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19-05-14 01:4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困境与出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困境与出路》。

第一篇: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困境与出路

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

信息服务的困境与出路

尹增宝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 社会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在公益性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度发展,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方面陷入了困境。该文在概述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公益性信息服务方面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社会转型非营利组织公益性公益性信息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1]。中国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背景下,分析和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有助于全社会对非营利组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地位和处境形成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形成和完善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供给的公共政策和保护措施,以避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给公益性信息服务供给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概述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是最近几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公益性信息资源和公益性组织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范畴。通常所说的公益性信息资源实际上指的是用于公益性服务的信息资源。公益性信息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带有公共福利性质,以提高全民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等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它具有以下特点:公益性,主要采用无偿或低价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普遍性,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普遍性的信息公共产品,通常以免费或以低廉的价格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公开性,可以向全民公开,不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共享性,可以在全社会或一定区域内共享;基础性,关系到公众生存、工作、教育、生活质量的基本信息,如最基本的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信息[2]。公益性组织是指用纳税人的钱或社会捐赠的资源设立和运营的、为公民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组织,也称为非营利组织。一般包括国有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研究机构,如各级政府所属的信息中心,学会、行业协会、商会、研究院所、情报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体的信息需求,维护社会公共利

益,由非营利组织负责收集、整理加工和提供的公益性信息资源,使社会主体从中受益的一种信息服务。

二、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面临的困境

在社会转型期,大量的社会问题纷至沓来,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非营利组织开展的是公益性的信息服务。这种公益性信息服务对社会非常需要,但是信息服务因难以获得商业利润而难以进行商业性经营。所以应采用非营利组织的方式,争取政府与社会的支持来实现这种信息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它们是社会信息服务的主力军,多年来在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转轨,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地位却下降了,从目前整个发展的环境看,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一)政策法律环境问题

1、从政策层面看

在我国,有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关于鼓励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措施,在近期的国家信息化政策中有所体现:《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支持国家信息化发展所急需的各类基础性、公益性工作等意见,从宏观上对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给予了政策性的引导,但这些政策意见要真正发挥作用,还有赖于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如:明确在哪些重点领域实行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政府如何从投入上给予支持;在农村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资金投入如何解决等等。

2、从法律法规层面看

目前,有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环境尚未形成。一是现有法律法规支持力度不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非营利组织的建立、筹集资金等行为进行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给予公益性捐赠一定的税收优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仅从对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来说,目前税前扣除捐赠比例过低,企业捐赠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3%,仍需缴纳所得税。而在大多数国家,企业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在10%以上。二是现有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如美国就有《国家与社会服务法案》,鼓励青少年参加志愿者活动。我国法律规定“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使得很多非营利组织的营利性活动处在地下状态,资金的收支情况从不向外公布,上级部门及社会公众无法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资金问题

目前大多数国有信息类事业单位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扰,“创收”的压力很大。以前,这些组织的经费是由政府来支持的,在当时的环境下,经费比较充足。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财政并不增加,有些反而减少;而事业单位的成本不断增加,如离、退休人员负[2]

担越来越重,业务成本(如差旅费)也急剧提高。而社会上,企业积累财富的能力明显优于事业单位,这使得一些非营利组织越发相对地贫困化了。据调查,有41.4%的非营利组织当前面临缺乏资金的问题。一些组织甚至由于经费太少,组织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经费的压力造成了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使命与方向的动摇,更妨碍了日后的发展。

(三)机制问题

一些非营利组织如国有信息类事业单位由政府倡导成立,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无法适应却又不能及时调整,这就带来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诸多被动。由于事业单位的编制死板,人员还希望套用相应的政府官员级别,这就使得机构岗位难以及时调整,信息类事业单位的国有体制又缺乏融资渠道,这就使其在市场机会面前步履蹒跚,缺乏竞争力。在极大的财政压力面前,很多信息类事业单位采取了部门财政包干的措施,其结果是整个单位的凝聚力下降,力量分散,以至于公益性信息服务业务大受干扰。另一些非营利组织希望通过加强行政权力的办法来制止颓势,一些非营利组织则完全向企业化转型,信息类事业单位发展的困境未能得以很好解决。

缺少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也是信息类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难题。公益性信息服务是一项持久的、不断发展的业务,如果没有扩大再生产的机制,那将不再有持久发展的保证。现有的经费管理渠道特点是:有建设费,无维护改进费,这也使得很多信息类事业单位从事的数据库工程难以持久发展,相当数量信息服务机构还停留在信息技术服务的阶段,能够提供少数信息,针对性差。缺乏大型、完整、更新及时、专业性强的数据库,是大多数信息机构不能很好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症结所在,以至于公益性信息服务举步维艰。

