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一)
内容提要: 南车集团公司以及本企业正经历着改革改制的重大变革进程中,为及时了解工厂青工的状况,以及青工对工厂的总体评价和心理预期,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团的工作,使团的活动符合青工的实际需求,更好的为青工的成长成才和企业的中心工作提供服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围绕青工对此次改革的认识和顾虑;对工厂的发展现状及改革前景的心理预期;青工学技练功岗位培训状况;共青团工作现状和要求等几个方面撰写了此调查报告。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在改革转制过程中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青工作为工厂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态度如何,将对工厂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工厂团委配合南车集团公司团委开展的这次青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的问卷调查,其目的就在于了解当前青工的真实想法和持有的工作态度、改革态度,把握青年脉搏,为领导提供工作参考,为开展团的工作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本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00份,收回373份,回收率93.5%。被调研青工基本情况类别数比性别政治面貌年龄男女党员团员群众24岁以下25-29岁30-35岁人数***179108比率66.3%33.7%21%62%17%23%48%29%类别数比职业学历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本科大专中专(中技)人数***比率69%15%16%20%29%51%
一、青工对改革改制的认识和顾虑面对中国已加入WTO的现状,中国铁路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新挑战,并且随着南车集团兄弟单位改革试点不断走向成功,我厂改革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大部分的青工已经能够坦然看待工厂的改革改制。青工的主流能正确对待改革,接受改革,这是企业青工队伍在改革改制和人员重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基础。但对企业在改革改制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青工持有不同的认识,需要认真分析。
1、青工从自身角度出发对于企业改革改制的认识不够全面、客观和理性。青年在改革进程中占有一定的年龄优势,所以压力感受不充分。单纯认为改革就一定带来收入和福利待遇的提高,没有充分考虑改革引进的竞争机制所应该带来的危机意识。如在回答“ 您认为企业改革改制将会给您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多项选择)”时,我们得到了如下统计数据:A增加经济收入B改善福利待遇C更多学习培训机会D有利于个人发展E得不到什么好处F有更多选择机会G更好行使民主权利61%45%30%27%16%19%6%这表明,青工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把经济保证放在第一位。青工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个人的利益获取之间的辨证关系上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大局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 应当承认人是有差距的,下岗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一题的回答情况如下图:选择同意、不同意、不清楚选项的比例分布情况同意不同意不清楚43%17%40%有57%的青工对此问题持不清楚或不同意的态度。从图中不难看出,对于改革,工厂青工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被动接受的成份更多。没有自觉、深入细致地思考相关问题,在涉及改革进程中必然会遇见的如“优胜劣汰”、“减员增效”、“下岗再就业、再创业”等问题,有近三至四成的青工持“不清楚”态度,至少表明青工对于自身应对改革环境缺乏前瞻性思考。其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工人对于此问题回答情况比例分布如下图: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同意64%64%38%不同意16%16%15%不清楚20%20%47%其中大学生、大学专科生、高中中技及以下学历人对于此问题回答情况比例分布如下图:大学本科大专中专、中技及以下学历同意67%53%28%不同意14%20%17%不清楚19%27%55%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学历较高的青工相对工人和低学历者持有较为积极的参与改革的态度,并且在调研中体现出更高的自信心。但总体而言,青工对于改革的认识普遍不足。
第二篇:XX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一)
内容提要: 南车集团公司以及本企业正经历着改革改制的重大变革进程中,为及时了解工厂青工的状况,以及青工对工厂的总体评价和心理预期,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团的工作,使团的活动符合青工的实际需求,更好的为青工的成长成才和企业的中心工作提供服务,XX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一)。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围绕青工对此次改革的认识和顾虑;对工厂的发展现状及改革前景的心理预期;青工学技练功岗位培训状况;共青团工作现状和要求等几个方面撰写了此调查报告。中国南车集团武汉江岸车辆厂在改革转制过程中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青工作为工厂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态度如何,将对工厂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工厂团委配合南车集团公司团委开展的这次青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的问卷调查,其目的就在于了解当前青工的真实想法和持有的工作态度、改革态度,把握青年脉搏,为领导提供工作参考,为开展团的工作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本次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00份,收回373份,回收率93.5%。被调研青工基本情况类别数比性别政治面貌年龄男女党员团员群众24岁以下25-29岁30-35岁人数***179108比率66.3%33.7%21%62%17%23%48%29%类别数比职业学历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本科大专中专(中技)人数***比率69%15%16%20%29%51%
