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诗入画》美术教育论文
以诗入画
——诗歌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内容提要】进行学科整合是我国义务阶段美术教育现状决定的,是美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追求,也是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美术课堂中,巧妙的运用诗歌,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诗情画意的课堂情境;把诗歌与美术欣赏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巧用诗歌意境进行绘画,促进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发展;编写诗歌式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造型用色的方法,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教学实践,均能体现语文与美术学科的巧妙融合,使美术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关键词】 诗词引入创情境 诗画同源赏与评 巧用诗境促联想
巧编歌诀教技能
【正文】以诗入画的课堂教学尝试,是以美术教学为主体,采用诗歌为辅助手段,利用诗歌创设课堂情境,进行课堂教学而展开的一种美术课堂教学形式,是实现美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一部分:以诗入画的理论出发点
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综合与探索领域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新课程理念也认为:“人类知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与绘画同属艺术的范畴,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曾经说过: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在美术课堂中,巧妙的运用诗歌,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诗情画意的课堂情境;把诗歌与美术欣赏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巧用诗歌意境进行绘画,促进学生联想和想象力的发展;编写诗歌式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造型用色的方法,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教学实践,均能体现语文与美术学科的巧妙融合,使美术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以诗入画的实践探索
经过本人几年的实践探索,认为诗歌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基本有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做法:
一、诗词引入创情境——用诗词创设教育情境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调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教学课程资源创设美术课堂教学情境,迅速调动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无限乐趣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堂美术课拥有一个良好开端的重要保证。我常常用诗歌语言来引入。如在进行《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一课的教学时,我在背景音乐中,带着学生们一起轻轻地朗诵着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营造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而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的第一课时《感受春光,了解春天》的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自己写出了一首小诗《春天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在《找春天》这一环节中,在《春天在哪里》的轻快儿歌声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春天的画面,让孩子们用“春天在……”各说一句话,我将他们顺次写在黑板上,然后带着孩子们读,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那样轻而易举地就写出了一首诗:春天在冰雪的消融中,春天在小溪的欢唱里。春天在花儿的绽放中,春天在小草的绿意里。春天在枝头新绽的嫩芽中,春天在杨柳飘飞的柔风里。春天在蜂蝶的飞舞中,春天在鸟儿的啁啾里。春天在孩子们的眼中,春天在我们的心里。初一的孩子们还有一颗非常纯净的童心,他们读着从自己嘴中诞生的“新诗”心中满满都是骄傲和自信,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也空前高涨,对春天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充满着欣喜热爱。自然而然地,在接下来的关于春天的古今中外的名画欣赏中,他们热情高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精彩纷呈的观点、异想天开的想象,天马行空的创造,让整堂课精彩不断、笑声连连。
因此,用诗歌导入课堂情境,对于营造平等互动、交流共享、快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说,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诗画同源赏与评——把诗词引入美术欣赏
进行中国画的欣赏教学时,我常常把诗歌引入美术欣赏。这种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绘画欣赏的水平,也可以培养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结合题画诗,理解题诗画的意境。
早在唐朝,李白、杜甫都有精彩的题画诗流行于世上,这是题画诗的雏形。而据史料记载,真正将诗题在画的空白处,并让诗成为画的构成元素之一,是始于宋徽宗时,而宋元以后的画作,多题有诗词。题画诗对于说明绘画背景,加深画的意境,拓展画的内容,增强画的表现力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较为有名的题画诗主要有苏东坡《题惠崇<春江晚景>》、徐文长的《题墨葡萄》、《题榴实图》,更广为人知的是郑板桥的《咏竹》,真正将诗歌与绘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因此对此一类画,可以借助题画诗来理解画家所要表达的内容,深化对绘画意境的欣赏。
2、借助诗句内容理解“诗意画”。
