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之群体案件探析(xiexiebang推荐)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之群体案件探析
浙江省乐清市农业局 黄永
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东临乐清湾,南临瓯江。全市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辖21个建制镇、10个乡,人口119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矛盾显现。为快捷有效地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乐清市建立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据统计,从2004年11月至2009年6月底,该市土地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共立案329件,已结案316件;其中办结群体性案件6件,人数最多的一起案件涉及136户500余人。群体性案件虽然总件数不多,但因其人数众多、案情复杂、社会影响面广,成了地方政府的“烫手山芋”。乐清市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在办理群体性案件中,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充分考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群体性案件中既有民事性质、行政性质,又有自治组织内部管理性质的特点,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理性处理,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维护了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农村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行政资源和财政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群体性案件产生的原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群体性案件多发于经济发展较快、征用土地较多的乡镇周边村庄。这些村庄土地价值高,又有不断升值趋势,关系农民切身利益。但由于历史和风俗等多种原因,一部分身份“复杂”的人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没有享受到经济利益。这部分农民纷纷向村集体主张自己的权益。过去,由于案件原因复杂,政策不明,政府有关部门都不敢接受这棘手的问题,致使纠纷出现后未及时妥善处理,矛盾越来越激化。
二、群体案例及特征
2005年6月9日,乐清市乐成镇某村105户、282名农民(下称申请人)与该村村委会发生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申请仲裁。申请人称:金某某等105户(282人)系乐成镇某村村民,也属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履行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尽义务。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村委会(下称被申请人)未通知申请人中的绝大部分人,只有极少数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承包了农田。但他们每户都已承包山地。该村农田被征用后,申请人的劳力安置费、宅基地使用权、村集体计划留用地使用权份额和有关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被剥夺。经申请人多次争取,被申请人才给申请人每户5000元~10000元不等的补偿,个别户拿到3万、7万元的补偿。自1992年以来,申请人各户多次要求被申请人落实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直未果。为此,申请人提起仲裁,仲裁请求包括:第一,被申请人停止对申请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侵害行为。第二,被申请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土地承包政策,分配给申请人与其他村民同等份额的承包土地。第三,裁决申请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土地承包政策享有征地后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劳力安置费、宅基地使用权、村集体计划留用地使用权份额;对多年来村民委员会已分配的村集体经济其他收益,给予申请人补偿。第四,重新分配给“土地征用工”本人除“劳力田”以外的“口粮田”份额、村集体计划留用地使用权份额以及被征用后的宅基地使用权。第五,申请人多年来为争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有关集体经济分配权等的开支费用,由被申请人负担。
裁决结果:确认48户(131人)具有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享有其应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衍生权益,驳回其他仲裁请求;驳回19户(19人)不符合仲裁申请人主体资格的仲裁申请;驳回8户(32人)“土地工”的仲裁请求;驳回已与村委会签订书面协议并领取征用土地补偿费的30户(100人)的仲裁请求。裁决之后,在法定期间,有7户当事人提起诉讼,乐清市人民法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而被驳回诉求。
该群体案件特征:
1.时间长,人数多。群体案件当事人中有人自1992年开始上访,至2005年受理;涉案人数105户,282人。
2.申请人身份多,包括普通农户、“自立口粮户”、农民工、企事业职工、学生、“农嫁女”等。
3.确认之诉明确,但给付之诉无具体标的额。
4.绝大部分申请人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5.部分请求不属于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管辖范围。
6.存在不合理诉求。
三、案例分析与仲裁措施
1.充分调查,加强宣传。群体性案件涉及人数多,案情复杂。裁决之前,须到涉案村开展实地调查,宣传法律政策;审理中,要做到证据确凿,说理充分,用法正确。
2.合并审理,分户裁决。当事人请求相同时,予以合并审理,可节约时间、精力和财力;由于各户的情况各异及申请人身份不一,裁决结果各不相同时,可采取分户裁决,有效化解群体性案件。
3.明确事实,具体化解。
第一,“自理口粮户”是指原本居住在农村,后脱离农业,外出自主经营或务工,又向村集体购买粮食的村民和农户。群体性案件的当事人多是“自理口粮户”。
在我国户籍政策中,只有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两种。据此政策,“自理口粮户”属于农业户口,应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由于土地承包政策未明确其身
份或者其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原因,“自理口粮户”在土地承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不确定。因此,“自理口粮户”提出与其他农户享受同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衍生的权益,要区别对待,据实判断。鉴于农业税费已取消,他们请求承包土地的权利应予以支持。但是,“自理口粮户”在领取土地征用补偿费后,自愿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放弃今后权利的书面协议后又反悔的,维持原协议不变。
第二,“土地工” 本人的仲裁请求不予支持。“土地工”是指被依法征地的村落,以一定的标准(如每征用5亩安置1人),向征地单位推荐安置工作的农民。因“土地工”已享受企事业单位的社保福利,为保证公正,将不再享有与其他种粮农户同等的权益。对于退伍后被招为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现已退休的当事人,与“土地工”同等对待。
