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

时间:2019-05-14 11:2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

第一篇: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

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招聘简章

一、招收学科

光学工程

二、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按姓氏笔划排序)

1.马延文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碳材料与新能源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金属锂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研究、新型储能材料与柔性电池研究。

招收人数: 1-2人

联系方式:iamywma@njupt.edu.cn /*** 导师介绍:马延文,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2005年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5年-2007年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2012年在南京邮电大学任副教授,2012年至今任教授,2013年-2014年在Duke大学做访问学者,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A类)、“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被聘为中国石墨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专家库专家;担任Recent Patents on Materials Science杂志编辑顾问、Nano Reports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先进碳材料与新能源研究。在Adv.Mater.、Angew.Chem.Int.Ed.、Adv.Funct.Mater.、Energy Environ.Sci.、ACS Nano等国际著名的材料、化学和能源类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SCI引用4000 余次,9篇文章为“Highly Cited Paper”,13篇文章引用超过100次,单篇最高引用为470余次,入选2015年度RSC期刊“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作为学术骨干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

2.王丹

主要研究方向: 能源材料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多壳层结构金属氧化物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制。招收人数: 1-2人

联系方式:danwang@ipe.ac.cn /*** 导师介绍:王丹,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4年),中组部“万人计划”(2016年)。1994年7月获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7月获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冯守华院士;2001年3月获(日本)山梨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先后在(日本)高知大学水热化学研究所、日本地球环境技术产业研究机构做博士后,2003年4月至2004年1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任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工作,2009年7月起兼任佛山市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专业中心主任。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17篇,包括Nature Energy, Chem.Soc.Rev., Adv.Mater., Angew.Chem.Int.Ed., ACS Nano, Energy Environ.Sci., J.Am.Chem.Soc., Nano Lett.等国际知名期刊。

3.王瑾

主要研究方向:光通信网络、器件与技术,有机及无机光电材料与光波导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1)利用金属有机骨架(MOF)构建光学各向异性氟化聚合物光波导材料,光学各向异性光波导器件制备与表征。

2)超结构光波导结构中表面等离子激元模式的传输特性及新功能器件的研究。招收人数: 1-2人

联系方式:jinwang@njupt.edu.cn/*** 导师介绍:王瑾,博士,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德国首批三所精英大学之一)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毕业,获硕士、博士学位。2008/06-2011/12在德国弗劳恩霍夫通信研究所即海因利希·赫兹研究所(光通信领域世界顶级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高级研究员,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光电集成课题组组长。江苏省双创团队(事业创新类)核心成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十一批高层次人才。2007年获“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03年获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奖学金,2002年获海因利希·赫兹奖学金。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1 项,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1 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江苏省前瞻性产学研项目1项,主持韩(国)德(国)国际合作项目1 项(韩国政府资助),参与欧盟框架项目2 项,德国政府科教部项目3项,柏林未来基金项目1 项。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上发表了近100篇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5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授权2 项。出版一本英文专著1本及英文科技著作的1 章。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美国光学协会(OSA)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学会理事。

4.韦玮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特种光学玻璃与光纤,光纤光栅传感与光通信技术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新能源器件研究;特种光纤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光纤光栅传感系统与紫外光通信技术研究。

招收人数:2人

联系方式:weiwei@njupt.edu.cn /189 5189 6239 导师介绍:韦玮,女,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地方财政高校发展专项“特种光纤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南京(邮电大学)“特种光纤材料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多个职务。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并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2001年获日本国早稻田大学访问教授和通产省大板工业技术研究所JISA fellowship。2002-2004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光学与光电子学科流动项目主任。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光物理性能和器件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在新型掺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制备和光谱性能、特种光纤材料及光纤结构的设计制备与光学性能、全固态光伏薄膜电池及钠离子电解质的制备及器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专项子项目1项,国家863、973项目各1项;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中兴通讯等多项课题。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Optic Letter,Optic Express, Applied physics Letter, Advanced Materials, Nanoscale, J.of Chemistry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B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SCI他引2000余次,出版激光专著1本(二章);2010年获中科院陕西省分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刘淑娟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子学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iamsjliu@njupt.edu.cn/*** 导师介绍:刘淑娟,博士,教授。2006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导师为黄维院士,研究方向为基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新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应用。2006年7月至今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2013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

多年来一直从事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围绕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在内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100余篇高水平SCI论文。受Wiley和Springer出版社邀请撰写多部专著章节。多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研究工作多次被Wiley出版社的MaterialsViews和MaterialsViewsChina网站进行专题推荐介绍。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等期刊的论文被Wiley出版社选为“OrganicElectronic”领域的“Hot Topic”文章。多篇论文被期刊选为“Hot Paper”,或成为期刊年度点击率最高、引用最高的文章。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A类)、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计划。

6.李兴鳌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多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磷化物、硫化物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招收人数:3-4人

联系方式:iamxali@njupt.edu.cn/*** 导师介绍:李兴鳌,教授,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材料学、光学工程等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为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

长期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对磁控溅射制备半导体薄膜、多铁性薄膜、多铁性纳米材料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也开始进行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金属磷化物、硫化物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于可见光解水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专利近20项。

7.余柯涵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薄膜材料及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制备及器件应用;石墨烯储能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应用。

