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春挽歌为谁写
我曾仰望的天空还是曾经那样,没有繁星,没有月光,漆黑的夜幕反让万家灯火显得有那么些温暖,或许只有在这样的夜晚,我才能静下心来看看窗外。有月光的夜晚,只在夜半骑车归家时仔细把玩过,看月亮,高高挂在天际,那么近,又那么远,皎洁的不含一丝杂质,看不见月宫嫦娥与玉兔,更看不见痴心吴刚,细细比较每天的月亮,发现每天都是那么圆,就以为没有月缺。我是不懂浪漫的人,宁愿把时间用来睡觉,也不会特意去享受月光。或许人生的美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而我们所追寻的快乐也是不同的,我喜欢随意的人生,在任何时间关掉手机,不回短信,大发脾气,一切都只为了自己的心之所至。也许我心中的浪漫就是像船长一样追寻自己心中最想,跟随未知的引导去探寻人生的宝藏,可惜这样的年代已经没有岛屿可以自己掌握命运,而我对于各种昆虫也没设么好感,因此探险对我来说也过于不切实际。
而我,是喜欢陌生的城市的,没有熟悉的人,就算做了什么丢人的事,也不怕被人认出来而遭到大肆宣扬,有时候,熟人也真的是很可怕。喜欢无拘无束,没有牵挂,就像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般的生活。所以喜欢吸血鬼,不仅因为美貌与力量,更是因为超脱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自由的奔跑,那种充满刺激的血液,无所畏惧的生活,真的太令人嫉妒。
喜欢下雨天,躲在家里,那种幸灾乐祸的心情,温暖舒适的我和那些落汤鸡,这种对比让人有种幸福的感觉。或许雨水可以让我身体里有种温暖在流动,就像喝下了一杯暖暖的牛奶。很久都不记得那种踩水坑的满足了,可能长大的我们就会变得懒惰,不再喜欢去享受生活,而是等待岁月把我们吞噬耗尽。
所谓青春,对我而言,并没有值得炫耀的快乐,我沉默在青春里,沉默在岁月里,快乐和痛苦并不像黑白那样对比鲜明,就像咖啡和巧克力,苦与甜的混杂,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或许我们只是对青春抱有太多的幻想,正如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在青春中挥霍,在老去后失落,于我们而言,并没有哪段岁月是充实而无憾的。我们总在叹息中回首,看不见过去,也看不见未来。
我想问,现在,我们除了青春还有什么?回答是一无所有。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是贫穷的富人,看似一张数额巨大的支票,但却暂时无法兑现。我们在快乐中哭泣,在幸福中哭泣,在无助中哭泣,我们只是一无所有。我们拥有的只是绚烂而虚无的青春,青春与白骨究竟有何区别,或许只是多了一份感觉,我们会痛,而白骨不会。
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活在所谓青春中,而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青春。它那样虚无缥缈,所有人都为她写下赞歌,而当我要替我的青春写下一首挽歌时,却不知道她是谁,是在何时来的,又是在何时离去的。
第二篇:陶渊明写挽歌
陶渊明写挽歌 2008-12-21 15:02
一、作家简介
陈翔鹤,四川重庆人。1920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同年专入北京大学。1922——1925年间参与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1927年起任 教于山东、吉林、河北等地,抗战爆发后到成都,曾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的领导,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不安定的灵 魂》、《在阪道上》、《鹰爪李三及其他》等。建国后,历任川西文化厅副厅长、川西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1954年到京 任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理事、《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主编。后期主要致力于文学研究,创作较少。本打算将庄 子、屈原等十二为古代文化名人写成小说,但仅完成《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两篇,小说发表后,影响深广。
二、短篇历史小说《陶渊明写挽歌》赏析:
《陶渊明写挽歌》共分四个层次:
1、在床上折腾一夜的陶渊明清晨起来后,回想起昨天因在庐山东林寺看了做法事内心感到特别不 快而提前回家的情景;
2、秋天瑟缩的寒气,使躺在过道间胡床上的陶渊明想起阮籍的《咏怀诗》,他告诉孙子小牛说,他再也不会 去庐山了,听说亲家把他的诗稿拿去重抄,留作传家之宝,心中有些快慰;但对刺史王弘、檀道济等大官前来攀亲论友又感到由衷厌 烦。
3、描写了傍晚陶渊明与阿通儿、媳喝酒时,谈论朋友颜延之及与慧远和尚虽在生死问题上的不同见解,还讲了一个和尚论道的 笑话。
4、三更醒来的陶渊明,为他的《挽歌》三首定稿后,又在继续推敲《自祭文》。
三、陶渊明的性格特征分析: A、崇尚自然,通脱达观。
陶渊明原本对戒律很严、不爱钱财的慧远和尚看得很重,因为
