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克苏市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阿克苏市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访着力化解社会矛盾
2011年,阿克苏市信访局及时总结以往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以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了2011年市党政领导接待日实施方案,制定下发了《阿克苏市副县级以上领导接待日程安排和制度》。一是坚持每周二和周五有一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在市信访局坐班,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每天有1名副县级领导在信访局接访。二是每月召开一次信访联席会议和一次信访例会,会诊解决全市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三是实行接访领导包案责任制。针对以往领导包案仅明确在纸上,难落实到行动上的现象,实行对重大信访事项在没有彻底息诉罢访之前,包案领导要每半月约见一次当事人,包处责任单位负责人每周接访一次当事人,包处责任人每天要接触当事人,了解其想法、掌握其动向的制度。同时,对重大案件均落实包案领导、包案单位及责任人,规定办结时限,实行包案领导定期在联席会议上向主要领导汇报处理情况制度。四是实行包案领导全程参与,分析研究案情,对案件进行定性处理制度,并落实稳控责任,确保案结事了。五是市信联办定期对全市各单位开展领导接访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重信重访、越级上访及重点案件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主办单位限期改正,对在期限内仍未得到纠正的问题以督查通报方式呈市联席会议做进一步处理。今年以来,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共接待群众来访118件144人次,领导干部包案、下访26件35人,其中已息诉罢访26件30人次,化解率90%,已办结稳控80件100人次,正在办理中12件14人次。
(阿克苏市信访局韩建供稿)
第二篇: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永昌县司法局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永昌县司法局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贯彻执行《人民调解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结合开展的“矛盾化解制度建设年”,健全和完善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了规模以上企业的调解组织组建工作,将人民调解工作向容易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域延伸,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加强了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采取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了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配合,完善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全面推行人民调解协议诉前司法确认机制,建立人民调解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
二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大排查、大调解”暨“矛盾化解制度建设年”专项活动意见》,活动中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交通事故、工程建设、劳务纠纷中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了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一季度,全县各级调委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纠纷458起,调解成功451起,调解率达100%,调成率达98%。
第三篇: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前不久,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强调指出,要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作为我们司法行政机关,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力量,发挥职能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一、发挥法制宣传教育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提供良好法治环境。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使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提高,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开展重点区域、特殊人群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健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拓展“法律七进”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活动规模,丰富活动内容。把法律送到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寺院,送到每个干部群众手中。要充分整合司法行政和社会各部门的力量,把法制宣传与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法制宣传教育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机结合起来,与服务民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主题宣传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大力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改革发展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与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民族团结进步等密切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民依法办事,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就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组织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二、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优势,运用人民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要化解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类型的专项纠纷,如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争议、山林土地、征地拆迁、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等类型的纠纷,要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比较突出的、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矛盾纠纷,多年积累的、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矛盾纠纷,以及党委、政府交办的矛盾纠纷,集中开展排查调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要重点做好三种矛盾的调解:一是对已经掌握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包括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自己掌握的纠纷,也包括党委政府交办或者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移送或委托的纠纷;二是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特别是通过开展专项排查,及时发现陈年积怨和新的纠纷苗头;三是对已掌握的和排查中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做好化解工作。同时,在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卫生、药品安全、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领域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努力做到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工作。