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最终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促进评价改革,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县教育体育局的精神对全县1—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质量测试和抽样分析。其目的不仅是监控上学期新课程执行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我们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导向。下面仅就期末测试中小学数学试卷所呈现的成绩与问题,结合本人对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了解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全县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作一下粗浅的分析与评价。
一、命题说明
1、指导思想
本次命题,我们以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力争让考试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次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评价方式等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2、命题原则
(1)面向全体,注重“双基”。(2)灵活开放,注重创新。(3)联系实际,注重应用。(4)“三维结合”,注重发展。
3、试题的主要特点和考查目的
(1)试题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部分,其中知识与技能放在了首位。因为只有通过知识与技能这个载体,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期末试题以体现“双基”的基本题为主,占卷面成绩的70%左右,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对于基本运算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没有运算繁琐的计算题。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和模仿,而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比如:二年级数学中,不是机械考查“乘法的意义是什么”,而是让学生“根据8+8+8+8写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考查可以看出99%的学生都理解了乘法的含义,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都会运用乘法进行计算。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没有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同样,在五年级数学中,我们也不是机械考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是让学生填写“把3.79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是原数的()倍。”如果学生能正确填写,就说明他们已经理解、掌握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实践,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试题编制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和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数学的现实性,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各年级的试卷中都有这种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事物为背景来考查数学相关知识的题目。例如:一年数学试卷中,“同学们站排做操。小红的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8个人,这一排一共有()个人。”三年数学试卷中,“小毛家住在三楼。他每上一层楼要用16秒钟,从一楼上到三楼要用()秒。”等等。这些试题都是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便于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在答卷的同时也能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的用处很大。
(3)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在试卷中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猜想的全过程。例如:一年数学试卷中,“9+3=()+()”;三年数学试卷中,“填单位名称:①1()-1()=1();②1()-1()=999()”等等。这些题目都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注重数学建模,强化应用意识。
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是更加重视数学应用。而应用型试题则主要考查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数学建模能力,即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二是数学能力,即对于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的能力。因此,应用型试题是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良好试题。这种试题的选择背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购物、用水、租车、租船、旅游等等。目的是引导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建模,重视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题目设计过程中,我们力求使学生在试题解答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4、试题设计
