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创||以自己名义替他人借款,这笔借款由名义借款人还是实际借款人还?
原创||以自己名义替他人借款,这笔借款由名义借款人还
是实际借款人还?
01 问题
以自己的名义替他人借款,这笔借款应由谁来还?是名义借款人,还是实际借款人?以自己的名义借款后,交付他人使用自己未实际使用,是否会影响借款人的认定? 先来看一则案例。02 案例
2013年4月,周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15万元,因不符合放贷条件遭到拒绝。之后,周某找到朋友王某,希望其能以王某的名义从农村信用社贷款15万元。周某承诺贷款后的利息和本金由他来还,并给王某3000元作为好处费,王某便答应了。
2013年4月12日,王某与农村信用社签订个人借款合同一份,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5万元。农村信用社审核后即向王某的银行账户发放借款15万元,王某收到该笔借款即取出交给周某,周某向王某出具了15万元的欠条。借款期限届满后,周某与王某均未向农村信用社偿还任何借款本金及利息。农村信用社追计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还款。王某认为自己只是代周某贷款,没有实际使用贷款,应由实际使用人周某偿还,自己不应当承担还款责任。那么,这种情况下,这笔借款到底是由名义借款人偿还,还是由实际借款人偿还呢?对此可能会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由实际借款人偿还,理由是,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谁实际使用了该笔借款,谁承担清偿责任。第二种意见:由名义借款人偿还,理由是,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谁与信用社签订了借款合同且信用社为其发放了借款,谁承担清偿责任。
该案的审理法院采纳的是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王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是可以预见的。既然在借款合同上签字,且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可以认定该贷款行为是王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再者信用社实际发放的借款是打入了王某个人的银行账户,故王某与原告之间的借款合同依法成立并有效。
2、从合同相对性来看,本案中并无周某的借款行为,且周某并非借款合同当事人,王某作为借款合同的签订人,负有按借款合同约定向原告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义务,故对原告要求王某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3、关于王某认为该借款本息应由实际借款人周某偿还的抗辩意见,从证据来看,王某提供了周某向其出具的借条,但这只能证明两人之间存在借贷关系,此与本案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王某可另行主张权利。03 最高院意见
对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是什么意见呢?本人以“借款人的认定 ”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随意点开了几份,并将裁判文书中与本文问题相关的部分摘录如下,相信大家看后,应该就有答案了。
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申字第1059号裁判文书摘录: 本案双方当事人对白治峰和其所在的彤阳公司是实际用款人和还款人的事实并无异议,争议焦点是借款人的认定问题,即张佳勋是否是诉争款项的借款人。
高天云出借款项并未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对于借款人的认定应依据借条出具、账户提供、用款还款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高天云持有张佳勋书写的借条原件,尽管白治峰也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了一张借条,但该张借条的原件由张佳勋持有,高天云并不认可白治峰是借款人;诉争借款虽直接划入白治峰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彤阳公司账上,但该账户是由张佳勋提供给高天云。
鉴于借条和转款账户的出具主体均是张佳勋,再加之高天云是以张佳勋为被告提起本案诉讼,白治峰和彤阳公司属于一审法院根据张佳勋的申请追加的被告,这表明高天云认可的合同缔结对象是张佳勋而非白治峰和彤阳公司,故本案二审法院判令张佳勋与白治峰、彤阳公司共同偿还高天云借款本息,并无不当。张佳勋在承担还款责任后,可依法向白治峰、彤阳公司进行追偿。
