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灾情调查报告
关于姜畲镇源湘村部分居民受灾及救灾防病情况的调查报告
接县卫生局通知,就姜畲镇泉塘子管区源湘村村民6月底洪水受灾情况及救灾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查了解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姜畲镇泉塘子管区的源湘村,位于湘潭县的北面,老107国道从此经过,涟水河的北侧,与杨家桥新湘村隔河相望,东面、北面分别与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的黎头村、高坪村交界,西面与姜畲镇泉塘子管区的新坪村交界,以湘潭涟水大桥北桥头为点,东西直径1.3公里,向北约2公里,是平原。村民饮用水为自备井水。
源湘村共有村民1778人,436户,分为14个组。村民大部分居住在涟水大堤坝内,只有小部分村民居住于堤坝外。堤坝外无农田。堤外共有七个村组39户居民(共125人):分别为樟树组15户(46人)、上源组7户(20人)、天心组6户(21人)、沿河组5户(18人)、源湘组3户(10人)、广边组2户(5人)、集中组1户(5人)。当地村民以种田和生产农副产品、经营小商店为主要经济来源。另源湘村涟水堤外部分企业:五个沙场(共30人)、一个航运公司(约100人)、一批涟水大桥城建人员(约15人)、商店两家(6人)。
二、受灾情况
由于6月连降暴雨,涟水河水位猛增,于6月24日洪水波及了堤外的村民,导致堤外居住的七个村组的居民和企业受灾。直至6月26日洪水退去。经调查:此次洪灾共波及源湘村堤外所有的39户居
民,共125人,企业人员约151人。源湘村天心组倒塌一间杂物房。无牲口死亡和村民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进行的相关工作
针对洪灾发生的情况,根据县防指的安排,县卫生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分别下发了《湘潭县卫生局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防汛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湘潭县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的紧急通知》。
2、6月25日,县卫生局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抗洪防病专题会议,对全县的抗洪防病工作进行全排和部署。全县卫生系统26日、27日(周六、周日)照常上班,取消休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全县各医疗机构要迅速组成灾后专家指导组,分片包干,下到各乡镇指导灾区开展灾后抗洪防病工作。姜畲镇安排县卫生监督所肖彩霞副所长专门负责防病救灾工作。
3、县疾控中心迅速启动了救灾防病应急预案,成立了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艾伟宏任组长,党支部书记郭惠阳、副主任周红辉、曾正标、陈天柱任副组长,同时成立了五支防汛救灾卫生应急小分队,召开专题会议对抗洪防病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一是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单位疫情信息人员每天巡查网络疫情报告4次以上,尤其是重点关注灾区的重点疫情,对疫情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上报领导和上级部门,为抗洪防病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的准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购入了充足的消毒物资、药品和器械,配备足够的应急机动包,为做好抗洪防病
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进一步加强抗洪防病知识健康教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印刷和下发了抗洪防病宣传资料4万份,救灾防病实用技术手册40本,单位网站多方面开展抗洪防病知识宣传,同时在县电视台播出抗洪防病公益广告,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各乡镇灾区现场向灾民讲授抗洪防病知识,有力的增强了灾民的卫生健康意识,提高了灾民的抗洪防病水平;四是进一步做好卫生应急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取消周六、周日休息,五支应急机动队保持24小时待命,同时抽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各乡镇驻点督查指导各乡镇开展抗洪防病工作,确保灾区无传染疫情的暴发流行,有力的保障了灾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截至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共派出医疗防疫队117批次,累计982人次,救治伤病人数160余人,消毒约24万余平方米。紧急下发84消毒1500余件,漂白精片400余件、漂白粉黄连素及氟哌酸5万余份等救灾防病药品,发放救灾防病宣传材料6万余份,共计15万余元。
4、姜畲中心卫生院在包干负责人、院长的指导和安排下,洪水退后,亲自或安排医务人员到所有受灾区进行了现场巡视及防病工作,摸清了解受灾情况。
