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左祥琦-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失业保险的变化
HRM080205-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失业保险的变化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什么是失业保险; ● 掌握失业保险领取的条件; ● 了解失业保险领取的期限; ● 认识失业保险的构成要素。
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失业保险的变化
一、失业保险的定义
1.什么是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手段集中建立保险基金,为遭遇失业风险而中断收入的劳动者在一定期间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2.失业保险设立的目的
失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提供现金给付,维持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第二,提供求职的缓冲时间; 第三,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第四,开展生产自救。要点提示
失业保险设立的目的:
① 提供现金给付,维持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② 提供求职的缓冲时间; ③ 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④ 开展生产自救。
3.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
职工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用人单位缴费一般为2%,职工个人缴费一般在1%左右。当然,有些地方的劳动者缴费比例较低,比如北京地区企业缴费是1.5%,职工缴费是0.5%。
二、失业保险领取的条件
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失业人员才能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
1.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即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非本人意愿”的条件是很难判断的,因为这是一种主观上的想法。一般而言,员工被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属于非本人意愿导致失业,可以享受失业保险,但是员工主动向单位提出辞职就是很明确的本人意愿导致失业,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案例】
完美的裁员计划
2001年,某企业由于经营困难,准备裁减500人左右的员工。但是企业不愿意走复杂的法定裁员程序,于是便找到一位裁员顾问进行咨询。企业和裁员顾问说明的情况是:企业单方裁员的程序比较复杂,而且员工的对立情绪比较大,企业想通过激励员工主动离开的方式,花费多少钱都不怕,但一定要达到裁员的目的。
裁员顾问听后提出一个问题:员工辞职后,如果无法领取失业保险金,回头再来找企业,企业由该怎么办?企业无言以对。
裁员顾问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员工堂堂正正地从企业走出去。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由企业提出的双方当事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每年企业会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为了鼓励员工尽早跟企业达成解除协议,企业愿意在法定的补偿金以外再给员工加一到两万元的补偿。如果在三天之内签订除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再加5000元的补偿。但是在实行这种办法之前,一定要向当地劳动部门询问清楚,由企业提出跟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同意,双方达成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的,算不算职工本人的意愿导致的失业。
企业向当地县劳动部门咨询,得到的回复是:肯定是本人导致失业。这个裁员顾问认为县劳动部门的解释不太合适,如果企业提出跟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被动同意的,应当认为非员工本人意愿导致失业。于是找到县劳动部门的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沟通,得到了地市级的劳动部门负责人的认可:属于非本人意愿导致失业。
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认可之后,企业用这种方式减掉了50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都能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领到失业保险。
两败俱伤的辞退
某企业想要辞退员工,就跟职工说:只要本人提交辞职申请,企业就会给予补偿。员工辞职之后去领取失业金,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的人要求员工拿出单位解除合同的证明,证明其是非本人意愿导致失业的。于是员工找到单位要求开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企业开具证明后,员工领到了失业金。
员工花完失业金之后,由于找不到新工作,就找企业要求回来工作,企业当然不同意。于是职工去告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合法。
企业认为开证明是为了让职工领到失业金,而且是职工本人提交的辞职报告,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
结果仲裁机构说职工是主动辞职,企业为了让他拿到失业保险而开具了假证明,将这件事送到劳动行政部门处理。劳动行政部门认为这是骗保行为,即双方合谋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最后的结果是职工退还失业金,企业遭到行政处罚。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由此可见,员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整个过程如下: 第一,员工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
第二,企业如实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没有企业出具的证明,职工就无法办理失业登记,或是无法找新的工作;
第三,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将员工失业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停缴手续; 第四,失业人员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持个人身份证明和其他失业证明材料办理失业登记,开始领取失业保险金。