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1571号裁判文书摘录: 本案借款合同是由农业银行镇巴支行与镇巴广电开发公司签订的,镇巴文广局前身即镇巴县广播电视局虽然在合同上盖有印章,说明镇巴文广局对这一借款行为是知情且认可的,但合同明确约定借款人是镇巴广电开发公司,并非镇巴文广局与镇巴镇巴广电开发公司的共同借款。二审判决关于镇巴文广局并非本案共同借款人的认定并无不当。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73号裁判文书摘录: 关于本案实际借款人的认定问题。根据一审、二审判决载明的事实,林强峰向陈模斯提供的借款均已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分次实际转入陈模斯的个人账。陈模斯申请法院调取的高远公司对其刑事诈骗案的报案材料,不能证明其并非本案借款人的事实,其申请法院调取的银行卡转账情况,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不能自行调取的证据材料,且该证据亦不能证明其并非本案借款人的事实。一审、二审对其提出的上述调取证据申请未予准许,并无不当。
陈模斯主张本案借款的实际出借人并非林强峰而是建燊(扬州)房地产开发公司,实际借款人并非陈模斯而是高远公司,但就上述 主张未提供证据证明,且借款的实际用途对借款法律关系的认定并无影响。陈模斯主张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款的结算问题,与本案系不同法律关系,其所持本案借款 应由高远公司偿还的申请再审理由不能成立。04 省高院意见
本人选取了几个高院的文书摘录如下: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鲁民申字第883号裁判文书摘录如下:借条本身是民间借贷合同的书面形式,借款人的认定应当是借条载明的当事人,至于借款人收到借款后由谁实际使用,不影响对借款主体的认定,除非申请人有证据证明其与实际借款人之间存在特定的委托、代理等法律关系。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湘高法民一终字和193号裁判文书摘录:
对借款人的认定,应根据《借款合同》的当事人来认定,至于借款去向与还款来源并不影响对借款人的认定。本案中,李太君收到借款后,又将款项支付给雷土仙,以及雷土仙向润丰公司法定代表人支付一个月利息的行为均不足以证实《借款合同》的当事人是雷土仙,而只能李太君与雷土仙之间成立了其他的法律关系。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川民终字第387号裁判文书摘录:
在中府公司取得银行贷款后,贷款的真实使用用途亦不影响中府公司与华夏银行之间借款关系的成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选取的高级人民法院存在不同的意见,只是因为篇幅所限罢了。通过上述案例,本人发现,谁是借款人的认定问题,原则上要看借款是以谁的名义借的,借款是转至谁的账上或到其指定的账户上。也就是看借款合同主要义务是由谁履行或向谁履行,至于借款到账后,借款人是自己使用,还是交给他人使用,借款的真实用途如何,均不能改变借款人身份的认定。当然,也不以一概而论,实践中还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认定。
所以,如果你已经替他人借款或担保,或者打算替他人借款,就要注意啦,因为对出借人来说,还款责任是你承担!你将要代实际借款人偿还到期借款本息,只是还款后可以找实际借款人追偿。
第二篇: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相关法律和案例)
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
案情简介:
银行与甲企业签订了借款合同,银行根据甲企业的指令将贷款直接付给实际用资人乙企业,后乙企业向甲企业出具还款计划,偿还了部分款项,并发函给甲企业承诺上述款项系其所用,发生诉讼一切损失由其承担,后甲企业、乙企业均未能还清贷款,银行提起诉讼,要求甲企业、乙企业共同还款并承担连带责任。甲企业辩称其并非真正用款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
笔者认为:一般来讲,名义借款人与银行之间形成借贷法律关系,实际用资人与名义借款人、银行之间又形成其他法律关系。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至于实际用资人与名义借款人、银行之间的其他纠纷应另案处理。
最高法院2个类似判例持有上述观点。
1、借款合同关系不因实际用款人为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人而改变原有的借贷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02)民二终字第207号民事判决书本院认为:中科信公司虽然与南通投资公司签订了债券承销协议,但并未实际履行,而是直接将1940万元人民币分别汇入长城公司和诚信公司的帐户,形成了事实上的借贷法律关系。南通投资公司与该笔款项的借贷无关,不应承担偿还责任。鉴于中科信公司将其中的1455万元作为长城公司的项目投资款直接汇入诚信公司帐户,系根据长城公司给其出具的划款申请代其划入的,故应认定该1455万元系长城公司所借。作为上述款项实际使用者的诚信公司虽然向中科信公司出具还款计划,偿还了部分款项,并发函给长城公司承诺上述款项系其所用,发生诉讼一切损失由其承担,但上述行为并不能改变中科信公司与长城公司之间形成的借贷法律关系。诚信公司与长城公司之间形成的是另一法律关系,与本案并不构成必要的共同诉讼。
