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时间:2019-05-14 01:1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第一篇: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是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与预防的研究。

关键词: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特点原因预防

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状况和自身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建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但近几年来,由于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工作的安定。因此,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一 青少年犯罪概念

所谓“青少年犯罪”,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某些违法行为,不良行为,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是指触犯刑法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是我们确定狭义要领的主要依据。

我国刑法第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某故意伤害炙热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上面这些规定说明了我国刑法关于责任年龄的规定是采取了4分法,即

(一)已满16周岁的人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这在法律上叫做“完 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 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在 法律上叫作“减轻刑事责任年龄”

(四)因不满十四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在法律上叫作“绝对无刑事责任年

龄”。①

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四段是完全符合我国少年智力、所受教育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的,它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既不会扩大打击面,又不会放纵一些严重的犯罪。

二 青少年犯罪现状与特点

对于青少年犯罪这一特殊的犯罪群体,了解它的犯罪特点及现状有利于预防研

究工作的展开与深入。对于青少年犯罪,首先一个特点就是犯罪低龄化。低龄化不是年龄越小越犯罪,而是与以往相比,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龄,高峰年龄,平均奶奶领呈明显的提前趋势。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龄为14-15周岁,高峰年龄为16-17周岁,平均年龄为18-19周岁,据有关统计,青少年犯罪中,年龄最小的仅有9周岁,所占比例最大的是17周岁。比60,70年代分别提前2-3周岁,②这表明青少年犯罪整体向低龄化发展。在青少年犯罪案例中,侵财性,暴力性犯罪突出。抢劫,抢夺,盗窃侵犯财产的违法犯罪案例占总数的51%,位居榜首,其次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强奸等侵犯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占38%,③从这两个数据不难看出青少年违法犯罪中侵财性和暴力性犯罪占很大的比例。除此之外,作案手法的成人化也是其特点之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成人化倾向,不仅预谋性强,作案手法成熟,而且十分残忍,危害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犯罪年龄却呈现不断低龄化。无论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④

三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

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㈠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剧变,心理结构的不成熟,不稳定和社会阅历浅,对问题认识直观片面是自身心智不成熟的原因。这时候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如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精力过剩和能力低的矛盾,兴奋性高和自我控制力低的矛盾。⑤现在,未成年人的生理成熟年龄普遍提前,生理上的突飞猛进,尤其是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是他们的性意识。性冲动,性体验等接踵而至,这给他们带来可各种困惑和疑虑,产生各种神秘不安的复杂心理,又不愿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因而产生孤独,这种心理上几感到孤独,又渴望被人理解希望与人交流的状态使得青少年容易上当,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㈡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如果没有遵循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是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残缺结构不完整,都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情感交流失衡,人际关系冷漠,从而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无论是溺爱,简单粗暴或者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都是不正当的。溺爱容易是青少年养成自私任性,骄横霸道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当他们的个人利益和需要不能再正常范围内满足是,就很有可能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从而发生违法犯罪行为。⑥“棍棒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性格偏激,极端,处事暴力,残忍。此外,父

母与子女间缺少沟通,再加上未成年人心理上的闭锁性,若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进而形成抑郁,多疑,易怒的人格缺陷,很容易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走向违法犯罪的的道路。

㈢ 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缺陷

由于现行应试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使得一些学校一些老师对差生关心不够,缺乏耐心,有些采取歧视,冷漠的态度,对差生视而不见,放任不管,更有甚者竟然态度粗暴,采取训斥,辱骂体罚等做法,这些往往深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是他们对学校对老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这使得一些学生过早的步入社会,混迹于不良小群体,与不良人员交往过程中,可能被同化,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一些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根本忽视了,导致一些青少年不能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而成为法盲。

㈣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党的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经不住权利,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以权谋私,吃喝玩乐,奢侈腐化,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家境贫穷的青少年心理严重不平衡,最后可能通过犯罪途径来获取金钱上的满足。此外,由于文化市场的管理失范,致使一些质量低劣,内容庸俗,以色情暴力为主的精神产品充斥着文化市场,这对缺乏辨识能力的青少年的毒害是相当大的。⑦精神垃圾的腐蚀,毒害也是是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

