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庆风采
校庆风采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具有百年办学传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1896年,南洋公学建立之初就设立中院即中学,为大学输送合格生员。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后,于1959年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981年恢复 西安交大附中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成果,1991年被命名为陕西省、西安市两级重点中学,2008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先后获得“全国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创新型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培训基地”、“陕西省绿色学校”等上百项荣誉称号。学校拥有齐备、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学校管理和教学的现代化已经逐步实现。在西安交通大学的鼎力支持下,2007年,交大附中在环境优美、宽敞秀丽的交大曲江科技园开辟了新校区,从
而使高中部具备了独立的校舍。曲江新校区占地面积133
亩,约合88700㎡,拥有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的教学
大楼、18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4000多平方米的餐厅
和400米标准跑道的宽阔运动场,配套有理、化、生实验
室、计算机教室及多媒体语音教室20余个,学生学科活
动室、图书室、藏书库、教工及学生阅览室、书法、美术、音乐教室、形体训练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一应俱全,办学规模适度,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均具备了现代化教
学条件。交大附中曲江校区环境优美,视野开阔,学术
氛围浓厚,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理想场所。
西安交大附中依托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积极探索进取,始终不渝地坚持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恪守“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的办学理念,倡导“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把“培养有涵养、有责任心、有创新能力、有领袖素养、有国际视野的品学兼优的现代人才”作为育人目标,努力造就道德观念强、时代精神新、学识水平好、适应能力强的“时代领跑者”。学校既重视科学教育,又重视人文教育;既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人的成长与时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开展各种学科节、艺术节、科技创新、体育比赛等活动,设立篮球学校、直通班、英语、德语、日语教
改班以及校艺术团等特色教育渠道,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重建。
第二篇:校庆感言:名师风采永驻心头
校庆感言:名师风采永驻心头
校庆感言:名师风采永驻心头1
z老师
大凡那一时期黄中的校友,没有一个不知道z老师,没有一个不爱戴z老师的。
从初三到高三,黄老师一直是我的班主任、代数老师。这是我一生的荣幸。
五十年代的他,风流倜傥:白皙的皮肤,上扬的眼梢,西装革履,头发乌亮,走路步伐轻快。至今,他那皮鞋的“笃笃”声仍在我脑际回响。
可他上起课来却是另一付样子。为了不浪费时间,他把黑板擦得飞快。如果一时找不着粉笔揩子,他会用衣袖去擦黑板。一堂课下来,常常是满身粉笔灰,有时连脸上、鼻子上都是。
他讲到难题,往往是先把题目朝黑板上一抄,接着快步走到教室后面,让大家思考,他则趁便点上一支烟(先生无烟不解题,课上抽烟是学校对他的特许)。然后他会告诉你,这个题目难点是什么,关键在哪里,他是怎么做出来的,又是怎样想到这么做的,完全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把你步步引入其中,使你豁然开朗。他的课深入浅出,人人爱听,人人能懂。他的这种教学方法,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老师原来只有高中毕业,但他聪慧过人,又善于钻研,所以教起高中数学来总能应付裕如。正因为他经历了一个教中学、学中教的过程,故而最能体察学情,最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个既知道题目怎样解,又知道学生怎样教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我们的黄老师正是如此。他一不搞题海战术,二不搞频繁考试,靠的就是有口皆碑的课堂效益。那年高考,我们的数学均分能名列全省第13名,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由于实绩显著,黄老师出席了当年省群英大会。