招收人数: 1人

联系方式:kehanyu@njupt.edu.cn/*** 导师介绍:余柯涵,博士,教授。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机械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12-2014在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11月加入南京邮电大学,现任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担任Wiely、RSC、ACS旗下30余种国际著名SCI期刊审稿人,并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编委。入选2015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017年“江苏省特聘教授”。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能源部、美国大型企业研发项目多项。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包括Applied Physics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Nanoscale,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等),论文总引用数2800次以上,单篇最高他引256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h-index达到27。并多次在高级别国际学术会议上演讲和做特邀报告。

8.辛颢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功能材料及应用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参加课题研究,课题1:聚合物-小分子,小分子-小分子全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吸光层的形貌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形貌控制和界面工程将电池效率提高到13%以上。课题2:柔性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和工艺,制备高效柔性铜锌锡硫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iamhxin@njupt.edu.cn/025-85866352,*** 导师介绍:2003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博士(无机化学)学位,研究内容为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2003-2006以JST和JSPS研究员身份分别在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和北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JAIST)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内容为新型层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复合发光材料。2006-2015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先后任研究助理、讲师和研究员,先后开展了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其中在非肼溶剂法制备铜锌锡硫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5年以高层次人才加盟南京邮电大学材料院。现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JACS, Adv.Energy Mater., ACS Nano, Nano Lett.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0多篇,他引次数超过2400次,H-index28。获得授权中国专利一项,授权日本专利两项,授权国际专利一项。在包括MRS, IEEE PVSC, ACS, APS 在内的国际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多次。长期担任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Organic Electronics, RSC Advanc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等期刊的审稿人。

9.汪联辉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光电子学,纳米生物技术,生物光电材料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传感技术。招收人数:2--3人

联系方式:iamlhwang@njupt.edu.cn /025-85866333 导师介绍:汪联辉,男,1964年12月出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8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1993年获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3月起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研究院任研究员、助理教授。2005年回国受聘复旦大学,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985”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高级PI。2011年初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加盟南京邮电大学,现任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在分子与纳米光电材料、纳米生物学、生物光电子学等交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十多项科研项目。在分子与纳米光电材料方面,首创微波辅助水相量子点制备技术,实现量子点的可控生长和量子点尺寸与分布的精确控制,制备了具有优异发光性能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种结构量子点;利用具有高稳定性和高亮信号特性的量子点作荧光标记物,构建多种 4 新型“量子点-生物分子”纳米生物复合探针,成功用于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和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分析。此外,基于导电高分子的分子导线特性和信号倍增效应,设计合成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导电高分子,发展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传感材料与器件。在化学生物学方向上,提出并证明了“猝灭群体感应”防治细菌侵染动植物的新概念,为动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同时以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为靶分子,设计合成多种无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为开发新的高效抗菌药和细菌感染的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Advanced Materials、J.Am.Chem.Soc.、Angew.Chim.Int.Ed.、ACS Nano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并获得同行高度评价。已发表200余篇SCI学术论文,被SCI文章他引6000余次;已授权和公开2项美国发明专利和30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等荣誉。

10.陈润锋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光电功能材料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面向降低能耗和产生能源的新型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有机光电材料的设计和理论模拟计算、新型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高效光电器件的制备与优化。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iamrfchen@njupt.edu.cn /025-85866826 导师介绍:陈润锋,男,教授,博士后导师。2006年起任教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荣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等。长期从事新型光电功能材料设计、制备、计算模拟和器件应用领域研究,包括杂原子修饰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激发态调控等,提出了杂芴和动态共振智能调控材料的概念,首次成功制备了室温超长发光寿命(秒级)的纯有机长余辉材料(Researcher ID: G-4878-2010)。先后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Communications、Organic Letter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B/C等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IF>3.0的60余篇,他引近3000次,单篇最高他引200余次,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科研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2项;教学成果获南京邮电大学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次。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dvanced materials、Nanoscale、Organic Letters、Organic Electronics、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Dyes and Pigments和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杂志审稿人,中国化学和中国光学学会会员,Scientific Reports 编委。

11.陈淑芬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从事钙钛矿量子点发光器件、非铅钙钛矿太阳电池及稳定性研究。

招收人数: 1人

联系方式:iamsfchen@njupt.edu.cn/ *** 5 导师介绍:陈淑芬,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塑料电子研究所所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系主任(2010-2013年间曾任信息显示系主任),入选江苏省杰出青年人才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光电器件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围绕钙钛矿量子点发光器件、石墨烯有机发光器件、钙钛矿太阳电池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在包括Adv.Mater.、Sci.Rep.、Adv.Opt.Mater.、Appl.Phys.Lett.、Nanoscal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12.范曲立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电子学/纳米生物传感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参与各项目的研究合成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开发生物相容性好、组织穿透深、荧光量子效率高、肿瘤微环境pHe智能响应、光热疗效果好的基于共轭高分子的光诊疗一体化探针。

招收人数: 3人

联系方式:iamqlfan@njupt.edu.cn/*** 导师介绍:范曲立,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南京邮电大学副院长、副主任。

在1992/09-2004/06期间,都是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的本科和硕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师从黄维院士取得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我作为黄维院士团对成员和助手,先后在复旦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工作,帮助建成了先进材料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我们现在所在的南邮材料院就是这样从零做起白手起家的,现在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在教学科研方面,作为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纳米生物研究所所长带领青年学者,并指导博士生、硕士生开展研究工作,尽心尽力地完成研究生与本科教学。在原有的科研基础开拓创新,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课题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校物联网重大专项等项目,新获1项面上项目支持,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有机光电/生物成像的合作研究。近五年,在国际期刊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76篇,IF>4.0的42篇,他引1568次,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32篇,单篇最高他引74次,并新获4项授权专利。赴法国、新加坡等地参加5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担任江苏省新材料专家委员会专家等学术兼职。

