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施工工艺
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一、工艺流程
施工前准备工作→配管及布线→监控器安装→传感器安装→系统接地→调试→系统培训及交付使用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1、系统的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承担。
2、系统的安装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
3、系统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设计时,应由原设计单位负责更改并经图审机构审核。
4、系统的施工应按设计要求编写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批准。施工现场应具有必要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并应按附录B的要求填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5、系统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建设、监理单位明确相应技术要求;
2)应具备系统图、设备布置平面图、接线图、安装图以及必要的技术文件;
3)系统设备、材料及配件齐全并能保证正常施工;
4)施工现场及施工中使用的水、电、气应满足正常施工要求。
6、系统的安装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2)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交接时,应进行检验,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检验、系统调试及设计变更等相关记录;
4)系统施工过程结束后,施工方应对系统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
5)系统安装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进行调试;
6)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人员完成;
7)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应按附录C的要求填写。
7、建筑物产权所有者应建立保存系统内每个传感器的安装及试验记录。
三、设备、材料进场检验
1、系统施工前,应对设备、材料及配件进行进场验收,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签字确认;未经进场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2、设备、材料及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有清单、使用说明书、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国家法定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等文件。系统中的强制认证(认可)产品还应有认证(认可)证书和认证(认可)标识。
3、系统的主要设备应是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的产品。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定。
4、系统中非国家强制认证(认可)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应与检验报告一致。
5、系统设备及配件表面应无明显划痕、毛刺等机械损伤,紧固部位应无松动。
6、系统设备及配件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布线
1、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装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要求。
2、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3、系统应单独布线,系统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4、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5、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
6、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1)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时;
2)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1个弯曲时;
3)管子长度每超过10m,有2个弯曲时;
4)管子长度每超过8m,有3个弯曲时。
7、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8、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9、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m~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1)线槽接头处; 2)距接线盒0.2m处; 3)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
10、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11、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12、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Ω。