说z老师爱生如子,爱生胜子,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在这方面,我的亲身体会就多了。1956年考高中时,我腿伤未愈,母亲请何家庄的芦师傅用独轮车推我去应考。上午考完语文后,我因行动不便,没有回家吃午饭。等母亲从二里外的致富桥东把午饭送来时,黄老师早从学校食堂给我打来可口的饭菜。下午考政治,才考了十多分钟,我突然感到腹部阵阵剧痛,大便难忍。我赶忙请求上厕所,可监考老师说开考不到30分钟不能离场,要我坚持住。我飞快地把试卷答完,再次提请离场,还是没有允许。我熬得浑身颤抖,好不容易挨到30分钟,慌忙交卷,拄着赵家琪老师借给我的拐杖,找到黄老师。黄老师知道情况后,随即亲自送我到厕所。由于我右脚不能着地,不好蹲坑,他就为我找来一张板凳横放在大便槽上,让我坐在上面方便,又亲自给我拿来手纸,还一直在厕所门外等我。
虽然那年中考我考了第一名,语文、数学、政治三门总分达278分(满分300分),可是在录取问题上却费了好大一番周折。起初的结论是:家庭成份不好,社会关系复杂,成绩再好也不能录取。后来学校把我们几个同类型考生的情况上报扬州专员公署请示。公署领导认为,这些孩子年龄很小,家庭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成绩又这么好,应该予以录取。消息传到学校,又专门为我们这几个人开会讨论。会上有人提出,严荣德腿跌断了,录取后生活不能自理,学校何必惹这个麻烦?这时黄老师站出来了。他说:“严荣德的生活问题我包下来!”就这一句话,我才终于“金榜题名”;就这一句话,改变了我整个的人生。事情的全过程,我是进校后快一年才听人说的。我和黄老师非亲非故,初中时又非常腼腆,连话也很少跟老师讲,他为什么要为一个“政治上不可靠”的孩子仗义执言呢?这就是师德。
另一件大事,是我个性的改变。我一进高中就打了入团申请,可第一学期并没有获得批准。班团支部在讨论我的入团问题时,一致认为我各方面表现很好,可以入团。可也有人说我很少同人说话,显得傲慢,瞧不起人。黄老师解释说:“严荣德我了解,他一向不爱说话。他父亲话就很少。沉默寡言是他们一家人的共同个性。他连我都很少搭腔,难道他还瞧不起我来吗?”话虽这么说,支部还是决定再考验我一段时间。事后黄老师找我个别谈话,耐心劝导我说:“荣德,我知道你生性话少。但知道你的人理解这是你的个性,不知道你的人却会说你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所以你还是要改,要学会同人交往。这倒不是只为了入团,而是为了你的将来。”他的语调低而柔和,充满了挚爱与真诚。我心悦诚服,下决心改变自我。从此以后,遇到人就没话找话,上课、开会主动发言,怕说不好就先打草稿、写提纲。就这样,同学关系得到了改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胆量也渐渐大了起来,以至偶尔发现有的老师上课出错,也敢当堂指出或帮助纠正了。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特别是进入学校领导层以后,学生们都说我是个能说会道的校长。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他们的校长原来不过是一只沉默的羔羊。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毫无疑问还得归功于我敬爱的z老师。
59年高考前,黄老师获知上面已给我、孟萍芳、王瑞林、丁芷华等几个同学事先做好了“政审不合格,不予录取”的结论。这是当时执行的阶级路线使然,他无可奈何,更不敢向外透露,只是一个劲地告诫我们把报考志愿尽量填低,结果我们还是一起落榜了。我们很难过,黄老师比我们更难过,但仍然千方百计地帮我们想办法,找出路,使我们聊有安身之所。王瑞林年龄最小,但比我们勇敢,不久即独自远走西宁,轻而易举地考上了民族学院(后转师范学院),让黄老师颇感欣慰。
黄老师晚年的境遇很不好。文革的打击,疾病的折磨,家庭的纷扰,搞得他心力交瘁,痛苦不堪,窘迫异常。1979年大年初一,他穿着单薄的衣服,顶风冒雪回姜堰白米老家探望老母,不幸骤染风寒,一病不起,年初五就离开了人世,那年他才51岁。等我们在桥黄十几个的早期学生听到消息赶去看望时,他老人家已经静静地躺在姜堰医院的太平间了!我掀开那薄薄的罩单,看到他惨白的面庞、空心穿着的旧棉袄和湿透的棉裤时,大家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我大声哭喊着:“黄老师,我们来迟了!”
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用当时力所能及的方式表示我们对恩师的哀悼和慰藉。
哦,黄老师,您要能活到现在多好!
z老师
z老师,不高的个子,戴着一付深度近视眼镜,常穿一套整洁的黑呢中山装,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分明,充满了幽默感。学长们说他小代数教得特别好,而他教我们时却是高中英语。
戴老师讲起课文来,可谓丝丝入扣,能够从细微末节的地方挖掘出原文的精彩之处,让你真正领略到语言之美。而他的`译文又是那么精当高雅,仿佛是经过精雕细刻的艺术品。待到分析完毕,范读全文的时候,那种速度,那种节奏感,真是妙极。有时候,读着读着,读到悲伤处,他会哽咽起来,让我们惊愕不已。至于语法的讲解,更是戴老师的拿手好戏。拿老师自己的话来说,那叫“两块豆腐一根葱——一清(青)二白。”象“越……越……”结构、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些难以把握的语法现象,他会在轻松愉快中,让你接受、掌握。他还常常编制一些教学口诀,帮助学生记忆那些不太好记的语言点,例如记忆时间表达法的“分在前,时在后,过用past差用to”等等。这为我们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也对我以后的英语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我的许多教学方法,就是向他学习,或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说到戴老师的口才,无人不称赞,无人不佩服。担任教导主任期间,他常常在学生大会上即席演讲。他不用讲稿,却讲得滴水不漏。那鲜明的观点,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清亮的嗓音,让你倾倒着迷,让你忘情地鼓掌。