13.赵强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材料与应用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设计和合成高性能有机光电材料,并开展其在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

招收人数: 1-2人

联系方式:iamqzhao@njupt.edu.cn 导师介绍:赵强,教授,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前往日本名古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10月加盟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并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率领的研究团队入选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青年光学科技奖等科技奖励。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围绕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的设计、制备、激发态调控及其在高性能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Scienc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超过6000次,h-index为43。

14.胡芳仁

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工程、光微机电系统与光电子器件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研究硅基化合物半导体DFB激光器和ZnO激光器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hufr@njupt.edu.cn/*** 导师介绍:胡芳仁2011年12月被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从日本东北大学微纳米中心引进回国并被聘为特聘教授。自2004年加入日本东北大学微纳米中心羽根研究室以来率先在国际上开展氮化物半导体与硅基光微机电系统集成制备新型光电子器件方面的研究。在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Nanoscale ResearchLetter,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Technology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SCI收录(或接收)的论文55篇。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日本文部省学术振兴会的基金项目和南京邮电大学人才引进项目等7项,参与项目3项。并于2012年12月作为核心成员之一获得2012年江苏省创新团队-南京邮电大学Peter Grünberg创新团队的支持。在以上项目的支持下,胡芳仁在氮化物半导体集成硅微机电系统制备新型光电子器件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探索,设计并制备了几种具有重要学术和经济价值的新型核心光电子器件。

15.夏瑞东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子学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钙钛矿材料的光电子学性能研究及有机/钙钛矿激光器件设计、.高效率钙钛矿太阳电池设计与制备。

招收人数: 2人

联系方式:iamrdxia@njupt.edu.cn/*** 导师介绍:夏瑞东,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硕士导师,江苏省双创人才。分别获得吉林大学物理系学士,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硕士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夏瑞东多年来跟随有机LED发明人、权威学者、英国伦敦帝国理工科研校长Donal Bradley教授,先后承担了数项英国皇家工程物理学会重大跨学科攻关项目、欧共体F6框架项目、及国际重大合作项目, 在有机光增益材料、激光器件、光放大及光伏器件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受到学术专家和产业界同行高度评价。她曾成功地展示了红、绿、蓝三基色聚合物光泵浦激光器;在国际上首次发表了光通讯用红外与可见光的聚合物转换开关的研究成果,被欧共体专家认为是新一代塑料光纤通讯系统开发的突破性进展。在纳米光伏器件研究方面,她与华南理工曹镛院士的课题组合作,对光伏材料体系化学结构变化、能带变化、给受体比例等引起的微观形貌变化及其对迁移率、器件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实验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rganicElectronic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夏瑞东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还是多种SCI收录国际学术刊物(包括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 等)的审稿人及 7 Journal of Photonics、Journal of Nanomaterials的编委、特邀编辑。2012年回国后已申请、被授权、转让数项技术专利,获得数百万省部及以上科研基金资助,还获得了省科技奖和双创人才资助。

16.赖文勇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光电子学,印刷电子,柔性电子,光电功能高分子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主要从事有机电子、印刷电子、柔性电子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可印刷塑料电子材料的设计开发、大面积柔性电子器件的印刷制作与性能评价以及有机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的研制等科研任务。

招收人数: 5人

联系方式:iamwylai@njupt.edu.cn 导师介绍:赖文勇,博士,教授,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南京邮电大学印刷电子研究所所长、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赖文勇教授长期致力于有机电子、印刷电子、柔性电子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6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作邀请/口头报告50余次。主持包括青年973、国家优青、江苏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项。

相关成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其中,“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等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江苏省创新争先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等;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973 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特聘教授(重点支持类)、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中青年领军人才等;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等荣誉和奖励。领衔印刷电子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17.解令海

主要研究方向:分子系统与有机器件、有机高分子宽带隙半导体、电致阻变技术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有机材料合成;激子与光子学;柔性器件制作;人工智能。

招收人数: 2-4人

联系方式:iamlhxie@njupt.edu.cn /*** 导师介绍:解令海,教授,200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师从黄维院士,获理学博士学位,同月到南京邮电大学工作至今,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公派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南京邮电大学第四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光电材料研究所所长、分子系统与有机器件中心(CMSOD)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国材料新技术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3年,第三层次;2016年,第二层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12年)和创新人才团队培养对象(带头人)(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2013年)、“江苏特聘教授”(2014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5年)及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8年)等项目或计划支持。目前已在Prog.Polym.Sci., J.Am.Chem.Soc., Adv.Mater.等杂志上公开发表SCI 8 论文150余篇(其中一作和通讯作者101篇,H因子为33),他引近2000次;撰写专著(章节)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3项,大会/邀请/口头报告30余次。主持包括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项。荣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5)、2012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4/7)及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10)等荣誉奖项。

18.樊春海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传感与DNA纳米技术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DNA纳米技术及应用。招收人数: 1人

