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23:0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唐琪

调查时间:2009年1月18日—2009年2月5日

调查地点:铜陵市铜化有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铜陵市清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铜陵市及其周边地区

调查对象:公司员工、负责人、周边地区居民

调查方法:访谈、实地勘察

调查目的:了解铜陵的化工企业“三废”污染治理的真实状况,反应铜陵人民的现实生存状况,揭露背后的真相。作为铜陵儿女,为铜陵的蓝天绿水,为铜陵的明天,为建设铜陵发出呼声。

前言:建设环保家园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和义务,获得事实真相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利用这个假日,我在也许远离人们生活的本市开发区进行了短期的实地调查,所见所闻所知让我无法不焦虑,现在就调查事实做以下陈述和总结:

一、本市化工企业分布现状。

铜陵市的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第一冶金厂、第二冶金厂磷氨厂、发电厂附近,也就是横港化工区,属于老经济区,多以国有大型资本企业为主。其他主要分布在铜陵县开发区,以大型化工企业亚邦为中心沿江分布,是合资或独资企业,比较新兴。另外还有大大小小许多化工企业集中区。化工企业生产一直是铜陵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过去,政府招商引资、政策扶持,不少外来资本入户铜陵,但这些资本大多是“灰色资本”——带有重污染性、强资源要求、高排放

性,对铜陵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二、化工企业“三废”排放现状。

(一)废水污染治理废水危害最大,直接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不但污染江河湖海,还会渗到地下污染地下水。调查中我通过走访企业周边的群众,现场察看等方式,发现了不少环境问题和污染隐患。铜陵市大型国有化工企业铜化集团有机化工厂,主要生产苯胺、橡胶防老剂、周位酸、劳伦酸及建筑涂料等有机化工产品,是铜陵市的老牌化工企业,然而途经企业的那条小路边就有一条小河,河水令人瞠目地呈现褐红色,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河岸於堵,长长的荒草几乎占据了大部分河道,河岸两边即是人家和田地,田里种的有蔬菜和油菜,但大多叶子焦黄,土壤也呈现黄褐色。询问附近的农户,我得知还在十几年前,这条河河道还很宽,河水比较清这几年,附近周围的化工厂,包括旁边的焦化厂排污变本加厉,居民经常能看见五颜六色的化学废水通过地下排污口直接往里排污,污水导致河里的水生物几乎或已经灭绝,杂草疯长堵塞了河道,夏季更是气味难闻,蚊虫肆虐。试问种在这条河旁边的农产品还能卖出去吗?还是人可以吃的吗?我了解到,单是有机化工厂生产的化学染料剂,其毒性就非常剧烈,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使这条河惨不忍睹,酸性废水直接排进厂边大坑,任其渗漏,致使工厂周边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工厂隐藏在麦地边的废水坑,尽是红褐色的污水,刺鼻的气味四处散发,居民叙述不仅这条河被污染了,他们以前打的井里井水也慢慢变黄,沉积物逐渐增多。听完居民的讲述后,我又到有机化工厂里进行采访,向有关

人员说明来意以后,负责人以技术保密为理由拒绝就此问题让我进行深入探究。

(二)废气污染处理虽然排出的废气很快就消失在大气中,但是它会随风扩散到很远的地方,污染范围最广。化工污染的空气污浊而有刺激气味,长期吸入将给居民的健康带来损害。在走访铜陵县开发区附近居民时,群众反映“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运转,废气夜间偷排”等问题,空气中总是有难闻刺鼻的化学品气味,那些离化工厂较近的住户长年累月不敢开窗,深受其苦。我在铜陵市兴达化工厂看到浓烟就从简易烟囱里排出,颜色深,气味恶,有些排气还具有腐蚀性,旁边的树树皮早已脱落干枯,濒临死亡。这些毒气被人吸入后,危害十分严重,在采访有机化工厂时,就有职工反映,该厂近几年员工得肺病、血液病等等情况,她们直言不讳地说化工厂的废气就是直接诱因。附近的居民出门都带着口罩,我抬头看到天空是淡黄色的,因为排放气体。