一、青工对改革改制的认识和顾虑面对中国已加入WTO的现状,中国铁路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新挑战,并且随着南车集团兄弟单位改革试点不断走向成功,我厂改革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大部分的青工已经能够坦然看待工厂的改革改制,调查报告《XX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一)》。青工的主流能正确对待改革,接受改革,这是企业青工队伍在改革改制和人员重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基础。但对企业在改革改制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青工持有不同的认识,需要认真分析。
1、青工从自身角度出发对于企业改革改制的认识不够全面、客观和理性。青年在改革进程中占有一定的年龄优势,所以压力感受不充分。单纯认为改革就一定带来收入和福利待遇的提高,没有充分考虑改革引进的竞争机制所应该带来的危机意识。如在回答“ 您认为企业改革改制将会给您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多项选择)”时,我们得到了如下统计数据:A增加经济收入B改善福利待遇C更多学习培训机会D有利于个人发展E得不到什么好处F有更多选择机会G更好行使民主权利61%45%30%27%16%19%6%这表明,青工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把经济保证放在第一位。青工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个人的利益获取之间的辨证关系上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大局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 应当承认人是有差距的,下岗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一题的回答情况如下图:选择同意、不同意、不清楚选项的比例分布情况同意不同意不清楚43%17%40%有57%的青工对此问题持不清楚或不同意的态度。从图中不难看出,对于改革,工厂青工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被动接受的成份更多。没有自觉、深入细致地思考相关问题,在涉及改革进程中必然会遇见的如“优胜劣汰”、“减员增效”、“下岗再就业、再创业”等问题,有近三至四成的青工持“不清楚”态度,至少表明青工对于自身应对改革环境缺乏前瞻性思考。其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工人对于此问题回答情况比例分布如下图: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同意64%64%38%不同意16%16%15%不清楚20%20%47%其中大学生、大学专科生、高中中技及以下学历人对于此问题回答情况比例分布如下图:大学本科大专中专、中技及以下学历同意67%53%28%不同意14%20%17%不清楚19%27%55%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学历较高的青工相对工人和低学历者持有较为积极的参与改革的态度,并且在调研中体现出更高的自信心。但总体而言,青工对于改革的认识普遍不足。
第三篇: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三)
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
(三)企业调研报告
二、青工对工厂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心理预期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前期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实施,职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切身感受。同时企业今后的发展壮大也是广大也是职工共同关心和思索的问题。
×⒈青工对于工厂近三年来发展现状的总体评价
与企业自身的总体评价意见相左,与个人期望有较大差距。
×青工约占工厂全体职工人数的,他们对于前期企业改革改制认同感的反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对于他们今后进行更深层次改革的支持力度,则对于企业而言有一定程度的预见性。青工对于近年来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评价较低:“年以来,您在以下方面的变化情况如何?”我们得到了如下表中所列情况:
增加很多
略有增加
基本没变
略有减少
大大减少
个人实际收入
家庭实际收入
生活水平
×工厂在十三次党代会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个人收入方面是有所提高的。但反映在职工身上时,由于周围环境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在不同的家庭中其差距在不断拉大。对于小幅度普遍提高收入,这样的薪酬体制并不能够达到激励作用,青工不会有明显的感觉收入在发生变化。相应地,与其他效益较好的企业比较后,反而有更加落后的感觉。而对于企业发展方面的评价当中对于“硬”投入的部分,广大青工较为认同,而对于相应“软”环境的改善,则并不认可。在问题“您认为近三年来您所在的企业在以下各方面有什么变化?”的回答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统计数据:
选项
明显增强
有所增强
维持原状
有所降低
大大降低
企业管理水平
设备科技水平
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经济效益
成功机会
×由于工厂近年实施基础工艺线的建线、改造等,广大青工感受到了工厂设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于质量贯标、环境贯标、系统以及办公等管理方面的提高认同度却不高。其一,受调研人员身处管理与科技岗位的比例不高,参与管理工作不多对于情况的了解掌握程度不深;其二,相应的投入与管理效率的提高不对等有;其三,提高的速度低于市场竞争要求的速度,相对而言差距更大,显示出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成功机会维持原状或有所降低。
×同时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出了广大青工对于经济收入的主观预期与实际收入有较大差距。在问题“您所在的企业经过几年改革,以下三项与您个人愿望值是:”的回答中,我们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选项
×达到
×接近
×有差距
×差得远
××:家庭住房
×
×
×
×
××:个人经济收入
×
×
×
×
××:个人自身发展
×
×
×
×
×
×
×有八成以上的青工认为在“家庭住房”、“个人经济收入”和“个人自身发展”方面与自己的愿望“有差距”或“差得远”。这说明,一方面青年职工对国企改革抱有较大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存在有些不切实际的主观预期。
