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子女上学的学校捐款的协议

时间:2019-05-14 11:0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给子女上学的学校捐款的协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给子女上学的学校捐款的协议》。

第一篇:家长给子女上学的学校捐款的协议

家长给子女上学的学校捐款的协议

篇一:学校与学生家长协议书

协 议 书

各位学生家长:

学校目前还没有校车,还不能满足远道学生要接送的需要。学校也没用跟任何车辆签订接送我校学生的协议。目前有不少学生乘车上下学。各位家长,为了您孩子的健康,为了您家庭的幸福,希望你们也能跟学校一样,高度重视学生路上的安全问题。为此,学校同学生家长、学生特签订如下协议:

1、严禁您的孩子乘坐非客运车辆(货车、农用车等)和超载的车辆,严禁搭乘 “三无”(无牌、无照、无客运证)车辆。

2、严禁中、小学生骑摩托车、电动车上下学。严禁未满十二周岁孩子骑自行车上下学。

3、家长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对自己孩子的安全负责任。安全工作不可松懈、不能儿戏,也不能有侥幸心理。如你确需和私人车辆达成接送你家学生的协议,请务必和车主签订书面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否则,责任自负!

4、家长要教育孩子坚决不坐非客运车辆和超载的车辆。尤其是风雨天绝对不能乘坐超载的车辆。学校要求:如果遇上风雨天,家长要亲自接送学生上学、放学。您宁可耽误点时间,辛苦一点,亲自接送您的孩子上学,千万不能图方便一时而后悔终生。学生的安全,我们人人有责,要确保你家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等车停稳后,再上下车,不争抢拥挤,同学之间要相互照顾和谦让;骑自行车的学生上学放学时,不要在途中玩耍逗留。

6、乘车学生的家长要按时到相关乘车点接送学生,如孩子在正常到校时间因故不能来校或放学回家时间未按时回家,家长要和学校及时联系,了解情况。

7、希望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您的孩子在学生时期既幸福快乐,又学习进步,成为未来国家合格的人才。

冯瓴新仓学校(签章)

家长签名:___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 2014年2月28日

篇二:学校与学生家长安全责任协议书

学校与幼儿班家长安全责任协议书 甲方:———————【筲箕村委会及筲箕小学】

乙方:——————【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

在学校,学生是家庭的孩子;在家庭,孩子是学校的学生。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地保护,使其安全、健康地成长,是学校和每一户家庭的共同责任。为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明确甲乙双方在安全工作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确保学生安全,确保学校和谐、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特签定此安全责任协议书。

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甲方对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依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因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甲方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

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预防措施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乙方,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三、乙方是未成年学生法定第一顺序监护人,应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依法全面履行下列相关监护职责:

(一)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教育子女服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二)教育子女不随便触摸电器设备;不玩火,不接触易燃易

爆物品;孩子外出必须征得家长同意,周末不在外面过夜;不跟陌生人接触,不与社会上行为不良的人员来往,学会机智巧为、自护自救,防止受骗。

(三)教育子女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无牌、无证、超载车辆;不驾驶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未满十二岁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乙方发现子女吸烟、酗酒、赌博、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迷恋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进入网吧和营业性歌舞厅等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五)教育子女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不让子女在校园以外的非法摊点买小吃或就餐。

(六)教育子女不擅离校园,远离危险地带,不做任何带有危险性的游戏;预防和制止子女到大海、水库、河流、沟渠和池塘洗澡、戏水、钓鱼或玩耍。

(七)乙方不得允许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做童工;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人单独居住;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

(八)教育子女不带管制刀具进校园;不准参与打架斗殴;不准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不准偷窃、故意毁坏财物;不准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九)发现子女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必须及时告知甲方。

(十)教育子女熟悉报警电话,但切忌随意拨打。火警119,盗

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

四、学生或其监护人因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乙方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三)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四)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五)学生或其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

五、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甲方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乙方;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六、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甲乙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也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

七、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不属信访范围,乙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不得无理信访,不得无理取闹,不得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八、寄宿生星期日下午未来学校,因其他原因的应告知学校或班主任,如学校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不负任何责任。

九、学生上学或放学,家长必须接送学生,学生在学校时间出现安全事故,学校负一定的责任。家与学校的距离应家长负责。

十、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直至学生小学毕业终止。甲方:(盖章)

校长签名: 班主任签字:

乙方:(签字)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一0年五月二十一日 篇三:学生入学协议书(小学中学)XXX实验小学学生入学协议书

学生姓名:

性别:民族: 年龄: 出生日期:年 月 日 家庭住址:就读学校:

甲方: 法定代表人:

校长: 地址:

电话:

乙方:

父亲姓名: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母亲姓名: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及固定电话:

其他紧急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保护学生的权利和合法利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特制定本协议共同遵守。

一、甲方经对乙方被监护人(以下称学生)进行测试,同意接受为 级学生。

二、学生在甲方就读期间,甲乙双方应密切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责任。

三、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

(一)教育教学: 1.甲方应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建立完整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2.甲方及其教职员工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3.甲方应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或以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4.甲乙双方应定期向对方通报学生在校或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其他各方面的表现,并就对方在教育中的不当行为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学生安全及伤害事故处理:

