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提出问题
现代社会,阅读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一种生存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塑造伟大人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与之媲美的。我国哲人云:“一日不读书,百事荒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些都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良好的素养、渊博的才学从哪里来?从阅读书籍中来。特别是中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是获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广泛阅读。阅读是新时代知识的革命。
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另外,阅读也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因此,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阅读活动。可以说,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加拿大一位作家在其书中写道:“阅读,几乎如同呼吸,是我们的基本功能。人离不开呼吸,人就离不开阅读。”
二、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的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准备好复述他背熟了的东西。一个人每走一步都会遇到生活安排的考试。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教师的责任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方法。”教师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必须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否则,学生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课堂教学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外,还要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到广阔的课外去阅读、研究、思考。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视野极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
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已成为必须。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校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三、阅读现状
我们对农村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全面综合调查。其方式是:
1、家访。了解农村家庭的背景及文化氛围、经济收入等状况。共走访农村学生家庭120户左右。120户中80%的男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女家长操持家务,负责责任田和饲养多种家禽。共同的情况是无暇顾及孩子是否读书或读什么样的书。在节假日里,农村孩子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最大愿望,(闲)剩余时间是看电视或帮父母干家务,或到责任田里除草剪枝。
95%的农村家庭没有放书的书橱之类的用具。仅有5%的家庭中有存书的橱或柜之类的用具。所有书目也只是孩子用过的课本,偶尔有存课外书的,也只是旧杂志或地摊上购来的盗版书。
农村家长的文凭较低,120户中仅有5位家长是高中毕业,占1.2%,其余全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凭,这些家长共同的愿望以考学为本,根本不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不能正确引导孩子进行阅读。
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低也是制约课外阅读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长舍不得花钱让孩子买昂贵的课外书籍。
2、问卷调查。我们对乡镇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余张,收回120份有效问卷,其中有以下典型题目。
①一年中购买课外书籍的钱是多少。约75%是5元以下,30元以上的仅有5%,其余都是10元左右。购书费用的来源,大都是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或节约下来的饭钱,约有5%是父母直接给的。
②知道多少名著。85%回答是四大名著,但对其中故事情节却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些也是在影视剧中了解到的或听别人讲述的,很少是自己读的。
③购买的课外书属于哪些方面内容。80%的同学回答是作文指导一类的书籍,即便借阅也是作文选,偶尔借本文学类的也是武打小说、言情小说等。
④有没有摘记名句或名段的习惯。50%的同学非常笼统地回答有,约有40%的同学回答在学校由老师督促做些读书笔记,只是为了应付。10%的同学回答有摘抄积累习惯。
总体现状表明,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我们以新课程为标准,初中一年级的阅读量每天不少于200字,初中二年级的阅读量每天不少于800字,初中三年级的阅读量每天不少于1000字。而现今学生的平均阅读量每天不足500字。其次,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77%的学生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10%的学生只为完成某次作业去阅读,这就说明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再次,学生的阅读方法不恰当,约有20%的学生对借阅的图书只是粗粗的看一遍,收获甚小,只有30%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做一下摘录,有一定的收获。第四,学生不会选择图书,热衷于阅读武侠、情色作品,对农村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这与他们的经济条件,图书的拥有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家访、问卷虽然比较简单,没有深层次的问题,但重点考虑到农村中学生的知识面而确定的。通过以上调查,老师们却看到了农村教育中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想到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下,农村孩子的阅读资源及阅读习惯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最突出的问题和危机。伴随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三农问题已引起全国上下的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倍感欢欣鼓舞,同时也意识到责任重大。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①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②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力求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用“大教育”、“大语文”观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加深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目标的认识,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③通过此课题的研究,组织读书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一定的基础。
④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⑤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建构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
⑥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建立浓郁的书香校园的文化体系。
2、研究的内容:
①激发学生拓展阅读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的研究。
②探索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
③建构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的研究。
④提高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的研究。
⑤课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1、开展研究的具体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当前阅读水平,分析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原因。
②实验研究法:确定实验班,较规范地进行有对比的研究。
③行动研究法:组织骨干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创新。
④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法: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加以理性分析、归纳。
2、实施研究的策略指导建议:
①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②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③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其次,营造良好的阅读资料氛围。
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第一,帮助学生明确的阅读动机
第二,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第三,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记、多用
第四,以写促读,以读促写,共同提高
第五,组织阅读兴趣小组
⑤推荐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籍
