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恩山就生物教学论文撰写答老师问
刘恩山就生物教学论文撰写答老师问
(说明:蓝色字体为老师提出问题,黑色字体为刘老师回答)一线教师的论文的选题要直接指向教学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或教学效率。目前,许多选题还要应对新课程所提出的挑战。举例说明:一个老师会想到“怎样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个选题方向很好,但题目太大了。应该进一步明确要研究的任务,如,“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改进就使问题明确了许多,但研究的工作量还很大,还要进一步缩小研究的范围,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个任务就更加明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更容易,选定研究成果的判定也会更加明确。这就是如何从一个最初的研究构想变成一个任务明确的研究选题的过程。
一篇论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有尽可能多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证据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获得的证据,如,教学设计、课堂时间中的情况、学生的表现记录等;另一个方面是来自文献中的间接证据,也就是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一个好的论文会有两个方面的证据,作为一般的教师工作,可以没有第二个证据,但是不能没有第一个证据。
提问:我现在该参加工作,对论文的写作很茫然,不知道写什么,我该怎么办呀?该怎么入手呀?
这是许多新老师的共同问题。两个方法:一是经常看一看生物学教学的期刊,如《生物学通报》中的文章。在学习别人教学经验的同时,也要揣摩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逐渐熟悉不同论文的格式和基本要求;二是注意在教学中积累教学素材和经验,并不断思考一些问题,从尝试写一些文章开始。
刘老师:您是生物学通报的常务副主编,一般的核心期刊每年能发表的论文有限,而投稿的人很多,编者要看的稿件很多,那么什么的教学论文能吸引编者的眼球,命中率才比较高?
每年我们要审查大量的稿件从中选择最优秀刊登在生物学通报发表,在这些文章中,最吸引“眼球”的文章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
1、文章一定要反映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作的工作
2、选题一定要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帮助,所提供的经验对其他教师有借鉴价值
3、文章所讨论的内容要有新意,要有自己的观点,换句话说不要重复别人已经发表的结果
4、文章的证据和结论要一致,思路清晰,文字流畅
在大连会议上,石家庄二中的李玉金老师关于“什么地方可以查找到很多论文?怎么知道别人的研究进展?”
大部分的期刊网站都是收费的,如果想获得详细的文章全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国家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等。
中国期刊网(收费),高校一般都有用户名和限制ip段接入。
中国生物课程网十分注重原创性的文章和老师们发表的教学方面的论文,可参考
生物学通报编辑部主页
请问如果从大量文献的阅读过程中选择一个比较有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呢?
在一篇好的文章中,通常都会描述本研究已经解决的问题,还会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有待研究的问题”常常会给我们提示新的研究命题。当然,在文献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自己对该问题的思考和实践中的需求最后确定。
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具体包含那些方面的内容?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吗?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着一个引导作用,由此看来主要以学生的理解、反映、吸收以及共体、个体的新趣和主观性的发挥为主,这点看法是否有一点可取之处?敬请刘老师或者李高峰老师指教!
新课程确实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正是这样对教师的要求就很高,所以注重教学实践的研究也必然要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因素。
研究的报告中一定要介绍教师用了哪些具体的、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也要包括这样的方法怎么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的成果
刘老师,您能否结合一个或几个优秀论文案例讲解什么样的论文是优秀教学论文。http://bio.cersp.com/kcts/KCTS/200610/1015.html翁红阳福建
这是一篇较好的论文,论文关注了新课程推进当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本校的校本课程的开设有积极的作用,对其他老师也有借鉴意义,是一个好的选题。
论文的格式符合多数教学期刊的要求,文章中也有来自教学实践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老师们可以参考这一篇论文。
论文的选题不能只考虑热门话题,主要应考虑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确定选题。
当新课程推进以后,在实现生物课程标准理念和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些新的挑战,是老师们要共同面对的,也自然形成了一些“热门”的研究课题,如:探究式教学策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是个很好的选题,我有两个建议:
1、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一定要适合本校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学条件。对教师和教学条件要求过高的策略不宜首先采用。
2、考虑到研究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指标,因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心知识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的方法可能会有直接的帮助,如,概念图的教学策略等。
我是一名年青教师,从没发表过一篇论文,请您给我这样的人介绍一下撰写论文的基本步骤和发表途径,谢谢!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就这个问题我先做一个简要的回答,后面会对相关内容做深入的讨论。一般说来,一个教学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计划阶段
要选择研究的课题,包括明确的表述本研究要回答哪些具体的问题,要围绕该课题开展文献工作,了解前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制定收集证据的研究计划。(2)实施阶段
根据已经制定的计划开展收集证据的活动,及时记录相关的数据。(3)撰写报告的阶段
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根据这些证据和前人已有的研究,归纳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然后起草论文,并修改完善。
特别要强调的是在研究中每一个步骤各占1/3的时间。其中第一个阶段尤为重要,许多老师忽视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常常为后面的研究留下了潜在的“陷阱”。
发表途径:
目前关于生物学教学的学术期刊有:《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生物学杂志》等,老师们可以直接将自己的论文投稿给相应期刊的编辑部。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期刊都对稿件有特定的要求,老师们投稿前要了解这些信息,并注意自己的论文适合在刊物的哪个栏目中发表。
请老师们登录中国生物课程网,了解投稿稿件要求。是一名年青教师,从没发表过一篇论文,请您给我这样的人介绍一下撰写论文的基本步骤和发表途径,谢谢!
