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时间简史》有感(定稿)
读《时间简史》有感
在假期中曾经出于对霍金的尊敬,对宇宙的好奇,对科学的热爱而去拜读了史蒂芬·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时间简史》让我受益匪浅。
《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在这本书中,霍金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事件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时间及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
“任何物理理论总是临时性的:你永远不可能将它证明。不管多少回实验的结果和某一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可能断定下一次结果不会和它矛盾。”是我看《时间简史》中最受启发的一句话了,我理解这句话意思是,所有的物理理论,永远不能说是真理,哪怕是准确推测了一千万次,只要下一次出现了不符合的推断,那么这个推断就错了。正如马克思用理论捆绑人的座右铭,思考一切,换而言之也就是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只有这样文明才会进步,不然,面临的结果只会是停滞不前。
以前我没想过这个观念,总觉的书上说叙述的物理理论,比如牛顿理论,就是真理了,丝毫不用改变,行之四海皆准的。却没想到,所有的理论都不过是一时的。这个理论存在的目的是更方便人的生活和思考。所有理论都是为了更好解放人,而不是用理论捆绑人。
关于时间简史所描述的物理内容我不想描述太多,作为一个初中生看《时间简史》难免会有一些不理解。看完这本书后我想表达的是,宇宙中蕴含着太多的秘密,纵然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他的探索,但我们仍然越思考越迷茫。科学和哲学,这两者有其各自的领地,也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而把它们结合起来看,相信问题会更加简单明了的多。其实它们是想通的,只不过概念被人为的分离罢了。看了这本书后最后懂的仿佛不仅是宇宙,时空存在原理,而是明确了我们自己的宇宙观,以及生命与宇宙的关系。
与一般哲学书籍不同的是,它提供给我们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用科学的思维去判断世界。与其说这本书完全是一本科普读物,倒不如说是哲学性的或
者能启迪内心的科学读本或许更为恰当。霍金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他心中所存在的宇宙,而是将我们引入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宇宙同样也存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着迷。
第二篇:读《时间简史》有感
读《时间简史》有感
充满奥秘的世界,浩瀚无垠的太空,给予人类无尽的幻想。世界之外,未来之变,如此神奇美妙!——题记
有一个人,他战胜了疾病,创造了奇迹,他证明了残疾并非是成功的障碍,他用他生命践行他的诺言,他为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而奋斗终生。他,就是《时间简史》的作者,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
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我仔细端详着它的封面,一个大大的钟表首先映入眼帘,这个钟表十分抽象,椭圆形的表盘,中间深深地凹了下去。我想它代表的是浩瀚的宇宙,代表着时间没有尽头。钟表上面是四个金色的大字“时间简史”。我慢慢翻开书本,陶醉在书海中。在我没有读这本书前,我一直以为它是一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巨着,读起来肯定会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吃力,但是我现在不得不改变我的观点了。霍金先生用非常幽默的语言,生动诠释了一些天文学的专业知识,他把膨胀的宇宙比喻成不断进食的孩子,把恒星比喻成吃的盐,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不仅能让你快速理解宇宙的知识,还能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读来生动有趣,让人不禁想赶快通读全书,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
霍金有一句名言,我深深地记在心里,“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废的”。虽然,他的身体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它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我十分佩服他对科学的热诚,他认真思索并巧妙解释了科学理论的本性,即任何物理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设,在这个意义上,理论只是暂时的,而我们永远不能证明它。他还致力于研究量子引力。在他生病期间,他不仅没有得到多余的休息,反而利用仅有的休息时间更加刻苦地研究,废寝忘食,终于得出了量子引力论。
他不仅对量子引力有独到的见解,对宇宙黑洞的研究更是透彻,可以说霍金与黑洞齐名。他首先发现并证实了黑洞有温度有辐射,黑洞在逐渐缩小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辐射不断增强,直至最后变为一个奇点,然后再逐渐增大,以此循环。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爱上了宇宙,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太空,探索着宇宙未知的秘密。我更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高尔基曾说:“充分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的确如此,科学就是力量。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靠什么来增强国力、发展经济、让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答案只有科学。
