年秋,王志胜和洪振海第一次血洗洋行,杀死日本特务2人,杀伤1人,夺取长短枪各一支,震慑了敌人。10月,他和洪振海经过周密计划,又在临枣铁路线上,“飞车”袭击日军,搞到两挺机枪、12支步枪和两箱子弹及时运到苏鲁支队。1939年10月,王志胜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鲁南铁道队在陈庄诞生,王志胜任副大队长。同年秋,活动在临城南北两支铁道队奉命编入鲁南铁道大队,王志胜仍任副大队长。这期间,王志胜率队“飞车”搞机枪,打票车,截货车,扒铁路,断通信,炸桥梁,奇袭敌兵营,英勇果敢屡屡得胜。自1942年至1943年,王志胜还先后参与护送刘少奇、陈毅、肖华、朱瑞、陈光等党政军领导人往返延安。1943年春,鲁南铁道大队编为鲁南独立支队二大队。翌年秋又恢复铁道大队番号,王志胜仍任副大队长。建国后,曾任华北煤田地质勘探局123队副队长兼党总支书记、枣庄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枣庄市政协常委。1987年4月24日因病逝世。
刘金山,1915年生于山东省枣庄市蔡庄村的一户矿工家庭。1942年5月,铁道游击队原大队长洪振海在微山湖战斗中牺牲后,刘金山被鲁南军区正式任命为大队长。此后,他先后与六任政委配合,率领铁道游击队员截火车、打鬼子、救群众、除汉奸、送干部,身经战斗百余次,安全护送过路干部近千名,为主力部队输送数百名骨干力量。1946年3月,鲁南铁道大队番号撤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鲁南铁路管理局,刘金山被任命为副局长。同年8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为迟滞敌人行动,鲁南军区调集原铁道游击队部分骨干,重组鲁南铁道大队,刘金山再度出任大队长。年底,部队改编为鲁南军区特务团二营,刘金山任副团长兼二营营长,后任鲁南军区特务团副团长、鲁中南纵队三0七团副
团长等职。此后,他随军南下,参加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35军307团团长、党委副书记,浙江金华军分区参谋长,一○五师参谋长,公安十七师参谋长,江苏省南通军分区副司令员,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党委书记,苏州地委书记,江苏省南通军分区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后晋升为大校。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等。1981年9月离职休养。1982年9月,刘金山被上级批准享受副军职待遇。
4.铁道游击队革命遗址及景点
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坐落在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中心,高33米,占地2000平方米,于1995年8月建成。游击队战士持枪冲杀的铸铜人物塑像,矗立于纪念碑顶端,碑正面为铁道游击队图案,左侧是自上而下贯穿整个碑体的五十根枕木,象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碑体正面为竖起的铁轨造型,体现了游击队员活跃在百里铁路线上,浴血奋战的深刻含义。碑体中央镶嵌着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8个金箔帖面大字,截至目前,是唯一由国家主席题词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底座正面篆刻碑文,碑底座两侧的花岗岩人物浮雕,再现了游击队员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碑座的八级台阶象征八年抗战。
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是以铁道游击队为主基调,集教育、游览娱乐为一体的市级公园。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驻地,京福高速公路西侧,占地9公顷。双雄墓,两墓相隔百米,也称“双雄墓”是为纪念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副大队长王志胜而建。整个墓葬区绿树成荫,鲜花环绕,威武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枣庄市一个著名的城市品牌--铁道游击队影视城赫然屹立于薛城区风景秀丽的临山之上。影视城是薛城区委、区政府为配合大型红色经典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枣庄电视台创意、设计、规划,经枣庄市委、市政府批准,以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影视剧生产基地为目标,由薛城区人民政府、枣庄市广播电视局共同投资建成景区建设。于2004年9月29日动工,历时百天落成,圆满完成了40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拍摄任务。而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国时期的影视拍摄基地,也是全国首批命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已成为教育性强、实景逼真、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二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琵琶停,音未止
——读《铁道游击队》有感
从小,就听说过《铁道游击队》的威名,父辈们都喜欢反复观看这部影片,当时的我很不理解,几个人在火车上跳上跳下,有什么意思?至少是没有动画片有意思的。慢慢长大,懂得的道理多了,学的东西多了,嘴里也能说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专业名词时,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小组选择了欣赏《铁道游击队》这本长篇小说,并讨论拍摄几个场景来学习钻研。我也观看了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铁道游击队》,并反复听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革命歌曲,因此,写下这篇对《铁道游击队》的感悟。