按照上面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我们首先根据各册教材中每部分内容所处的地位、教学要求及安排的课时数,制定了“双向细目表”,确定了各部分内容在试题中所占分数的比例,编制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测试题目。具体命题过程中,我们力求稳中求活,活中求新。
具体来说,在2—6年的试题中,我们分别编制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五种形式的习题。其中,填空题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题目占80%左右,分析型、综合型题目占20%左右;
判断题,我们是以教材中的重点并且易混的概念、定义、公式等为主,重在培养、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选择题,是以一些小巧、灵活的题目为主,大多属于综合型题目,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计算题,在各年级的测查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平均在35%左右,主要形式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解方程、列式计算等多种形式。安排专项测查,旨在考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应用题,可以说是数学测试的传统项目,在本次应用题编制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1)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3)题目灵活,开放有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一年级的数学测试题,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编制了填一填、做一做、写一写、算一算、答一答等不同形式的题目。在题目编制过程中,为了减少考试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压力,我们也努力使试题儿童化、生活化,努力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以达到通过测试训练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的发展、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综合目的。
二、数据统计
本次测试,在全县1—6年的考生中,我们随机抽调了6个乡镇(包括平原、山区各3个),12所小学(包括中心校、村小各6个),总计1913份试卷。成绩统计情况如下:
1、试题数据统计:略
注:在总计中,带“——”号的分数不包括一年级成绩。
2、总体情况统计
3、成绩分布曲线:略
三、试卷分析
成绩统计过程中,我们细致查阅了抽调上来的所有试卷,我的心情可以说是“喜忧兼半”。喜的是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忧的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从1—6年的试题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填空题和计算题的得分率较高。尤其是计算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达到了92%,填空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达到了87%,分别高于各年级样本平均得分率。从学生的计算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从学生的填空题得分率高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较强。因为,在填空题中多数是知识记忆型和理解型的题目,所占分值达到填空题总分的85%左右。由此可见,学生对记忆、理解、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扎实的。
2、创新思维能力强。
“灵活开放,注重创新”是我们本次命题的原则之一。因此,在各年级的试题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灵活、开放的试题。比如:一年试卷中“9+3=()+()”一题,孩子们就写出了不同的答案:像9+3=10+2,9+3=7+5,9+3=11+1,9+3=12+0等等。还有五年试卷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一题,学生的答案更是多种多样:有的列式 24÷4=6(厘米)6×6=36(平方厘米)6×6÷2=18(平方厘米)36-18=18(平方厘米);有的列式24÷4=6(厘米)6×6=36(平方厘米)36÷2=18(平方厘米);还有的列综合算式:(24÷4)×(24÷4)÷2;(24÷4)×(24÷4)-(24÷4)×(24÷4)÷2等等。可以说形式不
一、不拘一格。由此我觉得,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肯定他们的成绩。
3、解决问题方法活。
“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是我们本次命题的又一原则。因此,在各年级的试题中我们都编制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最明显的就是各年级试题的最后一道。这类题目虽然总体得分率不高,但有很多学生的解题方法出乎我的预料,令我十分叹服。
比如:五年数学中的租车问题“300人乘车去旅游,可供乘坐的车辆有两种。甲种车每车可坐48人,每天租金800元;乙种车每车可坐20人,每天租金500元。(1)设计一种租车方案,并计算出所需的费用是多少。(2)找出费用最少的租车方案,写出来。有一名学生采用列表的方法解答的: 1种 2种 3种
在这样写出3种租车方案后,他又对比找出了费用最少的租车方案,即大车6辆,小车1辆,共花5300元。多么高明的办法,多么了不起的孩子,真的是给了我一个十分的惊喜。
还有一名学生分别这样回答两个问题:(1)300÷20=15(辆)15×500=7500(元);(2)300÷48=6.25(辆)6.25×800=5000(元)。坦白地说,这位学生的第2个问题的答案与我的预想是不同的,而且比我的预想还要省钱(我的想法是最少要用5300元)。因此,通过这一题,我的认识也得到了提升:如果单独包车,则最少要用5300元;如果随团搭配,则最少要用5000元。所以,我也从心底里感受到“新课程的确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4、学习习惯良好。
抽调上来的试卷,90%字迹清晰、书写规范。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可以说,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但是并不能排除个别学校的、个别班级的学生,书写潦草、卷面混乱的现象。