联系方式:iamchfan@njupt.edu.cn/ *** 导师介绍:樊春海,南京大学生物化学学士(1996年)、博士(2000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有机固体研究所和加州纳米系统研究所博士后(导师: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lan J.Heeger教授)。2004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获聘南京邮电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柔性)。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首席科学家(2012)。兼任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编,ChemBioChem,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杂志编委,Advanced Materials客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器、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和生物光子学。已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引用18,000余次。多篇论文在JACS, Angew.Chem., Adv.Mater.等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多次应邀在Chemical Reviews, Account of Chemical Research,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权威杂志撰写研究综述。已申请八项美国、国际专利和三十余项中国专利。

19.魏昂

主要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与技术

招收博士后拟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招收人数: 1人

联系方式:iamawei@njupt.edu.cn/***,导师介绍:魏昂,教授。研究领域: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数四十余篇,包括RSC Advances、Materials & Design、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technology等刊物,文章被他人引用13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23件,已获授权12件。主持各级各类项目16项,总金额400余万元。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研究兴趣:新型微米/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生长机理及其电学、光学特性,探索其在信息显示、能量转换、生物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印刷电子学、柔性电子学中相关功能材料(纳米银、纳米铜、介电材料)。

具体研究方向:光催化、电致变色、印刷电子相关材料及技术。

三、招收条件

凡近三年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符合导师招收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定向委培、在职人员以及现役军人身份的进站人员需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方可申请进站。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得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为鼓励人才交流,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我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申请我校同一一级学科流动站做博士后。

四、待遇

1.进站后两个月内人事档案必须转递至我校。

2.学校按照不少于12万元/人/年(税前)的标准发放博士后薪资,发放期2年。3.学校参照在编人员为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在站期间享受在编人员同等医疗待遇,博士后子女享受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入园待遇。

4.进站后可按规定申请租住学校博士后公寓,租住期为2年,如学校无房源,可按学校相关规定按月领取租房补贴,发放期为2 年。

五、申请材料

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需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注册后从“办事者进入”窗口进入,填写有关博士后申请信息,并提交申请,按办公系统要求下载打印相关申请材料,并按要求向我校提交以下书面申请材料(统一使用A4纸,申请材料恕不退还):

1.《博士后申请表》(3份); 2.《博士后进站审核表》(3份);

3.《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3份);

4.身份证、护照(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提供该地区身份证(复印件3份); 5.《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3份);

(1)博士毕业6个月内人员可先提供学校或单位学位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授予博士学位证明(非答辩通过证明或答辩决议)办理进站,进站6个月内需将博士学位证书交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核验及备案,未按时提交学位证书人员应按退站处理。

(2)国外、境外、中外合作办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需提供教育部留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书(外籍人员也可提供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学位认证),博士毕业6个月内人员进站时可暂不提供,进站6个月内需将认证书交交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核验及备案,未按时提交认证书人员应按退站处理。

6、定向、委培和在职人员以及现役军人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需在《进站审核表》中由在职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或提供相应证明;

7、辞职(调动)人员需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证明或《辞职证明》,国家公务员辞去公职须提供《公务员辞去公职批准通知书》,上述材料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原则出具。

* 提交网上进站申请时请按照系统提示上传所需材料原件扫描件

六、申请程序

1.博士后申请者首先进行网上申请,然后将申请材料递交南京邮电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审核。

2.博士后导师同意接收后,组织进站考核。

3.考核通过,报江苏省人社厅审批,通过后办理进站手续。

4.被录取的博士后必须按期进站报到。如有特殊情况,应提前一周向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请假。未经请假,无故逾期两周,将取消进站资格。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工作办公室 联 系 人:谢秋丽

联系电话:025-85866372 传 真:025-85866291 E-mail:xieql@njupt.edu.cn 通讯地址:南京市仙林亚东新城区文苑路9号 邮 编:210023

第二篇: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教学计划

南京邮电大学

“网络工程(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所属学院:

物联网学院

标准学制:

四年

学科门类:

工学

专业代码:

080613W

专业门类:

电气信息类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高思想道德、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扎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在物联网与传感网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学习达到以下基本培养规格要求: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网络工程以及物联网与传感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各类通信设备的基本原理、技术性能以及综合系统的组成、运行、管理等知识,熟悉物联网、传感网以及相关支撑技术,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网络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各种通信网络(包括无线、有线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研究、设计、调测、维护运行﹑优化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4)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具备开展研究、设计和开发物联网与传感网应用系统的专业技能;

(5)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训练,具有综合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物联网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运用能力;

(6)熟悉国家和企业有关网络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8)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备一定的美育修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技术。

四、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网基础﹑网络安全技术、电磁场与电子识别技术、IP网络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五、专业方向及特色

电信网络、物联网与传感网。

六、自主个性化学习学分要求

至少修满10学分,详见《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实施办法》和《物联网学院自主个性化学习分考核标准一览表》。

七、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学分:175学分。

第三篇: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章程(推荐)

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定名为“南京邮电大学校友会”,其英文译名为: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lumni Association,英文名称缩写为:NJUPTAA。

第二条 本会是在学校指导下的由南京邮电大学海内外校友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第三条 本会宗旨: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与校风,加强母校与海内外校友之间、海内外校友彼此之间的联系,服务校友,增进情谊与合作,促进教育、科研、学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共同为母校的建设发展、祖国的富强进步贡献力量。

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 本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江苏省民政厅。本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江苏省教育厅。

本会接受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民政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会的住所在江苏省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邮编:210003)。

