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面试工作实施细则(试用)
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招生面试工作实施细则(试用)
为使招生面试工作规范、有序,确保公平、公正、择优原则的贯彻执行,特制订首都师范大学二本专业招生面试工作实施细则。
一、面试生源范围
2010年北京二批次一志愿填报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北京考生。
二、报名要求
参加面试的考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北京市中学生学生卡或学生证、近期一寸免冠照片1张,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报名、测试。
三、面试时间、地点
面试时间:2010年4月24日或5月3日(考生任选一天)
面试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淀部
地址:海淀区通慧寺1号
联系电话:010-62516712
乘车路线:乘坐304、307、386、630、671、851、944等路公交车在“海淀南路”站下东行50米路南;乘坐
26、运通
110、运通118、361、367、374、944、944支线等路公交车在“人民大学西门”站下车,北行200米,人大北路东行400米路北;乘坐特
4、特6、302快车、302、320、653、717、731、801、808等路公交车在“海淀黄庄”站下车,海淀医院向西500米路南。
四、面试内容
1.体态仪表:主要对考生的五官、形体、动作协调性等方面进行考核;
2.汉字书写:主要对考生简化字书写规范和书写能力进行考核;
3.语言表达:主要对考生的普通话水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4.儿歌演唱:主要考查考生韵律、节奏、音调等方面能力与素养。
注:只报考小学教育各专业的考生,不用测试“儿歌演唱”;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以上四项均需进行测试。
五、面试结果
1.面试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2.小学教育专业面试合格要求:总分合格,同时仪态仪表和语言表达单项达到合格。
3.学前教育专业面试合格要求:总分合格,同时仪态仪表、语言表达和儿歌演唱单项达到合格。
4.重复考试者采用第一次成绩。
5.考生凭高考考生号于4月30日和5月7日登陆首都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结果。
6.面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考生守则
1.考生按规定要求办理报名手续,参加面试,自觉遵守面试的各项规章制度。
2.考生进入候考室领取面试转单,并认真填写。
3.考生进入每个面试室须交验面试转单,以便核对身份,记录成绩。
4.考生进入面试区,应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各项面试。如果由于考生本人的原因造成的漏考或缺考,该项成绩作零分计。
5.考生面试时,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考官的评分。
6.考生在面试区内时,言谈举止要文明,不得嬉戏打闹、高声喧哗和干扰面试正常进行,违者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7.面试过程中,严禁弄虚作假和由他人代考,违者一经发现,取消其考试资格,并追究考生及有关人员责任。
8.考生如违反面试纪律和规定,经查实后报省招办,按《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违规行为处罚办法》作出处理。
9.若对的考试有疑义,可在面试结束后向学校纪委反映,电话68902601。
第二篇:小学教育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含实施意见)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含实施意见)
中央电大教务处教学管理科
(2004年09月15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含实施意见)
(审定稿)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实施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基础教育人才的先导性、基础性项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持续开展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服务于基础教育的重要专业。为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本试点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实施,特制定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含实施意见)。
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和教育部批准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意见》有关精神以及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小学教育专业运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小学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识的新型高等教师教育专科应用型专业人才,总体特征是体现综合性教育与定向性教育的结合,坚持国家基本要求的统一性和兼顾地区差别的灵活性相结合。
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实施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
一、集中实践环节的性质与任务
集中实践环节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研究项目,也是本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需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学习,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活动性实践性课程。
集中实践环节的任务是整合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科研方法,运用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基本知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和基础教育改革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换,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现象进行考察、调研、分析和评价、研究。
3.能综合运用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指导自身教学实践,提高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三、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
自主学习与各种辅导、指导相结合;个别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考察、调研与论文撰写相结合;文字媒体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试点办学单位与中央电大相结合。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安排
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共应安排144学时,8学分。具体安排如下:
教育教学调查:4学分,72学时。
毕业作业:4学分,72学时。
二、多媒体教材使用说明
1.文字教材。本大纲和《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是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主教材,是指导和规范集中实践环节的主要依据,也是完成集中实践环节所必须的综合性重要教学材料。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是集中实践环节的辅助教材,对集中实践环节的实施进行总体指导。
