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川街道抓“三大阵地“建设浓文化宣传氛围

时间:2019-05-14 00:1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凤川街道抓“三大阵地“建设浓文化宣传氛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凤川街道抓“三大阵地“建设浓文化宣传氛围》。

第一篇:凤川街道抓“三大阵地“建设浓文化宣传氛围

凤川街道抓‚三大阵地‚建设浓文化宣传氛围。一是强化网络阵地。开设街道微博,充分利用工作QQ群发送通知、共享文件、学习探讨等,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公资源。并运用好省宣系统网络交流平台,上报基层信息10余篇,扩大宣传领域。发挥好凤川政府网站作用,及时更新政务党务等信息,积极搭建网络宣传平台,打响‚凤翙高岗‛品牌,不断促进凤川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完善宣传阵地。不断加强村级宣传栏和电视宣传,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管理,特别是对村级图书馆、农家书屋进行了规范化指导服务,及时添置报刊杂志和书籍。今年上半年图书馆共新办借书证60余张,各村图书馆共添置新书2300余册。三是搞活文化阵地。结合街道实际,整合资源,在文体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发挥活动中心综合作用。积极参加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2011杭州市民体验日‘年度最具品质体验点’‛承办活动和市、县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做好申报扶持工作。其中翙岗古街被选为候选地之一,大运物流、西庄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园、极地旅游等3个项目被确定为县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第二篇:XX街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工作汇报

XX街道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工作汇报

中共XX区XX街道委员会(2017年5月19日)

近年来,XX街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坚持抓好宣传阵地建设、引导文明提升、工作方法创新的有效结合,着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共荣的浓厚氛围。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位于XX区西出口,东至、西至,南至,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辖区面积6.2平方公里,居民1.6万户,3.9万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将基层文化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确保各项文化工作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有序开展。结合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契机,建设了多功能活动厅、图书室、文艺排练厅、儿童活动中心等,努力打造成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街道综合文化站。

二是帮扶文艺团体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把握群众文化新动向,为基层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众对文化需求的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人口比较集中的地点,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挖掘基层文艺骨干,让群众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同时,鼓励群众根据兴趣爱好组建不同门类的文艺团体,截至目前我辖区共组建各类文化艺术团体4个,参与人员大多为本社区退休及待业居民,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使社会文化团体建设基本实现有爱好就有组织,有组织就有活动。

三是丰富文化活动形式,为基层文化活动增添特色内容。采取主办、联办、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培训、知识讲座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鼓励社会团体开展文化活动,支持群众自己组织文化活动。

三、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办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服务经费不足,文化工作经费、设施建设经费无法保障,难于添置更新设备,基层文化工作持续发展步伐受到束缚。各艺术团活动资金缺乏,活动设施不足,活动范围受限。二是专业化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各艺术团团员文艺特长不明显、自身本领不过硬,多为辖区居民自发组织,无专业人员指导,艺术表演参差不齐。

今后,我办将高度重视文化阵地的建设,提升基层文化阵地的影响力。一是要加大对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要增加对基层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各界以及个人投资、捐赠兴建文化活动设施,促进街道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二是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素质。在理论方面,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班,主要包括化妆、排舞、民族舞、演唱、器乐、太极等;在实践方面,要求专管员自行开展自办文艺演出、社区文化活动、组建文艺团队等,亲自负责活动的策划、节目的创作排练、演出主持、文艺团队培训等工作。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搭建基层文化团体发挥作用的平台。

第三篇:我市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基本情况

7月1日,市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工作的意见》,7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会,7月12日,市委督查室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督办通知。全市“十进农村”活动全面铺开,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县区建设情况。

全市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会后,各县区按照市委《关于加强全市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工作的意见》,认真部署落实。靖边县抓紧动快,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会汇报了会议精神,印发了《靖边县关于加强全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清涧县、米脂县、横山县、府谷县、子洲县、定边县认真传达会议精神,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并向县委常委会和主要领导做了汇报,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组织领导。子洲县委还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落实,各乡镇村社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米脂县特别对先进文化十进农村活动的任务进行了分解、重点安排。定边县委原则同意县政府在经费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吴堡县印发《中共吴堡县委关于加强全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工作的具体意见》报 1

