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汇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2007-02-18 09:42:0
22006年,既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又是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目标,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积极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县委专门召开了常委会研究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一是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李廷栋、县长王伟
刚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王凤辰、李忠辉,政府副县长张明华,组织部长马勇,宣传部长刘剑利,政府副县长单连学、张所志、顾杰、苏钟平担任,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农委等2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委主任孙艳富担任,农委副主任李铁辉任副主任,目前已抽调4名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并配备了电脑、电话、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2月19日,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李廷栋作了重要讲话,政府县长王伟刚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工作报告。重点安排部署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科学规划试点,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深化农村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服务功效,整体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这次会议上下发了《2006年xx县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明确了2006年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个试点镇(长福镇)和13个试点村。近期又增加了长福镇德发村为试点村,使全县的新农村试点村总数达到14个。
县领导把新农村建设摆上了重要工作日程,县委书记李廷栋、县长王伟刚专门到长福镇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听取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下步工作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县委副书记王凤辰、副县长单连学到长福镇、科洛镇进行了检查指导。
省、市领导也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
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12月4日,市委书记郝会龙、市委秘书长安福清深入联系点前进镇繁荣村、伊拉哈镇新化村检查指导先进性教育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今年3月14日,省委第一巡回检查组组长高金芳一行到我县进行检查指导先进性教育工作和新农村建设。3月20日,黑河市副市长赵桂英来到我县进行新农村建设调研和指导。省公安厅、省交警总队、省中小企业局、省农业开发办、市国土资源局也分别于近期到我县同巨祥村、繁荣村、展新村、科洛村进行了对接。省中小企业局为科洛村提供40万元资金用于植树造林、改水工程和村容礼貌建设,并大力扶持科洛村兴办“砌块厂”,帮助立项制定可研报告。省农业开发办为展新村投资30万元用于改水及村容村貌治理。市国土资源局帮助爱国村打了一眼深水井,解决了修建公里出村路及村内8条路所需的砂石,协调建立大豆购销公司和火山灰加工公司,并积极帮助争取土地复垦和低产田
改造项目。
二、上下联动,县乡村各部门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
县直有关部门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大了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目前,农委已争取到33万亩,资金总额330万元的良种补贴项目,用于试点村实施整村推进;农委还争取到513万元的能源项目,准备建设2140个沼气池;农机局争取到农机合作社项目资金1120万元,将在试点村组建16个农村合作社;推广中心将在今年实施40万亩的测土配方项目;交通局争取到国家投资680万元拟建通村路(水泥路)公里;水务局争取到资金759万元,将为全县14个试点村打机电井17眼;供销联社争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正在运作当中,连锁农家店2007年末组建122个,村级店每店投资3800元,乡级店每店投资2800元;卫生局爱卫办争取到资金25万元,将改厕500个;农业开发办为展新村争取到千亩高科技示范农田项目资金34万元。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县直各涉农部门、各乡镇党委和各村党支部在工作中加大了对农民、村干部和涉农干部的科技培训力度,围绕培育新农民,着力解决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村实用技术匮乏等突出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局、畜牧局、农经总站等单位结合“科普之冬”活动和送科技下乡活动,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70期,培训人数12000余人次。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与省农院联合培训,通过院县共建,增强了培训队伍的师资力量,提高了培训的科技含量。今年省农科院专家、教授来到我县,讲解了作物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平衡施肥、农业标准化等农技知识。省、县农业专家们还分别深入到各乡镇村屯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配合今年全县16个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农机局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新组建的农机合作社的管理和机务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畜牧局选择专业技术过硬、业务精通、实践经验丰富的畜牧兽医师和技术人员组成了科技活动小分队,深入到乡镇村屯。
各乡镇纷纷利用农民冬闲时节,举办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把建设新农村培训和科技知识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双山镇、联兴乡等乡镇分别邀请党校讲师、农业专家为农民详细讲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
各村屯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村民到种养殖大户家中参观取经,学习先进的种养殖技术,提高种养殖的科技含量。白云乡清泉村农民科技协会还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并为农民提供气象资料、科技信息、农业新品种、新肥料、畜牧业养殖等方面的信息资料。
