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适应新形势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国库集中核算新模式(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1:1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适应新形势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国库集中核算新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适应新形势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国库集中核算新模式》。

第一篇:建立适应新形势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国库集中核算新模式

建立适应新形势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国库

集中核算新模式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__年,国家金库___市中心支库按照“统筹规划,讲求实效,资源共享,安全保密,优质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及技术手段,建设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通过总体规划,网络扩建,人员培训,系统集成,测试运行等关键环节。建立起适应当前改革需要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国库核算新模式,初步实现了数据传输网络化,资金清算电子化,信息管理集中化。

一、数据集中管理与分布式管理模式的对比

分布式管理模式: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将税款报解、资金清算、国库单一帐户、国债、计息等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全部纳入了统一的核算体系,统一和规范了国库核算操作流程和制度,但随业务的发展,这种国库分散模式的不足之处日渐显露。

首先,核算环节多,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风险大。从税款入库流程来看,经收处将税款划至支库,支库进行业务处理,当日或次日将上级收入通过再划到中心支库,而且有的支库通讯上划是通过软盘传输,中心支库进行类似操作,本级收入入库,上级收入上划省分库,资金清算到位时间长,且磁介质很容易出现故障,增加了资金风险。

其二,会计主体多且分散,各项制度往往落实不到位。许多县、区支库人员严重不足,要害岗位兼岗严重。上级国库部门也只能是定期检查、指导,无法进行及时监控。从近年来人行案件情况来看,国库部门案件多发于县支库,那么对县、区支库的会计核算管理实行日常监督已刻不容缓。

其三,数据受各种技术因素、核算模式的制约,分散于各分支机构,存储在不同的处理主机中,数据量庞大,上级收入重复存储,而各级国库自身可供分析的数据比较少,数据分析手段低,历史数据不能被充分利用。

其四,系统管理和维护难度大且复杂。计算机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维护和技术支持均需科技人员完成,而在分散的模式,如果县支库的设备出现故障和遇到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时很难得到及时处理。

数据集中管理模式:面对上述问题,___市中心支库坚持走“科技兴库”之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建设运行成功,使我中心支库初步实现了数据传输网络化,资金清算及时化,信息管理集中化“三突破”,有效发挥了基层央行经理国库职能。

所谓国库数据集中就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按一定范围和层次将所有国库数据集中到数据中心,实现各国库数据集中存储核算,分别使用,即“物理上集中摆放,逻辑上分散使用”的新型国库会计核算体系。

其优势有:

1、增加了核算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数据集中服务器摆放在中心支库机房,各支库的数据统一存放在主服务器的指定区域,强化了系统安全稳定。国库数据集中系统在中心支库采用了多项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如:高性能服务器HPML570、双机双控系统,VPN虚拟专用网、防火墙等等。如果主服务器宕机后,另一台备用服务器可以在2.5秒内完全接管全部工作和业务,这样保证了各支库业务的不间断和完整。另外,该系统分别在两台服务器上使用磁盘阵列技术,在磁盘柜上分别作RAID1和RAID5磁盘,使任何一个硬盘损坏都不会影响数据丢失,从而有效保证了系统的稳定。系统通过用户管理,让有授权的用户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访问服务器数据,防止非授权用户的侵入,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进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2、强化了系统管理和维护,减少了管理和维护设备工作量。国库会计核算系统,是基于Sybase数据库,国库数据集中系统运行后,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各支库现有设备作为终端使用。当某支库出现机器故障时,可随时把业务拿回中心支库来做,不影响国库会计正常业务。再者软件的维护、升级,科技人员不需要到支库现场解决,由数据中心进行各支库的运行参数维护,减轻基层国库的工作压力,保证各级 国库系统参数统一。

3、节约设备资金投入。集中前,各县区均配置一台已使用四五年的低档服务器,效率不高,经常出现故障,急需更换,按照管理要求还需配置一台备用生产机。若要全部更新设备,资金投入太大。数据集中后,各支库只需配置一台pc终端机,设备配置不需十分高档,节约资金投入。