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有计划、分批次对全市各级人民调解员进行全员培训,特别要强化对调委会主任、调解小组长和调解骨干的培训。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服务大局、调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三、发挥律师依法维权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要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有效化解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纠纷,全面提升矛盾纠纷调处的公信力和成功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建立完善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运行机制。近年来,我市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担任乡镇、街道、社区、村社法律顾问,为律师充分掌握社情民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要制定完善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度,明确要求律师要紧扣矛盾纠纷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释疑解惑、疏导群众情绪,力求定纷止争;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实际情况,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要紧扣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建立完善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信息上报机制。强化矛盾纠纷舆情信息汇报工作力度,律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司法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报送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信息,特别是对涉及可能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积极采取前期预防措施。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对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功能作用,宣传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典型案例及先进事迹,提升社会各界对这一工作的关注程度,不断推动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发挥公证司法证明作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要加强公证宣传,使社会各界对公证制度的职能作用和法律地位有一个充分认识,积极选择公证纠纷解决机制解决矛盾。要牢固树立运用公证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意识,自觉把公证预防的理念贯穿到执业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把公证服务过程变为减少矛盾纠纷的过程,使公证制度内在的功能和价值充分显现出来,实现公证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成效的最大化。对经济、民事领域里已经较为成熟的公证业务,要做精做细,使公证真正渗透到有关民、商事活动的全过程并切实发挥作用,把能充分体现公证证明效力的业务做大、做强。要及时发现并研究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新需求,主动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公证法律服务,发掘并形成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把公证服务向证前和证后延伸,充分发掘并体现公证作为一种法律活动以及特殊法律服务所应有的专业内涵和水准,努力提高公证的效能。要将公证服务延伸至公证前、公证后,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办理公证前,认真调查取证,制止不法经济事件;办理公证过程中详细审查,主动宣传法律知识,促成当事人达成一致协议,消除纠纷隐患;办理公证后积极回访,敦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达成和解协议,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
第四篇:坚持和完善接待日制度着力化解基层信访问题
坚持和完善接待日制度着力化解基
层信访问题
坚持和完善接待日制度着力化解基层信访问题
永安市地处闽中,辖15个乡镇,作为我省的老工业基地和十强县市之一,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加之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我市信访稳定工作长期以来处于压力大、任务重的状况。为此,我市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把能否做好信访工作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立足于构建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完善“市领导接待日”制度为抓手,不断探索做好新形势下
信访工作的新路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
我市于1989年开始建立每月15日为“市长接待日”的制度,由市政府市长、副市长轮流参加接访。“市长接待日”制度解决了当时大量的基层信访问题,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参与协调的部门多,仅由政府一家领导参与接待显得有些牵强,部分信访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落实。1995年,市委、市政府经反复研究决定,对”市长接待日”制度进行改进,改过去由市政府一家领导接访为市委、人大、政府三家各安排一位领导联合接访,改称“市领导接待日”。每年初对参加接访的市领导做出全年计划,每月按时通知市领导到信访局参加接访。由于近年来涉法信访问题不断增多,我市再次完善“市领导接待日”
制度,另行安排二名律师参与接访,对群众反映的涉法信访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并为领导处理信访问题提供决策参考。五年来,我市“市领导接待日”共接待人民群众来访1206批5858人。对每一个信访问题,我们本着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的原则,攻坚克难,采取多种灵活变通的方法,有效化解了基层各类矛盾。
二、创新机制,保障“领导接待日”信访事项有效落实 随着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调整,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时显现出来,这就要求信访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着眼于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针对我市信访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市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按照“创新工作机制,重在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及时调整了信访工作思路。经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
研究决定,对信访工作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对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充实调整,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有关市领导任副组长,进一步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同时决定,从起,每年抽调2名市管后备干部到信访局挂职锻炼,这既有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也解决了信访局人手不足问题。3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再次对原有的“市领导接待日”制度进行完善,建立了每月一次的重大信访问题协调会议制度,于每月16日召开重大信访问题协调会,专题研究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力求及时化解矛盾,有效控制和减少我市群众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为“市领导接待日”确定的信访事项作强有力的机制保证。为确保重大信访问题协调会的权威和高效,会议由市长、市纪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和有关市领导、单位负责人参加。市长为第一召
