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大德育”观念实现全方位育人——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思考
文章标题:树立“大德育”观念实现全方位育人——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思考
我们谈到思想教育工作时,总离不开“加强和改进”。显然,青少年思想教育还没有加强到应有的程度,还没有改进到完善的地步。一句话,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未到位。检讨现行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内容知识化”、“活动封闭化”,少活力、缺实效,难怪有人说:“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事大喊大叫”,这是对当前德育工作状况的形象写照。我们已经进入新世纪,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因此,只有树立大德育观念,做到全方位育人,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
一、树立大德育观念
党中央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后,德育工作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为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向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我们必须重视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多层次内容。德的内容包括政治观点、思想情操、道德规范、心理素质四方面。德育课程集中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有关措施,确保中小学开满上足“思想品德”“政治”等基础德育课程。学校校长被赋予比较多的决策自由权,应该创造性地灵活调度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时空,制定有关制度和措施,营造有利环境,出色地完成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四方面内容的德育工作目标。二是全方位形式。“德育”中的“育”,是指培养的活动过程,所以我不能说“德育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德育的重要载体。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我们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新格局,动员、鼓励更多的青少年走向社会大课堂,逐步构建起“全方位育人、全过程管理、全社会支持”的大德育工作新模式。
二、构建两大网络
1、建立健全社会教育机构网络。
要建立健全各级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或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统筹和协调,充分发挥他们在协调管理青少年校外教育上的职能,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校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行动。要重视县(区)、乡(镇)两级校外教育委员会的建设,由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公安、司法、宣传、教育、工商、企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参加,统一计划,明确分工,具体负责,形成社会教育工作网络。其中,少工委要起“领头雁”作用,从计划的拟定到实施,加强指导,推波助澜,既要“牵手”协作单位,以要尽力拿出活动“精品”。
2、建立健全社会育人基地网络。
实践教育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人文素质,而且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因此,要把德育的实践性放在德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宽广的实践空间,这个空间应该覆盖课堂以外的方方面面。社会育人基地包括下面三大项目:
(1)、思想教育基地。积极挖掘德育资源,充分利用战争年代的革命遗址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建立纪念馆、展览厅、教育室,如我市的“红军进漳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形象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社会大课堂,建立工、农、商、军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短期培训、定期不定期参观,让青少年在活动中熟知生活知识,掌握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逐步提高青少年的“五自”能力。
学工基地:到外资企业学工,让青少年正面接触和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到民营企业学工,让青少年学习优秀企业家艰苦创业和为社会主义奉献的精神。
学农基地:到农场、林场、饲养场或高优农业实践基地学农,让青少年在学习、劳动的过程中熟知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习性,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学商基地:听商场领导介绍,参观营业现场,学习、鉴别商品和货币的真伪知识,引导青少年初步建立正当经营和讲求信誉的商业道德观念。
学军基地:建立军训基地,成立“少年军校”或组织“国防夏令营”,对青少年进行军事化训练,开展国防知识教育,树立忧患观念。
(3)为民服务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开展青少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三下乡”活动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参与扶助孤寡老人或残疾人、贫困生活动,建立各种服务、监督“岗哨”,把青少年教育活动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五自”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三、发挥三项作用
1、营造高雅的育
第二篇:树立“大德育”观念实现全方位育人——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思考
我们谈到思想教育工作时,总离不开“加强和改进”。显然,青少年思想教育还没有加强到应有的程度,还没有改进到完善的地步。一句话,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未到位。检讨现行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内容知识化”、“活动封闭化”,少活力、缺实效,难怪有人说:“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事大喊大叫”,这是对当前德育工作状况的形象写照。我们已经进入新世纪,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因此,只有树立大德育观念,做到全方位育人,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
一、树立大德育观念
党中央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后,德育工作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为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向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我们必须重视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多层次内容。德的内容包括政治观点、思想情操、道。
实践教育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人文素质,而且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因此,要把德育的实践性放在德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宽广的实践空间,这个空间应该覆盖课堂以外的方方面面。社会育人基地包括下面三大项目:
()、思想教育基地。积极挖掘德育资源,充分利用战争年代的革命遗址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建立纪念馆、展览厅、教育室,如我市的“红军进漳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形象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社会大课堂,建立工、农、商、军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短期培训、定期不定期参观,让青少年在活动中熟知生活知识,掌握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逐步提高青少年的“五自”能力。
学工基地:到外资企业学工,让青少年正面接触和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到民营企业学工,让青少年学习优秀企业家艰苦创业和为社会主义奉献的精神。