(三)废渣污染治理化工废弃物数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起来相当困难。一方面,它占用大量土地,浪费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各种途径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环境,其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甚至会危害人类健康。就它对土壤的影响,很可能是永久持续的,一小块污染就能毁了一大片良田。我在焦化厂周围看多废气碳渣堆积成小山状,垒放在田边,甚至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很大一片废渣堆积场。

(四)其它生产危害治理其他化工厂带来的危害包括有噪音污

染,光污染等多种隐形污染,这些污染严重干扰了附近的正常生活,令他们已经无法忍受。而这些危害绝不仅仅存在于周边环境,整个铜陵市的人民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三、挖掘原因

(一)化工业的无序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正在加剧,在选址上随心所欲,他们不考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或建在村庄的饮水源头,或建在村庄的上风向。这些现象若不加以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是工业项目规划不够完善,企业分布广,选址不合理,污染源分散;有的仍是小作坊式,规模小、工艺落后,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这将对农业生产甚至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有的工业企业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部门的批准,擅自建厂,有的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有的虽然经过环保部门的审批,但不按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办理,未经环保验收就擅自投产。三是老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落后,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环保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焦炭行业污染更为严重,粉尘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

四、总结

(一)从试制新产品, 采用新技术开始, 抓好污染预防工作。

(二)要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产生新污染源。

(三)结合化学工业的调整改组, 有计划, 有步骤地解决一批污染“老大难”问题。

(四)大力改进工艺、设备和生产操作技术, 把“三废”最大限度地

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五)大搞综合利用, 进行深度加工, 实现“三废”资源化。

(六)加强生产管理, 消除跑冒滴漏和一切人为的污染事故。

(七)抓环保科研攻关, 净化处理“三废”,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八)搞好厂容厂貌整顿, 大力绿化厂区环境。

第二篇:柳州市城市污染及污染治理情况调查报告

柳州市城市污染及污染治理情况调查报告

柳州简介: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 28′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永福富和荔浦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市,南界新设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柳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柳江穿越市区,把市区环绕成一个“U”字形半岛。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描绘这座城市。柳州市城市污染情况:

首先了解一下监测采样布点概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设置:2005年空气环境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自然降尘量和降水。共设5个监测点(含清洁对照点1个)。

二、水环境

1.地表水:柳州市辖区地表水水质监测布点按河段使用功能、纳污情况

及水文条件优化布设监测断面。

2.饮用水源:在自来水厂取水管道采样监测。

3.地下水:按环境水文地质单元和含水层、重点污染源、名胜泉等原则布点。

三、声环境:声环境质量监测包括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和区域网格噪声监测。空气环境污染调查:

柳州市空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由于柳州是重工业城市,工业废气污染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很大,从调查统计结果看,以建材为主(如砖瓦、水泥、石灰等)的乡镇企业污染源的废气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

空气环境治理情况:

为有效防范空气污染事故,加强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规范和强化我市空气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市人民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空气污染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柳州市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预案》

市人民政府成立空气污染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空气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空气污染事故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和污染控制任务。根据空气污染的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启动空气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后,转为空气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下称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市长担任。

应急指挥部成员,根据不同的环境污染事故性质,由以下部门(部分或全部)的主要领导组成:市政府办公室(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安监局、市交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民政局、柳州军分区、武警市支队、市消防支队、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柳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等部门。

水环境污染调查:水环境质量仍然保持良好,地表水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保持III类标准。根据柳江河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1月至8月,柳江河各断面水质均满足国家Ⅲ类水质要求。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四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稍有变化,除粪大肠菌群有超标现象外,其余监测项目均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饮用水源水质中的粪大肠菌群经工艺处理消杀后可达标,不会影响水质安全。

柳州市辖区内柳江等12条河流年平均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为781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2.2%。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氨氮、溶解氧、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市辖区内共有34口地下水井,非汛期水质良好的水井占水井总数的67.6%,较差的占水井总数的32.4%;汛期水质良好的水井占水井总数的41.1%,较差的占55.9%。从监测数据看,今年柳州市江河总体水质稍微劣于上,达标总河长比上下降3.7%,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评价为优良,行政区界水质状况保持较好。