2、对于借款合同纠纷与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不可合并审理并互相抵消债务,依资金流向追加诉讼当事人,只审理借款关系即可。
中国建设银行太原市并州支行与山西南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上诉一案(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终字第23号民事判决书)。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系美元贷款合同纠纷。案件争议焦点为,深圳国投公司应否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到本案中来,该公司在本案中应否承担民事责任。并州支行起诉请求南都公司偿还两份美元贷款合同项下的贷款,南都公司抗辩其并非真正用款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原审判决应当围绕该借款合同法律关系进行审理,查明南都公司是否将所有贷款予以偿还,明确该公司的民事责任。但是,原审判决依据南都公司的抗辩理由,将本诉的借款合同法律关系抛开,转而审理并州支行与深圳国投公司之间的美元存款合同关系,确认深圳国投公司所收取的1831766.39元系违法收取的高息,并判令深圳国投公司承担返还责任。原审判决对该笔款项的认定偏离了本诉法律关系,超出了原审原告并州支行的诉请范围,证据采纳方面亦不符合我国民事诉讼的有关法律规定,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本院予以纠正。深圳国投公司有关其不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到本案中来的上诉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对该笔欠款,应由南都公司自行承担偿还责任。如果南都公司因该笔款项与深圳国投公司存在争议,应由南都公司另案起诉。
——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编:《民商事审判指导》2004年第2辑(总第6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200页。
附:承办法官对本案事实与法律的分析本案是并州支行依据其与南都公司的两份美元贷款合同提起的诉讼,根据南都公司在一审中对并州支行的抗辩(该公司并非实际用款人,应由实际用款的两汽巴公司及深圳国投公司承担还款责任),原审法院列了三个第三人,并由本诉的借款合同关系到货币调期协议、保证金存款关系及美元存款关系,均进行了审理,作出由其中一个第三人深圳国投公司承担主要还款责任的判决。
深圳国投公司就本案实体与程序均提出了上诉。而并州支行因未交纳上诉费不具有上诉人地位。围绕深圳国投公司的上诉意见,首先应当解决的是程序问题,即该公司应否作为第三人加入到本案中来;其次是实体问题,即该公司应否承担还款责任、承担多大范围的还款责任。’
关于深圳国投公司在本案中的诉讼地位(并州支行对另外两家汽巴公司也提出了同样异议,只是二审对此不予审理罢了)。原审被告南都公司在一审中的抗辩涉及其与深圳国投公司及两家汽巴公司的关系,以及三个第三人与并州支行的关系。如何处理借款合同资金流向上之当事人的诉讼法律地位,二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是,法院只应审理原、被告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查明并州支行与南都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委托贷款关系(这是南都公司抗辩的根本原由所在)、款项是否贷出以及是否如数偿还等事实,即可认定民事责任;至于被告南都公司在一审中的抗辩,应另案解决,可由南都公司另行起诉第三人。第二种意见是,不告不理原则,决定了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被动性,贷款人起诉请求借款人偿还借款,借款人抗辩应由其他实际用款人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必须审理该抗辩是否成立。尽管深圳国投公司与并州支行的存款合同关系与本诉的借款合同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但是,该存款合同之签订履行情况与该借款合同是否属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直接相关,深圳国投公司(及两家汽巴公司)与本案存在利害关系,故原审法院依南都公司请求,将深圳国投公司(及两家汽巴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追加到本案中来,并不违反国家的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深圳国投公司关于原审判决将其列为本案第三人、超越原审原告诉讼请求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应支持。需要说明的是,有证据表明,还应当将万海公司与华夏银行列为第三人,才能真正调查清楚本诉两笔款项的实际责任人,只是鉴于并州支行没有上诉人的法律地位,该行对其与两家汽巴公司关系的异议,二审不予审理,因此,二审只应围绕深圳国投公司所收取的183万余元,审理并州支行与深圳国投公司的美元存款关系以及深圳国投公司与南都公司的财务顾问协议。
