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式婚礼知识大全
中式婚礼知识:凤冠霞帔说历史
(一) 转载自 五月司仪强子 2010年01月14日 17:45 阅读(6)评论(0)分类:婚庆 权限: 公开
o 小
o
o
o
o
oo
“凤冠”是古代妇女高贵的礼冠,原本只是以金银打造成凤鸟形状的凤钗。后来经过各代的改良,成为今天博物馆中陈列的凤冠样式。这种凤冠是预选用金银做成一顶圆框形的帽子,再用做成花树的金花固定在帽上,并增加龙凤等装饰物。这样的凤冠,穿戴起来雍容华贵,是宫中及官家妇女的头饰。
后来,据说是平民出身的明太祖皇后——马皇后,特别恩准民间嫁女也可戴用凤冠。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清末。
“霞帔”是源自唐代道教教主的服饰。当时道教教主多以“霞帔”做为法衣。唐朝皇帝信奉道教,敬重道主,就叫宫中的妇女也穿霞帔。后来习俗逐渐演变。官民妇女婚前全披帛,婚后才用帔。它已成为分辨
已婚、未婚妇女的标志了。到了宋代,必须是官家妇女才能在帔上绣织云霞文,一般人家的妇女只能穿不绣文的帔。到了明代,后妃和百官的妻子都穿用霞帔,只是后妃用朱色、金线,绣龙凤文。其他妇女只能用深青色绣云霞文或花鸟文,而且依官位高低而定。
明亡之后,清朝一度想强迫汉人改穿清装,因受到人民的强烈反抗而作罢。当时新娘都以凤冠霞帔作为结婚礼服。直到北伐革命成功,结婚的礼服才有许多改革,新娘多数穿西式的礼服了。
早年间,女子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这一传统的习俗在浙江民间广泛地流传了800多年。
姑娘在出嫁时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这等至高无上的荣誉呢?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南宋王朝腐败,金兀术南侵京城临安(杭州),康王赵构不敌金兵而弃城南逃。过钱塘,跨曹娥,金兵仍穷追不舍。康王于是经奉化直奔宁海而来。到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村姑。村姑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
康王对这位村姑用巧计瞒过金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当即向姑娘许诺,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着霞帔的殊荣。
不久,康王得救,重归金殿。他对昔日那位村姑许诺的“金口玉言”铭记在心,于是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同时还修建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后来乡村姑娘在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此习俗流传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废止。
第二篇:婚俗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3、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4、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式婚礼新人着装】
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中式婚礼角色安排】
下聘礼方:由男方家长担当。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赠送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等。
媒人: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选址】
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即使采用中式仪式也会在饭店摆喜筵。
中式婚礼习俗
★迎亲:顾名思义,迎亲是由新郎迎接新娘。在过去,新郎是受父亲之命去迎亲的,到了女方家,女方的人要出门相迎,新郎进门要献上礼品雁,这个礼俗叫“奠雁”,是古婚中比较重要的仪式。我们现在所沿用的花轿始于宋代,在迎亲的队伍中,也包括了鼓吹的乐队。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迎亲队伍中有挑夫拿着“开道”、“回避”的大字木牌和提灯,还举着金瓜、斧铖等什物,新郎戴官帽,新娘则凤冠霞帔。
迎亲的队伍来到女家,一系列仪俗就接连不断地开始了。女家得到娶亲队伍到来的信息后,则将院门紧闭,这叫拦门。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娶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喧之外,娶方还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些吉庆的意思。
女方离别之时,可能会哭哭啼啼的上轿,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大吉大利。据说,新娘哭的越响,婆家越有财。有些地区,娶亲的轿子离开以后,娘家人要泼一盆水,表示女儿如泼出去的水。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与去时不同的另外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避邪。
★拜堂:迎亲的队伍回到男方家,并不是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俗称“憋性子”,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的柔顺些。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代新娘下轿(车)撒花或红纸屑,也许就是由此而来。
喜轿到了院子里,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落轿之后,新郎要象征性地朝花轿射三次,称“桃花女破周公”,也叫煞,同样是避邪的意思。
