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杜郎口肥皂泡的彻底破灭
“高效课堂”:杜郎口肥皂泡的彻底破灭
——N年目睹教育怪现象
从当初的的“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的模式到最新的“学杜郎口中学,不必砸掉讲台,不必死扣‘三三六’,不必全都镶上黑板,只要记住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就可以了。”新诠释,已经宣告所谓的“高效课堂”肥皂泡彻底破灭了。
——作者手记
一、大陆教育是最容易产生神话的土壤
假如一个医药报刊的记者以医学专家自诩到处讲学,假如一个体育报记者以权威教练的身份满世界推销“超级训练法”,你一定会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然而当一个教育报刊记者发明一种“理念”,设计一种“模式”,声势浩大地在全国范围推广的时候,教师不但必须得俯首帖耳、言听计从,甚至必须得奉若神明。因为“中国课堂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惟有他们才可以拯救。于是,一个只有几百学生,教师学历严重不达标,靠家族式管理的“杜郎口中学”成了“中国课改圣地”;一个没有任何后续学历的中专生校长转眼间戴上了师范学院“硕士导师”的头衔;他们鼓吹的“不会英语却可以教好英语”的范例成了高效课堂的经典;“课改是最大的政治”成了他们最响亮的口号。他们宣言:课改不能改良必须“革命”。“课改是日心说”,是“21世纪哥白尼的大革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记者=教育家”在中国大陆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个口号(理念)成就一个“教育家”,一篇报道成就一个“教育家”,一个“状元”成就一个教育家的现象层出不穷、司空见惯。只是动静和规模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大——成立全国名校联盟,举办“恢弘”的课博会,靠收取听课费而富甲一方。
二、神话究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如果真要去考究制造“神话”手法的话,那真让人大跌眼镜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无非是首先编一个似真似幻的情景极大地激发你的好奇心。比方说:我能把自来水变成油。我能伸手从空中抓一把银子。你给我30万我能把一个婴儿“培育”成爱因斯坦。你参加我的“想象力培训班”我可以把你的孩子变成神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你信不信?不信你来亲眼看看啊(当然不能免费)!你不看怎么知道不行呢?
拿杜郎口为例——
主题:一所因教学质量太差而几乎关门的乡村中学突然起死回生,并一跃成为全国最耀眼的“明星”。
关键情节:疯狂课改,“课堂上乱哄哄的,学生们都在嚷嚷,不时有参观者进进出出,简直像个菜市场”(摘自天津中学 参观者描述)。0作业,0考试,100%升学率(李炳亭语)。
理论包装:以人为本。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背景设计:砸掉讲台,封教师嘴,文化墙。
圆谎办法:当你发现原来所谓的“超市”“狂欢”的学生早已经“预习过了”时,立马再编“理论补丁”——导学要先行、预习是关键。当你发觉他的经验你根本学不了时,立即丢掉“先临帖再破帖”、“你不知道怎么做你就去做”的说法为斥责“谁让你照搬照套,不学精神呢”?只怪你没脑子,只会东施效颦!你要领会“以人为本”的精神!那到底怎样做才是以人为本呢?你自己回去想吧,自己检讨去吧。到底怎么学?一头雾水。不行你再来参观学习啊。
点缀:悲情故事。比如“崔其升是最累的”,“一天听8节课”,“别人吃饭他还在工作”,“累出一身病”等等,等等。
三、洗脑方法大揭秘
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或者说是一个骗局,能够轻而易举地让一所规模不大、地处偏僻、教师水平不高的乡镇初中每天有“上千人”来听课,达到年均1000万的收入,还带动了地方餐饮业的大发展,确实有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痴迷,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由此我才更深地体会到赵本山《卖拐》系列小品深刻的社会讽刺意义)。经过研究,笔者发现李炳亭的洗脑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所用的洗脑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平面媒体狂轰滥炸。首先以《中国教师报》为主阵地,连篇累牍,不惜大量采用整版篇幅报道,形成“强大舆论氛围”。然后有《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为之敲敲边鼓,其权威性就“至高无上”了。
(二)大肆开“学术讲座”,传经布道。正如李炳亭本人所说,整天飞来飞去讲座,累死了。他的讲座有一个核心诀窍,用他的话说就是听众要“把杯子洗净”——你得先把大脑中“传统教学”的信息彻底清除(否则你就无法接受他的真经)然后再接受他的信息,按他设定的逻辑进行思维。
(三)对外恐之以害,诱之以利;对内恩威并重,软硬兼施。譬如先把传统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打“零分”“负分”,“制造痛苦”,“摧残学生”“效率极低”;只要用我的模式,立马学生成绩飙升,个人飞黄腾达(职称、荣誉、金钱、名校、名师都哗哗地来了!李炳亭均有“论述”,不再转引了。)对学校教师说罚款你当场掏钱,要给你奖金也是即时兑现。丈夫当校长,老婆做副校长。一统天下。
(四)拉大旗作虎皮,充分利用行政资源。找专家、学者、国家级泰斗装门面,游说教育厅局长、地方行政大员为其撑腰。这样就足以横行天下无阻挡了。
四、揭破骗局小验方
(一)访一下。俗话说新贵最怕老邻家。微服私访到当地老百姓家打听打听。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二)想一下。学校究竟实际控制了学生多少时间?“课堂”外的时间都在干什么?
(三)问一下:既然效果那么好,李炳亭还说“可以出大师”的,那学生每年发表过多少文学作品?参加过多少次英语、数学、化学、美术、书法、生物、演讲、辩论、文艺、体育等省市或全国竞赛(活动),成绩如何?
(四)考一下。撇开给定的材料,和学生聊聊天,看他们实际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究竟怎样。
(五)将一军。请李炳亭等“教育家”、“名师”到你们学校上一节示范课。看他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千万别听广告(讲座),就看疗效(课堂操作)。好了,这已经足够了。上述不管那一条都可以让真相大白。假如你要按他的“套路”走,那就会陷入迷宫永远也绕不出来了。
五、正面谈一点教育规律
(一)从《人民日报》报道看,所举最有说服力的还是“升学率”。在升学率的大前提下,片面提出“向一堂课要质量”其实是一种“绝对功利”的思维。因为学习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而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高效课堂”提法的实质是竭泽而渔的“速效教育”,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你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放纵式课堂才是可能的。
(二)在封闭管理的学校,所谓“课堂展示”其实不过是玩了个“时空转移”的小花招。将“灌输课堂”转移到“课外”,把作秀作为“正式课堂”演给观众看。要想保持整体的较好成绩,学生的负担只会加重不会减轻。勤奋出成绩是学习上的一条不变真理。
(三)真正的教育家只能从教育一线产生。如霍懋征。没有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教育家”没有依据。
(四)真正的高效率教育只能是“因材施教”。六、一点忠告
作为一个知名记者,不深入基层沙里淘金钻新闻,却钦差大臣似地飞来飞去、发号施令、传经布道,别说与“教育家”不搭嘎了,就连“记者”也徒有虚名了。一家报纸公开宣称放弃客观性,热衷自己提理念、自己设计模式、自封领袖、自己推广、自己制造新闻、自己宣传,确实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却也走上了一条办报的死胡同。早收、早了、损失最小。假如还要硬撑。那么我要问——
假如有一天,有人以事实揭露这一切完全是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闹剧,谁敢拍胸脯出来承担法律责任?
