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自我防护
自我防护我能行
一.校园生活篇
1、课间活动切勿因开玩笑、恶作剧而引起打架、翻脸,损坏公物,造成伤害事故。
2、行走时,不以跑代走,防止跌倒或碰撞。如有急事可快步走,注意来往行人车辆。
3、携带劳动工具或用具,应注意误伤他人。
4、不拿石块、硬棍丢人,不小心摔、砸、碰伤流血时应迅速报告,及时到卫生室或附近医院处理。
5、离校没有家长接着的要结伴回家,途中不随意逗留,以免受诱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不贪小便宜。不因贪吃、贪玩上当受骗。
6、当路遇他人索要钱财,要留心坏人的特征,尽量拖延时间,巧设计谋,瞅空溜走报告老师或家长,也可向路人呼救。看到同学被威胁利诱,随行同学应主动迅速报告。
7、遇到电线断头,切不可随意拉、拔。不熟悉的电器不乱摸,以免危险。
8、若遇闪电打雷,刮台风,要尽量避开大树和危险建筑物。平时不到建筑工地手脚架下或危墙、广告牌下玩耍。
9、没有家长带领,不能擅自游泳。
10、自行参加社会活动,要注意安全,防止被人挤伤踩伤。
11、不在公共场所、校园内放鞭炮,也不围观他人放鞭炮。
12、不在楼梯、栏杆旁、阳台上拥挤、打闹、捉迷藏或探头捡东西。不从楼梯栏杆上往下滑
三(3)班张欣怡
二.日常生活篇
(一)当你独自在家的时候 1坚决不给陌生人开门 2警惕“狼外婆”的花招 3不给不速之客开门 4机智应对陌生人 5与陌生人斗争要巧妙 6有事拨打报警电话“110” 7室内活动讲安全 8不随意拨打信息台电话
(二)如何避免食物中毒? 1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 2小心蔬菜中的毒素 3不吃霉变食品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三)怎样确保出行安全? 1在人行道上行走 2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3不能翻越栏杆、隔离墩 4不能横穿猛跑过马路 5横过马路时看两头 6不往红灯枪口撞 7不在路上玩笑打闹突变行走路线 8雨雪天行走多加小心 9警惕无盖下水道 10不骑快车不猛拐 11骑车时双手扶把不玩闹 12骑车不带人 13不足年岁不骑车 14乘车时不向外探头伸手 15乘车时要扶紧车拉手 16车上慎用锐利物品 17车停稳后再下车 18上下车时注意来往车辆 19不在道口铁路边玩耍 20过铁道口要严守规则 21车祸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四)突然生病了怎么办? 1病不容缓大意不得 2拨打救护电话“120” 3有些病需要看急诊 4做到安全用药 5掌握常见病症处理法 6学会几种急救法
第二篇: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
表5-4乡(镇)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培训讲义
培训内容摘要:医护人员该如何预防传染病。
培训讲义:
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细菌病毒密集的环境中,易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
国外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如流感、伤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最常见的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疾病。
呼吸及消化道传染病的危害医护人员大部分是女性,又要经历妊娠期,目前已知的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奇病毒感染等能致胎儿畸形或其他感染,应提高警惕。甲戊肝病毒及其他肠道传染病如不注意也有可能传染给医护人员。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当今一个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接触密切,如果不能掌握自我防护措施,会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危害自身健康.在抗击SARS疫情战斗中,大批医护人员被感染,甚至献出生命,使我们认识到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医护人员该如何预防传染病?
