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时间:2019-05-14 10:3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篇: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 讲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本要求复习参考题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和师德修养?

1、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改造和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我修养的过程;一是通过修养活动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教师。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对教师自身的激励作用,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需要;

3、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有利于自身职业理想的实现;

4、对教育环境的优化作用,是当前改善师德状况的迫切需要。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

1、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

2、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修养;

3、要加强政治修养。

(二)心理素质修养

1、首先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力支持;

2、其次,努力提高自身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能力;

3、要学会自我调节。

(三)知识和技能修养

1、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修养;

2、要加强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

3、要加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修养。

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4、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内省慎独;

2、勇于实践磨炼,增强情感体验;

3、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六、教师应如何做到“慎独”?

“慎独”一词源于儒家的《大学》、《中庸》,意思是说,当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1、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具有自我修养的高度自觉性。

2、增强自制力,加强自我监督。

3、要光明磊落,诚信守法。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二)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三)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四)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八、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1、教育功能

①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②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③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④ 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

①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3、促进功能

①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4、评价功能 指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以教师职业道德去规范教师行为,并把它作为对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职能和标准。

表现为:社会舆论的道德评价;教师自我道德评价;教师与社会成员的互动评价。

九、谈谈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一)学校因素:最主要的压力源。

1、由于学校管理和条件给教师造成的职业压力;

2、由于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而引起的教师职业压力;

3、学校的人际关系可能影响教师的心态,促使压力产生。

(二)社会因素

1、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待遇导致教师压力;

2、社会的变革使教师感受到压力;

3、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使教师感到压力;

4、教育的改革和变化造成教师的压力。

(三)个体因素

1、教师过高的期望;

2、能力素质;

3、教师过强的感受能力。

十、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或称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它从一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影响教师的行为。

包括:教师的幸福、良心、公正、理想、责任(义务)、态度、纪律、作风、荣誉等。

十一、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状态。

十二、什么是教师(教育)良心,其具体要求有哪些?

是指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的自我意识,是教师道德心理的内在评价机制,也是教师进行自我道德调控的精神力量。

具体要求:

1、有着强烈的教育信念;

2、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不断反思,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十三、教师的公正

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正直无私、无偏无袒地处理各种业务关系,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全体合作者。其中,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十四、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1、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2、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另外,偏爱优生也会加重他们的骄傲情绪。

3、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十五、教师职业理想:

就是教师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

十六、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十七、教师义务(责任):

一方面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必须遵循的道德要求;另方面是指教师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遵循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并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

十八、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及如何遵守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4、从一点一滴做起;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 改正错误。

十九、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

1、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

2、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二十、什么是教师职业作风?人民教师应该树立哪些优良职业作风?

答: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

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十一、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2、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3、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4、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望;

5、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6、良好的性格特征;

7、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二十二、教师职业荣誉: 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二十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包括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

四种基本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二十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三个层次的关系。

1、理想层次着眼于从较高层次的理想状态对教师职业道德定位,它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最高要求。

2、原则层次着眼于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它既表达了现实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考虑到我国教师现有的师德水平以及如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向更高层次迈进。

3、规则层次体现了对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底线要求,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要求。这些要求一般直指教师的外显行为特征,有很强的观察性和操作性。教师职业道德规则通常采用否定式语言格式,以明确在教育工作中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采用和呈现的。

二十五、师生关系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与自己拥有同等政治权利的公民,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感情等,避免动辄打骂训斥、羞辱学生。

2、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金钥匙,教师应包容学生的缺点,允许学生犯错误,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3、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应当而且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对话、互相包容。

4、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放弃主从关系,而向朋友关系转变,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十六、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写六条即可)

1、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

2、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活动;

3、选择班干部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公开唱票;

4、遇事能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不打断学生的讲话,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把话说完;

5、尊重学生的意愿,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想法为中心;

6、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7、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8、给学生机会,给教师提意见;

9、重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多与学生沟通。

二十七、家校关系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调节应把握的问题)

1、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2、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不训斥,不指责;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二十八、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有哪些?

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

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

二十九、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之间有哪些分歧?