三、失业保险领取的期限
新《社会保险法》没有规定失业保险领取的具体期限,但是规定了一个最长期限:在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1年但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满5年但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满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的领取期限为最短3个月,最长24个月,各地规定存在不同。但这些规定都是一个上限,目的是鼓励失业人员在两年之内尽快实现再就业。
目前我国的失业率统计比较低,甚至比很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还低。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我国的失业率其实是统计失业率,但实际上很多失业人员没有办理失业登记,因此没有被计入失业率的范畴。第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低失业率,制定很多政策让失业人员不被纳入统计数字里。
例如,有的地区政府制定激励政策,失业人员只需要在办完失业登记后去工商局申请一个个体工商执照,就可以一次性领走应该享受的失业保险基金。由于申办个体工商执照是免费的,流程非常简单,很多失业人员都会这么做。但是办理个体工商执照的失业人员并不会真的去干个体,往往一段时间后就注销了。等到缴费满一年以后,这些人就又失业了,又一次办理个体工商执照,形成一个循环,反复领取失业金。而新法的出台,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
四、失业保险待遇的构成要素
1.领取失业金期间,失业人员的医疗待遇
新法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2.领取失业金期间,失业人员死亡的待遇
新法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一项。
3.丧失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资格的情形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第一,重新就业的; 第二,应征服兵役的; 第三,移居境外的;
第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第五,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
4.失业保险关系的转移
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二篇:时代光华--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失业保险的变化--试题
单选题 正确
1.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手段为遭遇失业风险而中断收入的劳动者在一定期间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1.2.3.4.A 法律 B 经济 C 政治 D 行政
正确
2.设立失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
1.2.3.4.A 为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帮助就业者实现职业选择 B 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帮助失业者自主择业 C 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D 为员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帮助员工积累财富
正确
3.关于失业保险的一般缴费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3.A 用人单位2%,职工1%B 用人单位2%,国家补贴1%C 用人单位1%,职工2%
4.D 职工1%,国家补贴2%正确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基本条件的是:
1.2.3.4.A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B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C 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D 本人意愿导致失业的 正确
5.用人单位和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该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时限是:
1.2.3.4.A 解除之日前15日 B 从解除之日起15日内 C 解除之日前30日 D 从解除之日起30日内 正确
6.累计缴费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1.2.3.4.A 6个月 B 10个月 C 24个月 D 12个月
正确
7.法律规定失业保险领取期限的上限的目的是:
1.2.3.4.A 鼓励失业人员选择自己满意的职业就业 B 鼓励失业人员慢慢寻求好的职业 C 保障失业人员的生活 D 鼓励失业人员在两年之内尽快实现再就业 正确
8.下面情形中,失业人员能够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是:
1.2.3.4.A 重新就业的 B 应征服兵役的 C 移居境外的 D 接受政府制定部门提供培训的 正确
9.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1年但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1.2.3.4.A 二个月 B 六个月 C 十个月 D 十二个月
正确
10.关于领取失业保险的程序,①失业人员办理失业登记②企业如实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③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社会保险停缴手续④员工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1.2.3.4.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③②④
判断题
正确
11.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此种说法:
1.A 2.B 正确 错误
正确
12.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时,仅凭失业登记证明就可以办理。此种说法:
1.A 2.B 正确 错误
正确
13.统计表明,我国的失业率较低,表明就业率高。此种说法:
1.A 正确
2.B 错误 正确
14.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此种说法:1.A
2.B 正确 错误 正确
15.领取失业金期间,失业人员死亡的,其遗属可以享受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的双重待遇。此种说法:
1.A
2.B 正确 错误