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们不乏有一些有感悟的经历,可是要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还需要有高水平的理论支撑,我想问的是如何让论文的质量高起来?谢谢!
高水平的论文要符合国内外科学教育和生物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反映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就是标准中所倡导的课程理念。
一般说来,按照课标中的理念所开展的研究,就符合了当今科学教育的理论。因此,在多数期刊对文章字数限制在4500字的情况下,论文中不必过多的去陈述理论,而要把更多的笔墨放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内容等方面。
有足够多实践支撑的观点和方法,就已经是高质量研究论文。当然,论文一定要满足思路清晰、文字流畅等一般要求。
一线老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每堂课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也都在解决这些问题。但大部分一线教师不知该从何下手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写成文章。在这方面刘老师能否指点迷津?
您问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很有挑战的一个问题。日常教学中处理的教学问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思路来收集和整理:
1、收集带有共同规律的教学问题,如,在某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上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概念,以及老师所采取的教学对策。将这些规律收集整理,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2、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发生在你的课堂上,也极有可能发生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这样的事例就是个案研究的思路。两种思路都可以汇集整理成好的文章。
请教刘老师:我市自推动和实行初中毕业生物课学业考试以来,有力地保证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正常开展,促进了绝大多数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然而,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对某些本来生物课探究活动开展得很好的学校,考试反倒成了制约探究性学习和教学、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负担,学校领导主要是以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而对生物感兴趣的学生不见得能在学业考试中考出好成绩,纸、笔测试的形式很难评价学生的动手及探究能力,即使有这样好题目也很难面向全体,很难统一评价,很难操作。考试约束与兴趣发展的矛盾,考试保障大多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和制约某些学校探究性教学深入开展的矛盾,一直很难处理好,请刘老师就此谈谈您的看法。
你们好!谢谢你们提出的问题!
开展以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的课堂活动和考试之间的矛盾是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初中的实验区存在,在高中也同样有这种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并不十分突出,是因为在一些国家考试的压力并不像我们这样大。而在我国,中考和高考这样高利害考试的存在使得这个问题就显得极为突出。所以您的问题中所描述的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有过类似的情况,特别是在高中,更多的教师会在探究式策略和考试成绩之间遇到两难的选择。
可以参考的解决策略有:
1.在探究中更加注重探究的质量和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相关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能仅仅注重过程。其实,探究本身不仅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也要让他们更深入地去体验、领悟和理解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如果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些,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在三维目标上都得到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知识和理论的考试上分数不会下降,甚至会考的更好。北京几所重点学校在1997、1998年试用BSCS教材,实验班的学生在高考中的平均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有了这样的结果,所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是,要更加注重“探究的质量”。
2.另外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考试的命题。如果一份试卷中的试题只是单纯的考查基础知识和背诵的内容,它几乎无法体现出学生在探究方面获得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如果一份试卷不仅考查学生记住的、可复述的知识,同时还加入了一定量考查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运用的试题,那么它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探究中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如果一份试卷中进一步又增加了一些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那么它就可以较为充分的反映出学生的探究技能了。因此,以学校、学区或地区为单位对命题思路、命题技能、命题方法进行研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命题团队,这对推进新课程和缓解您所提到的矛盾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关于命题,推荐《2004年中考命题指导丛书——生物》江苏教育出版社。
1.探究性学习不能一步到位,应循序渐进!这和教师的水平有关,探究性学习和考试并不矛盾,从另一个方面看还能提高学生成绩!因为高考正在有意识的向素质教育靠拢.是否能让探究性教学提高学生成绩(也可以说是分数)关键看你怎样进行,以什么方式进行?
