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把镜头聚焦写作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教材解读
康城学校 张红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我觉得《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文,就是一篇引导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典型范例。《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是新教材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写实的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图书馆里的一个个小镜头。通过对这些小镜头聚焦,如实地反映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新时期人们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精神风貌。作者把写作方法很好的融合在文本中,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所以我把镜头聚焦在《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一)镜头聚焦文本内容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文中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作者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许多精彩的镜头。“热而”一词,意思转折,作者把镜头转向了图书馆,从“更偏爱”三字可以看出重点捕捉的是图书馆的小镜头。但是学生可能有疑惑,那么多生活小镜头为什么偏偏喜爱图书馆里的一个个镜头呢?)文章第一小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这句句子写出了来图书馆看书的人特别多。“各种各样”说明来看书的人是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争先恐后”说明来看书的人的一种急切地心情,大家都争着进图书馆,唯恐落后。而“涌”字写出了人特别多,像潮水一般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作者把镜头瞄准人们的头发和鞋子。这是两个短句,句式相似,但读来琅琅上口。作者把镜头对准头发和鞋子,是有用意的。因为正是由于人头攒动和步履匆匆,从而说明来看书的人特别多,也呼应了第一句中的“涌”字。)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句中“宽敞”和“拥挤”两词看似矛盾,实际上不矛盾。因为“宽敞”一词说明图书馆特别大,而“拥挤”则说明由于来图书馆的人特别多,所以相比之下显得不宽敞了。)这一节抓住图书馆门口各种各样的人涌进图书馆,通过快镜头的捕捉,写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对读书的热爱。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这句句子写了人们进图书馆后,抓住 “深吸一口气”和 “欣慰地笑”,写出了人们的动作和神情。“封闭”和“清新”两词又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这句句子说明了封闭的图书馆由于人们的到来,所以显得空气清新。)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这里作者把镜头瞄向了不同人的眼睛,也是通过短句的形式,写出了各种人对图书的热爱,从一个“盯”字就能看出他们的喜爱程度。)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接着作者把镜头瞄向各种各样的手,通过“粗糙”和“细腻”、“宽大”
和“纤细”两组反义词,写出了手的特点,然后抓住“小心翼翼、极温柔、抚摸”等词语和比喻的方法把人们热爱书的程度写得生动形象。)这部分内容表达了作者选景的意图——那是如饥似渴的眼睛,那是爱护书籍的劳动人民的手。作者抓住人物的眼睛和手写出了人们在图书陈列区选择书的情况,说明了人们对图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这句写出了人们选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后,静下心来看书。从“沉寂”可以看出看书的人们特别的投入。这句话也是下文的中心句。)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紧皱眉头想着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这里作者以特写镜头描写了一位小伙子看书的专注,人物的动作刻画的很细致。)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得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铰了;(这句是对一位姑娘的特写镜头,通过“扫”字写出了她求知的欲望,“贪婪”一词,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了姑娘对阅读获取知识的不知足。)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这是对一位头发发白的老人的描写,尽管年纪大,尽管显得很费力,但是还眯着眼在仔细的看书。)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这是对几个孩子的描写,通过“趴”“指”“念”等动词,写出了他们的专注程度。)这一部分内容作者把镜头瞄向了阅览区的人们,以特写的镜头刻画了“小伙子、姑娘、老人、孩子”这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阅读时的全神贯注。主要抓住动作、神情表现对读书的热爱,体现了人们如饥似渴的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作者看到如此热爱读书的人们时,不忍心打扰他们,悄悄地没有声息的离开图书馆,但对于这样的镜头,作者永远不会忘记,因为这是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最后的问句是镜头给予我们的启示。而这个启示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可是对于生活在现时代的学生而言,似乎并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所以写作背景在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写于1976年后,在这之前的十年间中,中国曾经历一场文化的灾难。1976年后整个社会重新掀起了读书的高潮。难怪作者将镜头对准图书馆,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偏爱上。)
(二)镜头聚焦写作方法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这篇文章虽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然而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观察视角,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模仿遣词造句技巧的佳篇范文。因此,在聚焦文本内容的同时,我把镜头聚焦在写作上。