集人,纪委书记为第二召集人,市长负责主持召开重大信访问题协调会,在市长无法到会的情况下,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主持会议。除特殊情况外,市委、市政府每月15、16日两天原则上不安排会议,为研究处理重大信访工作提供了时间和组织保障。每月市领导接待日后,由信访局负责对一个月来的信访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和梳理,并将需要提交协调会研究确定的信访问题及其参加人员打印成会议通知,由市委办、政府办负责通知与会人员到会。协调会议后,及时形成《会议纪要》,以市委、市政府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至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有关部门单位按协调会研究确定的信访事项认真执行,各负其责,抓好落实。去年3月份建立重大信访问题协调会以来,共召开10次协调会协调55件信访问题,其中,市长亲自主持了8次协调会。此外,我市各乡镇和重点部门单位也建立了与“市领导接待日”相应的制度。这既有利于领导干部
贴近群众,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又有利于领导干部掌握第一手信息,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
三、强化督办,确保信访工作取得成效 有好的机制和制度,如果督查督办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信访问题没有解决,群众就会不断重复上访,甚至出现不相信当地党委、政府的现象,从而引发越级上访。为此,我市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赋予信访部门协调、督办和责任追究建议权,以确保信访事项逐项落实直至问题得到解决。一是协调权。对职责权限和性质明确的信访事项,直接由信访部门交责任单位办理。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信访事项,由信访部门确定一个主办单位,其他有关单位配合办理。落实办理情况由主办单位负责反馈。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提交重大信访问题协调会研究解决。二是督办权。对“市领导接待日”领导批办件、上级党政机关转来的批办件和查办件,由信访部门直接
督办,有关责任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将处理落实情况书面反馈;对信访部门排查的重大或疑难信访问题,各有关责任单位必须按“五定”原则,在规定时限内将处理落实情况书面反馈。对办理不符合要求的,退回重办,各督办事项的办结率必须达到100%。对无法按期办结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责任单位应按反馈时限报告进展情况或说明原因。三是责任追究建议权。对信访事项办理不力,导致群众重复上访或越级集体上访,造成不良影响的,由信访局提出建议,给予有关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效能告诫,直至社会治安一票否决。“市领导接待日”和重大信访问题协调会双管齐下,使98%以上的信访问题被化解在基层,取得良好成效。第一,有利于各级领导及时掌握信访信息。提交协调会研究的绝大多数是群众当月反映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有些是涉及面广的共性问题。例如:近年来,我市连城机场支前民兵反映1969年参加
连城机场建设后患矽肺病,生活困难,要求解决治疗矽肺病费用和给予定期生活补助等问题,每年全国、全省重大会议期间,我市的支前民兵都想趁机越级集体上访。对此,我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逐一摸清支前民兵的姓名、住址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支前民兵所在的乡镇、街道随时掌握支前民兵串联上访动态,一旦发现苗头,及时派工作组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和稳定工作,把越级上访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第二,有利于提高信访件办结质量和办结率。未实施协调会以前,“市领导接待日”领导批办件、上级党政机关转来的批办件和查办件的办结率基本在95%-97%之间,且反馈质量不高,不同程度存在应付了事现象。协调会制度的实施,不仅办结率达到100%,而且信访案件的办结质量明显提高,重复上访的比例从原来的%下降到%,我市群众越级上访大幅飙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第三,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威信。通过
协调会制度,解决了一些时间跨度大,横向幅射宽、处理难度大、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使群众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例如,我市作为全国林改试点,林权制度改革力度大,进展快,成效好,但在林权换发证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农村群众上访。去年6月,我市某镇三个村的村民共100多人到市政府集体上访,反映这些村不按一户一证的林改政策,擅自将毛竹山林权证联户做给部分村民,要求纠正。市里立即组织工作组驻村,按多数村民的意愿将林权证发放到户,妥善化解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由于我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的关系,积极化解林改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没有出现一件越级集体上访事件,保证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四,有利于维护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从而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协调会制
度,能够及时、妥善地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维护了信访群众的合法利益和社会稳定。例如,我市市属企业职工400多人到市政府集体上访,要求解决住房工龄补贴问题。市重大信访问题协调会研究决定,由经贸局牵头,财政、房管等部门参加,组成工作组,核实好能变现的资产,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放企业职工住房工龄补贴。至去年底,已变现资产万元,全部发放到位,及时稳定了职工的思想情绪,有力地维护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当地的社会稳定。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公证处建设 着力发挥公证制度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公证处建设
着力发挥公证制度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赵大程同志在北京市调研公证工作时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0-03-05 来源: 中国普法网
今天,在虎年新春佳节来临前夕,我们到北京市方圆公证处进行座谈,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祝贺北京市方圆公证处成立六十周年;二是就公证工作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与从事公证管理工作和实务工作的同志们一起讨论、研究。
今年适逢北京市方圆公证处成立六十周年,在这里,我代表司法部向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及全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方圆公证处六十年发展的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公证制度和公证工作发展的一个缩影。回顾过去,尽管我国公证制度在发展中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曲折,但仍然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彰显出独特的法治功能和社会价值。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国公证队伍发展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公证工作广泛介入经济社会生活,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公证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形成了以《公证法》为核心的公证法律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制度日趋完善。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公证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切实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公证制度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归根结底要通过公证处和公证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来实现。因此,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公证处在公证工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加强公证处的管理和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增进共识、凝聚力量,不断增强广大公证员的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借这个机会,我就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公证处建设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实现公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公证处的基础管理作用
