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第07篇
议论文背诵7Juvenile Delinquency
1.青少年犯罪的现状2.这个问题的原因3.我的建议
Juvenile Delinquency
Recently,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increasingly lower than normal age.Careful deliberation of this problem has given me several ideas as to why this should be so.To begin with, with the rising divorce rate.Some children are not properly taken care of, and are easily led astray by evildoers.What is more, inexperienced and gullible young people plunge into the illusory world of electric games, on-line chat or even pornography.Such alienation from proper social values is the slippery slope to crime.It is my view that , first of all, the whole of society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und growth of youngsters.Furthermore, proper guidance and protection of adults and schools are vital to teenagers.To sum up, if we exert every effort, the juvenile crime rate will undoubtedly be brought down and effectively controlled in a short while.译文:青少年犯罪
目前,青少年犯罪正在越来越趋于低龄化。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后,我得出了出现该问题的几点原因。
首先,随着离婚率的上升,有些孩子没有得到适当的照顾,他们很容易被回人带入歧途。其次,无知、轻信的年轻人陷入电子游戏、网络聊天甚至侧倾的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拔。这种偏离的社会价值观很容易导致犯罪。
在我看来,首先,整个社会应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其次,成人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和保护对青少年至关重要。总而言之,如果我们竭尽全力,短期之内青少年犯罪率无疑会下降并得到有效可能有效控制。
第二篇:一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
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
多与孩子谈心,沟通,这种谈心应该是朋友式的平等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不良行为,机大骂出口,大打出手,根本不听孩子解释,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这种做法很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干脆破罐破摔,逐渐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果家长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交流,或许会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人间悲剧。
生活中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般情况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加以引导。例如,有的青少年突然厌倦学习,不遵守纪律,追求奇装异服,有的少年则染上了喝酒抽烟等恶习,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坏习惯都有可能是违法犯罪的前兆,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给以正确引导,就会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日本学校的心理咨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是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和封闭性。长期以,日本在教育制度及其运用方面体现了划一性的弊端。在教育制度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教育机会均等和义务教育的延长等原则;在教育制度的运用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培养高学历的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编排上,强调连续性和统一性;在组织和管理形式上,表现为极端划一的特征,如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是一齐上学(每年的4月1日开学)、一齐上课(作息时间相同)、一齐升级(不许留级)、一齐毕业(全班同学一齐毕业)等。此外,很多学校以“教育上的考虑”为名,不愿向家庭和社区敞开大门,造成了学校和家庭、社区之间交流的困难,妨碍了教师对青少年道德危机的早期发现。
一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日本青少年犯罪数量激增
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激增,使得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日本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从1992年到2002年,日本校园暴力案件增加了5倍,增至29300起。和是日本《每日新闻》警告说,日本的校园就要变成战场。暴力的低龄化现象尤为突出。日本警视厅于2002年8月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同年上半年日本犯罪案件发生率与2001年同比上升15.9%,达到1288400件,其中被捕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数目是61400人,是过去三年的最高峰。在2003年,14岁以下的少年暴力犯罪比2002年增加了47%。一项研究发现,多达30%的中学生每月至少经历一次暴怒。在2001年,为了应付青少年犯罪的急剧增加,日本把刑事犯罪的起诉年龄从16岁降至14岁。日本青少年犯罪性质日趋严重
日本青少年犯罪不但在数量上大幅提高,而且犯罪性质也日趋严重。