新娘从花轿里出来,又有传席之仪。所谓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毯。这种习俗在唐朝就普遍存在了,寓意着传宗接代。
下轿之后,一些地区有跨马鞍的习俗,一对新人要跨过马鞍,“鞍”与平安的“安”谐音,寓意着祝福新郎新娘平平安安。
接下来就进入婚礼中的核心环节,那就是拜堂,又称“拜天地”,在唐代即已比较流行。拜天地,一般是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拜堂时,男在左,女在右。拜堂以后,便是大宴宾客。新郎新娘红线相牵步入洞房。
★进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以后,仪俗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也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
撒帐:这项习俗是指亲朋在新人入洞房以后,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怀中,撒向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男孩、女孩)
古代婚礼有同牢全卺的仪俗:“同牢“是指新人入洞房以后一起吃一牲,表示从此成为一家称一姓,后来的团圆饭和同牢习俗基本相同。“合卺”又称交杯酒、合欢酒、合婚酒,是将两个酒杯斟满酒,新郎新娘各取一杯,手臂交错同时饮尽杯中酒。夫妻二人喝过这杯酒后就表示二人完婚,有祝福新人合美的意义。方式是用红绳系住两只杯子的杯柄,夫妇一起举杯共饮,有的则是同时喝掉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
与同牢,合卺同样表示成婚的还有“结发”(也称合髻):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后来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缕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作信物的。
“闹洞房”: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汉代已经非常流行。闹洞房除逗乐这外,还有其它意义:比如闹洞房的热闹红火可驱除清冷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为
“暖房”
古代成亲之六礼
来源: 时间:2012-09-26 17:22:58 标签:
古代议亲,一定要经过 “六礼”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提亲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定亲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继“文定”后择吉迎娶。
一、说媒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卜吉。
三、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
五、迎亲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上轿时,新娘一般要“哭嫁”,表示对父母的依恋。娶亲的归路,必须走另一条路,也叫不走回头路。
六、拜堂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意识程序如下: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通赞:启轿,新人起。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引赞:新郎新娘就位。通赞:新郎新娘进香。然后就是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七、闹洞房。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及新婚三日无大小的说法。
在古代,只有经过这些步骤的才算得上“名媒正娶”婚姻才是合法
中国的传统婚俗与文化
中国婚庆产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呼唤中诞生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许多有志于婚庆事业的朋友登上婚庆经营的舞台,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地工作,发展了今天婚庆业繁荣昌盛的局面,实现了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文化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其主要含义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意思,这里的文化是封建统治者实施统治的方式。现代文化的概念来源于19世纪的欧洲,它的内涵相当丰富,英国著名的文化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为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他说:“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一书、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后世的学者根据文化的特质,又将文化细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四个层面。婚俗无疑是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婚俗发展的轨迹,“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镜像”。作为中国的婚庆人,我们应该了解婚俗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从人类学角度看人类婚姻的演变。