水环境治理情况: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尹年表示,在2000年至2020年全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现在所有污水处理厂的规划,三江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柳城县污水处理项目在2009年时顺利启动建设。现如今除了

两座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使用外,阳和污水处理厂、拉堡污水处理厂、鹿寨县污水处理厂也在试运行。官塘污水处理厂、沙塘污水处理厂也将在近两年内启动建设。今年柳州市二氧化硫减排工程有4项,其中非电治理工程项目3项,结构减排项目1项。治理工程项目为柳钢110和265平方米烧结烟气脱硫工程以及广西国发林纸厂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其中柳钢265平方米烧结烟气脱硫工程和广西国发林纸厂锅炉烟气脱硫工程为上年结转项目。柳钢110平方米烧结烟气脱硫工程2009年11月投入运行,12月通过环保验收,目前3个治理工程项目均运转正常。结构排项目为柳城县水泥厂关闭项目,柳城县政府2009年12月下达了关闭决定。

声环境质量调查:全市各类区域环境噪声累计等效声级算术平均值58.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8分贝。未超过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4类标准限值。与2004年相比,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稍有上升,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有所下降。柳州市区域和交通道路噪声污染正在逐步改善,但局部或点源污染明显,主要是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扰民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柳州是座工业城市,又是西南交通要道,除了工矿企业产生噪声外,更多的受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如商场、迪吧、歌舞厅等)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和住宅小区的兴建势必会导致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现象屡屡发生。

经过这些调查和分析后,我发现柳州的整体环境在向好的环境发展,特别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市政府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更高了。相信柳州市也在不久的将来城市环境会越来越好的。

艺术091班尚创成学号:200901902049

第三篇:铜陵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铜陵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扬尘污染防治,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范围内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活动。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包括房屋建筑、道路与管线、市政公用设施、港口建设等)、房屋拆除、采石取土、物料运输与堆放、公共场所和道路保洁、植物栽种与养护等活动中以及因泥地裸露产生粉尘颗粒物对周边环境和大气造成的污染。

本办法所称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是指煤炭、矿粉、砂石、灰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粉尘颗粒物的物料。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保部门)对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环保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园林绿化与养护、房屋拆除作业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倾倒运输扬尘污染的防治管理。负责煤炭、砂石、矿石、精矿、废渣、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运输和堆放,公共场所与城区主干道清扫保洁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境内公路(含高速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建设和养护、港口工程建设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务工程设施施工、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施工、水利 工程建设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扬尘污染的防治与监督管理。

第五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建立扬尘污染环境监测网络和扬尘污染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扬尘污染的监测监控,建立扬尘污染源数据库,定期发布扬尘污染状况的环境信息。

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环保部门为联席会议召集单位。环保部门应当与有关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密切配合,部门联动,共同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章 扬尘防治措施

第六条

市环保部门应当根据扬尘污染防治的需要,会同有关管理部门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第七条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设单位的工程概算应当包括扬尘污染防治费用。招标单位在对有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项目进行招标时,应当要求投标单位提交项目的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建设单位在签订施工承发包合同中,应当明确施工单位防治扬尘污染的责任。

第八条 建设单位依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对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明确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在城区进行建(构)筑物建设和拆除、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施工,建设单位除按照规定履行有关申报审批手续外,在项目开工前十五日,应当到市环保部门提供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并提请排污申报,实施扬尘污染防治全过程管理。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施工场所和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施工期间,土建工地、市政工程和道路施工等,在城市主要干道、景观地区、生活密集区、繁华区域,其边界应设置高度2.5米以上的围挡,其 余设置高度1.8米以上围挡。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对特殊地点无法设置围挡和防溢座的,应设置警示牌。

(二)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当密闭存储。若工地内堆放,应当采用防尘布苫盖,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

(三)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米,并应及时清扫冲洗。

(四)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其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厘米,并按批准时间和路线运输。

(五)施工工地内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性物料、渣土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或地下楼层时,应从电梯孔道、建筑内部管道或密闭输送管道输送,或打包装框搬运,不得凌空抛洒。