×⒉青工对于将来企业的发展前景持谨慎乐观的心理预期,同时从企业角度出发对于改革改制有理性思考。
×广大青工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他们关心企业的前途与发展。做为百年老企业,面临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期,将面对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在问及“您对所在企业改革改制的前景如何评价?”时,我们得的统计数据是:
×充满信心
×谨慎乐观
×无所谓
×有些担心
×忧虑
×
×
×
×
×
×有的青工信心不足,的青工认识模糊,有的青工表示对于工厂的发展前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深入分析,有的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工,以及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持这样的观点。这一数据反映出,从整体上来看,
第四篇: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四)
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
(四)企业调研报告
三、青工学习心态浮躁,岗位意识淡薄,技能培训任重道远。×在调研过程中,青工表示对于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了解程度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不及六成。而只是“一般了解”或“不太了解”的占了。这对于技术含量要求并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来说,掌
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并非很困难的事,并且职业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与职工手中的产品质量密切相关,这一问题应当予以关注。并且被调研青工所具备的劳动(工作)技能与其目前从事的工作,有“基本适应”、“不太适应”、根本就“很不适应”。然而,当被问及“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长远发展来看,您认为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是:(限选两项)”工人的选择情况如下图:
计算机知识
与企业相关的科技知识
本岗位劳动技能
外语、驾驶
企业管理知识
法律知识
×
×
×
×
×
×
而作为管理人员则认为的选项为:
计算机知识
与企业相关的科技知识
本岗位劳动技能
外语、驾驶
企业管理知识
法律知识
×
×
×
×
×
×
×从以上两个图表中可以看出,青工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整体上缺乏岗位意识。青工认为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知识和外语、驾驶等方面。青年工人当中学习本岗位劳动技能的比例相对管理人员高一些,但也只有,管理人员则只有。这恰好解释了青工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的现状:所学非所用。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加强,有相当一部分青工不能够完全适应岗位的需要,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整体素质偏低,工人技师比例不足,岁以下的青年技师的比例近乎于零。以上对比说明,虽然多学知识、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努力的意识值得肯定,但工厂青工轻视职业水平和技能的倾向值得关注。
×对于多数青工来说,提高岗位技能,主要依靠系统的技术培训这一途径。“年来,您参加过几次技术培训或文化学习?”
×全体参与
×工人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次以上
×
×
×
×
×—次
×
×
×
×
×—次
×
×
×
×
×没有参加
×
×
×
×
×参与技术培训的数据统计表示,有即接近一半的被调研青年技术人员在近三年的时间内没有进行过相关的技术培训,远低于平均接受培训的水平;相对而言,管理人员所进行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多,八成的青年管理人员接受了技术或文化培训,高于被调研人员的平均水平;而青年技术工人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说明工厂主要偏重于进行青工基础式的技能培训。然而即使这样有限的培训之后,青工普遍反映的培训效果又如何呢?问题:“在接受文化学习或技术培训之后,所学知识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用?”选择“很有用”和“根本没有用”的同为;“比较有用”为;“用处一般”的为;“不太有用”的占,而青工所接受的培训有都是企业有针对性组织开展的。从今年南车集团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来看,我们的青工技能水平较兄弟工厂也低很多:由厂级比赛选拔的钳工一、二名角逐名选手参加的集团公司比赛,仅获得第名和名,其中荣获第名的选手已经超过岁;由厂级比赛选拔的车工第一名也仅获得集团公司第名的成绩,而参赛选手也只有名。这其中反映:其一,企业对于青工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工程应严格进行,并且应作为基层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其二,青工接受培训学习的认真程度不够,由于是岗位技能培训,相对枯燥,而且没有相应的考评与激励,所以更加缺乏学习激情;其三,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的紧张、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原因,使得技能培训只走过场,而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水平提高,对于培训之后的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考核信息反馈,检验培训成本的付出是否值得。
青工学技术也是当前国内的一个热门问题,国内人才市场已严重出现了高级技工的缺口现象,高级技工的月薪已高于博士,高级技工已是各方争夺的稀缺人才。然而本次问卷调查表明,我厂青工中学技术的积极性势头并不高,青工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有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得到社会承认,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如何加以引导青工的理想,抱负,使青工能积极学技求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工队伍,使他们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应