误区:其一,利用家长;二,排斥家长;其三,教师一言堂; 其四,向家长推卸责任;其五,动辄向家长告状。

分歧:

1、教育观念上的分歧

2、出发点

3、教育方法

4、教育价值观

十、教师在集体生活中所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

1、平等、尊重。平等、尊重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宽容、谅解。宽容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要大度,有气量,能克己容人。“壁里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互助互惠。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互助互利,使双方都得到合理的、适度的利益或一定的精神满足。

十一、教师应如何在实践中体现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1、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自身融入集体之中;

2、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3、努力工作,为集体创造荣誉;

4、维护集体的团结,和谐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十二、教学工作中教师所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勤奋来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要求任课老师要精通所任学科的基础知识。

2、教师要增强自己的道德责任感。教师的道德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强大动力。

3、教师要形成良好的师表美(表美和道美)

十三、职业生涯发展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职业生涯的阶段分析

1、适应期(第1—3年)。面临着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又有着初为人师的兴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新教师产生无所适从之感。

2、成长期(第4—7年)。具有了从事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对于教学活动也能适应,在努力寻找并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

3、成熟期(第8—23年)。教师在职业技能上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潜力已经发挥出来,提升的空间也不太大。所以,这一时期的教师,往往容易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感、无力感。

4、创新期(第24—31年)。在同行中,他们成为了资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自信。他们具备了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能力。但是,他们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沉醉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而不愿意去探索、创新。

5、退出期(第32—39年)。由于年龄等原因,教师即将退出教育岗位,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终结。

(二)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职业道德要求

1、适应期:敬业的态度

在适应阶段,教师往往是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敬业精神最为重要。只有敬业,才能让教师有勇气去克服各种困难,也只有敬业,才能让新教师始终对教师职业保持一种敬畏的心理,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工作。

2、成长期:探索的精神

在成长阶段,教师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探索,逐步积累经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与师德水平都有一个质的提高。

3、成熟期:永不满足地追求

在成熟阶段,教师的职业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挥,在职业生涯中的上升空间也开始变小。所以,在这一时期,教师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在这一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点就是要培养自己永不满足的精神。在职业生活中,不断地去追求,不断地去尝试,保持职业生活的激情和冲动,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对于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热爱。

4、创新期:职业的使命感与开拓精神。

创新期的教师,在理论上有能力根据自己多年来对于教育事业的体悟,书写出对于教育工作的独特理解。在实践上,教师也有能力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发挥出自身在实践经验上的优势。

5、退出期:职业的满足感

带着职业的满足感与幸福感退出职业生涯,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递给年轻教师。

十四、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有八个:

•习惯一: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

•习惯二:端庄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习惯三: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习惯四: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

•习惯五: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

•习惯六: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习惯七: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

•习惯八: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十五、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内容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十六、08版与97版《师德规范》有哪些区别?(靓点)

(一)将“依法执教”改为“爱国守法”,将 97 年的学习理论上升为爱国、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更加明确教师的职责和遵守的法律法规。

(二)将“热爱学生”改为“关爱学生”,把学生的安全放在很重的位置上,这是最大的区别,体现了对学生的人为关怀。

(三)将“团结协作”与“尊重家长”合并于“为人师表”中,明确提出“抵制有偿家教”,更重师德,树师风。

(四)将“严谨治学”改为“终身学习”,提出“终身学习理念” 和“创新思想”,“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适应当今教育的目的。

(五)增加了“教书育人”,强调素质教育,提出教师教育学生的原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附:97版师德规范:

1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

3热爱学生

4严谨治学 5团结协作

6尊重家长

7廉洁从教

8为人师表

十七、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五、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此部分是重点,应注意各种题的变式: 如:六种规范的贯彻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师表);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符合哪点师德(为人师表)?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

※“爱”与“责任”是贯穿师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

有一年秋天,北京大学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年轻的学子于是轻松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谢过,两人各自走了。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被震撼了。上述事例主要反映了教师的哪点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三十八、六点师德的各自的意义、地位、作用等。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十九、爱岗敬业的意义

1、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

2、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

3、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

十、关爱学生的意义

1、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师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2、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师爱能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能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学生道德信念形成的条件。

3、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需要。师爱能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热爱学生才能献身教育事业。

4、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创设积极愉快的人际氛围和学习气氛。

十一、师爱(教育爱)的内容(层次)及特点:

内容:亲近感,理解感和尊重感,期待感。特点:职业性、全面性、无私性、原则性。

十二、为人师表的意义

1、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2、为人师表的教育意义

首先,为人师表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为人师表对教学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如何做到“关爱学生”?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2、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其形式有:尊重、倾听、微笑、凝视、赞赏。

3、严格要求,不溺爱学生。

十四、为人师表的功能:

激励、内化、示范功能

十五、教师的言表风度

是指教师在教育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的行为方式和特征。

十六、当代中小学老师应具备怎样的师表风范?