(六)施工期间,应当对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防尘网(不低于2000目/100平方厘米)或防尘布。应当对保洁责任区周围环境进行保洁,保洁责任区范围,一般设在工地周围20米范围内。

(七)施工工地内及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间的车行道路,应铺设钢板、混凝土、细石等材料,并辅以洒水、喷洒抑尘剂等措施。施工工地道路积尘,可采用吸尘或水冲洗的方法清洁路面,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直接清扫。

(八)工地内裸露地面,应覆盖防尘网、防尘布,或铺设细石等材料、喷洒抑尘剂、植被绿化等防尘措施。闲置3个月以上的施工工地,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裸露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铺装。

(九)开挖、运输和填筑土方等工程施工中,对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并在作业处覆盖防尘网。

(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应当及时清运。在48小时内未能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采取围挡、遮盖等有效防尘措施。

(十一)需使用混凝土的,应当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或者进行密闭搅拌并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

第十条

拆迁施工场所和活动,除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三)、(四)、(五)、(七)、(九)、(十)项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拆除房屋或建(构)筑工程施工前,工地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米的围挡。城区主干道、景观地区、繁华区域的拆除工程应全封闭。

(二)拆迁作业时,应辅以持续加压洒水,以抑制扬尘飞散。

(三)需爆破作业的拆除工程,可根据爆破规模,在爆破作业区外围洒水喷湿。人工拆除房屋时,实行洒水或者喷淋措施可能导致房屋结构疏松而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除外。

(四)拆除工程完成后,15日内不能开工建设的,应采取覆盖撒水等防治粉尘措施。若超过半年的,拆迁施工现场的裸露地应采取覆盖防尘网、防尘布,或铺设细石等材料、喷洒抑尘剂、植被绿化等防尘措施。

第十一条

修缮、装饰等施工场所与活动的扬尘污染防治,除应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一)、(三)、(五)、(十一)项的规定外,施工单位还应当设置施工标志牌、围挡。对建筑外部进行修缮、装饰工程,应采取本办法第九条第(六)项中的防尘措施。

第十二条

道路与管线施工,除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扬尘污染防治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各类管线敷设工程,应提前3天向社会公示,其边界应设1.5米以上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路栏。

(二)施工机械在挖土、装土、堆土、路面切割、破碎等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三)使用风钻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当辅以洒水等降尘措施。

(四)对已回填后的沟槽,应当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五)道路与管线施工堆土超过48小时的,应当采取覆盖防尘网、防尘布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三条

运输砂石、煤炭、精砂、灰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车辆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运输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密闭运输。不具备密闭化运输条件的,应当委托符合密闭化运输要求的单位或个人承运。

(二)运输车辆应当持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交警部门核发的准运证与通行证,并按批准时间和路线运输。

(三)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作业场所。

(四)运输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车辆机械密闭装置的维护,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装载物不得超过车厢挡板高度,运输途中的物料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

第十四条

城区、开发区、中心镇范围内的道路和环境卫生保洁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单位应当按规定对城市道路、主要街道、人行天桥、广场等进行清扫保洁。

(二)停车场、车站、港口、体育馆(场)和公园等露天公共场所,其产权单位或经营单位,应按规定进行清扫保洁,防治扬尘污染。

(三)除雨雪天或者最低气温在摄氏4度以下的天气外,城市主要道路车行道至少每日冲洗1次、主要道路的人行道至少每3日冲洗1次。

(四)城市主要道路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其他道路鼓励采取机械化洒水清扫,提高机械化作业面积。

(五)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应当符合本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规范,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人工清扫作业。

(六)道路两侧和中间分隔带应进行草、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采取绿化和硬化相结合的防尘措施,路肩及道路中间分隔带绿化时,其内土面应低于路侧围砌。

(七)破损路面应当及时采取防尘措施,并及时修复。

第十五条

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对矿石、泥土、煤炭、精矿、粉煤灰、废渣、生产原料、建筑材料等料堆,应利用仓库、储藏罐、封闭或半封闭堆场等形式存储。

(二)码头、堆场和露天仓库的地面应当采取铺装、硬化处理。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的储库,库内应配备喷淋或者其他抑尘设施。