三、狠抓落实,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目前,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定出台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了《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先后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方案》、《2006年新农村建设任务》、《xx县新农村建设远景规划》、《新农村建设当前重点工作》等方案规划,并对全县13个试点村进行了土流转、牲畜存栏、生态、农机保有量、学校、卫生所、文化设施、债权及债务、住房、饮水、道路、电话、电视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办公室还分别为各乡镇设置了专用信箱,编发了13期360份建设新农村信息简报,上报到省、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发到各乡镇和各试点村。
全县各村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繁荣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要实施“十大工程”(绿化工程、硬化工程、亮化工程、改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保持植被工程、发展教育工程、安居工程等),干好“十件大事”(成立业余农民乐队、创办农民活
动室、发展旅游业、建立合作医疗、发展畜牧业、开展立体养殖、发展种植业、发展庭院经济等)。巨祥村2005年全村人均创造产值4万余元,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成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在“十一五”期间全村力争人创产值1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总人口10.8万人,版图面积287平方公里,辖纱帽街、东荆街、湘口街、邓南镇及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四个国营农场,共有51个建制村(大队)、338个自然塆,村民总户数14432户,村民总人数55681人。纳入今年“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10个
村(大队)分别是纱帽街的幸福村、江上村、通津村;邓南镇的水三村、邓西村、窑头村;湘口街的五湖大队、双塔大队;东荆街的沟北大队、乌金四大队。村民总户数3467户,村民总人数12852人。
二、工作目标和规划
从2005年开始,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全区农村的49个建制村和农场大队中,分期分批地实施以“四到家园”为核心内容的创建活动。汉南区“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要与汉南区农村小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以“培植主要产业,创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着眼于建设生态农业、打造富裕和谐的新农村,力求通过创建活动,使村塆变面貌,群众得实惠,农业上台阶。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完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础;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
2006年,全区要完成14个村的试点任务。其中,完成2005年4个试点村的试点和评估验收工作,同时探索村塆长效管理机制;完成2006年新增的10个村的试点任务。
三、2005年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5年在纱帽街江下村、东荆街东荆大队、湘口街湘口大队和邓南镇南庄村开展试点工作。四个试点村队共有村民小组24个,30个自然湾,村民总户数1701户,总人口5564人。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四到家园”这个目标,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全面推进试点的各项工作。
一是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调整步伐:四个试点村、大队分别将致富门道明晰实施方案进行公示,让群众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并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理思路、阔视野、换脑筋”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技术指导和学习考察活动。抽调了涉农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3个科技小分队,下村进行指导,及时解决农户再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还从试点村中选出60多户有代表性的农户为典型户,发动涉农部门机关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湘口大队为了发展林下养殖,组织10多人到河南学习考察林下养羊、养禽,目前已建起羊圈2000平方米。东荆大队组织大队干部及部分农户代表学习浙江大棚生产连茬礼品西瓜的先进经验,计划利用现有的大棚设施发展300亩。南庄村学习现已建成牲猪养殖小区成功经验,积极谋划将现有57户家庭分散养猪改为集中养殖的养猪小区。江下村组织村干部及农户代表到嘉鱼学习秋包菜种植经验,目前已种植了300亩,辣椒生产已初具规模,平均亩产纯收入达6500元,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二是紧贴农民生活需求,倾力改变村容村貌:我们始终突出“44111”这十大项目建设,每个试点村、大队先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再由区规划局制定了村塆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四个试点村、大队通村路14.9公里全面竣工;通湾路26.12公里,已完成26.4公里,完成计划的101;改造机站3座,完成计划33;改造塘堰3口,完成计划60;疏通硬化渠道15公里,完成计划的72;有线电视网全部进村;新建和改造给水管网37.59公里,完成计划的100;建卫生厕所629个,完成计划的68;建三位一体45个,完成计划的115,改猪圈80个,完成计划80;改垃圾堆放场15个,完成计划的115;建户用垃圾池120个,完成计划的24;改造多用途活动室4个920平方米;建多用途活动场(晒场)47600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39;建排水沟12.35公里,完成计划88.3;绿化方案全部落实;农房立面整治18500平方米,拆违4990平方米;回填清运土方35100余立方,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专项资金为320.2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120万
元、街镇场投入资金130.5万元(邓南镇45万元、纱帽街26.5万元、湘口街34万元、东荆街25万元)、村、大队集体资金投入40.63万元(南庄村19.87万元、江下村12.36万元、湘口大队8.4万元)、农民投工投劳70.7万元(南庄村16.7万元、江下村23万元、湘口大队4万元、东荆大队27万元),总计投资682.03万元,平
均每个试点村约170万元。
三是以建立社保体系为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我区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方面,在前二年的基础上,民政、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区领导挂点街镇场,各驻联系点委办局派专班深入村队,现在四个试点村、大队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达4788人,占其总人口的86;针对弱势群体,我区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做到低保应保尽保126人、五保28人,供养率达100,重大疾病救助按政策已经启动,使“三无”人员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落实优抚政策,优抚对象42人发放了优抚金总计69310元。不断完善救灾制度,及时上报灾情,保证救灾物质和经费100在第一时间下达,落实到位。