初二:厉功卿
第三篇:读《时间简史》有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神奇的宇宙
神奇的宇宙
——读《时间简史》有感
071110126—-王苗
在这本书中,霍金将试图勾勒出我们心目中的宇宙历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他简要地回顾过去关于宇宙的构想,并说明我们是如何得到目前的图像的。通过解释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种引力理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不可能是静态的,它不得不或是膨胀,或是收缩。黑洞是当某个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体,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自行塌缩(塌陷并紧缩)时形成的。黑洞并不像人们所描绘的那样黑。接着他把量子力学思想应用于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这就得出了这样的设想:时空可能在范围上有限,但没有边缘。这或许类似于地球表面,但它多了两维。最后,他给我们讲述我们正如何试图找寻一种统一的理论,它能把量子力学、引力以及物理学中其他所有相互作用都包容在内。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真正理解了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至于对于《时间简史》的认识和了解,我个人觉得《时间简史》是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史蒂芬霍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有关黑洞的知识,他在该作品中删除了纯粹技术性的概念,诸如混沌的边界条件的数学等等。相反,包括相对论、弯曲空间以及量子论的课题,它们虽然有点难懂,但是他们却充满了乐趣,这不仅归因于作者迷人的表达方式,还归因于他讨论的令人敬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性,上帝在创生中的作用,宇宙的历史和将来。所以,《时间简史》很值得一读。
该书中的第二章“空间和时间”给我的印象最深。首先:空间和时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空间用以描述物体的位形;时间用以描述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空间和时间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它们与物体运动的各种联系而表现出来。
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而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正如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的“太阳的质量引起空间——时间的弯曲,使得在四维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神奇的宇宙 的空间——时间中地球虽然沿着直线的轨迹,它却让我们在三维空间中看起来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光线也必须沿着空间——时间的测地线走”。空间和时间是相对的优势相互依存的,谁不不能离开谁而单独的从在。他们就好比鱼和水的关系,谁都离不开谁。空间和时间对我是那样的充满了吸引力!空间与时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但并不一定是最基本的次序,它可能是更基本的次序的一种近似。时间!空间!你们的力量将被力量所突破!让时间、空间向隅而泣吧!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
《时间简史》改变了我的思维,更使我明白不管是什么,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思维才是最重要。让思维插上翅膀,尽情的飞翔在自由的天空!
第四篇:读《时间简史》有感
宇宙与人类
--读《时间简史》有感
2101100317林熙宇
在大学空闲的时间里,我平时参阅了一些文章书籍,其中有粗略拜读了一下著名的物理科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霍金谈论了他对宇宙外星生命问题的最新思考。他认为外星生命几乎肯定存在于宇宙的许多其他地方——不仅是活在行星之上,甚至还可能存在于恒星中心,甚或是漂浮于行星间的广阔宇宙。《时间简史》这本书阐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从大爆炸到黑洞。让我们从身边的琐碎小事一下进入到浩瀚的宇宙世界,让狭小的心胸变的宽广。
无限的宇宙,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它没有边缘,那么也可以说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认为是边缘,打个比方:因为无限,所以画任何一条线都可以认为是中线,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认为是中心。让我有一种空白的思绪,头脑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种空白的无限延伸。
时间简史里试图把宇宙描述成一个有限但无边界的空间,它是完全自足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它就是存在。对时间则有如下描述,“无序度或熵随着时间增加是一个所谓的时间箭头的例子。时间箭头将过去和未来区别开来,使时间有了方向。至少有三种时间箭头:第一个,是热力学时间箭头,即是在这个时间方向上无序度或熵增加;然后是心理学时间箭头,这就是我们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可以记忆过去而不是未来;最后,是宇宙学时间箭头,在这个方向上宇宙在膨胀,而不是在收缩。”