诗意画的出现,往往是画家取用诗的题材,着意将诗中意境加深创作而成的一个画种。宋代画院常以诗句为题,如“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深山藏古寺”、“白云深处有人家”、“踏花归去马蹄香”等等,难倒了不少考生,也出现过许多的画坛佳话。古渡荒舟上意态悠闲的小鸟无声的传达出“无人”的意境,溪中几只嬉戏的蝌蚪画出十里蛙声,马蹄翻飞处彩蝶的飞舞带出“香”的情味……因此诗意画的创作,由于绘画语言的介入,诗的意境显得更加悠远,也给人无穷的创意。因此诗意画的欣赏,往往要与诗句互为依托,互相对照,才能真正地领会到诗意画中无处不在的蓬勃想象力。
3、借助诗歌欣赏技巧,体会中国画的意境。
诗歌是具有高度艺术境界的文学作品,绘画是经过提炼的表现艺术,把两者融为一体,完美地进行结合,把高度的境界通过形象的艺术体现出来,将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相得益彰的艺术感受,就不得不提到兼有画家与诗人双重身份的王维了,苏东坡曾经评曰“咏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画作虽多已散佚,但其诗中强烈的画面感我们依然可以从字里行间深深地感受到。诗歌有音韵美,而绘画的线条、色彩也自有其内在的节律美。诗歌与绘画有各自不同的语言,但是创作者与读者或观者的交流,却都同样来源于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共鸣来自于一次次似曾相识的心灵律动,在这一点上,这两种交流方式却是同理的。因此,作为诗歌与绘画的共通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在进行中国画的欣赏时,我们常常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画独特的艺术传统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独特的意境。而中国画是一种文人画,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思潮的影响,不同时期的中国画,其意境营造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这一点要让初中的学生深入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这一点,我常常借助古诗这一相对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降低难度,用古诗意境欣赏的方法,来体会中国画的意境。如引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画中线之美,在曲线与直线的有机融合中,去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与意境之美。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引入,却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的色彩之美,黄、翠、白、青,明丽和谐的色彩组合,让学生感悟到中国画的用色之妙,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跃然纸上。而广为人称道的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近景、中景、远景,构图虚实相生、动静相衬,简单的意象排列,无言的风景语言,猎猎西风中,牵着疲惫的瘦马,行走在美丽恬静的江南黄昏中的孤独的旅人,满腹乡愁,寂寞荒凉,思乡之情在画面中充盈,情与景完美融合,使人不知不觉间陷入一片伤感的氛围之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呼之欲出。这就是造境的高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悠然、物我两忘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相得益彰,创作者的情感都隐入景色之中,营造出一片“无我之境”。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与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异曲同工,均采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画面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诗与画的对比与联系,借助诗词的意境欣赏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绘画的意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中国画的欣赏水平上更上一层楼,学会从诗歌和绘画的整体气息上去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华美。
三、巧用诗境促联想——诗歌配画的创作举隅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适当选用形象生动的诗词佳句作为绘画的题材,让学生对诗歌进行诗意画的创作,对于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增加他们的艺术感受,加强他们的构图训练,培养他们绘画的想象力,都有显著的效果。很多美术老师和语文老师都这样做过,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有两个:付洪良老师的《诗歌题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和刘道颖老师的《融诗寓画美术教学初探》。《诗歌题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到诗配画创作应该注意的五个问题是:
一、形象感受,抓住题材。
二、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三、着色协调,体现诗意。
四、画面简洁,境界突出。
五、精思巧彩,完整境界。《融诗寓画美术教学初探》中提到一些诗歌配画的具体做法。另外,方城小学毛雪燕老师在《浅议融古诗寓画提高学生绘画综合能力》提到了诗歌配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而本人认为诗歌配画的创作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要选好一个合适的绘画题材。进行诗意画的创作中,并不是所有的诗词都适合绘画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诗歌题材,甚至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改编诗歌中那些已经明显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来准确地表现。选择的诗句最好是形象鲜明、色彩丰富、造型简洁、意境深远的,这样既容易勾起学生的艺术感受,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灵感,便于学生把握绘画内容;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力。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形象鲜明可感,容易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诗句就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容易出新、出彩。所以作为绘画题材的诗句的选择极其关键。