常委会研究,并召开全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会议。佳县组织专人结合全县先进文化“十进村”任务分解表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神木县在会议之后,也及时向县上的相关领导汇报会议精神及要求,县上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榆阳区、绥德县向县委汇报后,正在组织实施。

靖边县从加大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力度、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充实农村宣传文化阵地队伍力量、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等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组织乡镇党委书记给毛团村、东胜村和金鸡沙村所有党员讲党课。组织理论宣讲团深入农村宣讲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富农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党报党刊及《靖边报》发放制度,在村委会建立阅报栏和文化阅览室,确保每个行政村能及时收阅党报党刊。县关工办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五老”队伍深入毛团村、金鸡沙村和东胜村,深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教育活动。县文体广电局组织演出人员深入毛团村进行“送文化、送戏”下乡文艺演出,参加的演员有230多人,前来观看演出的村民近5000人。

神木县21个乡镇(办事处)都有文化宣传站,每个文化站设备齐全,并配备有2名专职的文化宣传员,负责开展宣传农村思想文化服务工作,农村各行政村也有明确的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文化思想方面的工作,待遇方面也给 2

予了相应的落实。子洲县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重点抓好示范点建设。吴堡县2011年对221个行政村的书记、主任、村两委会成员,8个乡镇书记、副书记、镇长、党委秘书全部培训一遍。把《吴堡报》、《榆林日报》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今年将新建210个村级文化广播室,完成200个农家书屋。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年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89%,完成2712场电影放映任务。府谷县以文化“五项活动”的“五化”(“文化下乡”活动经常化,节日文化活动规模化,广场文化活动制度化,社区文化活动专业化,专项文化活动精品化)为标准,不断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处发展,向“深“处开拓,向“高”处升华, 促进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米脂县建立了村级组织建设定期报告制度、农村党建工作述职制度、考核制度、预警制度、问责制度等5项制度。横山县定于2011年底完成7个乡镇文化站和30个农村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任务。全县农村电影每年放映总场次达到4000场。力争3年完成村文化室建设任务,给每个村文化室配送文化活动器材。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书柜24个、图书1700册、报纸、期刊20种,2012年全部完成。

(二)市直部门工作进展情况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今年计划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45所。二是认真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 3

设项目,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规划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55个,计划总投资12.7亿元,规划建设面积86.2万平方米,其中高中建设项目5个,初中建设项目21个,小学建设项目29个。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强化职业教育为农服务工作。今年计划在府谷县、定边县创建3个教育强乡镇,建成5个省级示范成技校。计划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各8万人次。四是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视道德实践,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了唱红歌、观看爱国影片、诵读红色经典等内容丰富生动、形式灵活多样的爱党、爱国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正气,陶冶高尚情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讲守则明规范,把养成教育贯穿始终。

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结合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习惯和普法工作实际,在充分利用墙板报、标语、横幅等农村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抓了农村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角、法制学校、法制广播、法制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目前,已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市各镇、街、村都有法制宣传栏等普法阵地,使农村普法效果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让农民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法律的感染和熏陶。

农村卫生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尽快完成国家各项建设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补充医疗设施设备,不断夯实农村卫生服务阵地,提高诊疗水平,解决农民就近就地就医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认真实施好“降消项目”,重视乡镇卫生院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健康档案,加强健康教育、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精神疾病管理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灵活有效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整合乡村服务能力,提高整体效能。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市卫生学校正在积极争取与各大院校联办,从而为我市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供最佳途径。

农村文艺活动。市文联在全体机关干部会议上传达了全市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并明确了责任分工,将先进文化“十进基层”涉及文联的37、38项任务分解具体落实到专人,要求及时按任务实施的进度上报党组。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广泛开展“送文艺、进农村”活动。计划今年年末之前,由文联主席团带领组织文艺界精兵强将,选择1-2个县,两个乡镇、两所学校、两 5