四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意义与措施

为什么我们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号召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进人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胡景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二人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未来我国的人才大军,必然要以现在的未成年人为主体。”⑧由此可见,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否兴旺发达。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从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为了进一步实施和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争取从根本减少青少年犯罪,做到治标治本,防范于未然。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要从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开始。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良好的习惯,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

事抓起,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小做起才能做到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升家长的责任。⑨让家长明确了解家庭成员及家庭氛围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作用,意识到其重要性。要教育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当代青少年,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积极主动的与孩子交流思想情感,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以便能及时排解孩子内心的疑虑与不安,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此外,在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火墙时,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开展家庭教育研讨,增强学校与家庭间的互动,建立双方互动联系。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法制教育哈警示教育,提高家长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继而通过家长把这些法律知识灌输给子女,从根本上构建起家庭教育防线。

学校除对家长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学校应开设法制课,定期举办法制主题班会,把课堂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清除青少年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净化网络等媒体,加大查处力度,尽可能的遏制“黄赌毒”的滋生蔓延。⑩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迫在眉睫。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资料:

[1]《刑法》第一十四条

[2]王瑞,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对策,西安财经学院报,2003;

[3]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2010

[4](日)森武夫,《犯罪心理学》(M),知识出版社,北京,1982

[5]周国平,《犯罪学新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2004

[6]杨燮蛟,跨世纪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心态的分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2).[7]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8]陆志谦 胡家福著:《当代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9]岳凤英,曹凤才;谈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J];华北工学院学报

[10]杨焕宁,《犯罪发生机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北京,2001年

第二篇: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应用物理丘贵玲)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逐步普及,我们迈进了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快速传递,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思潮蜂拥而至,作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到误导的未成年人该如何增强自己的辨别力以及社会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

正文 :

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伟大变革时期,但是这个变革是思想政治、文化等条件准备尚不足的情况下,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和催迫下突然到来的,这一特点所造成的最大变化,无多余价值结构的断裂和突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一些有害的东西随之滋生绵延,侵蚀着我们的社会肌体,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好坏不分,善恶不辨,是非颠倒,在不知不觉中沾染恶习,由小到大,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道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危害之大,性质之严重,非常让人震惊,群众称之为“社会公害”,他们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破坏作用,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我们从建国以来青少年犯罪在全部犯罪中所占的的比例情况统计,可以清楚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50年代末为30%,1965年为60%,1976年为71%,1978年为76%,1980年为80%,1990年为86%。进入2000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比例更大,可见增长速度之快、犯罪面之广、后果之严重,大案要案多数是他们所为。据调查13—15岁是初犯高峰期,15—18岁为犯罪的高峰期,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国外许多研究调查表明也有上述类似的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和犯罪类型多样化及恶性化、团伙化。笔者曾对某区法院进行过调查统计,该法院2003年全年未成年犯罪17件27人,分别犯有盗窃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销赃罪、抢夺罪、强奸罪、抢劫罪、寻衅滋事罪。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我们要想把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很好的加以解决,是防治工作卓有成效,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看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速胜论”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也是极不现实的。一是从这个问题的现实情况来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虽然逐步得到解决,但他依然是一个比较突出、尖锐、严重的社会问题;二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而且,这种滋生病菌的温床不会在短期消失;三是矫正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和该找他们的思想有

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完成这个改造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凑效。教育、挽救、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把青少年的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既是艰巨的战斗任务又是崇高的历史使命。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有群胆、无孤胆,以团伙犯罪为主。他们认为结伙作案人多势众,人多点子多,可以发挥“集体优势”,容易达到犯罪目的,且可以互相壮胆,被抓后又能分担罪责。据测算,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件占到的比重要接近90%。