(四)人才问题

在知识经济中,人才是核心资源。由于国有信息类事业单位的财政相对变差,机构发展定位模糊,事业的成就感降低,以及人事管理方式陈旧,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上世纪80 年代政府部门的信息中心还是毕业生趋之若鹜的地方,现在排名已大大下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专兼职工作人员较少,志愿者更少,组织规模不大,尖子人才大量流失,而新的人才引进困难,人员编制和政府行政级别的制约,使信息类事业单位的人才更新处于半停滞状态。在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中,人员老化、知识老化将是一个严重影响公益性信息服务的问题。

(五)非营利组织文化问题

非营利组织服务于公共目标,以提高社会福利为己任,具有成员的自愿性和组织的公共利益性等特征。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大多数的国有信息机构,存在着或仍然依靠政府或走市场化道路两种趋向,非营利组织文化还远远未能建立起来,这必定制约其争取社会公益性捐赠资金,制约其争取志愿者参与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

三、非营利组织摆脱公益性信息服务发展困境的对策

(一)完善非营利组织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外部环境 [3]

政府在其中应起主导作用。一是政策环境。要对有关法律规定制定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比如进一步完善对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激励政策;定期发布国家一个时期内重点发展的公益性信息服务项目,并制定财政性资金投入政策,有重点地开发公益性信息资源,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公益性信息资源体系。二是法律环境。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其支持力度。

(二)广开筹资渠道,解决资金紧张问题

非营利组织要在政府投入日益减少的情况下,维持正常运转,完成其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社会使命,就必须想办法从各个方面获得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经费。非营利组织并非不可有收入,而且可以经营,甚至是更成功的经营。非营利的含义是收费的合理性、公正性,不以营利为目的。非营利组织可以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只是它的积累要用于事业扩大再生产而不能作为红利分配。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开展信息服务业务的公益性来申请企业的赞助,比如与营利组织形成联盟。另外,非营利组织也要不断扩大自身宣传,使得群众广泛参与,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推行非营利组织机制改革

为了适应公益性信息服务事业的新发展,非营利组织的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非营利组织应成为信息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信息环境的引导者,它应该调动各种政策、技术和资源,利用各种工具,灵活地创建新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首先,形成公益机制与市场机制互补的良好格局。我国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运行机制是从社会整体出发,按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信息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其次,建立和完善内部激励机制。非营利组织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确立协调环境、激励用户市场、培育信息资源市场、连接利用各种技术与服务系统,以及开发和推销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战略地位、重组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功能结构和功能关系,形成积极开发、有效经营和不断发展的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内部激励机制。

(四)改善非营利组织的用人体制

非营利组织用人体制可以向企业学习,取消行政级别,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非营利组织的用人应不仅限于专职工作人员,还应运用公益性信息服务事业本身的吸引力与合理的用人体制来吸收志愿者来参加,不断发展和壮大志愿者队伍,增强社会人员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对非营利组织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培养他们为社会服务的强烈使命感,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五)加强使命感教育,塑造非营利组织文化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政府部门、企业非常不同,它是一种理想事业主义的经营,其中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感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它是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灵魂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不竭动力。因此,必须要强化组织内[4]的使命感教育,形成本身特有的组织文化,为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5]。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感教育表述应采取具体而明确的方式,避免空泛概括,从而增强其实效性。广泛开展公共意识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共认知度,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公益性信息服务活动,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推动人人热爱公益性信息事业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同时为非营利组织文化的形成提供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红.非赢利组织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整合之重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3-28。

[2]叶元龄,赖茂生.关于发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7,(29):109-110。

[3]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仲伟周,曹永利.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4,(2):20-24。

[5]姜锡山.专家谈公益性信息服务问题[J].数码世界,2004,(1):10-l3。

Puzzle and Way-ou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rrying out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Public Welfare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YIN Zeng-bao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Yan 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 066004,China)

[Abstract]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our country, NPOs’role and position i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public welfare increasingly become prominent.However, with the 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o carry out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s has sunk in hot water.This paper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at carrying out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analyses their difficulties and propos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social transition;non-profit organizations;public welfare;information service for public welfare

第二篇:社会网络环境的信息组织与共享模式论文

[摘要]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的快速渠道,网络中产生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在社会网络环境下,信息的组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对信息进行组织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促进信息共享。对社会网络环境下信息的组织和信息共享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网络信息的利用水平。

[关键词]社会网络环境;信息组织;信息共享;信息应用

社会网络,是一群节点及节点之间的连线所组成的关系组合,节点代表了个人、组织、团体甚至是一个国家,节点之间的连线也表示节点之间的联结关系,而且这些关系都是特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在这些关系中蕴藏了很多的信息资源,所以社会网络实际就是个体、组织之间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及资源分享的关系网络[1]。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因特网上涌现出很多社会网络,规模也十分庞大,而且经常都处于变化之中,网络中的信息和网络形式都随时变化,网络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平台,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表达个人意见,促进情感交流,甚至可以在网络上开展经济活动。用户对网络的使用也很频繁,在网络上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也促进了社会行为逐渐向网络行为转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逐渐向网络社交关系转变。随着人们对社会网络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人际网络来获得信息,所以在社会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团体组织也不断优化内外交流体系,从而使得组织内外的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迅捷,从而可以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网络社区概念

