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援建学校感谢信
“5·12”大地震转眼一年。过去300多个日日夜夜,令人难忘。
在陇南人民遭受巨大灾害的危难关头,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全力支援我市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在深圳人民的无私帮助下,陇南市城镇体系规划及重点城镇规划取得明显进展。由深圳援建的一幢幢设施一流、功能齐全、有标志性的学校和医院在陇南大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的道路、一座座高质量的桥梁将贯通陇南的山山水水,一个个崭新的新农村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深圳对我市对口援建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之多,支持领域之广,援建力度之大,在陇南抗震救灾史上前所未有。在金融危机严重蔓延的情况下,深圳顾大局,讲奉献,动真情,拿出巨额资金,倾注全力援建陇南,更显难能可贵,充分体现了深圳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更加坚定了我们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深圳人民的深情和厚爱,陇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衷心祝愿深圳的明天更加和谐美好,祝愿深圳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第二篇:交通援建感谢信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值此“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共理县县委、理县人民政府携全县4.6万各族人民,向所有关注、参与和支持理县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湖湘人民,向所有为理县灾后重建付出艰辛努力和作出巨大贡献的援建工作者,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两年多的援建工作中,您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视灾情为命令、以援建为使命,发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雪中送炭,科学援建,用无私大爱和无畏大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千万湖湘援建大军抛家舍子、扎根灾区,夜以继日、无怨无悔,毅然奋战在援建第一线,99个对口援建项目如期竣工并整体交付使用。您们以实际行动在理县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您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从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到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从产业恢复重建到精神家园建设,您们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鼎力支援,让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一幢幢浓郁藏羌文化特色的新房民居,连绵成片、珠玉散落;一条条飞跨河流连接东西的桥梁公路,穿山越谷、丝带飘舞;一个个散发着勃勃生机的城镇园区,崭新精致、生机盎然;一座座安全坚固、设施现代的学校医院,承载希望、放飞梦想;一股股流进千家万户的甘泉,甜美清冽、沁人心田……这所有的一切,无不凝聚着湖湘人民的艰辛付出;理县的点滴变化,无不饱含着湖湘人民的倾情奉献。每一个援建项目都凝聚着您们的兄弟情义和拳拳之心,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您们的援建恩情,藏羌儿女将铭刻于心、感念不忘。
展望美好未来,理县各族人民将立足宽厚平台,站在新的起点,紧紧围绕“四区一模范”战略目标和“一园两区三景八大工程”基本任务,铭恩奋进、击鼓前行,奋力赶超、加快发展,在藏羌大地上绘制和谐共荣的美好画卷。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湖南6900万人民一如既往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我们一定能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湘理人民在这场特殊考验中凝结成的特殊情谊,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必将续写更加动人的壮丽乐章。
湘理相亲,湘理一家亲!理县永远是湖湘人民的第二故乡,湖湘人民永远是我们的至爱亲人!理县4.6万藏羌同胞真诚地邀请湖南的恩人们再回吉祥河谷,体验理县的巨大变化,感受理县人民的感恩情怀。绿色果蔬、藏羌美食期待您细细品尝,高效园区、新型工业期待您光临指导,藏羌文明、一廊四情期待您切身体验。
最后,衷心祝愿湖南的明天更美好!
第三篇:致项目援建单位的感谢信
致**项目援建单位的感谢信
****公司: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发电项目于**年**月***日实现***,在*****中率先投产,建成集团公司首个**项目。****全体干部职工,向贵厂及付出辛苦努力、作出积极贡献的援建人员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项目自**年**月***日开工建设以来,已历经***个多月,***多个日日夜夜。建设过程中,历经了**等重重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保证项目进度,**公司组建******项目建设指挥部,贵厂以“特别讲大局、特别讲奉献”的高风亮节,迅速抽调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的管理、技术人员充实到指挥部,确保了指挥部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所有援建人员始终发扬不畏艰难、坚守一线、科学务实的奉献精神,加班加点,任劳任怨,顶住项目要求高、时间要求紧的压力,密切配合、共克难关。工作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贵厂援建人员精湛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起见证了****项目每一个里程碑的取得和每一个精彩瞬间!****项目凝聚着贵厂的无私奉献,包含着援建人员的艰辛付出,所有***人都将铭记这份深情厚意!
