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的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研究
基于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的高职EGP与ESP课程衔
接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从高职EGP与ESP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及一体化课程评价角度构建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为高职应用型专业高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可循的思路。
【关键词】双高技能 EGP ESP 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
一、引言
高职EGP与ESP课程作为高职英语教育的两个主要的课程结构,共同承担着高职高级嫩人才对职业英语语言技能的责任。然而,众多的高职院校在EGP与ESP课程结构安排上以管理者角度划分课程教学的时段及学生授课时间的长短。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将EGP归属于院校的英语学院(系),而将ESP课程归属于某专业课程院系。分裂的课程设置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缺乏共同的高职英语教育目标。由于EGP课程多有英语院系承担教学任务,ESP课程多由专业院系指定专业课程教师完成ESP课程教学任务,来自不同院系教师无法达成高职英语教育课程衔接的更好沟通,造成教师授课缺乏衔接性和学科专业性,授课教师教学也因教师自身后续发展定位不清造成的授课情绪不佳,教学效果欠缺。高职EGP课程大多采用通识版本教材,即高职所有专业学生EGP课程皆使用统一教材,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授课教师主观上对教授学生所学专业的不了解造成的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存在学科专业的特征,学生英语学习懈怠,并影响与后续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
二、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所对应的旅游岗位主要包含旅行社中高级管理者、中英文导游、导服公司中高级管理者、星级酒店各主要部分中高级管理者、各部门主要岗位员工。根据笔者分别与2007年10月和2011年10月开始了两次对旅游行业(各大旅行社、导服公司、星级酒店)中高级管理人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及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深,旅游行业对各主要岗位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在逐年提高。旅游行业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从原先的只要能简单的问候到能做到简单的英文行业话题对话。同时,从两次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对比反映出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是全行业覆盖,即所有招聘者必须会说英文。数据还反映出一个现象,应聘旅游行业窗口岗位,例如:酒店前厅、各大旅行社导游等都要求应聘者有较流利的行业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这样的变化说明,即使拿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缺乏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交际技能将被行业淘汰。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普遍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学校期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而对旅游行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关注度不够。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导致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引导失误。普遍的高职EGP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迫于基于通过英语三级(A/B)等级、大学英语四六级为考核标准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导致大量的学生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首要和最终目标。其次,学生缺乏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定位知识。大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缺乏通过各种途径获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应的行业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而是一味地跟着课程表的安排完成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对学科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等缺乏了解。其三,高校EGP课程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普遍高职院校对EGP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评价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形式、基于课本讲授流程、词句分析是否详细等传统的英语课程评价参数进行。导致,EGP教师迫于应付检查而忽视学科专业相关语篇、听说训练的渗透。笔者在近5年来,每年进行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正好和对毕业生调查问卷中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
一、学生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二、EGP教师强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三、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对旅游行业主要岗位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不清楚。
三、高职EGP与ES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a.为不同层次高职生源(主要以优秀的中职生及中等成绩的普高生为主)提供相同英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差等生“消化不良”的现状。b.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为主导的考核方式阻碍了EGP授课教师专业化教学内容的引入。c.ESP授课教师单纯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削弱了学生参与行业英语实践的积极性。
2.高职ESP教学模式EGP化。很多高职ESP授课教师,在进行ESP教学时,沿用传统的EGP教学模式,采用词汇讲解+词汇练习+句子翻译的方式完成ESP教学。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曾经有过学习的词汇及语法上,这既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影响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又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3.高职EGP与ESP教材分裂。学科各有侧重的ESP教材因为考虑知识体系的紧凑性、教师授课时间有限等各种因素往往不会将大量与行业或专业相关的语篇囊入其中。而目前高职院校的EGP课程普遍使用统一教材,教材多以故事性语篇构建,几乎不涉及特定专业相关的词汇及篇章。教材的不衔接造成EGP与ESP教师对教学情况的互不关心,教学效果不显著。