第三篇: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养老保险的变化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
● 学会解决办理、转移、缴纳、领取养老金中的各种问题;
● 掌握基本养老金的构成;
● 了解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养老保险的变化
一、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或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简单理解,如果职工在工作期间与企业一起按国家规定缴纳了养老保险,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从而解决退休以后的生活来源问题。
从世界各国推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看,可以把养老保险划分为四种模式:
1.国家负担模式
所谓国家负担模式,就是企业和职工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用人单位只需要给员工发工资即可,员工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养老金。
使用这种模式的国家相对较少,典型案例是瑞典。
2.国家和企业负担模式
有一些国家采用的是国家和企业负担模式,如苏联。在这种模式中,职工个人不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所有费用由国家和企业来承担。
3.企业和个人负担模式
有一些国家采用的是企业和个人负担模式,如新加坡。在这种模式中,保险费用全部来自企业和职工,完全是以支定收,国家不支付费用。
4.企业、个人和国家负担模式
第四种模式是企业、个人和国家共同负担,强调缴费与退休待遇相关联,建立在严格的保险运行机制基础之上。这种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险模式,典型案例是德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养老保险采用的也是这种模式。
二、养老保险为什么要统账结合1.统账结合思路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思路简称为“统账结合”,这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定立的一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并且得到了新法的确认。
在统账结合的思路中,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一般不高于20%)缴纳,计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8%)缴纳,计入个人账户基金。
统筹基金主要用于当期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实行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基金用于职工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不得提前支取,计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2.立法前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
在立法之前,很多地区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缴费的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基金被混用,养老保险常年亏损,于是动用了个人账户中的钱,这明显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在20世纪90年代,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个人账户都是空账运行的。所以国家在前几年出台规定,要求各地必须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不可以把这部分钱用在统筹基金上。
3.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
个人把钱存在社保经办机构,虽然能够得到利息,但是远远不够,因为物价上涨过快,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最高都没有超过2%,远远低于物价上涨指数,老百姓攒了几十年的养老金很快就缩水了,个人用什么养老呢?因此,要强调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问题——个人账户里的钱不可以乱用,而且不能贬值,政府有义务对这笔钱进行运作投资,立法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增值保值,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三、“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养老保险费由谁来承担
新《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1.什么是“视同缴费”
在计划体制下,社会上没有统筹保险,企业不用缴纳保险,职工从退休到死亡的退休金都由企业支付,支付比例按照连续工龄的长短计算。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实行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并没有要求过去的国有企业一次性缴纳职工从进入单位工作到统筹保险设立之前的保险。这种情况就称之为“视同缴费”。
2.视同缴费的形成和解决
视同缴费的实际用途不是很大,因为视同缴费的是年限,实际上企业并没有缴费,个人也没缴费,个人账户是空的。养老保险金的支付跟个人账户有很大关系,如果个人账户是空的,个人拿到的养老金就会很少。
【案例】
相去甚远的养老金
2000年以前中国存在一种属于军人的军队企业,这种企业不用申请营业执照,也不用缴纳保险。按
照2000年中央军委的规定,军队企业都要跟军队脱钩,转成地方企业,于是北京市有一家军队企业就在2002年向工商局申领了营业执照,正式转成地方企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开始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
到2003年,有一个在这家企业里工作了30多年的职工到了退休年龄,他的视同缴费年限是30多年,实际缴费年限是一年多。最后核准养老金是一个月690多块钱。而如果是一个在地方企业一直缴纳养老保
险的人,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就是2000多块钱。
鉴于案例中的情况,这次立法明确规定,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视同缴费年限内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
四、退休时缴费不足15年如何领取养老金
目前,全国各地都规定个人领取养老保险的条件是需要缴费满15年。新立法也直接确定下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那么,员工到退休时缴不满15年怎么办?