1、崇尚文明,谈吐文雅。语言要文雅、规范、准确、简洁、生动。

2、仪表堂正,举止端庄。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服饰、举止行为、教态。

3、刻苦钻研,业务精通。应具备教学基本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4、献身教育,品德高尚。

十七、终身学习的意义

1、是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2、培养学生良好学风的需要;

3、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十八、教师的形象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表形态;

2、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

3、语言: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情绪合理等,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

4、礼仪:包括称谓、交谈、聆听、服饰、介绍等,是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十八、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1、学习理论,提高认识;

2、安贫乐教、坚守情操;

3、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4、警钟长鸣,抵制堕落。

十九、尊重家长、家教合作的道德要求:

1、体谅家长、爱护学生;

2、尊重家长,平等相待;

3、及时沟通,密切联系;

4、科学指导,当好参谋;

十、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五

十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涵义及意义:

含义:将外在于主体的职业道德内容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然后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意义: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

2、道德人格完善的需要;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十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及途径:

过程:是一个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由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即构成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即: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4、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途径:

1、加强社会道德教育;

2、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四点)

十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做的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

十四、教师道德评价的方式及作用

方式: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管理评价和社会评价。

作用:

1、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2、培养教师道德修养的有效手段;

3、促进师德建设和淳化社会风气的导向作用;

十五、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

共性:

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与养成。

借鉴与启示:

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

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十六、简述教师道德教育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一方面对教育劳动的对象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也有重要作用。

教师道德教育能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深刻理解教师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心;能促进教师改善劳动态度,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教风;能提高教师的行为选择能力和心理素质;能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业务素质。

十七、辨析:“教师打骂学生的行为其实也没什么,他们都是恨铁不成钢,也是对学生负责。”

错误。(理由)违背了“关爱学生”这点职业道德;这种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常常表现是一种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那种“打是亲骂是爱”的做法,在实际上往往不知不觉地会造成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和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剥夺以及对身心健康的摧残。

十八、许多进行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尊重关爱学生。请你谈谈这其中都有哪些道理?

参考“关爱学生的意义”

十九、判断: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此句话是对的。首先要说明的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不是伤害,不是虐待、歧视等。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即在理解、尊重、信任基础上进行惩罚,而且惩罚要做到公正合理、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惩罚是对学生教育方式的一种,是一种否定评价,有时是很有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十、案例分析 :

案例一:

“老师,还记得小飞吗 ?我至今不明白他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你?难道只因为他家杀了猪,没有送您一些肉吗?那次,小飞感冒了,吃了药之后上课犯困,你就借题发挥,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让小飞去外面罚站;而自己却若无其事关上门,在温暖的教室里继续面色平静地讲课。你知道你的做法让我们多伤心吗?后来,小飞重感冒住院一个星期,你却没有一点愧疚之意,竟然说,这样不守纪律的学生就该给他点教训。小飞的父亲来校了,给你带来了几支人参,你终于笑逐颜开,不再难为小飞了。可是老师,你知道那人参是怎么来的吗?那是小飞的父亲在工地上干了两个月之后,用赚来的工钱给小飞卧病在床的母亲买来补身体的。

评三好学生了,评上的人能保送上重点高中。你频繁地家访,在经过吃吃喝喝的比较之后,决定推荐小勇。尽管他是班里后几名的学生,并且常违反校规校纪,是纪检专栏上的“常驻代表”。老师,请你不要再滥用你的权利了!还我们一方净土吧!”

请分析此例中教师的主要问题及危害,对于学生“犯困”和班级评“三好”这样的事,作为教师,你认为应怎样对待?为什么?