4.教师知识结构缺失。目前高职院校的ESP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各系(学院)中英语基础较好专业教师或者院校专业英语教师来承担。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础较好,但毕竟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学习,在语音语调、语法、英语教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承担ESP课程很难将知识系统地且正确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让专业英语教师承担各系(学院)的ESP教学。这部分教师尽管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强,但由于对行业及专业的不了解,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至多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无法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职业教育的初衷。两类教师在知识结构上都相应地存在缺失。
5.高职EGP与ESP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EGP和ESP课程评价方式传统、单一,且相互割离。单科课程结业的评价模式,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测试的引导,造成学生突击性应付考试的普遍现状,不利于EGP和ESP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高职EGP与ESP课程体系衔接体系研究
1.课程结构。1+5或者2+4模式。考虑到高职生源的特殊性,以及多年来从事EGP与ESP课程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高职EGP与ESP课程结构可分为1+5或者2+4的模式。即,一学期EGP+5学期ESP,或者2学期EGP+4学期ESP模式。高职新生可根据入学英语语言水平考试自主选择其一,并按照完全不同的职业英语教育体系完成大学阶段职业英语教育课程。这样的模式有两个优势。其一,让学生清楚自我英语语言所处的阶段,帮助学生树立合理合适的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其二,面对英语语言水平相当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水平。
2.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平台+ 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来自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基础类课程(体育、基础英语、大学语文等)。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EGP课程被大多高职院校归属于英语院系,而ESP课程被纳入到学科专业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拓展课程中。由于传统观念中对EGP的重视,大多高职院校在EGP课时分配上往往持续2-3学期,而所有的学科专业的ESP被安排在后续的4-5学期(大多在第六学期,学生以出校实习实训)。这样的安排易造成一种误解,即上EGP课程比上ESP课程得到的重视程度高,继而造成ESP课程教师对其授课的轻视。同时,由于后续两个学期要完成类似《旅游英语》、《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等ESP课程的学习,学生深感压力。课堂教学平台+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改变了固化的EGP课程先行授课的模式,让不同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愿望拓展旅游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平台主要是指以课堂基础的教师面授阶段;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多门类旅游相关课程的网络化课程学习模式。学生在EGP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提供的延伸知识调整EGP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EGP学习的意图。同时,ESP学习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提供的实训计划和自测程序完成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测试。这种多平台互交的课程设置模式,既提高了学生自主英语语言学习的能力,更重要地是让学生清楚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及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3.教材建设。以CBI理论为指导的EGP与ESP课程衔接的教材建设。即以学科内容渗透的教材建设。该理论指导下的EGP与ESP教材建设,将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主要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融入到EGP及ESP教材中。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内容不再是简单而通识的故事性内容,而是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英文语篇、词汇的构架。同时,其ESP教材内容也将避免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已经使用的教学内容,而选择更专业化的旅游行业知识作为教材建设的重点。这样的课程建设,体现了高职英语教育的整体性理念,同时节约了教学资源,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4.师资培养。EGP教师深入旅游行业+ESP教师参加各类英语语言考试。高职EGP教师普遍拥有着本硕均为英语语言学、文学或者翻译学等纯语言方向的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功底良好。但以CBI指导下的高职EGP教材构架要求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EGP授课教师深入旅游行业,了解其行业的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从而为EGP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旅游岗位工作程序、工作禁忌等拓展知识讲解准备行业知识积累。担任旅游管理专业ESP授课教师应加大参加英专八级、雅思、托福等纯语言水平的考试。
5.课程评价。EGP与ESP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由于高职职业英语教育的整体性,对高职EGP与ESP课程评价应采用衔接式课程评价体系。即将学生EGP课程与ESP课程作一整体性过程评价。相应的授课教师评价是在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完成后给与评价。这个过程中,EGP授课教师的评价可以依据授课学生参与职业大赛中英语语言技能表现情况、实习实践过程中行业管理人员对其英语语言技能水平鉴定来确认该EGP课程教师的中期考核成绩。相应地,EGP课程教师将参与旅游职业大赛过程中英语语言水平、实习实训过程中旅游岗位英语语言使用水平来作为评定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中EGP课程成绩,但这部分成绩仅是该学生过程性考核的一小部分。该学生最后的英语教育成绩个动态可变的结果。即EGP阶段成绩+ESP阶段成绩。但其个部分成绩均取决于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技能水平的高低。
总之,笔者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评价体系方面探索高职英语一体化教育目标实现的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该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双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旅游行业英语语言技能提供了保障,更为高职应用型学科专业EGP与ESP课程衔接下的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可循的实践思路。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研究是高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05).[2]朱晓华.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1(02).*基金项目:重庆市教改项目:“基于岗位能力的的高职EGP与 EPS课程衔接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阶段成果之一。