其次,构思设色与构图的方案。一幅画,构图应该饱满、灵活而不能失之于单调死板。例如取骆宾王的《咏鹅》为例,色彩是丰富了,但构图相对单调,如果能在远处添画几抹远山,近处添画一只游船,构图就很容易达到匀称、和谐而不会失于单调死板。而着色协调,也是一幅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调色不适当,就会破坏原有的诗意,更不要说突出诗歌意境了。如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是一句生动传神的描写早春景色的名句,也是一个很好的绘画题材。如果从诗词的炼字角度来讲,它的诗情画意就体现在一个“暖”字上。冬寒初浅,暖意未浓,树梢新芽试绽,绿意清浅的时候,阳光照在树梢,绽放点点光芒,一丝温馨的春意要透过光秃的枝桠表现,又要如何来处理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指导学生着力于冷色的大背景,深棕色的树枝光秃秃的,稀疏地点上几个浅绿嫩芽,在阳光照射的一面似乎洒着光影,几只张开翅膀争相飞上向阳枝头的早莺褐色的翅膀下透出一点嫩黄,背后是冷色调的屋檐,黑色的燕子穿飞在空中,用树枝与屋檐的冷色调来烘托阳光的暖意,诗意就透纸而来。
接着,思考诗意画意境的创造。只有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画作才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好作品。或孤寂、或苍凉、或明丽、或喜庆,只有有情感的绘画才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好作品,才能无愧于“诗意画”这个名称。例如柳永的《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就一定要注意人物表情的刻画,你要是嫌人物难看,一味将人物画得漂亮,而忽略了对人物愁苦表情的刻画,这诗的意境就没法表现了,而学生很容易因为追求视觉感受而忽视这一点,以致犯下这样的错误。
四、巧编歌诀教技能——造型色彩的方法口诀
在进行《中国画入门》的教学时,我就编了这样一些诗歌式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更快的掌握中国画的简单技法。
蘑菇画法:笔尖勾出蘑菇柄,一笔提按画其形,最后勾画伞骨纹。
大白菜的画法:中锋勾画白菜茎,侧锋画出菜叶浓,勾茎应从中间始,画叶中浓淡两边。
茄子画法:侧锋胭脂圆茄子,草绿画蒂墨柄刺。大蒜头画法:淡墨勾画大蒜头,花青藤黄蒜芽美。辣椒画法:由细到粗边行按,一长二短成凹陷,浓墨柄蒂切莫忘。
黄瓜画法:上小下大柳腰细,浓墨腰部来点刺,花青藤黄两侧染,花开共有四五瓣。
葡萄画法:中锋转笔小圆果,深墨点脐熟欲滴,串串葡萄倒三角,中锋勾藤要有力。
葫芦画法:藤黄葫芦画外形,上小下大切记清,用笔轮廓要分明,浓墨点出脐和柄。
梨子画法:藤黄侧锋画梨形,淡赭墨点梨斑纹,深墨中锋画梨柄。
红桃画法:黄色侧锋画两侧,桃尖斑点用曙红,绿色画出叶和柄,深墨趁湿勾叶筋。
在教学色彩知识的时候,为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基础知识和用色方法,我也编制了一些歌诀,例如以下两个例子。色彩基础知识:三原色,蓝黄红,三间色,绿紫橙。红橙黄色暖融融,蓝绿紫色冷冰冰。十二色轮图:红橙黄,绿蓝紫,两两调和合名取。
以诗入画的课堂教学尝试,是以美术教学为主体,采用诗歌为辅助手段而展开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有助于更新美术教学方式,实现学科整合,培养学生能力,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上海市普陀区甘泉新村第三小学刘道颖 《融诗寓画美术教学初探》 永康龙川学校小学部程红梅
《小学儿童诗配画教学中的生活德育渗透》 方城小学 毛雪燕
《浅议融古诗寓画提高学生绘画综合能力》 任旭娟 《 也谈唐宋诗词与书画的关系》 王永亮作品 《相对话桑田》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永流中学 付洪良 《诗歌题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中 李协芳
说明:
该文曾发表于《萍乡社会科学》2013年第三期,有删改
第二篇:美术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改小学美术课堂现状及对策
小学美术课是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小学生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开展美术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美术课外活动,农村小学也积极响应号召,增设一些诸如“制作黑板报、手抄报、绘画比赛等活动。农村美术教学较之以前已经有所改善。但在小学教学之时,我认为我校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我校美术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刚开始教美术时,心想小学美术课嘛,应该很容易!可一进教室,就发觉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不少学生对美术课毫无兴趣根本不听课,有的趁小组讨论活动而聚集聊天,有的学生在做其他学科作业,还有的甚至走位,更加可气的是许多同学一上课就想要求美术老师让他们看电影,觉得上美术课也学不到什么„„针对这样的课堂,我很恼火也很着急。小学美术课难道就是这样的课堂?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否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美术课堂是否有效)?那么,在具有特殊教育环境的农村小学,又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呢? 2011年,我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解并作问卷调查及访谈,针对农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理解以及家长态度、教师教学方法、学校开设美术课等的情况都进行全面的调查。
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学生
在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兴趣的调查中,发现65%的学生比较喜欢上美术课,但他们中大多数喜欢上美术课的目的令人无法接受,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美术课是“放松课”、“消遣课”、“调剂课”。在他们眼里认为美术课是无所谓的学科,比较自由,没有任务,没有毕业考试,与升学无关,想学就学,想玩就玩。而35%的学生根本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自称自己是毫无天赋的学生,是由于过去美术课片面注重技法致使他们处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自然对美术课不感兴趣。几乎57%的学生对美术课上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会认真完成,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予理睬。大约76%的学生在美术课上遇到困难时不去主动请教老师并与之交流。
(二)家长