在讨论过程中,考虑到第二种意见下的最终判决将可能对诸多法律关系中某个环节法律关系中可能发生的诉讼产生影响,且列第三人过多导致法律关系过于复杂,反而不易分清责任,最后,最高法院判决采纳了第一种意见,即只审理深圳国投公司的上诉请求,认定该公司不应成为本案第三人,其民事责任的有无,有待于南都公司另行起诉决定。这样一种审判思路,实际意味着对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不应依资金流向无限追加诉讼第三人,只审理借款关系本身即可。
——李京平:《借款合同纠纷能否依资金流向追加诉讼当事人——中国建设银行太原市并州支行与山西南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上诉一案》
(一)基本案情
2011年1月1日,被告王栓为了农业经营需要,向原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支行请求贷款。因根据原告有关农户小额联保贷款的政策规定,对每一农户发放贷款额度为50000元,被告王栓为筹集更多资金,遂找到亲戚王军、曹利霞,请求组成联保小组向原告贷款,承诺全部本息由自己个人归还。出于亲戚关系考虑及王栓的承诺,被告王军、曹利霞便分别以自己名义与原告办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申请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户贷款借款合同》、《记账凭证》等相关贷款手续,而原告所发放的银行卡则均由被告王栓一人领取。同时出于原告要求,原告与被告马小宁签订了农户联保补充协议,约定马小宁自愿为被告王栓向原告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王栓还为王军、曹利霞找到了马丽、张强作为其各自贷款的保证人,原告向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分别贷款50000元,约定贷款年利率13.5%,借款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还款方式为借款前八个月按月偿还当月利息,不还本金,后四个月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方法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后借款到期后被告王栓仅偿还了前八个月的利息,剩余贷款及利息均未偿还。原告遂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及保证人马小宁、马丽、张强承担贷款的归还责任。
(二)裁判结果
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根据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与原告签订的贷款合同,被告王栓、王军、曹利霞对各自贷款的金额偿还责任,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从被告王栓庭审中的陈述能够证实,被告王军、曹利霞的真实意图是出面代被告王栓借款,而不是自己借款。被告王军、曹利霞及保证人辩称所发放资金均由被告王栓一人领取,被告王栓系该贷款资金的真正受益者,实际借款人应为被告王栓,被告王军、曹利霞为名义借款人不应承担还款责任。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就是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责任的承担问题。虽然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应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之间的纠纷可另案处理。但被告王军、曹利霞对贷款也有过错,被告王军、曹利霞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使用自己本人身份资料并亲自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能够预见,因此应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虽然被告王栓同意一人承担归还责任符合法律规定,但是从更好的维护金融安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被告王军、曹利霞应承担连带归还责任为宜。作为连带保证人在补充合同中签字的马小宁、马丽、张强应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
(三)典型意义