1939年,日本侵略中国控制了中国大部分铁路,铁路是重要的运输路线,日本军队通过铁路向前线运输武器装备、药品物资,以刘洪大队长,李正政委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原先是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自发起来与日寇进行斗争的铁路工人,他们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钳制敌人的兵力,为打击日本鬼子,铁道游击队的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因为他们来无踪,去无影,因此也被称为飞虎队。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不久,日军前来偷袭,刘洪、李正指挥有方,大败冈村特务队。日军恼羞成怒,四处烧杀,肆意报复。被激怒的刘洪欲在微山湖上与日军正面对阵,幸亏李正赶来及时劝阻,飞虎队实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却因此负伤。飞虎队休整后,力量壮大,在与冈村特务队的激战中,全歼敌人。可是芳林嫂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却遭敌兵逮捕。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率队赴临城阻遏国民党军队。北上,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铁道游击队,是从百姓中走来的抗战特种队伍,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其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日伪闻风丧胆。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这是有史以来军事受降中十分罕见的一幕。
我们小组选择了两个镜头。第一个是山本将军与部下开会的场景。虽然对日本人有着天生的敌视,但我不得不说,这位将军之所以能成为将军,也的确是有他的可取之处。他一再提醒部下,不要轻易下任何结论,而事实证明,他的确是对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表象就下了判断,无论是学习,工作,或者是亲情,爱情,我们不能只依靠主观臆断就轻易下结论,这往往会让我们一叶障目,难观全局。第二个是王sir向三掌柜谄媚送礼的镜头。身为汉奸的王sir虽然很可耻,但他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我们往往更注重身外之物,而现实中,有许多事情是钱财都无法办到的,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网
至关重要,一个好朋友能带给你的,不只是钱财这么简单的东西。
百团大战以后,因为红军暴露了自己的实力,日本开始对八路军的围剿和对人民的三光。于是,无论是红军还是地方革命武装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所以党才会提出要发动占领区和国统区人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像熟悉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都是那个时候的故事。铁道游击队的壮丽史诗,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碑,是抗日军民万众一心用血肉之躯铸成的一座无形的丰碑,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老的传奇!我们处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一定不能忘记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先烈,我们应循着他们的足迹,努力学习,继往开来!看完影片,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国进行了八年抗战,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因为中国人民是不愿做奴隶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败一切敢于侵犯的敌人。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看了这部红色革命电影,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服务人民,更好的报效祖国。从中我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纵观历史,建国60周年以来,我们国家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这都是从前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必须继承先烈们的精神为祖国继续繁荣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大学生而且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牢记这些历史,牢记自己的使命。我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学习上要掌握牢固的知识,搞好自己国家的新技术,使国家在科技方面不再受强国钳制,《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已经过去,但他们的精神时刻警醒着我们。土琵琶虽然已经停止演奏,可她的声音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我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牢记历史,铭记抗日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开拓创新,勇于攀登。
第三篇:铁道游击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铁道游击队》。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微山岛上的游击队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
1939年,日本鬼子为了尽快占领中国,加快了入侵的步伐,不断地把国内的枪炮运往中国,他们在中国烧、杀、抢,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打击日本鬼子,中国共产党便决定在微山湖地区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因为他们来无踪,去无影,因此也被称为飞虎队。一场以洪队长为首的铁道游击队——飞虎队与日本鬼子在铁路线上打响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游击队经常活跃在铁路线上,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只要一发现鬼子的火车,游击队员们便飞快地跳上火车,打开车门,把敌人的弹药、粮食等统统扔下火车,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跳下火车,而埋伏在铁路周围的战士们迅速地把武器和供应物质运回根据地。这些使得鬼子小队长暴跳如雷。
影片中的一个片断让人看了真佩服游击队员们的机敏大胆。游击队员经过乔装打扮,混进火车站,在火车上与敌人周旋,迷惑鬼子。当火车开到中途时,一部分战士们趁敌不备,悄悄地把车头和车身分开,而车厢里的游击队员则干净利落地把火车上的鬼子全部消灭掉。最后,让疾驶的车头和迎面驶来的货车剧烈地碰撞在一起,给日本鬼子沉重地打击。当看到鬼子头目恼羞成怒的样子时,我们禁不住拍手叫好。游击队还积极配合大部队,机智灵活地和敌人捉迷藏,充分利用周围熟悉的环境,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他们不是让敌人的火车相撞,就是使火车脱轨,要不就炸毁铁轨,使火车无法行驶。所有这些让鬼子们一时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当影片结尾出现了日本鬼子无条件地投降画面时,同学们禁不住欢呼起来。