第五篇:XX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四)
三、青工学习心态浮躁,岗位意识淡薄,技能培训任重道远,XX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四)。在调研过程中,青工表示对于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了解程度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56%,不及六成。而只是“一般了解”或“不太了解”的占了44%。这对于技术含量要求并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来说,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并非很困难的事,并且职业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与职工手中的产品质量密切相关,这一问题应当予以关注。并且被调研青工所具备的劳动(工作)技能与其目前从事的工作,有49%“基本适应”、20%“不太适应”、5%根本就“很不适应”。然而,当被问及“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长远发展来看,您认为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是:(限选两项)”工人的选择情况如下图:计算机知识与企业相关的科技知识本岗位劳动技能外语、驾驶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51%10%34%31%14%16%而作为管理人员则认为的选项为:计算机知识与企业相关的科技知识本岗位劳动技能外语、驾驶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43%5%10%43%38%10%从以上两个图表中可以看出,青工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整体上缺乏岗位意识。青工认为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知识和外语、驾驶等方面。青年工人当中学习本岗位劳动技能的比例相对管理人员高一些,但也只有34%,管理人员则只有10%。这恰好解释了青工对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的现状:所学非所用。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随着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加强,有相当一部分青工不能够完全适应岗位的需要,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整体素质偏低,工人技师比例不足1%,35岁以下的青年技师的比例近乎于零。以上对比说明,虽然多学知识、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努力的意识值得肯定,但工厂青工轻视职业水平和技能的倾向值得关注。对于多数青工来说,提高岗位技能,主要依靠系统的技术培训这一途径。“2001年来,您参加过几次技术培训或文化学习?”全体参与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5次以上4%4%8%03—4次21%21%20%24%1—2次45%45%52%31%没有参加31%30%20%45%参与技术培训的数据统计表示,有45%即接近一半的被调研青年技术人员在近三年的时间内没有进行过相关的技术培训,远低于平均接受培训的水平69%;相对而言,管理人员所进行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多,八成的青年管理人员接受了技术或文化培训,高于被调研人员的平均水平;而青年技术工人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70%,说明工厂主要偏重于进行青工基础式的技能培训,调查报告《XX青年员工状况与企业改革改制调研报告(四)》。然而即使这样有限的培训之后,青工普遍反映的培训效果又如何呢? 问题:“在接受文化学习或技术培训之后,所学知识或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用?” 选择“很有用”和“根本没有用”的同为7%;“比较有用”为28%;“用处一般”的为38%;“不太有用”的占20%,而青工所接受的培训有60%都是企业有针对性组织开展的。从今年南车集团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来看,我们的青工技能水平较兄弟工厂也低很多:由厂级比赛选拔的钳工一、二名角逐40名选手参加的集团公司比赛,仅获得第29名和32名,其中荣获第29名的选手已经超过35岁;由厂级比赛选拔的车工第一名也仅获得集团公司第30名的成绩,而参赛选手也只有38名。这其中反映:其一,企业对于青工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工程应严格进行,并且应作为基层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其二,青工接受培训学习的认真程度不够,由于是岗位技能培训,相对枯燥,而且没有相应的考评与激励,所以更加缺乏学习激情;其三,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的紧张、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原因,使得技能培训只走过场,而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水平提高,对于培训之后的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考核信息反馈,检验培训成本的付出是否值得。青工学技术也是当前国内的一个热门问题,国内人才市场已严重出现了高级技工的缺口现象,高级技工的月薪已高于博士,高级技工已是各方争夺的稀缺人才。然而本次问卷调查表明,我厂青工中学技术的积极性势头并不高,青工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有26%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得到社会承认,25%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如何加以引导青工的理想,抱负,使青工能积极学技求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工队伍,使他们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影响青工学技术的制约问题,逐步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使青工自己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技术、有技术、有绝活就会有奔头,有实惠。通过采取有效激发青工学技术积极性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提供学习机会,创造学习环境,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