四是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加强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抓住第六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了“三个程序、四种机制、五项制度”。“三个程序”是村务公开程序、民主决策程序、村级财务审批程序。“四种机制”是村务公开反馈处理机制、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村干部约束、激励机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五项制度”是民主决策制度、自治章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并举办了汉南区村和大队“领头雁”培训班,便于新班子迅速进入角色,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村级民主氛围更为浓厚,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两劳一少”人员帮教管理制度,5年内重新犯罪率控制在4以下,无贩毒、制毒、种毒活动,村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无发生“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和×××活动。村民对治安满意率高达91,2005年我区被省里评为了“平安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目标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改变农村面貌,特别是拓宽农民致富增收门道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农民几千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处理五年目标的阶段性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长期性这个问题上办法不多,五年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而实现全面的小康乃至现代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二是“四到家园”全面推进和抓重点的问题:“四到家园”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重点要处理好全面推进的综合性与抓重点抓薄弱的突破性地关系。现在部分村队对农村家园建设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建设多半偏向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待规范。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去年一个试点村市区两级资金一百万元,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是规划滞后、政策出台的问题:区里作了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了我区的20个中心村,但是每个具体的中心村怎么组成,村湾怎么建设,都还没有一个规划。“致富门道明晰”是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第一任务,试点村队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造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方面没有一个长久、清晰的规划、措施和思路。政策上,集中建设新村,需要国家出台拆迁腾地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整合涉及“三农”的有关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方面的政策都没出台。
五是政府引导、部门行动、群众参与的问题:“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创建主体是农民,而政府的支持重在规划、引导。只有把政府引导、部门行动和农民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现在区里成员单位和28个区直相关部门,配合不够默契,没有形成合力,试点村队的有部分群众缺乏直接参与意识。群众对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理解不透认识不够全面。
五、今年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全党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的事情,所有相关单位要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的目标,相互配合、整体联动。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个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落实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切实按照责任分工,重点抓好指导和监督作用。健全和完善协调沟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各方面工作衔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各街镇场、村队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办理好议案对促进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的监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4个街镇场和10个试点村队要相应成立家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及时上报到区家园办。
二是抓好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在电视、电台、报纸上设立专栏,采取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规定,宣传先进典型,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规划,稳步推进:规划是行动的指南,目前我区已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为我区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供了整体规划蓝图。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城乡互补优势,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最终一体化,这与“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让农村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目的是相同。我们要充分利用规划的这一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各街镇场、村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更为细致的策划和规划,因地制宜,形成汉南特色。
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试点村的建设。发改委、农业规划部门要加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制订促进农民增收和村塆建设规划。凡未制订村塆建设规划,或者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区人民政府批准的村,一律不准动工兴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和建设中心村。结合“百镇千村”、迁村腾地、移民安置等有关政策,制定好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重点要规划好各村、大队的经济发展方向、农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方向,严格按规划落实创建工作。