2.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定就非按照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果分析--交流评价.的步骤进行.课堂上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算是一种探究.
3.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科学探究的步骤多,我们可以择取其中的某个步骤进行,即:部分探究.
你的想法很好,我基本同意。探究式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让他们深入的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相关的内容请参考我对上面问题的回复。
第二篇:《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刘恩山版)
绪
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 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
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6.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
(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7.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密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8.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策略、教材、实施及评估等重大环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一门课程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课程目标要告诉生物教师为什么要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学到什么。课程目标为课程人员、教材编写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9.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1)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10.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三个领域。
第二章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2)观察与实验
(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5)科学过程
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答:自然科学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3、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 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4、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 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② 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 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5.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2.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3.行为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1)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特征 ①强调学习过程
②强调直觉思维 ③强调内在动机
④强调信息提取。5.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他们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探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推动了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功绩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足之处是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忽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7.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容器,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8.建构主义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9.概念转变理论
鄱斯纳等曾于1992年对此理论。首先,他们把将要发生转变的概念本身也看成是概念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体现某个具体概念与个体的经验背景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强调概念生态本身不是静止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概念的改变也会对基本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他们又把动机因素放到了概念生态中,包括学习动机、对某学科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等。
第四章
1.导入技能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3)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2.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
(2)经验导入
(3)旧知识导入(4)实验导入
(5)直观导入
(6)设疑导入(7)事例导入
(8)悬念导入
(9)故事导入 3.应用原则与要点:
(1)导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2)导人要具有关联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4.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5.语言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6.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7.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
(2)理解提问
(3)运用提问(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8.提问原则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
(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作用与意义 9.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程序,提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讲解有两个特点:① 在主客体信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② 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10.讲解技能的类型
(1)解释式
(2)描述式(3)原理中心式
(4)问题中心式
11.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原则
(1)目标要具体、明确。
(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
(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贴切。
(4)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学习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前知识掌握状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
(二)要点
(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精练、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
(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3)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
(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12.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13.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
(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视觉通道和媒体、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14.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此时变化技能如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如果变化技能使用得过多,幅度太大就会喧宾夺主。15.强化技能的目的(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16.强化技能的类型
(1)语言强化
(2)标志强化
(3)动作强化(4)活动强化
(5)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17.应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应用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任务上末。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以表扬为主,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2)注意多样化:要注意应用的灵活,并适合班级、年龄和学生能力,个别的强化要适合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求一律,努力在有目的的同时采用多样强化。