1996年10月14日,法务省公布了汇总当年一年的犯罪动向的白皮书。据白皮书称,少年的恶性犯罪趋势明显。1996年被拘捕的少年刑事犯的人数比1995年增加了3140人,达到196448人。每千名10岁到20岁的青少年人口中的犯罪率为12.6%,比1995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据东京警视厅公布的调查表明,1997年日本少年行凶的案件达431起,比1996年增加了30.2%,比5年前增加了65%。这一年日本因触犯刑法而被劳教的少年达15万多人,其中有杀人、放火、抢劫等行为的少年犯2623人,创下了20年来的最坏记录。
1997年5月,1名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将一小学六年级的男孩杀害,并将其头部割下置于自己小学母校的大门口,并给神户日报发出一封含有“酒、鬼、蔷薇、圣斗”等文字和图案的内容难解的声明。
1997年6月,日本神户的一名14岁少年模仿电视剧中的犯罪情节,在校门口于众目睽睽之下,竟然用榔头敲死1名11岁的男孩。
1998年5月,爱知县丰川市发生一起高中学生杀害一位家庭主妇的事件,犯罪这是一个
学业、体育都优秀的所谓“优等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左贺县也发生一起高中学生杀人并劫持长途公共汽车的“巴士劫持事件”。
1998年7月至8月在山口县、大分岛又连续发生了中学生杀害自己的母亲或者邻居的事件。
1998年11月,1名15岁的日本少女在同学饭盒中下毒,毒死5人。同月,1名11岁的日本初中男生仅仅因为老师批评他迟到,竟然用匕首将女教师当场捅死。
由此可见,日本家庭内部沟通能力的退化使得日本青少年的家庭德育和家庭关怀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从而也丧失了预防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就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强化个性发展的负面效应却是,日本学生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权利而轻视责任的心理。许多日本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意识太强,当欲望的不到满足或心理矛盾无法控制时,容易引发冲动性重大犯罪。
学校应担负起法制教育者的责任。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青尐年違法犯罪を減らすために、広州市は第一陣として青尐年違法犯罪基地を設けた。ボランティア、専門家、コンサルタントを招請、青尐年の関連問題の解決に助力する。そして広州市の各区は「計画・場所・教師・教材のある」モデルコミュニティー青尐年法律学校を2~3校設立、小中学校は尐なくとも4回法制教育を展開すると同時に、コミュニティー青尐年管理行状記録をつくり、学校・コミュニティーの情報交流と意思疎通メカニズムを構築する考えだ。「青尐年の価値観はネットワークから深く影響を受けている。同じ趣味を持っている青尐年はネットを通して仲間になった。もし正しい筋道に導くことができなければ違法犯罪の温床になる恐れがある」と張桂芳氏は指摘した。
为防止未满18岁的青少年因接触不良网站而诱发犯罪行为,日本政府日前推出了一份阻止青少年阅览有害信息的法案草案。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草案将性、暴力、滥用毒品、欺辱、诱发青少年犯罪等内容定义为“有可能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
草案要求登载有害信息的网站管理者将阅览者年龄限定在18岁以上,并对18岁以上的阅览者采取会员制。网吧经营者必须让未满18岁的青少年使用带有过滤软件的终端,防止他们浏览网上的有害信息。
同时,移动电话服务公司在与青少年签订服务合同时,也须附上过滤有害信息的条件。日本政府还将设立“青少年健全育成推进委员会”,负责筛选网上信息。
草案申明,如果拒绝执行相关规定,有关人员将受到最高“6个月以下的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约合1万美元)以下罚金”的惩处。
三社会文化原因—不良文化的严重侵蚀
日本文化产业非常发达,尤其是漫画产业更是举世闻名。在文化产业发达的同时,大量对青少年有害不良信息也泥沙俱下,因此日本不良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侵蚀十分严重。以漫画为例,从1993年开始,东京都曾花了两年时间进行“杂志漫画中性的商品化”调查,结果表明,在被出售的漫画中有直接性描写的接近50%,就连集英社、小学馆、讲谈社等世界著名的出版社都在出版以青少年为对象的色情、凶杀漫画。2002年春季,日本国会以自民党参议员田中直纪为中心的议员团向国会提出了旨在限制出版物中有害内容的《青少年有害环境对策基本法》的法案,但最终没有通过。此外,日本青少年通过互联网、影视剧、书籍杂志等传媒手段都能轻易的获得不良信息,这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社会经济原因—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02年2月10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日本日本の青少年犯罪の性質は日に日に深刻です
日本の青少年犯罪は数量の上で大幅に高まるだけではなくて、その上犯罪の性質も日に日に深刻です。
1996年10月14日、法務省はとりまとめる当時の1年の犯罪の動向の白書を公表しました。少年の悪質な罪を犯す成り行きは明らかですと白書によって語っています。1996年逮捕される少年の刑事犯の人数は1995年に比べて3140人を増加して、196448人を達成します。千名の10歳ごとに20歳の青少年の人口の中の犯罪率まで(へ)12.6%で、1995年に比べて0.6パーセント増加しました。1997年日本の少年の凶行(暴力)を行う事件は431件に達して、1996年に比べて30.2%増加して、5年前にに比べて65%増加しましたと東京によって用心してホールの公布の調査表明しています。この日本は刑法を犯すのため労働による再教育の少年に15万数人に達されて、その中に、行為の少年犯の2623人を放火して、略奪する殺人があって、20年来の1番悪い記録を作りました。
1997年5月、1名の中学(高校)の二学年の学生は1小学校の六学年の男の子を殺害して、そしてその頭部を切って自分の小学校の母校のドアーズの口に置いて、そして神戸日刊新聞に1通の“酒、幽霊、バラ、聖闘”などの文字と図案を含んだ内容の難しい解の声明を出します。
1997年6月、日本神戸の1名の14歳の少年はドラマの中の罪を犯す筋をまねて、学校の入り口で皆の目が光る中で、意外にも木づちで融通がきかない1名の11歳の男の子をたたきます。
1998年5月、愛知県豊川市は1つの高校の学生の1人の家庭の主婦を殺害する事件が発生して、犯罪はこれは1つの学業、スポーツのすべて優秀ないわゆる“優等生”です。ほとんど同一時間にで、左賀県也の発生の1つの高校の学生の殺人はそして長距離のバスのの“バスのハイジャック事件”をハイジャックします。
1998年7月~8月山口県、大分島でまた連続して中学(高校)生の自分を殺害する母あるいは隣近所(の人)の事件が発生しました。
1998年11月、1人の15歳の日本の少女のある学友の弁当箱の中の下の毒、5人を毒殺します。同月、1名の11歳の日本の初級中学の男子学生は先生が彼が遅刻することを批判
するだけため、意外にもあいくちで女性の教師をその場で突き殺します。
3社会の文化の原因―不良な文化の深刻な浸食