(二)违法犯罪低龄化、暴力化、辐射化,对社会危害越来越大。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以14至18岁居多,年龄小,手段残忍,打群架时使用菜刀、钢管等暴力性犯罪占多数。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就会群起而哄,疯狂作案,不计后果,以此来体现所谓自我存在的“价值”和“能力”,特别是那些意志薄弱、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违法犯罪的手段成人化、智能化。如:伪装现场、销毁证据、蒙面偷袭、网络犯罪等。

(四)犯罪组织严密、形式多样、阶段性强。每年的春夏季,即初

三、高三学生临近毕业前,是各类学生伤害事故高发期,在校生与社会不良青年相互勾结,并以其作后台,气焰嚣张,在校园附近寻衅滋事,直至自成一派,另立山头。

(五)女学生犯罪呈增长趋势。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女孩子老实听话,与违法犯罪无缘。而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中的女学生犯罪却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易诱发各种类型的伤害事故发生。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因素一:家庭教育的失当及不良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一个人性格、品德、情操、思想的初步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关,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因素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缺乏责任感,忙于上班或经商,使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将子女长期放在祖父或外祖父家中,忽视对子女的直接教育,不过问孩子的学业情况,也不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有的家长沉迷于麻将、舞厅、酒场,甚至带孩子进舞厅、教孩子打麻将、赌博、喝酒等,最终导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因素二:学校教育的误区。学校不只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更主要的是把学生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有用人才。但在当前经济转轨时期,全社会都面临着高考、就业的强大压力,学校教育和管理上的误区容易让一些后进生产生厌学情绪。厌学、逃学、辍学的青少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正在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受不住微不足道的批评打击;有的学生学习不佳、不能承受学习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产生厌学、逃学,甚至发展到辍学,辍学后游荡社会极易结伙作案,走向犯罪。此外,学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存在不平

衡状态也会导致部分学生辍学流向社会。

因素三:自身潜意识的影响和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识别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弱,抵御外界侵蚀能力差。但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个人意识增强,崇尚金钱,攀比消费,在金钱和物欲得不到满足时,就有可能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同时,大多数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容易导致犯罪。

因素四:社会不良因素是滋生犯罪的催化剂。毋庸置疑,目前青少年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处于较为严重的“后天失调”的环境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思想的泛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不良影视作品也会导致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生。社会上无政府主义、江湖主义等歪风,容易使青少年发展成流氓帮派和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现在中小学生每年有170多个假日,过多的作业课程减少以后,校外的闲暇时间增多,健康的、有组织的、能充分发挥青少年智力的活动场所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青少年就业机会不足,特别是18至25岁闲散青年管理工作的薄弱。虽然很多部门的工作均涉及此领域,但是由于缺乏硬性的明确规定,使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工作难以落实;那些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离开学校但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青年,实际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四、如何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使青少年的教育融入社会,形成社会共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场所,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出“教好每一个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教育成才的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的合格学生。通过学、讲、记、考,抓好学生的规范条文,行为养成。教育中要区别对象,分明层次,做到有的放矢。坚持从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入手,养成自尊自爱、真诚友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谦虚的优秀学生;养成举止文明、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坚持以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抓手,抓好典型,树好榜样。开展适应青少年“比学赶超”活动,提高学生的趣味性、积极性,培养青少年的综合智能;加强体育锻炼,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增强体质,使他们茁壮成长。坚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爱护公物,参加劳动,保护环境,开展勤劳俭朴、不铺张浪费的教育活动。

(二)以社会教育为主格局,净化成长空间

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形成社会教育主框架和体系,发动和依靠各界对青少年的成长进行关心。开展报告会:一是对现行政策和社会发展史进行教育,二是向为革命而奋斗牺牲的英雄学习,组织青少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去革命历史展览馆

参观学习。三是进行警民共建、军民共建、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四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去劳教所参观,请监狱警察和少年犯来学校为学生讲犯罪的经历,告知学生、提醒学生要守纪守法。通过少年犯现身说法,使学生从小处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邀请老红军、老干部、老战士和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积极分子给学生讲解做人、做事、做合格学生的教育。五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注重加强社会环境特别是学校周边的整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经常组织教育、公安、司法、文化、城建、工商等部门协同行动,集中对学校附近的文化娱乐场所和学校门前的书报摊点进行全面治理,取缔学校门前200米内开设的游戏室、网吧、歌舞厅和录像厅,文化部门不定期开展扫黄打非活动,有效地净化学校和社会环境。