3.VCD光盘。VCD光盘是集中实践环节的辅助教材,为学生进行毕业作业提供案例。
三、教学环节
教育教学调查主要教学环节:自学教材——集中辅导——论证并选定调查题目——拟定调查方案——接受个别指导——开展调查——小组讨论、交流——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初稿——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修改定稿——经评审获得成绩。
毕业作业主要教学环节:自学教材——接受集中辅导——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拟定作业题目——收集资料(研究案例)——列出提纲并接受个别指导——小组研讨、交流——独立完成毕业作业初稿——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修改定稿——经评审获得成绩。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教育教学调查和毕业作业。
一、教育教学调查
教育教学调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教育实际以及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力与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意识,同时也为下一步完成毕业作业积累材料,提供选题思路和立题角度。
(一)调查范围
1.所任职的学校或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情况(如基础教育改革现状、接受新课程标准培训的情况、新教材实验情况等);
2.所任职的学校或地区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如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体现、素质教育与教师等);
3.所任职的学校或地区小学课程情况(如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教材评价、活动课的开展、校本课程等);
4.小学教育学科教学方法情况(如学科教法改革与创新、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复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参与式教学等);
5.小学德育情况(如小学班主任工作、主题班会工作、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等);
6.小学美育情况(如艺术课程或艺术活动、热爱和亲近自然的教育活动、师法英雄的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等);
7.小学生学习心理情况(小学生学习障碍、小学生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策略、小学生学习能力的个案分析等);
8.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如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情况、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情况、师德状况、学历进修情况、教学及科研能力等);
9.教育技术手段与小学教育教学(如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及效能、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对教育技术手段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与教师等);
10.其他情况(如一个先进班集体、一名优秀教师或班主任的事迹调查、当地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儿童辍学情况及原因等)。
(二)调查重点与方法建议
1.调查重点
本学校或本地区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小学教育学科教学方法情况(尤其是课堂教学);小学生学习心理情况;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教育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
2.调查方法建议
教育教学调查可以采用实际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问、问卷调查或资料调查等方法,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综合进行。
(三)教育教学调查的成果形式要求
教育教学调查的成果形式是调查报告并附调查方案以及调查相关资料(包括座谈会纪要、访谈记录、原始数据、采访名单、采访录音等)。调查报告字数要求不低于3000字。
二、毕业作业
毕业作业是对本专业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后的总结性作业,是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通过分析研究以反映自身所具备的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完成毕业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整合所学课程知识和自身实践经验,通过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构建新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过程。
(一)毕业作业主要内容
毕业作业4学分,72学时。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毕业作业分三大类:教育研究论文;教学研究论文;教案研究与设计。学生在其中任选一类完成。
第一类 教育研究论文
1.作业目标:整合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掌握教育论文写作方法和规范,实践论文写作,增强论文写作能力。
2.选题范围:基础教育改革;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3.写作过程:教育理论研读和本专业主干课程相关内容整合; 论文写作相关资料介绍及分析;范例介绍及分析;论题的确立;论文提纲的拟定;论文写作与修改。
4.规范与要求:论文格式规范;论文写作要求。
第二类 教学研究论文
1.作业目标:整合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掌握教学论文写作方法和规范,实践论文写作,增强论文写作能力。
2.选题范围:小学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方法;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小学活动课教学;教学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学;小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3.写作过程:现代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研读,本专业课程相关内容整合;论文写作相关资料介绍及分析;范例介绍及分析;论题的确立;论文提纲的拟定;论文写作与修改
4.规范与要求:论文格式规范;论文写作要求。
第三类:教案设计与研究
1.作业目标:学习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和教案设计方法,掌握教案设计规范,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实践教案设计,研究教案设计过程,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设计理念与教案设计方法: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教案设计的一般方法。
3.设计材料与范例:提供设计的主要学科课文。优秀教案范例。
4.教案设计过程:教学目标与对象分析;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提纲;教案写作与修改。
5.教案研究:教案设计思想研究;教案设计过程研究。
6.设计规范和研究要求:教案写作格式规范;教案写作内容要求;教案研究内容要求。
(二)作业形式和字数要求
1.论文、提纲和相关写作过程材料(含修改意见和修改要点)。
2.教案、提纲和相关研究材料(含设计思想阐述、设计内容和过程分析、修改意见和修改要点)