大多数的家长更不重视美术课,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比什么都重要。几乎70%以上的家长认为“美术课就是玩,上不上无所谓,对孩子影响不大,有时还会影响孩子学习文化课”。并且他们不支持孩子去购买美术课上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三)教师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设备单一,学校除了教科书之外没有给美术教师配备辅助教学的设备。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内容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在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无目的的随意安排教学内容,特别是临近考试时出现其他学科为赶课抢占美术课的局面。
(四)学校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我校美术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但对于校方来说由于当地教育部门依然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和分数线,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课自然就要退居二线,略显次要了。所以学校对美术课的课时安排、教学设施及工具、教师待遇各方面都不及其他学科,至使学校的美术教育其实就是名存实亡。
二、我校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面对以上这些现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很难改变其他的影响因素。只能从自身做起,结合实际教学,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与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堂教学抓起,改变教学模式及观念,结合现有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地方性资源。在教学中,我为激发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使美术课堂变得更有效。我针对教学过程采取了一些策略。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我校美术课堂效率的。实例分析如下:
(一)摆正美术课的位置,使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课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态度及目的不明确,并且有35%的学生由于对“美术课就是绘画课”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在画画中是毫无天赋的学生,所以对美术课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每个班的第一节课中都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美术”?、“小学为什么要开展美术课”?每次提到这个问题学生都是这样回答“美术课其实就是绘画课”。然后我便给他们讲解美术的范畴很广泛,不仅包括绘画还有雕塑、建筑、工艺、书法等。在小学,美术课主要概括为四个类型课:欣赏·评述课、造型·表现课、设计·应用课、综合·探索课。美术联系着其他所有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就有重要作用”。所以美术课程教育不容忽视。为使对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教育,我与其他各科教师作了协商,不可以随意占用美术课,首先使时间上做到充分。
(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优秀的范画和新颖的教具使教学有效
一堂好的课如果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也不会有任何意义。在教学中,面对六年级的学生,抓住他们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在讲第二课《你、我、他》一课时,拿出我平时画的速写,是他们的音乐老师头像,学生一看便猜出来是谁了,然后他们便很想动手去试一试。在画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夸张表现其特点。于是我在黑板上进行了讲解和示范,从而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感受美时再进行绘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再如五年级的《桥》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我先自己制作了几个桥的立体模型,搜集了一些桥的实景图片。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桥,之后拿出模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讲解之后学生对动手制作产生了很强烈的欲望,在我的指引下学生顺利完成了手工制作桥的作业。
“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我就是多制做教具、多画范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顺利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进而达到教学目的。2.直观演示教学使教学有效
在六年级美术《神奇的色彩》一课,为避免色彩理论知识的枯燥讲解,我通过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在三个透明玻璃杯中放入等量的三原色,两两等量混合或两两不
等量混合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由学生自己做出总结三间色。通过实验学生对本节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以后讲述色彩知识做了铺垫。再如:讲素描的基础理论时,我给学生现场画素描石膏,在具体绘画时做以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素描的绘画步骤及技法。3.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使教学有效
我校美术资料极少,教师间也缺乏交流。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欣赏课中,我经常会利用网络查找一些教学资料图片,做成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通过图像、音乐来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素材资料,使课堂变得不再枯燥。学生只有通过欣赏大量的作品才能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在技法课中,如:美术课《苍松翠柏》一课中,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国画的绘画过程和技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认识国画,而且还解决教师因为缺乏教具而无法上课的难题。美术《卡通形象》一课,讲述抽象概念时,为讲述卡通中的特殊语言符号和表情,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在激烈的场景中来讲解本课的抽象概念,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收到良好的效果。4.师生角色互换,发挥学生主体性使教学有效