(三)以法制教育为主内容,严把预防关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为此,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开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设立普法橱窗、法制展板、普法宣传牌;开播“法制天地”、“法制园地”、“法制长廊”、“法制漫画”、“法治现场”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多类型、多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活泼的特点、爱好、兴趣,开展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普法讲师团为学生举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讲座,指导各学校制定严禁体罚学生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障制度。帮助青少年,时刻提醒青少年树立正气、改掉恶习、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在直观现实的法制娱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

(四)以家庭教育为主渠道,养成良好习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是影响其子女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孩子娇生惯养,容易进入误区,走上邪道。因此,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一是父母要潜移默化地做好孩子的表率,事事做出样子,处处做好楷模;二是要从点滴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三是家长要引导孩子,关心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贴近,使孩子有一个健康、安全、和谐、幸福的环境;四是建立“家长学校”,使家长能走到一起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向家长宣传教育孩子的正确途径,教育家长做一个合格的监护人,营造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紧密配合的良好局面。

(五)以创新形式为主突破,形成新亮点

面对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不断地创新机制,改进教育方法。

一是推进新颖性。青少年思想活跃,善于求新。各项教育活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以满足青少年特点的需求,把各项活动开展为具有时代特征、具有成长空间、具有生活特色,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青少年浓厚的兴趣。

二是开展直观性。在青少年中要不断开展不仅能听到、看到更能直接亲身参与

其中的形象直观生动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法制小记者,参加法院少年庭审旁听,到少管所听少年犯现身说“法”、举办法制夏令营,随公安110出警和新闻110采访,辨别是非,分清真假,了解真理、情理、法理。同时开展“模拟法庭”教育,让青少年自己扮演“法官和当事人”,在法制实践中提高青少年素养。

三是面对现实性。提高青少年参加法制教育的兴趣,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思想,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深入浅出,以案说法,以法治理,以德育人,把法与德、纪讲到青少年的心里去,使青少年产生共鸣。通过开展做合格青少年为主题班会,“美与丑”辩论会和“立志成才”演讲会以及举行成人宣誓仪式、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法制讲座活动,力争最大限度地提高青少年的辨别能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快速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通过强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工作新机制,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就一定能实现新突破、得到新发展。

总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社会化难题,我们要把它列到社会化系统工程中加以解决。实行综合治理是我们国家进行治安管理的一个首创,并且多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对防止和减少社会犯罪,对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统筹解决青少年的各种实际问题,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目前,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力度不断加大。现行各种成文的法律法规多达几千部。但单单靠法律强制手段是非常被动的,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动员一切力量,使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工程,对青少年进行广泛的权益保护、思想教育、违法惩罚相结合。加大立法保护,加大人财力的倾斜,以教育诱导为本,以惩罚为辅,让黄、赌、毒及一切社会丑恶现象远离他们,给青少年一个纯净的生活学习空间,去开创我国社会治安新局面。

参考文献资料:

1、(苏)达尔戈娃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2、李淑琴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使用问题及相关法律》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1年版

3、周路 《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对策学》 群众出版社 1986年版

4、徐建 《青少年犯罪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6年版

5、卡涅斯基 《未成年人犯罪的侦察和预防》 群众出版社 1986年版

6、各类报刊资料,《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公民与法》等

第三篇: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显现,其中之一便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明显上升。据统计,2003年,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45%,占全国治安拘留人员总数的33%。1999年至2003年间,青少年罪犯人数增长了4.7%,刑事案件作案率增幅1.4倍,而且,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上升势头明显,犯罪类型增多。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作以思考。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特点

青少年犯罪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从犯罪主体来看,青少年违法犯罪以低学历男性为主,且年龄、身份比较集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2002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报告表明,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群体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4.6%,而初中没毕业的占到了47.3%。在性别分布上以男性为主。犯罪年龄集中在16—18岁。身份比较集中,主要为城市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学生等群体。一项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查数据显示,闲散青少年犯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1.2%。