最后,****全体干部职工再次向贵厂的大力援助表示衷心感谢,祝贵厂事业日新、再创辉煌;祝援建人员工作顺利,幸福安康;祝**事业蒸蒸日上,全面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年***月***日
第四篇:援建学校的规划与管理
援建学校的规划与管理
西和县教育局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属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40.1万,总面积1861平方千米。共辖6镇14乡384个行政村,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87所,现有教职工4050人,在校学生幼儿89124人。
西和县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县之一,全县校舍、教育教学设施损毁严重,联合国儿基会、台湾红十字组织、兰州西固区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组织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投入大量资金,帮助我县恢复重建。县委政府、县教育局科学规划,周密组织、精细管理,狠抓施工质量进度,提前一年完成了建设任务,受援学校教育教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县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我县189所学校遭受严重损坏,倒塌、断裂、倾斜的校舍面积达199492 ㎡,占全县学校总建筑面积的52%,教学设施设备大量受损,47360名学生拥挤在简易帐蓬上课,全县教育面临极度困难,值此危难时刻,台湾红十字组织、联合国儿基会、日本驻华大使馆、兰州西固区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上海兴业全球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组织的领导先后深入我县视察灾情,他们被眼前严重的灾情和西和各级领导忧教忧校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打动,纷纷组织援建资金,规划设计方案,一场灾后重建攻坚战紧张打响。其中台湾红十字组织投资7037.57万元,援建卢河九年制等21所学校;中组部特殊党费项目投资1688万元,扩建十里初中;“侨爱工程”项目投资50万元,援建姜席上胡小学;兰州西固区人民政府投资200万元,援建石峡九年制学校;日本驻华大使馆利民工程投资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60万元)援建姜川中心小学;天津市投资1443.89万元援建汉源镇永丰小学;联合国儿基会为西和启动“重建更美好项目”,援助了1000多万元的电教 设备和幼儿教育设备。全县援建项目总资金共计11479.46万元,建设26所学校,总建筑面积达54980.49 平方米。
二、科学规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众多的援建项目接踵而至时,教育局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按照受灾轻重程度、地理位置远近、布局调整方案等因素进行轻重缓急排序,统筹规划,充分考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门别类,多方论证,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列项。如台湾红十字组织援建资金7037.57万元,教育局全部安排在受灾严重或边远偏僻的21所乡村学校;为解决赵五初中撤并后学生上学问题,将1688万元“特殊党费”项目列为十里中学扩建工程。项目确定后,教育局王忠局长带领项目办、督查办、计财股人员逐校查看,了解情况,从选址、征地,初设、勘探、图纸设计、招标、层层审核、层层把关,从而确保了援建项目运行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三、严格管理,抢速度,保质量。
为使援建项目早日竣工,发挥效益,教育局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制度,选调了精兵强将成立了灾后重建督查办公室,保证了灾后重建健康、规范、高效运行,主要做法为: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把全县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做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
1、地震后县委、政府在第一时间紧急筹措400万元,启动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将西高山、洛峪、石峡3所粮站 18.2亩土地无偿划拨为当地中小学建设用地。
2、克服困难筹措资金2800万元征地613 亩,为学校的异地重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县主要领导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四大班子成员负责包抓项目,责任到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按上级政策要求,教育局及时调整、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超常规运作,采取强有力措施:
1、调整局领导分工,集中精力,一手抓教学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一手抓灾后重建这一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项目包到人,责任压到人;
2、加强职能股室的力量,决定设立灾后重建督查办公室,旨在和项目办一起加大项目监管力度,使项目规范运作,确保工程质量;
3、分管项目的副局长分片包抓,学区校长联校主抓,项目学校校长住校跟抓,从而靠实责任,做到每个项目“有人盯、有人跟、有人管、有人督、有人报”,每个项目的推动“有人过问、有人监督、有人负责”,整体推进,从而行成了县、局、乡、校一条线抓,县质检站、局督查办、局项目办、监理公司多方面监的全方位项目监管体系。
