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题质疑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题质疑(续)
该作文题在作文条件的呈现上,技术缺陷也非常明显。
作文命题,说到底就是给写作者某种条件限制,让他们做有条件地写作,也就是让他们在答卷纸上带着镣铐跳舞。所以,作文命题的作文条件呈现技术,是核心技术。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作文命题的条件呈现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有给标题的,有半标题的、有给开头的、有给材料的、有给说明的……这么多花样叠出的条件呈现方式,其实并不是为了条件呈现的花样翻新,而是为了追求作文命题的条件呈现的科学性、艺术性,也就是围绕作文条件呈现的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1.条件呈现的新颖性与合理性的统一。2.条件呈现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3.条件呈现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最终目的就是两点:既要强化对考生的考试性,考出一定的难度,同时又要强化对对考生的普遍适应性,考出真实水平。
回顾我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历史,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线索:标题——半标题——话题——给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这个概念并不准确,这里只是借这个普遍流行的概念姑妄称之),从这条线索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给条件上,作文命题一直致力于探索拓展写作空间,给考生更多的个性发挥的余地。即有明确的写作条件,但又不是画地为牢。所以,作文命题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拓开写作限制的历史,一个迁就、保护、弘扬考生写作个性的历史。当然,这种拓展不是单面的,追求的是刚性与弹性、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疑,作文命题的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作文考试命题不断优化、不断进步的过程。高考作文命题的这样一个发展脉络,虽然有考试自身发展完善的需求,但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放思潮在教育方面的一种折射,是高考的作文考试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共振。
最后出现的“任务驱动型”,除了拓展写作空间之外,还赋予了作文命题另外一层含义。这是受当前国内外作文教学思潮——“真实写作”的影响,虚拟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思维,最后达成写作的最佳效果。这是作文观念的革新带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主要是为了凸显作文命题观念的先进性,进而实现作文考试与作文教学的对接,完善整个中学作文链条。
具体就给材料作文命题的情况看,按材料呈现方式和数量分,有单一材料和组合材料两种。特别是最近几年,组合材料型作文命题还特别流行,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组合材料型和单一材料型比较,题目因为它自身的丰富性,给了考生作文写作更多的可能,是对考生写作空间拓展的最大化,具有对考生写作个性的最大适应性。按材料体现的条件性质分,有给写作对象和给写作中心两种。为什么没有既给写作对象又给写作中心的材料作文题呢?因为只给一面限制,考生可在写作时就它的另一面的自由而进行个性发挥,如果双面限制,那就限制过死了,没有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没有了考试的信度和区分度,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实践上,带给作文考试的都是损害。可以这样说,这两个方面的划分,就是给材料作文命题的重要标准,可以据此来区分给材料作文命题的优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今年的这道高考作文题是怎样给考生提供限制条件的。很显然,该题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那么,它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题吗?
该题以“大事记”方式呈现材料,从形式上看,按时间一件一件分行排列,似乎是一道典型的组合式材料作文题。但是它不是。第一,组合式材料的各材料之间事件主体常有不一,尤其不是在一个时间链条的统摄之下,材料之间几乎没有外在逻辑联系。但该题的材料是同一对象在一个时间链条下的发生的一些事件的有序排列,各个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外在逻辑 1 联系,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这些都符合单一材料的逻辑特征。第二,组合式材料的各个材料都具有独立性,能够独自承担作文命题的各种约定任务,所以它们在考生的审题面前,既可以分拆也可以组合。而该题的材料中的有些项是不具有独立性的,完全不具备可写性。如第一条的“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第八条的“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其实,它就是一个单一材料作文题。
也许有人要问:是单一材料作文题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还真有问题。第一,单一材料却采用组合材料的呈现方式,对考生审题形成了严重误导,他们可能会采用组合材料作文题的思路进行写作而导致严重失分。第二,单一材料和组合材料相比,限制性相对较强,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相对狭窄,这在命题技术上是一种倒退。第三,一个单一材料的作文题,却给考生罗列了那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划定了36年的时长,这无疑是对考生作文做了“宏大叙事”之规定,这对于一个反映中学生的人生经验和写作水平、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800字的篇幅的高考作文来讲,无疑是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也和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经验严重背离,尤其对作文训练有素的考生会造成严重损害。
该题作为材料型作文命题,它对作文的条件限制是给出的写作对象还是写作中心呢? 从它呈现的材料来看,新世纪中国36年的历史,两代新世纪孩子的成长历程,似乎是给出的写作对象,但是在命题的说明部分,命题者又作了这样一段文字说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是对作文的核心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的诠释,其重要性非同小可,其中的关键词“际遇”“机缘”“使命”“挑战”“成长”“追梦”“圆梦”等,都具有强烈的文章中心说明特征,或者说,这段文字就是给予这次考试作文的中心限制。