•(主要问题)违反“为人师表”和“关爱学生”。为师不廉,执 教不公,导致对学生的严酷相待。

(•主要危害)从学生方面看,损害了学生的身心;从教师方 面看,扭曲了师生关系,损害了教育行风,有可能导致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怎样对待)对“犯困”一事给予关切的询问和了解,查明原 因后予以关心,对其带病学习给予赞赏或肯定;对班级评“三好”一事,应做到公正公开,按照民主程序

(理由)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重要职责;公正公平是保障学 生合法权益、维护学生切身利•益所必需。

案例二:

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每次提问都给否定了。记得有一次,一位语文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有嘲笑的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到了中学以后,我很少提问„„不像以前那样“炸刺”了。

问题:请根据尊重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念,分析说明本例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

(主要危害)如此下去将束缚或压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 主动性,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正确做法)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给 予肯定;以这一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

(理由)这是新的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联系案例展开论述。

案例三:

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⑴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⑵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情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那位女教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诚信是为人之本、治家之本、立企业之本,也是社会之本、国家之本。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别人的诚信。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发展的经济。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而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对学生品行教育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理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和表率作用。

案例四:

学校规定初三学生必须在6点钟到校参加早自修,作为任课教师第二天与学生一起参与早自修的我在班级中也强调了一下,可是第二天仍有许多学生迟到,当时有关领导正好在场,看到这一情况,下令让迟到的学生在走廊罚站。到了第三天,再也没有一个学生迟到。还有一次,初三、二班的一位男同学老是不肯做一周一次的时政作业,每次问他为什么,总都有原因,上次他说忘了,这次又说要点评的报纸没买,下次他会说作业本没带。这样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火了,不仅让他在办公室反思了一刻钟,写下保证书,还对他说,“下次再不交作业,甭来上课”,他这才有所收敛。

请从有关师德要求分析“我”的做法,并提出合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

•本案主要反映了“我”和学校有关领导以罚代教的教育方法,明显违反了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中关于“关爱学生”的相应规定(即规则层面,如不准以任何借口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因学生违反纪律而加罚与违反纪律无关的任务等,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权益。)

•这位教师的做法在我们的身边也常有出现。面对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们无计可施。只得用“罚站”、“威胁”来对付他们,取得的效果看似有效,其实学生并非真正地接受,他们是敢怒而不敢言。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背道而驰。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觉得教师应该采用“说理”教育来对待那些顽皮学生,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心平气和地找那些学生谈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多付出一点爱,多花时间在他们身上,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时,相信他们会改正缺点,努力做的更好。

案例五: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⑵案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⑴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⑵分析: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给学生起奠基作用,即工作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随手扔粉笔”、“用教鞭敲击讲台面”等等,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⑶启示:①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②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③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师要成为学生真正的楷模,即为人师表。

案例六:

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⑵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①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②分析:该班主任对于“班级里学生丢10元钱”事件,采取了学生“投票”选“贼”的办法,并以此作为证据来处理,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关爱学生、爱国守法),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形象。

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

①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坚持德法并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制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②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全面履行教师的义务和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利。

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案例七: 在课间时,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不慎在厕所里弄得将裤子、鞋子上都是粪便。张老师给她脱掉满是粪便的裤子和鞋子,一遍遍给她清洗身体,并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当这位学生接过衣服的时候,两眼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张老师,您比妈妈还好。”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呕吐的学生打扫脏物,给学生系裤子,擦鼻涕;又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学生买早餐,从家里端来开水,给学生服药,一连两个月给患眼病的学生上眼药,背着烫伤脚的学生上厕所,送回家。有多少家长拉着张老师的手说:“孩子交给您,我们心里踏实。”

⑴请分析说明张老师担当的角色?

 ⑵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角色的认识。

①张老师担当了学生的“家长代理人”的角色。②分析:案例中的张老师给学生清洗身体,洗净衣服,打扫脏物,而且经常给学生买菜送饭,送水送药,上学放学来回接送,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充分做到的“关爱学生”,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爱戴。

⑶认识:①教师与其他职业人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教师要经常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②从学生角度来说,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很象对自己父母的态度,视教师为长辈,充满尊敬、依恋之情。从家长角度来说,他们已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地移交教师,希望教师成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导者和释难者;同时也会要求子女听从教师的教诲。③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希望和信心,不仅反映在学习上悉心指导,在生活和情感上无微不至关怀,而且还要反映在安全上给予保障。这也是师爱的重要体现。

案例八:

当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第二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行知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给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你认为陶行知先生做得对吗?为什么?

