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大学生(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1: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中国的大学生》。

第一篇:当代中国的大学生

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党和人民对青年一代给予殷切希望。毛泽东曾经把青年人比做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说世界归根结底是属于青年的。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是寄希望于青年,希望青年成为“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同广大青年紧密联系。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就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

在当代,引导青年的先进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青年的光辉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引青年的良好作风,是“三个代表”所包含的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密切关系。

江泽民对青年寄予的殷切希望是一以贯之的。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对大学生和全国各界青年提出四个统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1、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明确方向和目标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无论是对民族还是对个人都很重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认清事物的发展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在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只有认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深入地理解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选择,牢固地树立起只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思想,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2、提高对培养“四有”新人的认识,自觉完善自己,为成才提供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把自身的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前途统一起来,选择正确的成才方向,使自己的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一致,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否则,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就有可能迷失方向而误入歧途。(举例考研)

3、提高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增强实践的自觉性

当代大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中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真正弄清现阶段只能实行这样的路线和政策,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才能在进入社会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自觉地理解和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提高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减少实际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工作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篇: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守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产、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插队、课桌椅上乱涂乱画,诚信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能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精神差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然极为重要而紧迫。

对此,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大学生社会公德规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念的缺失;

二、家庭教育的功利在思想制约了学生

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形成;

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社会公德认知出现偏差;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会公德规范的内在原因: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有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看见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我们做了一次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将调查问卷随机分发给青岛市大学生。他们来自: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以下是回收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比较强,并且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自身的社会公德的修养,而且有54%的人认为大学生生活中增强道德修养最重要。查明当代大学生的增强道德修养的自学性很强,并且有40%的人认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一般,只有15%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很好,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很强的,但践行的不够,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

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等广为称颂的言辞,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实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在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人才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本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6%的人对考试作弊是坚持制止,32%的人认为对这种行为可以理解,只可1%的人对此行为予以支持,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还是有待加强,这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要靠在学生自己增强诚信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今天,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0%的人会主动给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让座,4%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还是有所欠缺,我们的调查还显示了有20%的人会在公共场合把手调为振动,有60%的人反对不排对,但只有15%的人会反对并制止,大部分还只是反对但不制止,这说明当前的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还有“知行脱节”的现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说,它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大学生

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到有59%的人会在没人的时候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只有29%的人在人有和没人的情况下都坚决不随手垃圾,随地吐痰,还有调查还显示有50%的人会为了操近路而践踏草坪,这些都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有一事实上的环保意识,但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常常为图一时方便而违背社会公德,许多人不能做到有人与没人的场合一样地从自我做起。

4、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有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尽其力不所能地关心和关爱他人,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有6%的人经常做公益活动,有38%的人有时做公益活动,有45%的人偶尔做过公益活动,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经过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些许问题。例如对公德的认识程度不足,心理机制不够完善,易于受到外在不正确因系及自身错误认识的影响,并且由于个人和自我意识比较强,容易忽略他人感受,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出以下几项解决方法:

一、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体系。众所周知,在思想道

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探子 我们生活实际的,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古语说:“德教为先。”德教那是道德教育或道德教化,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细化道德行为尤其要注重大学思修课程的安排与设置,要注重社会公德版块的教育,树立公德模范,首先,要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注重宣传教育,依赖大众传媒的广泛影响力,开辟新闻媒体专栏、专版、专题节目,集中宣传公共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其次,突出公共文明礼仪教育重点,在公共卫生方面着力培养责任意识,主动营造和爱护身边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要有主人翁意识,对损坏公共财物,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及时制止;在公共秩序方面着力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的意识,尊重他人的情感需求及不同地区人的生活习惯,尊重不同种文明。同时,要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公德的活动,开展以公德为主题的合唱比赛,全院参与拍摄公益短片,选取校园公益之星,树立公益典范。

二、努力改善社会公德的创建体系,即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深化公德意识形成自己的公德理论,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大帮助,大学生从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化新化,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我们校有社会同心行社团专门面向奉献社会、多方募捐为希望工作、“三春蕾计划”服务也有青十家会社团,志愿学生颇多。在实践中,他们的公德意识提高较快,我们宿舍有两个社员是社会同心行社团会员,经瞬息周末时间在外义卖报