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有的乡镇把考试、分析作为一次学习的机会,教研的机会。比如:吉洞乡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四年级应用题的第5题“一列火车3小时行驶147千米。从成都到北京的铁路长204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大约要行多长时间?(得数保留整数)”由于学生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分别是40小时、41小时、42小时。他们在一番争论后及时与我联系,问我哪种答案是对的。当时,我十分欣慰,可以说是因为我预想的目的达到了:不仅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而且,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和争议。因此,我非常高兴地告诉他们三种答案全是对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很多教师已经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他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这些是我们工作的成绩,我们也因此感到十分高兴。存在问题: 学生方面:
1、学生的思维受定势的影响比较严重。
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典型题目学生解答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的题目解答则不太理想,正确率较低。比如:一年级“算一算:
1、写出计算过程,再算出结果。第1小题8+6=()”正确率达到98.5%,而“第2小题4+9=()和第3小题5+7=()”正确率则分别为95%和88%。这三个小题大体相同,为什么正确率却有如此差距呢?其原因就是:第1小题与书中例题、习题的形式相同,大数在前、分解小数凑整十;第2小题则稍有变化,小数在前、分解大数凑整十,写出思考过程则稍有困难;第3小题由于格式出现了变化,是将前一个数分解与后面的数凑整十,所以错误率直线上升。这说明学生对“凑十法”理解不透,只能机械模仿。同时,也说明学生对惯常的问题比较适应,正确率高,稍有变化则难以应付,缺乏慎重思考、独立分析、触类旁通的能力。再如:二年数学“商店运来一些书包,卖出25个后,还剩45个。运来多少个书包?又运来18个,现在有多少个书包?”一题,第二个问题有很多学生列式为“70+18”。以上两例说明学生受教材习题的定势影响比较严重,不能仔细、认真地分析问题。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
从前面的试题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学生的判断题、选择题及应用题的得分率相对较低。尤其是选择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仅有69%,其次是判断题和应用题的样本平均得分率接近80%,都分别低于各年级样本平均得分率。由此可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教师方面:
1、个别教师的思想落后。
当前,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应试教育”依依不舍、情有独钟,对素质教育不热心,甚至有排斥的情绪。大家应该还记得:一年试卷中的第二题做一做,在12张不同的数字卡片下面有6个小问题,比如:上面一共有()张数字卡片,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把前面的3张卡片用笔圈起来,它们的和是()等等。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在试卷分析中是这样评价的:题中生字太多,孩子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因此错误率较高。对此,我不想多说什么,有兴趣的老师回去可以看一看,这道题中有几个生字,这是其一;其二,即使题中生字再多,考试时也明确规定:一年级学生答题,监考老师读一道学生答一道,难道老师读题之后,学生还会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还有一位教师针对二年级的最后一题,“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7杯水。你们家有几口人,如果这样做,会浪费几杯水?算一算。”这样说道:“山区的孩子连水龙头都没见过,出题一点不考虑实际。”如果这道题直接写成:“一个人刷牙浪费7杯水,3个人浪费几杯水?”学生能不会吗?所以,关键不是“水龙头”的问题,而是教师思想的问题,观念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就不要再拖改革的后腿。虽然改革会给我们带来阵痛,但是我们也必须身体力行,因为我们就处在这改革的年代。否则,总有一天我们会觉得对不起我们的学生。
2、个别教师的观念落伍。
前面说道,一年试题中有“9+3=()+()”一题。本来学生的思维很灵活,答案多种多样。可在一本试卷中却这样批示:9+3=8+4(×)9+3=11+1(×)9+3=10+2(×)„„仔细查阅,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9+3=3+9。因此,整本试卷26人只有3人答对。其中两人的答案是:9+3=3+9,一人的答案是:9+3=9+3。
还有五年级设计租车方案一题,一位学生这样写道:300÷48=6(辆)„„12(人)6×800=4800(元)4800+500=5300(元),结果没得分;还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300÷20×500=15×500=7500(元),结果也没得分„„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因此我陷入了沉思:通过上面的答案,我们的老师应该知道这两个孩子的租车方案是什么,可能是出于认真因为他们没有明确写出租车方案是什么,所以没给分。
3、个别学校考试不严肃。
这一点体现在个别乡镇、个别班级的试卷有集体涂改现象,还有的开放题答案一致。比如:一年数学最后一题,一本试卷从前至后统一作答:7+3+10=20(元);一本五年试卷最后一题,统一作答:大车6辆,小车1辆。其实这种做法大可不必,因为我们的测试不是为了难为学生,更不是为了难为老师。
4、个别教师阅卷不认真。
这一点体现在:(1)有的教师过分宽容。比如:五年试卷中“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5平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很多孩子写成1.25,多数教师打对号。(2)有的教师过分苛刻。尤其是搞通考的单位,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种做法与我们教师的道德是背离的,学校竞争、教师竞争,怎么能拿学生的成绩作代价呢?