第三,“农转非” 指已从“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人员。这部分人不符合土地承包主体资格,仲裁庭可裁定驳回请求。村集体可按“三原则”自行处理:一是村集体可自愿给付一定补偿;二是以土地承包农户为权利主体,根据“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精神,户主权益仍在原土地承包农户里,由其自行处理;三是对于要求享有其他村民同等权益的,不予支持。
第四,院校在读学生。院校在读学生,享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等待遇;毕业就业的,不再享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待遇;待业在家期间,可享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待遇。
第五,“农嫁女”。“农嫁女”包括“农嫁农”、“农嫁居”、离婚、丧偶及同居农村妇女。处理“农嫁女”问题的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根据有关法律政策及乡约民俗,“农嫁女”应在其丈夫所在地享有村集体经济利益,而不是在户口所在地享有村集体经济利益。但对于“农嫁女”在夫家未取得承包地的,仍应依法在其户口所在地享有村集体经济利益。依照相关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农嫁居”妇女具备在娘家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其本
人和子女应享有在娘家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衍生权益。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对“农嫁居”妇女作出与其身份相适应的决议,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亦应尊重。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第二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裁决书
2011年湖南省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培训班 2011年湖南省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培训班
第三篇: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2007年11月25日—27日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现场会会议精神,妥善解决我县日益增多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积极化解矛盾,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司法解释》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依据,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重点,以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循序渐进,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在法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假借任何理由违法调走、收回、调整农户承包地,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承包方流转承包地,不得非法侵占农民承包地,必须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二)坚持政策执行上的连续性。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总体原则是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以妥善解决。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土地承包的历史沿革和政策演变以及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防止因解决现实问题而引发历史矛盾。
(三)积极多渠道解决人地矛盾。农村因娶媳嫁女、计划内(外)生育、户口迁移、惠农政策的落实等等原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既要区别对象、分清原因、把握政策,更要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加速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多渠道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缓和农村的人地矛盾。
(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为促进农村土地适度集中,发挥规模经营效益,必须在充分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后,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禁止借流转之机将土地打乱重分,流转收益归承包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和挪用。
(五)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要做到发生一起及时解决一起,不能久拖不决,更不能把矛盾上交,尽量做到解决纠纷不出村、不出乡。
(六)调解纠纷为主,仲裁纠纷为辅。对发生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要积极引导当事人双方或三方尽可能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达成调解协议,尽量避免通过仲裁解决。
(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调解、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必须严格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办事,不枉法、不徇私,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八)礼貌接待,和谐调处。仲裁员接待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要做到耐心有礼,在调解、仲裁过程中应平等、公允地对待双方或三方当事人,言行得体,避免失当。
三、试点工作目标
(一)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适合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特点的仲裁程序、仲裁方法、仲裁机制。
(二)不断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不断总结、交流、推广仲裁工作实践经验,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四)不断提高仲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工作能力,尽量避免直至没有因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而导致的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情况。
(五)不断巩固、充实、壮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人员、场所、车辆、制度等,稳定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长效机制。
四、试点工作任务
(一)成立机构,配备人员。成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另行下文),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局农村经营管理站,为仲裁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公室。县仲裁委员会从农业、林业、国土、法制、司法、法院等相关部门选配5—9名专(兼)职仲裁员,各乡镇配备2—3名专职仲裁员,人员编制以县编委批文为准。仲裁员必须参加专业培训,实行聘任制,确保持证上岗。