13、同一工程中的导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颜色加以区分,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电源线正极应为红色,负极应为蓝色或黑色。
五、监控器的安装
1、监控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宜为1.3m~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2、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楼)面0.1m~0.2m。且满足以下要求:
1)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2)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3)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4)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3、监控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4、引入监控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2)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3)端子板(或排)的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应超过2根;
4)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小于200mm的余量;
5)导线应绑扎成束;
6)导线引入线穿管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5、监控器的主电源引入线严禁使用电源插头,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主电源应有明显的永久标志。
6、监控器的接地(PE)线应牢固,并有明显永久标志。
7、监控器内部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不同功能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8、主要消防设备接线图
(排烟风机)
(消防电梯)
(应急照明及防火卷帘)
六、传感器的安装
1、传感器安装应充分考虑供电方式、供电电压等级。
2、传感器与裸带电导体应保证安全距离,金属外壳的传感器应有安全接地。
3、禁止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安装传感器。
4、同一区域内的传感器宜集中安装在传感器箱内,放置在配电箱附近,并预留与配电箱的接线端子。
5、传感器(或金属箱)应独立支撑或固定,安装牢固,并应采取防潮、防腐蚀等措施。
6、传感器的输出回路的连接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0㎜²的双绞铜芯导线。并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7、当不具备单独安装条件时,传感器亦可安装在配电箱内,但不能对供电主回路产生影响。应尽量保持一定距离,并有明显标志。
8、传感器的安装不应破坏被监控线路的完整性,不应增加线路接点。
9、交流电流互感器尺寸及接线图
七、系统接地
1、交流供电和36V以上直流供电的消防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有接地保护,其接地线应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PE)相连接。
2、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按规定测量接地电阻,并作记录。
八、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示例图
二、调试及试运行 一、一般规定
1、系统的调试,应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具体实施。应在施工安装结束并在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2、在调试前应具备下列调试必需的技术文件。
1)系统图;
2)设置系统的建筑平面图;
3)逻辑说明或设计要求;
4)设备安装技术文件;
5)变更设计部分的实际施工图;
6)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
7)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8)调试记录;
9)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包括电路图以及备用电源的充放电说明);
10)产品检验报告、合格证及相关材料。
3、调试单位在调试前应编制调试程序,批准后按程序调试。
4、调试负责人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5、调试时首先应做以下工作:
1)对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按设计要求查验;
2)系统的施工质量应按本规程
2、将所有经过调试合格的各项设备按系统设计连接组成完整的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进行如下调试:
1)观察并记录所监控的电源的实时工作状态信息;
2)模拟各种故障情况,观察并记录监控器及传感器的工作状态。
3、检查监控器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电源应能自动切换。
4、应分别用主电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系统的各项功能。
5、系统必须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并按附录C.3表填写系统调试记录。