-1-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加强海内外校友与母校、海内外校友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增强凝聚力,促进海内外校友与母校之间、校友之间在教育、科研、学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二)帮助母校在海内外筹措办学经费,发挥海内外校友的智力优势和广泛影响,为祖国的富强进步、母校的建设发展作贡献;

(三)搜集、整理校友名录和校史资料,编辑出版校友会刊物。

(四)符合本会宗旨的其他各项活动。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会的会员分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

第八条 凡遵守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意愿,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与本会联系登记后,皆可成为本会会员:

(一)在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前身及附属单位学习过的毕业生、肄业生、进修生、培训生、夜大生、函授生、自学考试生、外国留学生等;

(二)曾在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前身及附属单位工作过的教职员工;

-2-

(三)南京邮电大学及其前身授予和聘请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及其他兼职人员;

经民政部门批准登记的各地校友组织可作为本会单位会员。

第九条 会员入会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登记表》;

(二)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颁发会员证并公告。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和母校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五)退会自由。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会章,执行本会决议;

(二)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活动;

(四)支持母校事业,促进母校发展;

(五)积极为本会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六)按规定交纳会费并协助筹集本会经费。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

-3-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可以暂停其会员资格或者予以除名。

第十四条 会员退会、被暂停会员资格或者被除名后,其在本会相应的职务、权利、义务自行终止。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会员代表大会

第十五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三)制定和修改理事、常务理事、负责人、监事产生办法;

(四)选举或罢免理事,监事;

(五)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六)审议监事工作报告;

(七)决定更名、终止等重大事宜。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五年,每五年召开1次。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者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经江苏省教育厅审查同意,报江苏省民政厅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4- 本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须提前10日将会议的议题书面通知会员代表。

第十七条 经理事会或者本会50%以上的会员代表提议,应当召开临时会员代表大会。

第十八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具备下列条件方能生效: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决定更名和终止事宜,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须经到会会员代表2/3以上表决通过;

(二)选举理事、监事,应当由得票数多的候选人当选,且得票数不低于总票数的二分之一;

其他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过半数表决通过。

第二节 理事会

第十九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人数不超过会员代表的1/3。

第二十条 本会理事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校友中有较大影响;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

(四)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5-

(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一条 单位理事的代表由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单位调整理事代表,由其书面通知本会,报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备案。该理事同时为常务理事的,一并调整。

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会员代表产生办法和分配名额;

(二)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三)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四)决定内设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五)决定副秘书长和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人选;

(六)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七)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会长;

(八)向会员代表大会提交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审议财务预算、决算;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三条 理事会与会员代表大会任期一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者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经江苏省教育厅审查同意,报江苏省民政厅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二十四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

-6- 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理事因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可书面委托1名代表参加会议并行使表决权。

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选举常务理事、负责人,应当由得票数多的候选人当选,且得票数不低于总票数的2/3。

第二十六条 本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七条 经会长或者50%的理事提议,应当召开临时理事会会议。

第三节 常务理事会

第二十八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从理事中选举产生,人数不超过理事的1/3。

在理事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第一至六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常务理事会与理事会任期一致。

第二十九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会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常务理事因特殊情况不能到会,可书面委托1名代表参加会议并行使表决权。

第三十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可采取通讯形式召开。

-7- 第三十一条 经会长或者50%的常务理事提议,应当召开临时常务理事会会议。

第四节 负责人

第三十二条 本会的负责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校友中有较大影响;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

(四)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三十三条 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

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第三十四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领导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工作;

(二)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三)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各项会议决议的落实情况;

(四)代表本会签署重要文件;

(五)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十五条 秘书长协助会长开展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8-

(一)主持内设机构开展日常工作;

(二)提名副秘书长及内设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决定;

(三)提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拟定工作报告和计划,报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

(五)拟订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

(六)拟订财务预算、决算报告,报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

(七)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八)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三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制作书面决议,并由负责人审阅、签名。会议记录、会议决议应当以适当方式向会员通报。

负责人的选举结果须经江苏省教育厅审查同意后,报江苏省民政厅备案并向会员公开。

第三十七条 本会可聘请名誉会长、名誉理事若干人。名誉会长、名誉理事须经理事会审议通过,方可聘任。

第五节 监事

-9- 第三十八条 本会设监事1名。监事任期和理事任期一致,期满可以连任。

第三十九条 本会的负责人、理事、常务理事和财务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第四十条 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列席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对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建议;

(二)对理事、常务理事、负责人执行本会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本会章程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决议的负责人、常务理事、理事提出依程序罢免的建议;

(三)检查本会的财务报告,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监事工作和提出建议;

(四)对负责人、常务理事、理事、财务管理人员损害本会利益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五)向登记管理机关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本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四十一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资助;

-10-

(三)捐赠;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它合法收入。

第四十二条 本会的收入及其使用情况应当向会员代表大会公布,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的监督检查。

本会接受境外捐赠收入的,须将接受捐赠和使用的情况向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民政厅报告。

第四十三条 本会经费主要用于:

(一)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

(二)必要的行政办公和人员薪酬支出;

(三)其他由理事会或者常务理事会决定的事项。第四十四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四十五条 本会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四十六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

-11- 续。

第四十七条 本会进行换届、变更法定代表人,应当进行财务审计,并将审计报告报送江苏教育厅和江苏省民政厅。

第四十八条 本会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检查。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九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江苏民政厅预审后,提交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五十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江苏省教育厅审查同意,报江苏省民政厅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五十一条 本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发生分立、合并的;