一道作文题,既给写作对象限制,又给写作中心限制,这在高考作文命题史上还极为罕见,因为它完全剥夺了考生的个性发挥空间,这无疑是画地为牢,其后果自不用多说,大家不难想象。如果把作文命题技术的最高境界定义为“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的话,该题的技术恐怕属于地板级水平。而且,高考作文命题这么多年来,从技术层面来讲,一直在围绕拓展限制写作条件下的自由空间进行尝试,而且在不断取得进步,该题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将高考作文命题几十年的探索成果毁于一旦,一下子打回原形。
在该命题的说明部分,最后还有两句话:“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段文字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套话,也是该作文题限制条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两个条件:一,这篇作文是要装进“”时光瓶的,二,是要留待2035年给下一代18岁的人看的。这是“任务驱动”作文命题的典型特征,也是“真实写作”观念在作文命题上体现,它虚拟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但这对考生的作文写作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伪条件、伪情景。“装进时光瓶”对作文的表达有什么特殊限制吗?没有!和这次考试完后把答卷装到试卷袋里并没有什么不同。“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对这次考试作文有什么限制吗?没有!18岁的阅读要求与30岁的阅读要求有什么不同?下一代的18岁青年,他们的阅读要求、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现在的考生又怎能够知晓?它需要作文在人称使用方面有什么将讲究吗?也没有。一篇文章放到那,到时谁去开启时光瓶阅读都行,就像我们现在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一样。所以,这两个条件,作为写作要求,就是形同虚设,就是命题者“装逼”而已。如果仅此而已倒也罢了,它对考生和阅卷者的误导却是非常严重的,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一些“名师”谈审题就可见一斑。
高考作文命题,是一件严肃而有高水平要求的工作,被人在此不揣浅陋,冒昧发言,难免偏见和错误,还望方家指导。
第二篇: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质疑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质疑
2018年8月专辑9月专辑12月专辑欢迎选用!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手机)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质疑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
吴定刚 高考已过去10多天了,由今年的全国语文一卷的高考作文题引起的喧哗也渐趋沉寂。但是,面对今年的这样一道高考作文题,我作为一个一线语文教师,出于某种责任,有些话还是想说一说。既是一种观念与心情的表达,也奢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使未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有所改变,臻于完美。我们先还是来看看今年的这个有点特别作文题吧。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天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如果我们在网上“百度”一下,就会发现有许多针对该题的批评,综其所述,大多集中在对该题的强烈的政治倾向性的批判上。但如果只是这一点,我倒觉得无可厚非。“文以载道”,是中国作文的一贯传统,也是一切为文者的责任和使命之所系。虽然高考只是虚拟为文,但也不能丢了这个传统,放弃写作的责任。再说,政治性与语文性,也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过去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撇开强烈的政治倾向性不谈,我还是觉得今年的全国一卷的作文命题很失败,其原因是该作文题在命题技术上存在严重缺陷,给今年的语文高考和考生带来了严重损害。大型考试的作文命题技术首先体现在反猜押和反套作上。一个成功的作文命题,一般是不容易在考前被押中的,也是极少机会被套做的。许多考试命题在最后的要求部分说“不能抄袭”“不能套作”,完全是两句废话,你的命题让考生在备考时押中了,他为什么不能抄袭?就是抄袭了你也不能发现。你的命题让他能够套作,他为什么不可以套作?所以“不能抄袭”“不能套作”,应该是作文命题的要求,而不是应考写作要求。作文命题的反猜押反套作,在我国长期的大型考试的命题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而如何处理作文题与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的关系,就是作文命题反猜押反套作的重要技术之一。一般来讲,高考作文命题不能离开对时事热点、时代主旋律的关照与呼应,这一方面是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在作文命题上有先天优势,它是每个考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大家都熟悉的,不至于完全隔膜而导致无话可说。另一方面,就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命题作文,不仅有考试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可以培养考生的正能量,引导他们关心天下大事,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与时代的主旋律共振。更有甚者,作文命题贯彻时代主旋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是,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对于高考作文命题来讲,又有一个极大的缺陷,极容易被猜押、被套作,进而毁高考于一旦。所以,高考作文命题的反猜押、反套作技术,主要体现在对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的处理技术上:作文命题既要体现时代精神,但形式上又要保持与时代精神的间离。通俗一点讲,高考作文命题,要能够体现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但这种体现又不是直接的,是时事热点和时代主旋律的隐晦曲折地体现,是从某个意外的角度地间接特殊地反映。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有技术含量,还要有智慧含量。然而今年全国一卷的这道高考作文题在形式上完全不讲技术和智慧,直接和十九大报告对接,时事热点是套住了,时代主旋律也体现无余,但后果是押中的概率会大幅度上升,即使不能押中,考生临场套作的可能性也会大幅增加,这势必会严重影响考试的信度,也会影响考生间的考试公平。现在猜押的问题已经在网络上有所暴露,虽然押中的人不多,但这主要是因为今年的作文命题的低劣出乎备考者的意外,如果下一年继续如此出题,我想猜押而中的就不是一家两家了,那对于高考来说,可能就是毁灭性的灾难。