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建立“五位一体”培养使用模式”把大学生“村官”打造成农村改革发展生力军
专报信息
第5期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2010年4月30日
重庆市建立“五位一体”培养使用模式 把大学生“村官”打造成农村改革发展生力军
重庆市建立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帮带培养、作风养成、实践锻炼、选拔使用‚五位一体‛模式,着力打造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生力军。目前,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7人、副书记283人,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1人,担任村委会副主任5人。
一、“全覆盖”教育培训,促进大学生“村官”学好农村基本知识。一是进行一周的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上岗的大学生‚村官‛,以政治理论、农村改革发展、农村政策法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由区县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周。二是开展一个月的适应性培训。岗前培训结束后,安排大学生‚村官‛到所选派乡镇机关进行为期1个月的适应性锻炼,使之掌握有关工作程序,熟悉农村基本情况和农村工作知识。三是 1
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每年定期培训。将大学生‚村官‛在岗培训纳入市、区县两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市级每年调训面不少于20%,其余由区县组织培训,保证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目前,市里已集中调训大学生‚村官‛1200人次。四是建立培训基地组织现场培训。选择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具有学习推广价值的村,建立大学生‚村官‛市级培训基地12个、区县培训基地51个。分期分批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基地参加现场培训,增强实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农村工作实用知识。
二、“立体式”帮带培养,帮助大学生“村官”掌握农村工作方法。一是实行“3+1”传帮带。实行区县及部门领导干部联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结对、村‚两委‛负责人帮带制度,教方法、传经验,帮助大学生‚村官‛进入工作角色。二是在统筹推进“三万计划”中传帮带。把‚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与‚以城带乡万名干部驻村‛计划和‚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计划结合起来,把帮带大学生‚村官‛作为驻村干部和‚三支‛人才的一项重要职责,帮带大学生‚村官‛学做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新老大学生“村官”结对传帮带。利用大学生‚村官‛之间有共同语言、易于沟通的特点,把有一定农村工作经历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组织起来,与新到岗大学生‚村官‛结对,向他们讲授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工作经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尽快上手、打开局面。
三、“面对面”联系服务农民,引导大学生“村官”培育人民群众感情。一是在“一家一户”走访中联系群众。把落实以‚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办理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作为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的重点任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走访群众239.4万户,占农村居民户的1/3。二是在参加“三进三同”活动中深入群众。把参加以‚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必修课,要求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促使他们在与农民摸爬滚打中增进群众感情。三是在开展“结穷亲”活动中帮助群众。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结穷亲‛活动,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与本村1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指导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共结对帮扶困难群众5658户,落实脱贫致富发展措施1.4万多个。
四、“压担子”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能力。一是签定目标责任书,硬化工作职责。每年初,乡镇、村‚两委‛分别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底逐一对照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公务员录用考察的主要依据,促使大学生‚村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组织参与急难险重任务,强化实际工作锻炼。要求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年至少处理一起 3
群众纠纷,解决一件群众信访案件,参加一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医保社保等中心工作,蹲点联系一个社(组),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推到工作一线培养历练。据统计,全市大学生‚村官‛化解基层矛盾纠纷8840件,牵头或参与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3250余项。三是支持创业发展,培育开拓创新精神。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市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大学生‚村官‛创业设计大赛,各区县在工业园区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搭建平台。结合实施‚两翼‛地区‚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把大学生‚村官‛这一人才资源与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政策、项目、资金统筹起来,实现生产要素整合,扶助大学生‚村官‛创业,带领群众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优选创业设计项目657项,有183名大学生‚村官‛走上创业之路,共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154个,带动农村发展特色种养大户3850余户。
五、“递进式”选拔使用,畅通大学生“村官”成长通道。一是列为后备干部。把所有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备人选,特别优秀的遴选为乡镇党政后备干部,加强跟踪指导、重点培养。推进跨村交流挂职,选派一批转变角色快、发展潜力大的大学生‚村官‛到工作基础较差、管理薄弱、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挂职锻炼。二是搭建岗位平台。为增加大学生‚村官‛锻炼成长的台阶,在一些地域面积较大、人口和党员人数较 4
多的村,设臵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岗位,主要选派条件比较成熟的大学生‚村官‛担任。三是畅通选拔渠道。对经过一定时间锻炼,表现优秀、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鼓励、引导、推荐他们参加村级组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力争每年有200名大学生‚村官‛选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有至少20名选任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
报:中组部研究室,中组部组织局 送: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