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公务员考试7月第2期申论热点话题
一、申论热点解析:情感认同与价值观认同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情感在人类道德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而复杂的角色,情感认同在道德动机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道德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必然存在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着力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需要经历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转化过程,其中情感认同是关键。[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的关系]
认同,简单而言,就是认可、同意、接受的意思,是一种满足个人归属感的心理机制,是个体潜意识地对某一对象的认可、模仿过程。从心理学上讲,认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将外在的理念、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心理过程。而价值认同,是人们对某类价值观念的认可,并形成产生相应行为的过程。价值认同是情感认同的基本内容,而情感认同又是实现价值认同关键,二者常常合二为一,没有情感认同,就没有真正的价值认同。我们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其要旨在于通过情感的方式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从而达到具体践行的目的。
价值观认同是一个由外到内、由认知经由情感再到意志、由观念到行为的连续推进过程。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价值观认同不仅要对认同什么价值观、为什么要认同、究竟如何认同等问题有基本的理性认知,更需要价值主体在价值活动中拥有丰富的个体和群体情感体验。因为从微观层面来看,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存在与个体的人的存在密切相关,一个人的情感结构决定了一个人的存在范畴;而从宏观层面来看,情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情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更是人类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生成的承担者。这就决定了,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民族整体意志所表达的价值追求必须反映广大民众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行之有效又必须转化为人们广泛的情感认同。只有在这种情感的互通、互动中,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情感认同是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关键]
情感认同能增进核心价值观的亲近感。人类道德的存在价值和运行方式,决定了道德必须由外在规约过渡到内在自觉。要想将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我们要让人们真切地领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所观照的“人之情理,德之心性”。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和理论,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同构,凝结着我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种情理交融的价值追求,折射在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点滴实践中,甚至与全社会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道德个体现实生活的土壤,精准而真切地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诉求。
情感认同能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别林斯基认为“感情是先于知识的,谁没有道德的感情谁就不懂得道德”。只有我们对生活世界中的道德要求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才能充分实现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自觉践履。换而言之,情感认同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履意义重大。因为个体道德行为的倾向深受其内在的主观意识所影响,而这种主观意识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道德主体对普遍奉行的道德规范的认可程度,即道德情感的认同度,自由、平等、公正等观念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主流价值或者说是普遍诉求,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价值框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被人类社会普遍视为个体美德加以推崇。这样的普遍认同在道德主体实践的道德世界中强化了社会成员的一致性,实现了深层次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能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核心价值观引领着我国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图景。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能最大程度地的激发出每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国梦”实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深刻感知“中国梦”实现的应然性、神圣性。我们通过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共识中汲取精神力量,摒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意识,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参与意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视野投身于中国蓬勃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由此,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战略目标内容将所有关心国家前途的中华儿女联合起来,形成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战略联盟。[参考对策]
首先,学校教育应形成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机制。在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有较强的可塑性。我们在学校教育时应根据学习规律增加国民教育的内涵,让他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由知生情。这对于国家情感认同与国民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考虑让富含文化沉淀的中国古典文献如四书五经、先秦诸子散文、六朝与唐宋文选、宋明理学、历代家训家书、四大名著中的更多内容选入教材。在教育形式上可采取讲故事、诵读古文、古诗等,让学生解除对传统文化的神秘感,从而领会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进而产生敬畏感、使命感和认同感,从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
其次,社会教育应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全方位覆盖。通过理论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些极度感染力的宣传方式形式直观,且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很容易让全体社会形成情感共鸣。
