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星星之火_可以燎原_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最近读了毛泽东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出现的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深入精辟的分析澄清思想混乱的一篇重要文章。
内容:
毛泽东在信中批评了林彪的错误思想,指出: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二、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三,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象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
四、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毛泽东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那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那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读过此文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学毛泽东光辉思想,用他的思想辩别是非,在现实与理想探索出一条开启理想的大门。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从点滴做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在此时代大背景下毛主席于一九三零年一月五日公开发表的一封关于当时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既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也是一封批评一些当时对中国革命前途抱有悲观思想的党内人士的信。
在信中,毛主席首先对一些党内同志没有正确估量时局的情况做出了详细地阐述和提出了自己有力的判断和分析。当时一部分党内同志对于时局的估量是一种悲观的思想,他们虽然相信中国的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但是却不相信革命的高潮会迅速地到来。而且他们也似乎是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爆发还比较远的这个时候去建立政权之类的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既费力又少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把希望放在了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来扩大其政治影响,等到全国的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政治影响扩大了,再把红军的力量算进去,就成了全国的大革命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语,说明中国革命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一本质认识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这句“老话”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便是毛主席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在收录进《毛泽东文选》时,被命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觉得在很多方面,很多事情上都需要我们对问题做出一个正确的估量,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遇到一些从没碰到过的困难的时候,往往要么轻视克服困难的难度,要么是巨化了所遇的困难,弱化了自己的能量。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困难得不到克服抑或即使是克服了也走了很多弯路。毛主席的这封信让我得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第一,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第二,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从实质上看,当时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第三,那时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到十分露骨的地步,蒋桂冯混战的形势业已形成,实质上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落,革命潮流开始复兴的时候。千万不可为那种表面上的情况所迷惑,而发生了悲观的论调。第四,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之所以当时有那么一部分党员存在悲观的思想,也是因为只观察了当时的表面现象而不观察实质的结果。有些人经常会把一时的特殊的小的情况无限地扩大化,把只是发生在局部的不利情况想成是全国都处于这么一种不好的局面之中。比如说自己打了败仗、遇到埋伏、遭到包围、被围追堵截等等。然而当时真正的情况确是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我国的地主与农民之间、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等种种矛盾也不断加剧。因为无钱开学,许多在学学生有失学之忧;因为生产落后,许多毕业学生无就业之望。中国整个是处于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疑是不远的。所以说,看问题总是要看到实质上去才能做正确的判断。
这篇文章不仅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况,是在党内盛行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维埃精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并成熟的突出表现。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引领着身后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这曙光将他并不孤独的背影拖的很长、很长,那伟岸的身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严重转折关头,毛主席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才能,探索出复兴和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我们应该学习毛主席那样,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第三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指出: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二、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三,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象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四、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
会
燃
成烈
火
.毛泽东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要理解一篇伟大的文章甚或一个伟大人,在历史上的意义,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进步的,就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环境做
充
分
详
尽的了
解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
遇
到
了
前
所
未
有的困
难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虽然如此,共产党人却并没有被严峻的考验吓倒,他们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内战
时
期
.那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面对这些会影响中国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随着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毛泽东在本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异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并且指出要判断中国政治形势,需要认识四个要点.总结为: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二),大革命剩下的革命力量的发展将是很快的,将具有“星火燎原”之势;
(三),对反革命力量也要从本质上去估量,切不可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或悲观主义;
(四),不可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将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结合以上四点,毛泽东又充分分析了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发展.指出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促使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产生军阀混战,促使赋税加重,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工业的矛盾日益明显.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更加深刻化.致使民不
聊
生,哀
鸿
遍
野
.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毛主席在本文中引用了中国一句古语,说明中国革命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一本质认识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总而概之,成功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其次要有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后要有正确的行事方法。三者缺一不可,没有信念,何谈奋斗;没有正确方法,何来事半功倍;没有锲而不舍,何以功成身就。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点感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只要我们细细感悟,将会受益匪浅!
第四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你必须守住内心的火焰 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同志撰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奇吉拉德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如果你觉得你能,那你就能。”但是中国的情况是,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看得见桅尖头了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本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那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3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说,新生事物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前途是光明的。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以此来比喻中国革命。他认为在中国的环境里革命的“星星之火”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的星星之火,才汇聚成旺盛的革命火炬,照亮前进的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革命家,军事家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才能使革命的火种绵绵不绝。
新生的革命力量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很弱小,但它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着未来革命发展的趋势。旧势力固然强大,但终究是要被新生事物所取代的,毛泽东同志认为,看事情必须要看到它的实质,而且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个观点在大革命以后得了充分的证明。
可是星星之火究竟什么时候才可以燎原呢? 这一点是当时许多同志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放在今天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自九十年代初苏东解体之后,在国际大背景情况下,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很多人说社会主义太遥远,这实际上是一种丧失信心的一种情绪——悲观失望的情绪。这种情绪与七十多年前的昨天何曾相似!