四、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深入学习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
1、改进备课方式。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因此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新课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并且,教材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尽管编写者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但也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教学法加工。实践证明: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3)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必须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其次,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4)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要使教学的方案具有效率意义,必须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顾名思义,“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以调整的。
2、改进课堂教学。(1)新课引入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们要本着“数学生活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2)问题提出开放化。
这里所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精心设问,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师生情感上达到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善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真正解放学生的一切。(3)练习设计多样化。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部分,练习设计应注重开放。主要做法是:①条件开放;②结论开放;③解答方法开放;④问题情境开放;⑤时空开放。
可以说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我们要让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选取一切从学生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生活化、多元化。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能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和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渗透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试验法、图表法、假设法、列举筛选法、代入法等等。比如:五年数学判断中“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米,它的面积增加25平方米。”一题,用举例法就可以轻松地判断这道题的对与错。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策略有:①示范引路,授之学法。②依据教材,设计学法。③因势利导,鼓励“创法”。④揭示规律,指点学法。
4、改进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发展性的评价观,不要总追求一种模式、一个答案,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大胆想象,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评价目标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在评价方法上,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及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可以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分数或等级+评语+成长记录”的方法,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诊断学生的困难,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双重作用。
测评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进不足,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学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有赖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更为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第二篇:对班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对班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促进评价改革,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对全校1—5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质量测试和抽样分析。其目的不仅是监控本学期新课程执行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我们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导向。下面仅就期末测试中小学数学试卷所呈现的成绩与问题,结合本人对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了解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全县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作一下粗浅的分析与评价。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和“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力争让考试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次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评价方式等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试题的主要特点和考查目的(1)试题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2)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实践,体现数学的现实性。
(3)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5)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4)注重数学建模,强化应用意识。
二、试卷分析
成绩统计过程中,我们细致对所有试卷,我们的心情可以说是“喜忧兼半”。喜的是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忧的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2、创新思维能力强。
3、解决问题方法活。
4、学习习惯良好。
我们的任课教师已经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之中。他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这些是我们工作的成绩,我们也因此感到十分高兴。
三、存在问题:
学生方面:
1、学生的思维受定势的影响比较严重。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
教师方面:
1、个别教师的理念不新,方法陈旧。思想上仍有部分教师对“应试教育”依依不舍、情有独钟,对素质教育不热心,甚至有排斥的情绪。
2、个别教师的观念落伍
四、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深入学习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
1、改进备课方式。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3)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4)设计板块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
2、改进课堂教学。
(1)新课引入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们要本着“数学生活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抽象,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2)问题提出开放化。
这里所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精心设问,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师生情感上达到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善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真正解放学生的一切。
(3)练习设计多样化。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提高部分,练习设计应注重开放。主要做法是:①条件开放;②结论开放;③解答方法开放;④问题情境开放;⑤时空开放。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能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和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渗透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试验法、图表法、假设法、列举筛选法、代入法等等。