(三)对装卸作业频繁的原料堆,应在密闭车间中进行,对少量的搅拌、粉碎、筛分等作业活动,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堆场露天装卸作业时,应当采取洒水或喷淋稳定剂等抑尘措施。

(四)采用密闭输送设备作业的,应当在装料、卸料处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五)临时性的废弃物堆、物料堆、散货堆场,应当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挡、防尘网等;长期堆放的废弃物(尾矿库、废渣、工业粉尘等)堆场,可构筑围墙、挖坑填埋,或者在废弃物堆场表面及四周种植植物。

(六)在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划分料区和道路界限,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

市、县、镇范围内现有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码头、堆场、露天仓库不符合前款规定要求的,其所有者或管理者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6个月内,按照前款的规定进行改造。

第十六条

露天采石场和取土场作业,除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三)、(七)项的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废石、废渣、剥离的表土应当堆放到专门存放地,并采取围挡、防尘网等措施。

(二)对于遭破坏的植被、生态环境,要做到边开采、边恢复。

(二)施工工地地面、车行道路应当进行硬化等降尘处理。

(三)遇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当停止土石方挖掘、露天破碎、爆破等作业,并在作业处覆盖防尘网。

(四)矿石破碎作业,应当在装卸、破碎点配备吸尘、喷淋等防尘设施,并保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

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栽植行道树,所挖树穴在48小时内不能栽植的,树穴和栽种土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行道树栽植后,应当当天完成余土及其他物料清运,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进行遮盖。

(二)植树树穴所出穴土,要加以整理或拍实,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建植,穴坑土要加以覆盖。种植完成后,树坑应覆盖卵石、木屑、挡板、草皮,或做其他覆盖、围杉处理等。

(三)3000平方米以上的成片绿化建设,在绿化用地周围设置不低于1.8米的硬质密闭围挡,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

(四)绿化带、行道树下的裸露泥地应当采取草、灌木绿化或者铺装。第十八条

裸地的绿化和铺装,应当符合下列防尘要求:

(一)实施城乡绿化工程,推行植树造林,实现山体绿化、农田林网化、河岸绿化或硬化,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二)对城区单位范围内的裸露泥地,由所在单位进行绿化或者铺装。

(三)居住区内的裸露泥地,由业主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绿化或者铺装。

(四)由市政、水务、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的市政道路、河道沿线、公共绿地的裸露泥地,分别由市政、水务、绿化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绿化或者铺装。

(五)对裸露建设用地,实施平整压实并定期喷淋。对长期未能开发建设的裸地,应按照《城市绿化条例》相关规定进行。

(六)绿化工地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围挡等降尘措施,四级及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须停止土地平整、换土、原土过筛等作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市、区、县环保部门应当加强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扬尘污染场所、设施的监督检查。对综合性的扬尘污 染防治工作,环保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管理部门或机构实施联合执法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隐瞒,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有关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按照本办法规定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市、区、县环保部门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违法单位或者个人名单。

第二十一条

市、区、县环保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或机构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对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

环保部门在接到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后,属于环保部门职责范围的,环保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依法处理;属于有关管理部门或者机构职责范围的,环保部门应当在1个工作日内书面转交有关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处理。

有关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在接到扬尘污染的举报和投诉以及环保部门的转交处理通知后,应当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并将处理情况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环保部门和举报人或者投诉人,环保部门负责督办。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或者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未落实的,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施工单位在建(构)筑物建设施工、修缮装饰工程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中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的,由住房与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严重扬尘污染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其停工整顿。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运输车辆和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单位,未按要求采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停车场、车站、港口、体育馆(场)和 公园等露天公共场所未按要求采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码头、堆场、露天仓库、露天采石场和取土工程不符合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的,由市、区、县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严重扬尘污染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二项规定,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不符合扬尘污染防治要求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顿。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项规定,有关单位对其范围内的裸露泥地不进行绿化或者铺装的,由住房与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规定条件,应当予以受理的事项不予受理的。

(二)对举报和投诉未及时处理,或者未按规定及时转交有关部门或者机构处理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

(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四)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规定职责的情形。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市其他城区扬尘污染的防治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

****年**月**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农村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村污染问题调查报告