四是拓宽致富渠道、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要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要始终坚持“一村一策”,明晰主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原始积累”。在致富门道上,不仅要在政策支持、项目吸引上继续做文章,还必须在资源重组、资源利用上作足文章。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明晰主导产业,形成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广小型农机应用等方面都是很好的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五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专项建设资金,并把政府部门涉及“三农”项目的资金整合使用,集中投向试点村。同时,积极倡导城乡对口帮助、社会单位赞助、企业参与投资、致富能人支持、广大群众动手,动员多方力量,支持家园建设。在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要坚持乡、村不举债、不担保,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强行集资和摊派。上级应该尽快出台关于迁村腾地、合小村并大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本和金融机构作用,筹措和平衡家园建设资金的问题,单凭政府投入是不行的。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村队不举债的原则进行建设,不搞大跃进。
六是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在社区创建达标883行动计划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出现前面做,后面毁、前面拆,后面搭、前面扫,后面扔等不协调现象,在道路维护、排水沟疏通、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方面都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可试行用村规民约和制定适宜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约束不良行为,确保各项工程长效使用、发挥作用。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小石棚乡杨树房村是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地处盖州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人口2300人,10个村民组,辖区面积30km2,有耕地2266亩,果树1045亩,人均收入5230元。
2005年以来,我们小石棚乡在营口市总工会的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为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一、理清发展思想,实现生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乡为发展经济积极引导村民拓宽致富门路,扩大生产规模,实行科学管理。
1、凭借地域优势,扩大新兴产业
养鸡,在我乡杨树房村是新兴产业,几年来,随着人们绿色食品需求的扩大,加之我们是距市中心最近的山区乡,距盖州市仅26公里,每年从春到冬来这里买家鸡蛋的人络绎不绝,近的有盖州市、鲅鱼圈,远的有营口市内,价格由原来的每个4至5角上涨到现在的8角至1元。针对这种形势,我们对有能力养殖的户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参观,使他们认识市场,增强信心,先后有12户养蛋鸡和肉食鸡,年存栏数在10万只以上,产值达到80万元以上。
2、注重传统产业,实行科学管理
果树生产是我乡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几年来苹果价格的回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水果生产,乡政府每年都举办各种技术指导和科技讲座10余次,参加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科学管理,水果套袋,修果树梯田、水渠等投入逐年增加,水果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水果产值仅杨树房村就达到200多万斤,产值达到120多万元。
3、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市场脉搏
五味子的种植,由原来的几户小面积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十几户大面积种植,全村总面积达到100多亩地,价格相当可观。
蘑菇生产,方兴未艾,今年有5户新建了蘑菇大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成为村民投资产见效快的好项目,增加了群众致富的门路。
二、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
在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村共有2100多人参加了新农合,占全村农业人口的98%,对生产相对较困难的户村里给予缴纳,全村共垫付4000元,极大的减少了村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出现。乡政府投入十万元建立培训基地,先后有一千多人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仅劳务输出一项全乡办就增加收入2000万元。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二OO六年以来,我们乡开展了以创建“十星文明户”“教育好儿女”“好邻居”活动,通过活动村民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乡评选的‘敬老好儿女’得到了营口市妇联的表奖,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邻里关系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全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个个想做模范的社会风气。
四、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乡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1、新修村路3.8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改善了群众出行难的现状,使群众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成为历史。此项工程得到了原营口市总工会主席曲广明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
2、新建客运站一座,投资50万元。、3、新建卫生院一座,投资50万元,设备20万元,新卫生院的建成将极大的改善群众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乡。
4、改善人居环境。对原有的道路两侧的脏乱差进行治 理。,对因305国道拓宽、路面增高带来的水流不出去,导致雨天群众院内屋内进水的实际,乡政府投资新建了下水管道,并和交通道路部门一起搞绿化亮化工程,届时将形成具有山乡气息又不失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和谐共处,河水、清山、田园交相辉映。
5、通过改侧,投资30万元新建沼气池,届时柴草满街、现代风韵的山区小镇,鲜花、绿树、草地遗失便地将成为历史。