至于套作,我想这次高考可能就在劫难逃了,一定会非常普遍。我没有参加阅卷,没有数据说明。但从我和部分学生考后交流的情况来看,还是印证了我的想法,这倒不是说他们套用了某篇现成的文章,而是对社会流行话语、政治话语的套用。用雷同的语言表达雷同的思想,可能每篇文章都似曾相识,每句话都耳熟能详,考生的个性化表达会在这个作文题面前集体失声。这恐怕是一种深度的套作,我想这也许会是今年语文高考的最大失败。该作文题在作文条件的呈现上,技术缺陷也非常明显。作文命题,说到底就是给写作者某种条件限制,让他们做有条件地写作,也就是让他们在答卷纸上带着镣铐跳舞。所以,作文命题的作文条件呈现技术,是核心技术。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作文命题的条件呈现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有给标题的,有半标题的、有给开头的、有给材料的、有给说明的……这么多花样叠出的条件呈现方式,其实并不是为了条件呈现的花样翻新,而是为了追求作文命题的条件呈现的科学性、艺术性,也就是围绕作文条件呈现的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条件呈现的新颖性与合理性的统一。2.条件呈现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3.条件呈现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最终目的就是两点:既要强化对考生的考试性,考出一定的难度,同时又要强化对对考生的普遍适应性,考出真实水平。回顾我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历史,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线索:标题——半标题——话题——给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这个概念并不准确,这里只是借这个普遍流行的概念姑妄称之),从这条线索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给条件上,作文命题一直致力于探索拓展写作空间,给考生更多的个性发挥的余地。即有明确的写作条件,但又不是画地为牢。所以,作文命题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拓开写作限制的历史,一个迁就、保护、弘扬考生写作个性的历史。当然,这种拓展不是单面的,追求的是刚性与弹性、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疑,作文命题的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作文考试命题不断优化、不断进步的过程。高考作文命题的这样一个发展脉络,虽然有考试自身发展完善的需求,但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放思潮在教育方面的一种折射,是高考的作文考试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共振。最后出现的“任务驱动型”,除了拓展写作空间之外,还赋予了作文命题另外一层含义。这是受当前国内外作文教学思潮——“真实写作”的影响,虚拟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以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思维,最后达成写作的最佳效果。这是作文观念的革新带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主要是为了凸显作文命题观念的先进性,进而实现作文考试与作文教学的对接,完善整个中学作文链条。具体就给材料作文命题的情况看,按材料呈现方式和数量分,有单一材料和组合材料两种。特别是最近几年,组合材料型作文命题还特别流行,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组合材料型和单一材料型比较,题目因为它自身的丰富性,给了考生作文写作更多的可能,是对考生写作空间拓展的最大化,具有对考生写作个性的最大适应性。按材料体现的条件性质分,有给写作对象和给写作中心两种。为什么没有既给写作对象又给写作中心的材料作文题呢?因为只给一面限制,考生可在写作时就它的另一面的自由而进行个性发挥,如果双面限制,那就限制过死了,没有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就没有了考试的信度和区分度,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实践上,带给作文考试的都是损害。可以这样说,这两个方面的划分,就是给材料作文命题的重要标准,可以据此来区分给材料作文命题的优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今年的这道高考作文题是怎样给考生提供限制条件的。很显然,该题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那么,它是一道组合型材料作文题吗?该题以“大事记”方式呈现材料,从形式上看,按时间一件一件分行排列,似乎是一道典型的组合式材料作文题。但是它不是。第一,组合式材料的各材料之间事件主体常有不一,尤其不是在一个时间链条的统摄之下,材料之间几乎没有外在逻辑联系。但该题的材料是同一对象在一个时间链条下的发生的一些事件的有序排列,各个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外在逻辑联系,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这些都符合单一材料的逻辑特征。第二,组合式材料的各个材料都具有独立性,能够独自承担作文命题的各种约定任务,所以它们在考生的审题面前,既可以分拆也可以组合。而该题的材料中的有些项是不具有独立性的,完全不具备可写性。如第一条的“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第八条的“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其实,它就是一个单一材料作文题。也许有人要问:是单一材料作文题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还真有问题。第一,单一材料却采用组合材料的呈现方式,对考生审题形成了严重误导,他们可能会采用组合材料作文题的思路进行写作而导致严重失分。第二,单一材料和组合材料相比,限制性相对较强,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相对狭窄,这在命题技术上是一种倒退。第三,一个单一材料的作文题,却给考生罗列了那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划定了36年的时长,这无疑是对考生作文有了“宏大叙事”之规定,这对于一个反映中学生的人生经验和写作水平、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800字的篇幅的高考作文来讲,无疑是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也和中学作文教学、和中学生的写作经验与审美经验严重背离,尤其会对作文训练有素的考生造成严重损害。该题作为材料型作文命题,它对作文的条件限制是给出的写作对象还是写作中心呢?从它呈现的材料来看,新世纪中国36年的历史,两代新世纪孩子的成长历程,似乎是给出的写作对象,但是在命题的说明部分,命题者又作了这样一段文字说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是对作文的核心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的诠释,其重要性非同小可,其中的关键词“际遇”“机缘”“使命”“挑战”“成长”“追梦”“圆梦”等,都具有强烈的文章中心说明特征,或者说,这段文字就是给予这次考试作文的中心限制。