⑥开展读书活动,加强激励和评价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启动阶段:2011年5月——12月,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论证,组建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组织开题会。
①筹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教师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使教师清醒的认识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开展调查研究(学生和老师方面),整理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综合问卷调查表,实地调研样本班级情况记载,调研总结报告(现状)分析总结报告。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开展课题研究,召开中期成果交流会,积累过程资料。
①学习有关文献,用理论指导实践,围绕课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②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交流汇报研究情况,积累资料,定期进行阶段小结。
3、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撰写课题结题成果报告,汇编优秀成果。
①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经验,汇编成果集,展示研究成果。
②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鉴定,进行结题活动。
七、课题保障
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农村中学生渴望获取课外阅读的现实条件,促使农村教师树立起了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为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2.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图书的作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学生的阅读需求。
3.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
4.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是开展本课题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教师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究当中,为开展各项语文活动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11月份,我对我所教的班级八年级四班学生进行了农村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就自己所回收有效问卷35份(发放问卷36份)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35%的家长认为孩子必须经行课外阅读,有效的阅读不仅有助于拓展视野,对于限制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途径。62.8%的学生认为进行课外阅读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知识,能够补足课内知识的不足。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是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是我进行拓展阅读以来,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信息,也算开展拓展阅读研究所得的一点收获吧
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八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20万字以上。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更快地建设一个和谐的书香校园,我们特作此调查,以便更清楚了解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同时也让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调查的对象:
八年级四班36名学生,以深入了解八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听取中学生对课外阅读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八年级学生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主要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类型”、“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学生课外阅读来源”四个方面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我对收到的同学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
对阅读兴趣的调查
阅读兴趣所占占总人数比例人数
喜欢52.8%19
一般50%18
不喜欢5.7%2
调查表明:有52.8%的同学喜欢看课外书,50%的同学一般,5.7%的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所以同学们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课外阅读的。
(二)、从读书的类别来看,学生阅读面较窄
课外读书类型统计
阅读类型总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
中学生作文718%
著名中短篇文学作品1448%
中外名著1448%
科普读物1234.2%
武侠小说925.7%
新闻报道1025%
童话和寓言922.7%
言情小说38.5%
调查表明:48%的热衷于文学名著,另外有34.2%的同学喜欢读科读物,25%的同学喜欢武侠小说及新闻报道,22.7%的同学喜欢读童话和寓言小说;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家长、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而阅读言情小说的学生只占了8.5%,且都是女生。阅读中学生作文的同学只有18%。这说明,学生因应付考试而读书的并不多,喜好和条件是决定读书内容的主要原因。
对学生语文学习帮助最大的文章类型统计
类别总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
语言优美的散文2674.2%
感人至深的故事1857.4%
情节曲折的小说630.93%
发人深省的哲理性文章2365.7%
其他38.3%
调查表明:一个人爱读什么书条件好的同学是随着兴趣去的;条件不好的同学,只能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同学们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不令人满意。50%以上的同学读的书籍很集中,基本都是发人深省的哲理性文章,语言优美的散文,感人至深的故事。对于一些课程标准要求的,不是很常见的书,同学们读的不多。这说明同学们的阅读面还是很窄,有兴趣的原因也有书籍的来源和渠道受限制因素。当然,急功近利的应试心理也起着决定作用。
(三)同学们的阅读方法的调查
阅读的方式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随便翻翻了解大意就够12.85%
只读有趣味的内容822.8%
有选择地精读、细读2160%
摘抄好词佳句25.7%
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写出读后感和赏析38.6%
能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411.5%
调查表明:同学们的阅读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只有2.85%的同学是随便翻翻, 了解大意就够.22.8%同学只读有趣味的内容。而有选择地精读、细读的同学占了60%,这还是比较可喜的。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写出读后感和赏析,能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这两个方面比例较小,这说明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习惯还没养成。摘抄好词佳句的同学最少,可见现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是迫在眉睫了。
(四)同学们阅读的方式
书籍来源统计
书籍来源总的人数所占比例
自己购买相关书籍2880%
父母购买2057.1%
老师印发1436%
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822.7%
上网查询1131.4%
图书馆514.2%
调查表明:自己购买相关书籍所占比例为80%,说明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籍的热情和自觉性还是很高。老师和家长对同学们的课外书籍阅读还是很支持的,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只有14.2%,相当的低。网络利用率31.4%是有原因的,农村孩子的 家长和 老师不敢让孩子
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任意上网,害怕孩子受网络毒害不能自拔。
对读书的目的进行调查
目的总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
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1337.1%
为了获得有用的知识2262.8%
为了激励自己1028.5%
为了 应付 老师和家长00
为了消遣25.7%
为了兴趣2057.1%
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1645.7%
调查表明:为了获得有用的知识占62.8%;为了兴趣占57.1%。这两项的比例较高,说明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选择能力,不爱再受别人的干预了,正切合了他们的叛逆心理。
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而读书的占45.7%,说明将近一半的孩子的学习态度还是很端正的。总体总结:
(1)、学生渴望读课外书,但仍在围着课本转
调查结果表明,52.8%的学生喜欢和很喜欢读课外书,但在回答
为什么要读课外书时,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
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甚至有的家长仍然认为课外书是闲杂书,45.7%的同学与读的书也是“为
课本的学习而买的辅导资料”。
目前,“教书”、“念书”、“学习就是学课本”的观念仍是学生及
师长的主导意识,这种观念把孩子禁锢在学校和课本中,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果我们把同学们的学习比做吃饭,是否可以只要主食,不要副食呢?