1.学生发生伤害事故,依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但本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2.甲乙双方及学生均应遵守甲方制定的《安全教育管理试行办法》、《学生安全要求》、《学生宿舍安全十不准》、《住校生管理细则》及《外来人员进出暂行办法》等有关学生安全保障方面的制度,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及学校组织学生校外活动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3.甲方为学生代办意外伤害保险。

4.甲方可以根据乙方要求为学生提供乘车方便,如因学生在路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或其它安全事故,甲方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5.乙方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安全技能,提醒学生在校外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基本的社会公德,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做与规定相违背的事情。

6.乙方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学间的矛盾、家庭矛盾等)应及时与学校及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要求学生出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向学校或老师反映,不得以自己的方式自行处理,否则,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学生和乙方自行承担。

7.乙方应教育学生在离校时应向学校或教师履行请假手续,未经学校或教师批准不得擅自离校。学生擅自离校或经学校批准离校后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均由学生和乙方自行承担。

8.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出现重大异常或其他严重情况,乙方应在甲方要求的时间内赶到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延或拒绝。乙方未能在甲方要求的时间到校的,甲方有权将学生送到乙方住所,交由乙方管理,由此产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三)学生的生活、卫生:

1.甲方在本着自愿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校服,校服制作成本费由乙方负担,其余衣物由乙方自备。2.甲方为学生提供食宿,食宿条件由乙方自行选择。3.乙方须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额的零花钱,交由班主任代管,用以医疗,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等。每学期结算一次,多退少补,按实结算。4.乙方为学生提供的零食须交由班主任代管,不得自行食用,否则,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学生和乙方自行承担。

(四)学生的休、转、退学及教育费用退还(详见本协议附件一)。

四、协议的变更、解除

双方协商一致可变更、解除本协议,但应订立书面协议。

任何一方不履行或严重违反本协议规定其应承担的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解除协议。

五、不可抗力

由于地震、狂风、水灾、火灾、政府政令以及其他不能预见或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致使本协议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按约定履行时,可以变更或解除本协议。遭遇不可抗力一方应立即通知对方,并应在自发出通知之日起15日内,提供不可抗力的详情及其对履约影响的程度的有效证明文件。由双方协议决定是否解除协议,或部分免除履行协议的责任,或者延期履行协议。

六、违约责任

(一)乙方不能按照本协议约定期限和金额向甲方支付学生的各项教育费用,每延期一天,乙方应加付千分之五的违约金,超过约定期限15日后仍未足额缴纳各项费用的,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转学,并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标准办理退费。

(二)甲方不能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期限和金额向乙方退还有关费用,每延期一天,应加付千分之五的违约金。

(三)本协议签订后至学生正式入学就读前,因甲方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在甲方就读,或因乙方原因不将学生送到甲方就读的,为严重违反本协议的约定,违 约一方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贰万元。

七、争议解决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时,应协商解决,双方协商未果提起诉讼的,由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八、其他事项

1.乙方应填写《学生体质健康登记表》,向甲方如实告知学生是否存在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异常心理状态,如乙方未如实告知导致乙方学生自身受到伤害,或伤害到其他学生,或导致甲方不或未能及时给予关注或照顾,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所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2.3.九、本协议附件一《学生休、转退学及退费办法》、附件二《学生住宿、安全、违纪处分补充规定》及附件三《学生体质健康登记表》均为本协议的必要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不得擅自变更、修改或解除,协议执行中如有未尽事宜,需经双方协商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校长: 身份证号码:

签订时间:年 月 日

学生休、转、退学及退费办法

为维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生的休学、转学及退学

(一)学生因下列事由,可以休学、转学或退学; 1.学生入学2个月后,因严重不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对其生活、学习造成极大困难的;

2.学生因传染病、心脏病、精神性疾病及其他可能影响自身及他人学习、生活的生理或心理疾病的;

3.学校及其教职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给学生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的; 4.学校及其

教师无故以停课或其他形式限制学生受教育权,经学生家长提出后仍不改正的。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长及学生不得提出转学或退学: 1.入学后不足2个月的; 2.转学或退学无正当理由的。

(二)学生只能因病休学。学生休学,需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县级以上医院诊断,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出具休学证明。

(三)因学生健康原因或其他特殊原因,提出转学或退学的,家长须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与学校协商,凡属正当理由,学校应予以办理转学或退学手续。

(四)对学生有上述

(一)款2项中的事由,不再适合在学校正常就读的学生,学校有权作出责令其限期转学或退学的决定,学生家长应自接到学校的转学或退学决定通知之日起2日内办理完毕转学或退学手续。

(五)因学生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学校有权作出劝其转学的决定。学校应在作出决定后3日内通知家长,学生家长应在接到通知之日起2日内到学校办理完毕转学手续。

二、教育费用的退还

(一)学生因转学、退学和限期转学、退学要求退费的,自学生缴费后即以学期为单位计算应退学费,所退费用仅包括学期学费。书副资料费、校服费、住宿费等不在退费之列。

(二)学校的退费方式:按剩余款项的百分之五十退还。如已领取校服、副本等,应扣除相应费用。

(三)学校于学生办理完毕转、退学手续之日起7日内学生办理退费手续。

(四)学生入学后申请休学的,休学期间,学校不退任何费用,学生复学时可继续在学校就读,休学当时学期及以后学期所交费用仍然有效。如休学期满不能复学而退学或不在学校复学,经学生家长与学校协商同意转学的,退费处理按上述规定执行。