4、规范支库业务操作。国库数据集中将各县区国库会计信息和数据以及各支库管理者代码和密码集中到中心支库,中心支库通过现代广域网络时实时监控各级国库当日会计核算流程和各类数据资源,管理能力延伸到任何一个客户端,有效地实施风险集中防范,防止人为调帐和改表,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各支库的文本和完整备份均可以通过网络访问主服务器,作好日常数据备份及通讯上传,将数据和信息集中存放在中心支库主服务器指定的区域,每日终了各支库本地是没有任何数据的,这样有效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5、账务信息实时传输,原始数据集中管理。数据集中使异地交易更迅速、更可靠。数据集中后,各支库可通过网络随时登陆中心支库服务器。前端数据实时传输,后端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处理,加快财政资金周转,而且提高了《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的应用效率和实用价值。

6、为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和统计分析系统数据传 输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库数据集中系统》是国库系统在技术和应用水平上的纵向联网,中心支库及所属支库尽管行政隶属可能不同(区支库均由工行代理),但就国库业务而言,相当于一个集中管理的大系统。国库数据集中系统

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这大系统内部的信息通畅、直达、多点集中,进而实现有效的横向联网。

二、中心支库数据集中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是对网络的安全性更加依赖。国库网络安全分两个层次,即网络自身安全和网络业务安全,其主要是保证网络数据资源控制和网络业务的合法授权、使用和监管。业务操作、管理、信息传输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业务的正常开展依赖于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所有国库的数据均通过网络集中于中心支库数据中心。由于网络中任何一方出现纰漏,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就会受到破坏。

二是数据存储备份要求更高。全辖国库数据集中后,文本和完整数据均通过中心支库进行数据备份,因而数据中心就成为连接辖内机构核心数据的完整存储者。数据风险集中于中心支库,如果中心支库数据和设备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影响全辖国库业务的正常运行。存储安全成为数据集中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

对核心设备的要求更高。数据集中项目作为对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核心数据在服务器上运行,一旦出现问题都会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要求服务器具有大性能和强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的进行数据处理,满足查询、核对、传递、汇总等要求以及用户的使用,服务器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必须突出。

对厂商的服务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为国库信息化建设提供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而且服务必须非常到位。由于国库业务的特殊性,业务的实时性非常强,快速反应对厂商而言是必须做到的。

三、建立以省分库为单位的国库数据集中管理模式。

数据集中给国库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将是会计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全新变革。为了更好地发挥数据集中管理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议将国库数据集中方式设在省库。其核算和管理模式:采用系统纵向与上、下级国库连接的方式,在省级国库建立数据集中处理中心,地市中心支库摆放国库数据处理机和前置机,县级国库摆放国库数据处理前置机。县级国库的国库数据处理前置机主要处理本级和下级国库业务和信息往来,将国库核算系统处理生成的各种报表上传至上级国库处理机。地、市中心支库国库数据处理机主要处理上下级国库之间以及日常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和业务往来;纵向接收上级国库代替本级国库处理成功的相关信息;上传本级国库代替上级国库处理成功的信息;下发本级国库代替下 级国库处理成功的相关信息;并将属于本级国库的各类核对正确的信息转入国库核算系统,以及将国库核算系统处理生成的各种报表上传至上级国库处理机。省分库国库数据集中处理中心除具有国库数据处理机的相关功能外,还要对集中上来的全部国库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各种分析报表和报告。

实行以省级国库数据集中方式优势:

(一)与政府行政管理相吻合。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行政管理和区域经济大都以省划分。我国财政体制管理要求是“一级财政设立一级金库”,当前财政、税务、海关大都实行了省级信息数据集中管理,如果金库实行在省库建立数据中心,国库数据均集中在省数据中心,地、市级国库通过前置系统与中心连接,实行省级以下预算收入实时汇划,中央级收入当日汇总集中汇划至总库,实现各级收入当日入库的目标模式,正和政府行政管理以及财、税改革相吻合。

(二)进一步优化人力和物力资源

当前国库业务量大且复杂,市级库人员少,分工不尽合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既懂业务会科技的人才力量严重不足,实行省库数据集中管理模式后,人力和物力上优势突出,节约大量的操作人员。中心支库和县支库只需配备录入、复核和主管岗位,其它人员可以充实到柜台监督、事 中审查、事后检查的工作岗位,充实监管力量。既有效规避资金风险,又实现了资源最有效的利用。

(三)为实现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奠定基础

建立省级国库数据集中横向联网系统,将“金财工程”、“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等相关系统有机联接,建立部门间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核算操作无纸化、分析数据模型化、监控管理实时化、对外服务人性化,为预算执行的预测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有力依据。积极推广运用国库数据集中系统,不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对有效履行基层人行职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不仅使传统的经理国库理念,而且使传统的国库外部组织结构由物理形态向虚拟形态转变,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国库业务的发展。国库数据集中所建设的是一条直接、便利的国库业务系统高速公路,随着国库数据的集中,国库在预算执行中的地位将会更加充分地体现。