(2)、学生对课外书籍涉猎太窄,结构不合理,个体数量呈现极不
平衡的现象。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窄,科普、军事、新
闻占25%、报刊较少;八卦娱乐、小说中言情类、武侠类、奇幻类等只占不到25%。著名中短篇文学作品和文学名著都占48%。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农村中学的孩子获得书籍的渠道较少,我们这就一个书店,而且,书商进的书大多数是学习辅导类的书,新课标要求读的书老师在规定时间要求读什么学生就买什么读。同学们碰上什么就读什么。因此,今后学校要多组织课外读书活动,如:知识竞赛、智力测验、读书论坛、读书演讲等。家长、老师在指导同学们读书时应辅之以正确的方法,让同学们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调查建议:
(一)、培养读书兴趣
1、目的:从读书目的这一栏的调查来看:获得有用的知识占62.8%;为了兴趣占57.1%;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占45.7%,应付老师和家长的是零。这说明我们的孩子还没有收到更多不良风气的沾染,有着比较淳朴和高尚的读书目的,老师、家长和社会要珍惜这美好的品质,适时引导,正确引导,和谐监督。绝不可硬性指派,强迫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使学生自觉读书的兴趣被打击越来越少。
2、做法。从“对语文学习帮助最大文章“这一项的调查来看喜欢读优美散文的占74.5%,发人深省的哲理性文章占65.7%,感人至深的故事占57.4%。可看出学生由于年纪小,好动爱玩,课外的大部分时间不愿意用在大部头的书上,读短片幅的文章还是比较喜欢的。结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断。在晨会或班会课上
讲讲。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同学们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在同学们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可授予他们特有的称呼,如:“故事大王”“小作家”“阅读大王”等,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
(二)、帮助选择读物
1、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阅历较浅,文化市场上书籍杂乱,很多读物并不适合学生阅读。老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完鲁迅的作品我们可以介绍《朝花夕拾》、《故事新编》、《阿Q正传》,学完《紫藤萝瀑布》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宗璞散文》、《冰心散文》等文学作品;学习了课文《沁园春•雪》,可以向同学们推荐《毛泽东诗词选》和让同学们去了解毛主席的生平;学习了《在沙漠中心》,可以印发《小王子》给同学们读;讲完《伟大的悲剧》可以向学生推荐茨威格的小说;学习了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可以向学生推荐《约翰﹒克里斯多夫》等。
2、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中学三年,教学需要和同学们需要的不一样。老师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初一的同学,我们则需要首先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可以推荐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如《爱的教育》;初二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比较浅显的文学名著,如《西游记》,《骆驼祥子》让同学们比较一下阅读书和看影视剧的区别;初三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可以推荐《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3、定期推荐书目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老师们要定期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向学
生推荐好的书籍。把推荐的书目的封面和主要内容展示给学生看,鼓励他们购买或上图书馆借阅,并通过书中的有奖问答激发学生去看书。同时做好每学期的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的广度,纠正学生“偏食”的阅读习惯。
(三)、传授读书方法。
1、从阅读方式来看能够精读细读的同学占60%。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知道书的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用,通过阅读方式的调查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数字:能质疑并提出独特观点的占11.5%,能写读后感的只占8.6%。可见兴趣并不能避免懒惰。应该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或是取乐,应该让书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类:摘抄文中好词好句,生活小常识,科学小知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想类: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创作类: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根据学生所阅读的图书要求他们做相应的读书笔记,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四)拓展书籍来源。
80%的学生的书籍都是自己买的,而且用的都是挤出来的生活费或是零花钱,57.1%的书是父母买的,14.2%书是从图书馆借的。农村学生的读书生活还是比较苦的,自己买书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一个月里能看三本书的占18%;一至两本书的占52%。
图书馆借书的比率这么低,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书的类型可能不合学生的口味,再就是图书的发放不及时导致学生借阅有困难。那么希望以后在图书管理上能想一些办法,多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力的条件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湖南省吉首市双塘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课题的现实意义及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随着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使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为了了解这一课题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比如,有效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等。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 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具体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诸环节的有效性。
我们双塘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虽然我们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需要在原有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点。我们期望以州级“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研究为平台,以构建有效课堂为切入点,继续实践和延伸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核心价值。
2、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但是针对当前的实际,有很多的课堂,由于教育观念、施教水平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新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老师一节课到底给学生什么?心里不清楚,教师讲得多,学生体验得比较少,多少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还是处于部分尖子生支撑课堂,很多孩子处在陪读的状态中。对于有效课堂的构建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又是何等困难?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呢?其实,要想构建有效的课堂,它的前提条件就是: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目标要明确具体;其次是主体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来,让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不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将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键词的理解
1、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学的课堂教学,也涉及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2、有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涉及到有无效果和效果好坏等几种情况。课题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有的理念,和从“十一五”基础教育承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出发,建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得到迅速提高的问题。即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等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方式、方法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