网络社区是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一个新名词,是由相邻或者有关系的各个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组织构建成的一个网络共同体,是一个来源内容开放程度较高、Web主体参与、信息个性化利用的“社区”[2]。在网络社区中,用户处于中心地位,用户、信息、交流等都是网络社区中的组成部分,用户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主体,通过用户的交流,可以维系社区存在。社区交流也是用户之间产生联系的纽带,正是因为有了信息数据的存在,才使得网络社区成员之间有“黏合剂”[2],能够将不同的成员黏合起来。从传统的实体社区到新型的网络社区,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交流的范围、交流的内容、交流的类型、交流的深度与广度等都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传统社区无法比拟的。社会网络环境下,不同网络信息的组织越来越便捷,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用户只需要根据使用网络信息的习惯与偏好来选择信息传递过程即可。

二、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和共享模式

(一)基于用户的信息组织与共享

用户是信息交流的主体,是通过信息联系起来的,用户也可以在网络社区中形成较好的社会关系与沟通能力。与现实的社区一样,网络社区也可以教会人们很多知识。用户在社区网络环境中可以和其他的成员进行交流,实现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用户处于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在基于用户的信息组织模式里,用户的地位十分关键,用户可以产生信息,也可以消费信息。用户通过信息来表达自我,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用户还可以形成自己的信息个人页面,所产生以及消费的信息都是以用户个人为中心,用户既是信源亦是信宿[3]。另外,在某些网络社区中,网络系统会向用户反馈相应的信息,例如一些比较大型的阅读网站,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到用户比较喜欢的书籍或者是与用户相关的其他人阅读的书籍细腻系等,此时系统就会针对用户的喜好来给用户推荐一些个性化信息,这就是网络社区对用户的信息反馈,是根据每个客户的个性特点来定制的。信息都是围绕用户产生的,使得用户在信息传递系统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基于用户的信息组织是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微观信息组织模式,用户具有十分明显的个性化结构,而且每一个用户的信息组织结构体系也都是个性化存在,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成员不相同。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可以随着用户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改变而改变。

(二)基于信息流运动的信息组织与共享

传统信息组织一般都将信息看成一种普通的信息资源,其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不如在网络上这么多元化。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网络信息的内涵发生了改变。而且在社会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表现形式通常都是微型的,网络社区中的信息也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信息之间的有效整合,使得网络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例如图书信息、音乐信息、电影信息、地图信息等,在网络社会关系中,信息流的运动变得十分重要,信息流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当人们在浏览某一个信息的时候还会产生很多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从而使得信息在网络系统中不断流动和传播。在社会网络环境下,信息流运动也是信息的时空转移,从本质上看,是信息的功能展示,而且网络信息流动是在网络信道中实现的,信息会通过网络从一个特定的时空转移到另一个特定的时空中[4]。社会网络背景下的信息流运动形式与传统的信息流运动模式有一定的差距,传统的信息流运动一般是单向的,是从信息的产生者传递给信息的接收者,比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将信息传给群众,但是在社会网络背景下,信息流的运动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社会网络中的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分享,信息流的运动也由单一的模式变成了多元化模式,从点对点发展成为点对面传递、多点之间的传递、面对面之间的传递[5]。例如一个单一的网络用户可以与社区、群体开展信息交流,这就是点对面;社区多个成员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就是多点对多点;社区和社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就是面对面。在社会网络环境中,网络社区的社会系统特征十分明显,社会网络里的全部信息都可以被称为社会信息流,这些信息流一般分为三种[6]:第一种是人际信息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产生的信息流。第二种是组织信息流,指的是组织内部的成员之间,或者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开展的信息交流。第三种信息流是大众信息流,指的是信息在社会中被大量的复制和传播,而且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舆论效应的信息流,在社会中具有十分广泛的传播特征。社会网络环境中信息流的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7],第一,社会网络软件对信息流运动具有一定的可控制性,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软件设计人员已经对信息流运动轨迹、信息聚合、分类过程进行了确定,信息流在运动的时候会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运动轨迹以及设计规则进行运动,形成有序的信息结构体系。当前大多数社区的网站都通过计算机实现分类,在对信息进行存储的时候也可以分类存储。第二,网络社区交流与社会关系对信息流的运动产生了影响。在社会网络环境下,社会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纽带,社会关系维系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因此在社会网络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区交流有一定的群体化优势,用户可以自我建立属于个人的交流社区,而社区交流就是建立在某些特定的主题内容上的,网络中的每个成员都对网络有很强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比如兴趣爱好相同的、经验相同的人、年龄相近的人,都很容易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交流的群体,借助网络对各种信息进行分享,开展交流,从而使得信息流运动带有一定的聚合特征[7]。