“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否则就会陷进唯心主义的泥潭。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并没有使得自己成为预言的俘虏,理想并不是时刻都能够奏效,能够在短时期实现。但在理想的背后,存在的一定是艰苦的探索和努力,存在着思想的完善和目标的一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对于这一切,历史给予了更好的诠释。
纵观全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申于今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不畏强弱的积极乐观的向上态度,更多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用血书写的经验和教训的感动,遗留下来的永生不灭的民族进取精神,燎原之火正呼啸着中华的土地,燃烧着新一代人的激情,奔向民族复兴的新的征途!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份子的我们,正如同广阔平原上的星星之火,只要坚信我们共同的精神支柱以及由此为基础的思想,为之不懈的努力,就能够看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燎原之势。像尼采说的,“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克服它的混沌、粗粝、不近人情。克服它的嘈杂、不公、狼烟四起。克服让我们燃烧了万丈豪情又用一场场冷雨浇熄的任性。像刘瑜说的,“你必须守住内心的火焰”,管那微弱的火焰是最渺小还是最壮阔。你要不我更相信,在这条光荣的荆棘的路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五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信息学院理科试验班一班王奇(转专业补修)
坚定信念,迎接曙光
——读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答复林彪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的征求意见的信,也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出现的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用深入精辟的分析澄清思想混乱的一篇重要文章。这篇文章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在今日的中国,也具有深刻的现代含义。
面对大革命失败后,全国上下到处都是恐惧和对革命的质疑,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撰文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党内当时出现的错误都是源于主客观的脱离、缺乏对国情的认识,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可以相信的是,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同时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把中国的革命比喻成“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他认为,只要通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一定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一部分同志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浪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了,却不相信革命浪潮迅速就要到来的可能。他们认为现在距离革命高潮还很远,此时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就是徒劳,而希望用游击方式去逐步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范围内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性的武装起义,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然而,中国当时的国情是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被许多帝国主义国家觊觎,他们忽略了这个事实。同时,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人勇敢的站出来,给他们指出错误之处,带领他们走进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去,毛泽东无疑就是这个唤醒他们的人,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下,在队伍的革命决心动摇的情况下,毛泽东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前瞻性思维,解答了人们心中的困惑,让党内同志重新认识了局势,建立起了共同努力的方向,也让人们重新看到了革命的希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反动统治阶/
3级的组织也同样是薄弱的,这样中国革命要走向高潮,是不难办到的,毛泽东在文章中做了一个比喻,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当时革命的形势和前途。
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式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党的工作重心要从城市转向农村,在农村中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以便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直到最后夺取城市政权,取得革命胜利。毛泽东从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出发,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用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基本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使革命的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的发展壮大。
当时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有远大前途的新事物会发展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都得了充分的证明。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深入精辟的分析澄清思想上的混乱情况,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党内大多同志都看到了希望,坚信革命必然会取得胜利!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远超出很多人,他引领着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曙光前进,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凭借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给全国人民指明了中国前进的方向。他们坚定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排除万难,战胜了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革命胜利,为中国迎来了安定富足的生活的曙光。
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革命的岁月已经久远,我们当代人身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正确认识国情,也和当年一样重要。任何一个政策,都要经过实践才能检验其重要性,而我们今日的各项政策,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证明是十分正确的,我们要坚持这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乐观面对各种挫折和考验。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政府官员,我们都要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的现代意义,中国现在的富强是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努力奋斗奠定的基础,中国的未来还要靠我们这一代人去建设,要深刻理解文章中对当时形势的剖析,明晰文章中指出的各个问题和解决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的形势和提出更好地解决方法,以及在未来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更加冷静的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紧张慌乱。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里毛泽东如何带领全党解放全国,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启发,青年们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关注时事,关心国家的每一个政策,每一步前进,只有这样,才不会盲目行走,才不会误解中央的每一个决策,才能使全国上下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读过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意识到,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希望完成或者做到最好,就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奋斗。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每个人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目标可能成为现实,同时,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要与时俱进,关注时事,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挫折和考验,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未来会更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