(二)制订仲裁工作制度。严密的制度体系是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规范化的根本。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公室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借鉴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制度,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仲裁工作的各项制度,包括
仲裁办法、仲裁程序、仲裁员守则、仲裁纪律、仲裁档案管理制度等,用制度规范仲裁的每个程序、每个环节。
(三)落实场地,安排经费,购置设备,调配车辆。必要的硬件建设和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的基础。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成立后,要及时落实县仲裁办公室、仲裁庭、合议庭、档案室等场地,仲裁工作经费核定后列
入县财政预算,购置专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档案柜等办公用具,调配专用车辆供仲裁调查取证使用;各乡镇也要相应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严格仲裁工作办案程序。规范操作、依法办案是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严密性和权威性的根本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案件,从立案、取证、现场勘查、举证、调解、庭审、仲裁合议、裁决、执行、结案、监督、回访等,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仲裁程序规范操作、依法办理,逐步健全和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机制,确保仲裁工作的严密性,维护仲裁工作的权威性。
(五)设立专室专柜保管档案。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处理终结后,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全部资料,包括申请书、答辩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调查证据、勘验笔录、谈话笔录、开庭通知、仲裁建议书、仲裁决定书、仲裁调解书、仲裁裁决书、送达回执、立案审批表、调查提纲、阅卷笔录、汇报笔录、请示报告、上级批示、各种会议记录、底稿、结案审批表等,要按类别或时间顺序排列,编写目录、页码,装订成册,立卷归入专室专柜保管,并建立严格的案卷借阅、查阅制度,确保仲裁案件的完整与安全。
五、试点工作步骤
(一)试点准备阶段(2008年3月1日—5月31日)
1、成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设立仲裁办公室。
2、配备仲裁员,组织法律法规政策及仲裁业务培训。
3、制订仲裁工作各项制度。
4、落实仲裁工作经费。
5、选定仲裁工作场所。
6、配齐仲裁工作办公用具及办案交通工具。
(二)试点实施阶段(2008年6月1日—2008年11月30日)。根据《仲裁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依照仲裁工作程序,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
(三)总结完善阶段(2008年12月1日—2009年2月28日)
1、总结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经验。
2、查找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措施予以纠正。
3、提出进一步完善仲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六、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部门配合。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是一项法律法规政策性很强的、非常严肃的、涉及多部门的、全新的工作。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工作的领导,密切部门之间的协作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
(二)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增强农民自我约束与保护意识。县、乡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公室要通过办黑板报、宣传栏、宣传册,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的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精神,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加强自我约束与保护,自觉依法办事,减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三)注重仲裁结果的执行,提高仲裁实效。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公室要加强与人民法院等部门的协调,取得他们的支持,加大仲裁生效裁决的执行力度,提高仲裁效果。同时,要做好案件的回访工作,加强跟踪督查,确保裁决决定执行到位。
第四篇: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决定书
**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调解仲裁委员会
仲裁决定书
*县农仲字[2012]第1号
申请人:****,女、回族、1967年7月2日出生,现住**县****乡****村221号。
申请人:****,女、回族,1965年5月2日出生,现住**县****乡****村219号。与申请人****是姐妹关系。被申请人:**,女、回族、1973年5月21日出生。现住**县1***1乡。系申请人****和申请人****的弟媳关系。第三人:***,男、回族、1984年3月7日出生。现住**县****乡****村,系申请人****的弟弟。
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的土地承包纠纷一案,本委受理后由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于2012年5月8日下午4时在**县******乡开庭进行公开审理。申请人****、申请人****和第三人***、被申请人**均到庭参加审理,被申请人中途退庭不影响本案审理,现本案审理终结。
申请人****和****诉称:自己是本村****村居民,母亲哈折在活的时候说过自己的地以后要给没有分到地的小儿子***耕种,当时****在种妈妈的地,***长大以后,是***让***把地让出来给弟弟***种,现在***还在种。我的地是在**所种的地里,她是在妈妈和弟弟***去世以后,没有通过我们私自办了承包地证书,证书在她手里就不能说明地就是她的。她丈夫阿都(申请人的弟弟)08年4月去世,当年
110月她改嫁到了原居住地,我就应该要回属于我们自己的承包地。
1、申请人为证明自己的主张,提供的证据
(1)****乡****村村委会出具的证明一份,证明***(已故)全家8口人在83年分地时分了27.2亩,1998年时其儿子***(已故)10.2亩地,全家共有三块承包地,分别为9亩、8亩、10.2亩。土地共有权人是***、***(申请人)、****(申请人)、***、***、***、***、***,其中:***在98年承包的10.2亩承包地中有(申请人)***、(申请人)*****的承包地。
被申请人**辩称:我持有证书,就应该种证书上的承包地,种的是婆婆和丈夫留给自己的地,证书可证明。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我都可以提供,未带到庭。因其中途退庭未做答辩。
2、被申请人为自己的主张提供的证据:
(1)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编号为:07********批号*****):户主阿都,共有权人阿都、哈者。承包面积9.4亩,办证时间2009年9月8号。(阿都同名***)