4、在项目规划上本着“投资一所,建成一所,完善一所” 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一次规划到位,分批分期实施,充分考虑了学校以后的发展。
5、在资金拨付上实行7级签字制,按照我局设计的资金拨付单,根据项目进度,由项目学校校长、学区校长、监理人员、局项目办、局督查办、分管局长、最后才是局长签字,缺一不可,使分管人员有职有权有责,项目资金安全运行,确保了进度和质量。
三是督查办巡回检查各工地,解决发现问题。
1、督查办成立运作以来,恪尽职守,坚持原则,牺牲节假日,连续作战,巡回各工地,对不符合建筑要求和图纸设计的问题,责令返工整改。严格督查施工、监理、学校等责任人和工程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高效、快捷地协调有关部门处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对工程中的共性的问题,及时以飞信形式通报各学校,以免犯同一错误,延误工期。
2、印制了《西和县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监理手册》,明确学校现场监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归纳工程监理要点,培训学校现场监理员掌握工程监理的方法,做到监理工程有的放矢,力争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将质量控制在过程当中。
3、不定期编撰督查简报,及时通报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表扬在施工过程中措施得力,管理到位,创建文明工地的施工单位,交流好的工作经验,起到了良好的激励鞭策作用和宣传效果。
4、对所有项目学校按实际情况实行项目倒排工期和五日上报进度制度,在现场悬挂倒计时牌和责任牌,要求各施工单位严格按制定的倒排工期表,采取非常措施,确保原材料、人力、物力的充分供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班加点,加快进度,对未完成任务的现场召开剖析会,查找问题,促进工作。
5、实行质量进度承诺制。要求各施工单位以公司名义做出承诺,发扬全力拼搏,以干克难的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优化施工组织,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工程的按期完成。
6、及时与援建单位沟通,协商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台湾红十字组织还在西和设立了办事处,不间断地循回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极大地促进了施工进度与质量。
四是以感恩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教育活动。卢河九年制学校、薛集小学2009年秋季开学第一天就组织师生向台湾莫拉克风灾区捐款,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报国之志。石峡九年制学校倡导全校学生写“给联合国儿基会叔叔阿姨的一封信”,倾诉对儿基会关爱灾区,关注弱势群体的感动与感激。十里初中以红歌会的形式唱响对党的礼赞,姜川中小举办书画展描绘对援建方的深深谢意„„
三、效果:
仅仅两年时间,我们再度回首西和地震灾区,这个人们记忆中山河破碎的悲伤之地,已浴火重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教学楼拨地而起,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再次浮现„„
所援建学校已全部交付使用,所学校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等已基本完善,学校在办学规模、硬件建设、校园文化、教学质量诸方面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多难兴邦。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进步中获得补偿。勤劳善良的西和人民,懂得面对、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刚毅坚韧、懂得乐观从容,短短两年的时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创造了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为援建单位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西和教育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震后的薛集小学
薛集小学在帐篷中恢复上课
台湾援建完成后的薛集小学
四、启示
1、领导重视是前提。西和县委政府、教育局领导都把学校援建工程当作民心工程、良心工程、感恩工程来做,将学校建成是漂亮、最坚固的场所是地震后各级领导的共识。我县地域特殊,封冻期长,冬季停工达百日之久,较之其它县区,有效施工期短,加之异地重建征地难度大等诸多因素影响,给我县学校灾后重建增添了重重困难,但我县领导采取超常规措施,下大力气,以干克难,化阻力为前进的动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学校援建工程当作改善西和教育面貌的难得机遇来抓,当作造福桑梓的德政来做,心怀感恩,认真践行自己的诺言,双管齐下,双轮并进,一手抓灾后重建这一当前的中心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这一永恒的主题,努力实现我县教育质量“一年大进步,三年翻一翻”的奋斗目标,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灾后重建工作更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令陇南市领导和全县人民赞叹不已。