一道作文题,既给写作对象限制,又给写作中心限制,这在高考作文命题史上还极为罕见,因为它完全剥夺了考生的个性发挥空间,这无疑是画地为牢,其后果自不用多说,大家不难想象。如果把作文命题技术的最高境界定义为“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的话,该题的技术恐怕属于地板级水平。而且,高考作文命题这么多年来,从技术层面来讲,一直在围绕拓展限制写作条件下的自由空间进行尝试,而且在不断取得进步,该题却逆历史潮流而动,将高考作文命题几十年的探索成果毁于一旦,一下子打回原形。另外,由于这种写作对象和写作中心的双面限制,使这次高考作文的“宏大叙事”和史诗笔法成为必然要求。在该命题的说明部分,最后还有两句话:“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段文字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套话,也是该作文题限制条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两个条件:一,这篇作文是要装进“”时光瓶的,二,是要留待2035年给下一代18岁的人看的。这是“任务驱动”作文命题的典型特征,也是“真实写作”观念在作文命题上体现,它虚拟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但这对考生的作文写作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伪条件、伪情景。“装进时光瓶”对作文的表达有什么特殊限制吗?没有!和这次考试完后把答卷装到试卷袋里并没有什么不同。“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对这次考试作文有什么限制吗?没有!18岁的阅读要求与30岁的阅读要求有什么不同?下一代的18岁青年,他们的阅读要求、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现在的考生又怎能够知晓?它需要作文在人称使用方面有什么将讲究吗?也没有。一篇文章放到那,到时谁去开启时光瓶阅读都行,就像我们现在读《三国演义》《红楼梦》一样。所以,这两个条件,作为写作要求,就是形同虚设,就是命题者“装逼”而已。如果仅此而已倒也罢了,它对考生和阅卷者的误导却是非常严重的,我们从媒体上看到的一些“名师”谈审题就可见一斑。高考作文命题,责任重大,是一件严肃而严谨的工作,鄙人在此不揣浅陋,冒昧发言,难免偏见和错误,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2001-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
2011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期待成长
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1作文题。
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2009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
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报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7年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看图作文:一个孩子跌倒,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说出事了吧”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
今日(6月7日)上午11时30分,2006年高考第一场考试(语文)结束,第一时间发布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全国卷Ⅰ(河北、河南、山西、海南)地区高考作文题如下: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2005年高考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
[题目内容]
题例精析(2004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则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2全国卷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
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2001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使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
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注意】①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200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第28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四篇: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七、(60 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火车巡逻员的故事。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2012年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山西、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
给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2012年上海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拯救冷库工人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给材料作文。
天津——给材料作文:两条鱼在河里游泳,老鱼问小鱼:河里的水质如何?小鱼说:我不知道水质是清澈还是浑浊。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小事情体现大道理。根据你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800以上
第五篇:2011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1
2011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代买彩票2011年高考(微博)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1年全国卷(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ILYHI,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