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多里尼先生的教导——读《麦田守望者》一得
安多里尼先生的教导——读《麦田守望者》一得
孙仲旭(LUKESUN@coscogz.com.cn)
2001-7-19
1951年7月16日,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由美国利特尔-布朗(Little Brown, 又译小布朗)公司出版。50年过去了,这本书在全世界受欢迎程度不减。根据《塞林格传》(译林出版社,2001年6月版)的作者保罗·亚历山大调查,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这本书英文版已销售了一千六百多万册,到1997年末仍在《纽约时代》平装书销售榜上排名七十多位。如果在国内评选出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外国小说的话,想来《麦田守望者》也会居于前列的。甚至,“守望”这个词也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流行的词语了。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Holden Caulfield)是“愤怒青年”的代表,在小说中,他几乎事事看不惯,只相信孩童身上还存在着天真。他希望能以保卫这种天真为职业(也就是,做个麦田守望者)。霍尔顿在纽约游荡,这使他更深切地了解到人世的丑陋。小说最后,霍尔顿因为过度紧张,脑子里的弦绷得太紧而垮掉了,不得不进了疗养所。
霍尔顿以后会过怎样的生活,是妥协还是继续抗争?这是许多读者都关心的问题。在我看来,实际上小说本身已给出了答案,这答案就在霍尔顿所敬佩的唯一一个老师安多里尼对他的教导之中。这教导是引用波兰精神分析学家威尔罕姆·斯塔克尔(Wilhelm Stekel, 1868-1940)的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句译文来自施咸荣先生,原文是:The mark of the im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die nobly for a cause, while the mark of the 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live humbly for one。以我对原著的理解,我觉得施先生的译文不太准确,我将这一句试译为:“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原则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原则而谦卑地活下去。”施咸荣先生曾将这句话斥为“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信条”,显然是言重了。
小说中的霍尔顿很容易引起共鸣(可能也是因为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口吻),但十几岁的他尚处于“只破不立”的阶段。也许更是因为他年纪尚幼,不能够看到世界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完美的。其实,一味的愤世嫉俗并不能解决多大问题,而学会“谦卑”的态度,认真做一些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多或少地将世界向更完美的方向推进一点,这似乎才是更有建设性的。
长大后的霍尔顿会是什么样?塞林格自己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三十多年来,塞林格生活在新罕布什尔州考尼什(Cornish)镇的一座乡间房屋里,与世隔绝。他仍在勤奋写作,但是不再发表。靠着《麦田守望者》和另外三本薄薄的小说集,他过着可以说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当然有权过着不受打扰的生活,而每一个热爱《麦田守望者》的读者都应感谢他,是他创造出了我们青春时期的知音--霍尔顿,并且继续对我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