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三过阿坝解说词

时间:2019-05-14 00: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军长征三过阿坝解说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军长征三过阿坝解说词》。

第一篇:红军长征三过阿坝解说词

阿坝县境地区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即有人类生息。唐朝时期属松州管辖,曾短时以部落置16州47县。元朝实行土官(司)制度,沿袭至解放前夕,形成11个大部落、37个小部落,统治阿坝地区。明朝时由松潘卫管辖,清朝时受制于松潘厅,民国时属松潘县。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8月和平解放,年底成立相当于县的阿坝藏族自治区,设置于赛格寺院内,1954年1月批准设县,1956年3月正式完成建县。1958年8月——1959年2月进行民主改革,1959年4月——1960年平息叛乱。红军长征三过阿坝,是在整个红军长征中最艰难,最悲壮的一页,是另类的悲壮红军长征

旅游资源。

一九三五年六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小金)会师后,党中央军委从当时敌我形势和选择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出发,制定了开创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新的战略方针。先后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中央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分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

一九三五年八月,红军左路军自卓克基地带北上,向阿坝(麦桑)地区进军,途经托巴格勒(今红原县龙日坝二道桥附近的党各支曲),遇到西北“剿匪”笫一路笫五纵队麦桑支队司令杨俊扎西所属藏兵的袭击,经接触后,杨俊扎西率部队溃逃,红军在今红原县龙日坝分两路前进。一路由安曲沿海子山梁子进抵阿坝麦尔玛、格尔登寺、河支、各莫寺一带;一路经四寨进驻阿坝查理寺、按坝(安坝)、垮沙、德格、各莫寺地带。总指挥驻中阿坝的格尔登寺内。

一九三五年八月中旬,红军在阿坝县格尔登寺召开了有十多人参加大会。会上进一步宣传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动员大家回家生产等。还成立“川陕省阿坝苏维埃政府”选出七个“川陕省阿坝苏维埃政府”俄纽:(主席)女、十八岁,下阿坝阿尔君人。

一九三五年八月下旬,左路军先遣部队经过麦尔玛、贾洛、箭步塘(今二牧场即甲分场)至红原日柯,到白河边,一部分已渡过白河。这时张国涛拒不听中央命令,以白河涨水为由,指挥部队南下。张国涛拒不听朱德、刘伯承同志的劝告,执意南下,并强令已过河的部队折返阿坝。

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张国涛进行一系列的分裂活动,以朱德为首的广大左路军指战员对张国涛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九三五年五月,党中央和一、三军团北上后,张国涛在阿坝格尔登寺大殿内,召开反党的“川康省委扩大会议”即“阿坝会议”作出了“南下川康的阿坝会议决议”。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张国涛强令左路军南下,从阿坝出发,沿阿曲河而下,经阿坝,按坝(今安坝)等地区,翻俄拉山经茸贡,按原路折回,于十月上旬到达马尔康卓木碉(足木脚)后,宣布成立伪中央,自封主席,与党中央、毛主席分庭对抗。虽然张国涛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欺骗、威逼、镇压的卑鄙手段,使得这次分裂党、分裂红军,破坏革命的行动得以暂时“实现”,但是左路军在张国涛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指引下,踏上了一条更艰难的征途,实践证明在张国涛的错误领导下,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一九三六年七月,会合后的二、四方面军从甘孜,行经色达后分兵两路第二次向阿坝(麦桑)进军。一九三六年七月下旬,一路出色达经班玛、白玉寺,于八月初进入今上阿坝德格,第二天在阿曲河上搭便桥到安斗、甲尔多、正达、各莫寺院休整,宣传、筹集粮草。一九三六年八月下旬,经下阿坝洛尔达、安羌、中安、神座、查理、麦尔玛,过贾洛箭步塘(二牧场即甲本分场)至红原县安曲过白河,继续北上。一路同时出色达,经壤塘县鱼托寺旁边的鱼朗沟到阿斯玛沟,进入阿坝县麻尔曲,柯河、羊高一带,再过垮沙,直尕到安坝休整、宣传、筹集粮草。一九三六年七月下旬至八月初,从安坝出发,经中安,沿先头部队做的标记经神座、查理、麦尔玛、贾洛、甲本塘至红原一带,渡白河北上。