2、从犯罪行为来看,具有贪利性、罪行严重、团伙性、智能化的特点。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易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观的影响,绝大多数为满足物质欲望的犯罪,犯罪动机具有很大的贪利性。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中,常常会不计后果,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具有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的特点。青少年一本资料权属文秘俱乐部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俱乐部般与年龄相仿、趣味想投的伙伴形成群体,违法犯罪也多以团伙形式出现。一些青少年犯罪团伙往往是由在校的双差生、辍学生、流失生所组成。这些人都是学校的落后群体,他们结识于游戏房、录放厅等游戏场所,共同的失落感、消极心理和志趣,使他们聚合在一起。团伙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据有关部门调查,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约有60-70%属于团伙犯罪。据黑龙江省公安厅研究室对哈尔滨少管所700名在押犯调查,团伙犯罪占88.23%。同时,由于信息渠道的不断丰富,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开始由低级、简单、随意向高级、高智能发展,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进行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开始显现。并具备了一定的反侦察和逃避打击的意识。作案前策划周密、多次踩点,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犯罪手段趋于成熟化、智能化。

3、从犯罪类型来看,具有向成人化发展的趋势。

主要是从较为单一的犯罪类型向成人化犯罪类型发展,出现了盗窃、暴力抢劫、强奸、行凶杀人等严重伤害行为。如北京一菜市中两户来京商户发生争执,大人被警察带走后,自认为无过错方的十三岁女孩将对方的两岁幼儿杀死;有的因早恋矛盾杀(害)死对方;有的因邻里矛盾打架斗殴,严重伤害他人;有的因家庭矛盾上升为暴力犯罪。而且,近年来青少年抢劫犯罪已由原来的随意性向特定性方向发展,犯罪手段由原来的仅仅凭借拳脚施暴、口头危胁转向使用武器,如手持匕首、棍棒、屠刀等作案。

4、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看,具有反复性的特点。青少年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极易受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易于接受教育改造。但也存在较大的反复性。例如,有的青少年犯过去只是“一面手”,从劳改、劳教农场出来后,则变成了“多面手”。据调查,青少年重新犯罪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犯新罪往往比以前犯罪的要严重得多。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是一个从年龄上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世界观尚未定型,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比较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自控能力又较差。他们对世界因好奇而不免时有盲从、盲动,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违法犯罪,可以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加以分析。

1、从主观因素看

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分辨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其认知、感情和意志等还不成熟,容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引导不当也会造成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如因好奇而模仿武侠小说、碟片中的暴力情节、色情行为而违法犯罪的比比皆是。

2、从客观因素看

青少年之所以违法犯罪,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环节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是家庭的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者和教育责任人,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家庭不良环境往往是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最初原因。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本资料权属文秘俱乐部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俱乐部家庭的4.2倍。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形成青少年高犯罪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学校的因素,学校是继家庭之后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场所,部分学校缺乏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不少学校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有的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对劣等生、“双差生”弃之不顾,致使这部分学生在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后,产生悲观厌世和自暴自弃情绪。更有甚者,还有的学校对那些有劣迹的中小学生,不是积极采取挽救措施,而采取“劝退”、“改变环境”等做法,把包袱甩向社会。法制教育缺乏,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再次,是社会大环境的因素,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影响下,造成一些青少年心理上不平衡,诱发他们向往金钱物质,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理性思考

青少年正确认识和承担法律责任有相当的难度,他们连什么是“行为规范”都未必清楚。因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全社会都必须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应遵循的原则和须采取的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1、要遵循正确的预防原则