1、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本文不是叙事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难以引人入胜,然而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图书馆里的一个个读书镜头。作者采用了最常用的“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节)开门见山,作者总述偏爱图书馆里的一个个小镜头。第二段(第二~五节)按时间顺序分述不同人物在图书馆里看书的一个个小镜头。第三段(第六节)总结图书馆里的小镜头给自己的启示。第一、三段概括写,第二段具体写,并且突出看书时不同人物神情姿态,刻画得细致入微。这是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简明的写作方法之一。
2、点面结合的方式。《图书馆里的小镜头》用通过选择不同的发型,不同的鞋子,不同的眼睛和手,说明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读者,对知识的渴求是相同的,这是面的描写。然后选取一位戴眼镜的小伙子、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几个孩子读书时的神情、动作表现对读书的热爱,体现了人们如饥似渴的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每一个人物的特征都在细节描写中凸现出来了。细微的神态动作的捕捉真是太出神入化了,作者在描写中捕捉了一些我们可能会忽略的极细微的地方,这样的描写叫细节描写,这是点的勾勒。
3、从捕捉镜头的技巧而言。电影特技中有快镜头、慢镜头和特写镜头之分,我觉得可以把文本内容分为三个镜头。人们刚进图书馆时那种步履匆匆、人头攒动的情景作者采用了快镜头的技巧;进入图书馆后人们那种如饥似渴地眼神以及爱护书本的双手的描写,采用了慢镜头;而四个典型人物的描写则是一种特写镜头。但不管是快镜头、慢镜头还是特写镜头,反映的是各种不同年龄、职业、层次的人对知识的渴求,对高尚的追求。
小镜头——大缩影,作者恰是巧妙地把握了这些小镜头,反映了一种普遍性,一种社会新风尚。看似平淡,意寓却十分深远。因此,对于《图书馆里的小镜头》这样一篇很好的学习写作的例文,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仿写,“抓住人物某一局部特点描写周末大卖场”的情景,学生在仿写时,也可以循着作者的思考方式去观察、去选景,这样读与写就在同一节课得以迁移应用。另外,从整体考虑,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明白作者如何细心地观察生活,捕捉镜头,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食堂里的小镜头,操场上的小镜头、公园里的小镜头等等。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精心选择材料的能力,还能
培养他们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有意识地用小材料写大文章的能力。学生对于写作也会感到快乐、轻松、得心应手。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如同一位无声的老师,默默地透过好词佳句向学生传达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这其中无疑要起到穿针引线的点播作用,善于发现、挖掘、指引学生去学习作者布局的精巧,用词的准确、精妙,观察的细致入微,选择角度的独特新颖„„从而真正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为一体,使课文阅读成为学生习作的良好开端,使品词析句成为学生遣词造句的有效铺垫。
27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康城学校 张红
一、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描写人物读书时专注的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描写的表达方式。
3、通过图书馆的小镜头,了解各种各样的人喜爱阅读的社会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描写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出示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媒体出示三张图片:*图书馆的大门口*图书馆的借阅区*图书馆的阅览区
2、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图书馆是休息日、长假期间人们最喜爱的地方之一,今天我们随着人流一起来看个究竟。
3、出示课题,读课题。
4、请关注这个词语,小镜头,用手握个空心拳,眯起一只眼,将你的空心拳当作镜头来看一看吧,说说你的理解。
本文就是汲取摄像方式的特点,用文字记录下人们在图书馆的言行举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读课文,要求听清同学们的读音是否正确,思考作者分别在图书馆的哪些地方取景?
板书:大门口借阅区阅览区
2、听了同学的朗读,透过这些小镜头,你有什么感受?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学习2、3小节
1、出示句子并理解句子。
(1)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
(2)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2、找找作者将镜头聚焦在哪几个方面。
(1)自由读。
(2)作者选取四个局部的描写,这局部的描写极为巧妙地勾勒出了一个整体。
填空:不同,不同,不同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进了图书馆,开始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
(2)引读第2、3小节。
那么多的人涌进图书馆,作者的镜头从上向下看,真是人头攒动——
再往下看,个个是步履匆匆——来到书架前,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有——那一双双爱护书本的手,——
作者的镜头所选取的材料很有代表性,展现了人们喜爱读书的社会现象。
(二)学习第4、5小节
师:让我们到阅览区去看看吧,阅览区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理解句子: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1、作者的镜头选择了4种人物,让我们一齐来读。
2、这4种人物代表的是——男女老少,他们在阅读时有什么共同点?请你用4字词语来归纳。
3、有共同点,但是作者更捕捉到了不同点。自己选一个人物读读,说说你的理解。
四、总结
1、师:每一个人物的特征都在细节描写中凸现出来了。镜头虽小,但是却将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对知识的渴求都写出来了。
2、请你说说学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示?