最后,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教化要实现“最后一公里教育”。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走进家庭、社区、街道、乡村、校园、企业、机关、军营,以这种全方位,、广覆盖,、深推进的人文教育方式让全体社会成员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触发全体社会成员的情感认同。
二、申论热点:蓝天保卫战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2018年7月,国务院关于下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十条》实施五年来,我国全面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平均下降四成,北京也实现了2017年PM2.5年均浓度低于60微克/立方米的目标。[权威论述]
雾霾要治理,蓝天在未来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李克强
自然的阴晴风雨不是人类能支配的,但是我们可以支配我们的行为,可以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李克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习近平[综合分析]
秀美的山川、良好的生态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后代子孙得以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没有好的环境,不仅美丽家园无从谈起,幸福指数难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也会遭遇日趋严重的环境瓶颈。
环境状况与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优良的环境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普遍追求。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人要满足呼吸、饮水、吃饭等基本的生理需求,必须生活在由空气、水和土壤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环境中。这些基本环境要素哪一个出了问题,人的身体健康都会受影响。如果说身体健康是事业的本钱,是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基础,那么水清天蓝地干净是保障健康的前提,是本钱的本钱。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种必然。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要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另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参考对策]
要按照“四个一”的要求,谋划打赢蓝天保卫战。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压实一个政治责任,即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把握一个核心目标,即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形成一套策略方法,即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严格执法督察问责倒逼工作落实。
要通过狠抓落实,推动打赢蓝天保卫战。要紧紧围绕核心目标任务,通过强化环境执法、专项督查等手段,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污染防治责任,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督促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要在重点地区,选择重点领域,针对重点问题,一竿子插到底,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克”,以强化督查带动污染防治攻坚战整体顺利推进。
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利剑斩污”作用,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责任大、任务重、时间紧,生态环境部精心组织,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相关地方要根据统一部署,抽调精兵强将参加,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排头兵”“冲锋队”作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过硬的素质本领夺取蓝天保卫战的全面胜利。
三、申论热点: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惩戒威慑
“稳赚不赔,100%本息担保”“彻底根治,绝不反弹”……近年来,尽管监管部门对广告发布有明确规定,但有的地方电视台、报刊或网络平台依然违规播放一些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一段时间来,不少读者来信反映被虚假广告欺骗的遭遇,表达他们的疑惑:虚假广告为何屡禁不止?近日,由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2018年空调维修消费体察报告》显示,通过知名平台寻找到的11家空调维修商中,竟有9家存在虚构故障、“小病大修”等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商家服务“套路”满满,推介平台大打“推责太极”,最后让消费者买单,可谓市场失序、诚信欠费。[表明观点]
利用广告追求曝光率、提升知名度,本无可非议,然而巧立名目、夸大功效,甚至花言巧语、弄虚作假,不仅自挖诚信陷阱,还会破坏健康的营商环境。而诸多低成本、诱导式的营销广告,同样是名实不符,即使短期内人潮涌动,但终将因缺乏信任导致用户流失。[观点分析]
虚假广告何之所以屡禁不绝,违规获利过高是主要原因。以医疗广告为例,曾经,游医药贩、街头广告等城市顽疾令人头痛不已;如今,竞价排名、“神医老戏骨”等广告乱象引来诸多质疑。即便在严格管理的大趋势下,还有商家未经审查就制作投放,甚至在被约谈后转而就在移动端上“故态复萌”。而违法成本过低,处罚力度不够,平台责任虚置,监管问责不力,则是虚假广告屡屡冒头的重要原因。
虚假广告导致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害,不仅违反广告法,可能还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但事实上,虚假广告更多的是行政处罚,对广告法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往往没有落到实处。违反合同法、侵权责任法,造成人身财产重大损害的广告侵权责任,惩处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参考对策]
治理虚假广告,要求广告产业链上各个责任主体从源头端做好准入资质把控,形成多部门联防共治的格局:市场监管部门动态监测,及时发现网上虚假违法广告;网络监管部门认真审核和监督,清理整顿违法违规接入服务商;公安机关加大案件侦破和惩处力度。
信用是无形的资产。除了让相关法律法规长出牙齿、织密覆盖全产业链的监管体系,消除虚假广告的生存土壤,涤荡诚信经营的社会风气,还要充分发挥信用约束的作用,努力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戒威慑。这样,才能守护公平有序的市场规则,擦亮商业伦理的诚信底色,涵养互信互利的诚信社会。
第二篇: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科技扶贫”
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科技扶贫”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申论热点《申论热点简单学——“科技扶贫”》,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申论是事业单位考试当中常考的科目。想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既需要考生积累足够的素材,又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文笔。这当中,素材的积累更重要一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把文章比做一顿饭,素材便是其中的“米”。本文就对“科技扶贫”这个热点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事件现状】