1、就诊时间切记戴口罩,避免病人交谈中的飞液和唾沫进入呼吸道。
2.不要用手抹眼擦鼻,避免细菌通过黏液传到体内。
3.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以防止病菌继续传播。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5、补充营养。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
6、生活规律。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7、积极的清洁鼻腔和检查鼻腔。务必做好一切所需的保护鼻腔和呼吸道的工作。每天至少清洗鼻腔一次,从而彻底清除附着在鼻毛和鼻黏膜上的细菌、病毒以及有害杂志,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这点尤为重要。
8、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9、及早就医。当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检查,防止病情加重及恶化。
第三篇:自我安全防护少先队课
二实小:少先队致美空中课堂——
一二中队《安全防护记心间
健康成长伴我行》
活动背景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这个假期变得特别起来,开学在即,少先队员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对少先队员们进行安全防护教育尤为重要,为此,文峰区第二实验小学一二中队的开展了以“安全防护记心间
健康成长伴我行”为主题的少先队课。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队员对新型肺炎有全面的了解;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讨论,让队员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自护知识,树立自护意识。
3、培养队员拥有安全意识,学习到自我能为他人、社会、国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活动课时
一课时
参与人员
一二中队全体少先队员、辅导员
活动内容
活动对象:一二中队全体少先队员
一、全体立正、仪式开始
二、出旗、敬队礼、唱队歌。
三、中队长讲话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少先队员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今天,我们将通过网络召开《安全防护记心间
健康成长伴我行》的主题队会。
四、活动流程
活动一:疫情安全我知道,我是防疫小可爱
主持人1:2020年初,因为疫情,让我们假期延长,开启线上学习新模式。
主持人2:那什么是新冠肺炎?又是怎么感染的?对于新冠肺炎的症状,你知道哪一些?那么面对疫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好安全防护呢?
请大家观看《新冠肺炎》视频后,畅所欲言。
队员申雅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传染病,往往是通过接触具有病毒携带者或正在发病的肺炎患者而得病。
病毒潜伏期较长,多达两周,发病特征为持续性发烧、严重咳嗽以及进行性呼吸困难。
我们要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队员于佳晨:由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预防与隔离是最有效途径,尽量减少与感染或潜在感染患者接触的机会。首先要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在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其次要注意手卫生和饮食卫生,勤洗手、多饮水、避免疲劳、保证睡眠,家庭和工作环境保持多通风。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症状,要注意咳嗽礼仪,要及时就医,前往医院途中,戴口罩。
队员张伊辰: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外出要佩戴口罩。
加强开窗通风。居家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以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不宜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
及时观察就医。如果出现发热(特别是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
主持人1:队员们都说的太棒了,让我们通过48字防疫口诀一起将疫情安全防护牢牢铭记在心。
主持人2:防疫知识我知道,让我们一起争做防疫小可爱吧。
主持人1:疫情期间,我们在家时间最久了,那么日常生活安全防护又有哪一些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环节。
活动二:居家防范要留心,安全防护要到位。
主持人2:平时在家,注意用电安全和食品安全。请看以下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2012年9月,黑龙江省泰来四中初一学生李某,早晨到小卖店买了食品和一袋辣根,边赶路边吃。上课半个多小时后,李某突然肚子痛疼,嘴唇发紫,浑身哆嗦,呼吸困难。到医院经及时抢救方脱离危险。经调查检验,该生吃的辣根已过期变质,并含有大量的病菌,系没有生产厂家和出厂日期保质期的伪劣垃圾食品。
案例二:女童阿香(化名)年仅3岁,其父刘某和妻子都是80后,湖北人,年前两人带着三个小孩和父亲来到宁波打工,在鄞州区的农村租了两间平房,小日子过得很美满。然而,去年9月的次意外,给这个幸福的小家庭带来致命的打击。9月8日刘某夫妻在外打工,阿香和弟弟由爷爷在家中代为照看。午饭后,爷爷就抱着小孙子到家门口散步,留下阿香和邻居家的同龄女孩在屋内玩要,没多久就听到屋里传来一声尖叫,爷爷赶紧抱着孙子冲进屋里,却只见阿香直挺挺地躺在地上,手里握着一把铜钥匙。经邻居家的女孩指认,当时阿香拿着铜钥匙玩耍,看到地上有接线板,就把钥匙插入通电的接线板中,瞬间触电身亡。
主持人1:队员们,看了两个真实案例,你心中有何感想?讨论一下并派出小组代表来回答。
主持人2:安全事说不完,时刻小心理当然。我们接下来看一个视频《消防安全》
活动三:消防安全记心间,良好习惯我能行
主持人2:安全事故无小事,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互动环节——手指游戏。
主持人1:看来,大家都记住了,只有消防安全记心间,良好习惯才能伴我行。
活动四:交通安全要记牢,健康成长伴我行.主持人2:疫情过后,春暖花开,奔你而来。我们出门在外,要注意交通安全。
主持人1:我们先来观看一个视频,请看大屏幕。
主持人2:我们接下来考一考小朋友的交通知识,进入知识抢答环节;
主持人1:你们的回答太棒了,恭喜你们每一个人成为合格的安全防护小卫士。
活动五:安全防护小卫士。
五、辅导员讲话
六、呼号
辅导员: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少先队员举右拳:时刻准备着!
