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电影的时代翻篇 但胶片美学继续传递

时间:2019-05-14 10:3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胶片电影的时代翻篇 但胶片美学继续传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胶片电影的时代翻篇 但胶片美学继续传递》。

第一篇:胶片电影的时代翻篇 但胶片美学继续传递

胶片电影的时代翻篇 但胶片美学继

续传递

对于电影人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贴着“4K、3D、120帧”技术标签的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将于11月份公映之际,上海电影技术厂关闭了最后一条胶片洗印生产线,这也是国内最后一条胶片洗印生产线——在此之前,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也已关闭胶片生产。胶片洗印作为电影生产制作的最后环节,曾是电影工业最具代表性的工艺。

如今,曾长期称霸电影领域的胶片,正在一步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许多人为之扼腕叹息。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胶片被数字替代已被视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自柯达倒闭开始,“胶片将死”的言论从未停止过。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胶片”日渐消失的时代?紧紧抓住“胶片”最后的衣角不放手,抑或是张开双手拥抱新的技术变革? 一个时代翻篇了 走进位于漕宝路的上海电影博物馆第三层,四面墙从地板到天花板完全被拷贝盒摞满。细看可以发现这里陈列着三轨胶片剪辑机、用于电影底片色彩分析和校正的色彩分析仪、像电话亭般大小的胶片干燥箱、用于16毫米和35毫米胶片电影的放映机等。这些设备大部分来自于上海电影技术厂其中一条胶片洗印生产线,在灯光的照射下,这些机械不少已锈迹斑斑。

上海电影技术厂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专业化电影技术加工基地,曾冲洗了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外,《红河谷》、《紧急迫降》、《赵氏孤儿》、《2046》、《蜘蛛侠》、《变形金刚》等耳熟能详的影片都在这里完成了拷贝洗印。最辉煌的时候,车间里八条生产线齐开,上百名工人同时操作。而今,上海电影技术厂最后一条胶片洗印生产线关闭。至此,这一段胶片回忆,统统化为历史进了博物馆。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和博物馆里的其他遗迹一样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来自上海电影博物馆的专业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说,一部电影从现场拍摄完到制作出拷贝,其中的流程相当繁复。需要经过感光测定、药剂、冲洗、接片、剪辑、拷贝等20多道工序。这些工序对应着不同的岗位,如洗片员、印片员、配光师、剪辑员、拷贝员等,他们的工作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举例而言,在电子配光出现之前,全凭配光师和摄影师的眼力与经验。再比如,在胶片剪辑环节,声音和画面必须要对位,一台剪辑机上除了画面拷贝,还要挂上数条声音和音效拷贝,因此一部电影素材有数十本拷贝是家常便饭。

然而,技术的革新往往比预想中来得更快。随着数字技术出现、发展、兴起,胶片电影被一步步取代。首先,数字技术以其低价的优势,打破胶片拍摄的垄断;随后,数字介入到了胶片拍摄的后期制作环节;再后来,数字放映完全取代了胶片放映。前不久,用胶片拍摄的电影《长江图》在公映时,其发行方曾表示,全国7000多家影院,能正常放映胶片电影的寥寥无几,若想大规模上映,就只能转为数字格式。

“2012年胶片界大佬柯达申请破产被视为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时代的分界线,胶片被数码取代是自然而然且不可逆的趋势。”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拥抱技术的变革

谈及国内最后一条胶片洗印生产线的关闭,不少电影人觉得有些感伤之余,也开始继续拥抱技术的变革。直接掌机的摄影师对于胶片和数字各自技术上的特性最有感触。“胶片的优势在于更好的宽容度、更好的色域、更好的味道和更多的发挥空间;胶片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如费用高昂、流程复杂、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等。”胶片电影《四戒》的摄影师金晨煜向记者解释道。