6、系统在调试无故障后,开始系统的试运行。并按附录F表填写系统试运行记录。
第二篇:消防监控系统可行性报告 (800字)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消防监控系统
改造工程可行性报告
一、单位基本情况
1、立项单位: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2、项目负责人:
张振球:男,保密保卫处处长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北京市教工委针对高校的具体情况下发了相关的文件,如《北京市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47号)和《北京高校科技创安“十五”规划》(北京市教委京教工委48号),文件就全面推进北京高校的科技创安工作具体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从消防安全的角度看,按照国家消防法规规定,所有民用建筑物必须达到相应的防火等级要求,并且必须配置防火器材和安装消防监控系统,所有民用建筑物的工程验收第一项就是配套消防工程的验收。由此可见,国家对民用建筑物的消防工程是极其严格和带有强制性的,这也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极端重视。
就我院而言,目前共有建筑物群15座,分别是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电教楼、文化艺术中心、食堂、体育馆、学生公寓(4栋)、科研生产基地(“七亩地”)、招待所、新建学生公寓、体育场看台等。这15处建筑物群的消防监控设备情况如下:
1、1997年学院建有一套消防监控系统,系统设备为中安-西普勒斯产品,可控终端点位1200个,实际使用1100余个,覆盖教学楼、图书馆、电教楼、文化艺术中心、食堂、学生公寓等建筑。2、2003年,我院新建办公楼,新增终端点位130余个,由于原有中安监控系统不能再增容,又新建了一套监控系统,该系统设备为陆和品牌产品,当时主机设计容量为192终端可控点位。3、2006年,我院新建体育活动中心,新增点位为近92个,连接在增容后的陆和系统上。4、2007年,“七亩地”、文化中心地下实习基地改造又新增一百多个终端点位。5、2008年初,新建学生公寓楼,又增加200个终端点位。新增的终端点位已远远超过了原系统的可扩充容量。加之中安系统设备因为时间和技术的原因,目前已到了故障的高发阶段,每年的系统维护费用非常高而且还会增高。所以,如果还用堆砌系统的建设方式,无论是从资金、管理还是使用的角度讲都是下策。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彻底更换消防监控系统,用一套新的消防监控系统覆盖整个学院校园所有建筑,并为未来的建设发展预留出足够的消防终端,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我院消防监控系统以前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能为以后学院发展和变化提供一定的可扩展性,避免在这方面的重复和浪费投资;达到管理、使用和实际效果的提升,落实高校倡导的“技防为主、科技创安”的新思路、新要求。
三、项目内容彻底解决现有消防监控系统陈旧、故障多、无法再增容的问题。使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合一,所有终端能够能够统一管理,为以后建筑改造和新建建筑预留出足够的容量。
其中,需要更换终端点位1600余个,全部使用统一厂家、型号的产品,更换使用近十年的所有网络连线。
中控机房统一集中控制,采用能容纳2100个控制终端点位的新设备,并适当提高自动和人工控制的智能程度,预留一定数量的点位以便进行有限的升级扩容。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我们对该项目所制定的技术方案和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均为市场成熟的方案和设备。
由于该项目涉及的是电子技术,而我院有对该项目技术非常专业的老师和技术人员,有能力组织和实施该项目方案的论证、裁定资质单位、在监理、验收和管理等方面都有充分的保证。
五、进度与计划安排
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可具体实施和落实好该项目
六、主要结论
该项目能为我院安全保卫工作和为师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证手段。
在项目资金落实的情况下,我们有能力实施和落实好该项目。
第三篇: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工艺
有线电视系统施工工艺
1、安装要求
承担有线电视机房内机架及所有电视设备的安装及线缆接驳,要求线缆走向清晰,走线整齐,设备排列合理美观。
充分利用提供的管道和电缆支架敷设CATV干线电缆并有效地接续。所有接口均在地面上,不得留在地下管道处,系统设置放大器箱及分支分配器箱。充分利用甲方提供的各垂直,水平电缆走线槽桥架,引下线铁管,进行电缆穿敷。
负责对大楼内的有线电视分接箱内所有设备的安装和线缆接续以及终端盒的安装和接续。
2、安装施工工艺 1)按有关标准的施工工艺要求施行。
机房设备连线排列整齐有序,以利调试、维修、除尘保养等。信号线与电源采用正交排列,避免干扰。各线缆严格按照规定的曲率半径换向过渡。同类型线缆用扎带捆扎固定。
严格规范连接器接头工艺,接头制作后及时测试并记录,并采用监督审查制,经审查通过后方可密封。
2)分配器与分支器的安装 ①.明装:
a 安装方法是按照部件的安装孔位,用φ6mm合金钻头打孔后,塞进塑料膨胀管,再用木螺丝对准安装孔加以紧固。塑料型分支器、分配器或安装孔在盒盖内的金属型分配、分支器,则要揭开盒盖,对准安装盒钻眼;压铸型分配、分支器,则对准安装孔钻眼。
b 对于非防水性分配器和分支器,明装的位置一般是在分配共用箱内或走廊、阳台下面,必须注意防止雨淋受潮,连接电缆水平部分留出长250~300mm左右的余量,然后导线向下弯曲,以防雨水顺电缆流入部件内部。②.暗装:
暗装有木箱与铁箱两种,并装有单扇或双扇箱门,颜色与墙面相同。在木箱上装分配器或分支器时,可按安装孔位置,直接用木螺丝固定。采用铁箱结构可利用二层板将分配器或分支器固定在二层板上,再将二层板固定在铁箱上。3)用户终端安装 ①.检查修理盒子口:
检查盒子口有不平整处,应及时检修平整。暗盒的外口应与墙面平齐;盒子标高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明装盒应固定牢固。相邻两个用户盒安装见图3-74所示。②.结线压接
先将盒内电缆接头剪成100~150mm的长度,然后把25mm的电缆外绝缘层剥去,再把外导线铜网套如卷袖口一样翻卷10mm,留出3mm的绝缘台和12mm芯线,将线芯压在端子上,用Ω卡压牢铜网套处见图3-75所示。③.固定盒盖
一般用户盒插孔的阻抗为75Ω(也有300Ω),彩色电视机其天线输入插孔阻抗为75Ω,把固定好导线的面板(即盒盖)固定在暗装盒的两个固定点处,同时调整好面板再固定牢固。
3、调试和试运行
在系统所有设备安装完毕基础上,负责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调试及试运行工作。
3.1.前端设备调试
1)各频道天线信号接入混合器
接入有源放大型混合器输入端,调整输入端电位器,使输出电平差在2dB左右。
2)接入无源混合器输入端(在强信号频道的混合器输入端加接衰减器),调整混合器输出端,各频道电平差控制在±2dB内。3)调整交、互调干扰:
a 混合器输出端与线路放大器输入端相接,以提高电视信号的输出电平。b 放大器输出端接一电视接收机观察:(a)放大器产生交、互调干扰,可适当减少放大器输入端电平,消除干扰。(b)放大器输出端各频道电平应大于105dB;如果过小,此放大器的抗交、互调干扰性能差,输出最大电平达不到线路电平的要求,则应更换放大器。
4)按设计系统要求,送入自办节目,逐个检查设备的正常工作情况及输出电平的大小,将前端设备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5)前端设备调试完毕后,送信号至干线系统。3.2.调试干线系统
1)调整各频道信号电平差(用频率均衡方法)。干线放大器输入端串入一只频率均衡器,根据放大器输出信号电平差的情况,分别串入6dB、10dB、12dB等均衡量不等的频率均衡器,调整到正常工作。
2)同时调整干线放大器输入端电平大小,当产生交、互调干扰时,适当减少输入端电子,可直接串入衰减器,调到输出电平符合原设计要求。3.3.调试分配系统
1)无源分配网络调试
按设计要求,在无源分配网络的输入端送一个电视信号(一般选用UHF频道,或用电视信号发生器产生),调整输出端电平,使与原设计的输入电平相等。用场强计(或电平表)测量电视接收机在分配、分支器各输出端的电平,观察分析信号电平和重影现象,判断安装质量好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有源分配网络调试
a 首先不接入电源给放大器,用万用表检查分支线路有无短路和断路,经检查无误后,才能通电调试。
b 调整网络中,各延长放大器的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各频道信号之间的电平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输入电平过低或过高,应调整放大器增益。
交、互调干扰调整。在系统的输入端送高、中、低三个频道信号进行试验。有交、互调干扰时,调整延长放大器的输入衰减或前端放大器的输出电平解决。低频道电平过高时,调整斜率控制电路,达到“全倾斜”或“半倾斜”方式。3)无源(或有源)分配系统调整完毕后,可接入干线送来的射频电视信号进行统调。
4)如果分配系统中含有调频广播信号,则应对较强的调频信号加以衰减,以免干扰电视信号。
在安装完成之前,向甲方提交调试和试运行的程序及记录表格,供甲方批准。并提交所有的记录和报告。
提供所有调试和试运行所需的工具、材料、仪器及劳务。
第四篇:门禁系统施工工艺
门禁系统施工工艺要求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公用和民用建筑物内的门禁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前端设备:主要包括门禁主机、计算机(内置系统管理软件)、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
2.1.2 终端设备:主要包括门禁控制器、电控锁、电磁锁、出门按钮、读卡器、密码键盘等。
2.1.3 上述设备及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选型,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并经国家3C 认证,具有3C 认证标识。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进口商品商检证明。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装。2.1.4 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
2.1.5 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机螺丝、平垫、弹簧垫圈、接线端子、钻头、焊锡、焊剂、绝缘胶布、塑料胶布、各类接头等。2.2 机具设备 2.2.1 手电钻、冲击钻、梯子、水平尺、拉线、线坠。
2.2.2 克丝钳子、剥线钳、电工刀、电烙铁、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尖嘴钳、偏口钳。
2.2.3 250V 兆欧表、500V 兆欧表。2.3 作业条件
2.3.1 管理室内土建工程应内装修完毕,门、窗、门锁装配齐全完整。2.3.2 管理室内、弱电竖井、建筑内其他公共部分及外围的布线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各预留孔洞、预埋件的位置,线管的管径、管路的敷设位置等均应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方法 3.2.1 管路预埋 3.2.1.1 参见相关管路预埋XXX 标准内容。3.2.2 控制器箱安装
3.2.2.1 箱体板与框架应与建筑物表面配合严密。严禁采用电焊或气焊将箱体与预埋管口焊在一起。
3.2.2.2 控制器箱通常安装方位依设计而定,在无具体要求时宜安装于较隐蔽或安全的地方,防止人为的恶意破坏。
3.2.2.3 控制器箱的交流电源应单独走线,严禁与信号线和低压直流电源线穿在同一管内。