高中三年,我是班上的英语科代表,算得上戴老师的得意门生。且不说在读期间戴老师对我如何关爱,即使在我毕业落榜后走上教学岗位,老师仍然对我关怀备至。1960年,他和泰中的朱松生老师力荐我去泰兴师范教英语,从而使我与中学英语教学结下不解之缘。1962年到霍中,傅鸿渐老校长执意要我这个高中生教高三英语,那可真叫赶鸭子上架。那几年我在教学中碰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利用星期天回母校请戴老师和一位辛老师帮助解决的。每次我一到,老师就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为我答疑解难,帮我查阅资料,给我介绍教学经验,时常会陪我整整一个上午。他编了讲义,都要特地给我留上一份。
没有戴老师当年的提挈与栽培,就没有我业务上的长进、教学上的丰收和事业上的成功。
z老师
老一辈的人都还记得,当年泰兴县中学语文界的“三陈”非常著名。所谓“三陈”,是指z、陈克诚、陈东来三位语文老师。
读初中时我就崇拜z老师,可那时候他没有教我们。听其他班的同学说,陈老师课讲得特别好,还特别爱看小说。像苏联的《青年近卫军》那样的长篇巨著,他只用两三个晚上就能看完。看完后还头头是道地向学生介绍书中的精彩情节,点评作品的写作方法。他很善于引领和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当时全校学生借阅图书热潮的掀起,与z等老师的带动是分不开的。这让许多人受益终身。
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先后换了几个,印象最深的当然是z老师。陈老师上起课来确实是引人入胜。无论是作者介绍还是课文讲解,无论是传授语言知识还是分析人物性格,他总是处理得那么别出心裁,又那么妥贴得体。他的语言似潺潺流水,润人心田;他的措辞如串串明珠,璨然生辉。只要他嘴唇一抿,眼睛一亮,课上立即就会出现一个语惊四座的高潮。讲着讲着,下课铃忽然响了,如痴如醉的我们这才恍然猛醒,齐声叹道:“哎呀,怎么又下课了!”
在作文批改方面,陈老师也有其独到之处。一是他的总批言简意赅,讲优点恰如其分,讲缺陷切中要害,既不敷衍了事地只批个“阅”字,也不长篇累牍地卖弄文采。二是改笔不多,但极其精当,极见功力。记得有一次作文,我写了一首描写一位妇女挑灯绣花的长诗,他通篇只给我改了一个字,就是把“飞针走线又一夜”的“夜”字改成了“宵”字。这一改既押上了原韵,又增浓了诗意,极巧妙地解决了我几经修改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使我更加佩服老师的高明。三是他曾创造性地在学生中开展作文互批互评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陈老师是二班的班主任。他对他自己班上的学生固然关怀备至,对我们一班的同学也是同样的关心爱护。有一个下雨天,学校包场看电影。当我撑着雨伞走到校门口时,他从门房冲出来说:“荣德,来来来,跟我合伞。”我一看是陈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他冲到伞下,接过伞去,搂着我的肩膀说,“走啊,我来打伞。”路上,他问起我父亲(也是中学教师)的情况,又问我《孔雀东南飞》背熟了没有,还叫我回头把写的日记给他看。事后我照办了。过了几天,老师把日记交还给我,说“写得不错”。我回去逐页翻了一遍,发现好几处有老师修改的笔迹。
落榜就业后,我与老师身处两地,但他仍然在关心我,曾先后两次写诗词勉励我。记得有一首词是《忆王孙赠严荣德》。词中写道:“当年下笔冠同窗,无奈弓矰(z…ng)忌上翔,辗转长途满路霜。苦何伤,有志男儿终自强。”他那拳拳爱生之心,渗透在字里行间,鼓励着我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进。
听说我调任市一高校长后,陈老师非常高兴,特地偕同郭伯勋老师来学校看我。我请老师为我们写校歌的歌词,他慨然允诺,写下了《前进,年轻的第一高中》。那蓬勃的朝气,那洋溢的激情,跃然纸上。
老师的晚年非常幸福。而今他虽已年愈八十,却依然体健声朗,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还有一群长进而又孝顺的子孙。前年老师八十大寿,陆文轩同学约同若干黄中首届高中毕业生,从四面八方赶往口岸为先生祝寿,其乐融融。祝寿会上,我受文轩兄委托,代表大家致了题为《祝老师福寿绵长》的祝寿词。老师也当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午祝酒时,我举杯高唱:
今日痛饮祝寿酒,
一醉方休情谊稠。
待到恩师九十九,
众星捧月再聚首。
z老师
初中的平面几何是最有意思的,也是最难学的。我的平几老师是人称“赵二呆子”的z先生。我始终不解人们为什么叫他“呆子”。是因为他走路老是低头斜视、口中念念有词,还是因为他手不离乒乓球拍,不时对墙练球?是因为他课堂上两眼总是看着天花板,还是因为他讲课时口角常沾白沫?对于赵老师这些异乎寻常的举止,年少的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笑,反倒认为他毫不做作,敢于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而他的课上得实在是好!每节课开讲之前,他总是把以前的相关知识先简要回顾一下,由此导入新课。他对基本概念、定义、定理交代得十分到位,喜欢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让学生当堂记住。他选讲的例题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涵盖课后作业的各种类型。他求解、论证非常缜密,条理性、逻辑性很强,偶尔还加点艺术性。如下结论时不老是用“∴”,而是把它与“故”、“故而”、“因此”、“由此可知”、“同理可证”、“综上所述”等字眼交替使用,从这些细小的地方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颇具一番匠心。他在课堂上不但全身心地投入讲课,还不时用两眼的余光扫视每一个学生,一旦发现有人走神,他总爱用手掌拍打着黑板说:“听噢,听噢!”谁还能不听呢?他批改作业非常认真,特别是开始阶段,在学生解题尚未上路时,他批阅几何作业犹如批改作文。每堂课要结束时,他总要留上三五分钟梳理全课内容,领着我们一起背新学的定义、定理。等大家都记熟了,如果还余一两分钟,他就给我们吟诵古诗词。什么“小桥流水人家”,什么“断肠人在天涯”,什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听得好奇的我们一愣一愣的。有时候他还跟我们谈他的愁绪,谈他因家庭原因而不得不提前就业的失落。有一次,我交上去的作业不知怎么被他弄丢了,他叫我按他的要求重做一遍。我有点不愉快,重新做完后,就在作业纸背面角落上写了个小小的“唉!”字,以表露心中的不快。细心的他虽然发现了,却没有责骂我,反而在作业上批道:“荣德:别生气,怪我不好,请你原谅。”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