看完影片,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国打了八年抗战,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因为中国人民是不愿做奴隶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败一切敢于侵犯的敌人。从中我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建设祖国,让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铁道游击队》观后感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作者:王文君
2011-05-27 09:43:12 浏览:2268次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游击战争题材永恒经典黑白片。中国导演赵明代表作,根据中国作家同名小说改编。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铁道游击队传奇般的英勇事迹及影响,在全国及世界留下光辉篇章。该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铁道队”,人员最多时达300多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铁道队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截列车、打洋行、毁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令其闻风丧胆。
铁道队还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电影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扣人心弦。战争气氛真实、浓厚,人物形象朴实、生动,洋溢着令人鼓舞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曾广为传唱,至今仍脍炙人口。小时候对这部影片就已耳熟能详了,再一次重温这部佳作时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那时只是对故事和情节感兴趣,对于电影所要表达的内涵却从未思考过。每次看到英勇机智的游击队员最终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时,心中总会有一种特别的爽快感,犹如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在近日重新看过这部片子后,虽然也会在敌人被打败时拍手称快,但在思想上却又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虽然这仅仅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与反帝、反封建主义斗争中取得的无数胜利中得一次,这不仅说明了共产主义战士的英勇无畏、足智多谋,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明神武。
在当时极其恶劣的条件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团结在党的周围,相信党,相信共产主义,从而为取得最终的伟大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雄不提当年勇,我们已走进了新时代,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更应拥护党的政策方针,信仰共产主义。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唯有如此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当我在看了《铁道游击队》这部电影以后,心中时时不能平静,脑中不断浮现出电影中某些画面。我被那些战士的智慧和勇敢所深深吸引住了,运用他们的智慧,运用他们的勇气不断完成一个个艰险的任务,不断显示出劳动人民无穷的力量,誓死捍卫自己的国家,这就是游击队员的精神。
《铁道游击队》里最有型的动作排名第一是刘洪站在车头上,一手抓住扶手,一手把枪扬起来,这个动作在今天看来耍帅的成分要大于实际作用。而最帅的动作是最后,游击队把日本鬼子的火车头给卸了,只留个不会动的车屁股。这要是在今天怎么也是车匪路霸,危害社会治安,可是在当时绝对是能想出来的最帅的动作。日本长官低下头说我承认我们失败了。这是人民的胜利。比这更有名的是那首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歌里还有微山湖上静悄悄。心爱的土琵琶,他充满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晓。时至今日仍让人心动不已,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这些都跟野蛮的扒火车一起成为我们父母亲那个时代最光荣也是最通俗的记忆。
此时再回头想想自己,真是觉得无比的惭愧,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坚强的意志力,勤奋正是我们如今大学生所欠缺、所需要的。国家需要的大学生于是需要具备游击队员般的精神,所以通过观看这部电影后,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观看这部电影对我的触动的确十分大,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让我知道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断的勤奋总能达
到自己的目标。就如同游击队员他们为了完成党所交给他们的任务甚至甘愿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铁道游击队》,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影片讲述了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彻底粉碎帝国主义的阴谋,在日军铁道线上出现了这样一支队伍——飞虎队。游击队员那矫健的身影活跃在敌军的铁路线上,把敌军搞得头昏脑胀。
其中,让我觉得最痛快的要数这个情节:游击队长亲自出马,拿下了火车头,他用汽笛拉响了暗号,潜伏在火车上的游击队员们纷纷一跃而起,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战,有的用土琵琶敲敌人的脑袋,有的用鸡蛋砸敌人的脸,还有的赤手空拳,车上的老百姓看到后,纷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不一会儿,就把敌人全部歼灭!