学农基地:到农场、林场、饲养场或高优农业实践基地学农,让青少年在学习、劳动的过程中熟知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习性,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学商基地:听商场领导介绍,参观营业现场,学习、鉴别商品和货币的真伪知识,引导青少年初步建立正当经营和讲求信誉的商业道德观念。
学军基地:建立军训基地,成立“少年军校”或组织“国防夏令营”,对青少年进行军事化训练,开展国防知识教育,树立忧患观念。
()为民服务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活动,开展青少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三下乡”活动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参与扶助孤寡老人或残疾人、贫困生活动,建立各种服务、监督“岗哨”,把青少年教育活动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五自”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三、发挥三项作用
⒈营造高雅的育人功能。在一个非常整洁、幽雅的环境里,为什么人们不敢随地吐痰?走进一个庄严、肃穆的环境里,为什么孩子们不敢打打闹闹?是环境的约束力。卫生工作很好,环境非常优美,都具有育人的功能。因此,要重视卫生,重视绿化,尽量美化,把净化、绿化、美化作为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教育途径,狠抓中小学的校园环境、办公环境、班级环境和寝室环境四方面建设,下功夫营造一个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
在抓好环境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抓好舆论文化建设。教室、走廊、餐厅、宿舍该如何布置,都要精心设计,校内显著位置应贴制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校风、校训、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学校里要建立德育室、团(队)室、阅览室,围墙内可办起“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要定期不定期举办学科专题讲座、时政报告会,还要让学生天天能看到报纸,听到广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受到感染,这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⒉组建广泛的育人队伍。
大德育观除表现多层次、全方位育人外,还表现在全员育人。学校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准班主任”,从校长到职工,都要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的榜样。
第三篇:对当前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及作法-德育
对当前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及作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着增强,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面对当前形势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如何使德育工作更富有成效,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结合十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我认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落实新课程理念为根本,建立德育与教学一体的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已引起人们的诸多质疑和不满,尽管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但我以为教学与德育工作长期脱节始终是根本性症结之所在。虽然,学校和教师在主观上一直强调“教书育人”,但由于在管理上缺乏两者沟通的有效机制,学科教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而班主任又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将德育真正贯彻到学生生活中。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强调要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学校中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只有增强课程意识,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才能使德育工作真正找到了落脚点,真正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
同时新课改倡导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质量,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中,营造丰富、积极、有意义的校园生活,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构筑富有生机活力的学校新德育。为彻底改变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使德育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创造了可能。
二、以课标为基础,实现德育工作全员化;以管理为标准,实现德育科学化。
在每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社会价值与人类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语文学科开设阅读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欣赏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历史、政治或以史为鉴、或直面人生,发人深思,结人启迪。音乐、美术欣赏课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一篇篇好文章、一首首好歌曲,都发挥着教人求真向善的作用。与人文学科相呼应,理科教学隐含着四严:严密的逻辑、严谨的作风、严格的标准、严肃的态度,这是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实验中的合作、应用例题的取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师生的人文价值观。
新课程理念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倡导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学校必须强化全员育人意识,让每一个老师既教书又育人,自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自主开发学科的育人功能。
从学校管理上也要建立德育网络管理机制,建立德育工作首遇制,对学生中的不良行为要给予批评教育,对优良表现给予表扬;树立不管是教师还是教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建立一岗双责,每一人都有育人的责任;
三、德育资源丰富化、德育途径多样化。
学生是社会人,周围的一切都是育人资源:淳朴的校风、优美的校园是学校资源,勤勉的教风、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资源,优良的学风、学生的精英是学生资源,良好的社区环境了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区资源,网络上广阔的天地是用之不竭的信息化资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创造性开发、整合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德育只有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有源头活水,才会生生不息。近几年我校通过开展活动,如长期坚持开展校园艺术周、科技周、体育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德育的价值,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同时这些活动也让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富有艺术性、科技性。
四、强调德育主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培养
从学生长远发展着眼,对学生一生负责,调整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最终让德育处处闪耀出人生的光辉,是我们德育工作奋斗的目标。我们将力争使德育生成一种文化,培养学生自觉的心理意识、自尊的人格修养、自律的顽强意志,为学生成功做人奠定坚实基础。
五、探索“文化引导、道德践行”的德育方法。
学校文化代表着健康、进取、积极的社会主流文化,加大学校文化的软硬件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努力做好文化育人工作,这方面,我校主要的做法是:
1.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和积淀
“腹化有诗书气自华”,提高素养只靠说教是很难做到的,唯有读书才能使思想充实,境界提升。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人的精神史。我校一直提倡: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通过阅读来提升、丰富、完善自我。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读书平台,创建了丰富的激励机制。实行学科阅读就是其中一个平台,这一活动我校已坚持了5年。为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我们每节课前利用3——5分钟的时间,选一个学生结合学科内容展示或表述一周所读书籍的精彩段落或新颖观点,不同学科赋予不同的名称。如语文课有“美文赏读”,地理课是“谈天说地”,历史学科叫“谈古论今”……学期未,看看同学们写的读书笔记和美文摘抄,着实让人感动,一个个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在你眼前,会让你感受到推动阅读这项工作的大价值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无穷潜力。
班级书柜也是读书平台之一,推门进班,教室后立着的是学校统一配备的书柜,整齐分类摆放着各类书籍。有班主任和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书,还有学校赠送的书。其目的是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沐浴在书香之中。
学校坚持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批阅读书笔记。阅读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剖析、提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结合生活实践的解读,带给学生的是开阔的视野和心灵的震憾,老师积极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里,而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也最终释放出积极的正能量。阅读课上,有时会进行一段动情的朗读;有时会是一阵激烈的讨论;有时又是静静的思考。通过学生广泛读书和班级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沉淀,在沉淀中吸取其精华,滋养成有文化、有道德的优秀者。
搭建了读书平台,更要建立激励机制,我们每学期都要评选校读书之星,我们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用榜样去激励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拓展着知识,在阅读中提升着自身提取、筛选信息以及审美的能力,提高着阅读的兴趣、表达的能力。今年12月开展了全员参加的学生读书之星选拔赛,还有教师读书之星和家庭读书的选拔赛,通过海选,促进、引导师生家长读书。
2、在写字中感悟中华文化。
加强写字教学,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写字。今年为加强写字教学,我校又申报了自治区写字课题,主攻方向是练字与平时作业的有机结合。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开设了十分钟写字小课,每周写字老师指导后把8个字写在教室黑板的右侧,以供学生每天练习。每天有检查,每周有评比,每学期有考核、奖励。通过作业展来促进日常作业的书写。
我校创设了写字长廊,有学生、老师自己的作品,也有书法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各种字体的赏析,不仅给学生营造了写字氛围,还肯定了学生进步,激励他们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今年学校字课题已园满结题。
3.在活动中感受理解和尊重
首先,主题德育活动是指导和激励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一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组织文艺演出等等。二是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三是养成教育活动,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开展竞赛评比。四是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到德育基地举行团队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既有效填补了“双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五是学生成长特殊时期专题教育,如初三年级毕业典礼前,组织评选孝敬父母之星,初一年级从小学转入中学的学生进行中小学学习比较教育。
我们努力的目标是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乐园,让每一位学生能自信、自尊、自强的成长,但学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上有优势,有的在劳动、艺术等方面在特长,学校要让每一位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有在学校学习的成就感,阳光成长,就要成就每一位学生。
其次,特长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艺术审美素质的有效途。
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就是我校长期坚持并取得成效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已举行了18届科技周活动。科技小制作、科普主题会、科技小发明、读科普读物、征文、演讲、科技知识竞赛、科技书画……,扎扎实实地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我校也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校。25位学生的作品获得了国家专利,获得伊州知识产权试点学校,成就上一大批学生考入名校。
加强艺术教学,使学生拥有审美情趣,具备高雅气质。在普及书法教育的同时,我们在国画、版画、摄影、舞蹈、合唱,传统剪纸、艺术编织等方面给学生辅导,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具备这技能。
健康体魄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各种体育活动更是初中生的普遍兴趣爱好,我们成立了校速滑队、篮球队、足球队、棋类班、排球队、羽毛球队、太极拳队、合唱队等等学生社团,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校园。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旨在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自己的爱好,拓展了学生的能力。所有的活动的要从文明、仪容仪表要求做起,树立要做就要做的最好有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在活动中感受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认识创新在竞争中的价值,使我们的育人无形,育人有效。
六、重视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当今学生存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成长的环境纷繁复杂,对学生的德育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紧紧扣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如我校每学期举办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实现家校间的互动、家长间的互助,每次活动结束,家长们都会自发地继续探讨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家长们都非常感谢学校为他们创设了这样一个好的交流机会。通过活动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通过活动把家庭办成“德育学校”。通过多种方式,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与家庭一起共同解决。与此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学校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以上是我对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感受,今后也将继续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并坚持德育为首的思想,采用丰富多彩的方法,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会让我们的德育环境一定会“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定会“人更美”,让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