•我认为陶先生所做非常正确,从今天的老师职业道德来看,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这点职业道德。

•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采取了间接委 婉而又充满鼓励的方式,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案例九:

班主任张某以加强班级管理和严肃校纪班风为由,在班级制度中作出了如下规定:学生上课迟到一次罚款1元,旷课一次罚款2元,不按时完成作业罚款3元,损坏公物罚款10—200元,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罚款20—100元。班里的一些同学已相继向张某缴纳了罚款。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

张某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不得罚款。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做到依法执教。现实中,不少教师沿袭了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在从教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侵犯了青少年学生的权益,出现了违法、犯法的现象,反映了不学法、不懂法、不执法的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题

一、单选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A、为人师表)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2、师德的灵魂是(A、关爱学生)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3、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荀子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他提出为师的四个条件,实际就是(C、教学道德)

A、社会道德

B、师生关系道德

C、教学道德

D、处世道德

6、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B、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以人为本 D、均衡发展

9、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0、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11“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A、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

A、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

B、一个人用慎重的态度对待自己

C、在自我的世界孤芳自赏

D、独立面对自己的种种不足

12、学生最喜欢上肖老师的课,因为他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看小说、玩手机或者睡觉。肖老师认为自己只要认真把知识讲清楚就行了,学生听不听课是他们自己的事,纪律管理应该是班主任的负责。他的这种做法(B C D)

A、没有认真履行教师的权利

B、没有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

C、没有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D、没有落实教育教学任务

13、对教师“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是(A B C D)

A、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B、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C、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D、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14、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手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A)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16、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D)

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17、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D)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

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18、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B)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19、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A)

A:孟子的观点

B:朱熹的观点

C:王阳明的观点

D:程颐的观点

20、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C)

A:给学生权利

B:教给学生知识

C:尊重和信赖学生

D:尊重学生家长

21、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D)

A:特殊良心

B:个人良心

C:职业良心

D:一般良心

22、教师公正的核心是(B)

A:对自己公正

B:对学生的公正

C:对同事公正

D:对上级公正

23、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A)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24、教师犹如露珠,滋润着吐艳的花朵,犹如泥土,无私地奉献养分。这形象地说明了为人师表所具有(D)

A表率性

B律己性

C真实性

D平凡性和精神的高尚性

24、以下不属于教师个性品质健康性的提法是(A)

A、仪表大方

B、兴趣广泛

C、意志坚强

D、情绪健康

25、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指的是(B)

A、他律

B、自律

C、内省

D、慎独

26、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明了为人师表(A)

A、蕴含着真 B、饱含着善 C、体现着美 D、蕴含着人道性

27、体现了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D)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范表 D、严谨治学

28、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A)

A、廉洁从教 B、依法执教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29、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B)原则。

A人格示范

B乐教勤业

C教书育人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0、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这说明了道德具有(B)

A、相对独立性 B、阶级性 C、历史继承性 D、共含性

31、对学生爱之深、恨之切,说明教育爱缺乏(D)

A、人道性 B、广泛性 C、纯洁性 D、理智性

32、(A)中国第一个提出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人。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33、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于(A)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建国初期

C 西汉时期

D 民主革命时期

34、(B)首次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造就社会主义的新人,使这种人养成各种最优秀的品质。

A 马卡连柯

B 加里宁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克鲁普斯卡娅

二、多选题:

1、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A B C)

A、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B、营造健康的班级心理环境

C、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不合理认知有(B C D)

A、错误的道德观

B、错误的学生观

C、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

D、错误的人才观

3、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A B D)

A: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

B: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

C: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

D:使学生的品质得到质的飞跃

4、下列是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和论述的包括:(A B C)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能行五者于天下者,为仁矣”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为什么需要仁慈原则(C D)

A:仁慈是人的本性

B:仁慈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仁慈是伦理的基本原则

D:仁慈是公正的延伸与补充

6、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A B C)

A:道德义务的精神性

B: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C: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

D:道德义务的阶级性

7、教师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十分重要。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C D)

A:对学生心理

B:对学生生理 C:对学生个体

D:对学生集体

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B C D)

A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B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D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A C D E)

A、虚心学习他人,相互砥砺提高

B、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C、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E、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10、对教师要“关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是:(A B C D)

A、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B、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C、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D、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1、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存在哪些误区?(A B C D)

A、利用家长

B、排斥家长

C、教师一言谈

D、向家长推卸责任

12、教初三语文的邢老师与教数学的程老师应家长的要求,利用寒假组织所教班级的十余个学生补课一周,每人收取了600元补课费,他们的做法()

A、符合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B、违反市教委禁止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规定。C、体现教师勤奋敬业认真负责精神。D、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13、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B D)

A、仪表

B、举止

C、语言

D、礼仪

14、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保持正确的合作态度应该做到(A C D)