(四)自行解散的。

-12- 第五十二条 本会终止,应当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经江苏省教育厅审查同意后,报江苏省民政厅审查。

第五十三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江苏省教育厅指导下,由理事会确定的人员组成清算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四条 本会完成清算工作后,应当向江苏省民政厅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五十五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民政厅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章程经2018年4月15日第三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七条 各地校友组织参照此章程执行。第五十八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第五十九条 本章程自江苏省民政厅核准之日起生效。

-13-

第四篇:南京邮电大学发展党员程序

南京邮电大学党委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

为切实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以及上级有关发展党员工作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发展党员的原则

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入党自愿、重在培养,党员自律、重在教育”;“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大致均衡、适度增长”的原则,正确把握培养和发展、数量与质量、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等辩证关系,确保新党员质量,把符合党员标准的积极分子早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

(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二)各基层党组织接到申请人的入党申请书后,要指派专人及时找其谈话,保护他们的政治热情,并将入党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及时记录在册。

(三)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志,经党小组或联系人推荐、党支部委员会或党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报上级组织备案后,由党支部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

─ 1 ─

表》。

(四)党支部指定1-2名正式党员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经常与其联系和谈心,帮助他们进步。

(五)党组织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教育,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帮助他们加深对党的认识,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党支部要为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学习、锻炼和接受考验的机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吸收他们参加党的有关活动,在完成本职任务的前提下,给他们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并检查完成的情况。

(六)入党积极分子要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每学期至少有一份书面思想汇报),党支部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考察,考察他们的入党动机、思想品质、现实表现等,并认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

(七)对因升学、毕业、调动等原因变动学习、工作单位的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组织要负责将他们的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等有关材料转往新的单位(部门)的党组织。对转入我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组织要及时了解情况,认真查阅材料,对其中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经党支部讨论,可以继续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报上级组织备案后,重新填写我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并将原单位培养、教育的情况简要地填入新表中,原单位培养教育的时间可连续计算。

(八)联系人要定期(一般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把有关情况

─ 2 ─

向党支部汇报,党支部要将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等材料汇总,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

三、发展对象的确定和政审

(一)发展对象的确定

1、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定期召开发展党员工作例会,分析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研究发展党员计划。原则上每年3月底将本的发展计划报党委组织部,9月份作一次调整。未列入发展计划的原则上不予发展。

2、党组织采取各种形式听取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现实表现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经支部大会)讨论,对其中思想觉悟高,群众反映好,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准备近期发展的积极分子,可列为拟定发展对象,并报上级组织审定。3、28岁以下的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需经共青团“推优”后才能列为拟定发展对象。推优工作在基层党委(党总支)领导和指导下,由分团委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组织实施。

4、基层党组织在确定发展对象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培养考察不满一年者一般不能发展。

(2)离开学习、工作岗位前三个月内一般不再发展。(3)团支部推优不过半数者,党支部应认真分析情况,慎

─ 3 ─

重研究。

(4)群众座谈会意见或党支部内部意见分歧较大时要认真分析原因,慎重确定。

(5)发展学生党员,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应着重考察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是否努力,有无进步表现等。

(6)人事关系不在我校而来我校脱产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对于其中表现特别突出,且在我校连续学习、工作两年以上的,可以按规定程序进行培养、教育、考察,条件成熟的也可以发展。有工作单位的,应征求原工作单位党组织的意见。

5、党校要对拟定发展对象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把党的理论、宗旨、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员标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40学时。

(二)发展对象的政审

基层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对拟定发展对象要进行政审,没有经过政审或政审不合格的,不能发展入党。

1、政审的内容:发展对象的政治历史情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2、政审的基本办法:(1)同本人谈话;(2)查阅发展对象档案;(3)函调或派人外调。在听取本人介绍和查阅有关材料后,情况清楚的可不再函调或外调。

3、政审一般由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或指派专人负责,如需外调,可选派党性强、作风正派的两名党员担

─ 4 ─

任。

四、发展对象的预审和公示

(一)发展对象的预审

学生新党员发展的预审工作由其所在院(系)党委(党总支)负责,教职工发展对象的材料经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审查通过后送组织部预审。

(二)预审材料的要求

预审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团组织推优登记表(28周岁以下团员青年)、政审材料、自传、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登记表、积极分子培训情况登记表、发展党员公示情况登记表、思想汇报、群众座谈会记录等。

(三)发展对象的公示

为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监督,严把党员队伍的“入口关”,发展对象在通过预审后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发展大学生党员,由院(系)党委(党总支)根据《关于在大学生中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的意见(试行)》的要求进行公示。发展教工党员,由组织部进行公示。

五、接收预备党员

(一)确定入党介绍人

发展对象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介绍人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自己约请,或由党组织指定,并通知发展对象。

(二)填写《入党志愿书》

党支部负责人或入党介绍人负责指导发展对象如实、认真地

─ 5 ─

填写《入党志愿书》。支委会对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草拟支部大会决议,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三)召开支部大会

1、支部大会程序

(1)发展对象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情况、本人主要优缺点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表示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接受支部大会审查和帮助。

(2)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过程及有关情况,对其能否入党表明自己的意见。

(3)支委会向支部大会报告审议的情况(不设支委会的支部由支部书记报告),包括推优情况、群众座谈会意见、学生学习情况、教职工履行本职工作情况、政审结论、公示结果等。