小镜头中有大社会——写出人们对知识的渴望。
写作特点——细节描写,小镜头的描写,特写镜头,特点刻画得非常准确,动词准确。
五、作业
1、让我们根据2、3小节,抓住人物某一局部特点描写一个片段。
周末,各种各样的人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大卖场。„„
板书27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大门口头发 鞋
借阅区眼睛 手
小伙子伏案疾书
阅览区姑娘扫甩
老人费力专心致志
孩子吃力
第二篇:聚焦罗店教育镜头三
“磁场”效应
——京山县罗店三中强化内部管理纪实
●记者张明涛 通讯员张明超
罗店三中的前身是原马店镇中学,这所中学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历届中考中却有过骄人的成绩。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多次被京山县教研室评为“优胜学校”,但在2001年3月马店镇与罗店镇撤并以来,原马店镇的行政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罗店,师资力量及生源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中考也出现了滑坡现象,一度出现人心思迁,人气不旺的不良现象。
然而,以校长徐生阳为首的一班人以人为本,狠抓内部管理,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磁场,吸引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和学生资源,勤奋努力,苦干、实干加巧干,赢得“人和”优势,从而弥补了罗店三中不占“地利” 的缺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昨日的风采开始重现。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如何激活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是罗店三中校委会一班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校委会首先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有《罗店三中教师目标量化管理考评方案》、《校委会成员一周工作情况考评方案》等,用制度来约束人、激励人。学校出台的《罗店三中教师目标量化管理考评方案》从师德、教学、出勤、考试成绩四方面给老师们评分,并同教职 工工资挂钩,将教师工资中,学校自筹部分按考评结果进行发放,实行优劳优酬,奖优罚劣。学校今后每年拿出数万元,设立教学奖,并且坚决按制度给老师们兑现。去年期末考试有两位
教师教学成绩突出,领到400元的奖金,对教师们有很大触动。这一制度的实施在全校教师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也没有人随便迟到、旷工了,请假现象也减少了很多。老师们把大多数时间都放到了教研教学和政治学习上,上课态度更认真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成绩随之整体上升。
“凤凰”飞走了,打造“永久牌”。罗店三中在培养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学校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最大限度为他们解决学费、时间安排上的困难,仅今年上半年将有18人拿到本科文凭。学校还到县直学校请来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现身说法。从实验中学请来4名教师长年支教,传经送宝。同时把一些中青年教师送到先进学校学习,获取真经。在人力摆布上,他们大胆启用年轻教师带初三,使其教学能力得到锻炼。针对英语教师青黄不接的状况,学校将对5名新分来的大学生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实行老新结对帮扶。在政治待遇上,学校对一线教师予以倾斜。学校极力推荐全县英语竞讲一等奖获得者马红梅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结果众望所归,马红梅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在生活上,学校优先为单身教师安排住房,并开办小食堂,解除其后顾之忧。
为了让广大教师学有目标,超有对象,学校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作用,让他们担当重任,成为榜样。学校让市德育先进工作者许佑华老师坐镇初三,带班主任。许佑华教学上精益求精,对学生视同子女,关爱备至,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班级量化多次获得第一名。
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端,更不容忽视。学校将学生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罗店三中是一所农村中学,很多学生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对孩子的监护只能由爷爷奶奶来完成,而年迈的爷爷奶奶根本约束不了孩子,家庭教育是一片“真空地带”。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厌学、逃学,有的学生干脆就随父母外出打工。2003年9月,刚开学,有些学生没有到校,学校布置全校教师走访,但收效不大,有些教 师走访一两次,学生不到校,就有些灰心了。校长徐生阳任教的三(4)班,有一名叫孙成的学生,因为厌学,想弃学打工,班主任走访三次,他都没有到校,徐校长主动请缨,连续四次到他家走访,与他促膝长谈,消除了他的思想包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使他重新燃起 了对学习的信心,重返课堂。