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美术欣赏论文之国之重器—司母戊鼎鉴赏
国之重器—司母戊鼎鉴赏
鼎是我中华祖先所创制最早的一种器皿,在发展过程中由食器变成祭祀神器。千年来,鼎一直被沿用,在不同时期它有不同的社会含义从而在中华物质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铜鼎,有一个更神圣的意义,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自夏商时代,那就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我中华,自夏商时代起,就把铜鼎视为国家的宝器。所谓“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府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长期混战争霸,无非为争夺政府,取代周王而统治天下。其是所谓“定鼎中原”,就是在中原取得了天下,即立国之意。把鼎视为国家政府的象征,是人们给鼎所赋于最神圣的社会意义。
1946年6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司母戊鼎是青铜鼎的代表之一.司母戊鼎是商后期铸品,据考证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此鼎铸成时间约为商后期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形制雄伟,气势宏大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司母戊鼎以范料塑模及底范,阴干后即可在其上翻制外范,鼎腹每一面由—块内嵌六块分范的整体范构成,共四块。六块分范构成鼎腹上、下包括扉棱在内的各一组兽面纹以及两侧的兽面纹,各块分范可分别翻制再嵌入整体范中成复合范。每一面的鼎腹和鼎足用同—块范形成,采用分范制作纹饰并且整体的铸造连接一气呵成。司母戊鼎成形技术代表着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从中可窥视二三千年前先人高超娴熟的技艺。司母戊鼎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反映了殷商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器形厚重,装饰华美,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此时的饕餮纹已不再是简单的带状布局而是层次分明、富丽繁缛而神秘的新风格,而是占据了器皿较大的空间,向通体满花的方向发展,且向立体多层装饰发展。
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深刻而庄重的文化含义:在青铜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身上的纹饰除了象征意义外更多的是它所包含的艺 1 术审美价值。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