一是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为了保护,保护必须进行教育,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的科学原则,它的确立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二是及时防治的原则。及时防治原则可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整顿包围青少年的不良社会环境,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二是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矫治。及时防治原则的积极意义在于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着眼点放在消除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方面,放在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方面,从而使刑罚的目的由事后的消极惩罚转向事前的积极预防。这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原因的立法思想,有利于把青少年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是依法综合治理的原则。违法犯罪,尤其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发生和变化,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后果,均具有社会性、综合性,是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不良影响、恶劣环境等在青少年身上综合作用的结果。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必须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四是科学预防的原则。在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预防上,要求家长、学校了解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既不能采取“不打不成材”的粗暴式教育方法,也不能溺爱成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4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这表现在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处理上,要求必须与成年人区别开来,在侦查、起诉、审判以及施行强制措施、教育改造等各个环节上都要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条规定,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第46条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2、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

一要加强教育。一方面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石,而家长是家庭教

育的主体,因此,首先要提高家长的各种修养和素质,让家长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感召子女。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要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对子女的教育应当是平等、民主和宽本资料权属文秘俱乐部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俱乐部容的,而不是专横、权威、独断的,也不应是放纵、溺爱、百依百顺的。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加强对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要教育青少年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的法制教育要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法制课要作为必修课,配备专门的法制课教师,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丰富多采的法制教育活动,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做到知法、懂法和遵纪守法。

二要净化环境。要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关心,需要来自政府、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努力,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政法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保障青少年有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严厉打击制黄、贩黄的谋利之徒,坚决取缔那些有色情内容的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发廊和网吧等;净化社会及学校周边环境,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娱乐场所,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淫秽;要加大惩腐力度,优化社会风气,为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创造条件。在打击的同时,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给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活泼的活动场所和更适宜青少年、受其青睐的优秀文化产品,陶治青少年的情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满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需要,以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来占领文化市场,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要完善法律。完善立法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国外有《少年法》、《少年法庭法》,许多国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这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比如,有的国家禁止18周岁以下青少年在公共场所持有香烟,无论是否点燃;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买烟,哪怕是为别人买,违者将被处罚。还有的国家规定晚上10点以后,如果再向青少年销售白酒即视为违法。我国虽然在1992年就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又在1999年实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填补了我国少年司法的空白,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现有法律、法规由于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要完善立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四要积极挽救。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应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教育和挽救制度。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等环节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执法机关要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青少年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工、青、妇等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同时对后进青少年、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做好教育挽救工作。要形成社会本资料权属文秘俱乐部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俱乐部、学校、家

庭三位一体的帮教网络。对有前科的重点对象要重点帮教,对那些大错未犯,小错不断的青少年,要针对每个人的特点,逐一制定帮教计划,进行积极的挽救。例如,这类青少年中的相当一部分属于“顽童型”,学习上不去,调皮花样百出。对这样的青少年,要通过认真分析,发现他们在其它方面的特长,适当给他们创造条件,给予引导,发掘其潜能,不仅能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自弃的心理,而且可能帮助他们树立适应健康信心,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总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同时,不能像掐掉一朵被病、虫侵害了的花朵一样,抛弃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而应从爱护“花朵”的角度出发,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和挽救。

第四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材料

团县委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汇报材料

2012年,共青团会宁县委以“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心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年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全县青少年的维权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职能

团县委高度重视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积极履行县预青办职责,一把手亲自抓,并把各乡镇、县直学校团队组织负责人都纳入小组机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团县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做好青少年维权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

团县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活动,今年先后印发“两法”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咨询服务20余人次;组织学校团队组织,通过板报、橱窗、专栏,举办法制座谈会、报告会,大力宣传法制知识,引导青少年争做“普法小使者”,在青少年中有效地形成了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良好氛围。

三、创新模式、拓展维权平台,唤起全社会的维权意识

积极提供以“维权、预防、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法律援助。与县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联合,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最大限度地体现法律援助的意义,也更为有效地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中小学建立维权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橱窗、板报、校报,校园电视台、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团队宣传渠道,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进行宣传。

四、创建法制学校,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和安全教育

近年来我县大部分学校都成立了法制学校,依法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并聘请了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法院少年庭、乡镇派出所的专业人员为学校的法律顾问、法制副校长,他们根据不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各校的实际情况,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举行法律知识讲座及法制报告,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分类指导。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和对发生在同学身边真实的违法犯罪案例的分