首先,符合法律规定且充分尊重了当事人自由处分权。本案中由于原告方面政策性规定,被告王栓自身通过农户小额贷款无法筹集到自己所需金额,为达到筹集更多资金,才通过亲戚名义出面借款。事实上,原告在实务操作中对该情况已经知晓并默许。因为银行卡及资金均是由被告王栓一人领取,被告王军、曹利霞仅仅是履行相关手续办理。根据谁受益谁担责原则,被告王栓应承担归还责任。本案实际借款人被告王栓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全部还款责任,被告王栓承担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
其次,能够有效地维护金融秩序与安全。本案中实际借款人被告王栓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全部责任,由被告王栓承担贷款的全部归还责任虽然尊重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且符合法律规定,但如果不对名义借款人王军、曹利霞予以必要的警示,则难免让别有用心之人有可乘之隙,那么既会有损法律权威又会有害金融安全。被告王军、曹利霞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使用自己本人身份资料并亲自与原告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能够预见,因此应承担所产生的不利法律后果。
再次,该判决有效的避免诉累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情法间的平衡。因被告王军、曹利霞与原告间的借贷及与被告王栓间的贷款系两个相对独立的法律关系,如果单纯地判决由名义借款人承担责任,既然通过释法明理让当事人服判息诉,但当实际借款人仍未向两名义人归还借款时,那么利益受损的王军、曹利霞必然通过诉讼途径向被告王栓主张弥补,形成诉累。
贷款到手后又转手借给别人,当银行找到自己要钱时,却以借款不是自己所用为由拒绝还款。2月21日,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自己借款他人用的借款合同纠纷案,判决借款合同上的借款人归还借款。
李远与张静是生意场上多年的合作伙伴。2012年3月,张静由于资金周转急需20万元,但因其不符合借款申请条件,希望李远能代为出面向银行借钱。张静承诺,只要李远在借款合同上签字,借款及利息均由他来负责偿还。因碍于情面,李远很爽快地答应了张静的请求,出面替张静在银行借款合同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合同约定,借款期限1年。合同签订后,银行按合同约定向李远发放了20万元贷款。拿到20万元后李远随即就交给了张静。之后,张静按期归还了部分银行利息。但自2012年9月20日起,该借款已有多期利息未能偿还。银行依据借款合同约定,20万元借款提前到期,并起诉至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要求判令李远立即归还借款本金20万元及相应的利、罚息。
庭审中,李远辩称,虽然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是事实,但20万元的借款实际上是张静使用的,他本人只是签了个名字,只属于名义上的借款人,银行不应该起诉他,而应起诉实际用款人张静,借款本金及利息也应由张静偿还。
苏州吴江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李远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对签订借款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是可以预见的。李远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系其真实意思表示,且该合同内容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认定李远与银行之间的借款合同依法成立并有效。双方当事人理应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银行按约发放借款后,被告李远理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偿还借款本金、利息的义务。李远连续多期未能按约偿还利息,银行依据合同约定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本息。故银行要求李远偿还借款本息的诉讼请求于法有据,应予支持。关于被告李远该借款本息应由实际借款人张静偿还的抗辩意见,从证据来看,本案中并无张静的借款行为,从合同相应对性来看,张静并非借款合同当事人,因此,被告的上述抗辩意见于法无据,不予采纳。至于李远与张静之间的纠纷应另行处理。吴江法院最终作出判决:被告李远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归还银行借款本金20万元及按合同约定的支付相应利、罚息。(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第三篇:以他人名义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协议效力如何,银行在没有提供原件的情况下能否胜诉
以他人名义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协议效力如何,银行在没有提供原件的情况下能否胜诉 案情简介:
原告宁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委托代理人甲。被告乙。委托代理人丙。被告丁。委托代理人A。