[迪庆香格里拉导游词 ·蜀南竹海导游词 ·九寨沟(五彩池站到长海)导游词 ·海螺沟导游词]

红军长征三过阿坝期间,先后在这里击溃了麦桑士兵的阻击,发生了查理寺战斗,赛格寺战斗,召开了“阿坝会议”决定南下川康,成立了格勒德沙共和国,进行了红军政策的大量宣传。在整个阿曲河谷开展了大规模的筹粮活动,为红军最终北上完成举世闻明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在阿坝三过雪山草地,打败了国民党和地方武装的围追堵截,特别是为坚决抵制张国涛南下,完成北上千征的创举进行了激烈的党内斗争,是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悲壮的另类红军长征旅游资源,是研究红军长征史上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源。

第二篇: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故事——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背上的枪和子弹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他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一点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了一大段。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许昌实验小学铁西校区一(2)班:

郑若熙

2016年10月30日

第三篇: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深远影响

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深远影响

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分别于1935年和1936年经过云南,并先后从云南渡过金沙江,甩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红军长征两次经过云南,震撼了祖国西南边疆的这块土地,促进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政治觉醒,加深了云南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认识,指明了云南革命的前进道路,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对云南以后的革命斗争产生了跨越地区和时代的深远影响。

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云南人民从未放弃过争取翻身解放的斗争,但都以付出巨大的流血牺牲为代价而失败。在茫茫黑夜中,人民渴求光明,盼望解放。1926年,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建立后,曾经从云南边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农群众运动,进行了武装斗争的英勇尝试。1930年,云南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云南的革命形势转入低潮。

红军在云南的壮举,向云南各族人民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红军路经各地,公开宣传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号召人民抗日救亡,沿途书写了大量的“红军是抗日救国的先锋队”、“组织抗日救国联军”、“联合全国白军弟兄同胞一致抗日”、“反对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反对投降帝国主义”等标语口号,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旗帜鲜明地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主张。

“长征是宣言书”。从此,云南各族人民了解了这支打不垮也消灭不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钢铁军队,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光明和希望。红军长征过云南,就像划破黑夜的闪电和响彻天宇的惊雷,彻底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寂局面,在云南人民面前透出了一道灿烂的曙光。指明了解放的道路

“长征是宣传队”。红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为云南各族人民指明了争取自由、谋求解放的道路。

红军长征使云南各族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自己利益的领导力量,从而拥护党的主张,在党的领导下争取彻底的翻身解放。红军通过实际行动和宣传教育,在各族人民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和光辉的形象,使云南各族人民更加盼望得到党的领导,使受到破坏后失去组织联系的党员更加迫切地希望重建恢复党的组织,使一直寻求党的领导的革命者不断向追求的目标前进。红军长征途中,许多青年积极要求参军,接受党的领导,威信县罗布坳贫苦农民殷禄才拉起队伍,3次寻找红军,要求接受党的领导,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一些失去联系的党员主动寻找红军,汇报云南组织情况,反映了他们对恢复重建党组织的渴望。红军长征对1935年云南地方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和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两次进云南,在云南境内活动28天,攻克了10座县城;红二、六军团先后在云南活动60多天,攻占了13座县城,红军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行动,为云南人民揭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中共云南地下组织创建以后,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曾发动过一些武装暴动,进行过武装斗争的初步尝试。在红军长征过云南期间及红军过后,云南人民连续举行过一系列的武装暴动,并用武装斗争迎来了云南解放。