连日来,无论是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言,还是分组审议讨论,朱有勇总是呼吁把“科技扶贫”叫得更响些,让科技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8年3月13日,农民科学家朱有勇讲的自己的扶贫小故事引起了社会共鸣:云南蒿枝坝村地处热带雨林区,温度高、日照长、水资源丰富,人均可利用土地多、种植条件好。这个本不该贫困的地区,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产业,当地群众素质型贫困问题突出,良好的自然条件并没有利用起来。2016年,朱有勇及其团队在当地推广了100亩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种、如何卖,当年就实现了每亩均产3.1吨,每吨卖出了3000元的好价格,参与种植的群众每亩增收9000元。
朱有勇表示“当前有很多科技工作者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书写在贫困地区的大地上,应该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
【重要意义】
科技扶贫的核心就是把科技成果与地区自然资源、发展需求和群众诉求有机结合起来。是由单纯救济式扶贫向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式扶贫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相比“送米”“撒钱”等简单直接的做法,科技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效果实在长远但收效慢,因此更需要以“绣花”的好性子,沉心静气地坚持下去。
【问题原因】
总书记曾说过,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今,脱贫工作到了最后攻坚阶段,剩下的老少边穷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少地区除了自然环境劣势外,科学技术素养严重缺乏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农村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往往生产技术落后又缺乏科学技术人才,从而陷入贫困的无限循环中。科技在脱贫攻坚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也应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积极作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倡导走绿色发展的新路,转变农业种植方式,这需要扎实的农业技术做支撑;贫困地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时,也需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贫困地区要实现长远发展,更需要一批扎根当地的“田秀才”“土专家”。这一切,都绕不过“科技”二字。
【对策措施】
科技帮扶是从根本上打开困难群众致富之门的钥匙,是治本良药,但不会立竿见影。科技扶贫不能“轻飘飘”,要像仕女绣花一样,慢功出细活,要因地制宜,一村一村地做好科学规划;因户施策,一户一户地传授种养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让科技之花在贫困地区常开不败,才能让被帮扶的贫困群众真正掌握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再也不会为贫穷所困。
困难地区脱贫,不应指望简单的“输血”疗法,“依靠外力”不如“自力更生”来得长久。乡村全面振兴路上,要彻底送走贫穷“瘟神”,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更离不开脚踏实地,长期付出的决心和恒心。
第三篇: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如何拯救儿科医生
2018漳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话题:如何拯救儿科医生“荒”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申论热点话题《如何拯救儿科医生“荒”》,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背景资料】
全国性流感爆发期间中国大部分医院的儿科都陷入瘫痪,是因为医生严重不足。有的患者要排三四个小时的队,患儿家长在医院门口抱怨看病难。医生超负荷工作的背后,是目前医疗系统面临的一个全国性现象:儿科医生荒。为了解决儿科医生荒,政府也是费劲了心思。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出了《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但其中的规定未能起到制定政策时的预想效果,某种程序上更容易加深医患矛盾,同时也容易令儿科医生感觉到没有职业尊严,不受尊重。
【标准表述】
当前我国开始实施“二胎”政策,国家顶层设计长期致力于保障全民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但这场流感带来的儿科医生“荒”充分暴露了我国现有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儿科医疗资源更是捉襟见肘。这其中有“架天线”的制度设计问题,也存在“接地气”的全民搭建问题。
第一,医闹问题
根据《中国医生执业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截至2018年1月9日,中国有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特别是在儿科,面对儿科患者本身沟通困难的特殊性,加上现代父母对于孩子的诊视,导致那些不该医生承担的风险,他们正在被迫承担,某种意义上说,儿科医生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
第二,儿科医生的高饱和工作量
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而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才仅为10万人左右。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劳累程度有目共睹,我国去年医疗机构就诊人次接近80亿,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医护人员数量供不应求。如果医护人员不加班加点,是很难撑起这庞大的诊疗量。有些医院人手不足,甚至出现了“黑+白+黑”或者“白+黑+白”的值班制度,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医生群体极易罹患上心脏病,发生猝死。
第三,收入不高,培养机制偏向传统,至人才吸引力弱
由于以药养医的现状尚未根治,因此儿科医生的收入普遍不高,甚至有数据表明其收入只到普通医生的四分之三。医学毕业生出于更现实的考虑都会选择更加快捷的其他临床学科,因此不仅新增医生人数少,本身已经是儿科医生的人也在逐渐离开这个行业。
【具体措施】
第一,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合理规划儿科医生培养和医院布局,合理增加儿科病床,优化资源配置,及时深化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改革,在医科高校扩大儿科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实施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免费培养计划,破解“儿科医生荒”。
第二,让儿科医生感受到职业尊严,管理部门应该出台合适的政策,制定适合儿科特点的晋升渠道,留住人才是关键。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收入低、风险高的问题,同时不能用降低儿科医生从业门槛的方式来解决从业者紧缺的问题。此外,社会媒体可以适当设立专门的儿科医护人员表扬奖项,以提高其社会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
第三,医患双方均要端正自身心态,以关爱和耐心对待医患矛盾。院方可以通过“医院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增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增强日常培训机制,提高整个儿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做好常见药理知识的普及,避免信息不对等造成双方误解。
第四篇: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素材分析:社会保障