多好的人民啊!如果没有他们,怎会轻而易举地把敌人消灭?由此,我想到:在中国历来的战争中,哪一场战争没有老百姓的鼎立支持?正因为有了百姓的全力帮助,共产党才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夜幕笼罩着大地。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列火车从远处飞驰而来。突然,路基旁窜出一条黑影,“嗖”地一下就攀上了火车。只见他利用车厢的凹凸部位,手脚并用,艰难地来到车门旁,掏出撬锁工具,打开车门,闪进车厢。
车厢内,一大批的军火展现在眼前,黑影双眼放光,掩住内心的幸喜,连忙将这些军火一箱箱、一捆捆地丢出车箱外。路基旁,黑影的同伴们迅速地将军火捡起、运走……
如果是现在,眼前的这一幕肯定让你联想到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很庆幸,这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一幕,是讲述六十年前大名鼎鼎的铁道游击队他们在扒日军火车、盗日军军火的片断。
电影《铁道游击队》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群英雄:为了反抗日军的侵略,他们走到一起,拿起武器,奋起反抗;为了配合主力部队,他们战斗在铁路沿线,迟滞敌人运送战物资;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顶着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扒火车,炸桥梁,狠狠地打击侵略者,我很佩服他们!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没日就要来到……”在这样的英雄面前,我相信任何侵略者都会要完蛋的!
《铁道游击队》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铁道游击队》这部电影,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影片讲述了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彻底打垮帝国主义的阴谋,在日军铁道线上出现了这样一支队伍.游击队员那矫健的身影活跃在铁道线上,把敌人搞得头昏脑胀.我觉得最痛快的是游击队长亲自出马,拿下了火车头,他用汽笛拉下来暗号,潜伏在火车上的游击队员们纷纷一跃而起,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有的用鸡蛋砸敌人的脸,有的赤手空拳.车上的老百姓看到后,纷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不一会儿,就把敌人全部消灭了.多好的人民啊!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轻而易举地把敌人消灭掉.由此我想到: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正因为有了老百姓的全力帮助,共产党才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顺利!
小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几个穿便衣的人像饿鬼一样扑上来。抓住小张的臂膀,就用绳子捆起来。他的手腕被绳勒得像割裂一样疼。一个绑他的人一边勒绳子一边对小张说:“要识相些,有话早说吧!不然,你就要吃亏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好!看你还嘴硬!”小张被推到黑屋子里。押他的人把绑他的绳子的另一端抛过了梁头,拉紧了绳头;另一个便衣对小张说:“你是不是八路派来的,说!”“不是!”“拉!”随着拉声,另一个便衣便把绳子的一端用力往下拉,小张的身体腾空而起。绳子绑着他的手臂,往上去的绳子向后方提上去,臂膀又带动他的身子离开地面,手臂背着劲向上翘,身子重往下坠,他的臂膀像被折断一样,疼得他眼冒金星,豆大的汗珠从额上滚了下来。当他的身子停在半空中时,下边的人在追问:“你是不是小八路?”“不是!”