红军长征过云南期间,对云南地方实力派和滇军将领开展了统战工作。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肖克、王震、李达及随红军长征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周素园、邓止戈等都曾给云南地方实力派龙云和孙渡、安恩溥等滇军将领写信,晓以抗日救国大义。一些具有爱国进步思想的滇军将领如张冲等,从此确定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以至走上了投身革命的光明道路。这些工作,对后来云南各界人士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红军对党的民族政策的实践和探索,为云南党组织进一步开展民族工作打下了基础。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红军长征路经云南的滇东北、滇中、滇西和滇西北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红军一进入云南,就散发了对苗族的标语口号;在朱德总司令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沿途书写“彝民们团结起来,不交租、不还债”,“一切彝族平民,都是骨肉兄弟”,“各民族联合起来,各民族团结起来”,“优待少数民族,保护信仰自由”,“红军保护土司头人生命财产”,“苏维埃和红军绝对保障苗族、僮族的解放和自由”等标语,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民族平等。这些宣传,说出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心里话,代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使各族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温暖,从而自觉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争取民族解放而奋斗。红军开展的大量民族工作,促进了民族团结,启发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觉悟,也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民族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过云南,如一场春雨,使早期中共云南地方组织播下的革命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似一阵疾风,使云南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骤成燎原之势。1931年底,邓小平、韦拔群等同志领导的红七军派了一部分红军干部进入云南,在富宁县壮、苗、瑶、彝等族聚居的七村九弄地区,组织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少数民族群众,与反动派进行了殊死搏斗。以后,为策应红军主力北上,游击队和根据地人民与强敌拼死奋战,付出了重大牺牲。这支红军游击队及根据地各族人民,在险恶的形势下,坚持斗争,直到云南解放。1935年,中央红军在威信扎西整编时,周恩来亲自动员留下了100多名红军干部战士,建立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开展武装斗争,牵制敌军,配合中央红军作战。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发扬红军革命传统,浴血奋战,坚持斗争达12年之久。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过武定,红军打土豪、分浮财,除暴安民的革命行动,鼓舞了武定山区各族人民。红军走后不久,在武定山区,贫苦彝族、汉族人民举行了近千人的反土司武装暴动,烧毁了土司房屋,镇压了反动土司。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长征过楚雄后,受红军革命斗争精神的鼓舞,楚雄党组织领导武装暴动,建立了楚双峨易游击大队,坚持武装斗争,打击地方反动势力。1938年冬,金沙江两岸的农民也揭竿而起,发动了纳西族、白族、傈僳族人民

1000多人参加的“黄军”起义,打击地主豪绅势力。红军在云南播下的革命火种越烧越旺,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形成了各族各界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云南成为全国抗战大后方的重要基地之一。到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发动了遍及全省的革命游击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干部战士和各族人民,英勇顽强地奋斗,最后,配合野战军,解放了云南全省。

留下了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过云南的革命斗争实践,在云南各族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块巍峨的丰碑。红军长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体现了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体现了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体现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体现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长征精神成为云南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云南人民不断奋勇前进。红军长征途经的地区,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成为党的活动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区。

云南各族人民把红军沿途留下的标语、宣传读物,红军用过的武器和用品,红军战斗过的遗址及红军烈士墓,都视为云南人民学习红军、教育后代、激励斗志的生动教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即使在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的日子里,云南各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这些精神遗产。在禄劝县的九龙乡木克村,红军走后,地主命令长工将墙壁上红军留下的标语、宣传画刮掉重新粉刷,这些长工连夜采来仙人掌,用仙人掌汁将其涂抹起来再行粉刷,这些标语和宣传画至今栩栩如生,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云南各族人民十分珍视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传之万代。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皎平渡红军渡江纪念碑、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等纪念地,每年都有数万干部群众前往参观、学习,长征精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云南人。目前,“扎西会议”会址又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发挥着影响更为深远的教育作用。

云南各族人民深深地认识到,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精神和气概,将永存于各族人民心中,留在边疆广袤的土地上。红军长征精神穿越历史时空,唱响红色旋律,成为激励云南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革命、改革和建设中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巨大精神动力。

第四篇:红军长征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

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

着我们每一人。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时期,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

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有人可

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

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

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咱们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

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

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我觉得,红

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从资料上见到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