材料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十七大标准表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材料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 在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逐步把城镇非职工居民和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劳动年龄段自由职业者通过劳动事务代理参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今年又继续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填补该市养老保障最后一个空白点,真正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据今年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马鞍山市市区城镇老年居民基本情况初步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底,马鞍山市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的无养老保险待遇的居民约1.8万人,全市无养老保障的居民中70周岁以上约7000人。城镇老年无业居民主要有四类人群,一是过去从事临时工、家属工人员,二是长期从事家务未工作的家庭妇女及过去是小摊小贩的人员,三是工龄未满10年一次性结算养老金的征地工,四是各类户口农转非人员。为尽快让养老保障制度惠及城镇老年无业居民,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目标,马鞍山市在考察借鉴国内一些城市养老保障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市情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其主要思路是: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并随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分析: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既可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又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对实现全市养老保障全覆盖和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马鞍山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市情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体现了对民生建设的高度重视。材料三:农村低保 谈起农村低保的好处,家住重庆南岸区南山街道办事处龙井村建设村民小组的周朝东感到十分欣慰。今年37岁的周朝东在1990年遭遇机械事故,右手4个手指头被机器切掉,确定为四级残疾,根本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目前,妻子与他离了婚,他与10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家里只有3分地,全家年收入不足500元。根据南岸区的农村低保政策,每人年收入不足1200元的,可补足1200元,这样周朝东一家每年可得到近2000元的低保金,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2003年7月以来,重庆市先后在南岸区、江北区等10个区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以南岸区为例,截至今年3月,南岸区7个镇全部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共有5568户10564人享受到农村低保,低保金支出223.31万元。由于重庆的农村低保工作实行民主动态管理,坚持公开、透明,自试点以来未接到一起群众来访。但在农村低保试点进度较慢的地区,情况则不尽如人意。在彬县小章镇香花村,69岁的村民赵七说:“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困难户能领点补助,好像没有固定的。”村民王保民说:“我们这地方是渭北旱塬,靠天吃饭,年年都有一些人日子过得紧巴
巴,也不一定能得到救济。以前只听说城里人有低保,将来农村也能享受低保的话,农民就有福了!”许多农民对农村低保的“不知情”,主要还是因为这项制度覆盖面很小。记者从陕西省民政厅了解到,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标准,全省农村的低保对象有206万人左右,但截至去年底,只有80万人享受低保待遇,其中大约只有37万人能够达到每人每年300元的规定补助标准。分析:当前应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应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资金的来源应坚持政府为主的原则;应严格管理,完善监督,实行动态化管理,提高工作透明度;保障对象的确定,应广泛接受村民监督;应确保低保对象能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材料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丁瑜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在关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时候,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不应被忽视。当前城市里的不少老年人、失业人员等基本上是处于无社会保障的状态。他们的生活保障主要是靠自己的家庭来提供。如果家庭没有能力承担,这部分人的生活就必然会陷入困境。因此,国家应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在谈到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时,丁瑜委员认为,国家要采取措施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这些钱一定要管好、用好!”丁瑜委员说。分析:应从三方面来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一是要将社保基金的运作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对社保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地监管。二是要高度重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基金的效用。三是要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从立法的层面来规范社会基金的管理,并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提供法律基础。材料五: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现状改革前,中国农民的医疗保障主要依靠合作医疗体系。改革后人民公社解体了,农村集体经济迅速萎缩,筹集合作医疗的基金越来越难,很快合作医疗覆盖面就由1980年的69%骤降到1986年的5%,大多数村庄的合作医疗都解体了,村卫生室变成了私人诊所。目前,占全国15%的城市居民享受着三分之二的医疗卫生资源,而占85%的农村人口却仅获得不足三分之一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由于医疗设备老化,乡村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防疫保健工作削弱了,绝迹多年的传染病、地方病在农村又死灰复燃。农村医疗保障的严峻局面与政策导向有很大关系。首先,农业是中国的弱势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下降,各级地方政府用于合作医疗的财政资源较少。其次,近20年来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政策基本上遵循着市场化取向,把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农村公共卫生事务也推向市场。再次,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关系,县乡财政无力承担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第四,国家在合作医疗宏观政策上相互矛盾。第五,对合作医疗有种种误解。一些干部认为合作医疗对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不想多管;还有不少农民对合作医疗不信任。第六,农村合作医疗体系长期以来是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强制推行的,主观随意性大,容易形成“一紧二松三垮台”的局面。