为此,校长与学校政教处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首先严格实施门卫制度,把好学校的大门,对住宿生严禁在上课时间外出,隔断他们与社会不良风气的接触途径,对于走读生,学校拿出资金为他们统一办理了出入证,学生在中晚餐时间凭证出入。这一封闭式管理方案很快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在上课时间、街上、游戏室、台球桌旁再也看不到学生们游逛 的身影了,这些学生的心思也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转移到了学习上来。2003年9月份,学校召开了校风整治大会,请派出所干警给全校学生上法制课,对一些经常违纪的学生给予了重点的批评教育。今年开学初又实施了《教师午休制度》,充分利用中午学生活动时间较长的机会,由值班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充分发挥校学生会、团支部等学生群体组织的监督作用,检查课堂纪律,及时向老师汇报学生中的不良现
象。便于班主任实时掌握班上情况,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的学风明显好转,基本上杜绝了旷课现象,迟到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校在各班还召开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的主题班会,各班科任教师到堂,与学生就教与学的问题交流看法,密切了师生联系,融洽了师生感情。通过多方并举,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爱学、乐学”的现象蔚然成风。
由于牢牢把握了教学两端,积聚人力资源优势,学校将教师的关注点,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到“教”和“学”上。从而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为学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半年的努力,罗店三中初三期中考试总分进入全镇前50名的3人增加到期末的8人,初二由7人相应增加到15人。我们高兴地看到,罗店三中正一步一步走出低谷。
图为校长徐生阳课外辅导学生。
第三篇:写作指导一:“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
写作指导一:“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
“镜头组接式”也叫“镜头剪辑式”,是一种并联形式的文章结构,文章是由一系列有关联的独立画面并立连接而成。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的不同镜头按一定的顺序有机的连接起来。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突破时空局限,灵活自由,变而不乱,视感强烈,生活气息浓郁,画面感强,有利于思维纵横驰骋,机动灵活,是考场作文中运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布局方法
1.【策略点拨】
(1)文章镜头式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横向排列组合,即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画面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突出其普遍性。另一种是纵向排列组合,即把同一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片断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形式有利于表现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状况,突出其发展性。在实际写作中,还可能有其他不同的剪接方法,诸如时空交错、对比、跳跃等。
(2)展示镜头画面的方法最好是用几个小标题标示。设计小标题要尽量精巧,可以借用原有诗句,可以几个小标题相互排比,也可以精炼成几个词语排列起来。
2.【友情提示】
采用镜头式结构写文章,要注意下面两点:
一是要有主题意识。镜头式结构“断中相连”,每一个镜头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所选的镜头片断,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断,抑或是景物描写片断,甚至是故事、抒情片断,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就是小标题的设计也要围绕主题。
二是要有画面意识。作者应该将自己的眼睛作为镜头,摄下多维时空的画面;将手中的笔作为工具,精心编织材料,艺术地再现精彩瞬间。用画面感的语言再现场景,富有意境,营造氛围,使人身临其境。
3.结构形式是:开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结尾。
开头可用排比句揭示文章中心,也可以用一般的句子揭示。然后用三个镜头记叙三件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揭示中心。结尾扣题,照应开头。
4.镜头体的几种变式:① 开头——小标题——小标题——小标题——结尾 ② 开头——近镜头——远镜头——特写镜头——结尾
3、【小标题式】
在行文中运用小标题,便于将文章的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条理清晰,外在结构匀称醒目,同时也能提纲挈领,减少过渡文字的铺排,使中心更加突出。如有位学生写《善待自然》,他巧拆了马致远的小令《秋思》,以其四句名句作为四个小标题,反映了一个沉重的话题:挽救地球,刻不容缓!