(2)98年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书复印件一份,证明其使用的承包地是合法的。
第三人***称:我在种的是母亲留给我的地,2007年是哥哥***和***让***把地让出来给我种的。
第三人为证明自己的主张提供的证人证言:
证人:***,男、回族,1947年4月28日出生,现住**县****乡****村,农民。系申请人的邻居
其证言:第三人***在07年就耕种其母亲的承包地。证人:***,男、回族,1973年5月9日出生,现住**县****乡****村,农民。系申请人弟弟。
其证言:承包土地时大家在一起居住,父亲95年去世
后,***(被申请人丈夫)开始种9.4亩(实际10.2亩)
证人:**,男、回族,1978年1月22日出生,现住**县****乡****村,农民系申请人弟弟。
其证言:被申请人的承包地在**县1***1乡。
庭审中,仲裁庭组织三方对证据进行了认定和质证:被申请人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及第三人提供的证人证言均有异议。申请人对被申请人提供的证据有异议,认为其证据来源不合法,复印件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本委对申请人、被申请人及第三人提供的证据认为: 申请人提供****乡****村村委会证明经核实后予以确认。被申请人**提供的98年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书(复印件),无代表签名,无村委会法人签名,不符合证据要求,本庭不予采信。
被申请人**持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①实际耕种承包地与证书不符;②证书面积与勘验实际面积不符;③无持证人姓名;④证书户主及共有权人已亡。⑤证书户主和共有权人所得面积与取得面积不符,本庭不认定此证书作为被申请人有权耕种10.2亩承包地的凭证。
经仲裁员及申请人同意要求被申请人**在两天内可提供其它有效证明,两天后被申请人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足以证明其证书中承包地的使用权,但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向本委提供相关证据,因此本委认为被申请人已放弃了举证权,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经审理查明: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申请人全家8口人分别为***、****(申请人)、****(申请人)、****、****、****、****、****,每人3.4亩,共承包了27.2亩承包地,共有三块承包地,分别为9亩、8亩、10.2亩。全家人共同耕种承包地,申请人****和****出嫁以后其承包地由申请人的兄弟***耕种。直到母亲和兄弟先后去世,申
请人****和申请人****要求耕种各自承包地,向被申请人**提出要求,要回自己的承包地,遭**拒绝后引起纠纷。申请人****和****无地可种,多次上访请求要地。
另查明:被申请人**提供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编号为:07************),户主阿都共有人***(户主母亲),办证时间2009年9月8号,承包地四至表明是证明中的10.2亩地块。申办人并非***本人,在未得到共有权人认可的情况下办理了亡者9.4亩地的经营权证。
本委认为:
1、被申请人**提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办证时间是2009年9月,是户主***死亡的一年后,被申请人**所持证书,户主及共有权人已消亡,为急于得到承包地经营权,在丈夫去世后,被申请人为申办证书在办理过程中隐瞒共有权人的事实,而获取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应视为无效。
2、家庭共有权人成员的承包地存在着调整的可能,家庭内部的承包地有动态流转方式,在共有权人承包地界限具有不确定性,不能认为谁持有亡者的证书谁就能拥有该承包地。应该在家庭成员共有权人共同商议下,或者共有权人有协议或合同等书面文字内容方可认定所拥有的承包地面积的多与少。
3、1983年承包的土地是27.2亩,家庭成员8人所承包的27.2亩地共同拥有经营使用权,1998年实行的土地延包30年政策,经营权仍然是原家庭成员,在共有权人中每人所行使的经营权是3.4亩。
本仲裁庭通过合议庭合议,审定本案从民生、公平、公正的角度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十四条规定。依法裁
决如下:
1、被申请人现耕种的10.2亩地块中,被申请人**在该地块中有依法继承亡夫***的3.4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申请人****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为3.4亩;申请人****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为3.4亩;被申请人现有10.2亩承包地中划出6.8亩,交由家庭共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使用。
2、第三人***能否继承亡母***的土地承包面积3.4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不在本委审理范围之内,本委不做裁决。
3、被申请人**所持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编号为:070208011391),由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报请县人民政府核准予以变更。
当事人对本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本仲裁决定书即行生效。
首席仲裁员:***
仲裁员:**
仲裁员:***
书记员:***
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第五篇: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实施方案
临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实施方案
临政办字〔2010〕45号
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有效化解基层矛盾,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重点,以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以任何理由违法收回、调整农户承包地,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承包方流转承包地,不得非法侵占农民承包地,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
(二)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为促进农村土地适度集中,发挥规模经营效益,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在充分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后,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禁止借流转之机将土地打乱重分;流转收益归承包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截留、扣缴。
(三)积极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要做到发生一起及时调处一起,不能久拖不决,要克服怕麻烦和消极观望等思想,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镇)。
(四)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调解、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必须严格依照农村土地承包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办事,不枉法、不徇私。
三、领导组织
(一)县级组织