纸,帮助贫困儿童,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爱心、公德心的提升。

三、继续和弘扬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道德修养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内部机制的核心,即古人强调的:修身为本,我国古代优良的道德传统是千百年来的精华,宋明理学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要求精细,虽然在现代看来有些苛刻,但是仍有可取之处,现今我国的社会公德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继承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是密不可分的,道德境界犹如阶梯,弘扬传统道德,就为现代被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完善社会公德的示范机制,将广泛性和先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道德榜样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集散要中体现着先进性的道德要求,自道德榜样学习有利于提升自己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对榜样产生敬佩,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吸取力量。例如我国“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对公民道德素养就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我校的“公益之星的评选也一样,每一位参与者都用自己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同时也在其内心深处产生正面影响,起到典范的积极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仍需进一步的努力探索,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要尽力营造方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共财物,保护互不干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大学生整体公德意识。

第三篇:浅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

浅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

摘要: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主流思想被人们尊为行事的价值观。众所周知,儒 家思想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扮演这中国的主流思想这个角色,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形 成。那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 呢? 关键词:价值观 大学生

进入 21 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加入世贸之后,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 冲击着当代青年的价值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主流思 想站主宰地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主流思想。一. 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在种类繁多 的价值观中,对大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人生价值观。那么,当代大学生的各种价值观的倾向究竟是怎样的呢?总的来说,大部分大学生的价 值观是顺应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并且处于社会的主流地位;另有小部分大学生类似于社 会边缘人群; 只有少数大学生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甚至走向堕落自杀,危害社会的道 路。二.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一个人最先是在家庭的教育下成长,父母的价值观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着子女价值观的形成。在教育儿女成长的问题上,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毫不犹豫 的为子女选择素质教育。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阴影下,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几率是很低 的。为了不让儿女进入“野鸡大学”,家长们总以实用主义来激励。潜移默化之下,大学 生的价值观在悄悄的发生了一些不好的质变。在《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成因与对 策分析》中如此道:“我们国家目前的家庭德育非常缺乏,不少家长要么工作繁忙无暇顾

及孩子,忽视德育和做人的启迪;要么因受经济浪潮的冲击而被社会边缘化,成天牢骚满 腹、情绪低落,没有心情与孩子交流甚至只是给孩子灌输负面的东西;还有一些家庭关系 恶劣的家庭对孩子带来心灵创伤,使他们在价值观上发生偏差。缺乏良好的家庭德育,大 学生有了价值观上的困惑,不能在家里得到很好的讨论和引导“。

(二)学校教育 大部分的人,如非有特殊的原因,都是会踏入校园这一块土地的。在大学里,我们学 到最基础的职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间段,我们看人看事的观点也正在慢慢的定型。然而,目前有一些高校在大学价值观的教育和指引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以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为例,某些高校只安排了理论的指引,缺乏实践,以致大部分学生学习完之后,

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而实践,却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中之重。在《当代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中也谈到: “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以及过重的功利导向使部分学生

个性发展出现偏差; 过窄的专业教育以及深度和吸引度不够的思想教育,使大学生价值观的 塑造和发展受到限制”。

(三)社会教育 大学,与社会的边缘紧密相靠,更被称之为“小社会”。这个“小社会”,相较于中学 校园来说,更加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文明的精华与糟粕也更容易影响到大学生。在 网络这个强大的载体之下,西方的一些传媒向大学生宣传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念,甚至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腐朽思想,企图达到文化渗透,影响我们的价值观。而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更是被他们利用来打击社会主义,瓦解马克思主 义——我们的精神支撑。

(四)个人因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归根到底,是与大学生自身脱 不了干系的。目前,尤其是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还没很好地完成角色的转变。很多 大一新生被问及时事的时候,都还是处于未知状态。再者,他们普遍缺乏对国情民情的深刻 了解,缺乏对生活实际的磨练,缺乏对社会本质的思考,这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容易受到波动。三.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就学校而言,首先要进行本校大学生的价值观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提供系列讲座和 咨询,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存在问题,并且大学生受到讲座春风化雨的影响;除此之外,要开展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引导活动,有意识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就家庭而言,要以子女的长远人生出发,不要过多地把一些实用主义灌输给他们,而 是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3)就社会而言,要积极地净化社会,给社会“杀杀毒”,把一些“插件”和“垃圾”给清 理掉,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国家也才有复兴的中流砥柱。(4)就大学生个人而言,要主动自觉地去接受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丰富个人内涵,做到“我思故我在”。参考资料: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来源:


第四篇: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 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 “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 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 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 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 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 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 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 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

“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过熟人“托关系”、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 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 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 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 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 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 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 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 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 任工作岗位。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政府部门首先应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 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企业应切实纠正用人偏见。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 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 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 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 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 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高校方面应作出改革,其一,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其二,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 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 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 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平时假期实践,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必须夯实基础,学好专业知识。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学习机会,认真系统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其他素质,为将来就业准备基础。放假时在实习期间我认识到,很多用人单位其实非常缺人,他们求贤若渴,他们缺少的是理论基础扎实、做事认真严谨的精英人才。而现在很多的毕业生知识不够全面,专业不够精通,思想不够深刻,故造成了就业难的现状。同时我们必须重视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过程,在完成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多利用空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行各种实践或者实习活动。那次的实习也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有了更加全面、清醒的认识,为自己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深化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必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切忌好高骛远。很多时候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就业。“好工作”的标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工资待遇、福利、社会地位、难易程度等等,还应该

包括“它的社会价值、是否适合自己、能否满足当前的需要”等一系列因素。大学生需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农民、工人看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自己还是要从零开始。要有敢于吃尽苦中苦的决心。

三、时刻精神饱满,对自己充满信心。温总理说得好: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更何况今年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更何况大学毕业生们已经“磨剑”数十年,怎么会有跨不过去的坎呢?就业无路,创业有门。到大街上去看一看,街边的一个邮亭、一张几尺长宽的油布,甚至还有一个手臂上的挎蓝、肩上的一个挑担,也照常养活一家人。总之,大学生就业必须有积淀、有理性、有信心。积淀可以让我们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理性可以少走或不走弯路;有了信心,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只要走过去了,定是另一片天。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 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 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当代中国大学生同居现象分析

浅谈当代大学生同居现象

随着大学生结婚的合法化和部分学校校外租房的解禁,很多男女大学生开始明目张胆地在校外租房同居,挑战学校的规章制度, 冲击社会的道德伦理, 引起了广泛争议。在这些大学生同居群里,真正到民政部门登记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是以恋爱为借口,以张扬个性,追求幸福为幌子,构筑二人世界。目前, 很多高等学校附近房屋出租的主要对象就是在校大学生情侣,有人戏称大学生租房已成为高等学校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另外,近年来媒体关于因大学生同居所引起的未婚先孕、被校方开除及各类犯罪的报道也日益增多, 极大程度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大学生同居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当前出现大学生同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我国是非常传统的国家,自古以来一直处于性压抑的状态之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思想,这有力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原有的生活方式。

(2)社会对同居行为的宽容和默许。近年来, 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社会上对同居现象都宽松了许多,婚前同居早已不是新闻, 越来越多的此类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人对性的态度是: 只要两人相爱或两人愿意, 就可以在一起, 性观念比较开放和自由。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性行为日益增多,同居现象随声应合。

(3)媒体方面渐渐增多的有关性的信息。社会上不法商贩为追求个人利益,大量制作、贩卖淫秽书刊、图片、电影等黄色东西,利用网络的发展普及,进行铺天盖地的黄色轰炸,黄色文化的崛起,也诱惑大学生产生了“性趣”,对同居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此外, 方便的避孕工具、医学技术的推广也为同居提供了安全保障条件。更加宽容、开放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也为大学生未婚同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二)学校因素

(1)我国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管理制度促使了同居现象的增多。在学校, 大部分学

生是过集体生活, 家庭对他们管教和监督明显弱化, 学校方面对学生的个人生活和隐私也很少干涉, 学生不出现异常现象, 很少有老师去过问,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大学生们对两性关系的处理不当。另外, 学校在对待大学生性教育的问题上存在明显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强调反对大学生同居, 另一方面却在校园内销售安全套、避孕药等。

(2)我国各高等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爱情观教育和积极引导, 更是少之又少的高等学校能够开设完备、科学的性教育课程, 缺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性爱观的相应措施。