在教学中,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采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如《绚丽的阳光》一课。由于牵涉到以前讲过印象派的内容,我就让学生代表带着大家一起回忆并对新课做以讲解。当她讲解凡高的事件时,学生们都争着想表述,当学生表述不出时,其他学生代表可以随意补充,同时我会积极配合给予学生提示,其他学生也听得特别专注。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5.寓学于乐,利用游戏、故事笑话使教学有效
在美术课上我时常会插入一些课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美术游戏《我画你猜》,我把班里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选出自己组最擅长表演的学生,出题者―表演者─绘画者―猜测着,由出题者抽取本组要完成的任务,再由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给绘画者,绘画者根据所感受的信息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由猜测着猜出内容。十分钟之内猜出准确率高的小组获胜并得到相应的奖励。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都希望本组获胜。通过比赛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同时在愉悦环境和高涨的情绪中进行画画游戏,让学生不再觉得美术课无趣。6.充分利用地方特有资源,贴近实际生活使教学有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多数学生在很多方面不及城市学生,但我校美术教育资源上却占有优势。如:农村的蓝天白云,山川河流,草地树木等广阔的室外景象都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各种民间风俗文化也给美术教育提供了不少素材。在讲《多彩的风景》、《绚丽的阳光》时,我带着学生到自然风光比较好的农村进行户外写生,并收集素材。一方面打破了美术室内教学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美,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由于农村条件限制,在手工课《雕塑》时,学生不能去买很多的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于是我们就采取户外上课的方式,把课堂放在学校操场后面的泥土地上,用泥土代替橡皮泥,使学生回到儿童时“玩泥巴”的时代。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本小组的泥塑作品,选取较好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在学校进行展览并给予奖励。使学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真正的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
7.定期举办美术类比赛,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奖励使教学有效
在学校举办“庆国庆,迎中秋”画展、小学生书法联谊展、“迎元旦”画展等各种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和求成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比赛。选出优秀作品并评出奖项,给予适当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面对未能获得奖励的学生给
予适当的鼓励,对他们积极参与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三、小结
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合我校教育环境。在使在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课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特殊环境下的学生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切实做到使美术课堂教学有效。
第三篇:美术教育论文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论文 发掘孩子创新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把知识学活,将来才能活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础,这种基础不但是指掌握基础,而是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些年的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本人也正是以其为已任,下面把自己的认识及做法谈之一二。
一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有的要素教师的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合理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使美术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甚至是有机会时多合作,只有如此,教师这个组织者,促进者才能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意识的形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现在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知识最直接的地方就是课堂。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它是一个响应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但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响应,同时予以反馈。这个过程非常快而且每次都有所不同,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检验教师素质的过程。