看了这本《小铁道游击队》,我觉得小张、小朱、小银他们都太伟大,太厉害了!他们为了打鬼子,天天恳求大队长让他们入队。好不容易入队,又不能去打鬼子,还没有枪,可他们没有泄气,担负了侦查的任务。可他们发现革命确实不轻松:小银跳火车时差点因为胆小没跳下来,都快被鬼子发现了。小张去送情报怎么过都过不去,最后好不容易想到方法,又只能让新认识的朋友来打他。但是小张他们都一一克服了,特别是小张被误会的时候,受了多少折磨啊!可小张认为他们是国民党,怎么也不肯说。最后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
他们的热爱祖国、坚强不屈、聪明机智值得我们学习。我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这样的人。
齐鲁大地上,提起“铁道游击队”这个名字,谁都会肃然起敬,提起刘洪和王强,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都敬重,铁道游击队的名字传上映,使人们重温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一展革命壮士的英雄本色,辉煌的历史。中国,铁道游击队的名字永远记在人们心里,永远记住鲁南的这些抗日英雄。电视剧《铁道游击队》的在电视剧中,真实地的反映出革命精英们的不怕困难,视死如归,英勇奋战,运用灵活的大脑,使用机动的战术打击日本侵略者,炸铁道、爬火车、抢军火、卸粮食,抢衣物,尽展他们的风采,我们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一种荣誉和1种兴奋充满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扉,那是自豪,那是骄傲;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其中看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种种恶行,又抢又烧又杀实行3光政策,根本没把面前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当作人而是当做牲口使用,此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咬紧牙根,心中的仇恨升腾到脸上,仿佛似乎都因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抗击外敌入侵傲然而感到遗憾,现在的祖国还不够强大,祖国还需要强大起来,让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让祖国强大起来,挺立世界的东方,国家正需要人才,我们要快快长大,好习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我们要学习铁道游击队,为祖国献身,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看了铁道游击队这部电影,让我深深的被那些队员的勇敢智慧的精神而感动.这本书讲了一九四零年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鲁南军区委派刘洪为大队长,李正为政委,将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自发起来与日寇进行斗争的铁路工人,组织成立了一支铁道游击队,与日本鬼子进行英勇抗争的故事。游击队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钳制敌人的兵力,老百姓称他
们是“飞虎队”。“飞虎队”的英雄们英勇全歼了日本冈村的特务队,接着迎来了胜利.读完全篇文章,我记忆深刻的有日本对中国人的一些恶劣行径,尽管是文艺作品,可能会带有艺术加工,但是这的的确确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书中写道鬼子整天出来,在街上抓人。夜里冷不防检查户口。大队的鬼子,三天两头出发,到山里扫荡,一回来就绑着一串一串的老百姓。起初送到宪兵队审问,一进去很少能活着出来的。以后捉的人干脆送到南马道大兵营了,光见用汽车往里边拉,就没见出来的,枪毙了,也得有个响声呀!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在夜里经常听到凄惨的叫声。这样的一段话怎么不让人痛心,甚至还有把中国人当试验品的片段,这简直是国家的悲哀,让自己国家的人民受到如此大的伤害.看到文中的中国人个个都是惶惶不可终日,害怕总有一天会死在敌人的刺刀之下.不过现在好了,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国家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这都是从前的人们给我们带来的这一切,所以我们必须为祖国而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后代能够过上好日子,不能再让他们受到这样的屈辱和痛苦的生活.当然,文章主要还是讲的是飞虎队队员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如其中有一段他们队在一次战斗中失利了以后哪,实力不佳.为了掩藏自己是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一些尊严,冒着周围中国人鄙视的目光,向日本鬼子趋炎附势,把大丈夫的形象完全的颠覆了.不过俗话说的好,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受到胯下之辱也要自立自强,到最后能够一枪杀了鬼子军官时,也让人大感痛快,报了一箭之仇.让我们不禁为他们的大局观和集体感而感动.最后还有一个人也让我十分尊敬,文章中一名50多的老人也能够参加飞虎队,尽管到最后背机枪因为体力不支还是倒在了鬼子的枪下,十分的悲惨,但是他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如此大的年纪也给游击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让我们也为他的死感到了些许伤感.作为一名团员,我们要牢记这些历史,现在中国与日本已经建立了外交关系,有了许多人到日本去留学,两个国家也渐渐结下了一些友谊,但是这历史我们决不能忘记.我们不从别的人身上找理由,只是因为自己不够强的,而让那野心狼有了可趁之机,所以不论我们是什么年纪,我们都需要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让他们变得强大,成为世界的一个强大的国家