1、他写过五篇《沙门不敬王者论》,且博通六经,懂得老庄;
2、不许 拿富贵骄人的谢灵运入白莲社;
3、竟敢同杀人不眨眼的贼头卢循“欢然道旧”,一点也不怕得附逆之罪的名声。所以他上庐山想和 他谈禅论道,不料到了东林寺,看见大办法事的慧远和尚装腔作势的样子,以及毫不理会大家的“我慢”态度,感到非常不快。
B、与权利中心——不管是精神的还是政治的,保持一种疏离关系,以保持自己独立的精神立场不受时代污染。
在庐山,当所谓的儒学之友,知名之士劝他入白莲社,而且慧远法师许诺他可以喝酒时,他一边托言婉拒,一边起了回家之心。他对江州刺史王弘、刺史檀道济来同他攀亲论友感到不解,尤其讨厌檀道济所说的:“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因为他不屑那些 借归隐为名,一心取得高官厚禄的贤者。当他听说檀道济要送他粳米和猪羊的话时,两颊都发起烧来。
他觉得颜延之是个好人,讲义气,重朋友,但是名利心重,官瘾大,所以批评他俗务萦心,患得患失,整日迎来送往,没有诗情画意,根本就写不出好诗。C、不喜亦不惧的生死观背后隐藏的是对道德沦丧、乾坤混乱的社会的拒斥。
他觉得东林寺的和尚拿钟鼓来吓唬人,刘遗民却对他磕头礼拜,说明他们对生死道理还有所未达,佛家讲超脱,道家讲羽化,都是没 有彻底解脱。他认为慧远和尚的《形尽神不灭论》在道理上是说不大通的,他主张“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 独多虑。”凡事有头就有尾,这是很自然的事。
在《挽歌》中,表达了对生死大事的最终看法:“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活在这种尔虞我诈、你砍我杀的社会里,实在是无聊 之极。一旦人死了,与草木山阿同归于朽,便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D、处世达观的陶渊明表现了忧时伤生、愤世嫉俗的悲愤情怀。
陶渊明感物悲秋,想起阮籍《咏怀诗》中的诗句:“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 诉谁?”这种殷忧既是阮籍的,又是陶渊明的,更是作者陈翔鹤自己的。陶渊明身处乱世,找不到一个知心朋友能与自己推心置腹地 交流,生怕被世俗所觉、所害,对儿子也只是自责“没有本领,让你们兄弟书都读得很少。”表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肯与时 妥协,拒绝时代主潮,而又无法拒绝时代的无奈心理。他在《自祭文》中所写的:“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之如何?”,表现的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在颠倒错乱时代的最后选择,达观的处世态度后,隐藏的是满腔的苦闷、悲愤和伤感。
四、主题探索:
作品借描写陶渊明晚年上庐山对东林寺法会场景的感悟,及由此触发了一连串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以浓墨重彩描绘了陶渊明写挽歌的 创作冲动。小说特别标举了陶渊明 “人生实难,死之如何”的感慨,实际上是在誉美诗人任运委化的生死观,表现对世俗物欲的追 求和虚伪生活的蔑视。作者通过探索陶渊明的心理活动,表现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高风亮节,正直狂傲、淡泊高远 的人生志向,目的是形象地展示陶渊明高尚的精神操守,同时也借此影射当时知识分子艰难的生存景况,从而曲折地抒写了知识分子 的心声,表现了积极的现实批判精神。
60年代初,适逢党的文艺政策调整,经过多次运动打击的知识分子,再不也像当年贯彻双百方针时那样出言无忌了,而是采用借古喻 今的方式来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黄秋耘曾经这样说:“写历史小说”,“更重要的是,作者要能以今人的 目光,洞察古人的心灵,要能跟所描写的对象‘神交’,用句雅一点的话说,也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 会到古人的情怀,揣摩到古人的心事,从而展示古人的风貌,让古人有血有肉地再现在读者面前。”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作者 的现实寄托与历史故事融为一体,作者的心声与历史人物的心理契合无间。作者之所以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语境中,选择陶渊明此类与 时代权力秩序格格不入的人物做作品的主人公,表现他的独立的精神立场和高尚的品格,其目的就在于用曲笔真实地彰显当代知识分 子的生存样式和心态,为解读他们的生活处境提供一个成功的艺术样本。
但是,从1965年起,该小说就开始遭到批判和清算,有人指责“它的内容充满了阴暗消极的思想情绪,宣扬了灰色得人生观”,此后,又有人将它的背景和“庐山会议”挂钩,声称小说“既是作者为一切被打倒的反动阶级鸣冤叫屈,鼓动他们起来抗争的‘战歌’,也是射向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毒箭”。作者在文革中因此受到迫害,于1969年去世。参考书:许道明主编:《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思考题:作者陈翔鹤是怀着怎样的心态塑造陶渊明的形象的?