日本の文化の産業はとても発達して、特に漫画の産業は更に世界的に有名です。文化の産業が発達していますと同時に、大量に青少年の有害で不良な情報に対しても良いも悪いも区別がつかないで、そのため日本の不良な文化は青少年の浸食について非常に深刻です。漫画を例にして、1993年から、東京都がかつて使って2年時間が“雑誌の漫画の中性の商品化”の調査を行って、結局、売り出される漫画の中で直接性の描写の50%近くがあって、集英社、小学館、講談社などの世界の有名な出版社さえ青少年を対象の色情にして、漫画を殺害することを出版していますと表明しています。2002年の春季、日本の国会が自民党の参議員の田中直と紀を中心の議員団にして国会に出版物の中で有害な内容の《青少年の有害な環境の対策の基本法》の法案を制限することを目指すことを出して、しかし最後に通っていません。それ以外に、日本の青少年がインターネット、映画とテレビの劇、書籍の雑誌などのマスコミの手段を通してすべて簡単なのが不良な情報を獲得することができて、これは智能のまだ熟していていない青少年に対して巨大なマイナス影響を生みます。
家庭原因
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
在东亚国家,家庭是青少年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渠道。据调查,绝大多数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的家庭都是病态家庭。同时,青少年有大量的心理困扰需要解决,对各种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活动有着较强烈的需求。家庭无疑是最好的倾诉场所和避风港。
随着日本经济的繁荣,日本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也发生了很大退化。
青少年自身的自控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被人利用,头脑冲动行事,心理承受能力弱,都是导致犯罪的原因,
第三篇:青少年犯罪
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调研报告(2009-09-21 16:41:16)
转载▼
标签:
杂谈
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也呈现出青少年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发展的趋势。为深入研究我市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和问题,探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的势头,从八月上旬开始,市政协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专题调研情况及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这次调研活动由市委办和政协办联合下发了调研方案,市政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有关工作,并于8月14日召开了由各乡镇(办)、市政法委、宣传部、关工委,市公、检、法、司,市教育局、文化局、妇联、团委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座谈会,共同研究确定了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调研的任务、要求以及调研内容。随后,市政协成立了调研组,相继走访了市公安局、文化局、法院等部门和单位,了解了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相关情况。调研组还专程到我市看守所、五方乡宁城村、五方初中,通过与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及其祖父母、学校教师的座谈交流,多层面的了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经历,并听取了看守所民警、学校教师等人员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建议。参与这次调研的各成员单位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认真落实,按照确定的调研内容安排,积极开展各种形式调研活动,及时向市政协办上报调研材料20余份,为形成最后的调研报告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一、近年来我市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总体上看,近三年来,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上升趋势明显。据市公安局统计,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市共发生青少年犯罪案件54起,涉案青少年人员达133人,其中07年9案29人,08年22案41人,09年上半年23案63人。青少年
违法犯罪占全市各类刑事案件的比率分别是5.9%、6.5%、6.9%,每年均以0.5个百分点速增。
从法院受理各类刑事案件的情况来看,我市青少年犯罪案件占案件数的比率分别是70%、75.7%、77.8%,犯罪人数比率分别是52.7%、56.6%、61.8%,我市青少年犯罪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案件类型主要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
我市青少年犯罪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恶性化犯罪突出。从犯罪类型看,青少年参与盗窃、抢劫犯罪最为突出,未成年人更是如此。近三年来,我市未成年人作盗窃案件起数、人数分别为:2007年3起3人,2008年4起12人;2009年上半年无。抢劫案件情况:2007年为3起11人,2008年5起15人,2009年上半年5起15人。未成年人甚至参与强奸、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夺、诈骗等犯罪,无所顾忌,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对被害人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之心,行为令人发指。从目前案件类型增幅上看,增势最为明显的是抢劫罪,近几年上升幅度很大,说明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中暴力劫财型犯罪的严重性。这些犯罪中,作案成员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例如,今年3月发生在五方乡的宋某(系五乡初中初二学生)等五名学生伙同辍学人员刘某抢劫10元钱一案,五名学生年龄全部刚满14周岁;5月发生在玉泉广场西侧的学生抢劫案,其中熊某、贾某年龄均刚满14周岁,而嫌疑人苗某作案时只有13岁。
二是团伙化犯罪居多。青少年违法犯罪大多是团伙犯罪,一般以纠合型为主。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和生理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单人作案胆小害怕,加之经常游荡于社会,与一些无业人员纠合在一起,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逞一时之气,或进网吧歌厅,或聚集在一起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或在成年人的引诱带动下参与犯罪。从检察院去年办理的未成年人案件看,团伙犯罪有25人,单人作案只有1人,而从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来看,仅2009年上半年我市就打掉未成年人犯罪团伙12个,涉案53人(部分人员不够刑事立案,按照治安案件处理),且其发展势头较快。尤其以今年发生的3月30日卫峪乡初中生和4月30日岳庙办小学生伤害致死案件最具典型。