千万别忘了。只要在杜郎口工作、学习过的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不会人间蒸发。他们对真实情况是最清楚的。
还有过去的报道、李炳亭的“著作”、讲座等资料,都是白纸黑字,可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却永远抹杀不了原始记录。附录:
一、参观者关于杜郎口“高效课堂”的描述
“„„三面黑板;学生的课桌一改传统‘秧田式’,变为‘小组式’,每一小组 6—8 人面对面而坐,看上去有点乱;老师在课堂上只 准讲十分钟,多一分钟都要挨罚; 上课时,学生随时可以拍桌子站起来嚷嚷„„” 令卢老师感到惊奇的是,虽然杜郎口中学每间教室都全天候开放,在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但那里的学生对这些随意穿梭在教室中的来访者竟然“目不斜视”,南开区某初中数学教师刘老师这样描述他学访时见到的情景: “那是一堂初 三数学课,老师讲了没几句学生就讨论起来了!不到 10 分钟,教室里 ‘全乱了’!只见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同学腾一下子站起来走到教室南面的黑板前开始演算公式,然后大声地讲解起来,接着其他学生呼啦一下全动起来了,都从座位上跑到那块黑板前围成好几层,最前排的学生基本是蹲着的,有的干脆坐在地上,后面的大都站着,有的甚至趴在前一个学生的身上。当第一个‘小先生’讲完后,另一个‘小先生’又主动站出来讲自己的解法,不仅分析了题意,还有解题的思路,同时还有相关知识点的回顾,甚至连本题的易错点及解题的方法归纳都一一罗列出来了。” “这些学生做得分析甚至比一般老师的讲解还要深入,当时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知道这节课真正的老师到底在哪里。
二、李炳亭说明
“这是因为当年杜郎口中学师资严重匮乏,校长不得已出 ‘奇招’ 干脆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先让成绩好的学生给成绩差的讲,学生自己出考题、批改考卷,没想到还真起到了奇效。”
三、学生“自己”的口号
“我的课堂我作主,快乐课堂我称帝”,“课堂是自己的,如果被别人占有,那还了得”等等。
四、我的感悟
陶醉在自己的奇思妙想之中,然后以为天下人都是傻子.人为树立的典型。
除了表演给大家看的展示课,其他都是标准的应试教育。课时严重超标,开课不全。
李炳亭先生原是《中国教师报》驻山东省记者站站长、首席记者,中国教师培训基地董事长,现是:《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编辑部主任、中国教师培训基地董事长、“中国名校共同体”、“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中国课改新闻网(济南网聚教育咨询公司企业网站、济南网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间组织)的发起者,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教育充满了愤怒的批判家、颠覆者和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唯一的清醒者,先后有《杜郎口旋风》、《高效课堂二十二条》等8部教育专著。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因杜郎口而出名,杜郎口也因他而闻名全国。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杜郎口及学习“杜郎口模式”的所谓的“中国名校共同体”到底是怎样一种模式。
杜郎口模式的关键之处是课堂教学模式,分为“预习、展示和反馈”三个环
节,其模式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严格控制教师在课堂上的发言时间,一切均以学生自学为主。按理说,这个模式的确不错: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对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理想课堂么?这不就是摒弃了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创新课堂么?
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国家对初中生的课程设置是有严格要求的。哪个年级开设几门课、每门课每周上几节,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证明了的。可是据我的调查:杜郎口中学的数学课每周平均达到12节(09年4月),共同体的“名校”之一天卉中学的数学课也每周达到了10节以上(09年7月30日),超出了国家要求的课程设置的2—3倍!请问:这些时间是从哪里来的?一是他们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全课程,那么他们很明显不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比如杜郎口中学的体育课只有2节,而国家要求的是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四年级都是3节!那么,他们就只能加班加点了,加班加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么?而事实证明,他们这2所学校,不但没有开齐开全课程,而且全部存在加班加点现象!
我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出了8部教育专著的“中国教师报”驻山东省记者站的站长、首席记者、常年驻扎在杜郎口基地的李炳亭先生,难道这个现象您就没有发现?还是您知道而权作视而不见?这就是那位口口声声喊着“**与彻底的颠覆”传统教育、高声呼喊“杜郎口就是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圣地”的李炳亭先生的见识么?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如果您认为我说您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您感觉不舒服的话,那就送您两个字:您就是标准的打着教育改革的名义谋取最大程度的名和利的大骗子!骗子!
再来说一下这个所谓的自封的“中国名校共同体”,说白了,就是李炳亭先生把杜郎口的校长崔其升先生封为“教主”,自己做“军师”,以大部分民办学校校长为徒弟的“宗教共同体”!他们以杜郎口为样板,以中国教师报为宣传媒体,以所有缴纳26万元会费加入组织的、大部分为民办的学校为基础,以所有高额进校的学生为羔羊,互相吹捧,共同牟利!
李炳亭先生说:与传统教育的决裂要彻底,是**的彻底颠覆,就象人离婚一样,绝对不要再藕断丝连!请问:这样的颠覆与红小兵有什么区别?再说:人离婚了,就一定要坚决不能复婚么?不能复婚的,自然不能复婚,那么还有好多人的离婚时因为一时的误会呢,还有好多人要考虑自己孩子的未来呢。这样的打擦边球的、哗众取宠的比喻,您认为高明么?恰当么?
李炳亭先生说:学习杜郎口,就要完完全全的照搬照抄,这叫临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破贴,意思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是我想问的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那么,不同地区不同大环境的学校,如何做到照搬照抄?是不是完完全全的把他们的课程设置和加班加点全部学来?再者:这个做法与剔除传统教学的糟粕,吸收传统的精华的做法,有什么区别?这难道不是改良么?这难道是“**和彻底的颠覆”?真是自相矛盾到姥姥家了,可笑至极!说白了,您不过是为了谋取利益,鼓动所有学校都去杜郎口和您自封的所谓的“中国名校共同体”去交学费罢了!您可真能忽悠,您不去
经商可真真是屈才了。当然,您现在也的确是批着教育外套的商人,大才呀大才!
第二篇:高效课堂 杜郎口启示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解读》
报告人:崔其升(中国名校杜郎口中学校长、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十佳创新校长、全国目标教学十佳校长,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长)
从课程设置上来讲,我们原来的课程设置是单一型分学科的,这样的一个课程设置。现在,特别是高中的新课程他走向的是一个多样化的综合性的课程设置。因为没有一个知识学了之后将来解决问题会单纯的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他都是一个综合的。所以他都是从人的发展来解决的。比如一个杯子,我要买它,它有很多知识,比如它的外形好不好看,这是从美学到角度来讲的;它的价格适不适合我,这是从数量来讲的;在一个这个杯子耐不耐用,这是从质量上来讲的。所以说你学的最终的知识他是综合知识。而我们现在很多知识把它支离破碎的肢解,肢解开之后掰碎了再给学生,其实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就像我们的课堂上本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我们给把他复杂化,一个简单的问题把它肢解开,然后给他,没有一个整体建构的观念,没有一个系统的观念来做这个事情,所以最后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支离破碎的,没有整合起来的,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所以这样 的知识你想他学起来是非常累的。所以我回头想,我的地理当时为什么不好就在这里。因为地理他是一个空间概念非常强的,我的老师没有给我讲到这个地方,而且我对地理太不敏感了,每天我都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放在地理上,可地理又不出成绩。外语几乎不花费多长时间,可外语从来没有低过90来分。这种情况,我回头想一下,这个知识怎么过来呢?地理是给你一个口诀编个口诀,然后死记硬背,背到最后满脑袋浆糊,一塌糊涂,记不住,因为没有任何的空间概念,所以当我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审视教学的本质,学科的本质,把握住本质区教学的话我想最起码源头不错。如果源头没有把握好的话,没有领悟他学科的本质是什么,那这个学科教起来是非常费劲的。学生学起来也是扑朔迷离的,难以捉摸,这是从课程上发生的这样一个变化。我们现在高中要搞综合性学习,现在初中,小学也是在走这样一个方向。这个教育这一块不能脱节。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不能脱节的。而我们有的时候把孩子在幼儿园时就给她堵到书堆里去了。郑渊洁说过一句话: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不是赢在起跑线上。当别的孩子都忙着报这班报那班的时候,不一定跟风,随波逐流,因为你的兴趣没法强加给学生,所以在这过程中你可以培养他一些美学的观点,具备一些这方面的美学知识,艺术的修养等等,这是有必要的,但是你要是恨铁不成钢,非要孩子走这个专业,那就是对孩子的一个伤害。从教学方式上来讲我们传统教学是单项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而现在是一种多边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这里有一个对比,用传统的一个教的方式换多种方式处理同一个问题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搞的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统计,一个分析。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大不