(五)捐资部分不属退费范畴。XXX实验小学 2015年3月

学生住宿、安全、违纪处分的补充规定

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安全,保障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补充规定。

一、学生住宿管理

1.学生应严格遵守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如果不服从生活阿姨的管理,屡次出现违纪现象,宿舍管理得分不及格,学校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2.学生应严格遵守《宿舍安全十不准》,在宿舍里不能私拉乱接,不能擅自改变拆装已配置设备,不能擅自使用电器,不得使用移动电话。第一次发现教育批评,第二次发现予以没收并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3.为了师生的人身财物安全,学校有权对进出学校及学生宿舍的人员、财物和宿舍内进行检查,学生应积极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干涉和阻挠。

4.家长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看望孩子,不得随意进出学生宿舍,更不得在宿舍内住宿。平时如果家长确实需要进学校的,应先与班主任、生活阿姨或其他教职工联系,核实身份后方能进入学校。

二、学生周末、节假日等留宿管理

1.学生周末、节假日留宿接受学校托管时,应遵守学校管理制度,不得乱窜宿舍,不得滞留校外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学校,不得在校外留宿。

2.节假日时,学生在路途中应服从司乘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3.学生留宿学校时,家长应督促子女服从学校安排,不得提出过分要求和无理要求,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三、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1.家长应督促子女配合学校的安全教育,遵守学校的安全规定。学生中发生了矛盾应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化解矛盾,杜绝私下里采取过激或极端行为,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由学生及家长负责。

2.学生应注意自己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范围,不得发生男女生之间不正当交往及拉帮结伙、以大欺小等不正当交往行为,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由学生及家长负责。

3.学生在校期间任何时候都不得以任何借口翻越门窗,攀爬围墙,不得自行外出或擅离学校或在校外留宿,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由学生及家长负责。

4.学生应服从学校的教育,主动抵御成人化的消费方式及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不得进入营业性歌舞厅、迪吧、游戏厅等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地方消费,不交网友,由此发生的安全事故由学生本人负责。

5、学生贵重物品如相机、手机、首饰等不得带入校内,如携带现金必须交由班主任代管,防止贵重物品和现金遗失。

6.家长车辆不得进入校园。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进入学校的,经同意进入学校后,应服从保安的安排,停在指定位置。

四、学生常规管理要求

学生在校遵守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同时还应特别遵守以下规定:

1.学生的发式、着装应符合学生的规范,不着奇装异服。

第二篇: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提要]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流动儿童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让所有的流动儿童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找到人生的真正航向。流动儿童教育这一问题具„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流动儿童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让所有的流动儿童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找到人生的真正航向。流动儿童教育这一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地区特殊性等特点。解决好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仅有利于“普九”的巩固和提高,实现教育公平,也有利于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健全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国际公认的义务教育有三个必要条件,即免费、义务和强制。多年来,我国实施的义务教育一直是只免学费,学校每学期向每位学生收取一定的杂费和课本费。这一情况在2006 年春季得到了改变,中国政府率先在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即义务教育阶段不再收取课本费和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现在,这一政策已在全国农村地区推行。“免除学杂费,农民得实惠”成为新的流行语,孩子上学的负担明显减轻。

为了保障经费来源,新《义务教育法》第44 条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这次重大的制度改革,改变了过去以薄弱的县级财政为主的状况,使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得到了切实保障[1]。

相关政策的制定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政策实施过程的效果则以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因此,还需要制定一个农民工权益保障法,保证农民进城以后,在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当地政府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到他们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去,使农民工子弟和当地居民职工子弟一样接受义务教育[2]。

除了义务教育制度,中央应开始同时着手进行户籍制度和财政制度的改革,使之适应民工子女教育的需要。首先,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推行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施行,在减免其杂费的同时,采用强制性手段停止借读费用的收取,若无特殊情况,学龄儿童在监护人的督促下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其次,淡化户籍意识和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电子户籍登记系统,实现城乡互通,使个人户籍成为确认公民基本身份的凭证,而不是民工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绊脚石”。

二、“两条腿走路”

实行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充分挖掘公立学校潜力,使其成为流动儿童就学的主渠道。这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 年)已明确规定的。因此,公办中小学应尽可能地扩大招生容量,同时要加强收费管理,降低收费标准,减少收费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另一方面,鼓励扶持民工子弟校的发展。2003 年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民办教育的地位,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地位,鼓励社会捐资办学,设立教育基金会等,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上学问题。

1.以公办学校作为解决问题主力的可能性

公办学校师资力量较雄厚,有舒适的校舍、完备的教学设施、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公办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流动儿童流动性大的特点,制定分期收费的办法。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就学[3]。

但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是,公办学校也是被市场包围着的,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学校会倾向录取更多优秀的学生,以保证教育有好的产出;同时为了使资源有最大的产出,他们会拒收那些学习需要成本很高的学生。在要求公办学校实现“一视同仁”的政策目标时,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评价主体的管理部门,以及站在“利益另一方”的专家和媒体,即不能陷于管理主义,也不能陷入理想主义[4]。而应该在利益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诱导手段,来促进公办中小学对农民工子女真正意义上的接纳[5]。