三是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从发生的案件来看,犯罪年龄相对集中在16至18周岁,但15周岁以下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几年来,我市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当中,2006年,14—16周岁的4人,16—18周岁的17人;2007年,不满14周岁的1人,14—16周岁的6人,16—18周岁的20人;2008年,不满14周岁的1人,14—16周岁的5人,16—18周岁的27人;2009年上半年,14—16周岁的8人,16—18周岁的13人。从这组数据也可以看出,14—16周岁年龄段为未成年人犯罪发展阶段,16—18周岁年龄段为高发阶段。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已提前了2—3岁。例如,检察院办理的吴某等4人(抢劫城关初中学生1元钱)以及张某等3人(持刀抢劫奶羊1只、山羊2只)抢劫案,嫌疑人均为14周岁。
四是成人化作案方式日渐突出。受到影视、网络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时的作案方式逐渐向成人化发展。表现在犯罪使用的工具越来越现代化,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网络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同时犯罪智能化。有模仿成人作案的心理痕迹,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例如发生在仙峪河道里的张某等3人持刀抢劫山羊一案,就有明显的预谋性质。3人在持刀抢劫之前,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安眠药碾碎后放入矿泉水中,让放羊的喝,因其闻出水有异味没喝,三人没能得逞后才进行持刀抢劫。而有的青少年甚至因为刑法有“未成年人犯罪减轻或免予处罚”的法律规定,有恃无恐,借助“年龄优势”故意犯罪。
五是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比例高。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或者是毕业后还没有就业的,这些人闲散在社会上,无所事事,有不少人整天泡网吧,出入卡拉OK厅、游戏厅,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例如,在看守所提审的王某(17岁,犯案时16岁),小学六年级辍学后,在社会上流浪,08年9月,伙同郭某(犯案时18岁)、李某、崔某、王某(17岁)四名社会闲散人员抢劫蓝光学校学生100元。这五名嫌疑人均为早早辍学的社会闲散青少年。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既有青少年个体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客观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青少年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从生理因素来说,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强,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加之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以及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和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寻求精神上的平衡与满足,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自我意识强,文化素质低,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弱,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感染,容易受骗上当而犯罪;好奇模仿心理和青春叛逆心理的作用,加上哥们意气、报复心理,在不良社区环境和社会诱因的作用下,使得一些缺乏正确引导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逐步向低龄化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家庭的不良环境是形成青少年违法犯罪倾向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往往侧重于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精神需求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造成家庭教育往往存在偏差及片面化教育情况较为严重,而家庭结构的失调、家长的不良言行及教育方法的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家庭经济上贫困使一些青少年失去学习的机会和信心;家庭宠爱、溺爱使青少年从小就形成以自我为核心,随心所欲,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使青少年承受了过大的竞争压力,幼小心灵受到撞击和伤害;家庭的暴力的影响,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了逆反的种子和实施暴力犯罪的祸根;父母的离异造成家庭不稳定,使青少年失去家庭温暖,缺少亲情的呵护,极易误入歧途。(家庭环境和气氛的恶化,家庭教育的失当:家长的言传身教不够、沟通不够、溺爱等)
(三)、学校教育的偏差。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学校教育未能摆脱应试教育体制的约束,许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该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学校在教育上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经济效益,法制、道德教育方式滞后,内容简单且流于形式,使得青少年错过了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的最佳时期。加之个别教师缺乏对“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任其发展,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教育的短视、功利、强制性和片面化)
