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升职难 在职研修门槛不再高
就业升职难 在职研修门槛不再高
“金九银十”的求职招聘旺季里,职场白领也蠢蠢欲动。据某大型网站最新发布的2013年秋季特别调查显示,53%的职场白领在为跳槽付诸行动,其中20.8%已完成跳槽。此项调查为期两周,包括北上广深共6500多名白领参与。报告透析
服务业缺口大
2013年第三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显示,金融/证券/投资、教育/培训/院校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招聘最为活跃,增加社会招聘的雇主比例 均超过80%,增加校园招聘的雇主占比均超过40%。由于人员流动较高,批发/零售和酒店/旅游行业的招聘将在第三季度有明显的增加。
2013年第三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显示,销售和技术研发类仍然是加薪的集中职位。薪酬增长超过10%的比例分别是39.3%和31.5%?,略高于二季度的调查结果。但是财务、行政和人力资源等职能的薪酬增长,绝大多数雇主都控制在10%以内。
79.7%的的受访雇主说他们将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增加比2012年同期更多的社会招聘,比上一季度的调查结果高出8个百分点。增加招聘的雇主中,出于业务扩大,增加人手的占52.8%,因人员流动增加招聘为30.2%,为了储备人才增加招聘的为16.9%。
外企招聘意愿不升反降
但因为雇主数量最多的是中小民营企业,企业的招聘常常只为满足现实用人,缺乏长远的人才规划,对薪酬成本的敏感远高于人才管理成本。招聘最旺的民营企业在人才吸引力方面却表现最弱,对高技能人才的招聘和保留既无需求也无能力。
而另一方面,最让雇员心动和心仪的外企在招聘上并没有保持增长,对于在职人士而言,跳槽或者升职的途径并不平坦。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最好 的“升值”方式就是“充电”。上海财大工商管理学院招生负责老师表示,近年来,报读财大在职研究生的职场人士越来越多,毕业后,很多学生的薪酬和职位都有 了一个改变。职场人士之所以对在职研究生项目青睐有加,很大程度上在于财大的这个项目是免考项目,这就省去了一个繁杂的备考过程。并且课程都安排周六周末 的时间可以让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充电”,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秋季班2013年10月13日开始上课,现正在热招中。
第二篇:大学生实习:就业前难迈的门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不少用人单位都开出了“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招聘条件,为应对这种变化,暑假期间,已经忙碌了整整一学期的大学生们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投身于另外一个战场——假期实习,以积累实践经验,为即将来临的求职大战做准备。学校并不要求低年级学生实习,可有了学哥学姐们就业难的前车之鉴,大
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也开始了就业前的预演,纷纷加入到了实习的行列。当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时,面对的却是僧多粥少的现实,“一份实习难求”几乎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声。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走进实习单位时,却遇到了从未经历过的困惑和尴尬。种种迹象表明,实习难是继大学生就业难之后,大学生们面临的又一难题。
实习岗位:多数通过个人关系获得
日前,一家招聘网站的调查显示,64.5%的大学生的实习机会是通过亲戚、熟人的推荐获得的,34.9%的人是通过网络或报纸的招聘广告找到的,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熟人推荐的机会中,86.7%的机会是由大学生的父母出面安排的。参加调查的近200位大学生表示,由于实习机会的稀缺让他们只能“将就”来之不易的机会,而不能挑选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以致影响他们的实习和打工表现。这近200位大学生在暑期实习和打工的平均时间为27.7天,而从联络企业到最后的机会落实平均用时34.5天。
大学生们也曾试图自己寻找实习单位,但天津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至少被拒绝过两次甚至更多。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说,现在有相当多的单位对实习生都很“抗拒”,态度冷淡,一拒了之。南开大学中文系一名大二女生说,今年暑假,她们班上有一半的同学都找了实习单位,在实习的同学中,仅有两个同学是自己找的,包括她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通过父母或亲戚、朋友的关系才找到实习单位的。
近些年一些企业也开始走进校园。天津大学今年举办了第3届暑期实习生招聘会,但像摩托罗拉、宝洁、通用电器等这样知名的大公司只有10来家,岗位不过30个,每个学生不但要和本市的同学竞争,而且还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竞争。找不到实习岗位的学生,只好做一些像促销员、发单员、调查员、接待员之类的兼职,有些学生只好加入到“站街族”中,“实习”最终变成了“打工”。
一些单位面对汹涌的实习人群,设置了很多限制。在武汉,《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楚天金报》四大都市报实习生人满为患,他们在进去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实习岗位紧缺,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社会上一些企业利用大学生实习心切的心理,在实习时设下种种陷阱,通过事先收取押金、出售产品等方式骗取钱财,侵害大学生正当权益的事件常有发生。