有一个星期天,赵老师突然单独来到我家里玩。我赶紧向母亲要了两角钱,买了一包美丽牌香烟招待他。在我那间小屋里,他先是坐在床前的方杌上,后来干脆半躺在我床上,海阔天空地聊着。我一支接一支地给他递烟,最后他说:“不抽了不抽了,我要晕了。”直玩到快吃午饭才走。
到了高中,他就不教我们了。偶然遇到,总还亲切地说上几句话。一天他特地走过来告诉我:我的数学中考试卷是他阅的,一点错误都没有,是标标准准的100分。还说他一眼就认出了我写的字。说这话时,他眼里闪耀着得意而近乎狡黠的光。他那眼神,我一辈子忘不了!
校庆感言:名师风采永驻心头2
激情似火的五月,我和z老师来到美丽的泉城z,聆听名师名家讲学论道。虞大明、管建刚、薛法根、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等十八位大师级的人物齐聚z,为全国各地的语文老师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课例。在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上,我们忘却了时间的存在,每每到课堂结束,总让人感觉到意犹未尽。他们独树一帜的教学魅力,感染了与会的所有老师和学生,引发了我们对语文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薛法根,曾经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次z之行,我不仅见识了薛老师的庐山真面目,更可贵的是领略到了他深厚的教学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灵动的故事课堂。
首先,薛老师的字词教学艺术性十足。
一开课,薛老师领着孩子们写自己的姓“薛”字,而这并不是本节课要求认写的生字,一个生字的教学渗透给孩子的是:平日里要留心见到的生字,查一查,问一问,写一写,掌握的多了,我们就能更容易读书、读报,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薛老师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浇”字的认写,薛老师教给孩子的不是简单的“加一加”或“熟字换偏旁”的识字方法,而是蕴含着深层的汉字文化:“尧”是高起的土堆,水要浇在土堆上,而不是浇在树干上。
我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我们所缺的正是对汉字深层故事的挖掘。所以名师的课堂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孩子更加丰富的'知识,我们在自叹弗如,望尘莫及之余,更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底蕴,这样才不枉为人师。关于生词的教学,薛老师更是匠心独具。他先是一列一列出示词语,然后让学生竖着读完,再横着读,读着读着学生就会明白,竖行归类,横行再现故事情节。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识字,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讲故事解决了重难点,做好了充分准备,更重要的是薛老师还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归类识词的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次,讲故事训练渐进有序。
一节课里,薛老师引领者孩子们循序渐进地讲故事,从填词到填句,从讲一段到讲三段,由易到难,孩子们乐此不疲。光会讲别人的故事那就没有了创新,所以薛老师又引领着孩子们继续编故事,这是培养孩子丰富想象力的过程,孩子们在续编的过程中会将领悟到的寓意编进自己的故事里,这比简单地问孩子们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更充满了灵性。
最后,薛老师诚恳地交流,让我获益匪浅。
他指出低年级教学包括识字、朗读、讲述,对文本语言的应用等,即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言语智能。应试教育的确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部分老师有意无意地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而忽略学生的言语智能,学生早就厌倦机械地死记硬背。如果我们能更重视学生的言语智能,允许他们在这一能力上“浪费”时间,让学生满足自己表达情感的需要,何愁学生不会语言表达?何愁学生不会写作?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名师就是贾志敏老师。第一次听到贾志敏这个名字,还是于校长向我提起的。那时我正准备上写作优质课,于校长让我上网查一查贾志敏老师怎样教作文。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贾志敏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尤其擅长作文教学的老师。这次在名师研讨会上,贾老师执教《母亲的鼓励》,更是带给我强烈的震撼,我深深地感受到贾老师就是语文,语文就是贾老师!