4、不良文化的侵蚀。社会不良文化是现代校园暴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文化市场上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所充斥的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对青少年带来了消极影响,其中宣扬的有血性、讲义气、嫉恶如仇、生活洒脱等人物形象,很受青少年青睐,容易诱使青少年进行模仿,个别青少年在一些侦察破案片的剧情指引下完成了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一些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及一些灰色民谣、黑话,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如7月29日《焦点访谈》所曝光的“黑帮”游戏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些黑帮游戏充满暴力,内容低俗,以“江湖”、“黑社会”、“黑手党”等“黑帮”情节为主要题材,渲染血腥暴力,严重威胁、扭曲社会的法制和道德规范,极易引起青少年思想混乱、价值观扭曲,导致短期化行为增加和越轨行为的泛滥,诱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社会违法犯罪团伙的诱骗、教唆、威胁、对缺乏分辨力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诱惑力、侵蚀性。(影视、网络等暴力亚文化及不健康娱乐场所的影响)
5、升学率低、就业难。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太低,而且我市职中的办学水平低,吸引不了初中毕业生前去就读,使部分青少年过早地走向社会;就业渠道不多、岗位不足,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找不到就业岗位,游荡于社会;社会上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得这部分青少年产生更不平衡的心理,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6、“齐抓共管”的缺失。(社会治安投入的不足,社会控制成本过低,打击犯罪力度小)目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所谓“齐抓共管”,实际上变成了谁都不抓、谁都不管,既没有问责的制度,又没有问责的主体、程序,多数闲散游荡在社会上的青少年,得不到关爱、教育、管理和服务;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帮教和转化;对解释后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缺乏帮教与救助。对于在校生来说,寒、暑假期间,学校管不上,家庭管得少,管不了,又缺少社会相关机构的管理,其中所出现的管理漏洞,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埋下了隐患。而政府对社会治安投入的不足,社会控制成本过低,所造成的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减小,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意见及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并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防控体系。
(家庭、社区、学校、政府部门“四位一体”)党政部门要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作为创建平安华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充分认识到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夯实责任,建立家庭、社区、学校、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立体防线,共同做好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负起政治责任,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实行综合治理,全社会共同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其次,要建立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监测系统,经常分析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状况,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实行职能部门包社会成员、单位包职工、学校包学生、家庭包子女的教育承包责任制,社区、村组要分片包干,联系到户,务求实效,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第三,成立以村组、社区为单位的监管组织,落实村组、社区干部对重点监管对象的帮教,扎实开展日常教育工作,公安、法院、司法等基层单位要主动参加本辖区内监管组织的青少年教育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第四,严格工作绩效考核,实行问责制。对有关职能部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2、改进家庭教育,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家长学校建设)搞好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才有可靠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当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市妇联、教育局和中小学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规划,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组织要教育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支持子女参加道德实践活动;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子女作表率。全社会都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3、突现学校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素质教育、德育、法制教育,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全市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摒弃“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优等生、轻后进生”的错误办学倾向,把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要防止歧视“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严格控制“辍学生”的同时,认真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将“问题学生”推向社会,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要根据其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开展相关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要高度关注留守学生,建立农村、社区留守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引导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专长,使留守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4、加大打击力度,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娱乐场所、网吧的监管、路段巡查、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场馆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严格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健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整治和管理,解决过多、过滥的状况。