运用几个小标题结构文章的一种写作形式,有以下几种:
1、并列式小标题。如写“压力”:开头点题——我的压力——姐姐的压力——爸爸的压力——结尾扣题
2、递进式标题。如写“压力”:开头点题——昨天的压力——今天的压力——明天的压力——结尾扣题。“起风了”、“下雨了”、“云散了”表现了朋友之间刚闹矛盾前后内心的斗争直至和解。
示例: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每个人都有一个力量的源泉,它能在你犹豫时给予你决心,在你迷茫时给予你信心;在你落寞时给予你志气。它并非无形,其实它就近在眼前——自己的大拇指。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你就会树起信心,就会走向成功!
决心——无可撼动
临近小升初,是报国际学校还是树人学校?这一道困难的选择题摆在了我面前,我犹豫了。再三思量:国际学校的录取稳稳妥妥,而且是我的母校;而树人学校的录取结果还无从知晓,而且去那上学我就要忍受“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煎熬。此时的选择更像是一笔巨大的赌博,赌注则是我的未来人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到树人学校的生活少不了三伏盛夏的酷热,数九寒冬的严寒,我的决心似乎在向国际学校动摇,但转念一想扬中树人是我从第一次听到就发奋努力的目标,不能就此放弃,跟这比起来,背井离乡,艰苦生活又算得了什么?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下定了自己的决心,选择了树人,即使有风险,也绝不反悔。
终于,我成功了!信心——无所畏惧
那是我第一次走夜路,多云的夜晚,黑漆漆的,路灯年久失修,微弱的月光也被云雾封锁了,想着家还在几百米外,我不禁打起了寒颤。看不见路的尽头,任何一个过往的行人也没有,或者是看不见。我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一阵风吹过,一股阴森可怖的气息便袭上心头。路边的草丛中竞有几道锐利的寒光,我吓得腿都软了。我停滞在了那个地方,不敢再向前一步,生怕妖魔鬼怪从中作祟。待我心理再次平静以后,我像往常那样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虽然伸手不见五指,但一股信心的洪流涌上我的心头,原来的恐惧顷刻间灰飞烟灭,夜晚仿佛光芒万丈,我大步向前走去,不再惧怕任何窸窸窣窣。
很快,我回到了家!志气——无所顾忌 在一次数学考试失利后,我心情非常的沮丧,眼里的所有东西都是灰蒙蒙的色彩。数学考试一直是我最拿手的,而这次却使我兵败滑铁卢。我一个人坐在位置上,眼泪随时都会掉出来,看着窗外同学们互相追逐的身影,我的双腿似乎不能再支撑我的身体,环顾四周,教室里除了我,空无一人,然而我的眼光偶然扫到了墙上的一句诗:“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啊!过往的一切在此刻都成了过去,还有什么比未来更重要呢?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心中充满了志气。我向自己竖起了大拇指,在以后的数学考试决不会出现第二次失利。
现在,我做到了!
这个世界需要决心,需要信心,需要志气,需要很多很多,让我们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我们就能做成许多事。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回顾已过去的十四个初夏秋冬,许多往事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寻找自我、战胜困难,至今还回味无穷!
那一次,我毫不犹豫
“到底是打还是不打?”我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决定打这个电话。那天是母亲节,我想母亲养育了我这么多年,我应该给妈妈送一个祝福。中午,我心里忐忑不安,还在犹豫……或许是正值青春期的我还拉不下面子对父母表达心意吧!不知不觉快要到上学时间了,我拿着手机心想:一定要!随后我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嘟……”的几声后,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熟悉的声音。我有些慌张,不知说什么,只轻轻说了句:“喂,妈,是我。”妈妈连忙回答:“有事吗?”我这是才毫不犹豫地说道:“妈妈,母亲节快乐!”“谢谢,我的女儿长大了,会关心妈妈了!”我从中听出了妈妈的欣慰,不禁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那一次,我学会独立
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爷爷烧菜时恰巧盐已经用完了,烧菜没有盐那会是什么味道?被“逼”之下,爷爷招呼我去小卖部买盐。看着窗外一片漆黑我不禁有些胆怯:“这么黑,我害怕呢!”“怕什么,这么大人了,以后怎么办?”爷爷说。一向自尊心很强的我下定决心战胜黑夜。在黑夜中,我的我心像怀揣着小兔子,七上八下,总感到自己身后有一只大狗,吓得我飞快地驶向小卖部,买了盐后又飞快地回到家,这才松了口气。爷爷夸奖了我,我不禁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那一次,我坚持不懈