2、研究内容:(1)有效的导入策略;(2)有效的提问策略;(3)有效的评价反馈策略;(4)有效的练习策略;(5)有效的组织控制策略;(6)有效的拓展﹑延伸策略;(7)有效课堂的课例﹑案例分析等。
3、研究意义
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让广大教师更新观念,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积极把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一个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营造有效教学的和谐课堂。
4、创新之处:
在已有的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侧重于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关注的是课堂实践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针对城乡差异客观存在的现实来进行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强调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设计。
四、课题研究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适当的给于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出学生在探究性、自主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等因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美)纳卡穆拉的“健康课堂管理”:
“健康课堂管理”通过阐述学生健康的基础和课堂管理策略,通过健康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发交流,通过运用一些健康有效的纪律实施,皆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技巧和策略,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气氛,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健康课堂管理的基础是,每位教师应该时刻牢记,必须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为基本出发点,用健康有效的方式沟通与交流。
“健康课堂管理”把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贯穿始终。它对我们本课题的课堂实践探索有积极的实质性的价值借鉴。
4、(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体系包括以下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知能力;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倡导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针对不同智能特点“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
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力求使评价教学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课题研究阶段划分
课题研究拟用两年时间(2009年3月---2010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学习有关资料,研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发现问题,整理归纳研究主题,针对问题及研究主题,寻求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实证研究。
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实施阶段
广泛开展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形成《有效课堂评价标准》。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总结阶段
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出版展示成果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为研究为主,积极探究有效教学操作策略及教学模式,同时有文献研究、对比实验、经验总结等方法,确保课题得到有效的实施。
(1)文献研究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及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对比实验法:
在同年级平行班中对比实验,教案设计采用一课多上反复对比推敲修改。
(3)调查研究法:
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教学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4)行动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系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5)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六、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构建课题研究组织管理体系,制订响应的奖励措施,鼓励课题组成员协同行动、加强合作、整体推进。
2、学术保障:课题组成员素质都很高,有一批敬爱岗教学能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当然,课题要想顺利实施,还必须得到专家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对教师进行深入系列培训,让广大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都能不断提高。
3、时间保障:必须在时间上得到保证,业务学习,集体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和教研组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
4、经费保障:研究人员外出学习,业务培训,资源整合、资料整理等方面保证经费落实。
5、制度保障: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指定响应制度做保证,让教师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提高,提高教学水平。
七、经费分配
1、研究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总投入1.5万元。
2、课堂硬件配套设施总投入1万元。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总投入1万元。
4、资源整合、资料整理总投入0.5万元。
八、人员分配
1、专业技术指导: 左明政 文斌.2、课题总顾问: 张正平
3、课题主持人: 胡长兵
4、课题小组长: 胡红军 黄春霞 吴维
5、主要参与人员:龙国忠 熊成文 黄明祥杨玉芳
刘琼
田艳群 高二
第四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研究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科学的课外阅读研究,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生观。如何才是有效的、科学的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呢?这就需要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加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是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需要。是教师改变角色,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审定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在七—九年级阶段,即初中学段,阅读量应在260万字以上,每学年至少要阅读2—3部名著。还列出了学生应当熟读背诵的课文,并附有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的课外阅读除了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产生促进外,而且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在这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通过对写作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后,在其《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国内,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陈伟新总编对当下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也表示了忧虑,他认为“功利阅读”的现象仍占主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相对较短,品种也不够丰富;教育专家霍懋征认为: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学生所阅读书籍的深浅与内容偏重也要有不同。而阅读那些童话故事、优美的诗歌、容纳了大量的成语与谚语的知识性图书对孩子来说永远大有裨益。
2.是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需要。
《决定》明确指出了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三农服务,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注重教育者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就是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而进行的。