对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要依法严肃查处,对屡教不改的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要全面取缔黑网吧。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市场要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坚决打击歌舞厅内猖獗的营利性陪侍活动;坚决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次,要加大对社会治安重点地段、复杂场所的巡查力度。落实对特种行业的监管措施,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宾馆、小旅社,取缔黑旅店。加大对管制刀具的收缴力度和贩毒犯罪的打击力度。此外,还要加大对吸毒人员强制戒毒的管理力度,建立市戒毒所,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第三,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的网吧、美容美发等各种不良场所。第四,重视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鼓励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方筹建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建立德育、素质教育基地,解决青少年的专门活动场所问题,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一些积极向上、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丰富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有效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
5、努力拓宽渠道,有效解决青少年升学就业难的问题。针对初、高中毕业升学、就业难的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尽量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增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扩大招生比例,减少闲散社会青少年,让大部分初中毕业生能够继续在校园生活,继续受到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建立扶贫济困教育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学费之忧,满足他们求学的愿望;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对应届和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劳务需求信息,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以来,既能减轻社会的承载力,又能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6、不断强化措施,积极探索构建青少年司法保护体系。
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专政职能,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严厉打击各种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违法犯罪分子,保障青少年的民事、经济合法权益。要进一步探索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新方法、新途径,遵循寓教于审、审教结合的工作思路,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聘请妇联干部、政协委员等作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的人民陪审员,初步建立起惩处、教育、矫正、预防等完整的少年审判工作新机制,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被告人的司法保护,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要创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案机制,推行“恢复性司法”,建立专门的少年司法审判机构,制定单独的少年刑事审判规范和量刑原则,采用更加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审判方式,运用特殊的教育手段促进犯罪青少年的转化,以有效矫正问题少年。同时要进一步延伸司法机关的社会帮教职责,完善对犯罪青少年的矫治机制和帮教安置机制,积极推进实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员制度,全面落实未成年罪犯的村组、社区矫正工作及回访考察工作,让全社会都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们,使其转化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第四篇:青少年犯罪
1.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姚建龙,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08
2.青少年犯罪,耿佐林译,群众出版社,2011-10-31
3.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莫洪宪,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
4.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年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5月
5.少年司法的一个世纪,;徐显明|译; 商务印书馆,2008年5月
6.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与教育对策,黄教珍 张停云,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