公证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公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加快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公证工作的领域将更加宽广,公证工作的作用将更加显现。在新的形势下,之所以要大力加强公证工作,实现公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公证制度的功能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公证制度的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契合,公证服务的内容与广大人民群众依法从事民商事活动、实现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相呼应。
实现公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公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公证工作只有在竭诚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进一步推进公证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证工作,认真总结我国公证工作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刻认识和把握公证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全面加强公证工作建设。加强公证工作建设,必须从公证管理、公证执业两个方面入手,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公证处的基础管理作用。公证处建设的重要性,根源于公证处自身特殊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公证处是公证管理的基础环节。在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公证协会的行业管理和公证处的自我管理这三个层次中,公证处的管理更具有直接性、基础性,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需要从公证处运行和管理的实践中进行总结、提炼,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必须作用到公证处才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公证处又是履行公证职能、开展公证业务的核心层次。法律赋予公证处独立的执业主体地位,承担着直接组织、监督、管理公证员开展公证活动的职责,通过广大公证员依法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把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公证事项之中。这个基础作用和核心地位,决定了公证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公证处的建设是公证工作发挥职能作用的基础,也是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公证处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工作目标,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为职业使命,以健全完善与公证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维护公正、恪守诚信”为队伍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公证处的各项建设,把公证处建设成为依法履责、规范执业、信誉卓著的工作集体。公证处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根据我国公证处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充分发挥公证处职能的要求,当前公证处建设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人才保障作用。二是加强业务建设,发挥服务发展作用。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发挥自律规范作用。四是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五是加强文化建设,发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执业精神的作用。
二、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发挥公证制度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
当前,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公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充分发挥公证的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公证制度是一项以预防为理念的制度设计,公证工作的职能优势在于,通过依法介入民商事法律行为,可以最大限度地过滤违法或消极因素,确保意思表示真实、合法,保障民商事活动有序进行,或者通过提供具有法定证明力的证据,赋予债权文书以强制执行效力,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我国法律赋予公证文书广泛的法律效力,为公证工作介入经济社会生活,发挥预防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奠定了基础。公证制度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彰显出独特的法治功能,特别在引导和规范民事法律行为、证明和确认权利义务关系、保全和增强证据法律效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预防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正是公证制度的核心价值所在。
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公证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各地公证处和广大公证员在提供公证服务过程中,要着力发挥好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能作用,切实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牢固树立运用公证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意识。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地公证处和广大公证员,要深刻认识公证制度中所蕴含的预防性理念,深刻认识公证工作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在公证活动中牢固树立运用公证手段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意识,自觉把公证预防的理念贯穿到执业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把公证服务过程变为依法构建经济社会关系,减少矛盾纠纷的过程,使公证制度内在的功能和价值充分显现出来,实现公证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成效的最大化。
第二,要注重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领域提供公证服务。发挥公证工作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能作用,就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依法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前要特别注重解决发生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公证工作要结合职能特点,积极有效介入,最大限度将各类社会矛盾化解于事前,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促进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解决。