A、谦虚和蔼

B、颐指气使

C、尊重理解

D、一视同仁

15、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A B C D)

A、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B、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C、对工作的事业心与上进心

D、没有求知的欲望与兴趣 E、良好的性格特征

16、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A B C D E)

A、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B、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C、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E、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17、某职业中学班主任钱惠班上的一位学生林某,因结交朋友不当参与了重大盗窃案,被市公安局拘留,钱惠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通讯报道,文中采用林某的真实姓名并详细描述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经过,并在当地的《晨报》上发表,钱老师的文章(C D)

A、能够体现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能更好地发挥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作用

B、表现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大家对教育的思考

C、违反了法律要求的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的规定

D、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18、廉洁从教的内容包括(A B C D)

A : 坚持高尚情操

B : 发挥奉献精神

C : 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D : 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

三、填空题:

1、《规范》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2、《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3、规范第二条“爱岗敬业”中,教师要做到的三个认真是(认真上课备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作业)。

4、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特意提到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5、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对评价学生作了明确要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6、规范中对教师的言谈举止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是:(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7、规范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8、新《规范》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9、“慎独”指的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行为)符合道德要求。

10、中小学教师必须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有八个: 一是(热情主动);二是端庄大方;三是规范得体;四是(宽容公正);五是沟通合作;六是(双赢思维);七是关注细节;八是(不断更新)。

四、辨析题

1、“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对)答:此观点正确。(2分)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上具有教育、调节、社会促进等方面的功能。(2分)古人所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指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学生,学生才会愿意跟着教师学;同时教师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等精神也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起到催化和激励的作用。(6分)

2、师德规范不仅应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来掌握,更应在道德实践中鼓励教师将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对)答:此观点正确(2分)。师德规范主要规定了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与同事、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等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2分)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它既可以通过外化的(如专门的学习等)途径达到,更应该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实施这些规范要求,使得这种要求真正转化为主体自身的品质。(4分)美、德、英等国尤其是美国的师德教育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分)。

3、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应该有条职业“底线”。(错)答:此观点错误。(2分)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所犯的错误对社会、公众、儿童所造成的影响远远较普通人严重;因此,教师必须承载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应该给规定一条职业“底线”。(2分)教师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至高无上的义务和责任,向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层次迈进;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突破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则层次,杜绝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事件的发生。(6分)

4、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错)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分)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2分)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3分)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3分)

5、语言是教师整体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答:(1)这句话正确。(1分)(2)语言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技巧是其魅力所在。(3分)(3)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心田。(3分)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让学生知晓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3分)

6、心理健康的教师应乐于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集体生活的能力。

(正确)

7、“教师打骂学生的行为其实也没什么,他们都是恨铁不成钢,也是对学生负责。”(错)答:这一说法表面看来教师存有好心,但其实是一种伦理观念上的误区,违背了“关爱学生”这一重要的职业道德。无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因为在这样的伦理观念中,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是个有人的尊严的人,并没有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在地位上平等的人;这种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常常表现是一种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教师对学生的那种“打是亲密无间骂是爱”的做法,在实际上往往不知不觉地会造成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和对学生合法权益的剥夺,对身心健康的摧残。

8、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答:此言有一定的道理。

教育不仅仅是改造人,是更注重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过失负起责任。

但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9、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答:观点错误。教师的这种做法,很容易使那此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受。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一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

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簿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这是孩子依赖教师的基础

10、师德规范体系是由社会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部分组成的道德

答:①错误。

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三个领域。

师德规范体系是由四种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四种基本关系是: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

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

③所以,这个错误混淆了师德规范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区别。

11、教师道德评价的依据就是看教师的道德行为的动机。

答:① 错误。② 教师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结果,动机的内容决定了行为的性质。只有怀着平等爱生之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善良动机,才能产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行为。

但是,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动机,还要考虑行为的效果,而且要更加检验教师教育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只有考虑道德行为的实际效果,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才有现实意义。教师道德评价,必须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③所以,光看动机或光看效果,都是片面的。

1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先进的教学机器,机器将要代替教师,学校要逐渐消亡。这种看法是否不正确?阐述您的理由。

答:①错误。② 先进的教学机器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机器代替教师成为可能,说明教学手段的先进。但是,机器教学永远代替不了教师,不仅因为教学机器的设计和内容程序的编制需要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灵是不能用机器加工的,只有用教师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智慧去感染和熏陶。