七、退旗(奏退旗曲,全体队员敬礼)
八、活动结束
主持人:现在我宣布:文峰区第二实验小学一二中队“安全防护记心间
健康成长伴我行”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记录活动精彩瞬间
第四篇: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浅谈护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白衣天使是个美丽的象征,护理工作虽平凡但伟大。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再带给患者完美护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工作中的隐患,学会自我防护。护理工作中的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职业中,另一个是护理工作引发的医患纠纷。
护士在职业中的自我防护。
一:护士在医院环境中的自我防
医院是空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方,病毒和细菌就像是无形的杀手,时刻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医院除了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对空气消毒以外,护士要注意戴口罩。但是,口罩的使用与保存如果不正确,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病毒、细菌等还会随呼吸运动进入体内。护士戴口罩的正确位置,上缘应距下眼睑1厘米处,下缘要包住下巴,四周要遮掩严密。不戴时应将贴脸部的一面叠于内侧放置在无菌袋中,杜绝将口罩随便放置在工作服兜内,更不能将内侧朝外,挂在胸前。真正起防护作用的口罩,其厚度应在20层纱布以上。一般情况下,口罩使用4~8小时更换一次。若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人,应立即更换。每次更换后用消毒洗涤液清洗。传染科的护士口罩应每天集中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如果工作条件允许,提倡使用一次性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用毕丢入污物桶内。护士在为病人做晨间护理、换药、输液、注射等操作时,手污染的机会最多。因此,每个护士都应该了解洗手的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洗手指征: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的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和进入重点隔离病房时,戴口罩、穿脱隔离衣前后;在同一患者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时;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护士在洗手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认真,掌握“六步洗手法”程序,充分搓洗10分钟以上,注意克服不良习惯:如用洗净的手触摸水龙头或洗完手后随意在工作服上擦拭等。若手部接触传染病人及高度危险器械应按照卫生手消毒法消毒。戴手套是洗手的辅助手段,但必须及时更换,用同一副手套接触多个病人会增加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机会。另外护士自己的私有物品如工作服、工作帽及护士鞋都应每周洗刷消毒1~2次,工作服兜里的医用笔、办公钥匙以及手表、工作卡等都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清洗一次。护士是最容易接触病人血液和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高度危险性接触。护士如被各种锐器刺伤后,接触到含病毒浓度高的血液、体液时,只需0.004毫升带乙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护士感染。因此,护士在操作中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如打开玻璃安剖时,用棉球垫于安剖与手指之间,用力均匀适当;对各类针头、刀片等利器,使用后应装入坚固不渗漏的容器内集中储存处理;为病人使用过的利器,在传递中应用金属容器盛放传递等。另外,病人的血液或体液不慎飞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消毒滴眼液做好清洗和保护,工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人血液或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化
氢溶液消毒并除去血渍。护士因工作在高危环境中,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合理搭配,保持乐观情绪,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二:护士职业损伤的自我防护
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安全已成为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损伤(OI)。为了提高护士对职业危险的认识,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分析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相关因素,找出处理职业危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良好的心态服务于患者。
随着工作量增加,而护理人员不足,夜班频繁,导致护士睡眠质量下降,使护士易产生疲劳,工作中更易发生损伤,而疾病谱改变如乙肝、艾滋病的出现及不断增加,更使职业损伤越来越成为护士关注的重点。有调查显示,护士受伤中有25%的HIV和40%乙肝丙肝感染,而艾滋病和乙肝被誉为“世纪瘟疫”和“超级癌症”。如何加强护士职业安全的防护,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将其从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潜在性伤害降到最低,保障广大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将护士职业危害分为几大类: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以及工作环境危害等,从而更好地做好护士职业危害的预防及处理。
护士OI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