人类从猿到人的遗传进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约在500万年前人类开始了社会行为的遗传进化,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开始了主要的文化行为的遗传进化。早期的人类,在两性关系上没有任何文化观念的制约,与动物的性本能没有多大的区别。根据人类学家研究的结果,人类的婚姻大致经过乱婚、血缘婚、普路那亚婚、对偶婚、单偶婚几个阶段。
2.从文化学角度看我国传统婚俗的形成。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人们对婚姻的礼仪尤为重视。早在3千年前的周代,我国就有了“六俗”的婚俗。据《礼记·昏义》记载“六礼”是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6个环节。
纳彩是婚聘程序的第一步,由男方家庭请人像女方家庭正式提出婚姻请求,相当于今天的“提亲”。提亲的人在登门拜访时要带一些礼物,古人早期是“以雁”为贽,“贽”是初次见面时的进见礼。为什么一定要用活的大雁来作见面礼呢?首先,因为大雁是候鸟,往来有时,从不失信,用它来暗示婚嫁要适时,要守信不渝。同时,大雁在迁徙飞行中,行止有序,也象征着嫁娶中要长幼有序,不相跨越。当女方接受了男方的礼物之后,开始进入下一个程序问名。
问名是男方再一次请媒人问女方的姓名以及出生年月日,这是为合婚做准备。男方的姓名在纳彩之时已经通知了女方,此时只问女方的名。古代男女之间“授受不亲”,问名是一件很正规的事情。《礼记》上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当媒人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带回后,男方请人合婚。合婚是按照旧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二人的婚事是否合乎天意,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批八字”。这一步没有问题就可以进入纳吉阶段。
男方将占卜所得的结果通过媒人告诉女方称之为纳吉,意思是此婚可定。这时媒人除了要带简单的订婚礼之外,还要带上男方的订婚贴,女方同意之后将“报婚书”交与媒人,这就是所谓的“换帖”,后世称之为“文订”。双方经过这一轮交换文书,从理论上就算是正式定亲了。纳征也叫纳币,征本是成的意思,这一步非常重要,只要这一关过去,婚事就算成了。春秋时称之为“纳币”,意思是纳聘的财币,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下聘礼”。纳征所用的物品随着时代不同、条件好坏有许多变化,但是,它在婚嫁过程中始终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请期就是选择结婚的日期。本来结婚的日子是由男方来确定的,为了显示对女家的尊重,男方在选择了吉日之后要烦请媒人去女方征求意见,女家同意之后,婚期就算正是订下来了。
六礼的最后一步是亲迎,新郎带上礼物与迎亲的队伍到女方迎娶新娘,这是古今婚俗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式。“六礼”中前五礼都可以说是婚前准备,亲迎礼才是实质上的婚礼。新娘在迎亲的队伍与送亲的人群簇拥下来到男家,经过一系列繁缛的婚礼仪式,拜堂成亲开始新的生活。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谓“风俗”是指由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影响经年累月积淀形成的习俗。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各地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婚姻习俗,但是,在封建社会中,我国各地的婚俗基本上都是在《礼记》“六礼”框架之中演变而来。
3.我国传统婚俗与文化。
婚俗本身代表一种文化,不同民族的婚俗表示不同民族共同遵守的观念与准则。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这些观念与准则的理解可能出现某些变化。古今中国男女共同新手的观念和准则就是,成婚要经过婚姻仪式。汉代学家郑玄在解释“婚姻”一词时说:“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解释:“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和好之际,谓之婚姻,其事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又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礼记·婚义疏》)。正因为婚姻是就嫁娶仪式而言的,所以,古代就非常重视这种仪式,没举行仪式就不承认合法婚姻。古人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礼数,凡是没有举行婚礼的女子,男子死了允许改嫁;凡是已经举行过嫁娶之礼的女子,男方死了,按礼俗女方必须“从一而终”。即便是强调法制社会的今天,人们对取结婚证书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对成婚之礼的重视,在他们的心中认为前者只是手续,后者才是实质。可见,成亲之礼在我们的意识里是何等重要。
在我们所说的“六礼”之中,前五礼只是婚姻的准备,最后的亲迎才是正式的成亲之礼。汉代之前,普通人的婚礼比较简单,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并且战乱频仍,社会财富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受原始社会抢婚习俗的影响,结婚更多的在于礼数是否合乎道德,而并不在于婚礼是否隆重。当时的婚礼既没有欢庆的酒宴,也没有吹奏的音乐。据《礼记·曾子问》记载:“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效特性》也说:“婚礼不贺”。可以说,当时的婚礼就其总体基调来说是庄严、肃穆的。