2.鼓励和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

我们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城市还没有做好安置农民工家庭的准备,还不具备让所有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中小学接受“一视同仁”的义务教育的能力,公办中小学校的全面接收还需要时间,如果我们坐等所有的措施都到位,很多农民工的孩子可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要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来填补农民工子女上学需求的增长。由于政府建设新的学校在财力上有一定的困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公办学校的容量又有限,而且公办学校要优先解决当地适龄学生的入学问题,因此流动子女入学需求与流入地公办教育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仅靠公办学校解决流动子女入学问题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应该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该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设立条件酌情放宽,但同时应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消除安全、教育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隐患。例如民盟成都市委提出建议:降低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鼓励大机构、大资金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定《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实施严格的民办学校财务安全管理和教育质量监控措施,防止在办学硬件、课程开设、教师聘用等方面的“偷工减料”等。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为以弱势群体为教育对象的私立学校提供资助,增加对这一类私立学校的资金投入,有效地将这些学校纳入公立教育体系之中,减少政府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是各国政府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实行“私校公助”势在必行。因此,国家应在法律上赋予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在实践上要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明确农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同时政府应提供更为宽松的制度环境鼓励民办学校的发展,学校在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和教师取得相应任职资格的前提下,应当放宽办学条件和审批程序,若学校符合标准,则承认其合法性;对于不合标准的,要限期整改;对于存在严重隐患的,则要坚决取缔;二是对办学者和教师的素质有一定要求,办学者应要求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关工作经验,教师应具有中师或以上的学历和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三是要通过科学的办学成本核算,建立适度的学杂费收取标准,杜绝办学单位或个人利用教育市场供求关系的暂时失衡以牟取暴利;四是对达到标准的学校,要在教学设备设施、课程计划、教材使用、学籍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组织公办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一对一”、“手拉手”帮扶,鼓励各类公办学校在图书、设备、仪器、师资等方面给予民工子弟学校帮助,以促进这类学校健康有序地发展[6][7]。

三、城乡结合1.建立寄宿学校

城市的资源有限,空间有限,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城市,改善农村教学环境,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吸引农民工子女回乡读书可以缓解压力。其中建立寄宿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提供寄宿,是一个使农民工子女返乡接受教育的好办法。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改变其寄宿条件,这和在城市建立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投资相比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资金。只有真正改善了农村的教育环境,使得在农村可以获得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的教育,并且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建立宿舍,使得农民工不再为孩子在家读书无人看管而担忧,这样才可以吸引农民工子女选择回乡读书。

2.建立“教育联合体”

城市、农村的学校结对子,对口扶持,这种做法在不少的地区和学校早已采用。但这种“对子”关系不稳固、不长久,交流也是单向的,关键是两者之间没有共同的利害关系。如果以“教育联合体”的方式结对子出现,做到在“联合体”内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方法共享,教育成果共享、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共享,把两个学校看作是一个学校的两个部分。这样对薄弱学校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的提高是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使优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两校可以双向交流,互相安排各科教师和管理者到对方学校工作。实施师资一体化、督导评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使一批薄弱学校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8]。

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1.改革现行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实行中央财政统一预算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以户籍制为基础的,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模式,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农民工子女没有流入地的常住户口,往往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义务教育经费。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解决问题需要强化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许多国家的义务教育都是与强迫教育、免费教育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把发展教育看成是自己最基本的职责之一。中央政府应该对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由国家财政统一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以减轻地方政府和公民个人的负担。目前,我国财政已具备了此能力[9]。

2.真正落实《义务教育法》及各项教育制度

2006 年6 月,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其中第二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标志着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将解决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成为一个有法律保障和指导的政府行为。

3.实施电子学籍制度,实现对农民工子女学籍的动态管理

农民工子女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加之未成年人无需办理外来人员的暂住登记,致使难以准确掌握需要接受义务教育适龄流动儿童的数据。因此,无论是教育经费由中央拨付还是地方政府拨付都难以固定在特定的学校和地区。同时,流动性强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难以有效监控这些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因此,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全国电子学籍网络化管理,是实现对农民工子女学籍动态管理的一项有力措施[10]。

4.引进政府采购制度

流入地政府提供资金,向社会公开招标,建立农民工子弟学校,政府与承办单位签定合同,由政府提供学校的基本建设经费。建成后,由学校向政府提供办学计划和财政预算,政府按照当地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对学校给予资金支持。作为政府采购的承办方,学校有权自主使用资金,有权招聘和解雇教师,并负担教师进修和培训的义务。除了要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有权设置针对社会需要的其他课程,并有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自由。家长和学生有挑选学校的自由;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情况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必须对承办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学校的日常运作在严格的法律和管理限制下进行。以三年或者五年为一个周期对学校进行全面的评估,如果承办单位没能履行合同,政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单方面变更权、控制权、监督权和终止合同的权利。同时,因政府采购所引起的争议按照行政争议的救济途径进行处理,当事人对财政部门作出的投诉处理或者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五、发挥社会公众力量

1.建立健全的社会捐赠机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有很多有爱心的先富者,应该鼓励他们将一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投入教育。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的捐赠机制,使得社会捐赠的资金得到良好的利用,起到最大的效用。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牵涉全局的问题,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因此,除了政府尽职尽责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以资助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多方共同来帮助这一弱势群体[11]。