对于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的现状,北京市人事局毕业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启宁颇有微辞。他认为,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工作经历的状况下,尽早进行专业实习对其将来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学校的实习是无序的,校方缺乏系统的安排,学生只能各显神通自己解决,这容易导致实习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实习是找工作的重要铺垫,但现在学生的实习普遍与找工作是脱节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校方也有自己的说法。北京某大学的物业管理系主任认为,学校只帮助学生牵线搭桥,由学生自主去联系实习单位,对学生是一种锻炼。他表示,专业实习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的,但具体情况是由各个院系去落实,各专业落实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可能有些专业老师比较负责任,有些专业就像放鸭子一样撒手不管。”据他介绍,学校的一些专业曾经逐一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但后来学校发现,越是帮学生安排得妥妥当当,学生越挑三拣四不懂珍惜,而其他放任不管的专业,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反而要强。所以从去年开始,学校开始把物业公司领导电话和他们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都提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联系,“我认为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锻炼。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农村、外地来的,封闭性很强。他们必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利用资源、整合资源,这也是专业所要求的能力之一。如果实在联系不到,我们再出面为他们安排。”实习等于打杂?
当历尽艰辛找到实习岗位后,大学生们发现,现实与期望相差甚远。前程无忧网的调查显示,在评价自己的实习经历时,32.3%的大学生说是“机械体力劳作”,比如文件装订、打字等;26.3%从事的是“无法完成的销售”,比如卖月饼票、电话推销等;20.4%称“廉价劳动力”,比如餐饮小时工、送外卖等。大学生认为,实习期间最大的苦恼是“学不到什么本事”。武汉某高校学生小肖已在一家企业实习了一个月,每天做的只是扫地、整理材料,天天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这令他很失望:“原本我以为进这样的单位实习,可以学到不少实用技能,没想到至今还没做过一件实事。” 在武汉市某机关实习的小杨也同样苦恼不已。他本想把所学的公共事业管理知识派上用场,谁知做的全是体力活。“有一天我到各办公室发文件,10多层的楼爬下来腿都软了。”小杨说,自己经常得打电话、发传真,同样一件事要做几十遍。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大三的李力也有同样感受。李力和他的同学暑假到西安仪表厂实习,这个企业是全国四大仪表厂之一。在近20天的实习中,他们几乎没碰过电子仪器,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操作,只是跟着工人师傅和指导老师每天在车间里走一遍,工人师傅操作的时候,他们就在一旁看着,“工厂说是出于对我们的个人安全考虑,其实是担心我们把仪器弄坏了。这样说是实习,但更像是观摩、参观,感觉实习和课本的知识根本衔接不上。”虽然不少学生都被学校告知实习期需要谦虚,打杂斟茶倒水等工作不能介意,然而当这种情况接二连三地发生时,他们也感到不适。有学生认为,并非自己害怕辛苦,如果要做打杂的活,何不找一份正当的兼职,却要找一个单位去做“免费劳工”呢?实习最起码要能够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实践应用,是所学知识的检验,而非简单的所谓做人处事的练习近平台。
与一些学生闲得发慌相比,有的院校的学生对实习叫苦不迭。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的200多名学生,在7月初被学校安排进了东莞凤岗镇一家电子厂实习,但过大的工作量让他们纷纷喊累。“实际上我们成了苦工,每天干10多个小时,且须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学生们说,“学校说是让我们来实习,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来打工,每天从早上不到8点工作到晚上9点,我们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很多同学都累得受不了,但谁也不敢走。学校规定我们要是擅自离开,就不给我们毕业证。”
企业说法:没有效益
在大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上,很多责难都指向企业。对于众多企业对实习生说“不”的原因,泉州九牧王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褚立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很多学生都说可以不要工资,但对公司来说并不是付不付工资的问题,而是你来了能做什么。”褚立表示,在读的大学生实习时间多在三个月左右,而三个月的时间对企业来说只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既不能派他们到生产一线从事工作,也无法让他们承担办公室处理业务、管理生产的职责。与此同时,公司还得安排人员负责带实习生。“很实际地说,企业不收实习生就是因为他们既无法创造效
益又浪费企业资源。比较适合大学生暑期从事的,还是类似商场促销这样的短期工。”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的企业除了接待以学校名义派来的大学生调研团外,并不接收具体岗位的暑期实习生。而企业给调研团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天时间,一般也只是对企业生产流程、运营情况的了解,与大学生想通过实习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的目的相距甚远。
实习单位对打杂的说法提出了异议。武汉博力特科技公司暑假接收了6名来自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的学生。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说,虽然这些实习生所学专业和公司业务对口,但毕竟缺乏工作经验,必须安排他们从最基本的业务做起,这绝不是让实习生打杂。