事故性危害:①锐器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事故性危害,其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经皮肤黏膜接触约80%,如刀剪、针尖、玻璃等,尤其是污染的手术刀片、拔针后的输液针头。由于我国慢性乙肝携带者约占总人口10%,而HIV在我国也呈增长趋势。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尤其是急诊患者,更易遭受锐器伤。护士一旦遭受污染的锐器伤,其危害更大,被传播乙肝、艾滋病的几率将增加,严重影响护士身心的健康。②意外伤:抢救急诊患者,尤其是外伤患者、酗酒神志不清者,患者常烦躁不安,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常常被抓伤以及被血液污染,由于护士肩负着院前急救,经常需要搬运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容易扭伤身体,如造成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脚踝扭伤等。
物理性危害:①放射性损害:尤其是放射科护士,对一些危重无陪护人员进行放射线检查时,经常需要陪同,从而造成不同程度X线损害。有报告显示即使小剂量暴露,长时间接触会因蓄积作用而致畸、致癌。②各种电器:如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紫外线、臭氧对人体有危害。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时,如果使用不当,如开灯调试,紫外线会灼伤眼睛、皮肤,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高浓度吸入可致胸闷、肺水肿等。
化学性危害:①化学消毒剂:临床上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医疗废物,刚刚配制好的消毒液,含氯的气味大,对眼睛及呼吸道造成损害,轻者引起咳嗽、眼痛,重者引起胸闷、头痛,甚至过敏性哮喘
以及发展为肺气肿。②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对接触者也有较大的毒性,护士在配制、使用和处理化疗药物时,如防护措施不当,会对身体带来不利影响。有报道称长期低剂量接触化疗药物,可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或吞食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皮炎、头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对怀孕女性可致自然流产、先天性畸形的增加,并且会导致护士脱发、疲劳、口腔炎、月经不调等。③医疗废物:一次输液用品多是PVC产品,研究认为它与子宫内膜异位、内分泌失调及癌症有关。而体温表破碎、血压表使用不当,造成水银外溢,水银也具有一定的神经和肾毒性。
生物性危害:①护士抢救及护理危重患者,常常被患者的血液、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喷溅至面部。②由于医院患者相对集中,如果病室通风不及时,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细菌、病菌,容易形成气溶胶弥漫在空气中。
工作环境危害:护士遇到危重患者经常需要搬运,容易拉伤身体,造成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脚扭伤,再加上工作性质决定护士需要长时间站立,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也较高。酗酒后的患者以及打架斗殴的外伤患者,情绪更易冲动,甚至谩骂、恐吓或动手殴打护士,尤其是急诊护士受暴力危害的情况更为严重,严重影响护士身心健康。
职业损伤的预防处理
减少外伤性事故的发生:①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②锐器伤的预防及处理:护士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处理各种锐器。拔下的输液针头应放在专用防水防漏盒内,不要双手回套针帽,手持锐器不要将刀尖指向他人,手术刀片不要徒手去卸,应用持物钳。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①放射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增强职业安全意识。随时检查督促铅门关闭情况,防止操作过程中开启铅门,导致放射线外流,造成人员的伤害,遇到危急患者需要陪护,护士要穿铅衣,以减少放射线对人体的损害。②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时,人员要离开现场,如需要进入应先关闭紫外线灯方可,眼睛不要直视灯管,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①化学消毒剂的防护:在配制及更换消毒液时,必须戴口罩,以减轻挥发性消毒剂对呼吸道的损害,取用消毒液中的物品,必须戴手套,绝对不可使皮肤直接接触,物品取出后,再用盐水冲洗或用盐水棉球充分擦拭,以免造成对皮肤的损伤。②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原则执行,采用专用的防漏、防刺、密封的锐器收集盒,并将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及时清理,减少污染环节,降低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③化疗药物的防护:工作中可能接触到化疗药物的护士,必须参加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培训。定期进行轮换,避免长期接触,妊娠期避免接触。
避免生物性危害:①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措施,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进而保护广大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认真穿隔离衣、强化洗手、戴口罩,作为护理人员的常规。认真洗手,预见到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必须戴手套,来不及戴手套,操作完毕要认真洗手。②遇到可能喷溅血液应戴护目镜,免污染黏膜。③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消除污染空气。
避免工作环境的危害:医院应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增加安保人员,采取24小时不定期巡逻,设立报警监控体系,消除治安隐患,为护士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和技巧以维持身体平衡,避免因用力不当造成身体损害。各科室应合理配置护士,加强繁忙时段护理人员力量,为护士提供充足休息时间,使之尽快恢复体力,保障其身心健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