一、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是在60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关于“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问世的历史题材小 说。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了陶渊明“对生死 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态度”,刻画了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旷达宁远、清贫自首的性格。
作品大胆突破了当时文学写作方面的不少禁区,直面并塑造出一个坦然面对生死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将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日 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与心理活动的描写结合起来,语言质朴平易,但又具有浓郁的知识分子特色。
1.简析《陶渊明写挽歌》的主题意蕴
表现和肯定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认识态度,刻画和赞赏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旷达宁 远、清贫自守的性格。
2.简析《陶渊明写挽歌》中陶渊明的性格心理
作品描写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林寺访友、田间漫步、席间闲谈、榻上凝思等几个晚年日常生活场景,东林寺内的法事场景重 勾起了他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他想将烂熟于心的三首《挽歌》和一篇《自祭文》写出,由于心绪怅惘而终于未能如愿。小说表现了陶 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态度。
3.简析《陶渊明写挽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善于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来再现历史人物的生活场景细腻真切地呈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语言上,作者能将古典诗 词、佛教用语自然地引用到现代汉语的叙述之中,叙述语言质朴平易,人物语言也能生动地现其性格特征。
第三篇:谁为青春买单
谁为青春买单
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
手牵手,父母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
肩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
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
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你无言,我无言,大家都无言。或许我们都经不起时间的拷问,就匆匆给青春画上了句号,但那不该,不该是我们应有的人生。
风雨无常,父母的手再温厚也只能温暖我们一时半刻而非永远;师长的陪伴也只能定格在仅有的几年情谊;社会,投来的期冀和希望也只是我们青春的一个筹码。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永远幸福的人生。永远幸福的人生。
曾经,为那个大学生感动得落泪,只为他用自己书写的青春向我展示了男子汉的坚韧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许洪战辉应该手捧着四面八方而来的捐助去继续青春,或许他该凭着学校与家庭的关怀去追求另一种人生。但是,洪战辉,他没有。在难也要一个人踏实地走过,再哭,也不接受社会一分钱的捐助。这就是他的坚守,坚守青春,选择自己的青春。也许,你会认为他是造作,也许你会认为他冷漠,也或许,你把他定格为男子汉的倔强与任性。也罢,青春是自己的舞台,为自己的青春买单是洪战辉人性的亮点。
相反,社会上那些靠别人买单的人,却似乎平淡而漠然走过青春的舞台,只留下永远的遗憾。记得有篇报道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兰州市民周女士收到儿子千里寄来的脏衣。这怎能不让那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草深深低下他们的头呢?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师长的宠爱又让他们时刻以自己的成绩来定位人生,社会呢?又在为他们营造保护的氛围,摔倒了他们就大哭,永远不会考虑如可站起。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
我想,父母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学校和社会保护孩子也是应有的本分。但是,孩子的青春不是用无边无境的爱做筹码的,他们想要放飞,就让他们飞吧,飞翔在湛蓝的天空下,飞翔在广阔的海洋上,去搏击长空,俯瞰人生。
青春,要保尔的精神,要能绝境中求生,要有爱有痛,不在在的漩涡中丧生,而应激流勇进,追逐一生。
谁为青春买单?