(三)基于网络社区交流与社会关系的信息组织与共享

在社会网络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信息技术的应用才使得社会网络功能变得越来越顺畅,也融入了更多的人为因素,其不可控性使得完全想要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组织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在信息的组织和使用过程中,社区交流及社会关系对交流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得社区网络中的信息具有某些群体化优势,在一个社区网络中,交流的信息主题或者内容,应该是大多数社区内部成员都感兴趣的或者认同的,如果只有零星的几个成员认同或者感兴趣,则这样的信息在社区网络中不能实现大规模传播。另外,在社区网络中,群体也可以对信息进行评价,供用户选择信息。由此可见,在社区网络环境下,社区内部、社区之间的交流与社会关系是信息组织的主要手段和工具[8]。用户在网络上的行为活动是多元化的,比如用户共同参与某个活动,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共享,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体验等,都可以帮助用户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个圈子,网络社区就是这样一个圈子,而且是信息交流和知识传递的场所。在网络社区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元素[9]:个人用户、群体、社区,个人用户、群体是重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之间可以同网络软件进行沟通和联系,而且在沟通与联系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利用自己的朋友认识更多的朋友,从而拓展人脉,建立更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人际关系网络中,信息的传递就变得越来越广泛,而且各种信息之间也可以通过多种交互关系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网络社区。交互是网络社区中的一种重要行为,交互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虚拟关系或者真实的讨论与交流过程[10],例如当一个新闻在网络上被人们讨论的时候可能产生很大的舆论,因为网络的传递是多向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通过网络看到新闻信息,而且可以将新闻信息传递出去,而且会在不同的群体与社区之间进行传播,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形成了信息的聚合,这种聚合也是信息组织形式之一,随着网络社区的规模不断变大,网络社区中的信息量也会不断增加,因此真正有效的、有价值的信息量会减少,比例下降。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量十分巨大、丰富,其涉及的内容也是各行各业的,多种多样,比如工业、农业、文学、航天、地理、医疗、娱乐等,每个领域都有大量的网络信息。所以信息的利用难度也会随之增大。网络社区中的成员都是有独特个性的,并且会影响信息的传递过程,伴随兴趣、信息需求的转变,造成社会关系与社区活动的不确定性。基于网络社区交流以及社会关系的信息组织模式也会受到信息的有序化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讲,对于整个社区以及群体而言,信息的有序化程度并不会对信息组织模式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信息的有序化程度与用户在网络社区中的交流热情程度也有很大关系,用户在网络社区中的参与度高、热情程度高,则网络社区中的成员就可以对网络社区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中的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不断强化,使得各个成员之间可以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从而使得信息的流动更有方向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大,社会网络环境下信息的组织与共享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随着用户社会关系和信息流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和转移,与用户相关联的信息也成为一个整体,发生转移,信息被重新组织,重新利用。在社会网络背景下,信息流、社会流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之间都有联系,并且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体系结构,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促进信息共享和深入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翠英.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共享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1):66-69.[2]欧阳剑.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的驱动力及模式特征[J].情报资料工作,2009(1):64-67.[3]黄如花,苏小波.论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的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1,31(6):190-198+13.[4]林强,杨玉麟.对新信息环境下信息组织的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1(12):118-121.[5]倪龙敏,汪祖柱.论Web2.0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发展趋势[J].情报探索,2013(2):105-108.[6]施莉.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组织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7]文金书.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模式与挖掘技术应用研究[J].知识管理论坛,2011(7):74-76.[8]岳泉,谭华军,施云.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99-101+94.[9]刘金玲.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多层次模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4-6+34.[10]王以群,张力,胡忠红.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4):412-414.

第三篇:图书馆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图书馆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杨玫

2012-11-26 16:24:56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4期

【英文标题】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Library Service of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With the Exampl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Guangzhou University Library, Guangdong, 510006)

【作者简介】杨玫,女,1968生,广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大学图书馆 广东 510006

【内容提要】 图书馆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舆情监测及预警、舆情信息提供、舆情信息保障、舆情信息跟踪、舆情分析、决策参考等服务。在目前服务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入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分析;打破舆情分析选题的地域局限性,在做好被动服务的同时,应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of the media public opinion provided by library for local government mainly includ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providing, information guarantee, information tracking,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decision reference etc..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ervice, it needs improvements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search technology, enhancing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breaking the geographical limitations of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topics, opening up new means of active service besides providing good passive service.【关 键 词】媒体舆情/信息服务/图书馆/广州大学public opinion of media/information service/library/Guangzhou University 引言