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护理工作中疏忽大意与渎职的常见现象。
(1)简化程序,违反操作规程如对病人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巡视不到位,观察不细致,溶解药物不完全,抽吸不干净,皮试剂量、浓度不准确等造成病人延误治疗和检查、坠床、窒息、死亡。
(2)护理过失如三查七对不严格,导致发错药、输错液(血)、打错针、抽错血、手术室接错病人;错误使用医疗器械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盲目执行口头医嘱,过后未及时让医师补医嘱;违反操作原则和规程,造成医源性感染。
(3)药品管理混乱只看包装不看药品,只看头,不看尾,不查看药物剂量,思维定势(药物外形相似,放置位置一样),不懂装懂,思想不集中,想的和拿的不一样。
(4)玩忽职守脱岗、睡觉,将婴儿俯卧,拒收危重病人,拒绝抢救治疗欠费的危重病人,发现用错药不及时报告导致病人死亡。
(5)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护士编制不足,超负荷工作,一旦病人突发病情变化,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出现疏漏;新护士单独值班时临床经验不足和操作技术不熟练,情绪波动的护士与病人沟通障碍,造成病人及家属不满、投诉,引发护理纠纷。
(6)护理记录书写不当由于护士素质参差不齐,且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的问题很多,如缺记、错记、涂改、删除、丢失、字迹不清楚,写错后重抄他人记录等,记录没有做到客观、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缺乏连续性,或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现象,而且过于简单,关键环节无记录,主观性资料过多,医护记录不一致,转抄医嘱致使信息传递的环节增多,护理差错发生机会多,法律证明作用削弱或查找原始医嘱困难等。
针对上述现象应对保护措施。
1.强化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新《刑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其中与护理有关的内容,学法、懂法、守法,遵章守则,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必要时遵守医疗保密制度,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平等享受医疗护理的权利及监督权。护士在做任何操作时,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若病人对操作不理解,提出质疑或有抵触时,应耐心解释,反复讲解,如病人仍不接受则要尊重病人的意见,同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3.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服药、注射、输液、输血查对制度及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和上报制度、护理查房制度和医嘱执行制度等,依法执业,持证上岗,规范护理行为;及时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切实明确分级护理内容;各种药品分类妥善保管,定位放置,经常检查有效期,抢救药品、物品、器械完好适用;限定口头医嘱的使用范围,对医嘱有疑问及时提出,切勿不懂装懂;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可越职和感情行事,不擅自处理。
4.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规范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窗口期护士不能独立工作,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工作。增加护士编制,提高护士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5.健全组织,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网络系统,强化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定期分析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评价。严格执行护理缺陷登记上报制度,同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轻或消除不良后果,必要时双方共同封存相关药品、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保管好相关记录、检验报告,以备鉴定。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讨论,分析原因,进行定性、处理、整改。如不按规定报告或隐瞒者,发现后严肃处理。
6.规范护理文书护理文书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必须遵守认真、客观、真实、及时、完整、科学,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涂改、删除、伪造、隐匿、销毁丢失、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避免遗漏重要的症状和体征。
7.增强防范意识,抓好关键环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关键病人,急危重症、新入院、术前术后、大批伤员和社会知名人士等;关键护士,实习护士、新上岗护士、情绪波动以及科室质控护士等;关键时间,节假日、中班、夜班、交接班、检查治疗前后以及临下班前半小时;关键环节,病情观察是否仔细认真,是否随时报告,执行医嘱是否到位;关键地方,如治疗室、ICU室、手术室
等。通过控制这些环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迅速纠正偏差,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纠正事故的隐患。
小结:自己写
第五篇:ICU护士的自我防护