2、工作机制是关键。援建工作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西和县教育局在王忠局长的领导下,大胆创新工作机制,组建专门机构,任务到人,做到每个项目“有人盯、有人跟、有人管、有人督、有人报”,重视过程管理,从进场材料的验收、施工的规范管理、安全监督、主要环节的旁站监督、每一工序的验收与转段、施工日志的记载、工程款的拨付„„方方面面都建立了一整套工作制度与办事程序,使援建项目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3、团结协作是保障。援建项目涉及教育、建设、发改、国土、水利、地震、气象、消防、财政、审计等诸多部门,其中有些还是涉外项目,因此各部门的配合协调直接关系工程进展,也关系国家形象,作为建设主体单位,我县教育局做到了三勤:对上级勤请示、、对援建单位勤汇报、与兄弟单位勤沟通,上下联动,多方协调,简化了办事程序、减免了收费项目,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为援建方留下了美好印象。
第五篇:援建先进事迹
大爱无疆 无私奉献
——**集团南平援建先进事迹
2010年福建南平发生“6.18”特大水灾后,**集团积极响应市、区党委、政府援建南平灾后重建的决策部署,承担了厦门援建南平灾后重建项目中的3个灾后集中重建点和3个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任务,总投资约2.3143亿元,占全市援建任务的35.80%。接到重建任务后,**集团立即组建了由***副董事长为组长、**公司总经理***为副组长的“**集团南平援建灾后重建工作组”(以下简称“重建工作组”),并从集团工程部、**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抽调了21名工程管理及技术骨干作为重建工作组成员,集团援建队伍充分发扬“三创三做”的企业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顽强毅力,不惧困难、团结协作、连续奋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按时、安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010年的援建任务,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光荣使命。建瓯市小桥镇大桥村集中重建点、光泽县鸾凤乡梅树湾集中重建点、建阳市将口镇芹口村集中重建点分别于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月1日举行了首批交房仪式,于2011年1月底前完成了竣工验收并交房。
**集团援建南平灾后重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市援建办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也离不开**区、**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集团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但更主要的还是援建队伍全体成员发挥了隐忍坚强、大爱无疆、同心同德、无私奉献的精神。自2010年9月以来,援建工作组成员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均超过12小时,大家脑中共有的概念是:没有假期,只有工期;没有中场休息,只有终点荣誉。
重建工作组副组长、驻南平总指挥**同志,祖籍就是南平市,兄弟、姐妹等亲属大都在当地,援建开始后的一段时间自己身体状况并不好,但他始终如一坚持日夜在山道中来往奔波、协调各点工作,在工程刚开始的两个多月里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朋友家人都看不过
眼,但他总说工作没走上正轨、事情没安排妥当,没心思也没时间去;在南平的日子里,他数次生病,但从未进医院,从来就把工作用车当病房,吃药、休息都在车上。正是他的精心安排、四处协调、妥善处理各项工作,才使各项援建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公司的***,作为建阳芹口重建点的工程总监,工程开工时,正怀孕的爱人感觉不适,他没时间回家照顾,爱人流产的消息传来,他只能通过电话忍痛含咎轻声慰问,安排好所有事宜后才回家照顾妻子仅三天就匆匆地赶回了建阳芹口重建点;工程封顶时,诸事繁杂,家里告知父亲病重,等他把相关工作安排好,准备回家看望时,已来不及见父亲最后一面,只能对着电话话筒放声大哭,宣泄悲伤。建阳芹口重建点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承载者他的无数的汗水和泪水。
集团**公司总助***,为抓工程进度,在家里遭灾,妻女同时生病时也始终坚守岗位,没有回去照看;集团**公司常务副总***同志,有很严重的肩关节遇寒就疼的病症,但即使手臂整月都无法抬起,他都始终坚持长期驻守在气候条件最为恶劣的光泽重建点指挥工作;三个集中重建点的项目负责人**、***、***,家中孩子都很小,来南平后,爱人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只能在电话里安慰、倾述;重建工作组联络人胡斌,长期一个人独自坚守在远离其它工作点的地方,一个人、一间房、一台车,独立工作,默默穿梭于厦门援建的各个工地,工作忙时两个多月都没回厦门的家。
可以说,每个重建工作组的同志都有这样那样感人故事:炎炎夏日里,他们头顶烈日,像黑人一样在工地往来穿梭,寒冷冬日里,他们身披雪花,奔波于瑟瑟寒风中,为的是灾民早日搬进温暖新居。只有在夜深人静时,他们才有时间与家人细细叙说思念之情!
援建工作组通过克服困难努力地完成援建南平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让灾区人民分享到了我们努力后创造的幸福,实现了集团“上善、不争、厚天下”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努力践行集团“创新、创先、创利、做大、做强、做好”的企业精神。在援建过程中,无论是海投集团还是援建工作组都和当地政府、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浓厚友情。“一
次援建、一生财富”,拉近了我们和当地政府、干部群众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了解,为深化双方交流提供了难得机遇,为双方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次援建、一次跨越”,每一个援建工作组成员,都经历了一次人生的磨砺和心灵的升华,展现出的大爱无疆、隐忍坚强、同心同德、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核心价值观造就的**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