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要像一台钻井机一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潜能非常大,取之不尽。同时,教师的素质也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像学生一样不断的去学习,去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不断去充实自己,俗话说艺不压身,你有一瓶水才能给学生半瓶。所以教师的素质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教学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的主要是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的,由于内在动机是个体评价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程度时形成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探究性有利于形成对某一类事物的好奇——产生兴趣。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这不啻是个奇迹;因为这株稚嫩的幼苗,除了需要激发它外,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没有这种自由,它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认为洞察和探究的乐趣可以用压制的手段和责任感来促成,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首先要让所画的形象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就是说先娱目动情,然后才能激思励志。所以我很重视每节美术课教学画前准备阶段。我用“童心”去想儿童所想,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儿童创作的欲望,让儿童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儿童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我采用许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对季节特点的观察,就让儿童身临其境,观察体验。带孩子去郊游寻找秋天的足迹„„回来后让儿童把自己画进美丽的画幅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去捕捉、感受物体瞬间的变化,还让儿童作长期的观察。春天,让孩子自己种花、种草,看小草是怎样钻出地面的,校园里的桃花、玉兰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蝴蝶、蜻蜓长着几个美丽的翅膀„„另外,我还采用了其他的形式,诸如听音乐、玩积木、讲故事、说寓言,看录像、拼图、制作CAI课件„„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材料,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学多在活动中、游戏中去进行,让儿童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通过行动去体验、去玩、去摸,去听„„现实的刺激促使儿童的想象运动起来,经过他们的头脑加工,创造性地外化于画面上。儿童们经过启发,按捺不住急切作画的心情,当听到老师说现在开始时,他们就全神贯注地画起来,没有淘气的,也没有说话的,全班鸦雀无声,只听见笔在纸上唰唰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湘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蔬果的联想》一课中是这样做的,导言之后让学生看了《青蛙与荷花》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到“青蛙与荷花”是利用蔬果的形状、色彩、纹理等进行联想创作出来的。“荷花”是以切划手法为主造型处理的,“青蛙”是以搭配组合为主造型表现的。学生初步了解到造型方法的丰富性。我继而拿出三个形状各异的白萝卜提出问题:“看看这些白萝卜,你想到了什么?你会把他们作成什么?”有的说:“我要把他们做成翩翩起舞的女孩。”有的说:“我要把它做成小白鸽。”有的说:“我可以把它做成福娃。”“好,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也能恰当利用材料造型。那我这里有个红萝卜、南瓜,谁能把它们巧妙的搭配起来?”马上就有学生说:“我把红萝卜做成卫士,南瓜做成城堡。”“我可以把南瓜做成南瓜太郎。”很多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创新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创造性的基础,可以说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创造内容上说是制约知识的。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在我们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之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了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第四篇: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教学浅谈
在我的美术教育实习经历中,听到与我同行的老师问我:“我看学生们怎么都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的话,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也感到欣慰。当然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所有的这些都将促使我不断向前努力。其实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把课堂变成真正属于自己和学生的课堂。不要束缚自己,放开、真心地与学生交流让现场变得活跃、有生气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作意识。
本人起初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就以愉快教学来实施教学计划,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虽然实践经验不长,但是通过这些教育实践,收获了对美术教育的一些教学经验。在我看来,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一开始对美术的好奇,到对美术的憧憬,再到对美术的接受,最后到对美术的追求,我能感受到学生们对美术所持态度与观点的细微变化并逐渐喜欢上美术课,这也给了我莫大的动力,让我继续支持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在教学课堂中,我主要是以愉快教学为主的,同时担任良师、益友双重角色,实质上是以鼓励性为目的教学手段。我认为愉快教学不仅仅能够带动学习气氛,而且能够使学生一直保持绘画的兴趣,增强自信,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 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
美术教育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从事社会职业有极大的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都是实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有关部门切实抓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接下来我就以高年级学生为例浅谈美术教育中愉快教学的方法。