处企业、两所医院、两所军营,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广泛开展文艺为民活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这样的“送文艺、进农村”活动,在经费有保障的情况下,力争每半年开展一次。二是扶持农村文艺创作、文化活动和文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基层文联作用,让条件成熟的县区迅速成立各艺术家协会,近期对基层现有的文艺人才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分析人才的结构形成。逐步实施农村文艺人才中长期的培训规划,形成县、乡、村三级文艺人才资源建设网络,真正让农村有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叫得响的文艺人才骨干队伍,从而有效繁荣农村文艺创作和活动,满足和丰富农村群众多样化的文艺需求。

农村体育建设。市体育局制定了目标责任一览表,拟定于10月份前完成体育惠民工程50个,完成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人。指导、协助1-2个县举办农民运动会。

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确保在建的31个文化站高标准完工,力争剩余的24个文化站开工建设。完成497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服务点的选址工作。争取中省投资,完成1000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继续实施地方台无线覆盖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农村科普宣传。一是加强以科普活动站为阵地,科普宣传栏为窗口,科普信息员为重要宣传力量的“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二是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截至目 6

前,共争取中省科协奖补资金735万元。三是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6个,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86个,全国科普示范县3个,科普文明示范乡镇74个,科普示范村130个,市级科普示范户596户。四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培训。按照“选准一个专业、培训一项技术、做强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培训思路,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80期,共培训7000人。农函大招收学员1200人。五是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共开展重点示范活动280项,组织全市科技人员8000多人,组建科技宣传服务队、宣讲团80个,组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300场,受训人数50万人(次)。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乡镇、村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教育机制。按照“集中新建一批、改造扩建一批、转化利用一批”的思路,共新建、维修、租建村级活动场所2839个,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二是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机制,认真制定基层党员干部培训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努力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成功举办了两期(800人)升级晋档四类村和矛盾突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集中培训班。加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工作,先后建立市、县两级困难党员帮扶基金13个(其中市级1个,县区12个)。截止今年6月,全市累计募捐困难党员帮扶基金500多万元。开 7

展了资金项目帮扶。三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开展“学用转化”工作,做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四是建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开展“六个一”党性教育活动的通知》,在全市农村党员中集中开展一次党性教育活动。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状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工作发展的问题,距离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工作进展不均衡,个别县区和部门没有将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至今没有出台文件和规划;二是一些县区和部门发了文件,但是没有具体开展工作,缺乏整体推进;三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氛围不够浓,没有形成舆论强势。四是农村思想文化工作注重说教而缺乏载体,其方法简单、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和突破。

同时还存在着: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不足、相关领导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公共文化资源相对贫乏、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业人才短缺、干部流动慢而且“老化”现象严重、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没有得到真正统一、农村宣传工作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层宣传工作的保障机制不全 8

等。

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

进入新世纪以来,榆林市因煤、气、油等能源资源的迅猛开发促进了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全国能源大市和西部经济强市。然而,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落后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榆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强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基础,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的进步,作为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载体,以先进文化“十进农村”为重点,不断夯实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丰富的文化实惠。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是弘扬先进文化、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前沿阵地。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我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打造西部文化大市、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对于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基层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做好基层思想文化工作,对于宣

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榆林是个农业大市,全市绝大多数人口都在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曾一直困扰着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工作重点明显向农村地区倾斜,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看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与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先进县市在文化阵地建设上还有较大的差距,一些行政村文化设施还相当落后,正常的文化活动还难以开展,现有的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深入宣传贯彻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振奋群众精神、统一群众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复杂问题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民主、和谐局面的途径;是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做好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关系到 10

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

基层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做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深入宣传贯彻新时期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振奋群众精神、统一群众思想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在增强。但是,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冲击下,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用发展变化着的马克思主义来巩固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做好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建设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同时又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一历史性任 11

务,取决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对实现这一历史性任务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必须卓有成效地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在广大农村已居主导地位。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腐朽文化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用先进的、传统的文化教育、引导、团结广大农民群众,让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复杂问题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民主、和谐局面,已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服务农村增收、农民成才的重要手段。求富、求知、求乐、成才是目前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最大需求。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农民群众吸纳、传播、实践、创造先进文化。当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还存在投入不足、设施建设落后、工作形式单