其中姜畲下发84消毒液40余件、漂白精片10件,姜畲中心卫生院自备84消毒液20余件、漂白精片5件和络合碘60瓶等防疫药品,根据各村受灾情况下发到受灾居民家中。其中源湘村相关药品是分两次下发,共下发84消毒液约3件、漂白精片1件和络合碘21瓶。其中一次是由姜畲中心卫生院院长成铁军亲自带队于6月28日送到源湘村。源湘村卫生室刘建农医生和村里胡立光村会计等人立即将药
品下发给受灾的居民和企业人员,84消毒液1—2瓶/每户,漂白精片50—100片/每户,并指导进行饮用水等的消毒和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
源湘村卫生室在卫生院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了宣传教育和巡诊、巡查工作。发放并张贴防洪救灾相关知识的宣传资料200份左右,对受灾居民将消毒液的使用方法进行了相关指导和解说,对灾区予以经常性的搜查疫情。至目前,受灾的人群中,仅出现感冒病例2例,肠炎病例1例,均在村卫生室诊治,已痊愈,其余未发现肠道传染病、感染性皮炎及其他相关传染病病例。
村支委于洪水来临时帮助村民及时进行了人员和牲口的转移,临时安排受灾村民住在堤内村民家中,及时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命安全。
四、建议
1、加强胃肠道传染病、皮肤病及相关传染病的预防;
2、继续加强防洪救灾的宣传教育工作;
3、加强灾区的消毒工作,尤其注意饮用水的消毒;
4、加强疫情的搜索,并做好统计和报告工作。
湘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0一0年七月七日
说明:要求调查了解的姜畲镇泉塘子村沅江组,经了解落实是姜畲镇泉塘子管区源湘村。
第二篇:湘潭县灾情调查报告
射埠镇泉井村6.15特大雨灾
调查报告
从2011年6月10日14点28分起,射埠镇范围内连续遭受三次雨速急、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暴雨袭击。以致出现6月15日13时50分的洪灾,致使射埠镇沿涓江一线村落遭遇来势凶猛的洪水危害。为进一步了解灾情及面对灾情,村级面对灾情应急救助能力和群众生产自救能力,射埠镇组织民政干部赴受灾严重的泉井村组开展灾区调查。情况如下:
一. 泉井村的基本情况
泉井村原地属土桥乡,撤区并乡建镇机构改革后现系射埠镇的土桥管区,全村拥有22个村民小组,人口1630人,水田面积1926亩,涓水从本村穿绕而过,每年上半年汛期,地处涓水河堤两岸9个组不同程度被淹没,经济损失惨重。全村享受低保对象57人、五保户18人,村民收入以耕种和外出务工为主,村民整体上效贫困。
二. 泉井村灾情统计
据了解,泉井这次连降暴雨总降水量达320毫米。在本次雨灾中村灾情严重,但无人员伤亡现象。经下村入户了解,具体灾情如下:全村22个小组中,受损最严重的是赵家、何家、朱家、八斗、水咀、新连、铁连等9个村民组,全村水利工程项目在此次雨灾中塘坝垮塌滑坡4处;河岸溃口30米、受损200余米;渠道受损300米;农田受淹1260亩,占全村农田面积百分之六十五,道路旁,农户房屋山背山体滑坡12处。另外洪水造成因处涓水河岸、地势低洼的赵家组、何家组的53户农户房屋全部被进水,全村22个小组有340人被困。调查组对泉井村的上报的房屋受损实地核查,全村房屋不同程度倒塌或受损共计19户,其中受损11户,全倒塌住房3户,倒塌附属用房或部分倒塌5户.全倒塌住房的都是建于70年代的土木结构,对象是1个五保户,2个低保户.受损11户中,有6户是因地势低洼积水长时间受浸而倒损,5户是靠上而建,被山体泥石流冲毁。
三、应急处臵和救助应对措施
(1)全力做好雨灾预报预警工作。10日晚,射埠镇党委、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在降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对地势低洼、紧邻河堤的泉井村安排了管区、民政、水利干部集结村干部、党员、组织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对全村75名五保户、低保户、26个残疾人住房,其他土砖结构住房进行全面巡查,确保特殊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安全。二是村西部的几个丘陵、山地特征村民小组可能出现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危房开裂等问题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范或及时上报,防止出现突发事故。三是对全村所在的涓水河堤段,按照段段河堤有人护的原则,将镇村干部、水管站和韶灌站工程技术责任人等防守责任人集结,共同防守。
(2)镇村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投入救灾工作
按照统一预案安排,政府干部、村支两委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灾情现场,临时成立4个救灾小分队入紧张救灾,对灾情最严重的赵家、八斗、朱家、坝上实行分组报干,指导群众科学救灾,镇政府组织村支两委在泉井学校设臵临时安臵点,安定受灾群众情绪,及时转移受灾被困群众340人,及时发放救助的水、食品、蜡烛、棉被、手电、雨鞋等物资600余份,直到洪水全部退潮。同时,对倒损房屋严重的农户,采用投亲靠友临时转移安臵。
四、重灾原因分析:
1、全村住房倒损19户,其中13户是住在村地势高的西部,系山地丘陵地带,农户为节约耕地,选址不当。农房多为紧贴山坡而建,但山坡的地质情况农民知之甚少)缺乏防灾意识。农民建房缺乏预防山体滑坡的常识,人为开挖坡脚、削坡取地建房,破坏了山坡原有的稳定性,并且无任何防护措施,造成山体失稳,暴雨诱发山体滑坡,导致房屋严重崩塌