“今天,我们测试 800米。”体育考试严肃的说。我一听惊呆了,平是不常运动的我不知能否能坚持下来。经过一番热身运动后,测试开始了。也许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刚开始同学们就飞奔,以致用力过猛还不到一圈就筋疲力尽了。我默默地为自己鼓劲加油,半途中有不少同学放弃了,但我仍坚持不懈,即使已精疲力竭,但我下决心一定要“走”完全程。终于,我做到了!虽然成绩不太理想。听着同学们的掌声,我不禁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只要你做了令自己满意的事,那么就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吧!你看,我多棒!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困难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然而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去战胜它,那么这时你就应该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懒惰的转变
别看我已经十六岁了,可我却很懒惰,几乎什么家务活都不干,就在前段时间,我转变了态度。几个月前的一天下午,我正懒洋洋地趴在床上睡觉,突然“哎哟——”一声惊叫将我惊醒。我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正在打扫卫生的老爸滑倒了,只见他双手撑着腰,怎么也站不起来,我立刻将他扶到了床上休息,待爸爸疼痛减弱后,我看着那些被清理的垃圾散在地上,心里忽然想到:爸爸为了工作整天忙碌真得很累,不能让他再打扫卫生了。我毫不犹豫地掳起袖子大干起来,左扫扫,右拖拖,上抹抹,下擦擦,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忙和了一个下午,家里顿时变得一尘不染,爸爸看了也有些吃惊,继而感到很高兴。我克服了懒惰,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努力的泪水
“×××98分,×××95分,×××89分……”老师严肃地一张张报着试卷分数,突然,老师停止了,我好奇地抬起了头,只见她凶狠地盯着我,说道:“全班最后一名:刘杨,58分!”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刘杨个白痴!这么简单的试卷考了58!哈哈哈……”“真是个智障!!哈!哈!哈!”我的心顿时猛地一振,泪水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我记住了那些嘲笑我的嘴脸,下定决心超越他们。此后我彻底改变了,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努力完成,我不会让泪水白流!终于,第二次报成绩时,老师微笑着看着我:“第一名:刘杨,满分!”这时,那些嘴脸换了模样,有吃惊的,有羡慕的,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坚持的成果
记得那次体育课,老师让我们学跳绳,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感到很好奇,很新鲜。可真正跳起来时,我却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的同学一口气连跳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唯独我,跳两下,手便僵住,不知怎么摆了,手和脚总不能协调,这也引起了他人的嘲笑,老师对我也表示无奈,想想几天后就要测试了,悲伤与焦急同时迸发出来,心里不知是啥滋味,突然脑海里蹦出了一个字:练!从此,不论下课、放学路上、家里,口袋里总有一根跳绳,走两步跳两下,就这样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终于在考试前,克服了肢体上的困难,跳出了好成绩!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我克服了困难,我骄傲!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第四篇: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
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
很多人认为写作清苦寂寞,没有其他工作风光,没有多少的收入,还整天熬夜,累得腰酸背痛、头昏脑涨,到头来收入甚微,实在划不来。可是我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在寂静中一个人梳理自己的思绪,把所感所悟写下来,使思想变得更条理,逻辑更缜密,然后投于我们自己的《青矿月报》,或投于其他报刊或网站,一旦发表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是别人享受到的。当然从事写作也有很多辛酸,因为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坎坷的,当我们写了很多、投了无数次却未被采用时,总会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这时我们总会对自己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写稿了。”我却奉劝朋友们,不要灰心、不要丧气,要把写作当作一种乐趣,一种动力,继续努力,以充沛的精力采集、酝酿、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夫,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写出质量更高、更好的稿子。这样,就可能获得编辑老师的青睐,就可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写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无论是通讯报道还是文艺作品,都需要对时局的正确把握和政治的敏锐性,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还要对落在自己笔下的字、词、句、篇等,进行认真推敲、反复斟酌,布局谋篇。但凡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或事,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用我们的笔写出自己的感悟,让更多的人与我们共享。或感悟,或激励,使更多人与我们共鸣。