从汉代开始,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社会物质财富响度丰富,在人们的观念上,婚礼也变成可喜可贺之事。于是,一家结婚众人来贺,这才有了婚礼上的酒宴礼乐之礼。在班固《汉书·宣帝纪》中,宣帝曾下诏书说:“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徐州汉墓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砖雕,刻的是汉代娶亲图,在迎亲的队伍中,已经见到乐队的身影。汉代之后,纳彩与问名合二为一,纳征与请期也合二为一,嫁娶前的“聘礼”越来越重,亲迎之后的婚礼也越来越繁复,后世人们既喜又怕的“听房”“闹房”的婚俗也起于汉代。
婚俗代表一种文化,在婚俗中,可以投射出宗教、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像。
在中国传统婚礼上,有些旧习俗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人们憎恶妖魔鬼怪,可又对他们感到畏惧与无奈,人们渴望新婚能够带来幸福,又害怕妖魔作祟,于是就企图借助外力来达到驱邪治鬼的目的。在旧式婚礼中,经常有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拿着簸箕,簸箕里装着谷豆,围着花轿,嘴里念念有词,边走边撒。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没有人相信这些做法的意义,人们在婚礼上撒花瓣,表示庆贺,表示祝福。迈火盆的习俗也变成未来生活红红火火的象征。
在婚礼上,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拜堂。古代拜堂主要是拜天地,拜祖先,希望天地神灵与列祖列宗承认他们的婚姻,保护他们平安。拜堂之礼几经演变,最初是只拜天地、祖先,后来加入拜高堂,夫妻对拜,甚至延及拜来宾,有的地方还拜镜台。最早拜堂是在成亲之后三日,后来,变为入洞房前最重要的礼仪。今天保留的拜堂仍为“三拜九叩”之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叩首礼也被鞠躬礼替代。最重要的,原先的宗教含义已经不复存在,“拜天地”不过是人们对“天作之合,婚姻美满”一种感激与期盼。
4.现代婚俗的演变。
20世纪初,一方面,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国门,西方的文化观念开始越来越多地渗入中国。另一方面,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反封建的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开始清算封建文化的罪行。旧的婚姻习俗,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从根本上动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念。婚俗形式也从过去的重“礼”轻“情”,向重“情”轻“礼”过渡。于是,文明结婚的习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地区,新式的文明已经成为时尚。
拿我们的传统婚俗与西方的婚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一下几点明显不同:中国传统婚俗礼节过于繁缛,从亲迎到归宁(回娘家)就有二三十种礼节。西式婚礼则非常简洁。
中式传统婚礼是人前的婚礼,西式婚礼是神前的婚礼。中国的新郎新娘在众多的亲朋好友面前许下诺言,让他们来见证这一时刻。外国的新郎新娘则大多是在“上帝”的面前进行承诺。
中式传统婚礼追求的是热闹、喜庆;西式婚礼追求的是庄重、神圣。
中式传统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象征着红红火火,喜庆吉祥。西式婚礼崇尚的是白色,象征着典雅、圣洁。
中式婚礼传统的助兴方式是喝喜酒、闹洞房;西式婚礼助兴的方式是自助餐、开舞会。
现代流行的婚俗,吸收了西式婚礼的简介,却仍然保留了人前婚礼的特色;在追求热闹喜庆的基础上,也吸收了西式婚礼的某些特色。婚礼的色调以红为主,新郎新娘的服饰基本上是西装配婚纱;贴喜字,吃喜糖,喝喜酒的习俗依旧保留,闹洞房的习俗在知识阶层与大中城市渐趋弱化。
当然,任何形式的婚俗都要以社会稳定、物质财富作为基础的。上世界三四十年代,因为战争人们的正常生活尚且不能保证,顾不上婚俗。上世界五六十年代,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大多数的婚礼都非常简单,“一张床,一包糖”就标志着结婚。上世纪70年代“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蓝制服,绿军装,手持“红宝书”,一张合影照片就是“革命的婚礼”。
如今,通过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个人所支配的财富也创造历史最好水平。社会发展稳定,行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婚庆市场逐渐启动,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由婚庆专业人操办的宾馆婚礼、饭店婚礼、大型集体婚礼、热气球空中婚礼、海上婚礼、草坪婚礼、城堡婚礼、奥运婚礼等许多更有创意、更具个性的婚庆形式受到市场的欢迎和追捧。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财富的增加,人们用于婚礼消费的金钱必将越来越多,婚礼的规模与档次也会越来越高。作为婚庆人应该明白:人们对婚礼的要求不是单纯的物质需求,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文化追求,高规格、高品位的婚礼时青年人美好的追求与享受。婚庆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争取在婚庆行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中式婚礼流程
[导读] 身着凤冠霞帔、状元服,拜天地、掀盖头,喜庆热烈又不失典雅的传统中式婚礼被越来越多的80后新人垂青,想要打造地道正式的中式婚礼,筹备婚礼前看看小编搜罗的80后中式婚礼策划方案吧,做到心中有数!
近年来的复古风让中式婚礼重新成为80后新人关注的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沉淀,追溯文化根源、重现传统民俗已经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筹备婚礼前看看小编搜罗的80后中式婚礼策划方案吧,做到心中有数!