第二篇: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改革研究

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改革研究 当前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在以胡锦涛为领导的党中央倡导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引下,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需要,积极思索研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问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框架,2000年起我国从中央、地方试点单位开始逐步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管理部门规范部门支出行为、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所采取的强有力措施。

一、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不足

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是近年来为加强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而采取的一项制度创新措施。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责:以会计集中核算为手段、以单一账户为基础,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单位集中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这些年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在加强单位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推进廉政建设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地位及管理范畴的局限性,也存在着管理上许多不足之处。

1.会计集中核算缺少法律依托,不能真正发挥对本单位财政支出的监管作用

按照我国《会计法》规定,各独立核算单位均是会计主体,而会计核算中心只是会计代理机构,主要负责记账、算账、报销工作,不能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财务活动监管的角度看,会计集中核算基本上只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

2.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财务的职责分工难以划清,不利于单位间工作协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核算报销等业务,预算单位虽然仍保留着会计人员岗位,只负责按预算向会计核算中心下达拨款计划,只花钱不记账,其会计核算职责和监督职能都移交给会计核算中心承担。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在会计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口径上会产生不一致,预算单位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会计信息,削弱了其财务管理职能,造成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脱节。此外,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大量沉淀在单位账户中、拨付环节多、预算外资金缴纳不及时等资金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以上不足,不能单独依靠提高服务、制定管理办法、加强部门间协调来解决,必须通过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才能彻底加以解决。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与

保证

1.会计集中核算制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几年来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推行,对预算单位及开支部门树立起较为严格规范的财务开支理念,制约了以往用款单位开支的随意性。减轻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程中思想阻力。

2.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业务体系和工作流程是顺利向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的保证

随着核算中心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核算水平的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已建立起制度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业务监督、档案管理等较完善的业务体系及工作流程,培养出较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的会计人员,这些都是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必不可缺的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改革成功的保证基础。

三、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

1.改变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强化预算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区别在于:前者的管理方式是拨付资金,后者是控制指标。因此从前者向后者过渡,需要把改革的重点从会计领域转向预算领域。前者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强化预算单位资金管理,防止滥支浪费违纪违法行为,后者目的是预算指标管理,加强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预算单位的用款审批及

资金拨付控制,达到减少财政资金的拨付环节、防止国库资金被挪用侵占、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强使用资金的透明度、防止腐败的目的。

2.明确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并非取消或削弱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核算中心职责,反而应进一步明确会计核算中心职责及应有的作用。核算中心工作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应主要侧重于加强拨款控制与监督,重点突出资金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直接掌握资金使用情况第一手资料的财务核算优势,进一步发挥结算、汇总、反馈作用。具体工作职责包括:审核预算单位下达的预算拨款通知,核对零余额银行账户中可用款额度,分清资金来源渠道、按照支出类别,通知代理银行及时办理拨款、会计入账,及时向预算单位提供资金使用情况及预算执行进度,年终配合预算单位做好决算汇总工作。预算单位的职责侧重于编制好单位预算,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指标按期向财政报送用款计划,向核算中心下达预算拨款通知,年终汇总全面决算及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3.在集中清理核算中心的分散账户基础上,建立起预算内、外资金集中于国库支配管理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第三篇:关于建立县级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研究

关于建立县级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

中收付制度之研究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后,为全面建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构建了“操作平台”。从目前各地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财会集中核算制已具备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本雏形,轮廓已日渐清晰。如何将财会集中核算制与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效地融合起来,以达到建立符合县级财政管理功能的“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目标。笔者特撰文略抒浅见:

一、“财会集中核算制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运作程序。

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指在现有财政部门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健全的财政收入、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纽带,所有预算单位的收入进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的款项,由预算单位

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资金并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管理制度。它是融合了会计委派制、财会集中核算制、国库集中收付制的集成模式。

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体系构成: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在预算外资金还未完全实行收、支“脱钩”的情况下,暂时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2)收入缴库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3)支出拨付程序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根据县级财政的特点不宜采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因此,在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财政部门只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集中支付专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取消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取消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小额现金账户,取消各类特设专户,取消各银行的“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为了解决取消“三户”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之后资金的“入口”和“出口”问题,所有税收收入、预算资金、各类基金、转移支付资金等一律进入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以及其