4、改进教学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发展性的评价观,不要总追求一种模式、一个答案,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大胆想象,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每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评价目标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在评价方法上,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及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可以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
五、就具体教学方面重点剖析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效率不高。造成课堂效率:从平时的听课看,大部分教师理念不新,方法陈旧。
教学手段滞后,教学设施使用率低。
2、教研工作相对薄弱。一是校本教研没有落到实处。教师任同年级的人数较少,教研组的人数少。因此,对教研活动不重视,教研工作呈现“有人管无计划,有计划无课题,有课题无落实”的状态。
教研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个别教师不重视参加教研活动,不钻研教材,抓不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甚至不备课,抄教案,下载、照搬现成的教案,致使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从领导到教师教研意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相对薄弱。
1.提高课堂效率
2.实现资源共享
3.改变学习方式
4.系统有效的复习
学校教导处要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细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教研组要积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优秀论文、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组织示范课、研究课,开展骨干教师更好地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研究,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质量之目的。
第三篇:7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海港区2011-2012学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研训室 杨宽军
继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对十年课改进行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始终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我区的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这是我们海港区体育教学的一贯目标。
学校体育有其特殊性,它对于培养人、对于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减轻人类劳动强度、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有两个方面对人类的身体和健康危害极大。一方面由于大肌肉运动大幅减少导致人类的生物结构和机能可能退化,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身心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变化而造成各种疾病,即所谓的现代生活方式病或文明病。为了与之抗衡,只有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增加肌肉活动来保持,而体育则是其中重要内容,体育不但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他们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方法。
(二)促进学生发展
体育不仅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手段。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增强体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学习如何与人和社会共处,如服从规则,尊重和关心他人,与人分享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等等。
(三)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和余暇的增多,终身体育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的重视。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是一门与人的生命延续和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的课程。由于它对个人和群体的健康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会把帮助每个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达成。
一、取得的成绩:
1、在教学中,我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的探索、改革、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锻炼我们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年来,我区教师通过参加各类比赛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参加省级体育教师优质课大赛有5人获奖,省级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有6人获奖,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2人获奖,参加市级基本功比赛有5人获奖,2、在6月下旬的河北省体育教师优质课评比现场观摩活动中,我区逸城学校是承办单位,包括归堤寨中学、归堤寨小学、文耀里小学都为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逸城学校的刘畅老师为来自全省的300多名体育教师现场做了一节观摩课,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能够现场观摩省级优质课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为此,研训室专门召开会议布置工作,在港城教育网和海港体育教师qq群同时发布通知,力争全区体育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到现场观摩,并聆听专家的讲座,而且与在场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并把我们在实践当中所遇到的困惑提出问题,由专家进行
解答。通过此次活动,再次验证了一方面我们海港区的学校是能够勇于承担压力,能够打得赢大仗、打的了胜仗的集体,另一方面全区体育教师亲历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受益匪浅。
3、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重要举措,在5月初,省教科所对全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了省级培训,我区在6月底对全区在职体育教师进行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全员培训,《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国家层面的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愿望,起着引领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指导各地和各校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作用,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通过此次培训,要让全体体育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和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形成教学特色,努力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4、在本我们又进行了“有效教学”岗位练兵的校级选拔和区级竞赛,这次活动本着“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各校扎实练兵的基础上,以校为单位,精选参赛教师参加区级竞赛,体育学科共分两轮完成,第一阶段是说课比赛,第二阶段是“四环节”竞赛,即讲课、反思、答辩、评课议课“四环节”,为保证竞赛活动的严肃性、公平性,区级练兵活动统筹安排,精心策划,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竞赛内容,统一竞赛标准,统一竞赛
流程,统筹安排竞赛时间,让教师们在公开公平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举措有:提前一周备课,然后讲课、反思;答辩环节均提前拟定了15——20道答辩题,网上公布,要求教师现场抽题,理论联系实际作答;评课议课环节则要求教师根据抽签顺序,选定一节课现场详尽评议,既要评出亮点,又要指出遗憾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完成评课报告。通过此次练兵竞赛提高了我区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了理念新、功底实、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为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对体育课堂教学重视的力度还不够,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也非常的重视,在人、财、物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但他们谈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大都是学校的竞技体育活动,各级各类体育活动的比赛,对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工作表面上重视,实际上现实、而体育课堂教学做得是否扎实、有效,关注的程度并不够。