7.少年犯罪纪实,中国教育学会地市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8.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青少年极端犯罪和非正常死亡案例剖析,罗大华//皮艺军群众出版社,2005年1月
9.少年法研究/广州法院文丛,黄荣康//邬耀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11月
10.青春警示录: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选编,中央综合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11
11.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莫洪宪.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06-20
12.沉重的社会之痛:解读青少年犯罪(货号:21317)欧阳云,张红霞编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1-24
13.青少年犯罪心理,张理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5-01
14.《青少年犯罪行为分析与矫治》卡特考斯基,叶希善(译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1
15.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治,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05月,王宁霞/王斌/魏然
16.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6月北京第1 版。
17. 徐建:《青少年法学新视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18.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五篇: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
09应用心理符樱樱109119148
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1.张某的成长环境
张某的父母是工人,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
2.犯罪的原因:
受父母亲从小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张某形成了爱偷东西的坏习惯,父母的夸奖更是强化了他的行为。上学校时,他的行为和思想也没得到纠正。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看到这里,我想说:其实未成年人是不让进网吧的,是要看身份证的,这也说明了这种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也涉及到了职业道德问题。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原因,使他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3.作案方式
先是独自偷窃,然后是同伙偷窃。主要是在人不注意时,将其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等偷回去。
4,案例的看法
看到这个案例,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一青少年犯罪主要受到父母,家庭,社会,同伴,等的影响。
4.11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因为,从小到大,孩子接触最多的还是父母,并且,在孩子0-3岁时,父母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如果,父母传受的更多的是负面的行为和思想,那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也将是负面的。我也想到了精神分析所说的“情节”:如果,孩子小时候的经历比如:创伤,或负性事件。那将伴随这个孩子一生,直到情节被解除。所以,父母从小就要给孩子树立好的行为榜样。而案例中的父母正上传授了些负性的行为和思想,最终,是孩子误入歧途。
4.12学校的影响
孩子一般5岁就上学了,还有的2岁半就上幼儿园了。此时,老师的影响对孩子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老师的教学方式,职业道德,为人品德等又进一步影响着孩子,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案例中的张某,并没有谈到学校,但是,如果,在小学时,老师,发现并及时进行了教育,有可能他就不会误入歧途了。
4.13社会的影响
社会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网吧的老板发现他是未成年人,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不让他进入,也就不会结识了那么多的不良网友。
4.14同伴的影响
可能处于群体压力,也可能处于哥们义气,或是模仿和从众,或是互利互赢。张某应该是互利互赢吧。
二,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4.21家庭因素
父母要以良好的品行为榜样,以身作则去告诉孩子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且对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尽到抚养教育子女义务的同时,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22学校因素
加强教师的道德法制教育,是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品德,教学方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和关心。让青少年学生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接受系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4.23社会因素
现实中需要全社会共筑社会防线,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综治办、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针对现在青少年喜欢卡通、动漫的特点,将法制宣传知识融于这些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寓教于乐。
4.24法制因素
对已经走上了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实施“浪子回头金不换”工程,这相对于单纯的惩罚而言更有意义。
4.25个人因素
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总之,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孩子,只要这几方面都做好了,我相信,青少年犯罪会减少的。让我们共同的来关注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