1.原来的处理原则
原来的处理原则是:退休员工可以把个人账户的余额提走,叫做“一次性领取养老金”。其实这就不能称为“养老金”了,因为人们只是把原本属于自己的钱拿回去,而企业给职工缴纳了多年的养老保险费就跟个人没有关系了,这对职工是很不公平的。
养老保险还存在转移的问题。很多地区有外来打工的人,特别是农民工,他们的流动性很强,在本地的工作年限很难达到15年。如果按照目前的规定,外来职工就无法在任何地方领取养老金。比如,一个农民在北京工作了14年,缴纳了14年的养老保险,到退休年龄时没在别的地方工作过,但他仍然没有办法按月领取养老金,这对他是很不公平的。
在《社会保险法》实施之前,有些地区不能续缴,很多人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因此出现了很严重的农民工退保现象。这对农民工的利益也有很大损失,因为保费是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的,职工退保时只能拿回个人账户的部分,企业缴费的部分是不能退给职工的。
【案例】
“两头堵”的退休
20世纪90年代初,在《社会保险法》出台之前,南京某国有企业的一个职工辞职下海去了深圳。下
海的时候他四十几岁,在南京已经有十几年的工龄。90年代初南京已经实行了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但
是还没有个人账户,因此个人交的养老保险费没有落实到个人名下。到了深圳后,深圳的企业也给他缴纳
了养老保险。
等他到了60岁,想回南京退休。他的想法是把在深圳工作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回南京,然后
与他之前在南京十几年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和国有企业后期实际缴纳的统筹养老保险合在一起,享受
养老金待遇。
结果,南京的企业不接收他的养老保险转移,理由是他没有个人账户,企业和职工交的钱都扔到大库
里了,没有分出来,所以不接收他从深圳转回的养老保险,也不给他办退休。
既然在南京办不了退休,该职工就去深圳退休。在跟深圳的社保经办机构交涉时,该职工要求给自己
发放养老金,但是深圳社保经办机构也不发,因为他的缴费年限不够15年。
在原来的制度体系下,这位职工缴纳了多年养老保险,到了退休年龄却无法享受养老金待遇,这就是制度带来的弊病。
2.新立法的规定
新的立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这次立法明确规定不可以退保,而是建立一种续缴或转接机制,有利于保障缴费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人认为缴纳养老保险15年之后就可以不缴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缴纳15年以上的职工跟缴纳刚满15年的职工领取养老金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职工缴费年限越多、缴费额越高,养老金也就越多。
五、异地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如何转移
1.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
新立法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有些员工在不同的地区从事过工作和缴纳养老保险,而各地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和养老保险政策不一样,所以员工在不同地区的缴费,到了退休年龄养老金应该分段计算。因为如果一个人曾在8个城市工作过,并且都缴纳了养老保险,企业不能让他到这8个城市领取养老金。按照分段计算的办法,就可以将养老金分成8个地区,按分段工作情况计算,然后在一个地区统一支付。
2.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
对于跨省流动就业的职工来说,过去的养老保险需要统一转移到员工户籍所在地:职工在户籍所在地工作缴纳保险,后来又去异地工作缴纳保险,到退休年龄时,职工在异地缴纳的养老保险都转移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支付养老金。而且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只转移关系和个人账户,不转移统筹基金,导致不同统筹地区的利益不一样。
比如,对于人口输出大省来说,把劳动力都输送到深圳、上海等发达省市,员工在这些地方缴纳多年保险,退休时回到原来的省份,当地就会拿本省的统筹基金支付打工者的养老金,这对打工者来说是相当不划算的。
因此,新立法彻底修改了养老保险转移规则: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由原参保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应随同转移到新参保地。参保人员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其在各地的参保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这一条款的意思是,一个员工从某地去另外的地方继续工作,他原参保地的社会保险关系要转移到新的工作地。具体表现为: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第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四,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这一规则与劳动者和企业的利益没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平衡了各地区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和支出,让各地的养老保险收支相对平衡合理。
六、如何计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分为基本养老金、病残待遇、死亡待遇三种。基本养老金待遇是指员工到了退休年龄后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病残待遇是指员工在工作时由于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提前丧失了劳动能力,养老保险基金会给予的待遇;死亡待遇是指职工在工作时或退休以后死亡,会享受到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待遇。
1.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方法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在领取养老金过程中,国家会根据物价上涨的状况和社会发展的水平适时提高养老金水平。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即: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为: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缴费年限×1%
很多在职职工在30岁时就想知道退休后能领到多少钱的养老金,其实这是算不出来的,基础养老金是无法提前知道的。因为基础养老金跟上本地区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相关,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加,个人养老金也会增加。当年社会平均工资是一个变动因素,因此基础养老金是无法预期的。
基础养老金的高低也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即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除此之外,基础养老金还与缴费年限有关,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用公式表示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中,50岁计为195个月、55岁计为170个月、60岁计为139个月,不再统一计为120个月了。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按照计发月数领取,即使最后里面的钱被拿空了也没关系,退休者仍然可以继续领取,国家会补贴上这笔钱,一直到退休者死亡。