2、部分教师观念落后,某些体育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有些教师本身对学校体育及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足,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工作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无组织过程,而且时间得不到保证,少数学校有敷衍现象,学生体育活动的质量不高。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科知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参与意识、态度、情感和品味等方面的综合目标的培养明显滞后。对学生都喜爱体育活动而不喜爱上体育课的现实问题,主
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也不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堂中采取呆板、划一的组织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活动,束缚了学生手脚。某些学校的教师体育课教学无计划,随意性强;平时备课不认真,有的教师轻视本职工作,课堂教学比较随意,还存在一定的“放羊”现象。
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人类的进步,环境的变化,观念的改变,我们的体育教学同样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热点学校班级人数多,班容量大,器材少,人均活动面积明显不足,直接造成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由于班级多,体育教师配备不足,一些兼职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农村学校班级少,教师少,一名教师教一个学校的体育课不足为奇,有的学校经常把体育教师派出去为学校做一些其它的工作,以至于体育课的质量难以保证;上级对于校园安全的地位至高无上,学校对于体育课堂教学出现意外心惊胆战,这也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讲了容易出危险,不讲就没有危险出现,这种畏难情绪,这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因素之一;还有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整个社会对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偏颇,许多学校形成以考试为唯一手段,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差,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在这种“唯分数论”的强大挤压下,体育课成了牺牲品。
三、建议与对策: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要求
1、我们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时刻牢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素质教育,摒弃“唯分数论”观念,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加强行政干预力度,促进学校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并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强化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健康意识,改变其对体育学科及校园体育活动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正确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防止体育学科被“边缘化”。学校应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还给学生体育学习和游戏活动的时空和自由。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还要大力提倡和积极鼓励各小学和体育教师自己动手,开辟场地,自制器材,挖掘和开发民间体育资源,创编乡土教材,主动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
2、在暑期我区大多数学校都在进行“校园场地设施改造工程”,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对我区学校体育工作是一极大的促进和提高,各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力争学校体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3、我们要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加强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监管力度,从行政法规和考评机制等方面加强管理,组织体育教师教学培训和业务进修,“请进来,走出去”,促使体育教师尽快顺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进行体育教学质量检查评比、体育教学竞赛和教学基本功竞赛,促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以体育学科为龙头,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活动,促进全区体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4、各学校应按照体育课时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专职体育教师,鼓励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竞赛,每年适当补充器材的同时,要拓宽渠道,领会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来增加本校体育器材的库存量。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同等看待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等问题,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应当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计算工作量,确保同工同酬。
5、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应该有目的性,更应该有长远的规划,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要注意体育的内在联系,注重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之终身受益;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6、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找出有特色的运动项目,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并即时的总结、推广,也可结合校本课程一同开展,争取做到“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二)牢牢把握体育学科的教学性质和目标
学校教育各学科都有独特的学科性质,但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共同的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另一个是共同的目标——育人。体育
学科教学首先应该在完成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这个基本任务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科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育人的目标。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一定要把体育课上成符合体育学科性质的体育课,而不是上成与体育课貌合神离的模糊课,我们应该牢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性质,按照这个性质上好体育课是体育教师的专务。正如袁贵仁司长多次明确提出的,学校体育要把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体育课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功能,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体育课不能上成休闲课。
(三)体育课教学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和性别差异是体育课教学独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近些年许多科学研究证明,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虽然原因很多,体育课教学运动负荷严重不足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现在的体育课运动负荷总体上偏小,如果现在体育课教学再缺乏必要的、适宜的运动负荷,学生跑不动、跳不动、撑不动、搬不动、举不动、推不动、拉不动,又谈何使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较好地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呢?他们能不能达到现在三四十岁成年人的体质水平呢?今天的体育课堂决定未来中华民族健康素质不是一句空话,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意。新时期体育教学如果把体育教学的教、学、练、思科学地有机结合,把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地整合,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包括提高适宜的运动负荷,探索更有实效的体育教学过程和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可能更好一些,这是时代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的挑战。
(四)发扬传统,以老带新,做新时期体育教师
1、作为教研部门,要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研究、指导、管理、服务教学工作的职能,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全区教研活动。采取扎实而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区体育教研工作的开展。