课前,贾老师认认真真、端端正正地在黑板上抄写了9个词语:羡慕、黯淡、甜蜜、按捺、好动、妈妈、破天荒、两鬓斑白、悲喜交集。还给“羡”等9个字注上拼音。之后,手工画了一张表格,比课后的表格多了“高中”这一行。久已不见,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学习前奏,这样的教师板书。我们有那么精美的PPT呈现汉字,我们有那么能干的电脑展示汉语。始料未及的是,那么多孩子的字开始写不好字。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开始不敢写,不愿写,有时是没有时间写。一手好字,就是语文老师的命根啊!给学生认认真真地板书,这时候的贾老师就是语文!
课中,贾老师没有过多的提问,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了以下环节:读准字音,读好文段,创设情境,练笔写“第四次母亲的鼓励”。 每一个环节中,贾老师都“以学定教”,根据孩子们的学情、课堂生成而定教学方法。孩子们每说一句话,老师都十分注重语言的严密性,有错及时帮他们纠正;孩子们每读一段文,老师都非常注重语气语调的指导,告诉孩子读书要像说话似得那么自然;孩子们每读自己写的每一句话,贾老师都及时纠正出现的语法错误,然后让学生把正确的再读一遍。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受到的是非常扎实的语文素养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时候的贾老师就是语文!
贾老师为我们上完一节精彩的展示课后,又利用课间十分钟为我们作了精彩的讲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可贾老师却非常精辟地为我们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真可谓“听贾老师一席话,胜教十年书”。贾老师首先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贾老师非常尖锐地用两句话对当前语文教学进行了概括:该我们做的事我们没有去做,不该我们做的事我们做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贾老师所说的不该我们做的事除分析、讲解课文外,还包括对声、光、电、图像等的大量使用,贾老师认为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接着,贾老师又明确指出应该怎样教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过: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因此教语文就是教学生读书、说话、写话。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不是繁琐地分析、讲解课文,而是以课文为例子,教学生怎样说话、作文。我们是用教材来教语文,不是讲课文。
贾老师一番精彩的讲话如醍醐灌顶,令我幡然醒悟。总觉得自己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能力差。原来自己总是在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课文,很少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样老师教得也累,学生学得也烦,学生的语文能力怎么会提高呢?只有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每节课都让学生进行扎实有效地说话,写话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从教数年,我一直在寻找什么是语文,怎样教语文?聆听了名师名家的讲学论道后,我终于明白了: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教语文就是教孩子们运用语言文字,即教孩子们说话写话。
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我们可以看出,名师们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借助课文教给孩子们学会怎样说语言、写文章。我真切地体会到这才是语文,这才是语文课。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这种路子去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就让我们从亲历名师课堂做起吧,让这种理念、方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教学真语文,实现语文梦!
校庆感言:名师风采永驻心头3
20xx年12月3日和4日我有幸聆听了刘松、张冬梅、杨秀清、钱守旺和王彦伟五位数学名师的示范课,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五位名师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给予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两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感受着名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几位老师的课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幽默教学,活跃课堂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松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刘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寻找乘法分配律的“踪影”(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温故而知新”,再一次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学习的成功,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整堂课学生都在兴奋、积极中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思维得到充分表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是张冬梅老师授课的最大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而张冬梅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纵观整个课堂,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只有像张老师那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
《鸡兔同笼》问题一直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弱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难运用。杨秀清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从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抽象到形象,层层善诱,方法多样,引导学生步步了解,层层解决,深切了解到多种解题方法,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剖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深切了解了“鸡兔同笼”的理念,学生再面对这样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了。
