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要小心马云成为阿里巴巴的负资产呢?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为什么要小心马云成为阿里巴巴的负资产呢?
头顶鸡冠、肩披白发、眼戴墨镜,声情并茂地唱起一首
《Canyoufeelthelovetonight》,旁边则是一个反串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的男演员……台下,近3万名观众的狂热被瞬间点燃,发出海啸般的狂呼声。
9月10日晚,在杭州黄龙体育场外,有人惊讶地打听:“这是哪位歌星的演唱会?”不!这不是一场歌星演唱会,而是阿里巴巴公司在此举办的十周年庆典中的一个高潮片断。台上的主角也不是专职的演艺明星,而是一位商业偶像,他叫马云。
在持续3个多小时的庆典晚会中,马云的每次出现,都会把整个晚会推向高潮。一向高调的马云,再一次以超乎想象的方式,颠覆了人们对他的认识。“朋克”代表的是狂妄的叛逆,是反传统,反抗一切既定秩序。而马云的的确确当得起这样一个“狂”字。
事实上,马云的“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自从进入公众视野之后,马云就从来没有一次不“狂”过。在网上流传过很多版本的“马云狂人语录”,其中有一条就是:“我拿望远镜也看不到对手,根本不在乎有谁竞争。”
而这一次,马云又一次发出了惊世骇俗的狂言:“我们将会创造1000万家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我们要为全世界创造1亿的就业机会。我们要为全世界10亿人提供消费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1000万企业的平台,通过我们所有企业的平台,让所有的小企业可以通过技术,通过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跟任何大型企业进行竞争。”
马云激情四溢的演讲,让我们感觉到这好像不是一个企业家在宣扬自己的企业理念,而更像一个参加总统竞选的政治家在讲述执政愿景。
当然,当年马云带领17位创业元老,用短短的10年时间,让阿里巴巴从50万的起点走到现在市值超过100亿美金的高峰,让自己的上市公司创造了上千名百万富翁、让自己的集团公司创造了17000多个就业岗位,这本身就已经足以证明马云的实干能力。
马云之所以“狂”,是因为他要做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他需要去做一个旧的商业模式的颠覆者,做一个新的商业形态的开创者。
但一个人如果“狂”得没有节制和理性,那么最后可能会dianliang.com适得其反。离开狂热的黄龙体育中心,网络上的冷水转眼扑面而来,很多人批评马云太过于做秀。而这种批评声中,甚至还裹挟着一些人身攻击的言语。这不得不值得马云好好三思。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事实上,马云不是第一次因为“狂”而遭遇过竞争对手以及公众的质疑。在国内互联网刚刚显露复苏迹象,阿里巴巴能否继续生存下去还遭到普遍质疑的时候,一惯喜欢口出惊人之语的马云,就向媒体放出狂言:“2002年盈利一块钱,2003年日收入100万元,2004年日盈利100万元,2005年日纳税100万元。”2006年,阿里巴巴又通过媒体对外宣布:据杭州高新区税务部门透露,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5年上缴的税收为25480万元,首次跨入税收亿元企业行列。按全年250个工作日计算,已成功实现“每天纳税100万元”的目标。高新区方面同时表示,这一缴税仅仅是阿里巴巴公司本身,并未包括被收购半年的雅虎中国业务。
然而,阿里巴巴B2B在上市前夕发给机构投资者的招股书中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去年共纳税7145万元,平均每天纳税28.58万(每年按照250个工作日计算),这个每天纳税不到30万的数据,与之前马云在多个公开场合称阿里巴巴每天纳税100万的数据相差甚远。
阿里巴巴所摆的这个大乌龙一时之间引起了非常大的非议。当时,网上关于“阿里巴巴纳税100万”的搜索结果多达570000项。
2006年,马云又放出“大炮”,称“雅巴”3年内收入上100亿,但实际结果却是阿里巴巴08年的总营收不过30.01亿元,加上雅虎中国,也不可能超过35亿。而从阿里巴巴09Q1的数据来看,“雅巴”今年收入超过100亿几乎没有可能。不过到09年第一季末,阿里巴巴的现金及银行存款超过人民币69亿元(约10亿美元),同比增长为28%,超出其上市时总计4亿美金的总现金储备;阿里巴巴在B2B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60%;淘宝在C2C的市场份额更是增长到了82.2%,其2009年上半年实现交易额809亿元,逼近2008年全年交易额。阿里巴巴近期的增长势头还在继续,但其2009年Q1的净利润下滑16%也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我们不是一定要跟马云在“数字”上较真。“雅巴”30亿的营收和中石油动辄上万亿的营收相比,的确有很大差距,但马云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把“雅巴”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相当不容易。
只是,如果这种“空炮”放得多了,久而久之,大家则会把马云的口号与目标当作一种“笑谈”。在“狼”没有来的情况下,马云与阿里巴巴肯定不会遭遇什么大问题;一旦“狼”真的来了,马云是否真能保持过去那样的权威与影响力就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号。
这一点,马云的好朋友牛根生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在“三聚氰胺”事件没有全面爆发之前,所有人都接受蒙牛跑出了“火箭一般速度”的说法;但一旦“三聚氰胺”事件全面爆发,即便是牛根生绞尽了脑汁,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拱手交给了中粮。
古人讲“一言可以兴邦”,也讲“一言足以误国”。企业家高蹈的形象、出位的言行,有时对自己的企业起到一种很好的推进和提升作用。但凡事要适可而止,否则会适得其反。要知道,08年王石也是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就让自己苦心经营了数十载的光辉形象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在香港,朋克(Punk)被叫做“崩”。像马云这样富有激情和创意的中国企业家们,在高调的同时,应该警惕自己无上光辉正面的形象在一夜之间崩溃,从而沦为自己企业的“负资产”。
第二篇:马云为什么要调整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
信用管理 王鑫
问:马云为什么对阿里巴巴做组织整合?