3.论文和教案字数不低于3000字。
第四部分 教学总体建议
在进行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各办学单位应把握专业特点,坚持真实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围绕学生实践过程和相关要求落实实施要素和条件,明确各方面的职责与任务,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和条件,形成教育教学和研究合力,将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做到有所创新与有序,确保实践质量,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取得研究成果。第五部分 项目研究
1.实施小学教育集中实践环节应确立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观念,整个实践活动就是一个研究项目,实践过程是一个研究过程,最终形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课题和小学教育专业研究课题中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的配套研究成果。
2.各试点电大小学教育专业应在实施集中实践环节的基础上,提交1篇以上综合论文或总结报告,上交中央电大。
3.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中央电大将以各种形式促进沟通与交流,促进研究的深化,共享研究成果。附: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施意见
为指导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顺利实施,落实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此实施意见。
一、所有参加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的学员均必须完成集中实践环节,任何情况不得免修。集中实践环节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二、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由办学试点单位在中央电大指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并报中央电大备案。办学试点单位应由3—5位具有副高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组成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专门负责对实施实践环节大纲的布置、指导、集中辅导,负责组织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进行调查报告和毕业作业的终审,调查报告和毕业作业的成绩评定、登记,以及与教学点和中央电大师范部的联系。本实践环节的具体实施由各教学点在办学单位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进行,负责安排指导教师(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可以专兼结合),审定调查选题、调查方案和毕业作业选题,指导调查活动、调查报告和毕业作业撰写与修改,对调查报告及毕业作业进行初评。为保证教学质量,每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自己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范围的毕业作业,所指导的学员人数不得超过每届10人。
中央电大师范部有责任和权力为集中实践环节的实施进行指导,提供服务,实施督导和检查。
三、各试点单位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参加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教师培训。
四、集中实践环节的内容构成和学分分配
小学教育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教育教学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内容各为4学分。
五、集中实践环节的具体安排
集中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调查和毕业作业按《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
(一)教育教学调查。
1.教育教学调查的时间安排。建议教育教学调查安排在第五学期开始进行,在第六学期完成。
2.教育教学调查的选题要求。本专业教育教学调查的选题应从集中实践环节大纲中规定的10个范围内产生,将在《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中列出一批建议选题,同时可以由办学单位拟定一组建议题目,也可由学生经论证后自行拟定题目提交指导教师确认。选题应当自觉运用专业学习成果,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经济文化现状和小学教育现状,结合本校学科教学改革进程,以及学员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情况来拟定。要求选题关注真实具体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避免“大而空”。
3.教育教学调查的操作步骤。首先在论证的基础上,由学生拟定(或选定)调查题目,写出调查方案,其中应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方案经指导教师批准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并收集、积累和分析原始材料,然后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初稿,接受指导教师指导后修改定稿。
4.教育教学调查的组织形式。可以单人独立进行,同时提倡由3人以下(含3人)组成的小组协作完成调查活动。调查报告如独立完成则单独得分;二人以上合作,调查报告规定字数4000字,三人合作调查报告规定字数5000字,每位小组成员必须独立承担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撰写,并在成果上注明后分别得分。
5.教育教学调查的基本方法。提倡学生就近开展调查,可单独或综合运用实际考察、问卷调查、资料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
(二)毕业作业
1. 毕业作业的时间安排。毕业作业建议安排在第六学期第二周开始布置,在第十五周前完成。
2.毕业作业的成果形式。教育论文和教学论文的成果为论文、提纲和相关写作过程材料(含修改意见和修改要点);教案设计与研究的成果为教案、提纲和相关研究材料(含设计思想阐述、设计内容和过程分析、修改意见和修改要点等)。
3.毕业作业的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由中央电大师范部负责编制《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给予规定。
4.毕业作业的操作步骤。学生学习《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后,在其中选定某类作业,拟定题目,报经指导教师认可,报试点单位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备案后,在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下按《手册》规定和要求完成作业。
5.毕业作业提倡个人选定题目后,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研讨和交流,但必须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作业。同小组学生作业题目及内容不得雷同。
6.如学生毕业作业选定论文形式,则可利用教育教学调查成果作为论题进行深入研究,但必须符合论文写作的特定要求,不得用教育教学调查报告替代。
六、调查报告和毕业作业的考核内容、标准以及成绩评定办法按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考核说明有关规定执行。
七、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是一件重要的、具有创新性质的工作,本实施意见先试行两年,各办学单位有责任和义务随时收集和反映相关情况,使其逐步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