第四篇:对当今青少年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当今青少年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作者:杨秀江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注重孩子成长的同时,更加重视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孩子将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当今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之际,对部分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家长德育价值取向、家长自身素质、家长和孩子间的双互动等20个问题。随机抽取20所学校,其中8所小学,12所中学,共发放试卷1200份,收回1100份。归纳总结后,对当今青少年家庭德育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
一、家庭德育的误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新的变革,多种价值观念并存,这使家长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遇到许多矛盾,产生了诸多的困惑。
1.家长德育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家长难以挣脱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冲突,在德育价值取向上就出现了盲点。通过对初一年级120名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在培养其子女的道德品质方面存在倾向性,具体表现于几个方面:首先,“重智轻德”现象比较明显。“好好学习”这一构成量表中的比例高达91.4%。调查采访中也发现,有80%的家长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理解为纯智育,又把智育理解为提高学习成绩。其次,一些传统的优良品德遭到冷遇。如“勤俭朴素”这一品德在量表上的价值地位仅为20%,同时热爱劳动的品德也受到同样的冷遇。最后,与崇高理想、集体主义相关联的一些基本品德也受到忽视。如“共产主义理想”这项品德在量表上仅占10%,另外“责任心”、“自制力”的品德在家长的价值定向上也受忽视。
2.家庭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家长与孩子的双向互动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特别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等级观念非常明显。表现在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中,只是家长对孩子发出指令的过程,强调对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孩子而言,是一接受和服从要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缺乏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缺乏相互的理解。“中国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尽管有96.5%的父母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与孩子谈话,85.7%的孩子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和父母谈话,而实际上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而且77.9%是就事论事地谈孩子的“学习”问题。同一调查显示,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48.2%。而在孩子谈到最烦恼的事情中,涉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高达32%。
也就是说,在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家长忽略孩子为什么要接受,应该如何接受的心理过程和心理需要。这是一种建立在不平等关系上的单向教育影响,其消极结果是使个体守旧而缺少创新、机械而缺少灵活、服从而缺少思考。在家庭教育中父辈对子辈只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而缺乏对孩子心理需要、成长现状的了解,孩子要向父母学习如何做人而缺乏对父母的敞开心灵,没有提意见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机会,是当前影响家教实效的一大问题。必须知道,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互动的影响过程,是一种双向活动。
3.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家庭教育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存在“重智轻德”的问题,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片面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现代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在教养方式和态度上,或娇生惯养、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只教不养;教育环境上结构残缺,缺乏关爱,气氛紧张、压抑的形成畸形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没有起到指导个体发展方向、目标,形成个人理想方面的作用。家长对家庭教育目标的思考不够,部分家长的思想还比较模糊。比如,当问及孩子应有哪些道德品质时,多数家长只能说出3-4条他们比较重视的道德准则和2-3位他们欣赏的榜样人物,但家长还没有明确的家庭教育目标,有1/4家长说他们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做人是好。虽然学生家长的教育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多数家长教育子女还有较大困难。我们做了一项家长学习家教知识(如订阅家教报刊、购买家教书籍、参加家长学校、咨询家教专家)情况的调查,结果是:回答很多的占4.7%、较多的占17.9%、一般的占46.8%、较少的占21.0%、没有的占9.6%。家长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缺乏是当前家教不力的又一大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的言行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据对60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剖析,有87.5%的违法犯罪者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父母以人格育人格,品行不良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产生错误的价值观,扭曲对美与丑的辨别标准。根据调查,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二、对改进和加强家庭德育的几点建议
1.全面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的思想道德与家教能力和家庭教育的优劣关系极大。为人之父母都必须加强自己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做出榜样。家庭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家长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指导。要帮助家长逐步掌握一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儿童观、教子观和亲子观,还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典型事例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
2.不断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大。家长要树立民主平等意识,尊重孩子,树立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建设优良家风,要孩子在一个和谐、温馨、进取、文明、正派的家庭里生活学习。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当,避免期望值过高,并要扭转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的倾向。要全面对孩子进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的综合素质教育。要特别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丰富子女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其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3.构建新的德育体系
以家庭德育为基础、学校德育为主体、社会德育为依托的新德育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改变当前家庭德育“教不得法”,社区教育“薄弱无序”,学校德育“一维独撑”的现状,积极探索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互相衔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