一样的,从学生对所教内容的记住平均率,教学方式记住百分之五,改成学生阅读的方式去获取这个知识他可以记住百分之十,如果改成视听可达到百分之二十;老师演示百分之三十;学生讨论百分之五十;学生实践百分之七十;学生教别人百分之九十五。我们在课堂上做的就是这个工作。就是说让小组学习成为班级里重要的单元来做,让小组长作为班级学科老师的得力助手。你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因材施教。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因材施教,到现在我们一直在研究因材施教,我们解决了吗?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三个障碍没法解决。一个是我们的课堂老师是一对多的,一个老师面对60多个学生。第二个,学生的层次是千差万别,可以说,每个层次都是他自己,都不可能完全归到某个层次上去,每个层次都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这种方式可定没法完成。第三个,师资不可能达到像搞家教一对一这种情况;还有一点,就是教学形态没有发生一个变化。我们现在高效课堂要从课堂形态上发生变化,改成小组学习,而不是老师一比六十,一比五十,而是改成一比六或一比九,也就是六个小组或九个小组,老师面对的学生其实是面对的这六个学生,九个学生,然后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之后,六个学生,九个学生再把他的小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动车组的这样一种自动自发,自觉自愿的一种学习方式。于此相反的是,现实中我们老师往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恰恰和这个记住率是相反的。也就是说,讲授采用了百分之九十五,学生阅读采用率八十;视听占百分之七十;老师演示占百分之六十五;学生讨论占百分之四十五;学生实践更少,学生教别人就更少,百分之五。其实学生教别人他是因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当你把这个知识教给别人的时候可肯定知道了。杜郎口的学生能即兴编出口诀来,如果他把一个口诀都能编出来的话,他对这个知识已经是内化了,理解了,他才有可能编出口诀,绝对不是表演。多边交互式的学习可以用实验来验证。它和单一说教式的学习,肯定效果是不一样的。(一张纸,两种方式搞游戏。一个是说教式,老师讲,学生听、看。第二种方式,学生分小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互式的学习和单一说教式的学习是截然不一样的。从学习方式上发生变化,原来是教学生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记,以一种接受式的学习为主。而现在新课程讲的是自主、合探究式的。这符合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既是交往他肯定要有互动、要交流、要传递、要表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这样一个过程。从学习行为上来讲,传统教学他是一个集体化的,无个性,个体式。一对多,统一要求,学生分散的无组织,个体性的;而现在的有效教学是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式的一个学习。传统教育是插秧似的,座位编排是插秧似的,就像我们现在这样。而现在有效教学一般搞起来时你肯定要搞分组的这样的教学。你只要课堂形态不发生变化,很难把它形成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所以说,你必须得有行,没有行你
很难达到神。传统教学讲究重结论轻过程。比如说蝉,蝉蜕变,成了知了。如果嫌它变得慢,帮它剥开,它就会死掉了。它一定要经过这样一个痛苦的挣扎的过程使它羽翼能够丰满起来,翅膀逐渐变硬,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它才能存活下来。而你不给它提供一个它自主体验的过程,直接把结果给了它的时候,你其实就是一个包办代替,最终会伤害了它。像我们的婚姻一样,过去包办婚姻,很多家庭都不幸福现在让他自己去体验,谈恋爱,谈一个不行,再谈一个,直到最后找到自己的意中人。这个教学也是这样,现在就讲究过程,把过程与结果有效的衔接起来,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他所获取知识的过程一定是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你不可能把干巴巴的没有任何生命力的知识直接灌给他,他也接受不了,他必须有他自我建构的过程,自己建构知识,这叫学生的知识的个人意义。只有他具备了知识的个人意义的时候,他真正内化为他的知识。通过最近发展区,每一个学生都有他最近发展区,有的时候我们感到非常困惑,我们教学生用我们的方式教他,他就是不会,但是他的伙伴和他一说,他就到了他的发展区,很多反而问题迎刃而解,化难为易。每一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都不一样,因此他一定要经过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个就是现在要讲的重过程与结果的一个统一。传统教学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而我们的有效教学是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什么是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呢?举个例子:我们课堂上有的孩子告诉我,他说,我们课堂上有三个传奇。第一个是有的小孩每节课都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但是每一次考试的名次他都中等。第二个传奇有的孩子从来不回答问题,但是每一次考试名次总是第一。第三个传奇是有一孩子好问问题,问多了,老师不让问,他就让别的学生问,他不问,他去板书去。他的成绩在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他的刻苦才拔尖的,考上北大,清华的有几个是复读靠上去的?基本上都是硬件的孩子,他们上高中的时候都刻苦吗?不,他就是会学习,智力好,学习能力强。学习非常刻苦的孩子你要分析他一生的话未必就非常完美。有时我们要让孩子苦的有价值,苦的有意义,而不是苦了之后,最后高考完了我可解放了,我可不用学习了而不是这样一种状态。
学思不结合,知行不统一,有的是学而思,有的是学而不思,有的是思而不学,有的是知而行,有的是之而不行,有的是不知而行,有的是不知不行,所以说出现了千差万别的学思不结合,知行不统一的一些排列组合。这里面说白了就是有这三种情况:有的孩子他善于动脑,善于思考但他表达的可能不利索,这样的人容易成为哲理家、伟人和思想家,他想问题想得多,他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是心直口快型的,有啥说啥,这样的人容易得罪人;还有一种,不想,随声附和,如老师说,对不对,他不想就说对。其实最重要的是动脑,高效课堂讲究动,让学生动起来,让他思维活起来,心动、神动、身动。
从设计上来讲,一个是完成教案,从创造的角度来讲,有效课堂他要完成学案。用教案教和用学案学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重点接触高效课堂这个理念的东西。一个是高效课堂个性化的解读,这个没有教材的,是我们开发的课程。高效课堂的一个个性解读,高效课堂他是属于有效范畴,它是相对于负效教学、无效教学低效教学、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而言,负效课堂他是误人子弟的课堂;无效课堂他是目中无人的课堂;低效课堂他是知识本位的课堂;有效课堂他是学生本位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主体多元的课堂。什么叫主体多元呢?一个是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他就是他自己,他要做最佳的他,他要演义他最佳的人生,他不是别人,他就是他,这是它的主体性;多元性是什么呢?加拿大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他有他们的不同的方向,甚至从幼儿园你就会发现千差万别,不一样了所以说他是多元化的,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有老师可能说怎么有负效课堂呢?怎么有无效课堂呢?难道老师可以离开课堂吗?当你把学生的兴趣泯灭掉的时候,当你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的时候,带你的教学不能给他带来他个人意义、不能有新的体验或知识增长的时候,当你的教学没有促进他深层的思考、思维没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教学要么是负效的,有么是无效的。所以说有效教学一定是能唤醒学生沉睡潜能的教学,激活学生封存记忆的教学,开启学生幽闭心智的教学,放飞学生情感情素的教学这一定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校教学。这里提到的高效它有三层含义。一个是高效率,一个是高效益,一个是高效果。高效课堂并不是说最短的时间里教最多的内容,这只是讲了一个高效率。但还要考虑他是不是高效益,也就是过程当中他有没有能力的培养,有没有情感的培养,要考虑这些因素。不仅学了这些东西,而且学会了,并且会学了,乐学了,还会创造性的学习了,就是这种境界。高效果是把学习达到一个较理想的结果。一个国际著名的管理大师,他这样比喻,当一个产品投放市场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要正确的做事的问题,就是说,比如说这个杯子,我用正确的方式去制造它,然后把它投放到市场上但是这个杯子市场不欢迎它,这样杯子卖不出去,你的效率再高,也无济于事,也只能赔钱。怎么办?你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如果你生产的杯子市场是供不用求的,即使你效率不高,投放到市场一样赚钱。这就是高效益。如果让我二选一的话,我宁可选择高效益。这是正确的选择,而不选择高效率,那是正确的做事,这是两种观念。正确的做事的话,你的方式再正确,如果南辕北辙,你最后做的正确的事也是劳而无功。反过来讲如果做的是正确的事就会事半功倍,这就是高效率、高效益的概念。就想穿玉米地一样,看谁穿的快,看谁掰的玉米多,看谁胳膊上口子拉得少,有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问题。比喻到学生那里去,就是:穿的快,这是学得好的问题;掰的玉米多,这是最终达到好的效果的问题;没受伤这是学习情感的问题,就像他答错了,你