一位企业负责人认为,现在的实习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眼高手低。“实习生和员工还是有区别的,重要的工作,我们基本不会交给实习生去做,觉得很不放心。举个例子,你把工作布置给实习生,让他们做个表格,好的话他能帮你做成表格,但是什么格式、字体、大小都不符合公司规格,他们在做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去请教前辈。一些名校的实习生还看不上这些基本的工作。其实,大学生不知道,很多岗位一开始都是从基本的工作开始的。而实习生吃不了苦,显得很娇气,实习都认为困难,那以后找工作肯定更困难了。”
解决办法: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
一位大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出现种种实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和企业衔接不好。从市场的角度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企业则是接纳人才的地方。现在的大学生实习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学校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学校培养的都是理论型人才,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型人才。“实习难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实践性强的理工类专业。”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高玉葆说。
高玉葆分析,近些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校生规模迅速扩大,由于高校自身可支配的资源十分有限,政府投入在短时间内又很难跟上,致使新的实习基地无力建设,原有的基地也都难以为继;另一方面,过去可以接收本科生实习的一些国有企业,或由于负担较重,或由于效益较低,基本上无力接收数目不断增加的高校学生前去实习,而那些效益较好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又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往往把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看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高玉葆认为,高校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合理与否、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校外实践这个重要环节。为此,高玉葆提出,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进一步具体化,明确本科教育应当包括理工科实习基地建设和文科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任务,并鼓励高校与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从“质量工程”建设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以立项方式择优支持一批高校进行基地建设,或用于补偿参加基地建设并有突出表现的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
实习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今年10月初,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又发出通知,规定工科学校在校生必须到企业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通知》称,将建立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供需信息发布平台。行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本行业的企业,每年向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本接受高校学生实习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高等学校每年向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本校学生实习信息。但通知中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有关人士提出,要真正解决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大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应该由政府牵头,并参考国外的做法,尽快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在这个制度框架下,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并使之成为一种常规行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避免大学生实习短期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逐渐制订并完善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及相关权益保护制度,保护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还要完善现行的《劳动法》,弥补法律真空,规范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劳动纠纷问题。在大学生实习制度还没有建立之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包括大学生都认为,实习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只要大学生认真努力去寻找并把握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实习都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