成立临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督促各乡(镇)农村土地承包及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工作,负责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若干名。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政府办、农业、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妇联、司法及各乡镇有关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仲裁委员会任期为五年。
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仲裁庭。办公地点和仲裁庭设在县农业局,郝春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仲裁庭为仲裁委员会指定的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机构。在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时,由委员会指定3名仲裁员、1名书记员组成仲裁庭,并指定一名担任首席仲裁员。仲裁员实行培训上岗制度,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聘请专职和兼职仲裁员5至7名。
(二)乡(镇)级组织
各乡(镇)政府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接受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领导。各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分管副乡(镇)长兼任主任,司法所所长兼任副主任。由司法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聘请专职和兼职调解员2-3名。由乡(镇)负责组建相应村级土地承包纠纷调解组织。
四、工作职责
(一)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负责处理本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2.聘任专职和兼职仲裁员、调解员,并对仲裁员、调解员进行管理;3.指导、监督、管理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和仲裁庭工作;4.组织、交流、总结调解仲裁经验;5.完善和制定调解仲裁规则。
(二)县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1.负责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日常管理工作;2.负责仲裁员、调解员的管理工作;3.根据仲裁委员会的授权,负责组织仲裁庭;4.管理仲裁委员会的文书、档案、印鉴;5.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及其调解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6.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归集工作;7.向仲裁委员会汇报、请示工作;8.办理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依照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程序,调解处理本乡(镇)土地承包纠纷,并回访、检查当事人执行调解协议情况,督促当事人认真履行调解协议;2.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3.建立工作制度,做好调解登记、档案管理和分析统计工作。
(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员工作职责
1.接受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交办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独立公正审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参加案件审理、合议,充分发表意见,审查申诉人的撤诉请求,对纠纷当事人双方做好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3.做好调解、仲裁的文书及案卷的汇总、整理工作;4.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附:临城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名单
临城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名单
主
任:刘志林
县政府副县长 副主任:韩长明
县法制办主任 郝春峰
县农业局局长
委
员:陈建忠
县农业局副书记 刘建国
县水利局副局长 钱立勇
县土管局纪检组长 田聪敏
县林业局副局长
赵金玉
周正律师事务所主任 罗玉娥
县公证处主任 申素霞
县妇联副主席 赵同国
鸭鸽营乡人大主席 曹玉芹
东镇镇组织委员 王**
赵庄乡副书记 仝增军
石城乡副乡长 胡广利
西竖镇副书记 张志民
郝庄镇副镇长 张素军
临城镇武装部长 赵志勇
黑城乡副乡长
张志军
刘家洞村党支部书记 王雪志
西新安村党支部书记
薛新川
东镇东村党支部书记 张新船
师运江
胡金生
赵连兴
屯院村党支部书记 东关村党支部书记 围场村村委会主任 石匣沟村村委会主任
王双成 闫家庄村村委会主任
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郝春峰同志兼任
关于印发《兴宁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政府机关各部门,政府直属各事业单位,辖区各有关单位:
《兴宁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兴宁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兴宁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以及《兴宁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城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制,及时、公正解决各类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成立兴宁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具体设置如下:
(一)城区级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1、仲裁委员会设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成立兴宁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代表、有关人民团体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兼任组成。仲裁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6名;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仲裁庭。
仲裁委员会的工作职责: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重大事项;负责聘任、培训、管理和解聘仲裁员;受理仲裁申请;支持、指导、监督仲裁活动;法律规定的与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活动有关的其他职责。
2、办公室(以下简称仲裁办)设置:仲裁办为常设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6名,所需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或聘用。办公地点拟设在兴宁区农林水利局。
仲裁办的工作职责:协助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工作;编制仲裁员名册;送达仲裁文书;管理仲裁委员会的文书、档案、印鉴;协助组织仲裁员培训、管理;做好仲裁庭开庭前的证据收集工作,协助仲裁庭完成仲裁活动;完成仲裁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3、仲裁庭设置:仲裁庭为仲裁委员会指定的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组织。仲裁庭开庭至少由3名仲裁员组成,并由1名书记员负责记录。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十五条规定进行聘请,聘请兼职仲裁员11名,实行培训上岗制度。仲裁庭拟设在信访调解庭(与调解庭合用)。