第二篇:物业管家体系各岗位素质与技能要求
物业管家体系各岗位素质与技能要求
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注定了其服务品质最终由提供服务的人所决定,在提供“物业管家服务”的过程中,“物业管家”的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决定了最终的服务效果,因此在打造“物业管家”的过程中,选择有潜质的人进行持续不断的专业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事。而在培养专业高质素的“管家”队伍中,行业的要求与工作的性质也基本确定了如何选材,向什么方向去培养人材。要成为或培养出一名合格的“物业管家”,天生的质素与后天的培养都很重要。
“物业管家”服务体系中,“物业管家”这一层级的素质要求与技能要求,决定了整个“物业管家”的基调,因此对“物业管家”这一层级的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非常重要,只有真正了解了“物业管家”的具体要求,与之协调运行的其他岗位的要求也就明晰了。那么究竟行业对“物业管家”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一、物业管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和顔悦色:亲和力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元素,将美好愿望写在脸上时,甜甜的一个微笑有时可缩短人与人的距离,赢得宾朋由然而生的好感。(二)举止得体:优雅的举止即是礼貌,也是自我的展示;得体的举止不但反应出训练有素,更影射着服务的品质与格调。
(三)亲切友善:在现代化的都市中,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但亲切与友善的关怀却能化开隔在人们之间的冰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真诚与友善总如冬日阳光般灿烂而温暖。
(四)礼貌热情:礼貌是人际交往的节制与标准,热情是感染别人、关爱他人和展示自我魅力的激烈情感。良好礼仪修养加上积极向上的处世热情,无疑有利于与人相处,建立友情。
(五)态度积极:看待任何一件事都有不同的角度,而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将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与行动。从健康的角度看可爱的世界,我们能发现真、善、美,积极的态度正是源于一种相信美好,并不断创造美好的过程当中。“物业管家”在心态修练上应始终应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始终偏向于创造而不是保守,偏向于乐观而不是悲观,偏向于希望而不是绝望,偏向于行动而不是空想,偏向于革新而不是一成不变。
(六)风趣幽默:积极的态度,灵活的表达是语言的艺术,具有幽默感的人有亲和力,风趣的谈吐在社交也很重要。
(七)忠诚务实:忠于职守,勤劳务实、真诚正直是管家赢得业户信任的重要途径,也是管家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自我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敢于承担责任,能用全身心的爱去忠于自已工作的人,往往都是极富创造力,能办成事、办好事的人。
(八)业务精湛:“物业管家”的工作即对“人”也对“事”,因此成功的管家塑造,是一件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的工程。精湛的业务水准无疑是管家胜任工作,最佳地实践待人处“事”职责的前提。
(九)博学多识:“物业管家”肩负着全方位向业户提供一流服务的艰巨任务。服务的内容不但涉及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还扩展到了部分商业与经济管理等领域。因此不管是从工作的内容、服务的项目,还是从业户的差异性来看,“物业管家”都应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极高的专业素养。
二、物业管家应具备的能力体系:
(一)得体的举止展示能力:人际交往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交往对象的举止行为。得体的举止展示能力的培养,是迈向成功的管家服务的第一步。(二)良好的沟通社交能力: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有效的沟通是管家服务的重要一环,良好的沟通社交能力是“物业管家”有效的处理和协调开发商、业户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利益和服务关系的前提。只有了解到业户的真正需求,服务才会有针对性,服务的效果才会更好。只有真正建立起了一个互助合作的管家运行服务体系,服务的开展才可能更为顺畅。
(三)严谨的信息处理能力:严谨的工作和有针对性的服务,都依赖于信息的成功收集与有效的处理。“物业管家”应能熟练操作电脑,具备正确收集并分析使用服务对象信息的能力。
(四)成熟的服务提供能力:基础性的常规服务提供是有标准可依的,并且服务的标准是从很多次成功的服务经验中总结面来的;对于该类服务的提供,“物业管家”应具备成熟的服务提供能力。对物业经营管理较熟悉,了解业主的服务需求,有物业管理行业前台工作经验。
(五)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物业管家”服务,是一种通过主动性的精细化服务提供,来创造业户超值服务体验的过程,因此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是“物业管家”提供高品质服务时,所必备的一种工作能力。
(六)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在“物业管家”向业户提供系统的各项服务中,客人的需求满足往往不是通过“物业管家”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很好满足的,有时需要更多的人通力协作,有时需要创造性的精心策划,因此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也是“物业管家”很重要的能力之一。“物业管家”有制定、编写各项流程的能力;处理问题有大局观、远瞻性及全面性。
(七)良好的运行协调能力:物业管理不但涉及项目内部管理还涉及业户服务等内容;要有效的处理好开发商、业户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要创造性地灵活处理客人的各类投诉,要成功地培养出一流的管家。“物业管家”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强应急、应变能力。
(八)理性的督导管理能力:“物业管家”能否有效的带领项目所有人员努力工作,达成上级所指定的经营目标、管理目标和服务目标,最好地完成各项管家服务的提供,取决于团队的建设和“物业管家”的督导管理能力。
三、物业管家应具备的几类工作技能:
(一)物业专业技能:离开了物业管理谈“物业管家”,尤如纸上谈兵;因此作为“物业管家”首先要具备物业管理相关的专来技能,只有基础的物业管理服务坚实了,“物业管家”服务的延伸与拓展才有了基础与平台。前期的销售配合、交楼时的礼宾与交楼服务、装修期间的监管服务和入住后的系列服务,都需要有良好的技能基础。物业管家应熟悉国家和当地的物管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有一定土建工程知识和装修管理知识。
(二)家政服务技能: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与之相适应的家政服务正源于此项需求。提供高品质家政服务也是“物业管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物业管家”应具备全面的家政知识,具备提供房间布置、装修、美学、插花、烹饪饮食、家具保养、衣服熨洗、婴儿看护、医疗常识及医疗护理等各项家政服务的技能。
(三)基础商务服务技能:“物业管家”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涉及商务的内容也开始不断增加,客人的委托代办系列服务中,有许多涉及商务的内容。因此随着“物业管家”的推进,商务服务技能也是管家应当具备的技能这一。(四)贴身管家服务技能:管家式服务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且服务的标准与要求很高,“物业管家”作为“贵族式”经典服务的提供者,应具备各类奢侈品服务、高档餐饮服务、名贵物件保养收藏、高尚社交活动举办等一系列管家服务技能。
(五)服务拓展创新技能:服务是无止尽的,“物业管家”作为优秀的服务师,他们需要成为一名革新者,通过服务实践,将不断推陈出新型的服务产品完美地呈现给尊贵的业户;同时他们还要是一名社区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积极地将和谐的社区文化,优质的生活方式,通过“物业管家”服务的形式,推广到业户,为业户创造出更好、更美、更满意的高品质生活。