(4)到会党员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进行充分讨论;(5)发展对象谈自己听取党员发言后的感想,表明自己的态度。

(6)出席会议并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支部大会决议进行表决。

2、召开支部大会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召开支部大会,出席会议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数的一半,会议才有效。表决时,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正式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应统计在票数内。

─ 6 ─

(2)发展对象和介绍人必须始终参加支部大会,支部大会表决时,发展对象不必退席。

(3)支部大会讨论两个以上的人入党时,必须逐个讨论,讨论一个表决一个。

(4)支部大会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

(5)党支部要及时将支部大会决议认真地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并及时将《入党志愿书》连同其他相关材料报上级党组织。

六、审批预备党员

(一)党委(经授权的党总支)在审批前,要指派专人(党委委员、党总支委员或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作进一步考察,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谈话人须在《入党志愿书》上填写谈话情况以及对能否接收发展对象入党的意见和建议。

(二)党委(经授权的党总支)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必须在三个月内审批,逐个审议和表决,将审批意见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审批时间,但不得超过六个月。超过三个月的,必须经过支部大会复议,再报上级党组织审批,超过六个月的,必须重新办理入党手续。凡无故超过规定时间而未予审批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经批准的预备党员,党委(党总支)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相关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应及时找其谈话,提出要求,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

七、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

党章规定预备党员要有预备期,预备期为一年,从支部大会

─ 7 ─

通过之日算起。

(一)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宣誓。入党宣誓应在支部大会通过并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后举行。宣誓仪式一般由基层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组织进行,上级党组织应派人参加由党支部举行的宣誓仪式。

(二)基层党委、党总支应及时将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和实际工作锻炼,对他们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

(三)预备党员每半年至少交书面思想汇报一份,党支部每半年对预备党员的表现进行一次考察,并认真负责地填写好《预备党员考察表》。

(四)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时,应主动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的转正申请,按照党员的条件,总结和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的思想、学习和工作表现及存在的主要缺点,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要求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五)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支部要及时讨论其转正问题。党委(经授权的党总支)对党支部上报的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应在三个月内讨论审批,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党支部。具备党员条件的,按期转正;不完全具备条件、需进一步教育和考察的,可延长一次预备期,延长时间不能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八、发展党员的材料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材料归档制度,对发展党员工作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材料应及时归档。

(二)预备党员转正后,应将其《入党志愿书》、入党和转

─ 8 ─

正申请书、自传、政审材料、教育考察的材料,及时存入本人人事档案。无人事档案的,建立党员档案,由所在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保存。

九、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纪律

(一)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各基层党组织要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每学期结束前,要对本单位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年底将全年自查情况报党委组织部。组织部将定期进行抽查或组织互查。

(二)各基层党委、党总支要选配好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和入党联系人,并进行必要的培训。按党员信息统计口径要求分别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名册和有关档案,并确定专人管理,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讨论和审批,杜绝疏漏、延误和遗失等现象。

(三)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和程序,公正、客观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认真把好“入口关”,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对出现的违纪问题一定要严肃查处。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9 ─

第五篇:南京邮电大学红十字会制度

南京邮电大学红十字会制度

红十字会简介

中国红十字会是世界红十字组织的中国分支结构是一个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援团体,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南邮分会(南邮红十字会)是其直属分会,南邮红十字会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南京邮电大学中有着悠久历史的社团之一。自1990年以来,我会联系各兄弟院校和各地红十字组织,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我会组织机构设置入下: 团委指导老师:沈媛媛老师

主席一人,负责红十字会的统一管理工作。

副主席三名,负责日常活动的具体实施和会员的组织安排。办公室(负责新闻稿,活动总结的写作及照片,视频的拍摄等工作)宣传部(主要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及海报的制作粘贴)、外联部(主要负责社团对外的联系及拉赞助等)、实践部(根据策划的方案开展具体组织工作)组织部(从事活动的安排和调配,确保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举行)红十字会会员制度与条例总章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红十字会性质:红十字会是一个遍布全球的慈善救援组织

第二条 红十字会宗旨: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第三条 红十字会基本原则 :人道 公正 中立 独立 志愿服务

统一

普遍

第四条:南京邮电大学红十字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同有关学校组织和各校红十字会友好合作关系。

第五条: 为红十字事业做出显著贡献的南京邮电大学红十字会会员按有关规定授予荣誉称号。

第二章 会员

第四条 会员资格:本校在籍学生,对红十字会公益事业有浓厚兴趣以及具有各方面才能的学生均可申请加入,审核成员基本准则;有足够的热情,积极进取,团结友爱。尊守南邮学生守则和本会章程。第五条 会员入会程序

(一)填写入会申请书

(二)进行面试

(三)建立会员档案 第六条 会员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一)参加红十字会的有关活动,会议及专业培训

(二)获取参加本会举办的活动资格

(三)红十字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四)向上级提出意见或建议

(五)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六)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义务

(一)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传播国际人道法和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知识