劈头盖脸的批评他,第二节课他肯定不举手发言了。所以我们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心理环境。百分之70的学生是因为害怕答错了,老师批评他,学生笑话他,所以他不回答问题,因此老师要鼓励他。展示无错。高效的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第二个理念是他的灵魂,就是你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孩子异地找妈妈、九岁的孩子撑起一个家、三岁的孩子照顾生病的妈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当小老师,你只要相信他。没有尊重就没有爱,它的前提一定是源于尊重,信任。如果你的爱是包办代替的话那爱的方式就不对,导致的结果是事与愿违。所以说你要相信他、你要解放他。我发现,我们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在孩子那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和很好的建议,甚至比我们老师想的还周全,非常了不起。这样的一个孩子道出了高效课堂的本质,我们课堂有的环节不高效,就是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所有的学生只能听他展示,我建议这几块黑板上,凡是不会的学生走到他不会的这块黑板上去,由会的学生给他讲,这样老师可以巡视,了解。我们追求的就是这个效果。管理上也是这样,我们不相信学生,我们感到学生什么事也不能管理,我们一放开他们就会乱,甚至调皮捣乱的学生我们不能委以重任,其实如果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相信他,尊重他,如果他跌了一次跤,你鼓励他,关心他,爱护他,他肯定会给你很多很多惊喜。
高效课堂的三个一体。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学生课余时间非常多,学生要求自主学习,晚自习老师不能进课堂辅导,怎么办?我们要考虑课前、课中、课后给他什么,应该他怎么做。现在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
高效课堂理念六项技术要领,这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技术要领,导、学、案是路线图。小组学习定成败,我们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就相当于一个小班,原来是一个班级我们把他分解成六个小班或九个小班,每个小组里都有不同程度的学生存在这样就形成一个小组学习的团队,我们抓的是小组的学习而不是班级集体的学习。学情调查是起点,独学、对学、群学是方法。独学是自主学习,我自己,我独立学习;对学是两个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对学,每个小组都有A层次的,B层次的,C层次的,可以学科分层次,也可以课堂分层次,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不是给学生贴标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的时候有共同语言的学生进行对学,这样他才有话语权,彼此的话语权。如果你一个A层次的学生和一个C层次的学生在一块对学,他根本门不当户不对,他没有话语权,C层次的学生只能听A层次的学生说什么是什么,他是权威。而对学不同,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对这个问题他们可以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的结果能够巩固他刚才没有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群学就是看谁有帮扶结对子的学习了。我们搞的课堂上的一种讨论是一种比较粗线条的讨论,没有细化到如何进行讨论上去,怎么
样才是有效的讨论,而不是说下面请同学们进行讨论。那么讨论什么,谁跟谁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讨论,分不分层次等等这些细节我们都没有考虑,所以我们的讨论往往是无效的,低效的。展示反馈评价是手段。就是说真正的学习是学生的自学,自学是受用他一生的学习。我们就是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自学开始培养他。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他怎样才有驱动力呢?美国奥术贝尔心理学家提到内驱力有三种情况:一个是认知内驱力,就是知识本身他感兴趣;一个是自我提高内驱力,他有自我提高的愿望;再有一个是附属内驱力,你给他附属一些动力,我们现在的展示、反馈、评价就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来去影响他,有些孩子他不用展示、反馈,他会自学自愿的学习。有些孩子你必须叫他展示。
达标测评是观念,达标测评最后我们要落地进行检查的,这节课学得好不好,一定要有一个达标测评。
我们现在需要了解的是学生学得最好的情形,你要把握住,心里有数。然后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做引导。第一个就是有兴趣的时候这是我们公认的,首当其冲的,排第一的就是兴趣;第二个就是精神最佳状态,他的状态不是太紧张,他不会因为老师提问,不会而受到批评,他的心理状态很放松。这个你能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就像公牛看见红布一样马上就上,处于一个最佳状态。第三就是教学内容课程多种形式呈现,用多种形式呈现的时候,他学的最好。再有受到质疑挑战的时候,意见不统一的时侯,同学彼此之间就会搜肠刮肚的来搜索自己的观点,来维护它。这时他肯定重新进行审视,重新进行思考,研究。这个时候,质疑对抗效果最好。发现知识个人意义的时候,自由探索与创新的时候,被鼓舞,被信任的时候,确实是精彩。有效的质疑对抗,这个效果是最好的。也许这堂课没有完成你预设的10道练习题,但是也许他完成3道练习题这个效果比完成10道、100道练习题效果都要好。我们一开始搞高效课堂推进的时侯,有的老师说,我这堂课怎能完不成啊?当然有操作技术的问题,还有观念的问题,这样的课堂他并不是说你必须原原本本的把所有的题都讲了,因为它是开放式的课堂,互动过程当中有可能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交流,合作。他不以你老师的意志为转移,再一个你老师也不能因为时间的问题而责难他,尤其是这个探究的知识非常有意义的时候,你让他探究就是了。因为他只要把这个问题探究清楚了,这一类问题解决了,他将来再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那就不是做100道,几十道题的问题了。更高的自我期待,能学以致用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第三个部分就是课堂技术篇。我们叫他五步三查。这个基本模式,它是整合了我们现在很多共同体学校的一个课改的模式,然后提炼一个最朴式的模式,然后用最简单易做的方式来进行操作,几乎所有的老师听完之后他都能感到操作起来都很简单的。我
们熟悉一下这个流程。我觉得技术问题,以前我们课堂不这样谈,谈课堂是教学的艺术,很少谈教学是技术,其实首先教学应该是技术,才能够在谈到艺术的层面上来讲。就像李小龙他没有永春拳,他不练蹲马步,扎梅花桩等等这些,最后他能有截拳道嘛?他能集百家拳法于一身,最后创造截拳道吗?所以首先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还是要回到技术上去解决。一定有一种办法可以更好的去解决问题,所以说这就是技术,而不是盲目的、虚空的艺术。要结合我的学校,结合我的学科特点,结合老师的教学个性等等这些来去做,将来你会发现做什么都做不成。这里边他一定有个办法。
五步三查,哪五步呢?第一步,读学。在课堂你的课时不一样,有的一节课可能是两课时,可能是三课时,你可以把它分解开来做。如第一节课我做读学;第二节课我做小展示、大展示;第三节课我做学案整理,达标测评的反馈。我把它整合成一节课来说的。对学,群学是在一起的。所谓小展示就是在学习小组内的展示,就是他们在讨论、分享学习成果的时候,为了大展示首先预演。要首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这比大展示重要。所谓大展示就像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一样,我要讲给大家听了,我们要互动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大展示的概念。最后有一个学案整理达标测评。三次学情调查:一查是在读学的时候;二查是在小展示的时候;三查是在学案整理、达标测评的时候。就是说你首先在这堂课开始,你一定要给予学情调查,没有学情调查你这堂课针对性肯定是不强的,而且在整个教学环节过程当中每一步都要有学情调查,老师的角色在堂课当中绝对不是讲着、教者,而是一个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共同体。说白了,老师在课堂上在巡视、在指导、在点拨、在启发,是这样的一个具体的职责。不是传统的教啊,讲啊那种职责。导学案它不是习题集,它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这里边还提到了分层次的问题,这是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等等这些问题。
五步:第一步就是读学、学习目标自提、学习计划自定、学习对子结、学习方法自选、学习进程自控、遇到问题自译、个人观点自表、有关资料自集、课堂练习自选、学习效果自评,是这样子的。能不能达到这个状态?我说完全可以的。有些老师在这方面是不用教的,学生会自己学的。老师教的精彩会有掌声;学生学的精彩,眼里会有泪花。
读学里需要注意的是哪几个问题?一个是课前的反馈。学情调查,调查到每一个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老师有这个概念的时候,你的课堂一定会发生变化的。关于导课,我概括导课,其实他就是激发学生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构建知识系统,它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看视频)这是一个导入,他有明确目标,这个学习目标也是学生在上面写出来的。也就是说,学生能做的事老师不用管,让学生做就是了,我们要学会放手的。很多事情当你想完成这个
任务的时候,你想一想学生会不会,如果一个学生会那就找学生,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小组讨论会不会,在这种请况下,不要刻意的,我完不成这个教学计划怎么办,老师一定要记住这个观点,你教的进度完成了,学生学的进度没有完成这也是不行的,肯定是不可以的。我们传统说的教学进度实际上是我们教的进度,不是教学进度,没有学的进度。我们落脚点是以学促教。用学的进度来控制。如果你编制的导学案你不是给予你学生的,而且这上面很多题目学生也不会或者说很浅显,那么水平高的学生他不用做都完成了,没有这样的学情调查,我们编制的导学案肯定没有意义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还给予了解学情。
读学需要抓住的几个关键,导学案是抓手,问题是主线。贯穿这堂课的主线是什么?是问题。问题是教学,从问题开始,老师教是从问题开始,学生学还是从问题开始,包括我们校本研究也是研究的问题。研究学生学的问题。所以真正的草根式的研究来自学生那里,而不是来自老师那里。这里边问题为主线,双色来标注。一份导学案出来,他把不会的内容用双色笔标注一下,然后到进行自我复习巩固的时候,他一看这双色笔内容就是他需要巩固掌握的内容。还有纠错本。纠错本也是必备的一个学习的手段。老师在搞单元考试的时候,只要看到导学案上双色笔的内容,这就是老师要考察他们重点要掌握的内容。所以说他肯定是高效的。甄别性非常强。
第二步就是对学、群学(看视频)。我们因该让学生带着满脑袋的问题进课堂,然后带着满脑袋的问题出课堂。第一步是揪着问题进行读学。用双色笔把不会的内容标注下来,带入对学。两个学生讨论,一开始不是先进行谈论,先要培养孩子读学的能力,然后在对学阶段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还发现通过探究有新的问题产生。