一、手段落后、活动内容和形式过于陈旧、缺乏创新、文化阵地生活匮乏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富裕的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这种状况只有通过加强建设才能改变。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针对农村文化的现状提出的。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仍然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表现在: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有些文艺作品和演出脱离实际生活;有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盛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少数地方非法宗教活动抬头,腐朽和错误思想滋生。虽然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但这些站、室的存书陈旧、单调、数量少,政治、科技类书刊少,而且开放时间短,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各类知识的需求;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难以到达农村,这样就导致农村没有一个使得农民能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致富手段、破除宗教迷信的阵地。因此,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这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要利用文化阵地,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科学、学文化、学习生产技能,抵制和消除腐朽思想和宗教对农民群众的影响。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服务农村增收、农民成才的重要手段。求富、求知、求乐、成才是目前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最大需求。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农民群众吸纳、传播、实践、创造先进文化。

第四篇: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我国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活动伴随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始而诞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高校校报为代表的高校媒体就已成为国家新闻事业中的一部分。在这六十余年的发展中,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逐渐增多,高校新闻宣传活动成为和谐校园最重要手段。随着时代进步,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正在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产生巨大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上的内容有利有弊,在这种新形势下,探讨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已成必然。高校网络新闻宣传的现状

目前高校内部的校园媒体多样,包含传统的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络、bbs、手机媒体、微博等,这些校园媒体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但是这些媒体的传播中仍有一些列问题。如一是传统的报纸媒体报道同质化现象严重,报纸报道的内容比较单调,影响传播效果;二是高校内的各个媒体没有互动,各自宣传,无法起到良好效果;三是高校媒体宣传的设备相对比较简陋,对宣传的效果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四是某些高校媒体宣传者的综合素质较低。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使用校园媒体的现状和需求,我们设计了《高校网络新闻宣传调查问卷》,在校园内采用集中发放的方式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6份为无效问卷,实际有效率为97.5%。从结果来看,90%的学生将网络媒体做为主要选择的媒体方式;对于网络新媒体和传统纸质媒介,52%的同学倾向于新媒体,47%的同学选择了两者兼顾,仅1%的同学选择了传统的纸质媒体。另外对于四大媒体在校园的解除情况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哈尔滨某高校学生对校园媒体的接触率

校园媒体使用情况 报纸 电视 广播 网络媒体

经常 7% 1% 10% 28%

偶尔 35% 12% 56% 49%

几乎不用 46% 52% 28% 20%

从未用过 12% 35% 6% 3%

从该调查可以看出,校园内四大媒体的学生接触情况。其中以广播和网络媒体的接触率最高,主要原因是在校园内听广播比较方便,而且内容丰富,贴近校园生活,广播的主持人是大学学生;而报纸和电视的接触较少,原因可能是报纸作为纸质媒介只有一小部分固定的应用群体,而电视在校园内的普及率比较低。这项调查更是给我们一个新的引导方式,就是对网络新闻宣传阵地进行建设,从而能够使其变成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校园的思想文化,传播着校园自身特有的教育和文化特征,间接的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从建设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角度来看,做好校园媒体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是目前高校媒体发展的首要任务。

2高校网络新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

目前校园网络已成为高校宣传的主体,如何让校园网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四种校园媒体的模式,结合自身特点,整理了以下经验供大家分享。

2.1整合和改进新闻网资源

自启用校园网以后,经过多次的改革与创新,目前已将宣传部的新闻中心、校报、理论学习、人才交流、科学研究等功能整合,由单一发布新闻的网站变成立体式功能齐全的网络发布平台,为建设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该网站也给对外宣传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为学校宣传起到促进作用。

网站在内容资源上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重点展示教学、科研风貌,对人物宣传上重点突出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促进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朝主导方向发展。网站在板块设置上特色突出,内容明确,能够快速搜索到想要找到的内容,并且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出。在媒体对接方面,网站结合了大学学报,并且与多家合作网站链接,实现了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转变。