杨老师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表扬和激励学生,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
四、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24时计时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钱守旺老师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中的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如:公交站牌上、火车票上、邮局开箱时间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整堂课,所有的内容都为孩子们提供了思考、交流得平台,每一个信息的设置都在不经意间引领学生进入了更深层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五、亲切教学
《图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中较抽象的一节课,而王彦伟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很好的完成的这节课的教学。王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准确运用,使旋转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训练到位,使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较复杂图形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王老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亲切。整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王老师耐心地加以启示、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五位名师的精彩授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呵护和赏识。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在现在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总结经验,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三篇:备战校庆,显我礼仪风采
备战校庆
显我礼仪风采
为更好的完成明年校庆的各项礼仪工作,彰显我校学生的礼仪风采,近日,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艺术团礼仪分团与重庆懂礼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礼仪培训师董晓诺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我校礼仪分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高层次、细致化的综合礼仪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老师将校庆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礼仪活动进行了一一剖析和细致的展示,不余遗力的为同学们做着各种示范动作,手把手地将礼仪细节教给礼仪团的同学们;而同学们也是一丝不苟地学习着各种礼仪知识储备着各种礼仪知识。一天的培训完后,礼仪团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系统的培训她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而且很难,但是为了明年的校庆,她们一定会好好的学习,为母校的生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着“立足学校、专业服务”的原则,学校把大学生礼仪队作为一个品牌着力进行打造。团队发展至今参加过多次大型颁奖仪式、隆重庆典,曾参加过:重庆市高校领导运动会,重庆市五四共青团表彰大会,2011重庆工商教研大会、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会成立仪式、重庆市第14届“加州花园“网球公开赛颁奖仪式、重庆市金融学院挂牌仪式报告会、及稻盛和夫重庆分享会等市级、校级活动,在不断的成长的磨练中我团有信心能在我校60周年校庆为我校增光添彩。
重庆市第十四届“加州花园杯”网球公开赛颁奖仪式
第四篇:江西师范大学校庆志愿者服务风采实录(xiexiebang推荐)
【编者按】根据学校70周年庆典活动安排和迎接校庆期间的工作需要,为在全校师生当中营造参与校庆、分享校庆、为校庆做贡献的浓厚氛围,我校团委在全校范围选拔、培训了500多名校庆志愿者,为全校各类大型校庆活动的服务。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志愿者们被分为礼仪志愿者、嘉宾随员志愿者、综合服务志愿者、安保志愿者等小组,于校庆当日筹备校庆庆祝活动、接待校友、为校友导游、负责校园道路安全保卫工作,以真诚、微笑的周到服务赢得各地校友、全校师生的赞许。
持中秉正尽学子热忱,瑶湖之畔展志愿风采
——校庆志愿者服务风采实录
灼灼桃李,郁郁芬芳,杏岭瑶湖,弦歌传唱。一阕桃李赋,道尽师大荣。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雨雪兼程。从杏岭肇基到瑶湖弦歌,江西师范大学经历了一次次成长和蜕变。就在2010年10月3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七十华诞之际,她又站在新的高度,向着崭新的纪年昂首进发。
就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没法忘记这样一群忙碌劳累而热情洋溢的青年——校庆志愿者。多么富有魅力的名字啊,为校庆而生,以师大而荣;多么朝气、团结、负责的队伍啊,一切表演与游戏都与他们无关。他们是校庆完美乐章中最沉默的谱写者,是校庆中美丽的风景,短短的几天,他们带给众人多少惊喜与感动„„
礼仪队:釉色青花,最是那温柔的铿锵
釉色渲染,诠释的是她们的柔情。
青花旋绽,品出的是她们的铿锵。
礼仪队志愿者们被同学们称为“最美的志愿者”,不仅因为她们身着的一袭典雅清秀的青花瓷风格的礼服,美丽大方,更因为洋溢在她们脸上的美丽笑容。看,她们以怎样高贵昂扬又不失温婉甜美的姿态久久地站立在地毯两旁,欢迎各位来宾。而这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而成的。“之前的培训很严格,从脸上的一个表情到手上的一个姿势,都要学习。虽然今天站了几个小时,脚都非常僵硬,感觉自己就要倒下了,但是我依然要以最美的姿态和微笑面向各位来宾,我告诉我自己我不能松懈下来,一定要表现好,不让母校丢脸。”这是每一个礼仪队志愿者们的信念,也是每一位为校庆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的信念。
大家或许记得校庆当天的秋日暖阳,却不一定记得那清晨清冷的风;大家或许或许记住了礼仪队志愿者们的甜美优雅,却不一定看到了她们额头渗出的汗珠。
谈到校庆当天的情景,礼仪队志愿者、08级文学院1班的陈开云感触良多。一直作为校礼仪队成员的她对礼仪接待工作已经十分了解,但是在校庆礼仪队训练时,她仍始终坚持准时到达,认真接受训练。“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通常我们连续几个小时的训练,只是为了修正脚后跟的一点点偏差,因为和其他志愿者不一样,我们在最累的时候,还要保持最优雅的仪态,不加强训练怎么行嘛。”她说道。为克服累和冷的问题,礼仪队志愿者们只有不断加强训练,学会忍受。哪怕是在训练中场休息时,已经连续训练几个小时的她们仍不能坐下来。有些成员实在是疼和累得难受了,也只是把黑色的高跟鞋脱下来,光穿着丝袜站在冰凉的地板上。“顾不上冷和所谓的形象了,脚实在是疼啊,更何况这就叫冷,那校庆那天怎么办?”
