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10:3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第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统计首屏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 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

八、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诵课文。资料链接

一、关于“序”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叫“赠序”(和“书序”不同)。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我们学过的《(指南录)后序》是一篇书序,书序是写在书的前面或后面,意在交待成书的过程、背景等。

二、明初散文 ’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经历了社会**,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第二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1、作家作品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2、关于“序”: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3、实词积累:

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

逾(yú):越过,超过。

俟(sì):等待。

衾(qīn):被子。

烨(yè):光彩照耀。

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

4、学习第一段:

⑴这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⑵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学习第二段

⑴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⑵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⑶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6、学习第三段:

⑴请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⑶区别虚词“以”的用法

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

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身份,可译为“用(凭)……身份”。)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是”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或“拿”。)

7、写作特点:

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的中心思想。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8、熟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9、课外拓展

第三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尊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加斜的词语的古今异义。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媵人持汤沃灌:

3.走送之:

4.左备容臭:

5.或遇其叱咄: 6.其将归见其亲也: 7.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8.日再食:

9.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1.卒获有所闻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意思是。

.2.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意思是。3.与之论辨 通,意思是。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词,并加以解释: 1.手自笔录

2.腰白玉之环 3.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四、一词多义。

乐:心乐之()/ 以中有足乐者()之:弗之怠()/ 不必若余之手录()

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何陋之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略无慕艳意()

道:益慕圣贤之道()/ 策之不以其道()/余故道为学之难()至:至舍()/ 礼愈至()

是:斯是陋室()/ 是可谓善学者矣()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主人日再食()

诸:今诸生学于太学()/ 假诸人而后见也()

质:非天质之卑()/ 援疑质理()

虽: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故余虽愚(或: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劳:无案牍之劳形()/ 无奔走之劳矣()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日:计日以还()/ 主人日再食()

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又请焉(书:宜有之书皆集于此()/撰长书以为贽()得:余因得遍观群书()/ 求而不得()

和:久而乃和()/ 言和而色夷()/ 和纸灰之类(已:在太学已二年()/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6.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0.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1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五、思考题:

1.简述文章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作者成年以后求学艰难的?

2.作者家贫,无从借书致书以观,却何以能遍观群书?

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4.作者明知学习苦,却以顽强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去求学,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5.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

6.学习本文后,你对学习条件的好坏与学习成绩的优劣之间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

7.作者给马生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你觉得马生值得作者这样做吗?

8.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我们当代中学生又该有一种怎样的读书苦乐观?《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

一、1.患 担心、忧虑 ;灾难、祸患 2。汤 古:热水 今:食物煮熟后的汁水,菜汤 3.走 古:跑 今:行走 4。臭 古:气味今:难闻的气味 5。或 古:有人,有时 今:或者 6.亲 父母、亲人 7.遗 给予、赠送 遗失、遗留8.再 古:两次 今:一次又一次 9.假 古:借 今:虚假 10.博士 古: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今:一种学位名称 11.卒 终于 步兵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通 披,意思是 穿。

.2.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通 肢,意思是 人或动物的四肢。3.与之论辨 辨 通 辩,意思是 辩论。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词,并加以解释:

1.手自笔录 手:名作动 动手;笔:名作状

用笔

2.腰白玉之环

腰:名作动 挂在腰间 3.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日:名作状 每天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名作状 每年 四、一词多义。

乐:心乐之(以

为乐)/ 以中有足乐者(快乐)

之:弗之怠(代词,代抄书)/ 不必若余之手录(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奴隶人之手(的)/ 马之千里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倒装的标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意思)/ 略无慕艳意(心)道:益慕圣贤之道(学说)/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余故道为学之难(说)至:至舍(到)/ 礼愈至(周到)

是:斯是陋室(判断动词)/ 是可谓善学者矣(这)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饲养、喂养)

主人日再食(伙食)

诸:今诸生学于太学(众多,各个)/ 假诸人而后见也(相当于“之于”,之,代书;于:向)

质:非天质之卑(资质)/ 援疑质理(询问)虽: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余虽愚(虽然)或:或遇其叱咄(有时)/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劳:无案牍之劳形(使

劳累)/ 无奔走之劳矣(劳苦)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劳苦)

日:计日以还(日子)/ 主人日再食(每天)则: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表轻微转折)/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专一)/则又请焉(就)书: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书籍)/撰长书以为贽(信)得: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 求而不得(得到)

和:久而乃和(暖和)/ 言和而色夷(温和)/ 和纸灰之类(混合)已:在太学已二年(已经)/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同“以”)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

2.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

3.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4.寄居在旅店里,旅舍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5.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的心意。

6.服役的人(女仆)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我)才暖和过来。

7.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8.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然后才看得到。

9.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10.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但他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12.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

五、思考题:

1.简述文章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作者成年以后求学艰难的? 1.幼时抄书之艰2.成年叩问之难3.求师奔走之劳4.住读生活之苦 2.作者家贫,无从借书致书以观,却何以能遍观群书?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1)严师出高徒,耕耘必有获。写老师的严厉,突出自己学习的艰苦,求学之难,告诫马生,他处在那么一个好的环境里,更没理由不学好。

(2)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老师的严厉固然可以使学生更刻苦向学,但在当今,师生间更应该是一种平等交流的关系,可以各抒己见,甚至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4.作者明知学习苦,却以顽强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去求学,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

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甚于物质上的追求。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追求,就可以领略到学问的趣味,生活才更有价值。

6.学习本文后,你对学习条件的好坏与学习成绩的优劣之间的关系有怎样的认识?

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舍得吃苦,要勤奋(勤且艰),要专心(专)。一个人能够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和专心。

7.作者给马生写本文的意图是什么?你觉得马生值得作者这样做吗?

进一步勉励马生刻苦向学。

值得这样做,因为马生贤能、有才、好学、善学、谦虚。

8.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我们当代中学生又该有一种怎样的读书苦乐观? 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能够刻苦求学,可以启示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只有不畏艰难才能有所成就.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学习不慕富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专心学习勤奋学习,勇于战胜各方面的困难,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第四篇: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授时,可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安排二课时学习本文。第一课时:采用诵读法,以朗读带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导他们归纳文言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完成字词积累活动。第二课时: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懂得珍惜拥有,好好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⑵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能力目标:

⑴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⑵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⑵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

3.能够借助注释,工具书与同桌互相疏通第一 二段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努力学习【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屏幕显示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及文后相关资料,教师补充: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屏幕显示)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圈出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纠正错误。

屏幕展示:(请同学读,边读,边显示读音)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媵人缊袍敝衣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烨然皲裂

(学生读完后,教师纠正。)4、翻译重点语句。

四、合作探究

1、概括第一段段意。

本段讲述作者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2、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叙述幼时求学的情形。写出求学的勤和苦。

第二层: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出求师之难和求知的渴望和决心。4、齐读全文。

五、学习小结

本文中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根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提示: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五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课题:《送东阳马生序》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复习目标:

1、积累宋濂及“序”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对比的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 作者: 字:,号:,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初 家。序,文体名,本文是篇赠序,属临别赠言,宋濂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答案:宋学士文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 号潜溪 明 文学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嗜学()弗之怠()既加冠()硕师()执经叩问()叱咄()sì()其欣悦 负qiè()曳xǐ()皲裂()媵人()以qīn()拥覆 同舍生皆被()绮绣 右备容臭()烨()然 緼()袍bì()衣

答案:shì dài guān shuò kòu chìduō 俟 箧 屣jūn yìng衾pǐxiù yè yùn 敝 重点字词解释

1、无从致书以观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弗之怠

4、走送之

5、不敢销逾约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未尝稍降辞色

9、援疑质理

10、或遇其叱咄

11、色愈恭,礼愈至

12、俟其欣悦

13、媵人持汤沃灌

14、以衾拥覆

15、腰白玉之环

16、右备容臭

17、烨然若神人

1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19、以中有足乐者

20、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1、益慕圣贤之道

答案:

1、致:得到

2、假:借

3、不;代抄书;

4、跑

5、越过约定的期限

6、因此

7、请教

8、言语和脸色

9、引、提出;询问

10、训斥、呵责

11、周到

12、等待、13、热水;浇洗

14、被子

15、名词作动词,腰佩

16、气味,这里指香气

17、光彩照人的样子

18、旧絮;破

19、因为20、指吃的、穿的21、更加 仰慕 重点句子翻译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叫问。

译: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

5、曰再食,无鲜把滋味之享。

译:每天只吃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

6、余则缊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2、手自笔录:用笔,名词作状语。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至舍()

2、以:无从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负:负箧曳屣()负势竞上()

4、故:故余虽愚()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温故而知新()

5、书:无从致书以观()与朱元思书()即书诗四句()羲之之书晚乃善()

6、日:计日以还()日再食()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 两小儿辨日()

1、周到;到期

2、来;因;用;因为;按照

3、背着;凭借

4、所以;原因、缘故;旧的5、书籍;信;写;书法

6、日子;每天;一天天;太阳 古今异义词

1、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走

2、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到的汁水

主人日再食:日,古义:两次;今义:又

3、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虚伪、不真实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式:“弗之怠”等于“弗怠之”,译为: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2、省略句式:余立侍左右等于余立侍(于)左右 理解性默写

1、段中写读书刻苦的语句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人多以节假余”的原因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本文是作者送东阳马生的临别赠言,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目的是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可用三个成语来概括:即业精于勤、苦中作乐和专心致志。并说明了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①余幼时即嗜学;②慕圣贤之道;③心中有足乐者;还点出了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用四个字):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兴趣浓厚,信念坚定,心态良好)