析,使他们对一些犯法行为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界定,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有力的引导青少年知法、学法、懂法、用法、护法。

五、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实施 “校园净化工程”

针对组织、强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不良文化产品,毒品、及违法违规网站等问题,团县委充分发挥“网吧义务监督员”的职责,定期联合县文化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集中整治。各学校团队组织也定期到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检查,对经常出入这些场所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说服教育,帮助青少年认清这些不良场所对他们成长和学习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远离不良文化”,杜绝淫秽色情“口袋本”图书,学生彩票等不良文化产品进入校园教育活动,并加强青少年禁毒志愿者队伍建设,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有效遏制青少年毒品犯罪活动。

六、发挥职能、感化教育,实施贫困生资助制度

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救助截流、教管防流”等措施,构建未成年人接受均等教育的平台。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从入学、缴费等方面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进行保护。团县委充分发挥实施希望工程的优势,今年以来,先后对3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资助,并积极牵线搭桥援建希望小学3所,与县外学校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并积极倡导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与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共摸底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51所,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学校32所。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我县教育及扶贫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改善了我县办学条件,有力维护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七、建立健全青少年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成立了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文化、教育、民政等部门和团县委、妇联等组织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和维权工作领导机构,及时调查处理有关青少年权益的上访信件,有效保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团县委与县法院配合成立了“青少年法庭”,指定专人参与审理涉及青少年的案件,对所有涉及到青少年的案件做到不公开审理,不报告青少年真实姓名,充分保障青少年被告人的辩护权,最大限度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普查工作,了解需要重点关注的青少年的基本情况。重点抓好进城务工子女,城县下岗职工子女、农村困难儿童以及残疾青少年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真情助困进万家”扶贫帮困行动、“托起明天的太阳”行动、特殊群体儿童情况调查、创建快乐成长服务站,关爱和服务城乡特殊和困难少年儿童。加大对中小学生、贫困大学生等相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的保护力度。大力推动各乡镇100%建立预防组织,完善预防组织成员联席制度,强化考核机制,发挥预防办参与处理、协调、督办与青少年权益相关的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学生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学校健全学籍管理制度,依法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加强对学校教学、生活、活动环境、设施的安全检查,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保障学生申诉的法定权利;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五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情况

多年来,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不断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组织机构建设,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努力为我镇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维护我镇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对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充实与完善:由武装部杨勇平同志任组长,由镇派出所所长任法制校长。成员单位含概镇综治办、宣传办、民政、妇联、团委、派出所、司法所、各村党支部、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相关职能部门。下设办公室,由镇团委书记任主任。各成员单位按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密切协作配合,切实为青少年远离犯罪、遵守法纪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发挥法制校长作用,以各种形式警示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发挥法制校长作用,紧贴学生实际,法制校长结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现状,对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说明目前青少年犯罪主要原因是对法律的茫然和无

知,重点讲解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同时采用互

动形式就同学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进行解答,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抵御不法侵害。同时,由镇

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同志不定期向师生汇报近期镇域内违法

犯罪的典型案例,并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区司法局同志举办

法制报告会,向同志师生们介绍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青少年维权法》等相关的法制法规。使师生及时了解

当前违法犯罪的状况,进一步敲响警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法制意识、遵纪守法的意识及对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提高

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发挥教师、学校、家长共同作用,构建预防网络

加强教师的法制观念,通过加强师德教育,增强了广大

教师监督保护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宣礼讲法,及时帮助、引导学生远离犯罪,特别是关注问题学生学习、生活问题;

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大纲,切实保障

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利用家庭这个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重要课

堂,努力提高家长的法制意识和教育方法,耳濡目染宣传守

法意识,营造家庭和谐、守法环境。

五、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地法制教育

镇预防工作小组因地制宜的把握禁毒日、公民道德实施

纲要纪念日,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成功举办了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在“普法宣传日”走

上全镇各主要街道,张贴挂图、发放宣传单,向每位社会成员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现场进行法律咨询服务;联合司