6、全乡投资100多万元新建自来水,使全乡1200多户能够吃上自来水(含自流水)。
五、目前尚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由于我乡财力有限,还有一些应该解决但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
1、公路两侧,尚有2公里的下水管道需要解决,投资15万元。
2、新农村建设亮化设施所需路灯、线路尚无力解决,需资金10万元。
3、修路(3.8公里)投资30万元尚需5万元。
4、部分因营口自来水工程新出现缺水户安装自来水,需打井2眼,投资6万元。
5、新建农贸市场场地硬化需5万元,建大门2万元,新建摊位2.4万元(120个,每个200元),合计9.4万元。
6、新建沼气试点20个,每个投资2000元,尚需4万元。
上述目标如能实现,将极大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形象和步伐,但尚需49.4万元,自身无力解决,请市领导予以协调帮助解决。
盖州市小石棚乡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八月十四日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汇报
各位领导:
感谢为我们基层来的同志提供了今天这样一次好的学习机会,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工作的情况。
[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首先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罗田县的基本情况。我县地处鄂东,是一个山区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人口59.8万人,财政收入1.65亿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2438元,是全国闻名的板栗第一县。大别山国家林森林公园和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就在我县境内,新型旅游产业正在我县兴起,欢迎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也欢迎各位领导携带亲人、朋友到我县观光旅游。
下面,就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创建工作的由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名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探索与实践,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
1999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们在三里畈镇古塘河村毛家塆等村组开展以“树立新观念、培养新农民、倡导新生活、营造新环境、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使塆落的环境面貌和农村的乡风、民风有了很大的变化,创建工作的开展:
一是解决了农村自然塆落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一栋栋漂亮的农家楼房拔地而起。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房屋建设零乱,猪圈、牛栏、厕所乱搭乱建,脏乱现象严重,塆落交通不便,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通过创建改变了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这些问题。
二是找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找到一个好的载体,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就是我县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载体。
三是实现了山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有效途径。罗田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县,自然塆落分布较为分散,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难度很大,我们就考虑从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塆落的这个小处着手,搞生态文明塆落建设,以点带面,以塆带组,以组带村整体推进农村脱贫工作。
创建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拥护,也得到了与会的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全国贫困县代表的高度赞赏。2000年以后,我们抓住这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形式,及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这一作法,在全县坚持长期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
二、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的主要内容
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过程中,我们主要着力抓“五五工程”建设,即“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治”固本、“五园”开发、“五到户”服务五个方面。“五小”改造,就是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晒场等“五小”建设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改造,形成科学的农家生态链;“五通”配套,就是塆落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使塆落富有现代文明气息;“五治”固本,就是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五园”开发,就是因地制宜地在农家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药园,把塆落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五进家”服务,就是党的政策进农家,法律知识进农家,先进文化进农家,致富信息进农家,文明习俗进农家。同时,还制定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标准,其基本标准是:整体布局合理、塆容塆貌整洁、“五通五治五小”达标、星级农户创评、邻里关系融洽、社会风气纯正、科教意识浓厚、计划生育先进、家庭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文明。
三、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主要作法
1、抓好三个环节
(1)抓规划制订。规划是创建和整治的基础,我县几年来坚持对全县居住10户以上的塆落的道路、房屋、“五小”设施、池塘、绿化等进行分期分批系统设计,力求体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如画的生态特色。对农家建房提供多种标准住宅图纸,供农户选择。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不搞一刀切。
(2)抓环境整治。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脏乱这一问题,引导农户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建设,并同改路、改水、改厕、改厨结合起来,同搞好室内外卫生结合起来,鼓励农民装修房屋,植树种花,美化居住环境。