13、“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师德规范是每位教师必须遵守的准则,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是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情操。同时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拥有带薪休假的权利,但对于管理者所要求的以侵权为前提的“奉献”,教师完全可以说“不”!知法、守法、用法,更应是广大教师所应有的良好品质。这种以“奉献、敬业”为借口侵占教师休息权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教师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4、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学生家长给教师送礼完全是正常的人之常情。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迎来送往,礼尚往来,实属人之常情。作为教师,其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教好学生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没有理由收受学生的礼。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这些在社会上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在学校里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因而把教师接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当作人之常情是错误的。

15、成功的事业,需要成功的心态。

答:正确。积极的情绪是我们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有品位,能赋予我们教学激情,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基石。

消极不良的情绪则会令我们精神疲惫,导致进取心丧失,使我们的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严重时会瓦解正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教育教学判断和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生活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正所谓,成功的事业,需要成功的心态。

16、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答:错误。

这句话已成了不少校长逢会必宣的口头禅。有的学校甚至作出了教师必须无条件服从上早读、晚自修、节假日辅导课的规定,否则作待岗处理,并将补课节数编入课表,与工资挂钩考核。此类现象严重侵犯教师的休息权。

质量不应成为侵犯教师休息权的借口。的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线、生命线,不抓教学质量的校长也决不是好校长,可提高教学质量与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并不冲突。那种以牺牲教师休息来抓教学质量的做法是错误的。

17、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答:错误。师表美不仅包括语言、行为、仪容等外在之美,更要求教师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所以教师不仅要有外在之美,更要加强内在的道德修养。

18、在“教书育人”这句话中,育人就是特指对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

答:这种说法虽然指出了思想品德培养是教书育人题中应有之意,但却是不完全的。

(理由)思想品德培养只是教书所育之人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教书所育之人,实质应是能在多方面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之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其他方面被忽略或不能得到很好发展,也不会有能够很好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理解为只是培养思想品德,就会在实践上窄化教学的多方面的功能,也会导致教学功能的片面性

19、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观点错误。师德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外部条件与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

1、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着教师道德行为产生的可能性,也制约 着教师道德选择的可能性

2、教师的具体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影响着师德行为方式的选择。

3、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还受特定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和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制约。

(二)教师个人的内部条件与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

1、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教师个体道德素质

3、个体能力素质

五、案例分析题:

1、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一个基督徒问牧师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什么差别,牧师把基督徒带到地狱,看到地狱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满丰富食物的铁锅,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去舀食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长,他们无法把食物送进自己嘴里,结果只能空着肚子饱受饥饿的煎熬,望锅兴叹。牧师又把基督徒带到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满食物的大锅,人们手上也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但天堂的人们却没有饿着肚子,而是在享受着丰美的食物,其乐融融。为什么天堂的人这样快乐?原来天堂里的人用长勺彼此喂对方去吃!这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别。

(1)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哲理?

(2)请您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答:(1)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社会哲理:助人者自助!人人互助,这世界就是天堂!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的敌对式竞争。

(2)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而深入,合作、互利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个人要想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2、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你去死!”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点评。

参考答案:这位教师犯了语言过失错误。该教师认为,学生公然在试卷上做手脚,不知羞耻,是对老师的一种轻慢与冒犯,进而写下如此恶劣的“批语”。

该教师有着强烈的“师道尊严”心态,学生稍许的冒犯怠慢就使这位教师很快冲过职业“底线”。

我们要注意到在我国社会现状中存在这样一个人际因素:即教师训斥学生,学校同事、领导以至家长往往都认为老师是“为孩子好”,表示理解与宽容,也使得教师的惩罚失去监督。

正是这种人际现状致使我们的有些教师,在惩罚、批评学生时,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即使冲出了“底线”也心安理得,甚至有恃无恐,致使一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事件,屡屡发生,屡禁不止。

09年河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部分):

一、什么是“三个面向”,“四有”人才

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五、班主任如何带好班级

六、中小学教师应有的素质

七、论述教学的基本过程

八、略(就是说老师应付上课,更热衷搞家教,怎么评价····)

九、作文:某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学校想与家长沟通,以一名 初一或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名义写一封给家长的信(1000字)

第二篇:《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政策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一、重新修订并颁发《规范》的意义