原告宁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诉被告乙、丁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于2012年3月16日作出(2006)宁民初字第1710号民事判决,被告丁不服,上诉于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2年8月17日作出(2012)德中商终字第272号民事裁定,撤销宁津县人民法院(2006)宁民初字第1710号民事判决,发回宁津县人民法院重审。本院依法另行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宁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委托代理人甲,被告乙的委托代理人丙,被告丁的委托代理人A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宁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诉称,2003年11月28日,被告乙以被告丁的名义从原告处借款60万元,被告丁借款后又转借给乙,被告乙承诺在2005年6月份还款,因经济困难未能偿还,故在2005年文章来源:德州律师34ls.com
2月21日经原被告协商,该笔借款变更乙为借款人,丁为担保人,借款日期从2005年2月21日至2005年10月21日止,利息月息9.3‰,借款期限为8个月。期间被告乙偿还了从2005年2月21日至2006年9月30日利息。从2006年10月1日至2006年12月7日止,尚欠本金60万元及利息12276元,合计612276元。后经原告多次催要本金及利息,未果,原告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连带偿还原告的本息共计612276元。
被告乙辩称,乙没有以丁的名义贷过款,也没有从丁手中转借过贷款,没有承诺2005年6月还款。在2005年双方没有见过面,不存在变更借款人的事实,没有让丁作担保,没有还过任何贷款利息。因此,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对乙的诉讼请求。
被告丁辩称,丁没有担保,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保障,要求驳回原告对丁的诉讼请求。
经审理本院认定,根据原告起诉及被告答辩,本案的争议焦点为:被告乙是否应偿还原告借款本金60万元及利息,被告丁是否应承担担保责任。
针对争议焦点,原告提供如下证据:证据
1、借款申请书复印件一份,证据
2、担保借款合同复印件一份,证据
3、借款借据复印件一份,文章来源:德州律师34ls.com
该三份证据证明2005年2月份,被告乙向原告提出借款申请,并签订借款合同,被告乙为借款人,被告丁为担保人,被告乙于2005年6月29日偿还过利息,证实被告乙认可了借款事实;证据
4、被告乙的身份证复印件,该复印件是被告乙向原告借款时,原告要求其提供的;证据
5、山东鲁建工程公司德州分公司乐陵售房处出具的丁交2003年帐款表复印件,予以证明2003年11月28日丁将60万元借款转借给乙;证据
6、山东鲁建工程公司德州分公司和乙于2004年10月24日向原告出具的还款保证复印件,予以证明乙承认收到原告的60万元借款;证据7、8,提供乙向别人开具的借条,予以证明该借条上乙印章与原告提交的第一、二、三份证据上的乙的印章是一致的,证实了乙在2005年2月17日借款的真实性。原告方陈述称,2003 年11月28日被告丁从原告处借款60万元,之后又把该借款转借给乙,乙承诺于2005年6月份还款,但乙资金周转困难,于是原被告三方协商,乙承接丁的该笔借款,三方于2005年2月21日签订借款合同,变更借款人为乙,丁为担保人,原告仅起诉2005年被告乙向其借款60万元的事实。我方提供的质押担保借款合同上的乙、丁的章都是真实的。当时信用社没有规范的借款合同,只是暂时使用质押担保借款合同的样式,把其中的出质人改为保证人,丁是保证人。
被告乙质证称,原告提供的证据均是复印件,应提供原件,对证据1,被告乙没有签过这个借款申请书,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无法发表意见,借款申请书上的印章不是被告乙的,且就借款申请书本身而言存在不文章来源:德州律师34ls.com
合理不真实的情况,申请人落款时间是2月17日,而银行审批时间是2月1日,该证据不能证明乙本人到银行办理过贷款。对证据2,被告乙也从来没有签订过,没有见到过,这个借款合同是质押借款合同,原告没有说明质押物,也不能证明该借款合同是被告乙参加签订的。对证据3,该份借据和前两份证据不是一回事,借据上的借款时间是2005年2月21日,而借款申请和借款担保合同均是2月17日,且该借据的私章不是乙的,这三份证据不能证明原告已履行了借款合同,乙没有签订过任何借款手续,也没有委托过他人办理过借款,也没有收到过借款。原告说乙偿还过借款不属实,原告对本案60万元借款是如何支付的也没有证据提供。对证据4,身份证不能证明是乙向原告提供的。对证据5,原告没有提供所谓的2003年11月28日的借款证据,且原告的说法自相矛盾,一会说是乙以丁的名义借的款,一会说丁借款后转借给乙,这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原告作为银行无权直接起诉被转借人,证据5是鲁建工程公司德州分公司售楼处出具的交2003年账款表,与本案无关联性,且不能体现出转借给乙。对证据6,乙的签名是假的,不是本人签的,信中的“陆十万元”和“张傲信用社”是后来加的,不是一次形成,且内容中有“我单位”,落款是“山东鲁建工程公司”,都说明该信是单位出具的,不是乙的个人行为,不能证明乙承认收到过借款,也不能证明乙承诺还款。证据7、8,法律没有规定使用私章有什么效用,且该两份证据上的私章与签字是否是同一时期形成的无法确定,不排除有人有意的加盖私章,贷款通则法律规定要求本人签字非加盖私章。原告没有证据证明证据
