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见贤思齐 习会知新 历练成才 扎实稳健推进青年见习(江苏省常熟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见贤思齐习会知新
历练成才 扎实稳健推进青年见习
江苏省常熟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
2009年,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力保就业、促发展、惠民生,常熟市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新困境,研究帮扶高校毕业生突围的就业新思路,适时出台开展青年见习工作的实施意见,动员鼓励毕业生通过见习先寻得安身栖息之所,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技能,后求得展翅飞翔之机,实现稳定就业,圆梦人生抱负。工作开展至今近3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热切关注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常熟市人社局、财政局、团市委协同努力,青年见习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取得良好成绩。
一、进展与成效
自启动青年见习工作伊始,我市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统一规范”的指导思想,紧扣“见习基地”和“见习青年”两大主体,紧抓“基地建设”与“人岗对接”两大环节,满足了一大批青年的工作意愿,服务了一大批企业的用工需求。在帮助青年增强就业本领,拓宽就业渠道,搭建企业选才用才平台,注入创新活力等方面起到了有益的推进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青年见习基地66家,提供见习岗位1833个,与2009年设定的“建立24家见习基地”的工作目标相比翻了近3番。共吸纳见习青年863人(包括见习在岗人员184人),其中本科生243人,大专生342人;共有387名见习青年在结束见习后被见习基地单位录用,168名见习青年被其他用人单位聘为正式职工,见习学员见习后就业率达82%。
创美工艺(常熟)有限公司自2009年被认定为首批青年见习基地以来,已累计吸纳见习人员30人,目前在岗3人,见习结束正式录用19人,见习后录用率达70%;常熟美迪克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也已累计吸纳见习人员57人,目前在岗2人,见习结束正式录用32人,见习后录用率达58%;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更是累计吸纳见习人员151人,目前在岗6人,见习结束正式录用101人,见习后录用率高达70%,这些见习基地和见习岗位已然成为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经验与做法
青年见习工作是在《就业促进法》与《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大环境下所推出的一项全新的积极的就业促进举措,在实施进程中,常熟市按照“循序渐进、试点先行,全面计划、城乡并进”的原则逐步推广。
一是宣传工作鸣锣开道。青年见习工作是项新工作,需要社会了解它。我们召集相关企业的老总和人事经理开座谈会,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利用《常熟日报》、常熟电视台、常熟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向社会宣传青年见习的工作理念,实施方法和相关政策;常熟就业网、常熟人才网还辟有青年见习专栏,专版解析、宣传、推广青年见习工作,向公众发布见习基地和见习岗位信息等。据不完全统计,常熟各主流媒体围绕青年见习政策发布及解读、典型事例、动态追踪等方面内容,发表各类报道近300多条,拉起了一张广而密的宣传网,在青年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特别是在每年的“春风行动”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期间,青年见习工作还以“职业展示”宣传展版和宣传册子的形式走进大街小巷,村头街尾,引导青年参与见习实践。
二是城乡联动构筑网络。在青年见习工作推进过程中,我市采取城乡联动形式,下放职权到基层,建立起了一支由各镇延伸至社区(村)的两级工作网络。镇劳动保障所指派专员负责辖区内见习基地的申报、初审、上报,指导见习基地做好见习学员见习期内的日常管理,根据见习岗位的要求和见习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见习计划,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见习规章制度制作等,并形成见习工作台账。社区(村)通过劳动保障协理员做好对登记失业的青年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及时掌握和了解失业青年的心理,上门宣传青年职业见习政策和发布见习岗位信息,接受有意向青年登记报名,安排双向选择。
三是基地入围严格甄选。为确保青年见习工作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实效,我市见习基地的建立按照先试点再推开的原则,凡属《常熟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鼓励类和允许类目录的行(产)业,且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并对照条件,自行申报,逐级上报,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成为见习基地。我们聘请专家进行评估,有选择的挑选具有行业代表性、知名度高、经济实力强、劳资关系和谐、带教师资雄厚的企业作为青年见习基地,授予《常熟市青年见习基地》铭牌。我市首批30家青年见习基地,吸收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经过2年多的工作开展,在“严进宽出,精益求精”的指导思想下,我市各个经济板块均已全部建立起青年见习基地,为属地的青年就地就近选择见习工作提供了便捷。
四是见习岗位采销并重。青年见习工作顺利实施的一大关键在于“人岗对接”,如何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将见习岗位推向社会,让青年们认可,解决“人岗”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是青年见习工作的重点。我们一方面积极采集适合青年兴趣或专业对口的见习岗位,另一方面充分依托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再就业援助月”等“四大”公共就业专项活动,免费开辟“青年见习基地招聘专区”,聚集人气,带动青年见习岗位的销路。在2011年常熟市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34家青年见习基地向大会提供的研发、设计、企划、行政、财务、人事等368个见习岗位,现场吸引了100多名失业青年与见习基地达成初步见习意向,交易成功率显著。
五是立足长效健全机制。根据《关于开展青年见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精神,我市成立由市人社局、财政局、共青团组成的青年见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青年见习工作的指导协调、宣传发动、基地认定、经费核拨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各镇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市青年见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旬指导、月督查、季检查、年考评”的程序,每年定期组织对见习基地就见习环境的安全性,劳动强度的适应性、见习岗位设置的合理性等情况进行检查;对见习基地见习岗位的持续提供,带教老师的师资质量,见习计划的执行进度,见习实训的成绩效果,见习学员的意见评价等进行检查评估,保证见习基地运作质量,及时追踪见习基地的最新情况。并以通报的形式鼓励先进督促落后,对于检查评估不达标的见习基地,督促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按照“严进宽出”原则取消见习基地资格,确保见习工作健康持续的开展。