媒体舆情信息服务是指信息服务部门根据用户需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媒体舆情信息,形成类型多样的舆情信息产品,为地方政府掌握社会舆论情况,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服务。图书馆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舆情信息提供服务、舆情信息保障服务、舆情信息跟踪服务、舆情分析与决策参考服务。

广州大学图书馆从2002年开始为地方政府提供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建成以“媒体眼中的广州”数据库为核心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以信息速递、信息汇编、舆情分析、专题数据库为代表的系列舆情信息产品,为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档案局、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政协、广州南沙区、荔湾区、萝岗区等政府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为地方政府了解舆情,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获得用户的广泛好评。图书馆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实践

2.1 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

在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媒介化的透明社会,一个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一个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意识空前提高的社会。在当代社会,危机总是与媒体分不开,不是媒体引发,就是媒体放大。因此,媒体舆情监测及预警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现代社会,舆论时刻都在生成、汇聚、运动、变化。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通过对媒体舆情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归纳,发现有价值的舆情点,对于负面及敏感舆情征兆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有效察觉潜在的舆情危机并及时预警。其目的在于发现媒体舆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帮助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处理现实中的潜在问题和矛盾,在萌芽阶段将矛盾大而化小,小而化了,避免产生严重的破坏性后果。

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可分为日常监测、突发事件监测、敏感时期的监测三种类型。

日常监测的重点是媒体对教育、医疗、就业、安全、社会保障、重点工作、经济工作等社会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对政府各项工作进展、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反映。为党政机关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提升其社会预测力和科学决策力。广州大学图书馆每天早晨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员群发《每日热点新闻及敏感新闻快递》,每天上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相关舆情联络人发送《港澳台媒体今日涉穗报道》,均属于日常舆情监测范畴。

突发事件舆情监测,是指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密切监测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舆情信息。由于突发事件突发性强、影响面大,变化复杂,发展趋势难以预测,相关信息多而杂,其中不乏各种流言和“小道消息”,而可供决策者思考的时间却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舆情监测及时准确地向决策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是使其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广州大学图书馆在非典、2008年南方雪灾、2010年“推普废粤”事件期间,每日上午都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相关部门发送一份舆情快递,帮助有关部门掌握即时的舆情变化动态。

敏感时期舆情监测的重点是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不良思潮、消极言论、敏感话题,特别是境外媒体对敏感事件的相关报道和评价,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挖掘出处于潜伏期的负面舆情信息。广州大学图书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对境外媒体加强监测,分析敏感新闻的内容、意图、涉及面与相关影响,每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政府有关部门发送《奥运/亚运期间涉穗涉粤舆情简报》,供政府部门参考。

多年的实践表明,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特别强调反应速度,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新闻敏感度、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细致的观察能力、快速的舆情反应能力,及时捕捉到舆情信息中的“敏感点”。只有早发现,才能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众多舆论引导的成功实践证明,发现舆情的速度与引导舆论的难度成正相关的关系:发现得越早,引导得越及时,引导的效果就越好[1]。因为舆论传播中有先入为主的规律。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总是相信第一次听说的情况,而对后来的说法总是存有怀疑[2]。因此,不管是舆情引导,还是处理危机,抢占“第一时间”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市政府前新闻发言人焦扬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出自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2]。快速反应是舆情监测及预警服务的生命。

2.2 舆情信息提供服务

舆情信息提供服务是根据用户的媒体舆情信息需求,进行舆情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加工,按照用户要求的信息提供方式和提供周期提供给用户。

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舆情信息提供服务,使党政机关能够及时掌握重大舆情,准确把握舆情形势、趋势和态势,真正做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贴近民心,把握社会的脉搏。

舆情信息提供服务类型多样,时间周期灵活。其信息产品可分为:

(1)定期提供的信息产品。如广州大学图书馆每日向相关用户提供的《广东省涉警新闻每日摘报》、《广州市南沙区每日新闻动态》、《广州市公安局政法类新闻每日汇编》;每周提供的《每周广州新闻要目》、《海外英文媒体每周涉穗新闻选译》;每月提供的《广州市××区重要媒体信息选编》、《广州市领导人政务活动新闻汇编》;每年提供的《广州市政协媒体信息汇编》、《广州市××区媒体信息汇总》等。

(2)不定期提供的信息产品。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向相关用户提供的《广州市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新闻报道专题汇编》、《广州市新闻发布会新闻报道专题汇编》等。

(3)专题数据库类信息产品。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向相关用户提供的《广州市领导人政务活动新闻报道数据库》、《涉穗境外媒体记者数据库》等。