最后,农民普遍认为乡村医护人员素质低,没有医治大病的技术与设备,即使参加了合作医疗也于事无补。分析: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必须强化政府职责;全面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必须加强硬件建设;有序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必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标准量力而行的原则,二是坚持多渠道筹资的原则,三是坚持与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诚实守信、群众自愿的原则;不断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必须创新管理模式:一是不断完善合作医疗服务模式,二是不断完善合作医疗管理模式,切实营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氛围。材料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993年,吉林省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根据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吉林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有固定收入的农民上,即首先把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村干部等纳入到保险中来。这些人有固定收入,参加保险的意识强,积极性高,能够在农村起到示范作用。但是,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保险面窄,投保人数增长缓慢,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到1998年,虽然全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业务县(市)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开展此项业务的乡镇有730个,村有3344个,分别占乡、村总数的78.5%和33%。但是,全
省累计承保人数只有19.1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6%,占农村劳动力的3.8%。1999年,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出现全面萎缩的态势。开展农保的县(市)覆盖面下降到85%,有6个市县停止了这项业务;开展业务的乡612个,村2795个,分别比1998年减少118个和549个,占全省乡、村的比重降低到65.9%和27.6%;全省新增承保人员约0.5万人,比上年减少5.6万人,保险费收入620.9万元,比上年减少600万元。与此同时,领取养老金的人上升到597人,比上年增长311人;全年支付养老金100.75万元,比上年增加26万元;退保金、继续退保金、丧葬费等支出136.65万元。从上述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降低,新增保险人数增长乏力,退保人数增加,保险金收入下降,呈现出全面的萎缩的趋势。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集体经济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解决对策:
1、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成立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帐户,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2、落实国家各种农业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3、精简农村基层组织结构,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4、促进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从分散重新走向集中。
5、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机构。材料七:医疗保险作为城市建设者的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待遇。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数字,深圳2000年时外来人口577.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82.1%。加上居深境内人士,外来人口为700万—800万人。到2005年6月30日,深圳共有暂住人口1035万,户籍人口171万。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但是由于其社会地位的低下,他们的生活现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医疗卫生方面他们没有能够享受到足够的福利。自1987年以来,深圳市就把在企业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畴,经过20年的探索改革,根据其规定,深圳市为农民工建立了包含医疗保险的一整套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1992年5月,在深圳市取消公费医疗、全国率先建立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之时,根据其规定,无论是否有深圳户籍,都可以参加并享受统一的医疗保险待遇。也就是从理论上外来劳务工可以与持有深圳户口的职工完全一样,参加综合医疗保险,既保住院也保门诊。但是,过高的缴费标准,使绝大部分农民工朋友对医疗保险望而却步。综合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为个人工资收入的8%,企业承担6%,个人承担2%,这对于深圳户口员工来说并不是什么负担,但是对于收入本来就相对较低的农民工却是不小的数字,另外一个方面,深圳的农民工偏年轻化,生病就医的概率相对较低,实际上也用不了这么多的医疗开支。对于企业来说,6%的医疗保险是比较沉重的,所以在没有很硬性的规定下,很多企业选择不为农民工缴纳综合医疗保险。分析: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待遇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灵活调节综合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建立适合农民工的弹性医疗保险制度,降低缴费标准,使为了城市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农民工也能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好处。材料八: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四大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住房保障、优抚安置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4+2”。一是社会保险。这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我国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社会保险是实行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缴费,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二是社会救助。这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常性救助,如城市和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救助制度等;第二类是紧急性救助,如灾害救助;第三类是临时性救助,如医疗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三是社会福利。这里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别需要关怀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和自立能力。四是慈善事业。这是指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社会成员进行慈善捐赠和社会互助。以上讲了社会保障的四个主要方面,还