调整内容:
阿里巴巴对集团现有业务架构和组织将进行相应调整,成立25个事业部,具体事业部的业务发展将由各事业部总裁(总经理)负责。
上述事业部将会承担阿里集团内同类型业务整合、拓展的任务,打通子公司或事业群间界限,使阿里的商业生态系统建设从上到下一以贯之。
随着业务架构的调整,阿里巴巴集团的原有业务决策和执行体系也发生变化,新体系由战略决策委员会(由董事局负责)和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由 CEO负责)构成。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成员中的姜鹏、张勇、张宇、吴泳铭、张建锋、陆兆禧、王坚、叶朋、吴敏芝代表集团层面,分别分管相关联的业务事业部。
阿里巴巴集团表示,此次调整的核心在于,确保以电子商务为驱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全面形成,以及适应互联网快速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战略到运营层面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马云的考虑:
这是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
因为这不是一次我们看见了问题的变革,也不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变革,而是我们对未来理想的实施,更是因为我们在走没人走过的尝试。
阿里提出建设商业生态系统而不是商业帝国的思想已经几年了。几年来的努力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这个方向的正确。但是光有思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用人、组织和文化来保证她的成功。
变革不是一时的,而是时时的。我们总在追求一种稳定,但在信息时代,变化才是最好的稳定。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容易的多,也重要的更多!
今天我们宣布的组织变革只是我们这几年来变革完善的一部分,也是未来我们完善变革的开始。。我们希望未来的变革不是从上而下,不再仅仅是集团的通知决定,而是从你开始。因为你的点滴变化,是我们大家变革的开始和终点。
本次组织变革的一个方向是把公司拆成“更多”小事业部运营,我们希望给更多年轻阿里领导者创新发展的机会。我们不仅仅需要看见相关业务的发展和他们团队,个人的成长,更希望看到他们通过各自的小事业部的努力,可以把我们的商业生态系统变得更加透明,开放,协同,分享,更加美好。
我们希望各事业部不局限于自己本身的利益和KPI,而以整体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健康发展为重,能够对产业或其所在行业产生变革影响;希望真正使我们的生态系统更加市场化,平台化,数据化和物种多样化(四化建设),最终实现 "同一个生态,千万家公司"的良好社会商业生态系统。
与其我们天天抱怨今天的商业环境,与其我们天天在现实社会里争议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利弊,不如我们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来参与变革和建设的行动。因为我们坚信,在互联网的环境里,商业社会会更加透明,诚信和健康。在大数据的时代里,市场经济的思想和计划经济的手段将有可能完美统一。建设性的破坏远远比破坏性建设来的有用,远远比抱怨和空谈来的更有价值。
本次组织变革也是为了面对未来无线互联网的机会和挑战,同时能够让我们的组织更加灵活的进行协同和创新。
我的简单看法:
1.重新整合的重点是使决策更多更灵活。单方面的技术会更加专业化。
对公司而言,原先做总决策的人的压力小了,责任权利分担到个人的身上,错误决策的风险降低。应对公司内部的突发事件,每个部门的都有专门的系统予以解决,快速有效。每个部门可以集中研究某一领域的事业,可以决策和支持相关部门,有更明确地目标和更集中的力量。
2.互联网社会瞬息万变,灵活的解决策有利于应对社会变化
外部出现变化时,公司的部门相应的做出决策,省去了整个公司的整体协调时间。
3.将权利分给给多的人,更多的人参与的热情高涨,有利于新思路发现
更多的人有说话权,更多的人愿意表达,跟多的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新思路,这些都有助于公司成长发展。
4.新商业生态系统的开始,千万变革的第一步,具有历史意义
阿里的商业生态系统梦是个远大的理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头一步很关键很有历史意义,而阿里的这一步,走的很有勇气。
第三篇:马云调侃阿里巴巴创业元老-成为百万富翁属机遇
致富专题 zt.hao315.tv qyue
马云调侃阿里巴巴创业元老:成为百万富翁属机遇
马云说:“感恩过去、敬畏未来,是我对企业发展到现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