3.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面貌,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作为农村的初中生,对外界信息的获取,虽然渠道也有,但较城市学生来说还是显得太少,而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恰恰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有不少人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可有可无,导致了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以现行的教科书人教版为例,除了课内教材外,另外配备了补充阅读教材,但是很少有教师或家长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他们只是一味要求学生重视课内课本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成了真正的“书呆子”。其实课内课外是个互相补充的过程,所以对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的研究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探索。
4、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目前教师发展的实际现状是教师的实验操作在黑板上,活动体验在口头上,社会实践在教室里,综合考试在分数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的推进已经
成为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要想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自身必须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本课题的研究,也尝试在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水平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上进行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 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①完善教育心理学中有关中学生阅读心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构建;②强化和
完善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体系;③逐步建立起适合农村中学生特点的阅读指导教育纲要;④为创设中学生阅读心理学,提供必要的数据分析结论,实验对比结果,以及相应的理论框架。
2、实践意义:
①提高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准和效果,提高他们对各种读物的鉴赏能
力,促进他们提高阅读品位,进而促进其个体素质的优化;②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阅读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实现阅读效果最优化;③促进丰富多彩的农村中学生读书活动,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④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农村中学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知识的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把社会臵于个体之上,是在社会水平,而不是在心理水平谈社会交
往对个体学习的影响,认为知识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社会。它以文本的形式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方式解读文本的意义,彻底抛弃了二元论的思维传统。认为个人所拥有的主观知识,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商、相互批判等一系列交往过程,最终获得知识的合法性,转化为使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观知识。社会建构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对话。课外阅读培养就是实现这一理论,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和大师交流。
2.阅读理论。
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建构意义。这个过程首先是满
足阅读对文字信息及其他符号信息的识别、筛选、区分和判定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审美的需要。课外阅读恰好满足了阅读者的这种心理过程。随着信息革命和阅读带来的天翻覆地的变化,我们必须依据阅读目的、阅读方式、学生现实及未来的阅读需求,重新调整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抓住阅读能力这一制高点,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达到“自会阅读”(叶圣陶语)的能力。把阅读变成学生创造的空间。
3.接受美学的理论。
接受美学这样描述阅读的过程:作品——传播——接受——创造——变形
(读者对文本的超越),所谓超越,就是扩大了学生创作的空间,启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艺术想象能力的神经,学生变成了阅读的主体,是作品的最后完成者和改编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学建议”部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找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原因所在。
2、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学生推荐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阅读文本,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课外阅读,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使每一次,每一天的阅读都有真正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家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开展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包括:
(1)研究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
(2)研究新课改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要求,研究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与新课改要求之间的差距及补救措施。
2、深入研究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的迁移,探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过程各方面的积极影响,推动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健康开展,切实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课文阅读的要求。
3、通过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出开展课外阅读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或相关建议。
包括:
(1)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
(2)读写互动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3)课外阅读的时间、地点、方式对阅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阅读形式、过程的监控的研究。
(4)学校图书馆及班及、家庭图书对课外阅读的促进方面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广泛地开展家访及问卷调查,对本地区农村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调查,准确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2、个案研究法。
3、对比分析法。
七、课题研究步骤
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1月)
1、课题申报。
2、确定课题组成员。
3、明确具体的人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7月)
解读课标,确定专题研究方案,开展课题行动研究,构建读书型校园。
1、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有关培训和课题理论学习。
2、进行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3、探索尝试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方法。
4、反思、完善课外阅读方法。
5、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三)结题阶段(2014年7月-2015年12月)
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结题,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课题实验的效果,申请验收,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八、研究的成果形成1、研究报告
2、论文
九、相关措施
1、发现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实施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2、结合教育教学和学生实际,制订诗教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力争形成校园人人读书之风。
3、课题研究成员定期交流讨论。
八、研究的组成与领导
组长:姚绍明谢伟
成员:李耀东冯宏杰胡欢欢
具体分工:
姚绍明课题管理课题指导
谢伟课题材料的搜集和整理课题公开讨论的组织与安排