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和参与办学,科学认识和改造打工子弟学校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以及公办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教育的能力依然非常有限,因此,在坚持落实“两为主”政策的前提下,政府应坚决取缔那些质量严重低劣的打工子弟学校,扶持有一定基础的打工子弟学校,加大对扶持学校的硬件、软件以及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得这类学校能按照教育标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合格的教育服务,并纳入当地政府监督管理的范围,以补充和扩展城市公办学校的容量[12]。

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要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来办学,使“官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双轮”驱动。各级政府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在土地使用、师资力量配置、税收减免、行政许可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部门要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合法地位,支持其有序发展和壮大,使其有效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减轻公办学校压力。同时也要不断开发城市公立学校的潜力,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限,取消或减免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赞助费”和“择校费”;一视同仁地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上学困难问题,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多健康成长的空间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

相关文章

* ·邢元敏出席“用爱送你进学堂”助学活动?(2010-8-23)

* ·重视失意群体的社会管理?(2010-8-23)

* ·“五个一工程奖”话剧?(2010-8-23)

* ·40名寒门学子喜领助学款 可以实现大学梦„?(2010-8-23)

* ·11名医学博士送医高墙内?(2010-8-23)

* ·救女心切 小江莹父亲想捐赠骨髓?(2010-8-23)

* ·市总工会爱心助学暖金秋?(2010-8-23)

* ·爱心常在烛光长明--邀山区教师来京公益活„?(2010-8-23)

*

*

*

*

* 阿

* 阿

第三篇:农村子女上学问题

关于农村子女上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当我们成为大学生的那刻起,我们的学习生活等就脱离了个人,而融入到这个社会。我们不在像高中那样仅仅徘徊于宿舍与教室之间,不在只考虑成绩,我们开始考虑和发现社会上的现状,也由自身的经历想到更多。我认为最贴近我们学生的,也是广大农村父母关心的就是农村子女上学问题。因此,我们对此作了一次调查来了解农村子女现在上学的一些问题和现状。

1.调查目的农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虽然国家也有政策下达,但情况并不是和乐观,而我们就要去发现农村子女上学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这次调查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农村子女上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现状以及一些解决方法,同时也让我们初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由于活动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所以还能让我们达到共同合作、共同进步的母的,最后还能呼吁大家重视这个问题。

2.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

本次的实践活动在3月份到5月份进行,在3月份的时候我们制作了问卷,并在4到5月份在学校和点将台周边发放问卷,然后进行收集问卷和整理数据,最后找出一些现在社会中关于农村子女上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并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3.调查结论

一、关于农村子女上学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农村子女学上学学费高

由于进城务工农民工的生经济条件比城市人口要低很多,他们的孩子就读于城市公立学校由于户籍的限制,比城市孩子仍要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这些高昂的费用使得许多农村家庭无法承担。

(二)用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资源不足,导致教育质量常常难以保障

第一,用于农村子女教育的硬件设施不足与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教学基本设施依靠个人解决,经费来源大都来自学生学费,招生对象又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学生,使得其经费有限,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很难达到正规办学水平标准。这就导致农村子女尽管有学可上,但享受的依然是比城里公办学校低得多的待遇。

与此同时,由于学校规模问题,在农村子女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也往往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就规模而言,农村子女就学的学校规模大小不等,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学校的规模过大或过小,对教学安排都将带来一定困难,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学校软件建设滞后。在农村学校任课的老师中,有些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容易对农村孩子存在歧视心里,忽略对其的教育与关注。在农村子女学校中,教师全部实行聘任制,但真正签合同的为数极少,学校的人员管理比较松散,教师的流动性人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利于教学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由于农村子

女的学校运作的特殊环境,师资水平与公办学校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第三,素质教育在农村子女身上更容易被忽视。由于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制约,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类学校教学中还只是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学校缺乏教学设施,加之教师水平有限,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

(三)城乡教育间的投入的差距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还不成熟,还带有明显的二元特征,比如在义务教育投资上,国家的教育经费严重地偏向于城市义务教育,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人均经费4015元,而农村只有900元,2009年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农村为91%,城市为100%。可见,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由于在现行体制中存在着各种以身份为特征的障碍,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出生区域不同而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在师资力量,学校设施等方面,城乡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

二、关于农村子女上学问题原因分析

形成农村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原因复杂,总体上说,是由于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口流动量大量上升与固有的户籍制度及将与制度之间形成矛盾,我国现在在教育上投入不足引起的教育资源紧张及相关政策在执行不利等原因造成的。

(一)现行义务教育法与人口流动迅速之间的矛盾。

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户籍就成了享受义务教育的主要依据,而城市的农村子女具有明显的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相分离的特点,这样一方面跨地域的流动使流出地政府不便对这些流出本地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情况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当外来学童随父母流动时,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户籍所在地应对其投入的教育经费带到流入地,流入地政府既无义务也不可能投入大笔教育经费完全承担众多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责任。这种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待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上处于一种“无责任”的境地,消解了政府管理、支持和资助这些农村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二)相关政策执行不力。

虽然各地都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实际执行中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还有比较严重的城市本位观念,对于农村子女的学校管理没有明确的全国统一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这类学校几乎处于自发办学状态,比较混乱。各地相应的财政拨款也往往被挪用为当地公办学校的发展。也有部分地区不但不对这些学校进行财政补贴,改善教学环境,反而以地区、部门利益为重,动辄以办学规模太小、条件太差等不合规 范为理由将学校关闭,不给予其合法的办学地位,全然不顾流离失所的学生。