(3)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到好处,恰当、可靠。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如:采用标志强化时,使用的彩色标记过多或五颜六色,弄得眼花缭乱,没有突出关键,达不到强化的目的。
(4)应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教学情感要真诚。18.演示技能的目的
(1)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及其运动形式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知识。
(2)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
(3)由于演示是由教师很规范的操作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环节之一。
(4)一个单元或一次课的开始,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
(5)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
(6)在学生解答习题时,根据需要,教师可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7)在教材内容中,有些受条件限制是肉眼看不到的,教师就可以运用适宜的直观教具,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8)幻灯、影片和录像片可以在课堂上使演示的实物和实验化小为大,化慢为快。能开阔视野,展现真实情境。
19.演示技能的类型 ①分析法;②归纳法;③质疑法;④展示法;⑤声像法 20.应用原则与要点 ①针对性和目的性;
②适用性和鲜明性; ③示范性和可靠性;
④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21.板书的设计目的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好的板书,对学生无疑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
板书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
22、板书的类型 ①提纲式;
②表格式;
③图示式; ④综合式;
⑤计算式和方程式
23、应用原则与要点
(1)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2)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3)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以字为例:①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②字体要端正。③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语言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
(4)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24.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5.结束技能的类型 ①系统归纳;
②比较异同;
③集中小结; ④领悟主题;
⑤巩固练习。26.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27、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①管理性组织;②指导性组织;③诱导性组织。
第五章
1.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广义地理解是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的理解是指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取向来说,教学策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取向策略,另一种是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2.有意义学习需要三个条件
(1)学习的材料必须概念清晰,并且以与学习者先前知识可关联的事例或语言表征出来;(2)学习者必须有相关的先前知识;(3)学习者必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方式。3.概念图的特征
概念图的特征除了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可以看到它的其他一些特征: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助于我们澄清所给定的概念的意义;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4.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一般来说,它可以作为三种工具:①教的工具②学的工具③评价的工具
5.绘制概念图的步骤
(1)从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
(2)选择了知识领域之后,接下来是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对草图进行修正(4)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6.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是一起工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在合作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在寻求一个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团队的其他成员的结果。合作学习则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7.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积极主动相互依赖(设置的目标具有相互依赖性;奖励具有相互依赖性;资源共享;分担角色);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成员负起责任来;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评价和过程监控。
8、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9、探究教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11、探究形式
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实验式探究。
第六章
1、直观教学的优点
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直观教学的类型
直接直观;间接直观;语言文字直观。
3、直接直观 实物;标本。
4、间接直观
模型;挂图;板书;代替物;投影和幻灯;多媒体;电影和电视。
5、直观教具对教学中的作用
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于突出教学重点;用于揭示机理;用于设置悬念;用于巩固知识。
6、直观教具的横向组合
用几种教具从不同角度揭示同一知识点的内涵。有的生物学知识点内涵极其丰富,需要用多种教具来阐释。例如,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道理”的教学,可先用萝卜、马铃薯等实物做演示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知;再用贴图和贴片来放大细胞图像,解释吸水和失水的道理;还可用动态投影片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动态过程。
7、直观教具的纵向组合
让几种教具分配在不同的教学过程环节里。例如,进行“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教学,可先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草履虫临时玻片标本,认识自然状态下草履虫的形态;再用挂图描述草履虫的结构;用复合投影片展示各结构的功能;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提出用那些器材和用具来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8、教具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出示教具的程序;出示教具的时机;出示教具的高度。
9、直观教具的选择原则
学习任务;学生特点;教具的特点;教学环境;经济因素。
10、简易教具制作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简易化原则;艺术性原则。
第八章
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2、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⑤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微的学习习惯 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实验课前的准备
准备好实验材料;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进行预试;培养小助手。
4、学生实验的主要特点
实验的操作者主要是学生,这是不同于教师演示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
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现场指导、实验小结等环节构成
5、按其实验的作用来分大致有二种类型,一是通过实验结果去验证生物学的理论和规律的验证性实验;二是通过实验结果去探究生物规律的探究性实验。按照实验的组织方法来分,一般分为模仿式实验、分段实验、学生独立实验和边讲边实验。
6、演示实验的特点 ①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学生只是观察。所以,演示实验只需要套装置就能满足全班学生观察 ②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地配合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 ②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让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 ③演示实验装置要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