修订颁发《规范》,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在这个时候修订颁发《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英模教师学习,以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方式、手段等,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同时,修订颁发《规范》,也是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规范》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此次修订《规范》力图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新《规范》中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尊重教师,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此次修订工作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基本经验,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又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倡导性要求。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规范》提出的要求尽量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的包括哪些主要主要

新《规范》有6条基本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第二条是“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第三条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第四条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条是“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第六条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了“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教师法》在教师义务有关条款中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职责和义务的应有之义。对此,世界各国也有类似规定。但“保护学生安全”也并不意味着教师承担无限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实际情况,依法作出具体界定。

《规范》中的禁行性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性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五、在贯彻落实《规范》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要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从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彰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要多方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师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贯彻落实《规范》也需要多方整体参与,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齐抓共管,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社会有效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贯彻落实《规范》要认真,须具体。要制定实实在在的实施办法,形成制度、完善机制。要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杜绝走过场。各地要根据《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出既有具体目标,又有落实措施的贯彻意见。

四要强调自律。学习贯彻《规范》重在实践,重在自律,重在行动。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把良好的师德风尚内化为自觉行为。

第三篇:解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解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了帮助我们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和贯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于2008年修订,9月1日颁布实施。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内容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解读新《规范》的闪光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又对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修订。

1.新《规范》从原来的8条改为6条,在保留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首次写进《规范》,充分表明“责任”与“爱”仍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和核心。“其实老师一直都在保护学生的安全,老师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和成年人的观点引导着学生少走弯路,保护着学生少受害。“5·12”地震中,那么多老师舍生忘死保护学生,就是证明。”这次把‘保护学生安全’写入师德规范体现了教育部门对生命的尊重。”

2.新《规范》首次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项内容是针对当前一些学校一味重视应试教育的现象而提出的要求,将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全面育人的目标。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自觉规范,更有待于国家、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协同努力,转变

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3.新规范首次加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

4.新规范首次增加了“有偿家教、终身学习等”。老师传授学生知识,这是老师的职责,学生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向老师请教,这是当老师的荣誉。如果动不动就谈钱,这既有损老师的形象,又伤害了纯洁的师生关系。教育部一再强调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队伍中有个别老师以家教为幌子为个人谋利,增加学生负担,破坏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和谐关系。

(三)理解《规范》的核心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行为准则,是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完善的,希望我们共同遵守、严格遵守。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师做人和师德素质的内在要求很高。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还需是“终身学习”的“学者”。这也是对教师职业本身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无论怎样修订,师德规范的主旨没有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

“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第四篇: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政策解读

日前,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修订《规范》意义何在?与过去相比有什么特点?如何准确理解和贯彻落实?为此,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作了政策解读。

一、重新修订并颁发《规范》的意义

修订颁发《规范》,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在这个时候修订颁发《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英模教师学习,以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内容、方式、手段等,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同时,修订颁发《规范》,也是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规范》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此次修订《规范》力图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新《规范》中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尊重教师,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此次修订工作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基本经验,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又提出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倡导性要求。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规范》提出的要求尽量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他律”、贵“自律”。新《规范》在注重“他律”的同时,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的包括哪些主要主要

新《规范》有6条基本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第一条是“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第二条是“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第三条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第四条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条是“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第六条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了“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教师法》在教师义务有关条款中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职责和义务的应有之义。对此,世界各国也有类似规定。但“保护学生安全”也并不意味着教师承担无限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实际情况,依法作出具体界定。

《规范》中的禁行性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性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五、在贯彻落实《规范》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要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从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彰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要多方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师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贯彻落实《规范》也需要多方整体参与,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齐抓共管,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社会有效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贯彻落实《规范》要认真,须具体。要制定实实在在的实施办法,形成制度、完善机制。要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杜绝走过场。各地要根据《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出既有具体目标,又有落实措施的贯彻意见。

四要强调自律。学习贯彻《规范》重在实践,重在自律,重在行动。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把良好的师德风尚内化为自觉行为。

第五篇: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2008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全市开学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我们利用备课班组织大家学习新修订的《规范》。下面我想就新《规范》的学习作一个解读。

一、为何重新修订《规范》

《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在2008年9月1日的“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表示,在当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

(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

(五)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三、新《规范》解读

核心内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下载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5篇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政策解读 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赵正遂整理 一、为何重新修订《规范》 《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

    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一、规范具体条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解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解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了帮助我们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 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今天和大家......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9年版)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