写作,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来不得半点的投机取巧,那样会使我们性情变得懒惰起来,会使我们的思想变得更消极,最终使我们无所收获或一事无成。要写好文章,就要经常学习,注意观察思考,在写作中能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知识,使我们从中找到更多的知音,使我们在貌似单调枯燥的工作生活中找到许多的乐趣。
从事写作,首先要爱好写作,爱好写作就是对写作感兴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要爱好做一件事情,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极大的兴趣。我们生于矿山,长于矿山,对煤矿生活都有比较深的认识,矿山人的生活火热又充满激情,是我们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文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是我们没有发现美得眼睛,处处多留意,多观察,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说写作是一种乐趣,就是说写作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位,增添生活的情调,赋予我们一颗审视美,发现美得眼睛。
当我们对写作有了兴趣之后,就会迷恋于写作,这时,我们就会把写作当做一种乐趣,就不会感到孤独,感到寂寞。当我们的作品被更多的人阅读的时候,我们仿佛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好像自己被进化了,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有人爱好写作,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多少稿费,只是追求写作时的那种快乐,那种幸福。有人说幸福不是得到多少回报,获得多少成功,而是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付出的越多就越感到幸福。
写作给人以力量。写作不仅仅赋予我们无穷的乐趣,它更是一种动力。它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再写新篇章。写作使我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获得成功。我们不奢望都能成为文学大师、都能取得文学家那样骄人的成绩。但是文学家们的成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航标。当我们所写的人或事报道之后,那种快乐,那种幸福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现在是网络时代,优秀作品如群星般璀璨闪烁,唾手可得,我们在空闲之余,拜读一下他们的作品,品味他们的精神追求,学习他们写作的一些技巧,也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快事。
把写作当做一种乐趣,会使我们工作更积极,生活更有激情;把写作当
做一种乐趣,会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开阔,精神更饱满,思想境界更高尚。
财务部王瑞平
2014年1月21日
第五篇:如何把材料推导为写作范围
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自行确定,难度在此。——写作范围不止一个,有多个角度可以切入;没有给定话题不等于乱拟写话题——如何把材料推导为写作范围
解读是多种的,只要合乎情理,都是可取的。——审题之后的立意也有多种角度,但高下之分。
一旦考生陷进了材料,立意再想出新的空间就比较狭小了——希望考生能穿透材料(现象),把握命题意图(本质)。——解说内涵与精神
基础等级(立意、内容、结构、文体)发展等级(深度、语言、逻辑、佐证)
——语言只占八分之一,语言苍白平淡并非放弃作文得分的理由,其他方面可提高。立意、内容、结构、深度、逻辑、佐证——
作文硬伤:写作中出现人、事、理的背离。——人物和事件、人物和观点、名言和出处、典故含义不准
中国和美国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终于缔结了秦晋之好(两姓联姻)。
作文——词、句、段的组接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结构组合:总-分-总(畺)“三三制”“四步法”
“三三制”(凤头、猪肚、豹尾)总——头部(一段):
A对材料的概括描述(反对整段引用原材料)间接化用(人名)B“通过这则材料(故事、语言),我们可以得知这样一个道理:„„”(幼稚的表达)C全文的中心立意
分——中部(二、三、四段)
段二:A观点1(分观点)B素材1 C论述1 段三:A观点2(分观点)B素材2 C论述2 段四:A观点3(分观点)B素材3 C论述3 A1A2A3统一在中心立意之上,是对中心立意的进一步说明。B1B2B3选择典型实例进行详细描述。(古代—现代-联系自己:真实的自我,私密化的写作,日记体,自言自语,尽量煽情(虚构):标榜自己的奋斗拼搏顽强)文如其假人(伪善)C1C2C3一定要把B中出现的人物和A中的小观点进行结合叙述,不谈情节事件,只论述其意义和价值。(长句子,修辞,书面语言)
“理想与现实”
中心立意:理想要与现实平衡,要立足现实,超越现实。A1理想是现实成功的起点。B1李白铁杵磨成针。C1人物、理想、成功、起点。(沉迷故纸堆)
A2理想是现实奋斗的动力。B2。丁俊晖台球C2人物、理想、奋斗、动力。A3理想是现实世界的超越。B3(自己)。C3人物、理想、世界、超越。