叙述了作者早年艰难求学的经历,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幼时求学的艰难,二是成人后求师的艰难。文章内容给我们的启示:

1、由“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苦人也。”一句:示例①: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②: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

2、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示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夺求学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3、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得好,只要能像宋濂那样勤奋专心,条件好,也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

4、①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艰辛表现在哪些方面?(抄书之苦,求师之难,路途之艰,生活之苦)

5、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要点:①尊师,应该谦虚;②尊师方式应改,提倡平等交流。

恭敬、尊重。示例: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 请教,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文章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敞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精神。道理: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四)中考链接(2006年)广东省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义正辞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译文

3.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 4.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2);(3)(3分)

答案:1.2分 A(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2.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旬中词语翻译错一 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O.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3.2分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4.3分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各1分)(2005年)湛江市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1—4题。(12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2)走送之 走:__________(3)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4)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3.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答:________

1.(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每答对一个得1分)2. B因为(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是“他”和“难道”之意;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语前置。)3. 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译对“大”、“冰

坚”、“弗”等给3分,句意准确而且通顺的给1分。)4. 2(1)得书难:(2)拜师难(写出一点得1分,共2分。)(2009年)湖北荆州市

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B、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C、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

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而乃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今诸生学于太学

受任于败军之际 D、以衾拥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将“余”与“同舍生”的求学对比,表现作者求学勤艰,乐以忘忧。B、选文第二段用排比写“同舍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C、选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D、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感情真挚诚恳。

4、翻译句子(4分,每小题2分)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②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答案:

1、A

2、C

3、B

4、①住在旅馆,主人每天供应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②不必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2007年)大连市

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2)录毕,走送之 之: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计:(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计:(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计: 3.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矛盾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决的?(2分)答:

答案:1.(1)得到(获得、找到、取得)(2)代词,这里指“书”(不解释意思不得分)(2分,每小题1分)

2.(1)计算(2)计策(办法、方法)(3)商议(商量)(3分,每题1分)3.(1)“幼时即嗜学”与“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矛盾。解决办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走送之。

(2)“益慕圣贤之道”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的矛盾。解决办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分,矛盾1分,解决办法1分。答出其中一组矛盾和解决办法即可。用自己的话来答,意思对也可)(2007年)广州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来说明精神的富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2分)答案:

1、D(借。A它,指书/的;B他,指“乡之先达”/他们,指“同舍生”;C日子,天数/每天。)

2、(1)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3、吃、穿(“口”与“体”或衣服与食物)(2009年)湖北省黄冈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腰白玉之环 腰:(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3)媵人持汤沃灌 汤:(4)感泣辞母 辞: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3.翻译句子(2分)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 ①、乙文范仲淹是:②、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 等(要求填写两个)。(4分)答案:

1、用作动词,“腰佩”或“腰上佩带” ;通“披”,“穿”或“穿着”;热水;辞别

2、C

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4、以读书为乐 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画荻凿壁

(2005年)盐城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13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1)手 指 不 可 屈 伸(2)夫 人 好 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媵人持汤沃灌 汤:(2)以衾拥覆 衾:(3)负笈从师 负:(4)编茅为庵 为: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答案:1.(1)手指/不可屈伸(2)夫/人好学(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2.(1)汤:热水(2)衾:被子(3)负:背(背着)(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3.(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4.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2007年)天津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6题。(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乙】(苏秦)归至家①,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③数十,得太公④《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⑤以为揣摩⑥。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②纴(rèn):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③箧:这里指书箱。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⑤简练:选择。⑥揣摩:研究。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③引锥自刺其股()④期年,揣摩成()2.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2分)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 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是 皆 秦 之 罪 也。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语□□□□就是对苏秦和另一位古人孙敬苦学故事的概括。

5.结合【甲】文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2分)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 下联:宋濂□□□□□。

6.结合【甲】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1.(4分)①跑 ②等待(等、等到)③大腿 ④满一年(过了一年)(每词1分)

2.(2分)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答对2个给1分)319.(2分)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4.(1分)悬梁刺股

5.(2分)下联:宋濂勤奋手录书。(对仗工整即可,教师可根据考生回答酌情给分)

6.(3分)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尊敬老师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不结合原文和自己实际谈,酌情扣分)(2006年)吉林省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1、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2、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 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3、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4、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6、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 答案:

1、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2、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3、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4、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5、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 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6、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下载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授课者:永登县柳树中学 王云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能力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宋濂的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赠序”和“书......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②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一些文言字词;了解“序”这种文体;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熟读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1 【教学构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宋濂的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赠序”和“书......

    送东阳马生序

    《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案 重点: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并熟读背诵课文。 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 一、课前积累: “囊萤映雪”“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