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新课改的以后,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了使全体教师能领会新课程思想,迅速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意识转变,使新课程培训上一个新台阶,我校通过远程培训,网上观看新课改的录像讲座,我们进一步走入了新课程,从中获取了许多课改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四、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对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想、发展智力;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纪律,形成崇高理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发现人才,使有才能,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结合教学,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以伟大的中华为主题的红领巾读书会,在现有的教学软件中,挑选了北京,万里长城,大运河等课件,在队会上演示讲解,通过直观的展现,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历史知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有效地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进行基本训练和智力训练
为了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我使用了一些自编自制的录音带和电脑课件,对学生进行拼音、词句、说话、朗读和智力训练。所选材料有谜语、寓言、童话、故事、诗歌、对话,以及有关各种词句的各种问题。在训练中,有的要求判断,有的要求辨析,有的要求改错,有的要求复述,有的要求说话,有的要求朗读和欣赏,还有的要求对问题分析和评价等等。
由于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声音、形象、色彩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纪律,这就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提供了保证。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内容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促进了课外活动质量的提高。比如电影、电视、录象和目前的电脑课件,把人、事、物、景等,通过声、光、色、形的谐和,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知识和道理易于被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把这些电教媒体应用于课外活动,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听、说、读、写和欣赏、鉴别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纪律等教育,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教师引导课堂主体发散思维,调节愉悦的心态;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提出质疑。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愉悦心态
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学生心理提前成熟,相伴而来的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这需要任课教师锤炼生动、幽默的语言艺术,深入了解学生年龄段特点与喜好。在语文阅读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幽默的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用语严谨规范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入学生喜欢、当下流行的文明词语或者方言,这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印象中原本古板的教师变得生活化,降低排斥心理,与教师产生亲切感。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喜欢的语言方式进行朗读,回答问题尽量举出例子,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最近关注的事件都允许。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乐于分享的心理。课堂轻松、愉悦的心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
2.善于发问,敢于向课本质疑
小学生天性好奇,语文教育不应该禁锢学生的奇思妙想。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课《小摄影师》中描写到“:十岁左右的小男孩,通过窗户将纸团扔到了高尔基的办公桌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象,高尔基当时所在的是几楼?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有没有足够力气将纸团扔进去?并带领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实践来证实猜想;不仅要分析高尔基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性格特点具有哪些现实社会意义。最后再将学生带回课文所宣扬的精神主旨上。现代语文阅读侧重培养学生精神感悟,却忽略了事件的逻辑性。因此,可以通过细节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应该多样性 1.灵活自由的自学课堂
小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今后学习能力。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灵活自由的分组自学模式能有效调节学生在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学生凭借第一印象选择课文中喜欢的段落,然后将喜欢相同段落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自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及阅读中要学习的重点。然后教师融入学生自学讨论氛围中,巡视每组情况,对出现误区和疑难的小组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同学站在讲台上以演说、汇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适当提示、点评以示认同、鼓励,并且监督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此教学模式看似松散,其实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都在高度集中。学生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参与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感到学习的自由。
2.生动有趣的表演课堂
为什么我们在学会骑自行车后,即使很久不骑,也能熟练操作?这就是因为动作感知是人最深刻的记忆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要挖掘学生的潜在才能,注重个性培养。在每个学生心里都渴望被他人关注,希望自己有超越他人的才艺,那么,教师就是发掘千里马的伯乐,放大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坚持展现自我,从而培养自信,激发学习潜能。基于以上原则,教师应选择语文阅读中重点要求背诵的篇目,作为表演课堂的剧本,把教材内容当作舞台剧一样展示。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段落: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本课程设计应该遵从形象认知原则。安排学生将自己家乡繁华夜景拍照下来,与课文中的天安门夜景进行比较,说出哪里相同,哪里不同,为什么不同;学会用描写天安门夜景的优美词句来形容照片上自己家乡的夜景。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够背诵课文,同时学会了描述其他景物,积累了好词、好句,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又如,第15课《画风》,此篇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语言生动幽默。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地点可选择在操场上围坐,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后进行表演。让难以形容的“风”流动在学生身边,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的生动性和灵活性,感受到语文阅读学习的愉悦,爱上语文阅读。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更需要各位教育事业的园丁尊重传统,不断创新实践。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素质教育方兴未艾,语文课堂教学也焕然一新。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也决不能放松警惕。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究竟该是什么模样?怎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最优选择?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反思,重新思考。
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课改中无意有意养成的种种错误倾向。以为课堂完全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就是改革了。只是这个“活”的实效是否是学习和收获的高效。不能因为崇拜名师魅力而亦步亦趋;更不能因为追求名师风范而盲目模仿。我们的课堂活动应当是为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而设,所以要时刻牢记:关注课堂效果。
一、针对错误倾向,语文教学必须对症下药,纠偏矫错,真正顺应时代潮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不刻板、合规律、讲科学地活起来。
思想理念首先要准确定位。现代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须以更好地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为基本出发点,坚守与更新相结合,力求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现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就要真正讲求课堂的效率,不刻意追求华美,不能只做形式上的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设置,应该真正有效果,而不是为了动而动,为了课堂的活跃而活跃。
二、以务实为前提,课堂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方式方法的革新当以务实为先。教无定式,学无定法,一切以教学实情为基准来灵活安排,不盲目模仿,不流于形式,让多种方式方法科学合理地活跃我们的教学。教学手段和教学辅助工具日益丰富,譬如多媒体,但使用前提首先应当是恰当。
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多样而精彩,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都应该合理而恰当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实际需要而去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所有这些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改革,都应当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前提,而不是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很多老师所忽略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致力于课改实践的老师认真思考的地方。
课堂教学视野要宽泛。多元的、立体的大课堂观念,生活处处皆语文,都早已不是新鲜的思想,但语文教师要真正大胆去引领。一切可以增进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地点场所,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堂,关键在于把这种理念在课堂上培养起来,并且真正实践起来,内引外联,真正让课外的世界与课堂的学习需要相连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视野开阔的语文学习,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如果只是蜻蜓点水般在课堂上讲一讲,而不真正在这方面下功夫,在高考学习压力依然存在的形式下,我们语文教师的引导就会流于形式。
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还须大胆地把信息科技和心理科学等领域的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在使用这些成果的过程中,不去追求知识广泛的炫耀,而是真正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引领学生的个性,真正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表达、语言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勇于探索和实践。还要把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其他文化科学知识高度结合,促进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不断完善。我们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的素养,能较好地驾驭内容和形式都日益丰富的课堂。实实在在地教学,实实在在地教育,是学生之福。
评价标准也须真正与教学实际相连接。学习成绩不能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建立灵活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坚持全面性综合性、基础性共同性、个性化多元性的价值取向。将学生评价标准的基本形式根据实情结合起来,让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人内评价以最完美的形式灵活的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不能形式、内容都改了,但评价一直按兵不动,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和成功的真正愉悦。
综上所述,我认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应只是课堂形式的丰富多彩,更应该是思想理念的转变,是切实有效提高效率的活泼,不应是患得患失亦步亦趋重形式轻实效的伪创新教学,而应是多元的真正有内容、重实践、有效果的教学。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让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改经验论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式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
通过热烈的讨论上述问题,同学们更加深了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等等。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
七、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新课改的以后,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了使全体教师能领会新课程思想,迅速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意识转变,使新课程培训上一个新台阶,我校通过远程培训,网上观看新课改的录像讲座,我们进一步走入了新课程,从中获取了许多课改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 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
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
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