第三部、第四步教小展示、大展示。小展示与大展示的区别:(视频)所有孩子都在研究主题的问题,孩子在预演,这个过程就是强化、巩固你所学知识的过程。(视频大展示)学生分层次展示。无论是小展示还是大展示所有的孩子都要参与进去。他不是就题论题的展示,小组的学习是分层次的,就是这一个小组有A层次、B层次、C层次的学生。最低层次的学生讲思路,高一层次的学生讲做题的关键点或方法,A层次的学生在拓展延伸。展示的原则是三性:问题性、互动性、生成性。问题性的概念是围绕着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如果这个地方没有问题,也没有必要进行展示,大家都解决了。你一看,导学案上通过学情调查这个基础知识不用展示了。都会了,这样的问题不要再拿出来,不是问题了。你拿出来的东西一定都是带有一定问题性的。有问题他怎么进行展示?这个问题并不是说他不会,他会,但是容易在这个问题上引起一些错误,比如说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易错内容、关键点内容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进行展示。第二个是互动性。
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小组,他们几个人的一个展示,没有生生之间的一个互动。(看视频)生生互动中质疑对抗。老师在这里是点拨、引导。
生成性。苏联教育家的一个生成:他出了一道题,由连加改成除法的一道题。比如6个7加3,教案里备的是6乘以7加3。一个学生给他打乱了,说,我能用7×7-4,展科夫当时非常惊喜,说这个学生发现了数学的本质。其实数学上的这些线、面、点都不是实际存在的,都是我们给他加上去的一些东西,是为了便于演算。他发现了不存在的7,他发现了教学的本质。于是教师打破了原来的教案的设计,从没有发现的这个7开始讲起,开始教7,进行教学。展科夫可以,我们可能不会这样,可能会引导啊引导,同学们再数一数,再查一查是几个7呀?6个7,怎么办?引导到6×7+3。这就是既时的一个生成。这是课堂的现成的一个生成,这个生成讲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分析这篇课文,他们生成了很多新的东西,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来表达,非常精彩的。
展示的基本功要求。
展示的效果保障。展示如何才能够高效,如何才能够有意义。展示它是提升,而不是从复的讲解。这个时候肯定和你原来读学、对学、群学的时候不是照搬照抄在上面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首先的一点是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好没法上展示课。第二个是要进行追问,课堂进行追问。我们刚才看到老师的角色发生变化,都是追问,抛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点拨,叫画龙点睛,拨云见日,简称点拨。进行评价,这个评价不是说很好、很棒或者个他打一个分。评价是个立体式的,评价在这样的课堂上有很多的用处。评价的阶段性、甄断性、拓展性、延伸性、系统性等等很多方式。
第五步就是学案整理,达标测试。学生展示知识,不是系统性的展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定要进行梳理知识,梳理这堂课的整个的思路。学案整理的内容应该是一个个性化的学案,整理出来。我们说教案是唯一的,但是学案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学生完成学案,学生教上来之后它都是不一样的。这里边一个是问题整理,他的个性化的整理,重难点的整,也是他个性化的难点,他认为是难点,A层次不认为难点,但是B层次认为是难点,他整理这些知识,生成性的整理。也就是通过这堂课我们新生成的一些东西把它整理出来,然后知识的重构。然后整理纠错本,整理纠错本是导学案上的,纠错放在导学案的备注栏里,就是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情况下它有这些栏目,然后在右栏里这里作为一个老师的副备栏。因为它通过要集体备课,导学案是最好的落实集体备课,实实在在的一个工程,非常好。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备课,现在迎刃而解。因为导学案的编制它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集体智慧编写导学案,还要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就是放在课堂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层次、学情,然后你有一个备注栏
在这里副备。学生拿到导学案做笔记,学生复习的时候导学案一拿就知道整理知识在哪里,非常有利。双色笔的运用,这是学生在总结,我们双色笔要用到课堂里的板书上,包括导学案上,都要用到双色笔进行标注、强化。
最后的达标测评。这个现场的达标测评是老师准备了即时的,现实的达标测试器,发给小组长,小组长发给学生,现实进行测评(看视频)。还有一种方式,检查反馈叫对子测评。
五步三查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不单纯是课堂既法的一个操作,它含有整个的高效课堂的一个理念,也含有高效课堂教学本质性的一些东西,同时还有课堂评价,评价体系从新进行建立,课堂的组织形态也要重新构建,这里面他有很多方面形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概括的讲有理念系统、教学系统、组织系统、管理系统、评价系统、文化系统都有,我们看高效课堂,班级文化都是不一样的,和传统文化不一样的。还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导学编写问题,如何认识一般性模式问题,一般性模式他是以课堂改革起初的,初始时期的一段时间,比如说几个月后,你通过了临帖,然后你要入贴,破贴生成你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去模式化,前提是给予这种模式基础之上的,然后你再提升,再生成新的东西。
:《“五步之查”高效课堂模式的解读》
报告人:张海晨(全国著名课改专家、《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副主任、中国名校共同体副秘书长)
我们是搞教育的,也是被教育搞的,被教育搞的是一塌糊涂,满目苍郁,不堪入目。现在又开始搞教育了,肯定不能那样搞了。当初被教育搞的时候,从我亲身经历来讲,我上了高中,为了躲避地理,我选中了理科,因为初中地理我没及格过,最高分是59分。所以高中我选了理科。高考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当时我不知道大学里的地理是招理科生,所以阴差阳错我被大学的地理系录取,度过了有生以来最暗无天日的几年大学生活。好在大学生活不象中学生活那样紧张,我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中学,我看课程表第一眼看有没有音乐课,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音乐,但是没有。所以像我们这样70后让我们学的课程是残缺不全的。现在是开全、开齐、开足。效果还不错。我是从传统课堂里走过来的,现在又在致力推广我们高要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的主办方是有效课堂教学,所以说和在座各位有很多语言。一次说,我们搞教育了,坚决不能再像教育搞我们那样搞了,因该换一种方式面对新的教育生活。2000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快乐斯,他有一天晚上仰望星空,预言第二天要下雨,结果他光顾仰脸看天,一下掉在深坑里,差点没摔死,人们把他救上来他还说第二天肯定要下雨,大家都笑话他,你是一个只看到天空而看不到大地的人。后来菲戈尔证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仰望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现在回到我们教
育这样一个主题来讲,我想,我们现在的教育也是这样和在座的各位同仁我们因该致力是什么?是一种新的教育生活,是新课改生活,我们需要仰望星空,同时也需要立足大地。我想这并不矛盾。所以说从这一意义来讲,教育它应该是引领一种文化,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大众的。尤其是到大学教育更是如此,他引领的是整个国家的文化,社会的文化,我们到了一个区域的基础教育的这些学校来讲。它应该引领的是这些区域的文化。我们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上来讲是以谁为本,以家长为本还是以孩子为本,这个落脚点究竟在哪里?其实答案就是我们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家长为本。不是说我们为家庭服务,我们就一切依附于每个家庭,如果这样搞教育的话,我们会搞得非常疲惫不堪。也就是说,你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际上是让谁满意的教育?办的事让儿童满意的教育,让孩子满意的教育。如果这个孩子满意了,这个家长就一定满意了。如果这个孩子不满意,他回到家里就会和爸爸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我非常讨厌学校,那你想这个家庭他的爸爸妈妈能满意吗?所以说家庭不满意,然后社会不满意,而教育又是一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所以说政府不满意,因此说我们现在找回来找回去,找谁满意?找让儿童满意,找让学生满意,这才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我想从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生活确确实实是不能再那样活。最近这几年,中国教师报一直在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与运用,从高效课堂的概念一会有一个关于对它的解读,我想这个就是它和有效教学,它属于有效教学的一种范畴是非常吻合的。
当你面对一线老师的时候,你发现很多的理念的东西都不管用了,遇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些课堂操作层面,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所以说我们有的时候非常反对听专家这个词,有几种解读:我个人的解读是,我们需要什么样专家呢?需要真的是能够致力于解决我们老师一线问题的这样的专家,而不是专门坐在家里搞研究的那样的专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想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原来在一线教学,有一定的基础,现在又搞新课堂的有关的一些学习,希望今天上午,这三个小时的时间能给我们在座的各位提供一些建议,也希望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一些指正。
今天上午的培训分为三块,一块是关于一些教育现象的一些对比分析;再一方面是理念方面的,围绕高效课堂方面的理念是什么理念这个角度来给老师作一解读;然后就是关于模式操作的一个解读,就是我提到的五步三查。当然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的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它不是三个小时或者三天、或一个月能够讲完的。这里有技术专项、包括学校的管理与评价、以及学校的组织建设还有学校文化的创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就像一个原子核一样,是从它的核心出发的,也就是从课堂出发的。所以从现在就是说,我从做老师到做校长然后