没错,31日的早晨,当寒意在人们嘴边凝成白雾时,她们却只有一袭美丽却不御寒的青花旗袍。但是,她们却在寒风中绽开了最温暖的微笑,就像朵朵玫瑰铿锵绽放,听得见那温柔心中透出的坚强。
嘉宾随员:诚挚以待,智慧与责任兼具
红色,象征幸福,热情;
白色,象征平和,冷静。
嘉宾随员组的志愿者们穿戴着红白两色相间的志愿者衣帽,橙黄色的志愿者证挂在胸前,迎着阳光更加亮丽,穿梭忙碌在校庆时的校园之中。
嘉宾随员组是志愿者中成员最多的一组,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形象,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文关怀和风貌。他们的工作是整个校庆志愿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他们不仅要有开朗热情的心,更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全面考虑、妥善处理接待工作中遭遇的各种突发状况。
胡皓崧,来自08软件学院,负责接待校友、中正大学安徽校友会的会长程琪。29日晚上,程琪校友乘列车到达南昌,胡皓松早早地来到车站等候接站。当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白发的老者,柱着拐杖,在其老伴和两位女儿的搀扶下慢慢地向自己走来时,胡皓松内心既激动又喜悦。
程琪老先生平易近人,就像爷爷般和蔼可亲,虽然已是白发苍苍,却依然身体硬朗,吐字清晰。程老一家人十分和气,一路上,和胡皓松谈天说地,就像一家人一样,这使胡皓松内心的紧张和忐忑在欢笑中不知不觉地消散了。在和程老的交谈中得知他今年已87岁的高龄了,竟然经受了从安徽坐火车到南昌7个小时旅程劳累,坚持来参加母校的盛典,胡皓松深深地为之感动了。接下来两天,胡皓松全程陪同程老一家人游览校园,参加校庆庆典,为他们讲解学校历史,一起分享校庆的喜悦。
31日早上,由于遭遇突发状况,胡皓松没能准时在8:30引导程琪先生到校庆庆典大会会场,直到9:20都没见到程老一家,可是校庆庆典大会就要开始了,胡皓松当时简直急得要哭了。在这紧要关头,他接到了程老先生的电话,得知程老已经在会场了,他急忙飞奔去会场,很快找到了程老先生,并赶忙为他戴上校友牌,领他去嘉宾席。在大会开始前,顺利做好了一切工作,胡皓松终于舒了一口气。就这样,胡皓松以真诚尽心的服务取得程琪先生一家人的认同。程琪先生离开瑶湖校区时,湿润着眼睛,主动和胡皓松握了握手告别,笑着拿出一封感谢信交给了胡皓松。那是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最高肯定。看罢感谢信,胡皓松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眼睛顿时湿润模糊了,目送着程琪先生一家人离开„„
志愿者与校友间的种种故事总是令人动容。校友们可亲可敬,令志愿者们感到无比亲切。“第一次做志愿者,和校友沟通还是拘束的很,好在校友们都非常友善,会主动和我们交流。和校友们在一起非常有趣。”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们高兴地说道。作为嘉宾随员的她们,带领着校友、嘉宾们参观浏览学校各处,和他们谈谈这些年学校的变化。校友们十分热情地向志愿者们讲述当年在学校时的趣事。
金枝鑫也是一名嘉宾随员志愿者。她也说,校友们非常友善,让我们觉得很亲切,就像老师一样。然而,今天她的工作却并没有预料中的那般圆满。因为她负责接待的嘉宾因临时有事取消来校计划。她坦言,心中确实很遗憾,因为毕竟之前为校庆服务认真准备了这么多。但是参与了,我就感到满足和快乐。尽管没有了接待任务,但她还是微笑着准备随时接受新的任务。“并不是就一定要接待才算做了工作。谁接待都一样,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校庆工作顺利进行就可以了。”“只要参与,就是收获。”
其实有不少志愿者像金枝鑫这样,经过辛苦的培训、认真的准备,最后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正式投入到工作中。但他们并没有丝毫怨言,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减。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满怀激情参与,尽力为校庆献上绵薄之力。
综合服务队:机动全能,平凡中的不一般
“我们不是正在接待校友、嘉宾,就是在接校友、嘉宾的路上,要么就是大学生活动中心随时待命。我们只有这三种状态。”这是综合服务志愿者的现实工作状态。“能够成为一名校庆志愿者,为学校服务,这是非常荣幸和骄傲的。”这是志愿者们的心声。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理会辛苦,只是为服务校庆而快乐。