3.2.2.4 安装明装壁挂式控制器箱时,找准标高进行钻孔,埋入胀管螺栓进行固定。要求箱体背板与墙面平齐,其高度有设计要求时以设计要求为准。3.2.3 线缆敷设 3.2.3.1 布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线在上。
3.2.3.2 管内穿入多根线缆时,线缆之间不得相互拧绞,管内不得有接头,接头必须在线盒(箱)处连接。
3.2.3.3 控制器箱到天花的走线要求加套管埋入墙内或用铁水管加以保护,以提高防盗系统的防破坏性能。
3.2.3.4 所敷设的线缆两端必须做标记,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均需单端可靠接地。3.2.4 终端设备安装
3.2.4.1 终端设备安装时要与相关专业配合在门框、门扇上开孔。
3.2.4.2 读卡器、出门按钮、电控锁、电磁锁等终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及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如无特殊要求,读卡器和出门按钮的安装高度宜为1.4m,与门框的距离宜为0.1m,电控锁的安装高度宜为1.1m,如图3.2.4-1 终端设备的安装、图3.2.4-2 终端设备的安装(门外)及图3.2.4-3 终端设备的安装(门内)所示。3.2.4.3 读卡器的安装应紧贴墙面,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配件齐全。3.2.4.4 读卡器一般通过专用机螺丝直接固定在暗装装底盒上,注意固定牢固可靠,使面板端正,如图3.2.4-4 读卡器的安装所示。
3.2.4.5 按设计及产品说明书的接线要求,将盒内甩出的导线与读卡器的接线端子相连接。
3.2.4.6 安装电磁锁、电控锁之前应核对锁具的规格、型号是否与其安装的位置、高度、门的种类和开关方向相适应。3.2.4.7 电磁锁安装:首先将电磁锁的固定平板和衬板分别安装在门框和门扇上,然后将电磁锁推入固定平板的插槽内,即可固定螺丝,按图连接导线。3.2.4.8 在金属门框安装电控锁,导线可穿软塑料管沿门框敷设,在门框顶部进入接线盒。木门框可在电控锁外门框的外侧安装接线盒及钢管。3.2.5 设备接线调试 3.2.5.1 接线前,将已布放的线缆再次进行对地与线间绝缘摇测。
3.2.5.2 机房设备采用专用导线将各设备进行连接,各支路导线线头压接好,设备及屏蔽线应压接好保护地线。接地电阻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3.2.5.3 接线时应严格按照设备接线图接线,接完再进行校对,直至确认无误。3.2.5.4 按照设计图纸及产品说明书连接系统管理主机、UPS 电源、打印机等设备。
3.2.5.5 在系统管理主机上安装门禁系统管理软件,并进行初始化设置。3.2.5.6 按照系统软件说明书的操作步骤对系统软件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4 成品保护
4.1 安装终端设备时,应注意保持吊顶、墙面整洁。4.2 其它工种作业时,应注意不得系统设备。
4.3 机房内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水措施。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和丢失零部件,应及时关好门窗,门上锁并派专人负责。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设备之间、干线与端子之间连接不牢固;应及时检查,将松动处紧牢固。5.2 使用屏蔽电缆时,外铜网与芯线相碰;按要求外铜网应与芯线分开,压接应特别注意。
5.3 用焊油焊接时,非焊接处被污染。焊接后应及时用棉丝(布条)擦去焊油。
5.4 由于屏蔽线或设备未接地,会造成干扰。应按要求将屏蔽线和设备的地线压接好。
第五篇:xx电厂监控系统UPS电源增容改造工程技术方案
***电厂监控系统UPS电源增容改造工程
技术方案
一、.技术要求
本工程UPS设备采用三进三出、在线式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数量两台,单机容量30kVA,单机标配手动维修旁路。两台30kVA的UPS须组成冗余互备系统,系统双总线输出,系统电池后备时间单机要求为不小于1小时。
1、基本性能 1.1正常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95%((40±2)℃,无凝露)1.2储存运输环境及机械条件
环境温度:-5℃~5℃(不含电池)
振动、冲击条件:符合GB/T14715-93中5.3.2的规定。1.3外观与结构
机箱镀层牢固,漆面均匀,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机箱表面平整,所有标牌、标记、文字符号应清晰、正确、整齐。
1.4UPS的逆变器:输出电压:380VAC,稳态精度:±1%。
1.5整流器优选12脉冲整流器方式,其中每台UPS的12脉冲整流器应由12只晶闸管和输入移相隔离变压器组成。
2、电磁兼容
应符合IEC EN 62040-2的判断准则。
3、电气特性 3.1输入特性 额定容量:30kVA 输入电压:主电源输入 380V±25% 全数字控制技术
UPS包含有全功率整流器和逆变器的在线式双变换UPS,市电正常既电池状态时所有负载均由逆变器供电。UPS必须是数字UPS,采用全数字控制技术,整流逆变均采用全数字化控制,可靠性高。UPS内置并机功能,内置LBS,内置D级防雷器。 电流畸变:THDi<5% 输入频率:50Hz±10%
频率跟踪范围:50Hz±5%可调 频率跟踪速率:≤1Hz/s 3.2输出特性
配置内置逆变输出隔离变压器 输出电压:380V±1%,三相四线/五线 输出电压稳压精度:正常状态±1% 输出频率:50Hz 输出频率稳定精度:±0.1% 总电压谐波失真度:
100%线性负载 ≤3% 相/相,≤3%相/中线 100%非线性负载 ≤5% 相/相,≤5%相/中线 动态电压瞬变范围:±5%(空载至满载) 恢复时间:≤20ms 不平衡负载电压相移:≤1° 输出功率因数为0.9 输出电流峰值系数:≥3:1 3.3切换时间
市电电池切换时间:0ms 旁路逆变切换时间:﹤4ms(逆变器故障切换)3.4工作效率
系统效率:≥93%(包括输出变压器效率)3.5允许100%三相不平衡
由于UPS的逆变器采用三相独立逆变调节电路,可根据负载电流的大小、功率因数及每相电压反馈自动调整,故可承受100%的不平衡负载。3.6适应负载从0至100%或100%至0的跃变
UPS在负载发生100%的跃变时,输出电压的瞬间变化在±5%以内,并且在20毫秒内迅速恢复到±1%.3.7过载能力:
