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心理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引导学生正确沟通与合作的第一项技术,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解决的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人际协调;心理状态
人的发展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对周边的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由学习生活引起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很好,但考试紧张,总是怕自己考不好,晚上睡不着觉。在考试前会感到头痛,甚至发烧,并最终被迫停止测试,这是不好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布置作业多,竞争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让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由人际交往引起
由于父母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造成了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离婚,引起了家长精神上的争吵。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会使学生性格孤僻,也有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由情感方面的困惑引起
青春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期间,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因此会出现很多情感问题的困扰。而老师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成绩还有升学率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们。教师在帮助他们学习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用心理方面的知识、调节技巧排除烦恼。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大力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学校应积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多关心学生。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方面带来的困扰。在课堂上、在国旗下、黑板报、广播站等都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也可以创设教育情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把老师作为朋友,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跟老师关系好了,加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我们应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挑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要想办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质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学生心理导向[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许得正,梁丽芬.心理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编辑 张珍珍
第二篇: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省临朐张文伟张静
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制约因素。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使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已逐步成为社会的共识和要求。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是学科教育。因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时间占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五分之四,这就要求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深入性格的真正的教育,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而上课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上好每堂课的目的在于点燃学生的求知欲,道德信念的火星,而心理素质是人的道德规范的最基础的素质。所以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能否点燃火把的第一颗火星,关系着学生心理能否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严抓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用心理学原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备好课;上课时调节自身的良好心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为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素质,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学校每周定期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开展讨论,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并利用每周一政治学习的时间一起学习、讨论,使教师明白正确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常邀请专家来校作报告,学校应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学生心理咨询办公室人员和中层干部走出去向先进单位取经,进修教育理论,使教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拓宽师生心理沟通的途径,学校应建立师生定期交流的制度、家访制度,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心理状况,定期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在校情况,既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也积累教师心理教育方面的经验。
二、创设综合性心理教育的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一种重要的隐性影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从而提 1
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在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要建设一流的学校教育主环境。有意识地提高改善物质文化设施,净化环境。如在校园路旁,放置果壳箱,配置卫生宣传标语牌和礼貌用语宣传牌,并进行大面积的绿化,使学校变为花园式的大课堂。假山、名花异草、绿色草坪、通幽小道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在加强校园文化方面,要尽量体现人文化管理。如1)将一些禁止性的要求尽可能的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如禁止随地吐痰,可改为“为了同学们的健康,请你不要随地吐痰。”将一些纪律要求可改为下述语言“戒掉不良言行,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自律、自制,作自己的主人”等,这样可将外在的要求与学生自我心理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由此而制造的逆反心理,从而变外在强制为自我要求。2)可在教室里挂有科学家的画像、格言、警句。如“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日有所思日有进,时时思己己更新”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学校还制作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大型标语来唤起学生的节约意识。3)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办公室听取学生心声,相互交流师生之间的感情,解除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障碍
学校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来活跃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如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手抄报、主题班会集体讲座及广播等形式扬善抑恶,开展诚信教育,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同时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自我调适的方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心理教育氛围。
三、从学生自身做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我建议中学生应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一)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二)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
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三)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2、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人的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既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中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2)要有满意的心境。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3)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4)要有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5)要有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沮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3、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综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第三篇:谈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由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工作。
造成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往往有下面几方面原因:
一是与学习有关。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赏,才能被评为好学生,考上好学校,长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 1
心成绩不好,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二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由于教师、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
三是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感的烦恼等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学校和老师们也总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渲泄痛苦、发泄愤怒。其实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随时经常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切不可等闲视之。
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生机盎然,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
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
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好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广东省肇庆学院
钟红嫔
2011年3月24日
第四篇:谈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座位号:124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考核作业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广东省连南县大麦山中学卢小梅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由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工作。
造成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往往有下面几方面原因:
一是与学习有关。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 1
赏,才能被评为好学生,考上好学校,长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心成绩不好,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二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由于教师、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
三是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感的烦恼等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学校和老师们也总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渲泄痛苦、发泄愤怒。其实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随时经常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切不可等闲视之。
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生机盎然,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三.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好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0一0年七月二十日
第五篇: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单位:明光市紫阳中学 姓名:孙仲辉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此外,没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科工作的医生整个中国也还不到100名,社会资源配置的不足也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瓶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对少数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的系统工程。而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将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在家庭、社会活动的全方位,才能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良好的效果。
在学校教育方面,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可避免地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和调整。如我是这样处理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我班上有一个学生,从小右腿就有跛,走路一拐一拐的。他的很多时光是在伙伴们的嘲笑中度过的,自卑始终困扰着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停滞不前。我也曾叫他的母亲家长会后单独留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太严重了!”对此,他的母亲也倍感无奈,我看在眼里,暗想对策,等待捕捉教育时机。一天,学校举办运动会,班里的同学都积极报名参加各项比赛,惟有他坐在一边默默无语。“小敏,老师替你报了名参加长跑比赛!”我在他写作业时轻轻地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他惊呆了,神情呆滞地想了一会,然后放下手中的作业本低下头默默地抹眼泪,我顺手摸了摸他的头说:“试一试,就试一试,好吗?”“可我没有跑鞋!”他为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没关系,我去给你借!”谁知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雨。第二天早上,我在校园一角看见他,为了给他借跑鞋淋成重感冒的我咳嗽着捧着跑鞋对他说:“穿上,去吧,不管结果怎么样,老师都会为你骄傲的!”孩子在我的陪伴下第一次走上了人生赛场,在我一声声的咳嗽中,孩子的眼睛湿了,他心里仿佛涌出一股力量在催他:跑啊,快跑啊„„跑着,跑着,他忘记了自己的缺陷,在同学们惊奇的目光中他向终点跑去。
奇迹出现了,孩子在全校得了第三名!同学们跑过来,簇拥着他,给他鼓掌,他却站在领奖台上放声大哭起来。哭着哭着,他又笑了,他看到了台下的老师在向他挥手,突然他大声地喊:“老师,我赢了!”孩子渐渐地长大,他不再自卑,他的成绩也一天天进步。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与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是否最终成才。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会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已成为不忽视的一门教育,也迫切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本人、学生家长、教育部门以及社会一起来进行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以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