相较之下,数字技术的优势在于极大地提高了拍摄效率,而这恰恰是胶片的劣势。与此同时,在拍摄效果上,数字电影摄影在色域、色彩还原方面正不断进步,快速地向胶片所能呈现的质量逼近,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一般人根本看不出区别。瑞格传播执行董事戢二卫是一名资深制片人,1996年就入行的他亲历了电影从胶片到数字化的发展。他告诉记者:“数字技术刚出现时,虽然价格低廉、操作便捷,但是整体呈现的画质完全无法与胶片相比。此后,随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传感器面积,还是分辨率、动态范围等方面越来越接近甚至达到了胶片的水平之后,胶片被淘汰是必然的,未来的数字发展也会更加完善。”

胶片的终结不只是技术上的必然,还有商业上的考量。“以前拍摄一部电影,耗费的胶片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一般剧组承受不起太多的拍摄条数。另外,胶片电影从素材到定稿,中间有诸多不可控的状况发生。曾经就发生过在处理胶片时,由于灰尘落到胶片上造成剧组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等事故,”戢二卫说,“从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来看,数字都要优于胶片。”

当整个产业链都因数字时代的到来而发生巨变,大多数胶片生产商早已停产之时,电影界仍有一些导演在为胶片呐喊。目前,柯达依旧为好莱坞提供电影胶片,因为其它的胶片生产厂商基本都已经停产,只有柯达还在坚持。2014年,昆汀·塔伦蒂诺、克里斯托弗·诺兰等几位大导演不断地与好莱坞各家制作公司的高层进行谈判,要求各自合作的电影公司每年购入一定数量的胶片用于拍摄。当谈及电影人的“胶片情节”时,基美影业董事长、国际制片人高敬东在接受记者时表示:“电影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胶片情节‟,胶片带来的质感在电影人心中是无法被取代的,也同创作者的个人风格紧密相关。但更长远来看,数字技术的确推动了整个电影工业的发展,数字技术给电影工业带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未来胶片电影很可能会成为奢侈品一样的存在。” 胶片美学继续传递

技术的革新从未停歇。手握两座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杯的李安在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结合120帧、4K分辨率、3D技术,最终成品的画面信息量是普通影片的40倍。据片方所言,120帧能最大程度接近人眼看到的效果,并能更好地帮助4K展现其应有的清晰度,从而令观众完全沉浸在画面里,感受角色的世界。

当人们期待数字电影带来的震撼时,胶片电影也并未永远退出舞台。

“最后一条胶片洗印生产线关闭后,上海电影技术厂会从胶片转型到数字,同时也会保留胶片修复功能,每年要修复数千本电影胶片的新任务任重道远。”上海电影技术厂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届时专业人士需要对老胶片进行评估、鉴定、剪接、清洗等。

事实上,胶片电影不仅是一种商业形式,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多数老片子都没有备份,一旦损坏,意味着永远失去。据石川估计,上海目前至少还有胶片电影数千部。“只要得到适合的保存和保护,胶片仍旧是保留电影的最佳方法,这需要相关技术人才的传承,也需要物质和财力的多方面支持。”

虽然胶片电影越来越小众,胶片的美学一直在传递。中国电影界的顶级团队依旧按照严格的传统胶片电影前期拍摄的要求来拍摄,包括灯光和视听语言等方面。“然而,消费时代也带来了大量粗糙的影片,”金晨煜直言,“关键还是从业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准需要提高。作为新技术条件下的摄影师,既要学习对数字技术的掌握,也要学习传统电影制作的流程和技术,两者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否则胶片美学也会不复存在。”

事实上,无论是数字拍摄还是数字放映,中国并不落后于欧美国家,属于技术先进、相对成熟的国家。不过,在电影世界里,不管技术怎么变革,永远是为内容做服务。“对于技术不用过于纠缠,好的故事、好的内容本身是电影最重要的东西,它让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看电影,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高敬东说。

下载胶片电影的时代翻篇 但胶片美学继续传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胶片电影的时代翻篇 但胶片美学继续传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