第三,要积极引导当事人增强法制观念。提供公证服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依法明确权利义务关系或者确认法律事实的过程,公证处和公证员既要依法履行办证职责,更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以证释法,以证析理,引导当事人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运用公证手段调整经济、民事关系,从而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要充分运用强制执行公证减少诉讼。与一般的公证相比,强制执行公证的特殊作用在于,经公证的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无需经过诉讼程序,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成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根据。强制执行公证的运用,可以实现缩减讼源、督促践约、节省成本等多重目标,具有显著的社会效果。各地公证处和广大公证员要充分重视、积极开展这项公证业务,广泛宣传这项公证制度,引导当事人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最大限度地减少诉讼,节省司法成本。
三、以始终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为核心,全面加强公证处工作团队建设
公信力是公证工作的生命和灵魂,关系到公证行业的兴衰成败,是公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要始终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公证队伍作保障。各地公证处要把加强工作团队建设放在公证处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建设一个顾大局、精专业、勤服务、讲廉洁的优秀工作团体为目标,以全面加强公证处的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党的建设为总任务,坚持不懈,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努力使公证处工作团队的执业能力、执业水平、执业公信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第一,要切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要求,明确公证处工作团队建设的总方向。公证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公证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这是由我国宪法法律和国情所决定的,是我国公证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公证处工作团队建设,要强化理论武装,确保公证员队伍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坚定执业方向,引导公证员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本质内涵、基本要求和肩负的职责使命,自觉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努力做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宪法,依法履行职责使命,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要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使广大公证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诚信为民的要求切实落实到执业活动的全过程,把始终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的要求切实落实到执业活动的全过程。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公证处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公证处工作团队中的政治保障作用。党的领导是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公证工作正确的发展方向,发挥公证工作的职能作用,必须大力加强公证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公证处党组织在工作团队中的政治保障作用。要切实健全公证处党的组织,始终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公证工作的全覆盖。要切实加强公证处党组织班子建设,把作风过得硬、公证员信得过、工作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党员公证员推选到党支部班子中。要切实完善公证处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努力实现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要切实做好公证处新党员发展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公证员特别是年轻公证员吸收到党组织中,不断为公证处党员队伍增添新鲜血液。要切实推进党员公证员教育管理创新,使党员公证员在实践中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要切实发挥好公证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公证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在公证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
第三,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业务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公证处工作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按照充分履责、规范履责、诚信履责、廉洁履责的基本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公证处工作团队自身建设,是提高公证员素质、增强公证处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公证处工作团队的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要进一步加强业务素质建设,教育引导公证员在各项业务活动中依法执业、诚信执业、尽责执业,加大对新执业公证员、公证处主任、骨干公证员培训的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公证人才。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公证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树立公证处工作团队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四,要完善执业监督和管理机制,保障公证处工作团队公正廉洁执业。充分发挥公证处在公证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对公证员的执业监督和管理,必须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务实、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公证处内部制度机制。在已经解决公证工作有法可依的条件下,现阶段要大力推进实施公证执业标准化建设,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公证处实际,对公证工作内容、程序等进行统一、规范和细化。要健全和完善公证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人员、业务、质量管理和保障等各项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公证考核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总结表彰先进典型,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要加快推进公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公证执业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公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加强公证处建设,在实现公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各地公证协会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公证处的管理和建设,为公证处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要选好配强公证处领导班子,指导公证处制定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推动落实公证处的独立法人地位,并从政策、制度保障等各方面,帮助解决公证处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公证处不断提高思想、工作和作风建设水平,打牢公证事业发展的基础。要认真指导公证处全面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发挥公证制度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当前,公证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和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时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奋发进取,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