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11:4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连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连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

第一篇:连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王 铭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主题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篇文章讲述了17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本篇文章之中有一个很有特色之处就是利用侧面描写突出伽利略执着、坚持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分版块认识“辩论家、试验、教授、违背、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通过辨析正确区分“辨”,“辩”、“辫”和“瓣”四个形近字。

2.通过抓住相关语段的关键字词做到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语段。

3.通过侧面描写探寻人物内心的方法,感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体会伽利略执着不屈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个课题?(请多位同学读),注意多音字“着”字的读音。2.齐读课题。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课文,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之中去。】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如果读好了请你坐端正。

2.同学们读的那么认真,老师要考考大家。Ppt出示两组字词

第一组:辩论家 试验 教授 违背 固执 胆大妄为(伽利略)

第二组:信奉 哲学家 不容更改(亚里士多德)A.这些词语中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容易写错,为什么?(区别“辩”“辨”“辫”“瓣”)B.再看看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3.简介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4.两个相隔2000多年的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的怀疑)5.怀疑哪句话。(ppt出示句子)

【把字词教学与文本的内容相结合,自然而然的从字词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去,并且锻炼学生的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

1.亚里士多德是当时公认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伽利略要怀疑他的话,当时的人们支持他吗?请从文中之中去寻找依据。用______画出来。2.交流:

(1)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句话中的那些词语让你可以感觉到人们不支持伽利略? a.真理是什么意思?(真正的道理)谁的话是真理? b.在人们心中亚里士多德是平凡人吗?(体会“信奉”)c.反问句,抓住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d.抓住关键字词朗读语段。(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a.当时的人们会怎样地说呢?

b.把自己填的词带入句子之中朗读。【在细读文本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抓住语言训练点,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3.材料补充:图片展示布鲁诺在广场被烧死的情景。4.你认为伽利略有可能遭遇像布鲁诺这样的下场吗? 5.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来表达。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执着,坚持„„的伽利略,那么伽利略在重重的阻碍下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坚持 执着 „„

第二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通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这是哪里?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 引出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二、深入探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实验牵扯到了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就是?外国人的名字比较拗口,我们再读一读他们的名字。

2、你们从课文中了解到关于这两个人物的哪些信息?

先说说伽利略。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伟大的科学家了吗?(25岁,年轻的数学教授)

3、那亚里士多德呢,文中哪句话介绍了他?(出示句子,)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表达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态度?“信奉”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1、除了光看字面意思

2、再联系上下文,这段话中那个句子能体现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3、还可以联系课外资料,看完这几幅图,现在你对信奉有什么新的理解?图中他们信仰那些人?

四幅图中信奉用在佛、神身上,那在课文中信奉这个词用在谁身上?可见当时人们把亚里士多德当作了什么?

4、再请学生读这段话,读出把亚里士多德当作神一样的人物。(强调不容更改)

5、课文中还有三个句子表现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请你划出这三个句子。

出示句子,你看又是问句又是感叹句,你能想象当时的人们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神态,怎样的动作,怎样的语气吗?请你任选其中一句揣摩改怎么读,等下站起来读的时候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责备,动作指着说,看好戏)

这里面有个成语,胆大妄为,要理解好这个词语,要抓住哪个字?(胆子很大,胡非作为)

6、不同语气的语言描写,会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刚才我们根据问句、感叹句就能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我们写人类的语言也要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

7、在天主教会的统治下,中世纪的欧洲被人们称为黑暗的时代,在那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科学家、思想家,他们试图唤起人们崇尚科学追求自由的思想,可是都惨遭迫害,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人们的嘲讽、指责,伽利略有没有退缩,从这里可以看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坚信科学,反对黑暗社会,坚持真理,板书:勇敢地追求真理

8、课文要写勇敢的伽利略,为什么要费那么多笔墨写人们是有多信奉亚里士多德呢? 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这种写法就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以后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三、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什么理论产生疑问?

板书:产生疑问

简单地来说就是?

2、产生疑问以后,那我们来看看伽利略怎么推断的呢?这段话很长,有几层意思?自由读着两层意思,等会儿老师考考你们。(1)、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2)、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回过头来看这段话,这么长的一段话却叙述得这么有条理,课文中用了很多什么词?这么长的一段话,用上关联词后就变得这么有顺序,有条理,严谨,下面我们来读一读,体会关联词的好处。

3、一个事实中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哈哈哈,亚里士多德完全错了。伽利略是这样说吗?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为什么要这样说?(这些只是伽利略的推断和猜测,没有验证过,不能妄下定论,可以看出伽利略做事严谨)

4、那伽利略接下来怎么做呢?

反复试验(重复),试验环境、地点、天气

在反复的探索研究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板书

严谨的科学态度

5、在一次次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后,伽利略决定做公开试验,他公开试验的地点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试验放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

板书:公开试验

6、勇敢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这个时候,大家又议论开了,大家会怎么说呢?请你写一写,注意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人物的动作神态。

四、小结

伽利略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该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三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4.学习文中人物大胆质疑权威,不懈追求真理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初读准备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抽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引入。【板书:课题】

判断: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在整件事中属于哪一部分。【板书:结果】 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出示“结果”。本文中关于两个铁球落地这件事不同的两个结果,找出来读一读。【幻灯展示】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2)读文讨论:【幻灯展示】

人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话对吗?从哪里看出? 第二个结果是怎么得出的? 学生:读文后讨论归纳。

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话人们信奉【板书:信奉】

第二个结果是通过质疑,而后反复试验,还做了公开试验,最后得出结论。教师适时板书【质疑,试验】

(3)尝试归纳:根据板书,结合预习体验,概括文本内容。学生:读文后尝试归纳。

三、细读文本,感知形象 1.伽利略简介 【幻灯展示】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材料,研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伟大”、“辩论家”、“不寻常”等关键词初步感受伽利略形象。