(三)上学无用说

由于父母认为孩子上学没什么大的用途,导致许多孩子从小就失学了,在农村中这种情况尤其以女孩居多,一部分家长还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观念导致农村中大量女孩子辍学在家。

三、对于农村子女上学问题解决策略

如今,农村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有关于教育公平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它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稳定、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实现。农村子女教育问题不能仅仅归结于城乡二元模式的长期存在、义务教

育体制的缺陷等原因,而从“政府行政作为”层面入手,应是目前最现实最有效的考虑。政府应采取充分利用公立学校资源、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就学、增强户籍与义务教育体制的相互适应性、解决法规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等相应措施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地实现。

(一)从措施的采取层面看

第一,充分利用公立学校资源。

公办学校可以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解决农村子女上学难问题问题。当生源数减少时,可将其实验设备、图书、等硬件设施支援给农村子女学校。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分散的村校被撤消、合并后的教育资源可以将其改造为民办公助学校,专门招收农村子女,并制订政策鼓励和支持公办学校的富余教师流动到农村子女学校任教。

第二,加强农存在子女学校的管理.教育行政部自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常规管理,这不仅包括对办学者办学行为的管理,还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籍、学习质量等的管理,是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它们的督导评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农民工子弟学校特点的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并把其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中。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就学。解决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儿童教育权的平等。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之所以把子女带到城市,就是为了子女能够接受城市的较高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国家应把教育投资重点转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机会,缩小质量差距,吸引一部分儿童在本地就学。

(二)从体制建设层面看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他们是城市的合法纳税人,按照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他们理所当然应该获得城市的公共福利,其中也包括利用城市的教育设施的权利。因此,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城市长远发展的关系,改变单纯把外来人口儿童入学问题看成包袱的思想,树立人口流动观,并采取一定措施,将观念落实于实务,真正实现公平原则:

一方面要建立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登记卡应各地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家长都有,当人口流动时,登记卡连同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一起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作为随时入学的依据,减少入学手续上的繁琐,避免政策不健全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剥夺教育权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将人口流动观与合法纳税人以的福利结合起来建立财政流动观,对于地方间财政划拨制度做出一些适应于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的变更,要将农民工子女教育本应享有的社会福利随其流动划入相应管辖部门并作为其在迁入地区受教育应享有的福利享用。同时也可在教育经费中专门分类设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弟学校或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改善其办学条件与质量。

(三)从政策执行层面看

第一,加大执行力度,建立相应的赏罚制度。在执行相关政策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本,对于相应执行部门建立一定的赏罚制度,把执行成果计入部门绩效测评标准。

第二,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通力合作。

一方面,要加强流入地、流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各自在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职责,将其就学管理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要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公安部门做好本地区流进、流出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向教育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人事、劳动部门应禁止经商办厂或从事其他劳动的组织或个人使用童工,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学校收费情况等。

四、总结

总之,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子女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从“政府行政作为”层面入手,应是目前最现实最有效的考虑,各级政府必须群策群力,深化改革,真正解决这一社会。

第四篇:给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的忠告

给送子女出国留学的家长的忠告

诸镇康近些年留学市场不断升温,留学也不再是“有钱人”所独享的特权。但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一百万左右的留学费用仍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尤其对工薪阶层而言,或许是他们毕生的积蓄。人们常说,中国人是最注重教育的,过去是“砸锅卖铁”送孩子读书,现在演变为“买房”也要送孩子出国留学。

有家长表示:“我的孩子性格开朗、兴趣广发,在国内读书,孩子每天要完成繁重的作业,几乎没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国内的教育有些过于死板,“填鸭式”的教育让孩子苦不堪言。国外教育比较先进,送孩子出国就是想给他一个能快乐成长的环境,开阔一下视野。”不难看出,对大多数家长而言,摆脱国内死板的应试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孩子潜能,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空间。在谈到为何送如此小的孩子出国时,一些家长表示:“现在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孩子的未来和前途就是全家的希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早点出国,获取国外先进的教育,同时拥有中西方文化背景,无论是在以后申请国外大学还是就业,都是非常有利的。” 为何送孩子出国时,很多家长都会说:“我同事家的孩子某某出国了---我邻居家的孩子留学后如何如何---”看到周围很多孩子出国,自己也不甘落后。咬紧牙关,摆出一副“砸锅卖铁”也让孩子送出国的家长也大有人在。随大流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在选择教育方面,中国的家长往往也是如此。不少家长因为子女在国内读不下去,就选择出国,希望能够“镀金”了以后再回国发展。家长盲目跟风的情况也比较普遍。有些家长非名牌学校不选,没有考虑到自身孩子的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外国的教育制度更好。这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西方教育,有了国外留学背景后再回国成为“海归”。在国外“镀金”回来,怎么也要远远胜过国内的“土鳖”吧,至于金钱收回是时间的问题。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各种媒体上,我们却时常看到不少海归回国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变成“海带(海待)。还有”