总——尾部:
A再次结合材料,谈文中所举事例的含义。B回到现实世界,谈当下的意义。
C升华,把命题上升到人生、生命的高度,进行叙述。(五段论)“理想与现实” “青春”(虚---实)观点、论述
观点的安排可以两种手段 1并列结构,使用判断句。“„„是„„”“拥有„„,可以„„”“凭借着„„,可以„„”“有了„„,没有„„”“不是,而是”
A1理想是现实成功的起点。A2理想是现实奋斗的动力。A3理想是现实世界的超越。
A1拥有理想,可以让人找到人生的方向。A2拥有理想,可以让人挖掘现实的意义。A3拥有理想,可以让人激发更大的潜质。
A1凭借着理想,许多人拥有了更多的财富。A2凭借着理想,许多人拥有了知识的宝藏。A3凭借着理想,许多人拥有了精神的欢娱。
“青春”
“不是,而是”
青春不是虚度光阴的时刻,而是树立理想的绝佳时机。(关联词)青春不是莺歌燕舞的时刻,而是努力奋斗的最佳时段。青春不是天真幻想的时刻,而是直面人生的关键时期。(排比段,增加文章气势)
“英雄”
“„„是„„”“拥有„„,可以„„”“凭借着„„,可以„„”“有了„„,没有„„”“不是,而是”
英雄不是歌颂吟唱的称呼,而是奉献精神的代言者。
英雄不是铜铁构建的雕塑,而是有血有肉的弄潮儿的化身。英雄不是叱咤风云的宠儿,而是拥有坚定信念的代言者。
2层进式(三个观点逐层递进)手段:1从历史、现实、未来 2从个人、团队、国家
3从生活、生命、人生(比较虚幻)青春、英雄
1青春是一个人奋斗人生的起步阶段。2青春是一个团队逐步壮大的关键时刻。3青春是一个国家屹立民族之林的关键时期。
1英雄是历史潮流中的骄傲。2英雄是现实土地上的荣光。3英雄是未来星空下的灿烂。
论述部分的具体手段:圆(自圆其说)润(通过语句衔接,加工润色)。素材是“死”,使用是“活”
创新(材料见基础班的色盲症、方便面、干洗剂素材)英雄、青春、荣誉、平凡与伟大、助人 青春
A英雄不是歌颂吟唱的称呼,而是奉献精神的代言者。B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在“麦莎”台风带来海潮时,勇敢地下海营救落水女青年。他连续三次下海,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落水女青年终于被营救上岸。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魏青刚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中游过泳,只在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C魏青刚的义举确实是英雄的行为,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力量,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事迹不是歌颂吟唱的称呼,而是一种对在功利时代乐于奉献的精神的嘉奖。魏青刚不愧是奉献精神的代言者。
A青春不是莺歌燕舞的时刻,而是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体现。B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在“麦莎”台风带来海潮时,勇敢地下海营救落水女青年。他连续三次下海,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落水女青年终于被营救上岸。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魏青刚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中游过泳,只在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C魏青刚这样一个朴素的农民工,他的青春不会莺歌燕舞的时刻,相反,他在困难面前勇敢决心站出来救人的举动恰是其青春的价值所在。
平凡与伟大
A普通人往往也能做出伟大的事,平凡与伟大只是一线之隔。B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在“麦莎”台风带来海潮时,勇敢地下海营救落水女青年。他连续三次下海,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落水女青年终于被营救上岸。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魏青刚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中游过泳,只在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C一个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实在普通,称不得伟大,但是魏青刚的义举却为我们阐释了“平凡与伟大”的含义,他将普通演绎为神圣。
青春、责任感、精神信念 李春燕
5年前嫁到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卫生室难以支撑下去,2004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用卖米、卖鸡蛋凑来的100多元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下来。
《格列夫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曾这样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够使本来只能生长一棵草的土地上长出两颗草来,他就比整天冥思苦想只会建立形而上学的虚幻哲学体系的人伟大”的确如此,李春燕在生活中她只是一个渺小的从事着自己的事业,但是她的举动是伟大的,她给予村民的是看不见得善良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