2、农田受淹1260亩,渠道、塘坝受损惨重。系农田水利建设基础效差,河堤太低,局部河道淤积严重,汛期涨大水,河水漫堤淹没大量农田,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民受益,同时,国家投入水利建设资金力度是有限,种田因灾风险,效益不高,影响农户对水利实施投入积极性。
3、村级集体经济异常薄弱、村无经济来源,只有政府财政单一转移支付维持村上运转,村集体无经济实力来投入抗灾、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只能够单纯组织村民生产自救。对无自救能力的特困群体,全等靠政府。
五、目前的困难和建议
洪水退后、镇、村组干部群众投入紧张的灾后重建工作,但是有的问题还急待解决:
(一)政府投入部分资金、村民筹资酬劳抓好水毁工作的抢修
维护,清理疏导水渠、塘坝,为保水抗旱服务农业生产提供水利保障。但是,加固加高河堤这治本大工程项目,目前,仅凭镇政府、村级来资金投入无能为力。所以上级政府部门必须增加投入。
(二)对受灾严重,且由无自救能力的部分农户基层民政部门
压力非常大,这直接关系到的老百姓吃、穿、住问题。
1、农田被淹1200多亩中,其中有190多亩水稻因地势最低洼,长时间被水浸,涉及24户早稻大减产,特困户的有赵明亮、许汉连、周铁光、陈海清、唐国强等15户,低保户、五保户的有,赵再奇、赵德安、文海军、赵铁光等9户,镇民政所在救灾资金中分对象损失、困难情况给予数额不等地临时救助,但是部分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因水稻几乎绝收,我们临时救助现杯水车薪,今后口粮将成问题,还急待救助。2、19户农户房屋倒损修缮、改造问题。
一部分倒损住房的对象,我们只能够一方面解决房屋修缮资金,但是修缮资金微不足道,如低保户周铁光,妻子患尿毒症、儿子读高中;优抚对象楚新民、妻子是残疾,子女读大学;.另一部分是其中的全倒户或倒损住房严重的特困户,我们整合民政资金,尽最大可能帮他们困难。如刘桂秋,文绍南、楚新民、段菊英、赵铁光等。其中刘桂秋70岁,是一个单身五保户,住房因山体滑坡,房子全被冲毁;段菊英60多岁、低保户,二嫁无生育、带养一个女儿嫁在外地,原来三间土砖因大雨倒损2间;赵铁光低保户,身体多病、子女在校读书,住房已是 D级危房。对于这些对象我们纳入危房改造项目,资助建新房。
另外对于房屋全部倒损的且又无自救能力的特困对象,如低保户张爱群,38岁,丈夫前年死于癌症,一儿子在读大学,这次房屋倒损成无法居住的危房,她现在只能够在外打点零工解决居住问题,本身儿子学费都是难问题,我们想纳入危房改造项目,但是她还是无能为力修缮、改造。
要真的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还急待上级民政部门加大自然灾害资金救助的力度。
第三篇:区高温干旱灾情调查报告
7月中旬以来,我区持续晴热高温,加上今年5—6月份降雨偏少,造成水库蓄水比往年少,江河水库水位偏低,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现将我区灾情调查报告如下:
一、受灾的基本情况
全区21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其中,部分水田已经开裂过白,如果继续干旱,形势将非常严峻。中稻形势也十分严重,目前中稻正处在孕穗、抽穗或灌浆期,正是需要水分的时候,有的中稻田干得开裂过白,如果天气再不下雨将对中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受灾人口22.8万人,缺水大牲畜7230头,饮水困难人口60900人,紧急需要救助人口42000人。全区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19.38万亩,成灾面积12.87万亩,绝收面积1.71万亩。其中中稻受灾面积2.99万亩,成灾面积2.09万亩,绝收面积0.37万亩;二晚受灾面积10.01万亩,成灾面积7.49万亩,绝收面积1.12万亩;蔬菜受灾面积2.85万亩,成灾面积1.29万亩,绝收面积0.22万亩;花生受灾面积0.86万亩,成灾面积0.5万亩;红薯受灾面积2.67万亩,成灾面积0.5万亩。全区果树受灾面积1.5万亩,成灾面积0.8万亩。因旱不能栽插的二晚面积0.107万亩。
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此次高温干旱给农作物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7643万元,其中水稻3765万元,蔬菜1980万元,其他农作物800万元,水果800万元。
二、救灾措施
1、工作及早部署。旱象还未露头,我区就对抗旱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7月25日,农业局就在政府加密网以文件形式下发灾情调查表,要求乡镇对旱情进行一次调查摸底。8月1日,召开了全区抗旱工作布置会,参加会的有乡镇的分管农业的领导、农办主任、综合站站长、植保站长,对目前抗旱工作进行详细布置。8月6日农业局又下发了关于做好高温干旱防范与督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并成立了5个抗旱救灾督导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21乡镇、街道开展抗旱减灾督导,了解灾情,指导农业抗灾,全力协助当地做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并于8月5日16时,区启动了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2、开展督查。成立了区农业抗旱督导组,一方面做好全区旱情的调查摸底,另一方面对全区的抗旱救灾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3、开展生产自救。抽调区乡干部400余人组成抗旱服务队深入灾区村寨、农户、田头地角,指导、帮扶农民进行抗旱保苗、抗旱抢墒,解决抗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组织农技干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及时把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科学保墒节水等技术传播给农民。并动员、指导农民“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将缺水田块及时改种秋玉米、秋大豆、秋红薯等旱粮或经济作物,想方设法弥补旱灾损失。