ICU护士的自我防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职业危害。而人们对医院感染和职业性危害的认识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导致的现存及潜在危害。ICU是医院抢救重危患者的重要场所,ICU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 ICU护士与病人接触密切,既担负技术工作,又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ICU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具有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仪器集中,护理工作强度大的特点。ICU的护士是护士中的特殊群体,所以ICU护士的自我防护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侵袭,同时也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现结合ICU的实际情况就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做一探讨。
一、职业危险因素
1、心理因素:心理社会压力的危害疲溃感、神经衰弱、负性刺激。综合ICU是一个危重患者集中、病重繁多、病情多变、危象丛生的场所,需要有较高的自觉性,积极性、警惕性,夜班频繁,三班倒班,班次根据病人数量和危重程度来调整,排班弹性很大,随时有抢救任务,手机24小时开机,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承担着抚养后代和管理家务的重担,加上护士还要不断参加各种继续教育的学习,容易造成护士身心疲劳。而且ICU护士上班期间面对的都是痛苦的面孔,焦虑的神情、没有表情的昏迷病人或死亡,加上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期盼过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明显降低,其疲溃感和负性刺激较其它职业严重,因此更增加了ICU护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长期的压力可导致护士的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低。
2、生物性因素:ICU护士长期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以及排泄物等,这些潜在的感染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护十常在患者未明确有无潜在传染病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和处臵中,常忽视了自身的防护。尤其是一些处于潜伏期的传染患者和细菌病毒携带者,均会使护士被感染,其中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最为危险。
3、化学性因素:ICU护士经常接触各种化学消毒液,这些对人体的伤害是缓慢的,因而容易被忽视。如各种器械,一次性物品的浸泡消毒,机器表面的擦拭消毒以及每天地面消毒,都要使用含氯消毒液,再加上环境密闭,一些药物和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在ICU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中循环,从而直接影响护士的健康。
4、物理因素:① 放射线导致的辐射损伤:ICU患者经常需要接受床旁胸片检查,而护士则需协助其拍片,因此不可避免的要接触放射线,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乏力,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引起内分泌失调和造血功能损害。② 噪音:ICU拥有众多的监护抢救设备,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及报警声加上患者的呻吟声,噪音可达45—80dB,而高分贝的噪音可引起护士的听力下降,烦躁不安,头疼头晕等反应,从而使工作效率显著降低。(3)职业性腰背疼:由于搬运重物或患者,造成护士脊柱、关节损伤。ICU患者病情危重,常由于疾病限制,不能正常翻身,多数病人采取斜坡位,ICU一般使用的是三折床,病人仍往床尾滑动,每2小时变动体位时需要往床头搬动病人,在更换床单、外出检查、转科时都需护士搬动。护士在工作中姿势不正确,也可以使腰痛的发生率增高。
二、防护对策
1、心理因素的防护:正确认识ICU护士工作的特殊性,不断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水平,学会自我调节心理技巧,提高职业道德及个人文化素质修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心理社会因素对护士的危害,使之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工作之余合理安排休息及休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生物性因素防护:患者入住ICU前,护士应认真阅读其个人资料,对表面抗原阳性或有其他传染病患者要做好防护工作,严格执行6步洗手法及终末消毒制度。如操作中不慎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对手进行彻底消毒,若被针刺伤,则必须立即用消毒水冲洗伤口,挤出少量血液后用碘酊或酒精消毒后包扎,事事后进行血生化检查。
3、化学因素的防护:ICU护士在配臵使用消毒剂时,需要戴防护手套和口罩,并严格执行配臵方法,明确注意事项。配臵时应选择宽敞通风的地方,剂量要准确,配臵动作要熟练。若操作中不慎将消毒液溅到皮肤或眼睛时,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
4、物理因素的防护:为控制辐射,应尽量减少床边摄片的次数,若必需进行时应用屏风遮挡或穿防护服。定期检查和维修易发出噪音的设备,将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适宜的分贝。调节电话,传声器等院内通讯设备的音量,减少干扰。规范医护人员的言行,严格执行ICU管理制度,做到四轻(讲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掌握正确的搬抬患者方法,协调用力防止腰扭伤,对已发生的腰背疼,要防止其再受伤并积极治疗。
三、总结
从事ICU工作的护士,除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工作技巧外,更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胜任其工作,同时,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应高度重视对ICU的管理,加强ICU专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尽量降低影响职业危害的因素,在维护患者健康的同时也保障ICU护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