他各类资金一律进入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财政专户,支出拨付一律从财政执行机构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中直接支付。另外结合各单位的工作需要,实行“备用金核算制”,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各单位发生的零星小额开支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一定的备用金额度,由单位自行支配,按规定到核算中心报销。

“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运作程序:指预算单位按照批准的用款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机构提出申请,经支付机构审核从财政集中支付账户中向收款人支付款项,然后通过银行清算系统由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由于银行间的清算系统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因而财政集中支付专户和国库单一账户每天清算结束后其余额为零,财政资金的日常结余资金都集中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之中。

通过上述对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科学设计,我们认为是一项全新的制度、体制、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是当前财政实践的一次重大财政理论与实践的突破,是会计委派、财会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机融合的一种科学、有效、成熟、较高级次的复合型管理模式,是一种与地方财政运作相适应,特别是符合县级财政管理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二、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现“直通车”可行性。

第一、财会集中核算已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地方在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初各项工作的起点比较高,在组建“中心”之时,已作好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过渡的前期筹划,在“中心”的运作中已经部分承担或履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职能与职责,前瞻性的酝酿和操作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早已架起了桥梁。

第二,在解决资金的“安全入口”和“安全出口”问题上,已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设计了科学便捷的路径。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后,各预算单位的银行各类账户已全部取消,其会计机构及财会核算职能已被会计核算中心取而代之,采取的是“会计主体与会计核算的分离,资金所有权与核算权的分离”的“两权分离”核算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五权不变”,即“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自主权不变,单位的资金筹措渠道不变,债权、债务主体不变,单位的经济责任不变”。这样比由各单位分账核算并由财政部门为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的做法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各单位既不需开设账户,也不需进行会计核算,一切财务核算职能由财会核算中心代理,单位只需设立一个报账会计,资金的“入口”和“出口”更加安全、便捷、流畅。

第三、现有基础设施已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作了技术支撑。由于各地在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的时候,计算机硬件的配置档次比较高,尤其是成熟的软件系统技术含量比较高,有庞大的可扩容空间。工资支出,如各预算单位的工资实行统一发放;购买支出,如商品及劳务费用的支付,代扣水费、电费、电话费、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等;专项支出,如各种基金及专款;转移支出,如中央对地方的各类一般性转移支出;债权与债务的内部结算及划转,等等。可以说,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

核算这个“操作平台”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第四、会计核算中心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已为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作了充分的人才储备。各地在实行财会集中核算时,对人员的选拨是比较严格的,“中心”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财会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准入”的“门槛”较高。所以说,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核算中心人员技能的“角色”转换快,轻车熟路,举重若轻,完全能够肩负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转工作。

三、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六大强势。

通过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它有效地融合了“两种制度”之所长,实现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1、“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它继承和发扬了财会集中核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甩账、加强财务基础管理诸多优点,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过去在单位实行独立核算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单位从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记账、报账、开具拨款通知单以及与银行间的对账等繁重、复杂、固定、机械式的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现在通过财会集中核算后上述工作一切由计算机来运行完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甩账,工作效率成几十倍提高。同时也消除了财务管理上的“五多五乱”,即单位“银行账户多,资金管理乱;票据种类多,资金收支乱;违规账目多,资金核算乱;环节层次多,监督审核乱;违法违纪多,支出管理乱”的现象,使“五多五乱”的痼疾得到了彻底清除,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基础管理,这一剂良方无疑解决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达到了综合施治,正本清源,药到病除,斩草除根的功效。

2、妥善解决了重新“支摊子”“另起灶炉”的问题。能够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现有的硬、软件网络基础设施,管理手段,技术力量,信息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无

需“另立门户”“另起灶炉”去重新“支摊子”,避免了重复投资。因为两种制度的有机对接后主要表现为“四个基本相同”:一是核算的对象相同,都是对所辖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二是核算的方法相同,实行“一取消、两直达、三集中、四规范、五设立、六建制”的“通用型模块”;三是核算的内容相同,都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及其他各类款项实行统管;四是组织形式相同,大多采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核算,流水式作业,链条式管理”方式。

3、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无效、低效运作,使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更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4、解决了重复设立机构的问题。财会集中核算制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两者合二为一,避免了财政内部机构重复设立和人员膨胀,促进了当前的机构改革,符合 “精简、高效、统一”管理的目标。