4、做好灾情统计汇报工作。灾情发生后,农业局高度重视灾情的调度和统计工作,每天向乡镇调度旱情和抗旱救灾的进展情况以及在救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区救灾工作的支持。
5、落实六项措施。区委、区政府规明确规定,首先确保人畜饮水,其次确保生产用水。一是高度重视旱情的发展。客观分析水库现有抗旱能力,向灌区群众通报旱情,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树立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观;二是积极开展渠道疏通。组织乡、村、组劳力开展渠道清淤,提高水的利用系数,真正做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三是坚决实行“一把锄头”放水,杜绝串灌、漫灌,浪费水源现象;四是推行提前介入制。对易发争水纠纷区域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及时做好调解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五是制定严格的供水管理制度。明确了供水管理员渠道分段管理的范围和职责,要求各自管理的渠段做到“一有三无”,即“一有”是各渠段放水时有人值守;“三无”是各渠段管理范围无无辜浪费水的现象,无各渠段杂草物堵塞,无人为造成的水田受旱和群众反映。六是搞好服务。积极做好防灾物资调配和灾后物资准备工作。对具有水源条件的田块,要及时组织调运抽水机具,并及时做好机具维修;确因灾无法恢复的田块,要及时帮助引导农民种植豆类、秋玉米等秋旱作物,并积极协助做好种子等物资的调运工作。
三、存在问题
1、目前各类水库山塘蓄水量少,如果天气继续晴热高温,农作物旱情将进一步加大,已栽插的二晚、中稻受旱面积将会进一步加大,旱情还会继续加重。
2、建议各级部门加大对旱情救灾经费支持力度,增加抗旱经费,必要时,采取人工降雨,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第四篇:遭受干旱灾情受灾情况调查报告
去冬今春以来,由于境内不降或少降雨雪,我县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情,致使小麦、甘蔗、香料烟、油菜、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了小春粮食产量和冬农开发效益。部分农村水源枯竭,导致人畜饮水困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造成经济直接经济损失5100万元。我队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办公室关于开展旱情动态跟踪调查的通知》(云调办字〔〕8号)文件要求,及时成立旱情调查小组,全员出动,深入全县9个乡镇、10个村寨,到农户家、到田间地头对旱情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我县受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受灾情况
(一)农作物受灾情况。
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3.56万亩,成灾7.78万亩,绝收3.54万亩,受灾面积占全县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49万亩的82.23%。其中:粮食作物受灾6.77万亩,成灾4.63万亩,绝收2.36万亩。具体地,小麦受灾4.42万亩,成灾4.63万亩,绝收2.36万亩;马铃薯受灾1.55万亩,冬玉米0.61万亩,荞类0.19万亩。
(二)经济作物受灾情况。
全县经济作物受灾面积为4.73万亩,成灾2.81万亩,绝收0.99万亩。其中:甘蔗受灾2.50万亩,蔬菜受灾0.96万亩,油菜受灾0.65万亩,香料烟受灾0.38万亩,茶叶受灾0.11万亩,咖啡受灾0.07万亩,蚕桑受灾0.06万亩。另外,经济林果受灾2.06万亩,成灾0.34万亩,绝收0.19万亩。
(三)人畜饮水困难情况。
受持续干旱少雨高温天气影响,部分水源枯竭,导致我县部分农村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6139人和54403头(匹、只)大小牲畜饮水困难。
二、旱情对大春生产存在的隐性问题
据气象部门预测,旱情仍将持续发展,发生秋、冬、春、初夏连旱的可能性很大,将对我县大春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目前,全县已有3.13万亩农田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占水田总面积的70%以上),水田缺水面积5.06万亩,旱地缺墒面积217.88亩。旱情若继续蔓延下去,土地将会因缺少水份干涸开裂,农作物无法翻耕播种成活,大春生产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农业丰收无望。
三、抗旱救灾情况