2.理解“信奉”

【幻灯展示】亚里士多德资料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总之,涉及古希腊人已知的各个学科。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幻灯展示】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讨论:什么是“信奉”? 学生:自由阐述观点 【幻灯展示】

各种能帮助学生理解“信奉”的资料图片

(2)哪个词能表达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请同学们读出这个句子,注意语气,并想象说话者当时神态。

教师指导朗读:不同语气的语言描写,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咱们写人物语言的时候,也要学习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句式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幻灯展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教师质疑:2000多年来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与伽利略对权威的疑问,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

3.研读“质疑”

(1)讨论:面对这样的权威,伽利略却有疑问,他的疑问是怎么产生的呢?读读相关的语句,尝试着把伽利略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幻灯展示】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整理归纳伽利略的“推想”:【板书:如果„„ 是 10+1>10;10+1<10】从这两个推想中我们看到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善于思考,这是质疑的基础;推理严密,这是质疑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4.研读“求证”

推想之后,伽利略要进行试验了。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句,从“反复”、“许多次”、“宣布结果”“公开试验”,感知伽利略的形象。(是一个具有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人)。(板书:认真严谨 实事求是)

四、读写结合,学习迁移

学生阅读讨论:反复求证的过程中,伽利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反对权威观点,大家的猜疑)。想一想,他在这个过程中会想什么?在他向学生公布试验结果并决定公开试验前,他的学生会对他说什么?

【幻灯展示】

我是伽利略,我会想。我是伽利略的学生,我会说:。请从课件中选择一条写一写,之后再尝试说一说。学生:实践练习说与写。

[设计意图:对文中的留白部分进行合理想象和补充。一方面力图体悟伽利略这个形象在独自试验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下一节课研读比萨斜塔公开试验作准备;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语言的灵活运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积累词汇,为习作打下基础。] 小结:是啊,面对权威,面对种种猜疑,年轻的科学家伽利略始终坚信他自己的信念—“追求科学,需要有特殊的勇敢,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伽利略”(PPT)他坚持通过反复试验来证明自己的疑问,那么伽利略在比萨城斜塔做公开试验,试验成功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课后阅读:

阅读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的传记。【板书设计】 真理 认真严谨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结果

质疑

试验

实事求是

第四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

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二)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当时,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众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众人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出示投影,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三、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第五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执着的追求

阅读——品读感悟模块整体教学设计

板块一:整体感知

1、引入: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第八单元的主题是:执着的追求。通过预习四篇课文,你都认识了哪些人? 了解了他们的故事以后,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

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 罗丹──全神贯注;

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

父亲──执着、勤劳;

2、不论是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的伽利略,还是做事全神贯注的罗丹;不论是做事勤奋、专注的聋哑青年,还是执着勤劳的父亲;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明确目标,不懈追求”。板块二:品读感悟

1、引入:这节课,我们重点研读《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文章,希望通过本篇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获得一些启示。

伽利略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通过文中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请默读课文,并进行勾画批注。

2、自主学习

3、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1)第三段:(结合课件来理解),这是对伽利略什么的描写?板书“心理描写” 通过对伽利略心理的描写,你感受什么?(板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2)第四段:这又是对伽利略什么的描写?(板书“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抓住“反复”,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执着追求)(3)第五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读,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是直接写伽利略 吗?(板书“语言描写 侧面描写)

(4)第二段:引导学生读并交流“布鲁诺”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

4、作者就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侧面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1)当伽利略从斜塔上下来后众人会有怎样的表现?(2)此时伽利略会说什么?做什么?请选择至少一个角色,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写一写他们的表现。

5、展示学生的练笔,评议。

6、方法总结:(1)先概括人物品质

(2)勾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并做批注(3)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

板块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全神贯注》一课,把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小组交流。

板块四:总结提升,拓展读写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板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语言(侧面描写)

心理

善于思考

(正面描写)

敢于质疑

执着追求

动作

伽利略从斜塔下来以后,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有一位拿着拐杖的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走过来说:“小伙子,你太好了,居然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了我们不要盲目的相信他人。”一位帅气的年轻人走过来拍拍伽利略的肩膀,高兴地说:“敬爱的伽利略先生,您实在太伟大了。让我真是很佩服啊!”伽利略笑着说:“这其实也没什么。这只是通过检验得出的结果。”这时一位漂亮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望着伽利略笑眯眯地说:“是呀,叔叔,您可真了不起。通过您这么一说,我知道不要全都迷信权威的话,有时候也有错。”最后,伽利略微笑地对小姑娘说:“好了,好了,只要你懂了就可以,这也没什么……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围观的人们都大声呼喊起来:“伽利略教授,你真棒!”人们争先恐后地蜂拥而上,有的说:“伽利略教授,你真是好样的,感谢你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这样的一个道理!”有的说:“伽利略教授,你冒着生命危险帮我们纠正了错误的想法!”还有的说:“伽利略教授,请原谅我刚刚对你的不敬,我向您道歉!”伽利略说话了,他说:“我们是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是不要迷信它。记住,盲目地迷信和崇拜是愚蠢的行为!”伽利略的话说完了,斜塔周围又是一片欢呼声,那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侧面描写

试验 实验

下载连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连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解释、胆大妄为”等词语。能根据上下文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预览工作 1.熟悉文字,不知道字检查字典和标记音节,需要准确读取声音。 2.标记序列号的自然段落。 3.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相信大胆地惊讶地宣布 4.查看有关伽利略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台头镇中心校高彩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两个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过程, 2.通过对比......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标出音节,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3.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信奉 胆大妄为 固执 惊......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 陈倩珺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拖着 宣布 固执 比萨城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