(3)食宿等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学生宿舍拥挤, 很多高等学校在扩招同时并未及时跟上后勤服务等配套措施, 使许多新生无法接受。适应能力强的, 就默默忍受;而经济条件宽裕的, 便纷纷离开宿舍, 寻找自己的一方空间。正是外出租房为同居提供了条件。

(三)自身因素

(1)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大学生大都已经是成年人,生理也已经成熟,对于爱和性的需求也在增长,很多学生已经有了强烈的“性冲动”,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

(2)大学生经历了高考, 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没有了家长、教师的严加管教, 在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里, 自然而然地萌生出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大学生们的心里都渴望得到爱情, 为了寻找到浪漫和纯真、拥有真正的爱情,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同居生活;有些人为了追求金钱、追求享受、为了摆脱心中的空虚与寂寞、为了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减压而走向了同居的生活, 从同居中寻找慰藉;也有的大学生充当着时尚的弄潮儿, 不再陌生的性行为成为这个时代的时尚, 大家相互效仿, 甚至是互相攀比, 推动着同居的普遍化。这些大学生倾向于追求于一种自由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人, 同居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二、大学生同居的利与弊

大学生同居现象就象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能带来快乐, 也可能造成伤害。在一定意义上讲, 大学生同居可以暂时满足彼此之间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但是,从长远来看, 同居的负面作用还是很严重的。

1、国家只对合法婚姻中的同居起保护和监督作用, 而对大学生之间出现的同居

关系缺少监督和控制。当同居双方发生纠纷时, 很难得到法律上的有效保护。特别是女性的利益更容易受到侵害, 因同居关系破裂时而导致自杀的现象仍占相当比例。

2、大学生同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业,同时, 因为同居, 各自的活动圈变小了, 缺少与外界的广泛沟通, 不利于身心健康。由于同居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未婚早孕、未婚生子等,但是大学生却又无经济能力, 无法承担家庭责任, 这同样不利于健康发展。

3、给高校的管理带来困难,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大学生同居现象持续升温或者是蔓延开来的话,不仅会对学校的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影响,使学校的整体形象下降,影响到学校的校园环境,给学校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无论是对学生的安全、学生的思想教育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避免未婚同居的对策、建议

1、国家要加强立法, 规范同居行为。加快对未婚同居的立法步伐, 规范未婚同居的现象和行为.2、大众传媒应负起社会责任, 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恋爱观、道德观。大众传媒应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性知识、性观念, 坚决阻止各类不法音像制品流入社会, 堵住不适合大学生浏览的各种色情资料制造源头。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爱情、性、婚姻。

3、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把对生理的冲动转变和升华为学习和前进的动力。学校要开设有关性道德教育和性心理健康、性知识教育等相关课程, 引导学生在道德上能形成一种自律的态度, 增强良好的性道德意识和性责任意识,在心理上能很好的承受和应对感情处理能力。

4、高校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校内管理和跟学生本人、家长沟通等途径来达到对学生的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学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沟通作用, 各教师应把关心、爱护学生, 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全面发展当作首要职责, 尽量缩减和避免未婚同居现象的发生。

5、加强对学校周边出租房的管理改善学校附近的环境, 使其尽量走向健康化。面对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发展,我们不应该恐慌,更不能盲目禁止,应当在正确认识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性教

育,正确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合作,努力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下载当代中国的大学生(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中国的大学生(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观研究综1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综述 摘要: 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意义、目的、途径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

    浅析当代中国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途径及竞争力

    浅析当代中国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途径及竞争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当然就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我也不例外。而近年来,由于供求关系不平衡等问题,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浅意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众形象

    浅意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众形象 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绪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 1、 论述:当前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14页) 1在党政关系方面,20世纪80年代强调党政分开,90年代以来强调党如何执政 ○2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90年代中期中......

    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姓名:周思雨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2011423024 摘要: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中国即将迎来又一个失业高峰。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分析下岗失业的原因,并且对症下......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人民生活福利,社会公正,贫富问题等和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官员腐败。 在如今的社会中,官员腐败算是中国最大的矛盾,人民对政府的期望之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简述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和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主要区别 1.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选举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考前辅导材料 一、考试所用教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相关概念、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