第九章
1、备课的意义 ①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②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
2、备课的依据
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教学目标的指向;教学对象的需要;教材内容的规定;教学经验的借鉴。
3、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 ①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②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③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④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4、倡导的课程理念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5、备课的内容:备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检测;备过程。
6、教案的编写:题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具;课时分配;板书提纲;教学过程;课后作业。
7、书写教案的要求 ①格式既规范又灵活,建议新教师最好写详细的文字式教案; ②能体现出教学方法; 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④要反映出师生的多边活动; ⑤体现出能力培养的措施; ⑥能反映出创新意识和措施; ⑦书写工整。
第十章
1.教学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2.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配置性评价;
②诊断性评价; ③形成性评价;
④终结性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效标参照评价
②常模参照评价。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①依据教学目标;
②兼顾多重目标; ③采用多元方法;
④进行多次评价; ⑤重视反应过程;
⑥善用评价结果。
5.教师可以根据测验目的及教学目标的需求,以教学目标为横轴,而以教材内容为纵轴,画出一个二维度的分类表,且平均分配好试题比重或题数于表中的每个细目里,并尽量使试题的取材能够充分涵盖所要评价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范围,以作为编拟成就测验试题的设计蓝图,这样的一个二维度分类表便叫做双向细目表。6.选择型试题(客观题)可分为: ①选择题;
②是非题;
③配合题; ④填空题;
⑤解释性习题等。填充型试题(主观题)可分为: ①简答题;
②限制反应题;
③论述题等。
7.题干要简洁,但要将题意表达清楚,不要包含不必要的信息,造成费解 8.试题分析:难度和区分度 9.试题分析的步骤
(1)将试卷按得分的高低排列。
(2)由最高分向下取全部试卷数的27%或1/3,称为高分组。(3)再由最低分向上取与高分组相同份数的试卷,作为低分组。
(4)分别计算高、低分组,选答各试题每一选项的人数,记录在试题卡上。
(5)计算各试题的难度,以百分比表示,其计算方法如下:难度=(RU+RL)/2N,其中RU:高分组答对该题人数;RL:低分组答对该题人数分组人数(6)计算各试题的区分度(0),其计算方式如下:(7)评价每一试题的选项的有效性或诱答力。
10、试卷分析指标
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1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一般包括:制定编制计划,确定题型;是编拟试题;进行试题和测验的审查;试题和测验的分析;测验试卷的编辑。
12、实作评价可定义为:具相当评价专业素养的教师,编拟与学习成果应用情境相类似的仿真测验情境,或真实的测验情景,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成果的评价过程。其类型包括:纸笔表现、辨认测验、结构化表现测验、仿真表现和样品模板等。实作评价的实施步骤包括:明确实作评价的目标、确认实作评价的标准、提供适当的表现情境、选择计分和评定方法。第十一章
1、生物学校外活动的总体目标 ①亲近周围自然环境,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学会在活动中自我管理。②发展实践能力,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③养成主动获取、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善于提出革新性、创造性见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④善于与他人沟通、联系、合作、交流,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意见或信息,有效地利用工具和符号表达个人的主张、观点和思想感情。⑤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发展对自然界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需求的基本品质。
2、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特征
活动目标的针对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活动时空的自由性;活动方法的灵活性;活动类型的多样性;效果评价的多元性。
3、生物学校外活动的功能:完善个性;提高科学素养;服务社会。
4、物学校外活动的进程中教师的工作
生物学校外活动进行的程序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①活动准备阶段(了解兴趣所在、提出活动要求、了解学习资源、作出整体规划)②活动启动阶段(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具体任务、设计活动方案、开题通过评审)③活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资源、认真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时间)④活动结束阶段(分析处理资料、写出结题文献、成果展示交流、作出公正评价)
5、课外活动选题的原则:选题应注意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与生物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服务社会的原则
第十二章
1、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统一,这也体现了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的统一,即教育要关心学生整个人生价值的实现,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准备。生物学基础教育将以这种新的教育价值观作为统领而进行教育改革。
2、(2)新的教学过程观
狭窄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对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的过程,是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生物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意把合作意识渗透给学生,把合作的行为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得益于合作。
(3)新的教师观
生物学教师不仅应从传递者、灌输者、塑造者转向组织者、帮助者、挖潜者,还应从尊贵者、训导者、强制者转向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不仅应从知识的拥有者、授予者转向学习者、探索者,还应从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转向研究者、创造者。
(4)新的学生观
听话的学生、服从的学生、依附于教师的学生、卷面成绩好的学生、老实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偏执学生观正在改变,新的学生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崭新的、独特的、不可代替的、无法重复的个体,生物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正视偏才、,陆才,以热忱、平等、理解、公正、尊重、民主、信任、宽容、合作、关注的态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建议和服务。
(5)新的教学评价观
究竟为什么评价?评价应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评价?这些问题将成为整体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的教学评价往往过分地强调甄别功能,人为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制造出许多所谓的差生,评价也成为制约、打击学生的武器。其本质不是为了改造、促进教学而评价,而是为了应付、达成评价而教学,这种本末倒置现象依然存在。新的教学评价将更好地发挥三方面功能,一是了解、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二是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三是评价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某一整套目的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
3、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选定研究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4、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类型
实证性的研究报告;文献性的研究报告;理论性研究报告。
5、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人文关怀者;由知识的移植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者;由教学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学生探求教学资源的引导者;由学生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统一施教者转变为因材施教者;由课程开发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行动的研究。
6、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