(二)遵守《中国红十字会章程》遵守红十字会章程,接受南京邮电大学红十字会的领导。

(三)积极参加本会的活动,听从本会安排。

(四)对外积极树立本会的良好形象,为我会的发展出谋划策。

(五)会员要按时参加会一议,全会为每学期两次,部门会议为一个月两次,各部需做好会议记录,如有部员连续缺席,各部应在其第二次时对其警告,第三次将视自动退会处理。

(六)文秘部部员对会议和活动的记录,报道负责,每次的活动至少要有两人以上的新闻报道小组,由部长带头,实行部长负责制。

(七)宣传部每次宣传活动至少由五人以上的小组实行,部长统筹,对宣传活动负责。

(八)外联部对每次活动的经费负责,一次活动至少一笔赞助。

(九)实践部部员是和活动的主力,应此没人不可连续缺席3次活动。

(十)组织部部员负责的策划在外联部和活动的一周前必须完成,部长对此负责。

第七条 会员有退会的自由,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经原批准机关审核,收回会员证及标牌后消除在本会的档案。

第八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本会执行会议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三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九条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社团执行机构;

(三)审议社团执行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条 会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负责。

第十一条 定期召开会员大会,将对无故不到会者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第十二条会员大会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第十三条红十字会执行机构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二)筹备召开会员;

(三)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四)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五)决定红十字会下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六)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七)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八)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四条红十字会的会长、副会长及各部负责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热心红十字会的工作;

(三)综合测评优良;

(四)大学期间未受过学校的处分;

(五)有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第十五条红十字会会长、副会长及各部门负责人任期时间由社团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决定。

第十六条 本会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部门若干,任期一年。各部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俩名。会员若干。第十七条 :会长与部长产生程序及权限。

(一)会长在团委监督、考核下,经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确定后,报团委备案。

(二)副会长由会长提名,经社团会员大会选举产生。

(三)任职期间,因各种原因造成职务空缺需要增补成员的,按以下程序进行。会长空缺的,主席团提名推荐人选,并向全体会员通报;副会长空缺的,由会长提名,经主席团会讨论通过,并向全体会员通报。部长与副部长空缺的由会长提名,经主席团会讨论通过,并向全体会员通报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干部成员,采取直接罢免方式;

(一)组织的活动违背红十字会章程。

(二)在红十字会内部拉结派,造成会内部不团结的。

(三)将会经费作不当使用的。

(四)作风不正派,严重影响学校,红十字会名誉的。

(五)累计三次无故不参加会举办的活动或会议的。

(六)以红十字会名义谋一己之利的。第十九条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执行机构会议;

(二)检查会员大会社团执行机构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二十条 副会长行使以下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枝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协助会长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第五章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一条本会经费来源。

(一)学校划拨经费:举办全校性、具有一定水准的、有良好影响的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等门类的活动,可向学院团委申请特殊活动经费;

(二)社会赞助:可寻求学校其他部门的经费支持,在上报指导老师和社团联合会批准后,亦可接受社会赞助,赞助单位必须是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三)红十字会会员所缴纳会费;

(四)其他合法收入。第二十二条本会经费使用:

(一)协会一切财务由文秘部部长和副部管理,由各部提出使用科目,提供发票;

(二)使用会费以节约为原则,禁止铺张浪费;

(三)协会的收支情况需有明细的帐目统计表,一切支出均以发票为依据,并定期向会员公示;

(四)本会经费用于红十字会活动、会员活动开展及本会其他正常开支;

(五)赞助所拉的钱提成一部分作为奖励奖励拉赞助者;

(六)本协会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及私分和挪用。第二十条: 管理方法: 本协会设有专门的财务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财务收支事项.一人负责保管资金,一人负责帐务记录.负责人支取资金需持会长签字的发票到文秘部领取。第二十三条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四条本会具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变动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二十五条本会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南京邮电大学社团管理委员会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和各级指导单位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专项资金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团委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会员公布。

第二十六条本会换届或更换红十字会负责人之前必须接受团委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二十七条 本会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二十八条对本会章程的修改程序,本社团执行机构或10名以下本会成员联名提出,并交于本会会员大会审议。

第二十九条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上通过后7日内,报团委本会指导老师。

第七章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条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之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社团执行机构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一条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于指导单位审查同意。第三十二条本会终止前,须在院团委组织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第三十三条本会经院团委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既为终止。

第三十四条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团委的监督下,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处理。第八章副章

第三十五条学习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

下载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光学工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京邮电大学2010年工作总结

    中共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文件 党委发„2011‟6号 ★ 中共南京邮电大学委员会 南京邮电大学 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科学谋划“十二五”宏伟蓝图,......

    南京邮电大学红十字会2011工作总结

    南京邮电大学红十字会工作总结 2011年,南邮红会在市红会、区红会、校团委及校医务室的指导下,在南邮红会第七届学生干事的领导努力下,践行红十字会“人道 博爱 奉献”的宗旨,强......

    光学工程就业

    首先我先说明一下,传统光学工程学科的老牌名校并不多,不像其他机械、电子等学校那么多,我是浙大光学工程毕业的,再给你讲我做了解的就业情况,如果你是一般学校的,你就能有参照性了......

    印刷光学工程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印刷光学工程 复试(笔试)参考书目 数字印前原理与技术: 数字化印前处理原理与技术 金杨 编著 刘真 主审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实验报告格式

    具体课题题目 (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 一、 课题内容和要求(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该部分可参考前面给出的问题描述再加以细化一些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

    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宿舍调换申请模版

    南京邮电大学大学 学生宿舍调换申请 28幢502-2室-1号床王静文同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B13060503,电话***与28幢502-1室-4号床王莹莹同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B1......

    南京邮电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南京邮电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第一条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

    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

    南京邮电大学 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实验室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尽早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水平较高的实验教学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