面对严峻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县抗旱救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全县各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强化服务,认真抓好防大灾抗大旱各项措施的落实,省农业厅先后两次派出抗旱保生产工作组,亲临我县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有力促进了抗旱保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及早安排部署,及时掌握旱情。根据气象部门的气象分析预报结果,县委、政府及时发出做好当前防旱工作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积极落实抗旱防旱措施。组织农业、水利、防汛办组成抗旱工作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实地调查旱灾情况和指导抗旱工作。农业局及时抽调50名农业技术人员组成5个抗旱救灾工作组,分头进驻9个乡镇,进村入户组织抗旱救灾并进行技术指导,共投入农业技术人员325人次,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为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及时调整、准确统计农业生产受灾情况,为县委政府提供科学的防灾抗旱决策依据。
(二)抓好各类水利工程的抢修维护。全县各级水利部门积极组织抢修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清理疏导小型水利灌溉渠道,山地水利及节水灌溉工程,加快水毁工程修复进度,为保水抗旱、服务农业生产提供水利保障。
(三)科学调度,切实加强用水管理。
(四)积极整合资金投入抗旱救灾。相关部门抓紧调购小型抽水机水管等抗旱物资,认真做好原各类抗旱抽水机具的维修保养,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25万元。
(五)广泛宣传。针对持续的旱情,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利用广播电视及各种媒体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旱情的严峻性和抗旱保生产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使广大人民增强信心,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抗旱措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六)科学管理,分类指导。针对各乡镇的土质条件和农民的生活习惯,县农业局充分利用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坚持抗旱保苗和精细管理相结合,因苗因地,同时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实施。沿河的沙土和两合土田(地),土壤渗水性能好,采取灌“跑马水”的办法;山冈地旱地放水困难,灌溉条件差,采取引水入田后分墒泼浇的办法;坝区多为高稳产田,以水稻土为主,利用墒沟进行调浇和直接利用水管喷浇;在劳动力充足的地方,推广中耕、施肥、浇水“三合一”的精细管理模式,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对受灾较轻的作物采取秸杆覆盖,地膜覆盖等办法来减少水份蒸发,推广高吸水树脂、旱地龙的抗旱技术,增施拔节肥促进增产。对油菜作物进 行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采取叶面喷施和土壤施肥懂得双结合措施促进油菜生长;对正在砍收的甘蔗采用快锄低砍技术,提高宿根蔗抗旱能力;对高坑田或因旱严重缺苗田块及绝收的作物,及时组织农村群众进行改种、补植、补种等各项工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耐旱作物,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耐旱优良品种和各种旱种节水技术,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全面推广增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我县抗旱救灾保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小春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或绝收,部分农户存粮少或已无存粮,出现严重缺粮现象。
二是抗旱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旱情严重,目前已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抗旱救灾保生产的需要,影响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由于我县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大部分耕地为山坡旱地,自然条件的局限性加大了抗旱的成本和难度。
四是抗旱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乡镇旱情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及保送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旱情监测手段,难以为科学抗旱决策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