首先,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其次,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 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在上《水彩风景画》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 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 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
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再次,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如上《水彩风景画》一课时,先问学生游览过中国哪些美丽山水,游览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然后放一些唯美的自然风光录像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使他们知道,原来自己就生活在这人间仙境里。再问学生把心目中的风景或自己的家乡美景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又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导入使得学生跃跃欲试,同时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
我在上《水彩风景画》一课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画了一幅水彩风景画。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画夹去写生,去把自己认定的风景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回来对身边的人说:这幅美丽的画是我们的家乡,爱护要靠大家,家乡的山美,水美,人应该更美。”这样的结课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最后,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 ;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结合自己上过的不同类型的美术课,我觉得一个教师要设法带动全体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善于激发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而让学生对一节课产生并保持兴趣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课堂上放松学生的心情,提高学
生的学习气氛。我在美术教学实习中一直采用愉快教学方法并灵活化,积极开展美术课外小组活动并组织画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我的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心里没有压力,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比赛,有些升入了高级美术班,成为学习的尖子。
第五篇:美术教育的论文
学习美术教育的感受
蔡银平特殊教育 2010213628 美术作为心灵和生命体验的创造物之一,与人类的文明形影相随,美术活动触及人的思维和心灵,给人以独特的愉悦和满足感。作为一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学习了两年的特殊教育理论,但对于美术却很不了解,通过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我觉得,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方法中,有很多可以从学前美术教育中借鉴和学习。
通过对美术教育的学习,我了解到美术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美术教育是表现儿童内心的艺术,幼儿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而绘画作为主要的美术形式,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表达和情感宣泄的机会。从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绘画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重要性更多的体现在绘画治疗上。
一、自闭症儿童学习的特征
自闭症是一种源于脑部发展异常所形成的发展障碍,它主要呈现人际社会互动发展的障碍,沟通发展的障碍,以及局限性狭窄的兴趣与刻板行为等三大特征。自闭症儿童自婴幼儿期开始就呈现眼睛不太看人,不理人,缺少和人建立互动、建立亲情等人际关系方面的发展,在动作和语言沟通的发展上有明显的迟缓或质的方面的障碍,以及出现一些特殊的偏好,固定的行为等。
自闭症儿童从两、三岁起在学习方面就有明显的和一般儿童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导致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有很大困难。包括:
(一)缺乏学习动机,选择性的注意。自闭症儿童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有极高的持续的专注力,可是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不能专心,眼睛不看,看也不能持久。并且,自闭症儿童有自己的特殊偏好,即刻板行为。在电影《海洋天堂》中,自闭症患者大福在父亲教他如何做饭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也不愿意学习,但是却对游泳有着极强的兴趣。大福很难与人交流,常常不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只是简单的重复别人的语言。
(二)理解能力较差,自闭症儿童常对听到的信息或看到的别人的表情姿势等所传递的信息缺乏理解的能力,却常有良好的记忆及视觉空间的能力,因此表现出拼图、认路、过目不忘等超强的能力。在电影《雨人》中,自闭症患者雷蒙对数字异常敏感,计算速度比计算器还要快,但是,雷蒙在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方面能力较差。
(三)由于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较差,自己的需求和情绪不能适当的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因而引起挫折,而形成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挫折时出现暴怒、伤害自己或攻击别人的行为。
(四)自闭症儿童常靠记忆来学习。超过一半的自闭症儿童视觉的学习比用听觉的学习要好。由于自闭症儿童无法听懂他人的语言,因此他们的学习基本是靠视觉接受信息。综合上述各项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征,一般性的教育方法常常难以教育自闭症儿童学会一般儿童自小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诸多能力。自闭症这个现象难倒了许多的医学专家、心理专家和教育学家,许多检查都还找不出原因,也没有特效药。在许多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之中,绘画是了解和帮助自闭症儿童的一扇小窗子。