(3)抓文明创建。为了培养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在创建中,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用活动促创建。即:办好一个宣传栏(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和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情况及党的政策、科技知识等),建一个“两打(打球、打粮,农忙时用于打粮,农闲时用于打球)”、“两晒(赛球、晒粮,农忙时用于晒粮,农闲时用于赛球等文体活动)”场地,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全县相关单位捐助图书,建立农家文化室,供塆落农民借阅),建立一批民间协会组织(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每年开展一次创建评选活动。“十星级文明农户”(政治思想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勤俭持家好、计划生育好、学用科学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环境卫生好、移风易俗好)“十佳婆婆”、“十佳媳妇”、“十佳妯娌”、“十佳丈夫”。大崎乡刘家庙村是一个与麻城市接壤的边界村,他们根据社情复杂的实际,先后成立了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信息服务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协会。通过活动以群众教育群众,以群众管理群众,以群众服务群众,开展文明创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实行三个结合(1)把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在创建活动中,注重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展科技宣传,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引导部分农民投身其它产业,培训转移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2)把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相结合。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在创建活动中,注重抓好荒山开发、退耕还林、兴办饮水工程、兴修公路、修整鱼塘、整改农电网等工作,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建设。大搞退耕还林、开发荒山,新建以板栗为主的经济作物基地,有效促进了我县农村板栗产业的形成。
(3)把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罗田山清水秀,自然风景迷人,是生态旅游和避暑的胜好地方。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县首先在通往国家森林公园两条公路的沿线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大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违规现象,使塆容塆貌、路容路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改善,形成了两条文明走廊。同时,加强诚信教育,倡导文明新风,笑迎八方来客,努力塑造文明、诚信的罗田新形象,把两条旅游走廊建成全县“生态文明塆落”的示范带。
3、形成三个机制
(1)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在硬件及其它建设投入上,我们采取群众为主、乡村集体为辅、县级补助的办法,形成对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必要投入。每年从财政、计划、科技、扶贫、交通、农业、林业、卫生、广播等相关部门捆绑筹集了近千万元资金,用作“生态文明塆落”示范点的规划设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各乡镇、村也利用多种途径增加对创建活动的投入,支持“生态文明塆落”的道路、池塘、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建设。同时对创建点的建房农户,在规划设计、土地调整或征用等方面,减化手续,免收规费;对开展“五小”配套建设的农户,给予适当鼓励。
(2)形成部门帮扶机制。在创建活动中,县直机关各相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主动为创建点献计出力,县直单位一年对口扶持一个塆落,并将结对帮扶活动作为优质服务单位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如土地部门依规审批宅基地时简化手续,免收规费;广电部门扶持农户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和有线电视;文化部门帮助建设文化中心户;能源办每年为农户优惠建沼气池800多口;县卫生局在卫生防疫方面为生态文明塆落提供便利;县交通局在通村公路建设方面向生态文明塆落倾斜;县水利局将人畜饮水解困项目重点投入生态文明塆落;县扶贫办和发改局仅去年就为“五小”改造项目提供30多万元资金扶持;省市级文明单位积极主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帮扶机制,全社会形成任务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创建工作格局。
(3)形成领导责任机制。罗田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作为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坚持长期抓,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个塆落一个塆落地集中建设,一个村一个村地向前推进。县里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四大家”领导带头在各自住点的乡镇创办示范塆,并作为述职的一个内容,考核的一个指标。去年以来,为了掀起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高潮,县委还派出督办工作组,深入各乡、村进行分类指导,检查督办,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主要成效
一是改变了生产生活环境。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过程中,由于对道路、房屋、“五小”、池塘、绿化等进行系统规划,建设,通过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等“五小”设施进行综合配套,解决了畜禽散养、粪便横流、脏乱严重的问题,让农民进出道路晴雨通车,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自流水,看上电视,通上了电话。
二是形成了文明的乡风民风。通过大张旗鼓地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婆媳”等创评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净化了农民的心灵。发动群众评议身边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弘扬社会美德和浩然正气。现在,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多了,民事纠纷少了;爱国家、爱集体的多了,损公肥私的少了;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多了,损人利己的少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信迷信、抹牌赌博的少了。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过去的农村工作,乡村干部常年围着“催款子(税收),摸肚子(计划生育)”忙得团团转,工作效率低,干群关系紧张。现在转变工作方式,带领农民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使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纷纷称赞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打心眼里高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基于近几年我县开展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实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整合领导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的大事,要大员上阵,全员参与,要统一党和政府的思想和力量,集中精力搞新农村建设。各地都要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高规格的新农村建设协调和领导机构,统揽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乡镇、村一级干部的培训,使其明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努力方向、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