2.死亡待遇的计发方法
新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这就是参加养老保险以后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的死亡待遇。
在立法之前,很多地区没有对抚恤金进行明确规定,也没有丧葬补助金,甚至有的地区规定:职工在职期间死亡,即使缴纳了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或丧葬费也要由企业负担;如果职工到了退休年龄,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在此期间死亡,丧葬补助金才由社保基金支出。
3.病残待遇的计发方法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
死亡待遇和病残待遇资金应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其实这不是全新的规定,在《社会保险法》出台之前,有些地区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规定。当职工在工作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退出工作岗位,为了保障他以后的生活,有的地区就规定职工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以办病退;如果比较年轻,没有达到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要求,则可以办退职。
本次立法规定的病残待遇就相当于退职,以前有些地区规定退职要求缴费累计满10年以上,而新法则没有这种年限规定。
七、基本养老保险如何做到广覆盖
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应该广泛,这是新立法原则之一。因此,政府除了建立城镇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之外,还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立法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首先,从缴费方式来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三方共同出资形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
其次,农村新型养老金待遇组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农民的基础养老金跟城镇居民养老金不同,它的标准由国家确定,目前国家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个月55元。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增加基础养老金,例如,北京地区现在增加到每个月280元。
最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领取年龄一律规定为60岁。
2.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立法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在城镇里,大部分有工作的人都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而针对少数没有工作的人,比如家庭妇女或长期在家不工作的人,国家也应该有一个养老保险制度,否则将来这些人丧失劳动能力,就没有了生活来源。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制度,只在个别地区搞了试点,导致立法比较原则化。
第四篇: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工伤保险的变化-时代光华试题
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工伤保险的变化
单选题
1.下列行业中,属于中等风险行业的是: 回答:正确
1.A 银行业
2.B 房地产业
3.C 石油加工
4.D 证券业
2.在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中,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不包括: 回答:正确1.A 患职业病的
2.B 工作时间内发生的意外伤害
3.C 工作时间前后发生的事故伤害
4.D 鼠标手
3.原则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伤保险的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左右。1.A 0.5% 2.B 1% 3.C 1.5% 4.D 2%
4.新《工伤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时间是: 回答:正确
1.A 2010年7月1日
2.B 2011年1月1日
3.C 2011年7月1日
4.D 2012年1月1日
5.关于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与旧规定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A 增加了用人单位支付的项目
2.B 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
回答:正确
3.C 4.D 简化了工伤认定的处理程序
提高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
6.工伤保险受理的有效时间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事故发生后3个月内
事故发生后6个月内
事故发生后9个月内
事故发生后一年内
7.关于新《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视同工伤情形,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复发的
8.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日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30 45 60 90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72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9.设立劳动鉴定委员会的机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10.按照新法的规定,二级伤残可以领取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相当于本人()个月的工资。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23 25 27 29
判断题
11.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应该由企业补足差额。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2.新法规定,职工因工伤发生的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应由用人单位支付。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3.职工伤残等级数字越大的,伤残程度越严重,得到的工伤待遇也就越高。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4.经过工伤认定之后,员工就能够享受工伤待遇。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5.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