有住房保障和优抚安置两项专项保障制度。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分析:针对当前社会保障存在的实际困难,要本着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原则,统筹研究出台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以及部分困难民众再就业、住房、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要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切实保证基金增值,防止被违法挪用,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背景知识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大致可分为福利国家、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个人责任的强化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识。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原因中断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或者劳动收入减少时,给予经济补助,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这三个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二)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从历史发展看,社会救济先于社会保险。早在1536年,法国就通过立法要求在教区进行贫民登记,以维持贫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国制定了济贫法,规定对贫民进行救济。中国古代的“义仓”也是一种救济制度。这些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救济制度。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四)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宽;(二)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三)多头管理、体制分散(四)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五)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产生影响(六)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急待出台社会保障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三)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五)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六)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专题综合分析
积极应对问题和挑战,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我们要趋利避害,乘势而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社会保障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重点方面:
(一)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社会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一种制度,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证。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立法层次不高等问题。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本届全国人大已将社会保险法列入2007年的立法计划,目前已进入草案修改论证阶段。此外,还要修订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等法规,制定社会救助法、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和企业年金条例等法律法规。需要强调的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关键在于强化执法。有法不依等于无法。现在,社会保障执法中处罚力度太弱,在一些地方违法者众,最后成了法不责众。因此,必须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者,加大违法成本,起到警示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和职工自觉守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保险法是当前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最重要、最紧迫的一部法律,关系到怎样确立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二)完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实现社会保障的定型化、规范化、法制化,必须完善运行机制。我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请大家进行讨论。一是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效机制。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方针,其实质就是合理划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实现基金的部分积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做资金储备。目前,全国只有11个省(区、市)在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尽快完善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至关重要的是做到有奖有罚,鼓励缴费,惩罚欠费,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缴费激励机制。完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待遇与缴费挂钩的办法,鼓励各类从业人员多工作、多参保、多得待遇,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和增加基金收入。另一方面,要建立欠费惩罚机制。依法采取严厉手段和措施,把所有用人单位全部纳入征缴范围,防止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流失,做到应收尽收。三是建立社会保障责任分担机制。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级的财政体制,各级政府如何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责任,牵涉到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障的事权划分问题。这一问题又与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相联系,需要尽快理顺。全国现在已经有11个省(区、市)实现了省级统筹,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省级统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确保发放的责任集中到省级,地县两级不为此承担责任。所谓省级统筹,就是在全省范围内要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和基数,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标准,统一调剂使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核心是通过建立省级基金预算制度,明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责任,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各地要把实现省级统筹,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四是建立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要根据经济发展