二、绘画的独特魅力
美国詹姆斯·萨沙力在他的著作《儿童期的研究》中说:“儿童绘画的艺术表现的性质并不完全是写实主意而是象征注意,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看孩子的话。而且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孩子排除模仿东西,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孩子们的画就是他们独特的想象和表现,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
自闭症儿童具有自己特有的造型和再现方式,所以当他们用自己的身心表现事物时,会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运用形象、色彩,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感受表现出来。绘画使人与外界紧密联系,是表现生命内涵的一种活动,使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认识自己的本质。
三、绘画对自闭症儿童治疗效果
(一)从绘画这一小扇窗口看到的自闭症是多姿多彩的:有些孩子绘画时用对比强烈一般人不敢用的色彩,或独特的笔法,显示自闭症儿童不受世俗的影响,将潜意识或最原始的心理历程呈现出来;有些孩子虽然没有语言,却以纯熟洗练的手法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车子、演奏的乐队,以绘画来呈现他的内在语言;有些孩子则从别人无法理解的点、线,逐渐发展成一般人一眼即可看出的所代表的事物,显示他的认知概念形成的过程;有些孩子则准确的重复画出同样的图像符号,表示他求完美精确的特性。这些例子,以及许多许多其它没有一一叙述的绘画的特质,都告诉我们:自闭症儿童借着绘画将自闭症的特征、自己的内在世界以及成长学习的轨迹一一呈现出来。这些特质有助于我们了解自闭症这“迷”人的现象。
(二)绘画也常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打开一个和外界交流的管道。刚开始训练时,最困难的就是抓住他们的眼神,使他和我们共同注意我们想要他注意的事情,这可能是自闭症儿童最基本的心理功能缺陷。这时,颜色的变化,尤其是颜料在纸上渲染开来的变化,手掌沾颜料印在纸上形成的图案,颜料涂抹在身上的彩绘等,是非常能吸引孩子注意的。引导孩子注意外界变化,帮助他们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外界的变化而产生沟通的兴趣,进而引导他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大部份自闭症儿童,透过视觉的学习比单纯通过听觉学习的效果要好。不少自闭症儿童对形状、文字、图案很敏感,表现在认字、认路、拼图等方面绝佳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建立生活和学习常规的课表,在孩子能认字之前,就十分适合以图画来表示其活动的顺序。当然,各种颜色的教材,不同性质的颜料、彩笔和各种绘画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时常可以看到很好的效果。对于少数有绘画天赋的自闭症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也常能绘出十分高水平的作品。
(四)孩子们的画与其身心的成长密切相连。
(1)运动机能得到发展,在画画时为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想法,手的精巧性和运动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认识技能的发展,自闭症儿童不善于表达,他们对于需要他们知道的、感觉到的、想告诉别人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写实,而是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3)感觉与情感的发展,对于画画,首先要对自己身边的发生的事情产生兴趣,要深刻表达对象的表情和动作就必须对事物的喜怒哀乐之情不断观察和深化。通过绘画,可以不断充实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这样,自闭症儿童把社会体验,用画笔来表现的同时,他们的认识就可以得到确立,想象力可以得到极大丰富。
通过绘画可以让我们从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去揣摩他们所思、所感、所需,找到最有效的教育途径,适时的调整教学计划;同时绘画也充分调动了自闭症儿童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与社会多渠道的关联。
五、自闭症儿童眼里的世界
2010年4月2日是第三个世界自闭症日,壹基金联合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举办了“我们的世界”自闭症儿童美术作品展,画展开幕式上,“星星雨”的小朋友呈现了他们对美术的热爱与才华。活动展出了来自30名小朋友的100幅作品,画展中美丽、真诚的美术作品深深感动了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和来宾。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传神,对自然的写真甜美静逸。他们通过自己的画笔向观者展现了对生活的每一点感受。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漂亮的外貌包藏着这一颗封闭的内心,也许他们永远不能通过语言跟我们交流,却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他们眼中的世界。
六、总结
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能力,自闭症儿童也一样,从涂鸦期开始乱涂,到逐渐画出有意义的东西并给它命名,到象征期为事物创造一个不完整的粗略的形象,再到图式期用画来表达内心意象,用主观经验将画面重新整合加工,都呈现出儿童特殊的创造力。教师要用赞赏和鼓励的眼光来对待儿童的任何作品,使儿童对绘画产生更大的兴趣,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绘画不仅是自闭症儿童与外界交流的重要的一个窗口,也是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重要的途径。教师和家长不仅可以通过儿童的绘画解读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艺术天赋,使自闭症儿童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教师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的为自闭症儿童设计适合他们的绘画活动,充分发挥有绘画天赋的自闭症儿童的才能。
通过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学习,我对美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很多内容都可以运用到特殊教育中,这对我今后的特殊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提供了很多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