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号

召学生做小小宣传员,与家长、邻里进行交流;开展“珍爱

生命、远离毒品”活动,向未成年人宣传毒品危害,普及毒

品预防知识,还在张各庄中学开展“手拉手”系列活动,并

组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营造法制氛围,取得

良好效果。

六、提高自我保护、安全自救意识,抵御侵害能力

预防工作小组非常关注我镇未成年人身心变化,不断加

强自护能力的培养,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生理辅导、避险

救护演习,引导他们克服成长期综合症状,抵御不良思想侵

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联合计生办启动了“青春期性教育”

系列活动,通过讲座、游戏及知识竞猜等活动,传播青春期

知识;邀请消防中队在各中学举行了实地灭火演练,增强了

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在学区推行“小黄帽路队制”和教师

护导制,邀请交通民警为师生上交通安全课,培养学生遵守

交通法的良好习惯。在寒暑假到来前,对学生出游、饮食、防火、防水、防电、禁放烟花等行为进行教育,并开放活动

场所,保障学生平安祥和的度过假期。通过种种措施使学生

掌握必要必备的自防自救方法,提高自我预防和自我保护能

力。

七、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今年是实现公民道德建设“五年大变样”目标的关键之

年,全旗范围内也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镇预防工作小组紧密联系当前重点工作,实现了

将预防青少年人犯罪与文明礼仪、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实践活

动紧密结合,教育青少年做文明守法公民,杜绝了违法犯罪

现象发生。我镇预防工作小组切实配合镇文明礼仪宣传教育

实践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同法制宣传教育有机衔接起来,在全镇青少年中发出倡议“塑造讲文明、重礼仪、遵纪守法的当代青少年良好形象”,组织了文明礼仪进校园活动,在夏各庄学区开展“我讲文明礼仪,我种文明之花”的文明礼

仪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公民道德

宣传月期间,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

动。组织青少年走上街头整治镇域环境,用实际行动宣传公

民道德,监督不良行为。

八、建立预防长效机制,加强沟通、逐步完善队伍建设建立了由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

参加的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坚持每月召开联系会议,沟通信息,协调、督促、落实预防青少年

犯罪的教育、管理、服务等相关事务。及时对工作出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保护青少年权益的基础上,通过预防、挽救、教育感化等方式妥善解决各种问题。逐步完善帮扶队伍建设。通过在学校,发挥集体作用,对问题学生进行一帮

一、多助一接对帮教活动;在各村建立由村治保主任、民兵等组成的社会监督员队伍,配合派出所不断加大对各校园周边交通、治安工作力度,解决困扰学生出行的安全问题,加强校园内外治安工作力量,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组成由法律工作者、司法所人员、学校负责法制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对问题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加大社会关注力度,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通过社会帮扶解决困难的青少年的生活、家庭问题,减少或杜绝因过早辍学步入社会或因贫困问题走上违法道路的现象发生。

总之,预防青少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开拓创新,勇于进取、扎实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预防青少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规范预防办组织机构,加强预防小组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联系,在继续扎实作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继续增加教育宣传活动次数,大力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创造性的开展适应青少年特点的工作,不断提高我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整体水平,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青少年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下载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邢邦林 成员:尹玉明刘小兵董郑兵各班班主任詹喜元陈华果 和团韩志来学中......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 根据现今社会来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与日俱增,怎样才可以做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这些失足少年的背景,当我们了解......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我院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进一步贯彻“......

    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我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领导,构建网络,积极动员,广泛宣传,采取强有力的措......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范文合集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坚强领导和市综治委的具体指导下,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年”活动为契机,以“素质育人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构建“平安校园”的目标,始终将......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说到写工作总结可能很多人都会很苦恼,因为我们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如何写好一份工作总结。事实上工作总结十分重要,一份好的工作总结可以帮助你杨帆起航,走上人......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坚持与青少年同向 服务青少年平安成长--- 1-9月份预青工作汇报团区委认真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和高检院“一号检察建议”等有关精神和预青工作的安排部署,主动融入社......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2009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2009年,我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林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预青办和林区综治委的大力指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