四、私人管家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遵纪守法,服从工作安排,为人诚实正直。
2.具备与业户、同事正常而礼貌地交谈和交往的能力。3.具正确使用和维护保管常用清洁机器、工具和清洁剂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岗位知识储备,了解基础的物业管理常识和法律法规,能有效的解答住户的相关问题咨询;
5.具备严谨的业户房屋清洁技能和各种家具维护保养的专业知识,能按照标准的清洁流程和规范,向业户 提供高水准的房间清洁与保洁服务。6.具备提供烹饪服务的技能,能为业户提供一般水平的家常性烹饪服务。7.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私人管事日常问题处理的能力,能独立处理在向业户提供家政服务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
8.具岗位需要的其他家政服务技能,能按标准的操作流程提供相关服务。
第三篇:英语技能竞赛与职业英语评价体系的有机研究
摘要:从职业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正以全新的面貌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职业英语技能竞赛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为主旨,以更接近职业岗位的赛项设置为依托、以地市省级技能竞赛为桥梁,以完成模拟职业岗位任务为评价标准,为职业教育英语评价体系提供了全新的思想和策略,促进了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岗位就业;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125-03
一、引言
创新时代下,“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当今职教人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是国家职业教育重要的制度设计,办好技能大赛是深入贯彻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着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引领了以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团队;完善了各类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训基地与教学相结合并完善的举措,为职业院校职业英语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现行评价体系研究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效果显著。例如:英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以资格培训为主要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学历层次和宽泛资格要求;美国建立起了新型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的社区学院,不仅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学生多种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德国则采用现代学徒制培训模式,该培训有着广泛的优势,与就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明朗;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模式更具师资特色,因为它采用了社会化的模块式培训体系,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与岗位相对应的教育体系。
中国的职业教育尽管也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始终没有成为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同国外的职业教育相比,在认识、观念和行为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1.职业英语学习缺乏就业导向性。学生缺乏对所学知识对未来就业岗位实用性的了解,必然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
2.职业英语教学不能明确岗位和就业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度。教学中缺乏明确的目的和尺度,学生基础不同,会导致学生学习中出现“不可口”、“吃不饱”或者“吃不了”的情况,久之,则对英语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
3.职业院校的教材配置不科学。没有完整的符合职业学院的教材,教材缺乏实用性而且比较杂乱,让学生与教师都无所适从。
4.职业学院师资力量薄弱是普遍现象。针对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专业性四大特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亟待提高,双师型人才的缺乏必然导致职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不稳定。
(二)传统的评价体系与手段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评价方式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结论和判断。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英语评价体系里,都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手段即考试评价。学生们为了考试能够顺利过关,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作弊现象五花八门。而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的学习,为教和学得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
目前在中职职业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评价手段具体表现为档案袋评价、日常表现评价、个人资料评价等等;结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中职评价体系中还包括课堂纪律评价。而在高职职业英语研究中,因为存在着“班级规模大、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大、学生英语基础差、学生学习习惯差、教师课堂评价目标残缺”等问题,高职教学的评价体系在中职评价手段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管理型评价、说明型评价、跟踪型评价、点评型评价”等评价手段。这些都显示了评价体系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但是,从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现状来说,中高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的还是从培养目标来说,都有别于当前我国初、高中甚至大学的外语教学。而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单纯、简单地采取某种评价形式都势必不利于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索职业院校英语学习评价模式,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培养高素质国际化职业技能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三、职业院校英语技能竞赛的影响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目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大力倡导和发展职业教育至关重要。技能大赛的举行,为全国职业院校的师生提供了创建一个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展示才华的平台,展现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的综合培养,服务于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技能大赛中的技能比拼所带来的沉淀与反思,引发了职业教育对各个行业标准的密切关注、对职业能力的认真思考、对职业英语评价体系的深度研究、对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和对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探索,大大推动了职业英语教学模式、评价手段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思考和转变,促进了中高职系列职业院校英语课堂改革和教学改革。赛项的设置和举办有益于职业英语教师明确课改方向、把握就业需求、提高教学技能;也利于参与比赛的教师把先进的课改理念应用到教学之中,对各地的职业英语教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以工学结合、学以致用为就业导向