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
第四篇:作文为谁而写
作文为谁而写
考试作文是写给谁看的?这个问题是写作文的首要问题,如果不清楚这个问题,就会容易使自己的作文误入歧途,本文从评卷者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这几年考试中优秀作文中独特的创新个性,引得不少学生羡慕不已,在自己的作文中更是刻意地模仿,见别人写古文成功,自己也之乎者也,看他人写诗歌成名,自己赶快截文为诗,结果推陈出新之作很少,无病呻吟之文皆是,作文似乎无从下手了。
其实,我们只要搞清楚了考试作文是写给谁看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首先,你要明白考试作文是写给改卷老师看的,作文不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日记——可以在其中任意挥洒内心的情感,只要倾泄了感情,一切都可不论。这也正是许多文采不错的同学而作文考试也会失误的原因之一。既然是写给别人看的,你得先让别人能看懂,让别人愿意看下去,然后才是想办法让别人喜欢看,最后才是让别人看了感动。能让人看下去并感动的作文,它的分数会低吗?但能让人看懂、让别人愿意看下去并喜欢看的作文,至少要具备以下老生常谈的几点:
1、作文的卷面要整洁,包括书写的字迹要工整美观,尽量少涂改。现阶段作文练习和考试还是以手写为主,卷面给老师的留下的印象很重要,评卷的老师不是机械,也受自己的情感控制,多数情况下,老师面对的是大量的水平一般的作品,进行的是一种单调重复的工作,整洁的卷面给人的感觉是赏心悦目,老师自然喜欢看这种作文。比如一个人,先不说你思想如何高尚,心灵如何美好,如何多才多艺,如果不讲个人卫生,满身的污垢,通体的臭气,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退避三舍的。可见,再好的文章,字写得都让人难以分辨看清,又怎么会让人看明白,更不用说让人有一种平静的心情看下去,就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写成这样,也会被扔进废纸篓的。
2、作文的条理要清楚,要有层次,段落分的要合理。每个学生都知道,一篇文章囫囵一段不好,但也不是一句一段就好,从头到尾一两段的作文固然呆板沉重,段落太分散也会给人一种杂乱纷繁的感觉。虽说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写作内容,表现在文章的段落上是不一样的,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就像画一个人,你可以把他分为头、上半身、下半身和脚来画,也可以进一步再分为头、颈、躯干、双臂、大腿、小腿和脚来画,但非要把汗毛孔也一个一个分出来画,这就如同把人画成囫囵一团的一样让人无法忍受了。如果作文写到了别人不能忍受的程度,这作文还看得下去吗?就中招考试的篇幅来说,写四至六段比较合理。
3、作文的结构要合理严谨,注意前后的照应,不能忽略内容之间的过渡。文章每一部分写多写少,虽说没有规定教条,但也不是尽自己的喜好随意写的。还拿画人来说,你把人画成了大脑袋小身子不好,画成了大肚子麻杆腿也不好,将脑袋和肩膀粘在一处更不好,因为这种人的外型实在不美。健康人的体型,身体各部分都符合一定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的定律,四肢也都有关节连接。文章也应该这样,该铿锵简短就铿锵简短,该雍容丰满的就雍容丰满,该过渡照应的就过渡照应,一个外型“健美”的文章,别人能不喜欢看下去吗?一般而言,开头好结尾尽可能简洁,中间几段的关系多用并列和递进。
4、作文的语言要自然流畅,作文要想让人看懂,也能让人看下去,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作文的语言要自然流畅。一篇满是病句、错别字的作文,别人自然是看不下去的,但有些同学作文的语言故作高深莫测,让人读起来晦涩
难懂,同样也是让人无法看下去的。就像一个人虽然长得靓丽英俊,身上的服饰却不合体,甚至不合时宜,该在家里穿的睡衣你穿到了大街上,该穿夏天的衣服了你非要裹个厚棉袄,别人看了都会很不舒服,你原有的美也会消失殆尽。作文也是这样,语言清新也好,华丽也罢,让人读起来自然流畅就好。万不可为过分的个性将自己打扮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因为别人是不喜欢鬼怪的。其实作文语言美好有一个诀窍,那就是在作文中要有意识运用比喻、拟人好排比的修辞。
5、作文的立意要不同一般,一篇作文别人喜欢不喜欢看,有时也不完全在于你的作文写得好不好,再好的文章如果与别人的作文没有多大的差别,别人也是不会喜欢的。据说某地一次考试作文评卷,一位老师被一位考生的作文深深打动,该考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是在刚刚经历了家破人亡而坚强地来到考场参加考试的。如此立意怎不让人为之感动!谁知道后面的不少考生立意竟是惊人的相似,或刚遭遇水灾,或才碰到了车祸„„,你想,再好吃的菜也架不住天天吃,后面的作文命运自然可知了。所以作文的立意也非常重要,要么新颖、要么深刻、要么巧妙,你总得占一头,跟着大众跑的作文,别人是不会喜欢看的,作文的分数也只可能是大众分。如果不会创新,那就老老实实写那些积极向上的主题好了。
许多作文功底不错的同学在熟悉自己的老师的“溺爱”下,作文的得分会很高,一旦走出去参加考试,上文所谓的毛病就会显现出来,有时甚至会成为致命的杀手,作文得分与平时水平大相径庭,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明白作文首先是写给别人看的,作文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已经对你有偏爱心的老师说了算,而是别人说了算,读者说了算!对那些只顾自己写得高兴的学生来说,必须扭转自己的“象牙塔“观念,在写作文的时候多问一下自己:别人能看懂吗?别人会看下去吗?别人喜欢看吗?