工作职责:由当事人从仲裁委员会聘请专职和兼职仲裁员中选定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依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进行调查、调解、审理、仲裁。
(二)镇(办事处)级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1、机构设置
各镇(街道)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接受仲裁委员会领导。各镇(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由镇政府(办事处)分管领导兼任主任,司法所、农业服务中心领导兼任副主任。由镇(街道)人调解委员会(或司法所)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负责处理辖区内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工作。
2、主要职责:
依照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程序,调解处理本区域土地承包纠纷,并回访、检查当事人执行调解协议情况,督促当事人认真履行调解协议;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向城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办公室上报工作开展情况。
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兴宁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筹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曹建喜
兴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雷
彪
兴宁区法制办公室主任
陈正宁
兴宁区农林水利局局长
李起曙
兴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调处办主任
成员:陈云舫
兴宁区司法局局长
梁明东
兴宁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苏永光
兴宁区信访局副局长
陆春静
兴宁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贤有论
三塘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滕济保
五塘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梁润荫
昆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苏良超
朝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刘
竣
民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林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陈正宁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李起曙、陆春静同志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各相关部门抽调,负责仲裁委员会筹建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筹建阶段(2011年7月— 11月)
1、参观学习。拟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到崇左市、江南区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并观摩一次以上仲裁活动。
2、召开筹备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布置筹备工作、审定仲裁委员会推荐人员名单及机构设置等。
3、筹备仲裁委员大会。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参会人选名单,通知开会、撰写讲话稿和主持词等大会召开前的准备工作。
由各镇(街道)政府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及开展换证工作,建立兴宁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管理数据库。
(二)建立仲裁机构阶段(2011年11月— 12月)
1、召开仲裁委员大会,落实机构。
(1)建立仲裁委员会。由筹备领导小组负责召集代表,召开仲裁委员会全体大会,选举产生仲裁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2)设立仲裁办。主任由陈正宁(农林水利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雷彪(法制办主任)李起曙(调处办主任)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和聘用工作人员等。
(3)设立仲裁庭。购置相关设备,装修房间,作为仲裁案件庭审场地。
2、选聘仲裁员。仲裁委员会聘请专职和兼职仲裁员13名作为兴宁区仲裁员
3、开展仲裁员培训。由仲裁委员会牵头组织仲裁员开展培训。
(三)试点运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 月)
1、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调查工作,建立数据库。
2、试点仲裁运行。由各镇(街道)推荐一个案例,由仲裁委员会选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案情清楚、仲裁法律依据充分的仲裁案件,邀请上级业务部门、兴宁区法院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予以指导,进行立案审理。审理结案后,将此案件从申请、受理、调查、调解、庭审、合议、裁决、执行等一系列资料整理归档,并作为今后仲裁委审理案件的规范性标准。
3、全面开展仲裁工作(2013年后开始)。
四、保障措施
(一)办公条件保障。城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办公室作为负责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管理的管理机构,必须落实办公场所,完善办公条件,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人员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是一项复杂性强的工作,必须保障人员到位工作:聘请仲裁员责任心要强,能及时到庭进行仲裁;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必须保障有3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镇政府(办事处)要落实人员,充实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加强仲裁调解工作,对上报的仲裁案件必须经本辖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效并做出调解结案书后方可申请仲裁。
(三)经费保障。为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工作顺利进行,需做好办公室和仲裁庭的建设,前期建设经费由城区财政落实,主要用于宣传、建立组织、人员培训、法律文本制作、仲裁员服装、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仲裁庭的建设。工作人员经费及办公经费(包
括仲裁员、调解员的办案补贴等经费)纳入城区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运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实施方案
作者:运城市阳光农廉网 发布时间:2012-3-14 编辑:芮城县 录入:芮城县 浏览次数:26