2.2整合高校媒体人力资源和传播内容

校园媒体的宣传是通过相关工作人员配合来实现的,为了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对校园内媒体进行整合,包括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传播内容的整合。要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报纸媒体只编辑出版校报,广播工作人员只负责录播校园广播,网络管理人员只负责发布网络消息这样的现象,应该建立一个整合的高校网络宣传文化阵地,打造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首先要集合现有的工作人员,建设一支稳定和合理的新闻工作团队。可以考虑设置总编室,下面设置文字报道组、编辑组、图片组、音像组等组别,各组分工明确,资源共享,并根据所采访内容选择最佳的播出方案,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以达到准确发布的效果。有了合理的工作团队,还需要对传播内容进行整合,要通过策划对各媒体的特点扬长避短,根据时间和事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传播途径。如校园广播可以关注学校的各项活动,比如娱乐活动、球类活动和校园通知,校园网络则要以海量的知识和便捷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吸引学生,报纸则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某一个新闻进行深入报道。

总之,高校网络新闻宣传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和谐高校的构建和发展中宣传始终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利用不同方式进行资源整合,才能够使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实现更多的发展,从而增强高校师生的凝聚力,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篇: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阿克苏地委、行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把建设文化大区作为地区总体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谋划,把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推动地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抓手去部署,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改善民生的实事去落实,使全地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效推动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地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全地区基层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基层文化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加强全地区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先后投资4亿多元建起了阿克苏文化艺术中心、地区图书馆、地区青少年宫、阿克苏博物馆、体育馆、地区艺术学校教学楼,歌舞团排演厅,以及各县市的文化广场和文化艺术中心。新建的文化场所成为城乡各族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乐的艺园、求富的良友,更成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固阵地。

(二)基层文化阵地形成网络。全地区各县(市)区依托广场、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阵地,积极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的开展。在农村,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投入1亿多元,新建和改建一大批文化设施。目前地区83个乡镇建有文化中心,1123个行政村有970个建有文化室,并创建了1200多户文化中心户,基本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共建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

(三)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依托文化阵地建设,在地区上下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在城市,文化活动始终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上着力。以重大节庆日为主线,举办各种书画展、集邮展、奇石展、社火、文艺演出等活动,连续多年在全地区开展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在农村,围绕“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文化”的要求,在满足农民求知、求乐、求富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农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专业团体送戏下乡、对口扶贫单位文化扶贫活动,每年为农民送戏下乡800多场。特别是在冬季农闲季节,在县、乡、村三级积极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极大充实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调研中了解到,部分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一致,认为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是主线,只要抓好经济这个重头戏,“一好可以遮百丑”,文化建设也就很容易被忽视,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农村,由于迫于考核、检查等工作压力,党委、政府干部忙于催收催种工作,群涌而上搞农业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文化工作无法兼顾,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各项文化工作的开展力度,成为制约基层文化工作发展的阻力。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

(二)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县(市)城区无电影院、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基础文化设 施,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不对称的现象。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虽然全地区乡镇文化站普及率达100%,但是部分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只有一间房、一块牌子,缺乏吸引力,无法开展文体活动,急需重建或改建。在文化阵地融资渠道上,“等、靠、要”思想严重,投入渠道单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仍然依靠政府,管理机制僵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有不少文化站(室)除了按规定征订的党报党刊外,其他藏书极少,即使藏书较多的图书室,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科技、文化、农业、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也寥寥无几,利用率很低。