舆情信息提供服务的关键在于舆情信息收集的广度。广州大学图书馆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及重点新闻网站、香港慧科数据库、美国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多途径收集舆情信息,做到信息来源可靠、内容全面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形式方便实用。

2.3 舆情信息保障服务

舆情信息保障服务是在信息提供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系统化服务,其要点是根据用户所从事的某一工作或业务活动的需求,跟踪其业务工作或活动环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全方位的舆情信息服务,以确保用户工作或业务活动的进行。

广州大学图书馆围绕广州市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工作开展全方位的信息保障服务,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例。

广州市是较早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城市。2003年1月,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明确政府信息原则上都要公开,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政府规章[3]。至2008年,广州市属各部、委、局、办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已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148人。广州市新闻中心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统一的新闻发布平台。广州大学图书馆从成立之初即开始为其提供信息保障服务,根据新闻发布各环节的信息需求,进行全程信息保障。具体包括:

(1)通过对媒体舆情信息的广泛收集、开发研究,围绕地方政府重大决策、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改革措施、经济社会热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进行舆情信息的挖掘,从中发现社会民众关心的、议论的、满意的、不满意的、有疑问的舆情点,为新闻发布会选题提供参考。

(2)在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广泛搜索国内外中外文媒体、国家相关部委网站、政府网站、权威的政策法规数据库及各相关数据库,收集与新闻发布会专题相关的背景材料,社会、媒体、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及省市相关的政策法规,国家权威媒体相关的报道口径等资料,提供给即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相关部门,为新闻发布会提供背景资料。

(3)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后,广泛收集境内外媒体对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相关报道及舆情反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汇总,编辑成册,供相关部门参阅。并经整理后收集到新闻发布会资料库中,成为以后同类新闻发布会的背景材料。

舆情信息保障服务帮助党政机关实现了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利于其因势利导,最终达到舆论引导的终极目的。

2.4 舆情信息跟踪服务

舆情信息跟踪服务对某一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进行跟踪研究,根据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舆情特点,收集、整理、分析并提供舆情信息,为政府部门有效引导舆论提供参考;或对某一媒体、记者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其立场和报道特点,为有关部门的有效应对提供参考。

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对广州亚运会的跟踪服务,从2004年广州申亚开始,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圆满结束,历时七年。根据不同阶段亚运工作的重点和舆情的关注点,提供了大量的舆情收集、整理与分析服务,为亚运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供了信息保障。

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阶段性,一般分为事件潜伏期、突发期、持续期、结束期四个阶段[4]。针对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跟踪服务分阶段地收集相关舆情信息,对各个阶段的舆情作快速评估,分析其舆情规律,帮助政府部门把握控制和引导舆情的最佳时期。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在非典时期,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阶段地收集整理舆情信息,提供阶段性舆情分析,以便政府部门根据舆情情况和变化趋势做出相应的正确判断。

广州大学图书馆还建立“涉穗境外媒体记者数据库”,对境外媒体派驻广东的记者进行跟踪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分析特定媒体/记者的固有报道框架、报道兴趣、形式偏好和观点基调等,为相关部门制定媒体/记者应对及沟通原则和方法提供参考。

2.5 舆情分析、决策参考服务

舆情分析、决策参考服务是针对领导决策的需要,围绕某一时期或某一‘特定课题搜集相关新闻报道或评论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综合、选择、预测、推荐,对相关舆情作出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论述,并在准确把握当前舆论状况的基础上,对舆情作出评价和预测,提出有分析、有根据的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可靠的依据[5]。

舆情分析产品分综合性和专题性两种。如广州大学图书馆的《港澳台媒体涉穗新闻舆情分析》、《海外英文媒体涉穗新闻舆情分析》、《广州市××区媒体舆情分析》等均属于综合性的舆情分析产品;《境内外媒体涉穗新闻专题分析》、《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舆情分析》、《广东省涉警舆情每月分析》、《广州市公安类舆情每周分析》等属于专题性的舆情分析产品。这些产品在广泛收集境内外媒体舆情的基础上,经过统计、综合,分析媒体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相关的舆情态势、媒体的报道基调和可能的舆情走向,提出舆情应对、舆论引导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有益建议,为相关决策部门及时掌控舆情导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图书馆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思考

3.1 引入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分析

据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位居全球第一[6]。网络媒体以其快速、滚动、海量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7]。而且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开放性、匿名性的特点,随着参与者的增多,受到群体压力、群体极化和群体无意识现象的影响,网络舆情容易走向偏激,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收集分析。

但是,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如广州大学图书馆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也存在网络媒体覆盖面不够的问题。由于人力所限,广州大学图书馆目前对网络舆情的收集范围只局限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经网、南方网、大洋网等大型主流新闻网站。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网络舆情,不能对网络负面信息及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