做为一个农村来的孩子,我时刻关注着身边家乡的变化。所以我就利用假期对我的家乡环境进行了一次调查。因为本来就是农村人,我对农村现状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很深的印象。由于都是本村人,村民们热情的接待了我。

从调查情况看,我们发现农村的环境确实需要进一步改进。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现在大家都在忙着治理城市污染,却忽略了农村的环境问题。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四条成因

1、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难以应对污染问题。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迅速集中。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不仅如此,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也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农业生产导致的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这使得对面源污染的管理存在成本过高,因此存在着只能对受害地监测,很难监控排污源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而未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这样的利用动态缺乏真实的了解,不能不是我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一个基本原因。

另外,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是以减少农技推广经费和鼓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系统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包括卖化肥和农药等。由于激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以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

2、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2003年后执行的新的排污费制度在集中使用上仍然没有考虑农村污染的治理。

由于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尽管国际上各种市场化的实践很活跃,但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不发挥主导投资责任和作用。

另外,目前我国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政治目标最大化的激励下,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这样没有进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公共服务,即便农民已经有了需求,也很难提到地方政府的操作层面上来。

3、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

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征地低价或无偿、运行中免税免排污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4、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由于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和企业经营相对的大规模等特点,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甚至惟一的。而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本文重点分析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污染问题并提出未来在全国层面上的对策。

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2002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2、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3、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集约化畜禽养殖蓬勃发展。这些地区可资利用的环境容量小(没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生产地点离人的聚居点近或者处于同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加之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此外,由于污水灌溉、堆置固体废弃物、承受了大量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延伸到了食品污染。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约4000km2增加到2003年的30000km2,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全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被占用或毁损的农田为1300km2。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从1988年的0.0952‰上升到2000年的0.1126‰。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针对我们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应从如下着手: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3、加强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理。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制定较早,其规定虽然适用于农村环境的污染治理,但不够具体,针对性不强,其侧重点是工业污染控制和城市环境保护,对农村环保相对薄弱。因此,有关方面要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等相关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抓紧研究拟订有关土壤污染防治、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制定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以明确村民、村委会、乡镇管理部门在垃圾的清运、收集、贮存、处置过程中的责任和分工,使农村环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第五篇:污染与环境治理社会调查报告

《XX省XX市污染与环境治理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分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调查摘要

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科技环保处内部,企业的开发污染和治理进行调查。对改革开发前后企业发展中的环境重视程度位置调查。通过为期两周的实践调查分析整理出此报告。来反映企业从不重视环境的重要性到成立科技环保处来改善企业污染情况。

目录

1、调查目的2、调查内容

3、调查总结

一、调查目的

下载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铜陵市化工企业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问题答疑[★]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问题答疑 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九龙江北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到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水源、保护子孙的水源、实现可......

    污染调查报告

    污染调查报告 污染调查报告1 经过3个周的调查研究,我和我班其他10位同学了解到了学校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大致包括5项内容,下面就是我的概述:一、大气污染。走在街道上,不是会散......

    污染调查报告

    污染调查报告 污染调查报告1 一、调查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也将随之遭到破坏。环境......

    污染调查报告

    污染调查报告 污染调查报告1 杏花河源出芽庄湖,上接章丘河客水,自浒山闸沿明集镇南部流向东,至青龙山北首折向东北入韩店镇境内,经上口村、甲子、张家、东白至孙镇霍家坡南折向......

    污染调查报告

    污染调查报告 污染调查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今年十月份,我们班级根据学校大队部开展的“环保节能”活动,辅导员在班级中组建了个环保考察小队,并交给我们研究的小课题,调查水资......

    化工企业优缺点调查报告(模版)

    1.对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1-2所化工企业进行走访和调查,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该化工企业的优缺点,改进措施,发展方向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写一篇调查报告。 安全是一项长......

    关于张家界水资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张家界水资源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秦则喜 外国语学院 20134033085 钱 行 外国语学院20134033137 (一)、当地水污染的成因: 当地某些有害的物质(如:农药、化肥使用;工业废水;生......

    关于花溪河污染问题及原因调查报告

    关于花溪河污染问题及原因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