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

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

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红军长征读后感范文二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漫长的征途,我们的红军战士又要经历何等的艰

难困苦呢?诚然,广大红军基层指战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自己的血和泪谱写了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面

对山高邻秃,朔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为部队探索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

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能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

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

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阶级友爱。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

动。然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用科技强国,以人才壮国。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

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我们丝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而是要自强、自立,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伟业。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

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

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前进。

长征途中,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没了,去挖野菜,哏树皮、嚼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那一件件、一幕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动人的小故

事——《金色的鱼钩》。

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位老班长为了让几个伤员不饿肚子,自己不顾疲劳、强忍饥饿来到小水塘为他们钓鱼充饥,自己却一点儿也舍不得吃,最后活活的被饥饿折磨得倒下了。老班长那舍己为

人的精神、那崇高的革命主义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为了让自己的伤员不饿肚子而牺牲了。试想,当时如果有一把米,对,哪怕只有一把米,老班长也许不会被

饥饿夺去他坚强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同学不懂得爱惜粮食,他们把饼干、馒头、面包、稀饭随便乱扔,在家里挑吃捡穿……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

费啊!

古人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彻骨感受,我们应该从中领悟粮食的珍贵。是的,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难道还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馒头当泥巴扔,把吃了一口的饭当脏水泼吗?

同学们,多想想长征中的革命先烈吧!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生一代,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啊!

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当4支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

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

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

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

精神。

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胸怀报国志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了这支红色队伍里,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所激励。正因如此,湘

江血战中的红军将士在成片成片的战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补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顽强

前行,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来生的希望。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

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从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

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

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

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

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

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第五篇: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红军的长征实际是不得已的。由于没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在原来的根据地没有办法坚持下去,只好进行战略转移。但是究竟到哪里去,是没有明确方向的。北上抗日只是后来的说法。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出发时,是准备去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师。遇到国民党军严重的阻截。湘江战役遭到严重的损失。从8万多人减少到3万。这是长征途中遭到的最严重的损失。爬雪山,过草地并不是最严重的损失。

后来中央红军转进贵州,占领了遵义。就想在遵义地区建立根据地。但是蒋介石立即调集大军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只好决定到川西北和四方面军汇合。但是直接渡过川江穿过四川省当然是不可能的。中央红军于是四渡赤水,冲破包围圈,进入云南。在云南渡过金沙江,进入彝人区,才摆脱了国民党军。通过彝人区以后,抢夺芦定桥。再前进当然不能经过成都平原,就只能爬雪山过草地了。

所谓雪山草地就是今天阿坝藏族自治洲的夹金山和松番草地。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以后就和四方面军汇合了,双方混编成左右两路军通过草地。结果在通过草地以后红军发生了分裂。毛主席和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一部分组成陕甘支队,单独北上。其余部队重新通过草地到了现在甘孜藏族自治洲地区。

陕甘支队北上以后突破腊子口,到达甘肃南部。在一个叫哈达铺的地方,看见一张国民党的报纸,知道陕北还有一块根据地。才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红军第一方面军的长征。困在甘孜的四方面军和经过长征的二方面军即原来的二、六军团终于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长征正式结束。

下载红军长征三过阿坝解说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军长征三过阿坝解说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军长征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于1934年10月10日率红1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

    红军长征

    红军岩的故事 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的红军岩,长约10来米,形状有如龙的舌头,老百姓原来叫它龙舌岩。岩石上留下的一幅红军标语至今还清晰可见。岩石旁边还有一座风格别致的凉亭......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简介(5篇)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简介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石鼓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丽江城西52公里的石鼓镇,镇内山河壮丽,风景优美,有长江第一湾、石鼓碣、红军渡江纪念碑,柳林等景观,是玉......

    红军长征之感

    由长征引发的一些感想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中国工农红军主不得不进行战略......

    红军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精神-服从党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同志在谈到长征时曾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70年前的红军长征,是一场举世罕见的军事......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读后感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 长......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读后感|红军长征读后感范文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

    红军长征读后感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