目前,业界已经认识到,有效的网络舆情信息服务需要借助强有力的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近期,广州大学图书馆引进了清华同方的KSpider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定制跟踪和监控互联网实时信息,可从网页、博客、论坛等各种网络信息源采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以计算机智能处理技术辅助舆情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热点发现、热点跟踪、敏感信息监控、舆情预警等应用,实现7×24小时的全天候网络信息采集与监测[8]。目前,如何有效实现该系统与“媒体眼中的广州”数据库的对接与整合,探索不同类型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收集策略的定制方法和诀窍,不断提高信息收集的查全率与准确度,争取早日熟练利用该系统完善网络舆情信息服务,是其正在全力推进的工作之一。

3.2 打破舆情分析选题的地域局限性,在做好被动服务的同时,还应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

目前,图书馆提供的舆情分析服务都是由用户提出服务要求,图书馆按需组织提供服务,属于被动服务的模式,舆情分析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如广州大学图书馆提供的舆情分析服务,选题往往局限在广州地区发生的事件或舆情。

在资讯时代,舆情的形成和发展非常迅速,任何应对和表态失误都可能酿成或加深舆情危机。对已经形成的舆情进行分析,只能对以后的舆情应对和引导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已有的失误和后果却爱莫能助,只能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笔者认为,舆情分析选题不仅要了解领导决策的现实需求,投其所好、解其所难、给其所需,还应主动站在领导的角度、站在全局的地位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挖掘领导自身还没有意识到的潜在需求,主动选题,向用户推送具有前瞻性、主动性的舆情分析产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突发性舆情,可以避免“第一时间”的应对失误,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

例如,从云南晋宁县看守所的“躲猫猫”事件、到湖北荆州市公安县看守所的“洗脸死”事件,再到近期广东茂名市第一看守所的“盖被死”事件,何曾相似。这些事件均是由于事件发生之初的应对失误引发民众广泛质疑而导致的舆情危机。如果湖北、广东的有关部门能够吸取“躲猫猫”事件在舆情应对方面的教训,把好“第一时间”的“死因解释”关,就能赢得更多的舆论主动权。再如,广州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筹备期间的舆论引导与决策,完全可以借鉴厦门PX项目事件中政府舆情应对与舆论引导的经验与教训。由此可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破舆情分析选题的地域局限性,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很有必要。

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必须建立舆情分析选题的有效机制,保证选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可在各党政机关、宣传部门、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机构、资深新闻从业人员中聘请一批学者和专家,组成舆情分析选题“专家库”、“智囊团”,定期对社会舆情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利用其信息渠道和研究成果,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在信息汇集的基础上,提炼新闻话题,精选出针对地方政府潜在决策需求的舆情分析选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在舆论引导、舆情应对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领导决策提供有预见性的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尤斌.从汶州大地震报道看舆情信息工作对舆论引导的作用[J].中国广播,2008(7):91-93.[2]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14,15.[3]周金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背景和意义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7):710-711.[4]王来华.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J].理论与现代化,2007(4):42-45.[5]杨玫.舆情分析:图书馆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6,26(5):233-235.[6]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1-01-05].http://www.xiexiebang.comki.net/cpzx/wlzyzhly/Document/387/387.html.

第四篇:工商局组织参创企业单位开展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宣传活动的情况汇报

本文作者:创建办 好范文原创投稿

靖江工商局组织参创企业单位开展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宣传活动的情况汇报

2009年12月20日

靖江工商局为切实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参创企业单位的示范引导作用,主动接受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2009年3月15日,靖江工商局会同靖江市

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办公室、靖江市消费者协会联合组织相关创建成员单位和参创试点企业在靖江太平洋购物广场举办大型的“3.15”宣传咨询活动的同时,在“3.15”宣传平台开展靖江市放心消费创建试点单位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宣传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靖江工商局根据泰州市工商局和泰州市创建办的精神,研究决定把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与宣传“3.15”结合起来,制定出《关于组织放心消费创建试点单位向社会作公开承诺宣传活动的工作方案》。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与质监、药监、卫生农委、盐务、物价等有关创建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搞好“3.15”及“社会公开承诺”广场宣传咨询活动。这次大型“3.15”及“社会公开承诺”广场宣传咨询活动重点是突出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宗旨、目的和意义,努力营造放心消费创建氛围,广泛动员工商企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3月15日上午,在靖江太平洋购物广场广场悬挂了“净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发展”和“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横幅,突出今年主题“消费与发展”。在现场主席台两侧,布置了音响设施,这次活动规模宏大,人数众多,超过千人。这次宣传咨询活动主要是向广大群众宣传、向社会通报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简要回顾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以来,各创建成员单位、经营试点单位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职责明确、齐心共创、共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向社会公布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试点单位积极推进“八个一”创建工作;靖江市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试点单位的代表(农工商超市)发言,向社会作公开承诺,向同行业发出创建倡议,号召全市经营者积极投身“放心消费”创建的各项活动中,切实加强企业自律制度建设,着力打造诚信经营的良好商家形象。质监、药监、物价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成员单位)领导,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明确各自职责,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创建活动顺利进行;市政府领导作重要讲话,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是关系到靖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政府的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有关创建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分工协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创建工作,使靖江成为全省消费最放心的县(市)之一。