2、加强师资的建设与管理,以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依托,定期组织联片教研活动,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促进校际间的联系,交流教改信息,更好地发挥学科教研中心组的研究作用和辐射作用,活跃全区体育教学研究的氛围。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形式,促进全区体育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继续开展“蹲点包校”活动,以一个普通教师的心态走进学校,参与教学,与广大教师一起备课、评课、议课、看课、反思,再备、再看、再评,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入角色,与教师们共同探讨体育学科改革实验之路。
4、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体育骨干教师的作用,凝聚学科骨干教师的力量,充分调动全区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要精心组织好本学科的教研活动,认真制订活动方案,确保每次活动的质量,及时推广先进的教改经验,做实指导工作。
5、关注城乡差异,重点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农村体育
教师要加大倾斜力度,在中心教研组活动、联片教研、集体备课、各类评比活动中,要组织农村教师积极参与,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各项素质的提高,对农村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6、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学的过程性管理。体育学科通过研讨活动、联片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等活动,为今后体育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为各学校有效实施校本教研搭建平台,为教师进一步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构筑桥梁。
课改以来的十年,对同行们的辛酸苦辣我感同身受。当下,过度的文化应试教育无情的挤占了学生本该嬉戏玩耍的快乐时光,让原本应受到重视的体育教育工作渐渐地被边缘化,这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不但不能自暴自弃,不学无术;相反,我们却应该励精图治,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有效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施展我们的才华和热情,让更多的青少年在阳光的操场上享受体育的快乐和激情,为未来国民身心健康奠定基石。
第四篇:美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美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手工学科期末考核本着:着眼整体、重视发展、强调实践、注重能力、承认差异的原则,在对以往考核方法和模式有所创新和改进的基础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考核内容及形式。
1、平时实践活动测试
在日常的课堂练习中,学生参与美术实践,在课堂活动中根据其表现进行评价是美术学科评价的主要方法。它的优点是符合美术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实践中考核学生的可信度较高,可测的内容比较多。同时它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乐于接受。
美术考核内容有,其一:绘画,各年级都有此项考核,各个年级教材内容不同,绘画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让学生想象、创造的理念。其二:手工制作,包括橡皮泥制作、卡纸制作等。其三,课堂中每个学生的纪律、发言,准备工具情况等。
2、期末综合内容测试
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测试方法,通过命题绘画对学生进行测试,并进行质量评定。
它的基本优点是:统一考试内容,易于掌握标准;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操作简便;评价的范围大,内容广,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二、考核质量及存在问题
绘画考核质量较好,学生在绘画技巧上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平时老师注重对学生在这方面的指导,教学生学会观察、配色,因此,学生绘画的效果较好。通过这次美术检测,可以看出学生还是能通过自己的手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配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在手工制作中,学生的制作形象逼真,造型多样,效果特别好。
但在绘画中也存在有的学生对人物和景物的表现,缺少个性,千人一面的现象,不管是色彩和造型,都有明显的卡通画的趋向。也有个别学生比较懒散,经常不带材料,学习习惯差,绘画兴趣和能力都需提高。
三、学科教学总体情况
一学期来,美术学科教学向学生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让学生更多地在艺术实践和欣赏中加深情感体验,获得美的熏陶,学会在艺术活动中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提高创造能力。
一学期来大家对所学的绘画、手工制作等内容的掌握情况良好。对美术欣赏和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接触多方面的美术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展示才能的天地,让他们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表现,展示自己的特长风采。老师还在教学中注重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机的整合和选择,让美术更加走近学生,让学生寻找美术学习与生活的契合点,在更多方面获得愉悦和谐的感受和体验。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老师为帮助后进学生进步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堂上能关注他们,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每个人独特感受艺术的方式,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去尝试成功的快乐。并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那一部分同学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争取做得更好。
同时,大家也很重视做好培养特长学生的工作。在课余注意对他们进行辅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提高美术表现能力。本学期有部分学生参加绘画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个别班级和学生的学习差异还存在,教师还需要化更多的精力使他们提高;美术教学的方法还需要有进一步的创新,教学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对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对美术课堂的管理和教育的力度还需加强,课堂教学整体质量还需提高。
第五篇: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推荐)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分析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一、基本情况:
本次3、4、5、6 四个学年段的参考人数
二、试卷分析
本次英语期末测试卷共分听力和笔试两部分。
听力部分共分三道大题。学生的听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对于时态、语态等一些较难的语法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三年级听力部分:听音排序、听音判断对错、及听音排序。此部分比较简单,学生答得较好。四年级听力部分:第一、二、三题都比较简单,此题为书中的基本单词。五年级听力部分:第一、三题,为基本单词和基本句型,学生掌握较好。第二题是把人物和起床时间连起来。学生对时间接触不多,故此题答得不好。第六年级听力部分:听音看图写序号,此题是四、五年级的知识,有的学生都忘了,掌握不好。
笔试部分共分七道大题。三年级第二题看图片填入相应的介词。此题答得不好,学生对方位词掌握不好,须加强训练。第六题走迷宫。此题所有的词组都没学过,因此学生不知道怎么填,错误率较高。四年级按照你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此题有的学生看不懂问题,不会写。例如: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学生没有学过这句话。五年级第三题用适当的词填空。此题涉及到一般将来时、过去式、现在进行时等语法知识,学生答得不好。例如:Tomorrow we(go)to the park.此题Tomorrow 是将来时的标志,因此要用一般将来时。再如:The day befor yesterday I(visit)my aunt.此题The day befor yesterday 是“前天”的意思,是过去发生的事,因此要用过去时。六年级第三题根据问题边答案。此题是三年级学过的内容,有的同学都忘了,掌握不扎实。例如:What day is it today?第五题看图给对话排列顺序。学生答得不好,因为图示给的不太明确。六年级涉及到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单词的变型及固定词组等语法知识,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
五、六年级第七题是作文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来,而且写的比较工整,语法错误也比较少。
三、改进措施
1、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3、积极利用能动英语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量。
4、教学在注重自己书写的同时,要加大力度规范学生的书写,使学生的书写清楚,正确整齐。
5、加强训练学生的的阅读理解能力。
6、注重英语课外阅读,积累词汇及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法知识。
7、面对英语学习的热潮,各校已将英语教学重视起来,但是在双语出现的地方要力求准确,避免出现知识错误,不要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