到做现在的培训应该说看了全国许多的课,也参加了全国很多课改的不一,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说很多都是悬浮在空中在讲课改,在讲理念,很少有落地的和我们一线老师结合的这样的东西,所以说从我个人来讲,我知道老师们需要的是什么,那么我很愿意和在座的各位同仁共同来探讨高效课堂这一个话题。第一部分就是教育现象的透视。这部分内容我选取一些案例或一些现象我们共同去看一看,尤其是这里边选取了一些中美或中外的一些教育现象,把这些教育现象对比分析出来并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有多么圆,而是说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一些思考,我们如何面对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如何面对中长期改革纲要出台的这样一种教育。,这里有一个三十前的预言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访问团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4段文字。
一、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只有我不同凡响的意味。
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想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属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着二郎腿,更有甚者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摇去。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在同一年做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4段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边的一只,否则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将手背在后面,室外活动时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看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路边用早点,因为没时间赶不上课;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在学期结束时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学生没有。在报告的结论部分他们是这样写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30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在这30内培他养出了五、六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识性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寓言都是错误的。这里有一个画面,这是高三的课堂,一看就是,几乎看不到人影只能看到书籍,就是说我们的传统教育里始终在给我们灌输一种错误的意识或者说误导,叫做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然后,爸爸妈妈从小就给孩子们讲,爸爸讲头悬梁的故事,爸爸讲完,妈妈讲锥刺骨的故
事。一个头悬梁,一个锥刺骨,这个孩子感到教育太恐怖了。所以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第一天你看他是神采飞扬,笑得灿烂,非常开心,脸上写着幸福的、写着好奇的、写着向往的,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幼儿园不是他的天堂,不是他的乐园。我们有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把孩子进入到知识型的本业的教育教育里面去了,所以孩子们不快乐,不开心,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也不像儿歌里唱的那样:小呀嘛小儿郎,背着书包尚学堂。那多快乐,多开心呀,勾勒的画面。但是适宜的教育离得太远了。这里面就是说我们的孩子那么苦,但是他们苦的没价值,苦的没意义,最后苦到什么程度呢,高考结束以后,你看,撕书的、烧书的、买书的、丢书的,从此把书都丢在粪里,然后与书说拜拜。到大学里你看这些孩子还有多少在在执着于搞学习,搞研究,搞实践,他们更多的可能是在大街上。大把大把的时间,把最宝贵的,最应该积累一生财富的时间都丢掉了。非常可惜,非常心疼。而我们再看哈弗大学到凌晨4点的时候它的实验室里,它的阅览室里灯火通明。他们在小时候不苦,非常快乐开心的学习,就像我们现在推广的高效课堂的整个课堂形态一样。我们让孩子苦,让孩子这么勤奋,最后没有换来他一生的幸福。还有勤劳能致富,这也是骗人的鬼话,我们8亿农民他们非常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这样勤奋的劳作,他们换来的是什么,换来的房子还是这样的房子,村庄还是这样的村庄,环境还是这个环境,他们也非常苦。所以说,勤劳不能致富,那什么能致富?脑子能致富,科技能致富,政策能致富,中央不给你一个政策你也致不了富。所以说我们讲究很多反观传统的一些教育里,如果重新审视的话,我们应该有一些思考。这一现象对比了我们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差异。上海一所重点中学有一高材生,无论多么难的数学题他都有办法解开,但他特别不喜欢进行繁琐的演算,所以尽管他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总是正确的,答案却往往小错不断,高考时又因为这个缺点以几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在我们传统中解题的精确性、模仿的精确性比解题的思路更重要,有时整个解题的思路是正确的,就是因为最后的答案不正确而将分数扣的精光。后来这位学生获得西方一所名牌大学的奖学金到国外留学,在大学一年级的课堂上他总是提出层出不穷的问题,有一次教师被他的问题问的瞠目结舌,在实在是无法给出答案的情况下,这位教师请全班同学起立为他鼓掌,第二年这位同学成了校长助理。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往往出现这种状况,孩子带着满满的问题进课堂,最后我们把他搞得没问题出课堂。因为我们最后讲课的时候总要问最后一句话:“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会迎合的说:“没了。”然后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了这一节的学习任务出课堂。但是他的这个教育不是这样的,是带着满脑的问题进课堂,又是带着满脑的问题出课堂,也就是说有新的问题产生。如果一个孩子没有问题了,这是非产可怕的事情。我们怎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当务所
提到的目标,培养具有创进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没有问题了,哪有创造。所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造始于问题。这是两种不同的观点。现在来讲,老师回答不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现在的角色变了,不是高高在上教学圣坛上的一位圣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共同契。所以说角色发生变化,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我想几个问题不会甚至很多问题不会非常正常。尤其是现在的知识你都不知道孩子是从哪里获得的,甚至在某些方面他们知道得比我们要多得多。因此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是要鼓励孩子能够提出问题。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没有问题呢?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现象,孩子他一会说话的时候他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以前不会说话,他没法表达,他一旦会说话了,他会问你无休无止的为什么,问到最后的时候,不会答了,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会说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都是这样的。但到现在来讲,我们很多长大了之后他发现还是有很多问题不会的,所以他就没有抓住这样的锲机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来培养孩子这样一种探究的意识。
国内的高材生到美国去念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总是格外的用功,上课认真记笔记,下课认真对笔记,考试前认真背笔记,考试的时候教师讲了六点,我们的学生绝不会写五点半,保证将教师讲的内容全部还给老师,在中国,这样的卷子表明教师讲的内容学生全部掌握了,自然是满分。在美国最多只能得个B等,通常只能得个C等,而一些学生只答了一两点,但有创建,是自己思考出来的,是从其他资料获取的,这样的卷子才能的A等。我们有些学生不理解,去询问老师,我们六点都答出来了,为什么才得了C等,而他们只答了一两点却得了A等呢?教师的回答也是值得回味的:“答了六点不错,可是这六点我已经讲过了,我讲过了你还说它干什么呢?我讲了这六点,那是我思考的,是已有的六种可能性或解决问题的六种方法,他们只讲了一点或两点但那是他们自己的,我讲课的目的就在于启发大家通过我讲的六点得到你们自己的思考,得到你们自己的答案。那么老师们可能会反问,因为我们要考试,要有答案,但是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欢迎在课堂上有质疑批判的,有个性解读的这样的学生,有个性化见解的学生,要鼓励这样的学生出现。就像叶澜教授说的那样,你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课堂,那么这个动态生成从哪里来呢,就是从学生的互动交流,生生对抗、质疑批判、文本解读、个性化的见解等方面来。所以说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这样的安全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把他心里想说的话,能够表达出来,他肯定有他自己的观点,一旦形成这样一种课堂形态的时候,那么这样一种质疑对抗动态,生成肯定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昨天在河南的时候,小组学习嘛,一个小组上台进行展示,有一个问题,这个小学生展示完后求教其他小组的学生,说,我们有一个词不好记,就是“泛滥”,哪个同学能帮我解决这个问