5、开辟了深化细化部门预算工作的新途径。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终决算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囊括资料的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是勿庸置疑的,这是财政部门多年来盼望已久,梦寐以求,来之不易的珍贵的“会计信息共享资源”,这些可以充分信赖的、没有任何“杂质”和“水份”的数据,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过去一直困扰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不细、数据不实的“假预算”的问题,通过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使之得到了迎刃而解,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高保真”的“会计信息共享资源”。

6、简化了会计核算程序。通过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了国库、财政预算编制机构、执行机构、各预算单位以及专业银行之间人为的频繁的资金划拨、结算和对账等问题。

四、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需要配套实施并着力解决的八个关键问题。

第一、科学设立机构,规范工作职能。

1、细划现有预算管理职能,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机制。

2、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现有的会计核算中心履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的职能,由于实行国库单一账户核算,因而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现有人员已不能满足需要,应适当调整充实国库部门(科、股)人员。

3、科学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内设岗位。原“中心”的核算会计、复核会计、资金会计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国库集中收付核算、复核和资金会计的职能。

4、调整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的职能,实行收、支完全“脱钩”。现有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只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征收与管理,收入按规定通过财政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然后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取消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工作,将编制预算计划的职能划入财政预算编制机构,撤消预算外资金的资金的分配职能,不再承担支出的核拨,将其对预算单位核拨支出的职责转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收、支“脱钩”,实现收与

支的“直通车。

2、取消各类库外资金专户。现在有些地方在成立核算中心之后,无论是各预算单位还是财政内部仍然保留着部分资金专户,如各类基金专户,各类补助专户,社会救济救灾专户,扶贫专户,福利彩票发行专户,住房基金专户等,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库外资金,与建立完善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解决的办法是将现有的各单位及财政内部的各类专户全部取消,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在集中核算时建立“账套”,实行“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漏斗式管理”,堵住“管涌”,发挥国库单一账户的“总阀门”作用。同时,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在制定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不要强令地方建立上下贯通、名目繁多的各类专户,避免给地方在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方面设置障碍。

3、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基层单位)全部纳入财会集中核算,以利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实

施。对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整体推进,实行纳入的单位“一刀切”,不留“盲区”和“死角”,否则,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集中”目标将难以实现。

4、改变由单一的对“资金总量控制”为“对资金总量控制和对预算指标控制”。实行预算指标控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内核机制”,是与财会集中核算的根本差异。财会集中核算实行的对单位的资金的总量控制,只要单位的支出凭证符合规定,账上有余额,核算中心就理应办理资金的划拨业务,及时快捷的为单位报账,但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原来的会计核算中心不仅担负着对单位资金总量的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按照年初部门预算的计划对单位的各项预算指标实施控制和监督,并进行明细核算,防止挤占、挪用和无预算拨款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实行资金总量控制与预算指标控制“一肩挑”。

5、妥善处理好“并户不并账,分账不分钱”的问题。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犹如“千条江河”

的资金汇集到国库这个“汪洋大海”,资金总量增加,块头增大,形成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势,资金的“聚合”和“裂变”效应得到发挥。但是政府在调控这笔为数可观的资金之时,要谨慎运作,防止“放大”地方可用财力,防止资金相互“垫背”而导致出现新的挤占、挪用等隐性财政风险,积极处理好“并户不并账,分账不分钱”的问题,否则,使用不当“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成为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6、取消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后部分单位又另行组建的“内部结算中心”。尤其是建立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不能出现“中心”之外的多“中心”,要借财会集中核算制转型之时,将各种“内部结算中心”的核算业务全部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管理,斩断其“二次分配”甚至“三次分配”的渠道。

7、修订、完善有关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配套的法律与法规。完备的法律法规是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的保障。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应对《会计

法》、《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税收征管法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进行修改和补充;对《金库条例》、《金库条例实施细则》、《国库收入管理办法》、《收入退库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进行合并立法,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法》。

8、加快财政、国库、银行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众多的单位,复杂的手续,频繁的结算,加之还有许多需要传递共享的信息资源,将形成庞大的“信息流”,如果信息“管道”不畅,资金的缴入、划拨、清算诸环节将会严重受阻,无疑制约了财会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行。因此,加快财政、国库、银行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是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先决条件,“瓶颈”不打通,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难以运行。

下载建立适应新形势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国库集中核算新模式(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适应新形势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国库集中核算新模式(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