一些本身条件一般,侥幸被送出国镀金的“留学沙拉”,在国外几年,其外语水平却不如国内毕业生。这些都

是一些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条件,想尽一切办法送孩子出去,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不顾孩子自己条件如何,不切实际的盲目跟风,不但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会给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家长在孩子留学问题上易犯的几个常见错误 错误一:在孩子各方面没有准备好之前,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孩子在心理和自控力成熟之前,在获得足以平稳融入国外环境的语言能力之前,就把孩子送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一个远离父母的环境里,在一个全新的文化中,缺少了直接的监督者,变得懈怠和边缘化。错误二:我的孩子数理化好,到国外留学成绩肯定没问题。孩子要做学校的功课,以保证比较好的GPA,还要参加社区活动,以积累丰富的履历,也还要准备参加SAT或者ACT考试,那些考试对学生而言,也并非易事。错误三:孩子到外国的高中上学了,英语就肯定没问题了,中国式的应试英语能力。一般多为死扣语法的应试英语。这种考试大都为家长所不齿。口语和书面语言还有很大的差异。我见过很多学生的口语流利得不得了,但是一旦考起SAT来,就困难重重。可见把孩子送到国外上高中,是一个需要慎之又慎的决定。需要在个性、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仔细的评估。

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

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国外读书的费用较高,家长也要引导好孩子对大量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其次,孩子得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下,几乎一切都需要靠英语去交流,如果英语水平基础很薄弱的话,在开始阶段,会产生一些很不利的影响。

最后,得做好一些必要的心理准备工作。在国外学习期间,孩子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在出国前,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交流交际能力和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遇到困难要知道怎样去正确处理,或者应该向哪些人求助。

出去读高中的孩子一般都不满18周岁,在出国前要安排好正规的住宿和监护人,安排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家长跟孩子要保持沟通上的通畅,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在问题发生之前或者发生的第一时刻,协助学校或监护人帮助孩子一起将问题解决,确保其能够安心顺利地读完高中。

第五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京接受高中教育北京市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北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在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有多处地方提到了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教育的问题。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享受同城待遇上又迈出了实施性的一步。目前,北京市教委正在实施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三年规划方案。北京市将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政策

非京籍学生读高中有条件放开

据统计,北京市流动儿童已达到42万,其中有67%在公办校借读。目前,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北京市提出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颁布实施三年规划方案,今年公办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12年实现基本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北京户籍的孩子出生率逐年下降,而流动人口的子女却不断增加。今年开学,北京市进入小学的孩子中,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3%。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衔接问题也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热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据悉,现在,也有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在京读高中,但需要自己联系学校,同时,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此外,在高考的压力下,还有很多学生放弃在京读高中,而是转回原籍上学。

■分析

高考将成政策推行障碍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韩嘉玲对流动人口教育问题关注多年,在她看来,北京的教改纲要在解决流动人口教育问题上实现了一个突破,把高中教育也纳入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体系中,使他们在京接受高中教育时有望免除借读费、学校招生门槛等种种限制,得到与北京学生一样的待遇,这一做法也显示出政府一种务实的姿态。

但她同时也表示,“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最大的障碍是高考。”由于义务教育不包括高中,现行的国家高考制度规定,考生需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很多非京籍的孩子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因为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如果想在北京借读高中还需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在她调查的在京打工的农民工家庭中,几乎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孩子送回原籍读高中,或者直接辍学进入社会。

■建言

改革可先从中职开始

截至昨天下午,北京市教委开设的征求意见邮箱中已有不少市民留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褚宏启教授曾参与过北京教改纲要的专家座谈会,他认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高中教育应分段实施稳步推行,北京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有限,过度放开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妨先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入手。目前,大部分中职校都面临生源萎缩,建议这些学校向在京务工的流动人口放开,允许他们在京参加中考,并报考北京的中职校。

在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放开普通高中的招生,这样更利于社会稳定。

■纲要其他要点解析

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纲要】深入推进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解读】此前,综合素质评价曾应用到小升初的“推优”。高中新课改后,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录取结合,尚属首次提出。

赵学勤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实现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的结合打破了过去仅把中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录取模式,强调了多元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必须有完善的操作程序,还要取决于高中招生改革的多样化。

部分科目一年将多次考试

【纲要】普通高校以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以高中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择优录取。对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学生,试点推荐录取。对在工作实践中具有特殊才能和特殊贡献的人才破格录取。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

【解读】早在2007年,当时的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在北京两会上就曾呼吁:高考报名社会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也多次在全国两会上递交相关提案。在他们看来,当前的学校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情况非常严重,升学率几乎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实行高考报考社会化,升学率不再按校统计,使学校摆脱压力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纲要中提出的部分科目试点多次考试,赵学勤表示,这将作为对高考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可以尝试着去推进。国外能实行多次考试,前提是这种考试是一般能力测试,而我国现行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录取制度不改革,多次考试也难以实现。

附:关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2008年10月,北京和其他8各省市(上海、辽宁、江苏、河南、湖南、广东、重庆、新疆)与国家同步,正式启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对未来十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纲要制定工作自启动以来,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多次在不同范围内征求意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征求有关方面、专家学者、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意见。先后征集各方面意见近千条,做了多次修改,形成目前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我市市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规划纲要》,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0年10月13~20日向社会各界开展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全文刊登,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guihua@bjedu.gov.cn)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函请寄: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09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转《规划纲要》工作办公室。邮编:100031。

特此公告。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二O一O年十月十三日

未来十年,高中教育将得到普及,义务教育将在县或区内实现均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将在流入地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甚至可以在当地升学……昨天,在众多起草专家的解读下,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教改十年纲要展现出这样一幅美好的前景。