为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工作,提高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素质,推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及《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土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工作计划(2012-2015)﹥的通知》(晋农经发[2012]1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农村基本政策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建立一支高素质、群众依赖的调解仲裁员队伍,努力提高调解仲裁员素质、增强纠纷调处能力,推进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任务
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人员、经营纠纷调解员、仲裁员的培训。
(一)市里组织对县乡两级调解员、仲裁员的培训。每年组织一次对县乡两级调解员、仲裁员骨干的培训,人数200 人左右。2015 年底前,培训不少于800人次。
(二)县(市、区)组织对乡、村全部调解人员和土地承包管理人员的培训。每年培训一遍,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0 个学时。2015 年底前,全市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0人次。
(三)县(市、区)结合农村政策法规宣讲活动,搞好对农村两委成员和土地承包管理人员的宣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四个小时。
到2015 年底前,全市培训人数不少于50000 人次。
三、组织实施
(一)培训内容
一是调解仲裁制度。具体包括《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示范章程》及工作性质、任务、原则、议事规则,仲裁员职业道德守则、工作制度、工作纪律等;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包括《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山西省实施办法》、《合同法》、《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条例》及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规定等;三是仲裁的受理及庭审程序。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和仲裁程序、庭审技巧、调解技巧、仲裁法律文书制作等仲裁实务操作能力等,提高职业技能。
(二)培训形式
一是对调解仲裁员的培训主要是以集中授课、案例教学、模拟仲裁和现场教学等形式为主;二是对土地管理人员和农村两委主干的培训主要以集中授课和现场参观为主。
(三)培训管理
一是人员管理。各县(市、区)仲裁委员会要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聘任仲裁员,受聘并加强对调解员和聘任仲裁员的管理;二是持证上岗。各县(市、区)仲裁委员会要及时组织调解员、仲裁员参加市中心组织的培训、考试活动,受聘仲裁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省厅下发的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工作;三是考核管理。在市农经中心的统一组织指导下,各县(市、区)仲裁委员会要在每年12月份对所有受聘的仲裁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或者解聘的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各级农经部门要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员培训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日程,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市农经中心主要负责组织全市调解员、仲裁员培训和考试,指导县(市、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员的考核工作,建立全市持证上岗仲裁员信息库等;县(市、区)农经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本辖区所有调解员、仲裁员参加市农经中心的培训会,负责组织对土地承包管理人员、乡村调解员、农村两委主干的培训,对所有调解员、仲裁员进行考核,建立本辖区调解员、仲裁员信息库。
(二)确保经费。市、县两级农经部门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52条“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的规定,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仲裁培训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三)监督检查。市农经中心每年组织两次专门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培训制度建设、培训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培训保障措施及仲裁培训效果等,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水平
湖南省桃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实施方案
------------------
发表日期:2010年8月6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湖南省桃江县农经局
本页面已被访问 682 次
为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及时、公正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根据中央、省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湖南省桃江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村土地承包法》、《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通知》(湘政办明电[2010]37号)等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农村实际情况,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重点,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循序渐进,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坚持“五个原则”,即坚持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原则;坚持农村土地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原则;坚持独立、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原则;坚持调解与仲裁并重、适当突出调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仲裁和尊重社会公德并重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一)建立调解仲裁机构。
1、依法建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根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12名。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主任,联系该项工作的县政府办副主任、县经管局局长任副主任,县法制办、财政、林业、经管、国土、信访、司法、法院、妇联相关负责人和村干部代表、农民代表、律师代表、乡镇经管站代表为委员。