题?接下来就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动态生成的场景。一个小女孩都没有用5秒的思考时间,说:“泛滥的泛,是三点水加个乏,意思就是说水缺乏治理就泛了。”听了她的话我心里特别感动。但是老师没有抓住这样的锲机,来让孩子赢得掌声。如果他再这样启发一下的话,说不定“滥”还会分析出来。其他的孩子就可以拓展延伸了,“滥”是什么?“滥”是因为水缺少监督,所以说就“滥”了。这样的话,如果他们有这样一种解读,那么他们对“泛滥”这个词记忆应该有多深了。所以说,课堂的许多生成我们尤其在高效课堂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生成确实是让人非常的感动。所以,标题上我为什么要写“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呢”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你非常的感动,让你有心灵上的共鸣,让你感觉到这样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生活的课堂,非常可贵。每一堂课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搞教育有几种层次嘛。一个层次就是打工心态的层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最低层次的;第二个层次就是职业心态的层次,做一个职业来去做,做一个职业来去做就是一天八小时呗,那是上下班嘛,咱们领导分配什么工作任务,我该干就去干就是了,那是我的职责嘛。第三个境界就是当成事业去做,你热爱这项事业,你热爱教育,所以你会为它付出,这样成事的一般都在这个层面上成事。如果成大器的话那应该就是有宗教情怀的,把教育当宗教来去做。所以说我们所到之处凡是聚集到一起的时候他们都感觉到这是搞了一件千秋万代积阴德的大事,真的是这样。我们的孩子现在可能还不能完全的意识到,他们只知道这种课堂他们非常喜欢,他们不愿再回到传统的课堂里去,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会比传统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多更多的幸福。这里面就谈到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一种境界来对待教育,有时我在想,你既然8小时在这里,那么你以一种最高境界在这里肯定比你打工的心态在这里心情要好,所以全国百分之五、六十的老师有职业倦怠感,这种倦怠感来自于哪里,其实就是来自于一个是打工心态,其次就是职业心态。这个职业心态它没有上升到一种归属感,如果老师没有归属感的话他肯定不幸福的。他并不是说他的工作多繁琐导致他有职业倦怠的。和学生一样,学生的书包并不是因为沉甸甸的,就感觉有倦怠感的,他就讨厌学习的。如果他喜欢,他钟爱,你就是给他再多的书包他也愿意背,你给他再大的工作量他也愿意做。这里面是需要一个很高的境界去从事他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既能成就自我,你也能成就他人,这也是一举多得,非常好的事情。因此说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就是说同样八小时里我换一种境界来去对他那是不一样的。就像上下楼一样,我在学校检查学生上下楼,上上下下的来回跑,来回转,有的人说,你真辛苦。我说,非常不辛苦,我拿出来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花公家的时间锻炼身体上上下下的享受,不是上上下下的难受。这里边就是变一种心态去做事。就会认为,这件事情无所谓。就像
我们的老师遇到很多问题生一样,这些问题生搞得你非常狼狈不堪,焦头烂额,在这种情况下你以什么心态对待这些问题生呢?你真是把问题生当问题,问题当课题,课题做研究的时候,你就找到了我们教育的幸福了。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生的存在才提升了我们这样一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我们的综合素质,我们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将来你再遇到问题生的时候你会非常轻松的去应对这些变化。所以说你调整另一种心态去做这样的事情你能做的很好,而不是逃避,而不是责备,把一个本来可以成为瓦特、可以成为爱迪生的、可以成为鲁迅、可以成为矛盾、可以成为爱因斯坦、可以成为袁汝平的这样的人给毁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我们换一种境界,换一种心态来去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堂外国专家质疑的公开课,北京一个特级老师上的课,他整个的前前后后的过程,老师侧立这是在上课前望着窗外好像在酝酿什么。一般的课的老师上课都是这样。就这片刻,你听到静了,更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这是在课前他要创设一个情景,这时老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行走的声音。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的相当有水平。老师间或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那些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画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像一个框架图。整堂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板书非常干净,而且板书的非常精炼。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精彩。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就讲完了,同学们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铃声响了,下课,整堂课无懈可击。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很高兴。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中方虚心的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同行说了一句话,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外国同行说:“我看同学们都会了,都会了为什么还要讲呢?”很搞笑。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呢就是没有问题,我们还是为了完成我们的教案在这个地方还要讲,最后落脚我们教案的完美上,我们完全预设的东西。传统的可不都是这样吗,老师写了教案然后在那里冥思苦想预设很多问题,最后要回到这些教案的程序上来,也就是学生有其它分散的思维也不行,我最后一定要把你引导到这上面来,引导不到这上面来呢不算完,所以最后我们把教案完成了。这一堂课很顺利的结束了。其实他这个情况也是这样子的,学生其实已经会了,学生只不过为了配合老师对答如流,行云流水,整堂课上完之后荡气回肠,我们的专家听完之后感觉非常棒,掌声雷动。
第四种现象,课堂观摩的焦点。日本大阪教育考察团来访,中国一位学者去中小学听课,其中一节是一所重点中学的生物教学观摩课,上课铃声响起,学生鱼贯而入,落座后,教师随即翻开教科书逐段讲述,或展示挂图,或让学生作答。课后,一位日本教授跟中国学者谈起了他的意外发现:中国教师观察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在主讲教师身上,而日本教师观察课堂教学的视线焦点瞄准在学生的活动上。这是一个变化。我们传统听课是听谁呢?。,我们看谁,我们要看学生。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但是我们在做时就往往忘了。这就是理念和实践的一个脱节,知与行的不统一。
借班上课,这种事是非常常见的。A校一名特级教师在B小学他完全陌生的教室,面对他完全陌生的一个个脸庞,居然从容不迫地有板有眼地展开他的作文教学。整个受业以师生之间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线路推进。在场的听课老师全神贯注的欣赏教师那娴熟的讲课技巧表演。课毕赢得了一片掌声。这是借班上课的场面。就是这个问题,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就是他不了解学情就开始上课,这是最关键的。不了解学情借班上课,还是那句话,我围绕着我是教案,我设计的教案非常完美,我就围绕着这个教案教,所有的学生是围绕着我的教案来的。老师呢,他并不了解学情,这是我们平时上课的大忌。不了解学情,然后按照我们预定设计的去做。其实在我们传统课堂里就这样,要四备嘛,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但是我们到上课的时候有另一种状态。同样是理念和实践的脱节,不了解学情,你怎么备学生呢?不寄与学生的学情从基本情况出发,你教的这个知识学生会不会,还有没有必要再讲,这就是问题。
现象六,木偶是怎样练成的。母校课堂。我们说课堂常规,我看完他这个之后我给他说,你这个是军规呀!太可怕了这。这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学校给我拿过来的课堂常规,你看我们的课堂常规非常规范。我和大家来分享一下这规范的课堂常规。
一、课前桌睡。预备铃响后立即有序的进入教室到自己课桌上坐好,双手放在课桌上,右脸贴右手背闭上眼,面向左开始桌睡。等待老师喊上课。你会想到这一幕有多可爱。所有的小孩右脸贴右手背闭上眼,然后向左开始桌睡。第二,课前问好。上课正式铃响后,老师喊上课,值日生喊起立后,全体学生立即起立,双脚并拢,双手下垂,两中指贴与裤缝,目视老师,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向学生问好后,端正坐下。你说他不是军规是什么?他还贴着裤缝。三,举手发言提问。要发言或向老师提问时,举右手。左手曲肘平放桌面,左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右手手肘轻放在左手手背上,两手均不离开桌面。在老师同意后起立发言或向老师提问,回答后要说谢谢。回答问题。举手方式同上,待老师同意后,起立用普通话大声回答,回答问题要完整。如“因为什么,所以,回答完