7、文章来源:德州律师34ls.com
8的私章与借款手续的私章是一致的,也没有证据证明该私章是乙持有使用的。原告所谓的变更借款人从法律上讲应当三方签订债权债务转让协议,而不是重新办理贷款手
续。针对原告陈述的乙借款过程,认为原告方没有证据提供,被告乙不知道丁2003年11月28日从原告处借款60万,丁也没有把钱转借给我方,也不存在三方协商变更借款合同这一事实,信用社质押担保借款合同上乙的印章不是真实的,不是乙盖的。
被告丁质证称,对证据1、2、3真实性没有异议,但对该证据的关联性有异议,其中证据2担保借款合同,是质押担保合同,没有规定质物,也没有交付质物,质权不存在,质押合同不生效,丁不承担担保责任。证据4,乙身份证与丁没有关系,不发表质证意见。对证据5,账单只是山东鲁建德州分公司的单方说明,只能证明2003年11月28日贷款60万元是由山东鲁建公司使用。对证据6没有异议,证明乙、山东鲁建德州分公司承诺积极偿还贷款,后因困难导致2005年2月17日发生的转贷行为。证据7、8与被告丁没有关系。原告陈述的借款过程,除了丁不是担保人外都是真实的,信用社质押担保借款合同上的乙的印章是真实的,签订合同时我方在场,丁的印章也是真实的,丁没有提供质押物,没有办理质押手续,丁盖章只代表我方是联系人、见证人。
被告丁提供如下证据:证据
1、借款借据,证据
2、乙交山东鲁建德州分公司的60万元收据,证据3、2004年10月24日乙的还款证明,文章来源:德州律师34ls.com
证明2003年60万元实际由乙使用,最后导致了2005年的转贷。
原告对被告丁提供的证据真实性、证明内容无异议。
被告乙对被告丁提供的证据质证称,要求被告丁提供证据的原件,没有原件,对复印件不予认可。
据原、被告举证、质证及当庭陈述,本院综合分析判定如下:对被告乙是否向原告借款60万元,本院审查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1、2、3、5、6、7、8均是无法与原件核对的复印件,被告乙对以上证据均不予以认可,原告也未能提供补强证据与以上证据相互印证,无法确认原告证据1、2、3、5、6、7、8的来源和真实性,对以上证据依法不予确认为有效证据;对原告提供的证据4,被告乙对真实性没有异议,但原告缺乏证明与被告乙存在借款合同法律关系的有效证据,仅就被告乙的身份证复印件与本案缺乏关联性,依法不予认定为有效证据。
被告丁提供的三份证据,本院审查认为,该三份证据均是无法与原件核对的复印件,被告乙不予认可,被告丁未能提供补强证据对上述证据予以印证,无法确定证据的来源和真实性,依法不予确认为有效证据。
文章来源:德州律师34ls.com
综上事实,本院认为:原告宁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主张被告乙向其借款60万元,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原告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与被告乙之间存在借款合同的法律关系,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故对原告诉求被告乙偿还60万元借款及利息12276元的主张,依法不予支持。原告与被告乙主借款合同不能成立,其与被告丁的从保证担保合同亦不能成立,故对原告诉求被告丁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主张,依法不予支持,以后如果原告取得证据原件,可以另行起诉,综上,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宁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对被告乙、丁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4204元,财产保全费3520元,合计17724元,由原告宁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山东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对本案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般情况下,银行的贷款手续都是极为严格的,但是在本案中,原告作为银行机构与签订借款协议的当事人之间并没有核对好身份,其主张借用他人名义借款,而且有还过利息的行为,以此来证明借款协议文章来源:德州律师34ls.com 的真实性。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应当提交原件供被告质证,原告的说法看似合理,但是没有提供有效的原件予以证明,造成在诉讼过程中的被动局面。
文章来源:德州律师34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