(二)要整合项目的支持。中央惠农政策很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也多,省市县要立足“三农”,多向农村倾斜,要将各类支农项目都捆绑起来集中实施,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分期分批的重点扶持,建一个成一个,不断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要整合部门的帮扶。部门配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各职能部门都要从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活力,各单位均应建立帮扶制度,每个单位每年要定点帮扶一个地方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资金、技术、政策、人才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四)要整合创新载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加大对农村文明创建的投入,加强农村乡镇文化阵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在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十佳媳妇、十佳婆婆、十佳丈夫、十佳女婿、十佳妯娌等精神文明创评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发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协会、禁赌协会、文化娱乐协会、治安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的作用,以群众服务群众,以群众管理群众,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按照吉新农村办[]1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市近期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市总人口45万,其中农业总人口万,辖13个乡镇,179个村,880个自然屯。我市新农村建设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启动试点阶段,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树立样板。第二阶段,为深入实施阶段。力争全市30%的村屯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第三阶段,为全面铺开阶段,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重点开展十屯示范、百屯规划、千屯整治“
十、百、千”工程,即抓好12个试点村屯示范建设,搞好100个行政村屯规划设计和1000个村屯整治工作。
一、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了组织领导。省、吉林市农村工作会议和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按照省、吉林市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在广泛听取乡镇政府、市直各部门和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市-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强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里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市直42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单设了7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并核定事业编制7人,现工作已全面展开。落实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和部门帮扶工作责任制,采取了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市直部门包乡镇的方式,确立联系乡镇、联系点,制定了本工作方案。试点村镇也能主动与所联系的领导、部门沟通,取得支持和帮助。市委、市政府领导经常深
入联系点召开现场会议,深入试点村镇进行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
抓了摸底调查和规划制定准备工作。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先行试点、循序渐近、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全市13个乡镇179个行政村880个自然屯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现状档案。根据各村屯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群众积极性、意愿,确定了市12个试点村屯建设任务,在此基础申报了省和吉林市试点乡镇和村屯。市本级规划正在准备,试点村镇规划准备工作已完成,规划正在制订,其中二道甸子新风村完成了规划样本。
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包扶工作。3月30日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包扶动员大会,组成了12个包扶工作队,共413人,其中省派3人、吉林市派14人,深入全市12个乡镇开展新农村建设包扶工作。主要在政策宣传、项目落实、资金协调、矛盾调处等方面指导和帮助乡镇、村屯
开展新农村建设。八道河子工作队帮助八道河子镇协调水利建设资金400万元;市农业局工作队积极向上争取沼气建设项目,并得到上级批准,计划为12个试点村屯700户农民建设沼气池,现已开工建设。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也与省包扶单位国资委进行了联系对接,正在落实帮扶措施和支持项目。
落实责任,搞好分工。经过前期积极筹划和准备,2月28日,召开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近远期工作目标。4月21日,召开了由我市各乡镇党委书记、市直各相关部门一把手和十二试点村屯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全市新农村建设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市试点村屯、规划村屯、整治村屯及其工作建设任务,明确了各乡镇、市直相关部门、试点村屯在新农村建设中任务分工。6月14日在我市红石镇又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调度会,对我市上