打工子弟当地升学有望

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884.7万人,全国每百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就至少有6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来十年,他们不仅将逐步在流入地平等地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还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以本市为例,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超过40万人,且每年以三四万人的规模递增。未来3年,本市将努力解决他们在京享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12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可进入公办校就读。

虽然这些孩子能在流入地的中小学借读,但却因户籍制度所限,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我国各地所学课程存在差异,一些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读到高中,离开家乡已有12年,回家高考,所学课程已与当地考试衔接不上。”参与起草纲要的一位专家说,这也是将“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写入教改十年方案的原因。

这一工作也已写入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的调研工作将很快启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表示,这一办法出台后,将不会立即在大城市推开,会首先选择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的二线城市先期试点。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目前,我国各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平衡,贸然“放开”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限制,将会导致大家都跑到北京、上海这些地区参加高考,城市将不堪重负。据透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升学办法的出台将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户籍制度没有了,就不存在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了。”袁振国说。“还可以在中职上动脑筋。”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建议。目前,由于本地生源的下降,北京中职学校近年来生源不足,很多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在高考户籍地报考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之前,这实际上可以成为打工子弟在当地升学的方式之一。(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为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 实现教育覆盖 中国教育在线北京青年报 邓兴军 2010-04-09

8日记者获悉,近期市教委拟向携带适龄子女的来京务工人员发放“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同时深入自办学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为所有自办学校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这在本市还是第一次。对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

市教委表示,为了进一步妥善解决好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到2012年左右基本实现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目标,研究制定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

宣传卡主要是向广大随迁子女积极宣传在本市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工作要求和基本程序,引导广大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接受安全、良好的义务教育。此外,还向社会公布了各区县教委政策咨询电话。市教委明确要求各区县教委要组织本辖区中小学校认真学习随迁子女在京就读的有关政策。

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积极予以接收。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报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宣传卡拟通过市有关部门协助发放。

登记卡主要面向的是目前还没有进入公办、民办学校,主要在自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由各区县教委下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同时将学生基本信息统一录入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临时学籍登记表》,以登记表中学生的信息为基础,建立随迁子女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将来建立随迁子女临时学籍奠定基础。

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通过这些措施,市教委力图实现随迁子女教育全覆盖,并纳入本市正常工作范畴。

北京市教委:随迁子女在京借读不收借读费4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今年小升初工作已经启动,市教委承诺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并表示不收借读费。

北京市教委表示,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借读,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文件精神的意见》(京政办发[2008]50号)规定办理,不收借读费。各区县教委要采取措施,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切实做好本区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北京市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入学登记卡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报 王超群 2010-04-12

中小学接收随迁子女实行“首接负责制”

2010年,北京市将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发放入学登记卡,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时实行“首接负责制”。同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由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这是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教委获悉的。

为做好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制作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各区县教委要认真组织力量做好政策宣传卡的宣传和登记卡的组织登记工作,为将来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据了解,政策宣传卡拟由北京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市公安局协助,在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入户登记和来京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时发放。登记卡将由各区县教委组织专门人员逐校逐人登记。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

按照北京市教委统一要求,各区县教委于4月23日前完成本区县学校学生信息登记工作,建立区县随迁子女基本信息数据库。此后,临时学籍登记表还将于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后两周内定期向市教委上报。

下载家长给子女上学的学校捐款的协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给子女上学的学校捐款的协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定向捐款协议

    定向捐款协议甲方:云和县xxxxx有限公司 乙方:云和县慈善总会 现有高胥村村民xxx,女,52岁,身份证号为:xxxxxxxxxxxx。因手割伤成伤残,住院治疗,已用大量医疗费用。现甲方将安排帮扶资......

    学校给家长的感谢信

    学校给家长的感谢信 感谢信一 尊敬的学生家长: 家长会的圆满召开,得益于孩子们的全力配合与您的支持,在此我代表xx班全体科任老师向您表示感谢!近几天,我们本着引导和志愿的方式......

    2016家长给学校保证书

    2016家长给学校保证书 家长给学校保证书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保障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我校开展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承诺活动,每位学生及家长自觉做......

    家长给学校的承诺书

    家长给学校的承诺书 篇一:家长与学校承诺书 校(园)交通安全承诺书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保障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我校开展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

    家长给学校的建议书

    家长给学校的建议书 家长给学校的建议书1 敬爱的学校领导:您好,我的女儿今天走进这所优美的校园,有幸成为你们的'学生,作为她的母亲,我想对您说:我们希望您和其他老师,关心我的女儿......

    家长给学校的表扬信

    家长给学校的表扬信 家长给学校的表扬信1 尊敬的祝校长:您好!我是贵校四年级五班学生张杰的家长。昨天,在学校的第二届感恩节上,我的孩子被评为学校的孝敬之星,作为家长我们感慨......

    家长给学校的感谢信

    家长给学校的感谢信家长给学校的感谢信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你们学校一位学生的家长。我们家是一个贫困的家庭,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学校对于孩子和我们家庭的帮助......

    学校给家长的一封信

    2016年寒假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 2016年新的乐章已经奏响,我们带着2015年的丰硕收获,迎来了2016年的寒假生活。在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已圆满完成了本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