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首唐诗被翻译成德文,然后成了著名交响曲的歌词
七首唐诗被翻译成德文,然后成了著名交响曲的歌词
你还记得诗词大会上陈更同学攻擂时答错的那道题吗——请问马勒的《大地之歌》结尾处用的是哪首唐诗 Excuse me?你在逗我吧!唐诗和交响乐什么时候结婚了?!今天,小诗妹大家科普一下《大地之歌》这支神奇的交响乐作曲者是奥地利人歌词却来自七首唐诗然而,当方块字被层层转译先是法文再是德文最后又翻译回中文你还认识她吗?
第一乐章
愁世的饮酒歌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Das Trinklied vom Jammer der Erde(The Drinking Song of Earth's Misery)Fritz Reiner;Maureen Forrester;Richard Lewis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月,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李白《采莲曲》二八佳人在溪岸采拾著莲花她们群歇在灌木丛与落叶之间将莲花置于裙摆上,彼此有说有笑金色的阳光在澄澈的溪水上写下她们的身影写下她们的纤手写下她们的巧盼和风轻抚她们的绣袖并将女孩们特有的香气挥洒在空气中
呀!看啊!那群纵驹溪畔的俊美少年正自远方驰来有如阳光般的耀眼他们正策马穿过岸上的垂杨晴空下马儿愉快地嘶鸣几经踌躇然后纵蹄飞驰过茵绿与千华有如一阵狂风 马儿们蹂躏过遍地落花而去那舞荡的鬃毛多么狂野那鼻息深切而炽热金色的阳光在澄澈的溪水上写下他们的身影在女孩的心窝底写下悄悄的悸动女孩的目光追随著马儿而去小小的矜持,再掩不过闪烁的双眸凝眸深处,悸动的心灵正呐喊回应著远走的马蹄声 小诗妹按
从第一乐章跳到第四乐章,并不是因为小诗妹不识数,请往后看,文末将揭晓答案~ 第五乐章
春天的醉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Der Trunkene im Frühling(The Drunkard in Spring)Fritz Reiner;Maureen Forrester;Richard Lewis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阳沉没于山岭之外夜幕低垂在群壑间夜凉如水,微风轻送月儿有如一弯银色的小舟悠游于深蓝的星海之中小溪的潺潺声点缀著夜的幽静昏暗中花儿摇曳著淡淡月光大地在万物的睡眠与歇息之中深沈地呼吸著所有的热盼与期待都已走回梦中疲惫的人们回到温暖的小窝在睡眠中重新拾起遗忘的快乐与年轻鸟儿也安静地栖息在枝头这世界已沉沉睡去
夜晚的凉风徘徊在松树间我驻足在松树下等待著一位朋友等待著向他做最后的告别吾友呀!我期盼著与你共享这份月色然而你身在何方?孤寂的滋味,你已让我久尝我在披拂著萝藤的小路上拨弄著琴弦这美丽的世界呀!且让我永远沉醉在爱与生命之中 “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他邀他下马饮一杯告别酒并问他要往哪里去为什么下了这样的决定他说道,用他模糊的语调我的朋友啊!命运无情的对待我使我欲归隐深山之中为我疲惫孤寂的心寻找一个栖息的地方
我将回到我的故乡我不愿再继续漂泊然而我的心虽已冰冷却未有一刻停止悸动我知道这片可爱的大地永远会在春天吐露绿芽 再现芳华我知道这块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永远会在太阳自地平线升起时拥抱无限的光芒,与蔚蓝的天空!直到永远,永远…… 小诗妹按
第六乐章用了两首诗,诗词大会那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王维《送别》,而陈更选择了前者,真是非常遗憾呢!
为什么忽略了第二、第三乐章呢?因为!她们已经被翻译得连中国人自己都不认识了!不信?那就稍微感受一下——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Der Einsame im Herbst(Autumn Loneliness)Fritz Reiner;Maureen Forrester;Richard Lewis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
白瓷青亭伫在小池塘上翠色拱桥如虎背,弓踞在亭岸之间亭阁中有一群好友相聚鲜著玉戴,肆酒喧哗,笔颂抑扬——第三乐章·青春(节选)小诗妹按 不认识了对不对?很多翻译家都想要攻克这个难题,但是都失败了。第二乐章的那首诗,在诗集中的作者名字是Chang-Tsi,这就很尴尬了,你说这到底是张继还是张籍呢?还有钱起也不是没可能啊。
好歹这几个人的作品还不算太多,众说纷纭也有个大方向,无非就是《枫桥夜泊》《效古秋夜长》这几首。
第三乐章的诗署名Li-Tai-Po,李太白,于是大家沉默了,备选项太多,哪个都像,哪个都不像,怎么办?《客中作》和《清平调》的呼声比较高,但是感觉不是很像,万一是没有中文版本流传下来的作品呢?
这个谜题,留给历史吧!还是说,你也有兴趣猜猜看? 原作、编辑:昔昔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