(三)文化阵地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镇文化站长专职不专用现象比较突出,农忙季节,乡镇政府安排每名干部包大队,文化站经常是几个月关门,文化活动开展无从谈起。上世纪90年代初,乡镇文化站基本达到了每个乡镇都配备了至少一名文化专干,文化专干的考核、培训由县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活动经费由各乡镇解决。自2003年乡镇文体站的管理权限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后,文体站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在职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业,本职工作变成了“副业”。总的来说,乡镇文化站存在着体制不顺、设施不齐,人员流失,经费难以落实等诸多问题。村级文化室工作人员均为村干部兼任,多忙于本位工作及农业生产,村级文化室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四)基层文化干部队伍薄弱。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县、乡两级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人才匮乏、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水平低、组织协调能力欠佳等诸多问题。有的县(市)文体局、广播电视局等相关单位,年轻干部少,学历层次不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和系统的教育,很难满足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需要。由于疏于管理,乡(镇)文化站干部更是存在知识更新慢、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文化建设方面往往满足于每年搞几场文体活动、参加几次上级文艺汇演等应付性的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广大群众在追求日益增长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大发展基层文化事业,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社会和政治大局的稳定,事关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一)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阵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文化的认识问题,事关文化兴衰,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文化发展的程度,因此,要引导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对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纽带,文化阵地是文化工作的基础工程,特别是在“四个多样化”的背景下,坚持文化的正确导向,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没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就没有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就难以推进。二是要深刻认识文化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缺乏强大文化支撑的经济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承载着宣传、育人、启智、娱乐的功能,只有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基础设施,才能引导和动员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心智得到启发,素质得到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创新机制,增强基层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常抓不懈能出成果,持之以恒才能见实效。一是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不断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应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要求,加大对县、乡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议建设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支持文化下乡经常化工作;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二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文化资源。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文化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电、司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文化活动与当前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通过举办科技讲座、文艺进村、道德论坛、读书交流会、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变单项灌输为活动参与,最大限度带动农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合利利用,如农村学校的图书资料,计算机信息网络、体育设施设备等,可由所在地政府协调,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偿或无偿方式在双休日、节假日、教学之余向广大农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三)创新思路和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搞好文化下乡活动和文化扶贫。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形 式应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思想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基层文化单纯搞文娱活动的模式,创新采取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文化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建议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和巴扎天开展文化活动,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文化活动经常化,群众广泛参与。同时,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应常抓不懈,文化经营单位要继续深入农村,积极主动地为农民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科技、卫生和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发挥各自职能部门作用,在农村开展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帮助农村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缺乏问题。建议结合当前“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文化特色化、体育特色化、科普示范村、文化主题社区、文化示范户等创建活动,推动先进文化进村居、进社区、进家庭。二是继续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电影是深受农民喜爱的一项文化艺术,对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与科技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创新农村电影“2131”工程激励机制,实施电影放映场次补贴办法,由地区县(市)两级同时对各村(社区)实施补助,推动“2131”工程的深入实施。大力改善农村电影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更新改造技术和设施设备、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发行放映网络,增加农村电影放映场次,提高放映质量。加快科技创新,加强数字化工程建设,全面巩固和提高“2131”工程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

(四)加强基层设施建设,筑牢农村文化发展的基本阵地。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的重要方面,进 一步加大投入,着力建设完善文化基本设施网络。地区应加大部分县市广播电视塔的改扩建力度,提高覆盖率。至少要保证每个村都能收到本县(市)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央实行的“电视进万家”工程基本解决了地区贫困户电视机的问题,但是部分贫困户仍然没有能力支付收视费,只能收看1-2个频道,不能充分发挥电视机学科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建议出台有关政策对部分贫困户免除收视费,免费送极顶盒,实行电费补贴。同时,建议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个人、私营企业主等兴办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积极扶持农村文化建设。文化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维护和利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满足广大农民文化活动需要。

(五)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素质。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工作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文化队伍的素质。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机构建设。建议尽快解决乡(镇)、街道文化站的机构和人员编制、经费、待遇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发展。二是提高文化工作者素质。建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文化队伍,通过组织大培训、调训等形式,扩大基层文化干部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县、乡两级文化队伍的培训,积极培养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三是积极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加强对农村业余剧团和业余艺术团的组织和管理,鼓励、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发挥其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作用。积极发动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鼓励农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让文化建设走 向大众、走向社会。四是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加强义务辅导和技术指导。建议把有组织和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议将乡(镇)文化站归口县(市)文体局直接管理,解决文化站长的专职专干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精心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重点抓好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新、选拔和推广。文化馆、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要立足基层文化建设实际,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辅导补助当地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提升文化活动档次的同时,以点带面,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工作的基础。

下载凤川街道抓“三大阵地“建设浓文化宣传氛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凤川街道抓“三大阵地“建设浓文化宣传氛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