80后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之婚礼现场布置
以红色为主色,以仿古代婚礼礼堂为主背景,凸显中式婚礼的隆重性。布置婚礼现场之前必须提前调查酒店婚宴举行厅的颜色,是否与红色不大搭,量清酒店的大厅高度、厅长、厅宽,舞台长度宽度,问清酒店进场费灯相关费用。
搭配灯笼凤尾路引,为主通道装饰。路引以凤尾铁艺路引为主,配上红色绢花球,挂上电子灯笼为装饰点缀。
新人拜堂所用的是古代的龙凤椅,八仙桌,为了显示出古代婚礼的隆重性、正式的感觉(桌上摆上龙凤双烛,和各种果盘)
在主通道上铺上麻袋,新娘从麻袋上走向拜堂仪式台,寓意代代相传(麻袋一般只放三个,新娘踩一个,新娘的表哥或者表叔要拿掉一个摆在最前方)
主背景的整体图案:背景位置朝南为主,婚礼之前必须考虑到酒店场地大小,与酒店整体颜色,酒店电箱是否能承受追光灯等电器用品。主桌分一桌,也可以分为两桌,分为两桌时没有主客桌之分,两桌主桌的时候新人分别坐两桌,新郎陪新娘的客人而新娘陪新郎的客人,显示了对各家的尊重。
80后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之之角色安排
下聘礼方:由男方家长担当。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赠送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等。
媒人(月老):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伴娘):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80后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之婚礼流程建议
1、伴郎、伴娘入场
伴郎与伴娘在音乐声中手挽手穿并肩走过婚礼甬道,伴郎着紫红色阿哥装,伴娘着红色格格装,粉红色玫瑰。
2、戒童入场
两个戒童则手捧两个红色托盘,上面放结婚证书和戒指入场。
3、新人入场
前行时,两个花童手持装满花瓣的花篮(一男一女)一路把花瓣撒在新娘将要经过的红地毯上。到了婚礼台前,伴郎与伴娘站一侧,花童和戒童站一侧。新郎为新娘挑开红色盖头,婚礼仪式正式开始。
4、仪式安排
(1)证婚人致辞并颁发结婚证书、签字祝愿(10—15分钟)
(2)主婚人致辞、签字祝愿(10—15分钟)
(3)父母致辞、签字祝愿(15—30分钟)
(4)新人互致结婚誓言(20—30分钟)
(5)交换戒指(5—8分钟)
(6)新人分别致辞(30分钟)
(7)切蛋糕(3—5分钟)
(8)抛捧花(10—20分钟)
(9)向来宾赠送小礼物(15—30分钟)
(10)喝交杯酒(5分钟)
(11)父母上台和新人共同举杯,婚宴开始。新人在人们的起立鼓掌中,重新走过婚礼甬道,走出婚礼场。(5分钟)
80后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之新人着装
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80后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之准备物品
1、花轿
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开始,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几十人,很是壮观。
2、请帖
中式婚礼请帖的设计最重要是要选定主题和概念,图案方面当然有众多的吉祥图纹可以选用,但龙凤图案一定要选用特别的版本以区别与传统的中式。水墨画的笔触有着夸张的韵味,剪纸不妨用镂刻的形式来制作。建议新人不妨采购些中国结、盘花钮、流苏、古钱、玉佩等中国特色的配件,试着和经典的西式请柬搭配,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3、桌卡
可以将来宾名单书写在扇子上作为桌卡,迎宾牌用竹帘来制作,餐巾用盘花钮来装饰。
4、回礼
中式婚礼的回礼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小物件:青花瓷的杯子,象征着一辈子不变色的幸福;一双包装精美的筷子,传达的是快快乐乐和天生一对永不分离的好口彩;大阿福泥人是很可爱的礼物,刻上两人的姓氏印章便有了独特的魅力。
80后中式婚礼策划方案之注意事项
1、会场布置:预定时要问清花种(一般红玫瑰为主)、花的枝数。背景墙尽量选择干净素雅,白色为主,最近流行舞台上背景墙前用高低错落灯柱,营造立体感。如果场地够大的话,可以在进口处搭一个亭子,费用不高,但能营造不错的气氛。使用追光灯的,跟商家谈的时候要注意说明选用的要是以微电脑控制的白灯为主有彩色灯光的追光灯,这样的机器光源比较亮,当时新郎新娘是众人的交点,追光灯是很关键的。泡泡机选用的时候也要注意说明要有微电脑控制的机器,机器越大越好,这样的机器打出来的泡泡能丰富很多。