与其他组相比,综合服务队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全能和机动。队里的志愿者们在负责做好组里的本职工作外,还需随时接受临时安排的接待等任务,协助嘉宾随员、安保等工作。他们常常出现在校园不起眼的角落,悄声拾掇起身边他人不经意的一点垃圾;在最热闹的嘉年华现场,冷静地提醒同学们在游戏时也要绷紧安全的弦;在最喜庆的庆典大会上,为校友嘉宾们送上祝福。他们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能力向大家证明:我们可以做得很好。
08级外国语学院的邬龙飞同学,就是这样一位综合组成员。“我被分在了综合五组,就像我们组长李静影说的,咱是综合无阻,倍儿精神的名字,哈哈!”经过整天志愿工作劳累后的邬龙飞谈到组里还是神采奕奕,不失其开朗幽默的天性。
30日晚,工作基本完成、正准备回去休息的邬龙飞,在白鹿会馆大厅碰上了中正大学时期的老校友汤锡木,85岁高龄的老人独自从家乡弋阳坐火车来南昌参加校庆。“老人只身回校的举动着实令我感佩万分。”邬龙飞说。虽身负其他任务,但他仍时时惦念着汤老,在31日校庆日送走福建师大的客人后,他又找到汤老先生,想要尽力给老校友提供些帮助和便利。庆典晚会举办的时候,邬龙飞几小时一直都站在汤老先生的座位旁,保证老人有什么要求时自己能及时回应。邬龙飞说“当时汤老学长还一个劲叫我往他的椅子上挤挤一起坐,这份亲切和朴实,带给我这个小小的志愿者很温暖的体验。”汤老先生执意要自已一人去看望老乡,邬龙飞虽然已经结束了自己的志愿服务任务,但实在放心不下,担心老人经不住公交车的拥挤。在汤老出发的11月1日的早晨,邬龙飞一早赶到白鹿会馆,送汤老先生一程,最终,他直至把汤老送到勘察院的老乡家才离开。“有始有终,是我的信条。”他如是说。
安保服务队:寂寞坚守,筑起校园安全防护墙
还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只是默默站岗,有的在校门口引导、接待校友进校,保卫学校安全,有的只是为前来参加校庆的校友、嘉宾们看守车辆。他们不能像其他的志愿者一样可以在校园里走动,坚守在那些远离娱乐节目的地方,一守就是几个小时,没有抱怨,也没有懈怠马虎。他们总是开心并带着自豪地说“真的很荣幸,能有机会为校庆工作服务。”
他们就是配合校保卫处维护校庆期间学校的安全秩序的安保组志愿者。“昨天一天,我们就进行了四次紧急集合,早上7:30在保卫处集合选人站岗,11:00到知行楼搬运校庆布景的物品,下午6:00临时分配任务,晚上10点到新体育场进行实地岗位分配。一天下来很累,但是保证了今天的秩序,我们还是非常乐意。”安保组的志愿者回味起了昨天紧张充实的工作经历。
从培训到工作,苦和累是少不了的,但志愿者们不觉得,因为他们始终怀着
一份真心奉献的诚意和享受的心态。“有人会觉得我们安保这一块负责站岗,实在没有什么快乐可言。而且又不能观看演出节目,很枯燥,但我们还是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因为我们在做属于自己的工作,并且我们努力做得最好。”志愿者李书说道。她谈到,自己很喜欢志愿者工作,很享受帮助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小小的成就感。就一句话,“我参与,我快乐。我喜欢志愿者工作,并乐意参加。”她欢快地表达。
安保志愿者们用他们坚实的臂膀为全校提供最好安全的保证,用他们厚实的胸膛筑起值得信赖的铜墙,用他们最朴实无声的工作为母校守护、祝福。
回想起校庆那些日子,29日下午4点到晚上11点半,30日早上7点半到晚上11点半,31日早上7点半到晚上8点半,校庆志愿者们几乎没有一刻时间是属于自己的。他们要么在外忙着接待,要么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报告厅听候调度。每当报告厅里话筒被举起,音箱里传出“下面播放一条刚到的接待信息„„”时,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有的甚至边举手边跑向主席台,看起来有些天真,却那么真实,叫人如何不被他们的可爱和热忱所感动。
就是这样一群青年,虽然平凡,但从不平庸,在繁华盛放的校园里,他们甘愿成为一片绿叶,摇曳在师大的希望之季;就是这样一群青年,头上淌着汗水,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他们用微笑、真诚的服务展现师大人的志愿奉献精神,用自己默默的付出为母校校庆增添了无限华彩。
附录:程琪校友致胡皓崧志愿者的感谢信原文:
母校50周年校庆,我来了,70周年校庆,我又来了。母校变化真大,成绩斐然,真令人鼓舞。回到母校,真的回家了!热情接待,校友办功不可没,志愿者的帮扶,对我这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很方便,小胡联络工作特别出色,从接站到大会会场。我家来了四口人,有我老伴,两个女儿,参加活动,免不了要分开,但都在小胡同志的联络工作搞得好,而免得自己去找人。
感谢母校热情接待,感谢志愿者的帮扶,祝母校更加繁荣、昌盛!
中正大学 四六 农艺系
程琪
2010.10.31
第五篇:风采
百炼成钢铸造了你们的身躯
百折不回成就了你们的精神
无悔是曾经的过程
无畏是今后的旅程
不管一路行来 收获几何
曾经拼搏就足以骄傲
驰骋赛场就足以自豪
你们的激情点燃我们的热情
即使寒冬我们依然温暖
因为你们
我们骄傲
愿你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