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落实了领导小组42个成员单位工作分工和工作任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认真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市电视台专门开设了新农村专栏,通过专栏宣传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创办了《市新农村建设简报》,通过《简报》宣传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外地成功经验做法和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的信息传递等工作,现已出刊8期。各乡镇也按照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部署,通过会议、板报、标语等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初步形成。
组织了参观考察活动。今年4月下旬至5月初,由市市委书记朱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全仁、副市长李树峰带队,由
市农业局等市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党委书记及其试点村村书记组成的37人新农村建设考察团,赴江西、河北、山东、辽宁等4省11个县市21个点,对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地点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有经济发达的也有欠发达的;有城中村、城边村和边远村,有环境整治村也有生态文明村,有旧村改造型,也有整村拆建、拆迁型;有普通民房、独院小楼、农民公寓,也有别墅式楼房;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有基地和园区,也有龙头企业。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走访农户和座谈讨论,收获很大,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信心,学到了宝贵的经验。
制定了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市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市农民增收实施方案》,实施了“抓百户、促增收”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市财政今年拿出300万元资金扶持农业
产业化发展。上半年,我市新增农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农业产业项目投资亿元,同比增长%。新建宝信稚牛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项目7个。建产业化园区64个,其中优特粮产业11个,中药材产业9个,食用菌产业6个,黄牛产业34个,其他4个。优特粮种植面积达到5079公顷,同比增长%,中药材9001公顷,同比增长%,食用菌1927万袋,同比增长%,黄牛饲养量万头,同比增长%,林蛙放养量亿只,同比增%。五大主导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
二、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进展情况
目前,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围绕“三清、五改、五建” 为主要内容已开始启动,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共投入资金3502万元,其中国家投入724万元,本市投入392万元,乡镇投入1007万元,农民自筹1347万元,累计投工6300个;进行了美化、绿化工作,共植树万株;
清理垃圾、污泥18373吨,清理路障13520米,改厕56个,建设无公害示范基地200公顷,已建生态村屯2个,文化室2个。
省级新农村试点镇红石镇现已投入资金1150万元,镇内道路拓宽铺彩砖计划投资120万元,现已全部投入,目前正在铺设彩砖;投入资金万元,完成水泥路建设25000延长米,占计划的38%;投资120万元修建旅游配套项目旅游码头一处;投资60万元修建旅游景点停车场一个;计划投资360万元建设广场一处,现已投资120万元;计划投资1200万元,修建白山影壁峰旅游点一处,现已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红石村食用菌基地投入资金118万元;投资万元完植树绿化9000株,投资10万元完成龙王庙村自来水改造;试点屯四两沟现已完成砖砌围墙1200延长米,计划投资30万元,已投入资金25万元。
省级试点村屯,八道河子镇李家村尹家屯完成投资120万元,其中修建水泥路
6000延长米,计划建沼气池100个,现已完成10个,完成水泥边沟2600延长米,自来水改造100户;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建新屯完成投资116万元,其中投资20万元,完成水泥路路基建设4000延长米;投资90万元建设圈养育肥牛项目一个;投资6万元建成大棚蔬菜基地21公顷。
三、存在问题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缺少资金,由于目前我市广大农村的农民生活还不是很富裕,出工出劳农民毫无怨言,但涉及到筹资搞建设,农民还不是十分认可,绝大部分资金还是依靠市、乡两级政府承担;其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广播电视,广大农民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有了一定了解,但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农村建设投资主体是农民,但他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国家包办一切,“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新农村建设在资金来源
上过于分散。目前我市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都是通过各个部门向上争取资金,资金没有捆绑使用,发挥作用不明显。
四、下步工作打算
进一步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广泛宣传,但在广大农村还普遍存在着政策理解不透、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的问题,因此,在下步宣传工作上,着力破除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存在的“等、靠、要”的观望依赖思想、片面追求新村建设的不正确思想和不切实际的急躁冒进思想,把群众干部的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两个一号文件上来,防止把方向引偏,防止把农民胃口调高。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明确宣讲各个阶段的宣传主旨、内容和步骤。重点宣传农民的主体作用,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通过宣传,把中央和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实质贯彻到基层,深入到人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全面完成好规划制订工作。按照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尽快组织制订我市省级试点村镇和吉林市市级、本市市级试点乡镇、试点村的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突出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持久性。既要包括产业发展规划、村镇建设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还要把科技文化、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做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规划设计上,避免出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没过几年就要拆除的事情发生,特别是在村容村貌整治上,做到广泛争取农民意见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