2、摄像:一般婚庆的报价是基本价(6个小时大概在600-1000元不等),超时要另外收费,时间计算上是以开机时间为起始时间,6个小时的拍摄是肯定不够的,一般最好选定一天的比较好,但选用一天的,一天的概念太含糊,一定要商家在合同上写清,一天是几个小时,从几点到几点。摄像机型号也有很多,选用高清的机器,最后出来的效果比较好,签合同前要求先看一下机器,机器并不是壳越大越好,一般机器的感光器件越大越好。
3、司仪:很关键的,一场婚礼的好坏司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司仪的时候,要多看他以前主持婚礼的MV,是否符合你喜欢的风格,因为每个司仪都有各自的固定模式。一般婚礼当天的流程要在婚礼前一个半月给新人,要求司仪把流程书面化,也可以方便新人对每个时间段做什么有个详细的了解,不会当天手忙脚乱,也可以对司仪有个约束。
第四篇:中式婚礼邀请函
中式婚礼请柬书写格局的信封中通常会有送呈台启的字样,送呈台启的意义就是约请或人翻开的意义。因而,应该在送呈后填写被约请人的名字,要留意填写名字全称,并冠以敬称,中式婚礼请柬书写格局的信封中通常会有“送呈台启”的字样,“送呈台启”的意义就是约请或人翻开的意义。因而,应该在“送呈”后填写被约请人的名字,要留意填写名字全称,并冠以敬称,如:先生、女士等,假如约请对方全家,就在称号后加写“全福”,假如请夫妻二人则写“双福”,假如别离写清约请人的名字,则要留意用“和”字或“暨”字衔接,不要运用“、”“,”这类的标点符号。“台启”之后不必写字。
在信封上,有时也会呈现“敬邀”字样,这时,需求在“敬邀”之前写上约请者的名字,如新郎新娘的名字、新人爸爸妈妈的名字等。表明是由谁约请的这位来宾。“敬邀”之后不必写字。
“送呈台启”之间写上被约请人的名字全称及敬称
“谨订于”后边书写上大些的婚礼年月日日期,在“公历、阴历”上能够并排竖写上两个日期,也能够划去其间一个,只填写阴历或公历日期。主张日期均用中文大写数字填写。
“为举行”此行在“为”字后新郎新娘的名字,例如:“刘德华先生刘若英小姐”新郎新娘称号并排竖写,以表明对等。如是爸爸妈妈发送请柬,则在“为”字后写上“小儿刘德华爱女刘若英”;在“举行”之后,通常会写上“结婚仪式”或“结婚仪式敬备喜筵”表明约请来宾参与婚礼的仪式,并且一起预备了婚礼宴席。
“恭请莅临”为敬语,好像“此致还礼”通常,所以,在“恭请莅临”前后都不需求写字。
“敬邀”之前应写上约请者的全称,如“李嘉诚李美华配偶”
“席设”之后写上婚礼举行的详细地址,如:香格里拉大酒店二层宴会厅
“时刻”后应写上来宾入场的详细时刻,如:上午十点二十分;这个时刻通常设定在婚礼开端前的30分钟摆布。
期望以上中式婚礼请柬书写格局模板能够帮到我们,正确理解中式婚礼请柬的书写格局,让来宾对你的婚礼过目不忘。
第五篇:中式婚礼台词
中式婚礼台词
良辰美景,风和日丽(下雨:情雨绵绵,下雪:瑞雪丰年,沙尘暴:气象万千),佳人合壁,举案比翼。各位朋友,今天是XX府公子和XX府千金喜结良缘的好日子,我代表陈何两家向大家表示欢迎,小生在此有礼啦!(司仪供手礼)
人间美事小登科,只羡鸳鸯不羡仙。闲情新倌上台来,翘首乞盼新娇娘。请新郎登场!(好戏开场啦,可是男主角还没出场呢,有请新郎登场!)(新郎入场,向各位来宾拱手鞠躬,亲友放礼炮)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终成才,一朝抱得美人来。新郎,迎新娘!(新郎面对大门,迎新娘)
红绳牵出美娇娘,盈盈款款比飞燕。俊少年,俏佳人,今日合成双。伴娘牵着新娘出来了.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 / 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欢天喜地跨火盆/红红火火好日来,新郎、新娘跨火盆)。(花好月圆 福禄鸳鸯 天缘巧合 美满良缘 新郎、新娘过米袋/子子孙孙万代传,新郎、新娘过米袋)
新郎新娘上台
梅花香自苦寒来,吃水不忘挖井人。有请双方父母亲大人上台。点亮代表传宗接代的火种(母亲点)
堂前立,拜天地,一拜天地,天长地久情更长。谢亲恩,拜双老,二拜双亲,吉祥如意喜眉上。
才子佳人,今日圆,夫妻对拜,永浴爱河夜未央。新郎,看你激动的样子,想看看新娘的俏摸样吗?哈,我知道你早已经等不及了,来吧。
新娘红盖谁来挑,新倌早把秤儿摇,一挑挑出个樱桃小嘴,皓齿如贝,一颦笑,惹得新倌心儿跳,二挑挑出个凤眼娥眉,眉目传情,秋波送,醉得新倌旗儿摇。三挑挑出个称心如意美娇娘新郎称心吗?新郎说---称心,称心!称心就好,称心就好。
敬茶!(给双亲大人敬茶)
蓬门且喜来珠履 / 侣伴从今到白头夫妻双方结发。(新人各给对方剪下一点头发,放到准备好的小袋中)喝合卺酒(倒女儿红)新郎新娘互敬酒,永结同心共白首。礼成!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新郎、新娘入 洞房(新郎背新娘出大门)酒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