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因此必须要构建职业标准化平台,这需要行业专家、企业高手的参与,从竞赛内容上把关,并依据职业标准编写竞赛实施方案、技术技能理论和实际操作规程。竞赛试题既要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技能标准,又要贴近生产实际;既能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的关键环节,又能真实反映赛手的技能水平,从而突出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要求;既能够突出专业特点,又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中职学生英语技能大赛的赛项经过研讨,确定为在线测评、情境交流、职场应用及职业风采四个环节;高职类的技能竞赛的种类比较繁多,如高职高专英语技能大赛、高职英语口语竞赛、高职英语翻译大赛、高职英语写作大赛等等。通过团队合作或个人技能展示,来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
(三)协同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更好的适应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新需求,从2013年起增设了广东省中职英语教师技能大赛。赛项包括教学设计、微型课堂和技能应用等三个环节。通过职业英语教师技能竞赛,教师的参与比赛项目或专业的技术标准的研究,使得更多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模仿企业的真实环境,通过校企合作来检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技能大赛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成为教师的培养趋势,课程开发也实现了主体的多元化。目前,职业英语课程开发也开始从学校为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的把握以及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建设,大大发挥了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职业英语专业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四)促建技能大赛的新机制
普通学校有高考,职业院校有大赛的理念旗帜鲜明地提出:针对两种教育,应采取完全不同的评价方式,职业院校就是要在实践环节上突出学生实操能力的考核。以生产成果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更具有评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和激励性。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以赛代考”评价机制。竞赛活动的举行分为学校、区(县)、市、省、国家五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学校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小组竞赛、技能比武、技能节等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层层选拔,做到优中选优。随着参赛机会的增多、竞赛种类的增加与竞赛强度的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也逐步提高,专业发展得到不断地提升。通过赛前培训、竞赛展示和赛后交流,技能大赛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观摩、学习的平台,实现了“以赛论教”的新型评价机制。竞赛活动中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成果展示,体现了职业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增强了他们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努力提高技能、争做社会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信心,奠定了今后个人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技能竞赛的教学反思
(一)以生为本、培养职业意识
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勇于实践,体验成功。在技能竞赛的实践中培养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竞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意识与能力,爱岗敬业。教师应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提供多种学习选择、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来促进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个性发展需求,可以进行补偿教学或拓展教学。
(二)轻知识、重技能
教学中应轻知识、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真实场景或设置虚拟场景,选择真实或实用语言材料,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养技能,注重实践。
(三)促进教学信息化
职业院校应完善教学信息化设施配备,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英语教学要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配备必要的音像视听设备、资料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等设施;教师要了解、熟悉、使用、并学习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手段,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与职业场景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手段对职业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作业、测试(笔试、口试、听力测试)、课外活动等常见的评价手段之外,应大量采用真实性任务,将职业和评价相结合。新型的评价体系应注重知识与真实职业场景的联系,注重诊断与指导功能,突出激励作用。因此,职业教育中要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评价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经过以上分析,职业英语技能竞赛对职业英语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促进评价体系的同时,技能竞赛助力的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我国职业教学的改进与突破具有实际性意义。
五、结语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唇齿相依、息息相关,是教育资源与经济资源的直接结合,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是培养绝大多数不同职业的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技能竞赛带来了变革,带来了思考,为职业英语评价体系的创新、评价手段的丰富都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必将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