《时间简史》里面提到宇宙论,宇宙论其实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时间是什么?时间和光不是一种东西,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里虽然没有光,但仍然有时间。光速和时间怎么联系起来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大学生还不清楚,因为并未做过深入的理解。
我思考着,空间和时间其实是一个整体,有空间的地方就有时间,有时间的地方就有空间。那么,用宇宙论来说,从星系光谱的红移可以推断,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而去,这表明整个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从时间上倒溯到过去,估计在100亿到20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即宇宙从一个极其紧致、极热的状态中大爆炸而产生。那么宇宙在膨胀,时间就在延续,宇宙一旦停止膨胀,那么时间也就停止。时间和空间只能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的夹角只能是零。既然宇宙在膨胀,膨胀的速度怎样?《时间简史》里面提到:万物形成之前只是一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零,爆炸之后膨胀。那可以想象我们也是以相对于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的物体远离我们的速度远离它。
后来我想到了以前看的那个《穿越时空》,根据《时间简史》的说法,那么,我能回到过去吗?空间和时间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可以时间旅行,我们回到过去的时间那就是可以实现的。空间和时间是连续的,过去的空间和过去的时间已经成为现在的空间和现在的时间,我们也就是回到了现在。那就是在表达我们从现在回到现在。宇宙是多么神奇啊,我无法想象我们过去的某一时刻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在某个地方
以某种形式存在,它们明显已延续成了现在。
粗略的读了《时间简史》,了解到开始有个宇宙,后来宇宙消失了,剩下的仅是一点点,然后是爆炸,在然后是延伸,最后是大脑的一片空白。我无法用自己更多的语言来阐述书中的内容,《时间简史》需要我以后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读。在大量的科学面前,我也哑然了,做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全面发展自己,不应该局限于在一点上,所以我们需要想宇宙大爆炸一样,把时间和空间利用起来,大学生后才不孤独。我需要更多的学习,求知的路上不能没有我。
第五篇:读《时间简史》有感
读《时间简史》有感
佚名
好书不仅能教人以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而《时间简史》这本书正是其中之一。该书作者斯蒂芬·霍金,不仅人格魅力无限,而且生平极富传奇,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宏观物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霍金教授在孩提时代就已智商过人,对于研究事物常表现出超乎常人的专注程度,其破解难题的能力,更是令许多在大学时代就结识他的教授自愧不如。然而才华出众的霍金教授又是何等地不幸,21岁时就被确诊为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这种打击之大可想而知!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不知他又是如何把这本书完成的,仅能活动的两根手指,需要敲打多少次才能完成这样的巨著?显然霍金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象征着在人类认知道路上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精神会引领我们不断进步,探求真理。同时也暗示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早发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潜能优势,从而正确定位人生方向以及尽快明确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并快乐地历练成功,最终无悔人生。
该书不仅能使人励志,还是一本专业的科普性读物,谁若能够读懂全书的每一句话,他就已经够格攻读引力物理博士学位了。阅读此书,时时令人脑洞大开,思想无边无际,读后使人心胸豁然开朗。组成我们身体内的每一个原子至少也有60亿年的历史。所有在我们周围不断循环着的粒子都源自大爆炸,并且此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置入别的结构中去了。所以说在共同的物质基础的轮转中,今天的我,也许就是明天的你,来日化作山川草木风雷云雨也未可知。某种程度上,一个人就是他身边所有事物的总和,他的成长生活、言行处事,都深刻地受到身边的人和所处环境的影响,所以一个人应当关爱身边的人,为这个普遍相联系的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世界予我、我予世界。
我们看到的太陽光,实际上是8分钟以前的光。而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那些闪烁着光芒的星星,或许早在几十亿年前就已经陨落了。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看见的,或许早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的感官感知,有着些许真实感却又伴随着极大的欺骗性,所以真正认识世界最终靠的还是心智。宇宙大爆炸之前又是什么?有学者猜测大爆炸是由数个宇宙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如果真的存在着其他平行宇宙的话,那么在这多维空间当中,也许我的身边就存在着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