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督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设置仲裁庭;聘任、解聘仲裁员;受理仲裁申请;依法制定章程;指导乡镇、村建立健全调解机制。同时,制定培训计划,对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工作人员等进行培训。
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主任由县经管局分管副职兼任,办公地点设县经管局。办公室的具体职责为:根据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的授权,负责组织仲裁庭;负责仲裁员的管理;负责管理文书、档案、印鉴;负责提供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负责纠纷案件的归集工作;负责仲裁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2、设置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委员会。乡镇成立调解委员会,并接受县仲裁委员会的指导。乡镇调解委员会由各乡镇分管领导兼任主任,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兼任副主任,乡镇司法所所长、经管站站长、林业站站长等人员为委员。以乡镇经管站为依托,建立调解中心,明确2-3名调解员,日常办公地点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一是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回访、检查当事人执行调解协议情况,督促当事人认真履行调解协议;二是积极开展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三是建立工作制度,做好调解登记、档案管理和分析统计工作,并负责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汇报工作情况。
3、建立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小组。调解小组由村委会主任兼任组长,2-3名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为小组成员,负责本村范围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
(二)建立健全调解仲裁制度。
1、完善相关制度。制定《桃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章程》、《桃江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议事规则》,建立健全仲裁程序以及仲裁规则、仲裁员职责、书记员职责、档案文书管理制度和仲裁纪律等制度。
2、规范工作程序。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从案件受理到仲裁、文书送达、监督、回访等一整套完备的工作机制,确保仲裁工作规范有序,对案件的立案、受理、取证、现场勘查、举证、调解、开庭、合议、裁决、执行、结案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确保仲裁工作公正、有序进行。
3、加强档案管理。建立档案室,指定专人管理仲裁档案,仲裁庭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审结案件,并制作结案审批表,书记员负责把各种调解、仲裁文书整理归档,并由案件仲裁员审签后交档案管理人员管理。仲裁档案一案一卷,分类保管。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准备,宣传发动(2010年9月)。
1、制定方案。成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筹建领导小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2、全面部署。组织召开全县贯彻实施《调解仲裁法》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3、组建机构。建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建立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委员会和村级调解小组。
4、集中宣传。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调解仲裁法》等政策、法规宣传活动。
(二)建章立制,选聘人员(2010年10月)。
l、建章建制。完善仲裁程序,建立仲裁工作制度。起草和完善仲裁委员会章程、仲裁规则、仲裁员规则等制度。
2、完善设施。设立仲裁厅,搞好庭审大厅、办公室、档案室等仲裁工作基础设施建设,购置电脑、多媒体打印机、交通工具等相关配套设备。
3、选聘人员。按照《调解仲裁法》的要求,选聘仲裁员,经仲裁委员会聘任上岗。
(三)搞好培训,组织实施(20lO年11月)。
l、组织仲裁员、乡镇调解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上岗培训合格证。
2、开始受理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
(四)总结经验,完善提高(2010年12月)。
总结调解仲裁工作经验,查漏补缺,完善提高,迎接省市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对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保障承包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巩固农村家庭承包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调解仲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法律法规政策性、程序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县、乡(镇)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调解仲裁工作的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调解仲裁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县仲裁委员会要依法做好日常工作,加强仲裁庭建设;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要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基层调解,依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在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中的作用;要积极做好《调解仲裁法》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依法开展调解仲裁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采用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编印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调解仲裁法》,使之家喻户晓,增强干部群
众的法律意识,为该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做好对仲裁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法律素养和政策水平,确保仲裁案件质量。
(三)形成工作合力。各单位要密切配合,认真依法履职,全力支持,共同推进仲裁工作顺利进行。县经管局要切实承担县仲裁委员会日常工作,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的指导,积极主动加强与人事、财政、法院、信访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县法制办要加强政策业务指导,不断提高仲裁人员的工作水平;县法院要加强对仲裁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大对生效仲裁案件的执行力度,确保仲裁决定执行到位。
二○一○年八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