当然,一篇作文仅仅让别人能看懂,能看下去,还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你还要想法设法让别人喜欢看,在此基础上,让别人看了感动,才能算是好文章。写完了一篇作文,自己都懒得再想,一篇作文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去感动别人呢?所以,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先感动自己,名家作品多为吐血之作,也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必须明白作文也是写给自己看的,文章是心声的外露,是自己对自己的情感倾诉。让自己的文章感动自己的因素很多,归根结底离不开用心灵写作。
有些学生要么写不出作文,要么写出的是些不疼不痒的文章,总说原因是自己不喜欢作文,其实,每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想想你在日记中如痴如醉地倾诉情感,你在与同学朋友的书信中的慷慨陈辞,哪一篇不是好文章的雏形?在自己的日记和书信中就能写好,归根结底是你在用自己的心在写文章。假如在平常的作文中也能如写日记和书信那样用心写作,那么作文就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写好作文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提出的看法自然不一样,每一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作文沾沾自喜,因为那是你写的,但作文写成之后就不属于你了,除非你把它束之高阁,不让人见。所以作文尽管是自己写的,它最终是给别人看的。作文是为别人写的,没有读者的作文不是作文。
第五篇:谁为我的青春买单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观众: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谁为我的青春买单?》
大家看看我身上的这件衣服,它的颜色,它的设计,它的剪裁处处都散发着青春、活泼的气息。(大家不要觉得我自恋,其实大学生本来就是青春和时尚的领头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未曾给社会创造过任何财富的我,当然买不起这件衣服,是我的父母在为我的衣服买单。那么,当我们享受着青春的缤纷与绚烂时,当我们不屑地挥霍着青春的美好年华时,可曾想过,谁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
年轻的生命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年轻的心稚嫩而又倔强。当我们不顾一切地买那双阿迪限量版的球鞋时,当我们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时,当我们打架斗殴显示个人英雄主义时,当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埋葬在言情小说里时,当我们通宵三国杀时,当我们整日整夜玩魔兽、打CS时,可曾念及家中的父母正简衣缩食地为我们透支的年华买单?可曾想起老师们正为第二天的授课废寝忘食?可曾知道国家、社会为我们这些新生代的成长动员了多少力量,投入了多少财力?扪心自问,真的想到这些了吗?是的,我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想到了,可是,我实在不能乐观地认为每一位同学都想到了。因为那些与和谐校园不相合的音符的的确确发生在我们身边!
风雨无常,父母的手再温厚也只能温暖我们一时半刻而非永远;师长的陪伴也只能定格在仅有的几年中;社会投来的希望也只是我们青春的一个筹码,青春始终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曾经,为那个大学生感动得落泪,只因他用自己书写的青春向我展示了男子汉的坚韧、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许洪战辉应该手捧着四面八方的捐助继续他的青春,或许他该凭着学校与社会的关怀去追求另一种人生。但是,他没有。再难也要一个人踏踏实实地走过;再苦,也不接受社会一分钱的捐助,把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吧。也许,你认为他是造作,也许你认为他冷漠,也或许,你把他定格为男子汉的倔强与任性,但他却是自己为自己的青春买单。相反,那些靠别人买单的人,平淡而漠然地走过青春的舞台,留下的只是永远的遗憾。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师长的宠爱让他们自以为是,社会的关怀让他们摔倒了只会大哭,却不会思考着如何站起来。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
我相信,曾经的我们都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憧憬着大学的美好生活,曾经的我们都带上了一颗进取的心跨入大学的校门,曾经的我们都信誓旦旦要成为这个学校最耀眼的星。然而,时间的洪流消磨了我们的斗志,缤纷的诱惑麻痹了我们的心,平平淡淡成为了一种习惯,浑浑噩噩变为了一种常态。但是,我要说,我们是大学生,我们是天之骄子!或许,你会觉得
可笑。是啊,当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可以丝毫不屑的说“大学生满地都是”,当用人单位一次一次退回你的求职简历,又或者给你提供的薪水还不如一个农民工,你又怎么敢拿大学生这个身份当回事呢?可是,在这四年里,我们应该学会用理智分析事物,我们需要一颗会思考的大脑,思考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人生该如何慎重地走过!
青春经不起挥霍,生命经不起浪费。趁着年轻好好努力一把!“谁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我想当我再次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应该明白:没有别人可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只有你自己能够擦亮生命中那片属于你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