125%额定电流 10min 150%额定电流 60s 单相200%额定电流 30s
4、智能化电池管理
UPS应具有以下电池管理功能,以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电池必须保证质量,采用一
线品牌蓄电池,并提供原厂出厂证明。 采用间隙式充电方式
充电和放电电流的监测与控制 电池过放电的自动保护
5、UPS必须具有并机功能
采用模块化并机,单机必须具有独立的旁路系统 扩容简便易行,可实现在线扩容(无须转旁路) 采用环形并机通讯电缆,以解决并机控制的故障瓶颈 针对双输出总线系统切换,UPS须配置同步控制器
并机系统应可以根据实际负载自动调整UPS运行数量,以提高UPS系统运行效率。
6、防雷
UPS应具备防雷装置,能承受模拟雷击电压波形10/700μs,幅值为5kV的冲击5次,模拟雷击电流波形8/20μs,幅值为20kA的冲击5次,每闪冲击间隔时间为1min,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7、安全要求 7.1机壳保护
UPS保护接地装置与金属外壳的接地螺钉间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电阻应不大于0.1Ω。
7.2绝缘电阻
UPS的输入端、输出端对地,施加500V直流电压,绝缘电阻应大于2MΩ。
8、监控
UPS须具备标准的SNMP通讯接口,并提供与通讯接口配套使用的通讯线缆、各种告警信号输出端子。该端口使UPS能够用TCP/IP直接与所有的以太网连接,利用网上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网络管理UPS。
须提供监控软件,该管理软件可以实时的监控UPS的运行状态、各项电气参数指标,可根据实际负载的大小测定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间和容量。
9、可靠性
UPS设备在正常使用环境条件下,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小于20万小时。
10、质保
UPS全系统(含UPS主机、电池组、并机组件等)质保三年。
二、安全文明要求
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开工之前组织施工人员、专职安全员和电厂安监人员进行项目开工会议给施工方予以安全教育,施工人员经考试合格方能进入现场。
针对施工安全建立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小组,设安全专责及质量专责各一名,安全专责负责安全文明巡查并负责组织本项目的内部安全相关验收工作,质量专责负责监督工程各阶段施工质量及阶段性验收。工程经过内部验收合格后,由项目部报请电厂组织专项验收。在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的督导下,进行安全生产。
3.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遵守电厂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中人身和设备安全。
3.2、所有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都必须按要求正确着装,配戴好安全帽。3.3、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三齐”、“三净”、“三不乱”、“三不见”的规定: 三齐:设备摆放整齐;工、器具摆放整齐;材料摆放整齐。三净:开工前、施工中、完工后场地干净。三不乱:电线不乱拉;管道不乱放;杂物不乱丢。三不见:地面不见油污;不见垃圾;不见散乱的材料器具。3.4、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或悬挂安全网。
3.5、脚手架施工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搭设完成并经过安全专责验收。如竹夹板必须扎牢,高处平台必须设置1.05m高的栏杆,严禁上下抛递材料或工具等。
3.6、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对特殊工种如电焊、电工等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3.7、禁止违章作业。凡是有人作业,每个工作面必须有监护人员巡视。禁止在施工现场单独作业,每天施工完毕离场前由现场施工负责人召集清点人数,所有人员按序离场,不得在人数不全的情况下擅自离场。
3.8凡是危险作业,必须有工作负责人在作业前进行简要的安排教育,工作负责人或监护人站守现场。专职安全员不定期抽查安全文明施工情况。
三、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3.1工程计划工期:**年**月**日-**年**月**日,具体根据电厂系统运行方式而定 3.2工期控制措施
3.2.1配备业务精、技术好,事业心强、有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组建一支由骨干成员组成的项目施工作业队。
3.2.2 在施工计划时期内争取早开工,人员、工器具、设备、材料等提前到位,以早开工促进各项工作的进程,加快项目的实施。
3.2.3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及操作流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3.2.4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避免因发生安全事故而影响工程进度。
四、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4.1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明确管理负责人,做到现场清洁整齐。4.2现场施工设备管理方面的措施:
现场使用的施工设备,要按平面固定点存放,安全装置可靠。4.3现场卫生管理的措施:
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地点保持清洁卫生,建立卫生区域专人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