三、探索与尝试
在青年见习工作从摸索渐趋成熟的过程中,我市也作了诸多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这些探索与尝试形成了具有鲜明常熟特色的青年见习模式。
一是见习青年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同类地区。为保障见习青年的合法权益,见习学员每人每月按照当年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50%的标准享受见习补贴,见习基地按不低于政府补贴的标准配套支付见习费,即见习学员生活保障不低于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我市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熟支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意向,按自然月每月统一为见习学员购买综合性商业保险(总额每人不超过100元);同时为保证见习质量,对带教老师按每带教1人每月发放150元的带教补贴。2009年9月至2011年上半年,我市累计已发放青年见习政府财政补贴194万元,其中生活费补贴143万元,带教补贴44万元,商业保险补贴7万元,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学员亲自签收确认,台帐资料完整齐全。
二是青年见习工作全面融会公共就业活动。我市的青年见习工作从诞生之时起就与公共就业活动融会贯通,不仅渗透至“四大”公共就业专项活动,促进“人岗对接”,而且还作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乡镇、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及“一镇一品”促就业创业活动的组成部分和关键性指标,纳入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业务考核,实现青年见习工作的量化,全面提升了青年见习工作的高度。同时,青年见习工作的实施也为创建系列活动找到了一个落脚点,成为创建活动的主要篇章之一,成为创业就业的孵化器。
三是青年见习工作纳入人力资源保障信息化管理。为有效规范青年见习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切实掌握工作动态,我市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一体化系统中,开发了青年见习工作管理模块,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关联,并成功运行。开发的管理模块集基地建设、岗位设置、学员信息、生活费补贴、商业保险补贴、带教补贴及统计分析于一体,简单而不失实用。不仅减轻了基层工作负荷,而且使全市青年见习工作实现了信息共享,操作规范,对青年见习工作的管理大有裨益。
四是青年见习工作全程跟踪服务。依托市、镇、社区(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建立基层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见习基地和见习学员实行全程化“一对一”和“点对点”跟踪服务。通过镇劳动保障所积极引导企业科学设置见习岗位,合理安排见习内容,同时与见习基地联合开展见习学员的岗前培训,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帮助见习学员规划职业生涯,调整就业心态适应见习生活,有效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联合劳动监察部门维护见习学员的合法权益,督促见习基地落实见习人员的生活补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想方设法为见习人员提供生活、学习方面的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见习环境。
五是青年见习基地强化企业文化能力建设。在监督、指导企业做好见习青年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除形成见习计划、培训计划、带教计划、考勤制度、考评制度等见习管理制度外,还积极帮助见习基地建立企业文化,培养见习学员的归属感,提高见习学员的满意度,让见习学员安心完成见习工作。江苏常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星驰生物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建有完善的娱乐生活设施。创美工艺(常熟)有限公司还设立了职工之家,向广大见习学员提供书籍、电子阅览室等服务,并成立了读书、文艺、篮球、足球、园艺等社团,积极组织见习学员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使得学员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生活。
四、问题与思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在多次青年见习督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新的问题、新的状况,还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地探索、分析和研究,以开拓青年见习工作全新局面。
一是见习时限问题。目前,我市见习学员的见习期限一般是3—6个月,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定夺。但实际上有些管理类岗位和一般技术类岗位,学员通过1—2个月的见习已经基本能够熟悉岗位环境,掌握工作技能,胜任岗位工作,能够独立工作,不需要带教老师继续带教。而对于某些高技能、高技术岗位,有时则通过带教老师的教学指导,需要6个月以上的见习时间,才能够真正胜任岗位工作。因此我们设想能否根据见习岗位的实际要求,对部分岗位的见习期限重新审定,设置见习岗位的见习计划,在固定见习期限的基础上创导弹性见习,让学员能适时踏上工作岗位。
二是学员户籍问题。现行的规定青年见习的对象为本市户籍毕业生,外籍毕业生则不能进入青年见习行列,无形中使得一些优秀的外籍毕业生出现流失,使企业错过了选才用才的良好机会。因此,我们建议青年见习政策适当放宽对象范围,让更多的本外地毕业生能够通过青年见习这一途径,顺利实现就业愿望,特别是能吸引更多的专业紧缺型生源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技能型生源进入我市见习,从而有效缓解我市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三是见习时点问题。见习学员的对象条件是毕业后取得毕业证书的各类学员,而现实中的应届毕业生们在取得毕业证书之前早已凭借双向选择推荐表步入激烈的职场竞争。因此,临近毕业前1至3个月甚至更早,对于毕业生来说,是积累工作经验的最好时期。如果能将毕业前的这段时间同步纳入青年见习期限,这可使毕业生们早日积累职场经验,参与人才市场的岗位竞争。
四是重复培训问题。劳动预备制培训与见习学员见习在某种意义上存在重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技能水平,适应就业岗位,而见习学员的见习培训的目的也在于次,因此,我们应当有机结合两个培训,把青年见习的过程认同为参加了劳动预备制培训,这也降低了学员的培训成本,提高学员技能培训设置的合理性,提高青年见习政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