在这次的大型“3.15”及“社会公开承诺”宣传活动,我们共向群众分发30000多份有关放心消费创建宣传资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群众驻足观看,整个广场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靖江电视台、靖江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单位进行了现场宣传报道,电视台制作了电视新闻报道播出,通过试点单位负责人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优质、守法经营、货真价实、买卖公开。有效地提高广大消费者消费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群众纷纷称赞这种活动办得好,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消费知识,更好地放心消费,平安消费。组织参创企业举行向社会公开承诺和咨询活动,活动中29家试点单位的代表向社会作出了公开承诺:

1、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法定条件和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

2、认真落实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货检查验收、食品等重要商品入市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帐、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商品质量承诺、重要商品“场厂挂钩”和“场地挂钩”、市场开办者责任等六项制度,严把入市商品质量关口;

3、坚持诚信服务,杜绝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短尺少称等行为;

4、严格执行国家对部分商品的“三包”规定,兑现对消费者的各项承诺;

5、及时接受和解决消费者的投诉,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们的诚意表明了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决心,了解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这个活动很全面,也很实在,是推进放心消费、打造诚信靖江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也是政府部门和企业携手共创放心消费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让消费者感到政府和企业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的诚意,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是真正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市广大生产经营者要做到诚信经营,提高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中的信誉度,主动接受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今年以来,工商部门按照《靖江市放心消费“一条街”创建工作规范》,牵头创建7条道路达标“示范街”,积极推进创建“市场主体证照规范化管理达标示范街”,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放心消费购物环境。共有7条道路创建达标成为示范街:新建南路(骥江路—江平路段)、人

民北路(骥江路—江山路段)、人民北路(城北桥—环城路段)、斜桥镇江平路(中街—北土桥段)、新桥镇新桥东路、江平路(西环建材市场两侧)、人民南路(新跃桥南首—中洲路段)。结合街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放心消费创建宣传,提高经营者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做好“放心树”创建标识和温馨提示语的推广使用工作,要求沿街所有经营单位都要张贴使

用“放心树”创建标识,营造浓郁的创建氛围;组织“一条街”的经营单位进行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组织“一条街”的经营单位开展向社会公开承诺活动,增强经营者的诚信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所有经营单位必须证照齐全,亮照经营。“一条街”的食品、药品、农资(农机)等经营单位都要建立健全商品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和购销台帐等制度,做到诚信经营、依法经营、诚信自律,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都要做到明码标价,计量准确,不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按照其行业的特点,就如何保证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做到货真价实,方便顾客,服务周到等方面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并公示投诉电话,明确专人负责处理消费投诉,做到投诉有记录、处理有结果,确保投诉处理率100%,处理满意率达85%以上。

通过组织参创企业开展向社会作出公开服务承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商品和服务消费的社会监督,提高维权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水平。充分发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参创企业单位的示范引导作用,增强各行各业及其所属企业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主动接受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

第五篇:关于在全县组织开展“与法同行服务发展”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法治办〔2010〕2号文件通知精神,为推进我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改善维护保障民生中的职能作用,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0年我县经济社会工

作目标和任务,决定今年在全县组织开展“与法同行,服务发展”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主题宣传活动”)。现就开展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题宣传活动的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目标任务,以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为中心,重点围绕产业转移、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经济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努力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题宣传活动目的:要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使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提高,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重点区域、特殊人群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明显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广大干部和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依法办事意识逐步增强,自觉做到公正廉洁执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企业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三、宣传活动的主题

“与法同行,服务发展”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四、主题宣传活动的内容

(一)加强对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工作目标,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宏观调控、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改革发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防范金融诈骗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二)加强维护社会稳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大力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加强社会治安、依法信访、依法维权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公民依法办事、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就企业改制、征地搬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组织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

(三)加强对重点区域和特殊人群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法制宣(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传教育,配合有关部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等特殊人群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学法守法,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廉政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关于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的通知》精神,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宣传活动,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宪法和法律意识,自觉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各部门要强化效能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树立“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工作理念,着力营造“马上就办”的行政文化。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五)加强对改善维护保障民生法律法规法制宣传教育。围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维护民生、保障民生贯穿于法制宣传教育的全过程。大力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抚恤安置、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人口计划生育、婚姻家庭、资源环境、残疾人保护、流动人口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意识。

五、主题宣传活动的组织

此次“主题宣传活动”在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县

下载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困境与出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困境与出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