夜幕笼罩着大地,伴随着隆隆的雷鸣声,一列火车从远处飞驰而来。突然,路基旁窜出一条黑影,“嗖”的一下就攀上了火车。只见他利用车厢的凹凸位置,手脚并用,艰难地来到车门旁,掏出撬锁工具,打开车门,闪进车厢。车厢内,一大批的军火展现在眼前,黑影双双放光,掩住内心的幸喜,连忙将这些军火一箱箱,一捆捆地丢出车厢外。路基旁,黑影的同伴们迅速地将军火捡起,运走……电影〈〈铁道游击队〉〉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群英雄:为了反抗日军的侵略,他们走到一起,拿起武器,奋起反抗;为了配合主力部队,他们战斗在铁路沿线,迟滞敌人运送战物资:为了民族解放,他们顶着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扒火车,炸桥粱,狠狠地打击侵略者,我佩服极了!“西边的太阳已经落山了,日本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在这样的英雄面前,我相信任何侵略者都会完蛋。
第四篇:铁道游击队观后感
《铁道游击队》——观后感
90后的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不曾经历过战争,只能从书本或影视上了解一点战争历史。今年是建党90周年,爸爸妈妈让我看了《铁道游击队》,以此来让我进一步了解战争历史。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同名小说在1956年拍摄的。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微山岛上的游击队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
整部影片中有一个片断让人看了真佩服游击队员们的机敏大胆,游击队员经过乔装打扮,混进火车站,在火车上与敌人周旋,迷惑鬼子。当火车开到中途时,一部分战士们趁敌不备,悄悄地把车头和车身分开,而车厢里的游击队员则干净利落地把火车上的鬼子全部消灭掉。最后,让疾驶的车头和迎面驶来的货车剧烈地碰撞在一起,津浦铁路中的重要桥梁被炸毁了,日本铁路的战略物资运输被切断,给日本鬼子沉重地打击。当看到鬼子头目恼羞成怒的样子时,我心中禁不住暗自叫好。
欣赏电影《铁道游击队》,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国家兴旺。电影情节曲折、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机智勇敢,舍生忘死,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良好品质。这其中,我认为团结就是力量,也正是因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调一致的号令,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看了这部红色革命电影,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第五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读《铁道游击队》有感
当我找到这部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时,首先就被封面吸引了,游击队员在火车车厢外矫健的身影让我佩服。在我真正读这本书时,我时时露出惊讶的表情、发出感叹,不时拍案叫绝,书中那一个个忠勇、朴实、机敏、果断的铁道游击队员,就像在我的眼前战斗和生活,栩栩如生。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日本侵略者对我们中国人的种种恶行。后来愤怒的人们拿起手中的武器与日寇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斗争。故事从1938年6月,山东枣庄沦落日寇之手后开始,一些铁路工人纷纷起义。1939年的一天,洪振海,王志胜等三人袭击了日本洋行,还扒火车搞到了十几支枪和两箱弹药。不久,工人们纷纷响应,组成了一支大队。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铁道游击队。他们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0年6月,铁道游击队一共百余人,活动在临枣支线及津浦铁路上。铁路工人出身的游击队员们,凭着熟悉矿上和铁路优势的特长,与敌人展开斗争。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很多英雄,并在人民中间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沉稳、睿智的政委李正;果断、坚定的大队长刘洪;机敏、沉着的王强;鲁莽、忠勇的鲁汉;耿直、质朴、英勇不屈的芳林嫂等等。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芳林嫂的临危不乱。作为一个女生,能看到在抗战年代,女人们也能和男人一样,保家卫国,我敬佩又兴奋。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铁道游击队》这本书,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当我合上最后一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浮想联翩,不能入眠。
在最后的一个晚上,大队长刘洪带着长枪队和小鬼队冲向敌人的部队,在激烈的战争中,一个个小战士们各各奋勇直前,奋力拼搏,在最后的一刻,小战士们和刘洪大队长疯狂地扫描着敌人,他们的衣服上出现了敌人刺刀戮破的、子弹打穿的痕迹。可是他们的刺刀上也染上了敌人的鲜血。他们汗渍的脸上蒙上了炮火的黑烟。读到这里,我被战士们那种英勇奋战,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心里自豪地想:现在,我们的祖国伟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轻视、欺负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