李耀东组织调查问卷负责搜集材料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报告
冯宏杰课题编排策划整理课题资料
胡欢欢课题编排策划整理课题资料
第五篇: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德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子课题《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研究价值
1、研究的现状
班主任队伍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柱,是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因此,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精神,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成为各学校德育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德育管理实效》、《班级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等。但是对于建立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模式、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推行班主任职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2、研究的价值(目的、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日趋深化的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更新已刻不容缓,班主任是担任学校基础教育的主导力量,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转变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已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课题研究目的是“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逐步使班主任队伍的培训课程化,帮助班主任转变观念,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和工作实效。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具有良好师德素养和较高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相关概念解读(如社团、校园文化)
班主任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班主任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德育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德育教育水平。此外,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基于学校德育管理,密切联系班主任班级管理实际,将德育管理规范化、班主任工作具体化,从而使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制定和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
要实现班主任工作规范化,全面落实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必须建立规章制度,并依照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此,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流程》、《班级量化管理评价细则》、《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有待于研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强化了班主任岗位责任意识,配合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各项工作按照学校要求有序地开展,使班主任工作更具规范性。
2、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化
在制定各项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将结合学校德育管理九年一贯制的实际,以及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的层次差异性,探索班主任校本培训新模式,加强班主任梯队培养,逐步形成适合学校德育发展实际的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开发适合班主任校本培训的课程。
3、抓实德育队伍建设
强化管理,突出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骨干与中坚的班主任队伍。互动交流、经验介绍、论坛等搭设班主任锻炼展示的平台;完善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办法,评选优秀,以点带面。二是全员管理的值勤教师队伍。每天有校级和级部值班队伍,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实行安全问责,评价激励,全员参与。三是全员育人的教师队伍。转变观念,突出育人目标:教孩子一天,关注孩子一生。以师生结对子活动、课堂三维评价等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强化学科德育主阵地。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①减小层次差异性,探索班主任校本培训新模式——德育课程化; ②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③通过课题研究,加强班主任德育管理水平和专业发展。
2、研究内容
探索班主任校本培训新模式——德育课程化;尝试在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精神,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建立健全学校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推行“在研究中行动、为行动而研究、行动者开展研究”的思路。并拟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教育案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文献法加以辅助,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结合学校的实际分析)
清河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每个年级4个班主任,各学段班主任工作重难点不同,而且第一学段班主任年龄偏大,第二、三学段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的层次差异性大。为更好促进不同层次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小学学段班主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和德育管理能力,最终转化为学生思想发展和德育素质,平稳的过度到中学学段,有必要将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化、课程化,这样也会有效促进中学学段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使学校德育管理一体化提升成为可能。
第一学段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对自己的班级管理都有自己的一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第二学段学段有部分科研和德育骨干班主任,他们大多有科研经历,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整体推进,发动学校全体班主任,将努力学习、善于思考、工作成绩突出、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班主任吸纳进课题组。
七、预期成果及展现的方式
课题的预期成果主要有两种:课题成果报告,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教育论文、叙事、案例,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
①课题成果报告:“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报告;②班主任校本培训课程——德育课程;③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结集;④打造一支较为成熟的专业化德育队伍。
八、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
课题顾问:宋卫忠(县教育局普教科主任)、孙长军(县教育局普教科副主任)组长: 王东(学校德育主任)副组长: 课题主持人: 主要成员:
参与人员:清河学校小学部全体班主任
九、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级(2015年8月-2015年9月)
1、课题研究方向确定及论证
2、课题方案制定与修改完善
3、组建课题组
4、课题开题报告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级(2015年9月~2016年9月)
5、开展课题研究的系列活动
6、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中期总结、评估与反思
7、根据中期反思与总结调整方案,进一步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级(2016年9月~2017年9月)
8、搜集与整理课题实施的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初稿
9、约请专家书面评议,修改课题报告
10、修改定稿,组织鉴定、结题
十、经费及保障措施
县教育局普教科作为课题顾问,使课题具备了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和引领成为可能;学校德育主任为课题组组长,保证了课题开展在学校层面进行探究成为现实;部分课题成员是县骨干教师、县优秀班主任、教坛新星,使课题组具备了较强科研能力,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自筹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