五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防灾避灾抗旱保收能力不强。
六是因旱情的持续,影响了今年大春生产工作,春耕备耕受到严重影响。
五、建议和要求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实施小春损失大春补,农业损失副业补等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证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到位,保障抗旱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抗旱救灾。
(四)加强水利建设,确保农田灌溉。
(五)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工作。
(六)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第五篇:台州灿鸿台风灾情调查报告
灾害监测评估服务材料 第[ 2 ]期 农业气象灾害评估
2015 总 第(24)期
台州市气象服务中心
2015年8月11日
台州“苏迪罗”台风灾害影响评估
一、成灾过程
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于7月30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稳定地向西偏北方向移动。8月2日02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4时加强为台风,3日02时加强为强台风,14时继续加强为超强台风,8月5日20时减弱为强台风。8日4时40分以强台风级别在台湾花莲秀林乡沿海登陆,11时进入台湾海峡,同时减弱为台风级,22时10分在福建莆田秀屿区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台风,后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9日9时减弱为热带风暴,23时继续减弱为热带低压,10日起对我市影响趋于减弱。
1、雨情:受台风“苏迪罗”影响,8月7日08时~10日20时,全市大部分地区为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面雨量177.5毫米。降水地域分布不均:中西部降水量多,东部沿海少,各县(市、区)面雨量按大小排列分别为:黄岩368.0毫米,天台248.3毫米,临海225.9毫米,仙居215.3毫米,玉环128.6毫米,温岭119.2毫米,三门91.9毫米,路桥44.9毫米,椒江35.1毫米。全市400毫米以上站点10个,300毫米以上站点53个,200毫米以上站点92个,100毫米以上站点137个,最大雨量出现在黄岩外金站497.2毫米。
图1台州市8月7日08时~8月10日20时累计过程雨量分布图
2、风情:“苏迪罗”影响我市期间,高山风力10~13级,沿海海面风力9~10级,其它地区风力7~9级,高山最大风力出现在括苍山38.1米/秒(13级);最大玉环鸡山站26.3米/秒(10级)。
图2台州市8月6日20时~8月10日15时过程风力分布图
二、影响评价
据市防汛办统计,至8月11日8时,“苏迪罗”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总损失达24.7亿元。全市受灾人口共92.6万人,房屋倒塌257间。为积极抵御台风,全市共转移人口7.62万人。受灾范围涉及6个县(市、区)。其中黄岩直接经济损失最大,达8.2亿元;临海7.65亿元;天台6.43亿元。
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5.26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3.04万亩,成灾面积23.39万亩,绝收面积6.2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7.34万亩,经济作物损失2.52亿元,水产养殖损失0.83万亩。台风期间,天台、黄岩、临海、温岭等地强降雨导致积水较多区域作物受灾严重。不少露天蔬菜作物受淹,西瓜、火龙果及早瓜、芋头、果蔗、露天丝瓜和四季豆等作物都被大水浸泡,减产甚至绝收。受淹严重田块部分尚未收割的早稻出现严重倒伏,单季稻和连作晚稻遭水淹没顶。
图3 临海古城街道大棚受淹
图
4、临海汛桥镇稻田被淹 台风造成我市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达9.65亿元,全市共有6134个工矿企业停产,108条供电中断。山区多地出现塌方、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交通受阻,510条公路中断。
图
5、黄岩头陀道路塌方
图
6、温岭城区汽车水淹抛锚
全市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为3.05亿元,共损坏堤防556处,损坏海塘20处,损坏护岸473处,损坏灌溉设施264处。部分水库超汛限水位,多处江河超警戒水位。据长潭水库管理局统计,截至10日上午,水库水位达35.44米,超汛限水位。水库蓄水量已经从的3.25亿立方米(7日)增加到了4.36亿立方米(10日上午)。
图
7、黄岩西部溪流洪水
图
8、临海江滨路紧急排涝
根据市防指的相关统计,结合各地灾情上报情况,综合评定此次灾害为严重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