和职工工资、物价变动等情况,考虑基金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和提高养老金水平,建立起一个公式和参照指数,自动生成科学合理的调整标准。还要统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工作,使两者养老金水平差距保持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
(三)强化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除了加强制度建设外,还体现在资金投入、基金监管、管理服务等方面。一是加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财政承担最后责任的一种制度安排,各级财政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是建立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各级政府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所占的比重。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社会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养命钱,是高压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规使用,更不准挤占挪用。近几年,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基金安全程度逐步提高,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仍然有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管理运作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挤占挪用基金。要切实做到严格落实责任,完善监管制度,健全制约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要抓紧制定基金管理、监督方面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情报告制度,发挥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社会保险基金中,对于已经做实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能否做到保值增值,关系到未来的支付能力。要在科学评估、避免风险、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保值增值。三是继续推进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步伐。随着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管理服务对象的增多,经办和管理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纠正重制度轻落实、重政策轻管理、重资金轻服务的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抓社会保障经办能力建设。核心是推进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对社会保障对象“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优化业务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改善管理服务手段,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社会保障战略问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和客观现实的需要相比处于很不适应的状态。这就导致社会保障规划和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政策缺乏衔接,责任不够清晰,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难以取得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要在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条件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保障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对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规划,明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主要任务和保障条件,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推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
第五篇:2012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热点话题精析
2012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热点话题精析
结合最近省内的热点话题,探寻其共性,考察可能性较大的主题有:
1、社会管理创新。201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发展的主线是“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题强烈的要求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更加强烈。2011年我国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等多领域的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颇为丰富,也打造出很多典型。比如:“山东宁阳:实施“强基工程”加快科学发展”、“北京市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型”管理模式”、“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来沪务工人员的„新家园‟”等等。因此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背景下,很有可能从政府职能转变,服务方式创新,职能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等角度入手进行命题。
2、公共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传统的老话题,然而去年在安全主线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生产建设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等在2011年却颇为引人关注,比如:“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小学校车安全事故”、“„地沟油‟产业链事件”、“哈药„污染门‟事件”等等。关注山东,12月8日“济青高速公路百辆汽车连环相撞”重大交通事故引起了山东省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201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将安全责任贯穿于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因此安全问题仍旧是考察的重点。
3、文化建设问题。2011年作为山东省全面贯彻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攻坚时期,借助举办“中国(山东)文化产品交易会”、“山东民俗文化博览交易会”等文化活动的机会,立足于本省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目前全国各地文化建设所取成就百家齐放、竞相争鸣,取材空间广泛。比如:“故宫一级文物宋代哥窑损坏事故”、“福建省全球汉语热及文化软实力建设”、“城乡文明建设与差距”等等。因此省内和省外文化热点话题的交响对应,提醒我们文化建设问题大有文章可为。
以上三个话题既立足于山东省发展的现状,又结合了国内众多热点话题,极容易成为选题对象,广大考生在申论备考中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冲刺阶段,对已掌握的热点话题进行归类整理、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针对各类题目要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比如说对于概括题,能够迅速的找准关键词,答案要点达到客观、简明、规范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