毕。”对不能回答的问题不要耽搁时间应大声告诉:“对不起,我不会。”第五,学生互评。评论发言要先举右手,还是那样。待老师同意后,站立用普通评述,指出优点的时候要找出不足。被评后要说声谢谢。第六,鼓励同学。鼓励同学要有激情,掌声整齐,语言简短,一字一掌声,然后举起双手大拇指赞扬。现在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出来了。老师随便从百度上搜索图片。一个山东老乡留言,他是这样写的:一个鲜活的生命诞生了,是我们享受为人父母的喜悦,然而当快乐的童年踏入学校的门槛,这所工厂按树人程序开始运作,把儿童变成学生,学生变成学习,学习变成考试,考试变成分数。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以葬送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幸福为代价成功地将一条条美丽的生命造就成一个个伤心的数字。这就是我们教育目的的所在吗?这是我们一个老师的内心的呐喊。其实就是这样,当孩子带着枷锁,戴着镣铐跳舞,他能跳出美妙的舞蹈吗?而且思维也个禁锢了。所以搞青蓝工程,师生之间搞青蓝工程,他哪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他只能跟着你走啊。把很多孩子的创造都给泯灭了,没有了。他对学习就是这样,老师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所以这个孩子非常乖。到了高中的时候,高中的教学非常简单,讲、练、凭、考四部。老师讲,然后练,练完之后评,最后考四部曲。然后到高二,就是讲、练、考。到高三后半学期基本上是考、考、考了。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下去的。最后只有考试,没有其它的。创二中提出一个观点:高考只是我们教育的副产品,我觉的提的非常好。其实我们成绩只是以课堂教学的副产品,一个道理。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光有分数过不了明天。我们呼唤教育的原点寻找回来的教育,教育的原点应该是什么?我们看孩子最初的状态什么,是教育的本源啊。孩子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的,非常可爱,你看每一个孩子他都不一样的非常好奇的神态。(看图片)现在我们高要搞小组合作学习,把一个班级分成6-9个小组,有的老师有顾虑,担心小学能不能搞,小学一年级能不能搞?小学一年级照样可以搞,你看幼儿园他就在这样搞。他就是搞的合作,做小游戏,小活动,都是几个人一个小桌子在这里做。就是小组合作,合作其实也是孩子的天性,是他的本能,我在江西武宁表演课堂的时候,一个初一的学生,知道我是调研他的课堂的,很开心的找到我,说,老师,可不能再回到传统课堂里去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我上学这六七年,只有在幼儿园的时候非常快乐,因为那个时候,小伙伴在一起搞活动,做游戏,但我从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起到小学六年级,因为学校没有搞这样的改革吗,从来没快乐过,很讨厌学习,很讨厌上课,一上课就想到什么时候下课,一下课老师还在讲就非常的烦。”就这样一种状态。我们在东莞,东莞黄江他们全区域的搞课堂改革,他的教委主任跟我说:“有一个学校,新调过去一位老师,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位老师,他以前在传统课堂上,因为现在黄江内全部都改了,所以他的课堂
都是高效课堂的一种形态,但这个老师上课之后他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来教学。小孩他童言无忌,口无遮拦,说话很随意,对老师说:“老师您下去吧,我们上去。”把老师给气哭了,气跑了,出现这样情况。也就是说他一旦课堂,孩子们感到这个课堂才是我们真正要的课堂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是一种生命的释放,情感的一种渲染,是这样的一种环境的结果。以上这一部分是我们就一些教学的现象来进行一个透视,或者是反思,也希望和我们课堂上能结合一下,对比一下,因为后面在做模式的时候要涉及到这些内容。
第二部分内容是理念指导篇。这一部分理念指导是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理念指导。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开了五次教育专题的工作会议,温总理在谈到教育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深刻的。也就是说关于教学改革问题,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教学课程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减轻学生负担。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就我们现在说新课程改革,其实它是从国家意志来去进行第8轮的新一轮的这样一种课程改革,这个课程改革是立足于从课程的角度,而我们一线的老师呢更多的是从课堂的角度去做的,这里面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它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因为它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课程改革它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说白了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而课堂改革是什么呢?它需要解决的是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它解决的是教、学途径方法的问题,它是两个纬度的改革,所以温总理提到不仅要进行课程改革还要进行课堂改革,他听了北京三个五中之后,那天中国教师报的记者也陪同嘛,为什么听五节课,他是有所思,有所想的。没有多久,教育部就发生很大变化。这里边提到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这些方法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这个启发式从孔夫子那里就在讲,到现在我们在课堂时候往往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知道如何去运作,操作这个启发,如何才叫启发。一个是启而不发,再一个是启而早发。另外一点就是启发被讲所替代,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止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脑、学会动手、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所以这里面从知识的角度来讲,总理特别提到的就是说,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其实可以这样讲,知识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我们通过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具有智慧,这才是它真正的目的。知识本身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任何意义,过去就完了,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一样,什么是素质呀,素质就是当你把所学的知识全都忘了的时候,剩下的就是这个素质。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现在的知识更新换代的相当快,我们以前所学的很多
知识现在都过时了,所以说你大一学的知识到了大四就过时了,一毕业之后需要从头再来,从新再学。所以说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所以说包括科学包括真理这些都是相对的,所以说有的时候真理是错误的。你像从地心说、日心说、再到凯普的三定律、到牛顿的外用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这不都是始终在发展的这个学说的观点吗。这里边有很多的真理说实在的它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们回头再一想的话,就像季现龄老先生他讲的那样:“有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我活到现在发现真理越辩越糊涂。”因为你辩的不是真理,所以说糊涂了。这个问题没法和我们的实践相印证,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说更何况我们课本上这些知识呢?它们的更新周期非常快,如果我们现在老师再拿出来你一开始教学的那些知识,你会发现现在的知识和原来差异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科技的创新周期更快,从邮件来讲,再往前,从烽火台、到馆意、到现在的通信、网络、到我们的手机更新换代等等这些你开非常快。有的是原来上千年更新、变化一两个创新,现在变成几十年一个创新,甚至几年一个创新,现在可能一年有好几个创新。我们看到的手机我上个月买的结果这个月又发现有新品牌了,又升级了。它变革的,因此说知识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我们获取能力,具备智慧的这样手段和工具。最终很多的知识我们真的可能是忘了,现在再考我们高考那些题目我们还能得几分?但是是不是因为这些知识没有了,我们就无法生存呀?显然不是。解放学生,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思维也学不来,智慧也学不来,你学的是有限的一些知识,说白了是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很多其他的知识都要从做中来、从实践中来、从社会当中来。人的创造、人的道德准则这些不是老师能够教出来的,如果老师能够教出来的话,社会上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一些现象了。我们看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孩子,我们最脆弱的群体,弱势群体,儿童、妇女被屡屡伤害,防不胜防。昨天我从河南过来,河南每个中小学校要求全部配保安,一个学校配3个保安,但是这只是截、堵的方式,我们要从深层次上来去反思,它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问题,非常可怕,它不是说你报道不报道的问题。特别提到了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来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行知要统一。所以说他在不止一次会议上特别提到了学、思、知、行结合统一的问题,这也是陶行知先生的观点。
他又说的一句话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我们教,教孩子什么,教孩子教他的方法,教他的本领,而不是教给他多少多少的知识,这里面最终我们要达到学生
能够自立、自学、自我交往,自我生存发展。因为走到社会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时候没有人帮你,只有靠你自己去克服,去解决。那你前期他不具备这样一种培养的环境、习惯、能力,当走到社会上的时候他就是一个人呆子、傻子,他可能上当受骗,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培养的孩子有知识没能力,有智力没智慧,有学历没学样,有个性没品行,有理性没目标,甚至说孩子连理想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去解救他的一生。因此说,教育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真的站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来看的时候,实际上真的是让我们非常沉重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现在不光是教育内部在谈论这些东西,我们相信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可能有侯也引起我们的一些烦感或逆反,当然教育它是一个社会问题的,不能单纯的从哪一个方面来分析谁的责任的问题,所以说有的时候这条线他们破坏学校环境,破坏安全,杀害儿童一样,与他没有任何仇恨,好像折射的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非常可怕。如果再往前看,毛泽东论《教育的革命》,同样他也提到了很多包括刚才提到的你打A和打C,为什么我六个答案都写对了,结果你只给我一个C等,而他只答对两点,得A等,其实毛泽东在当时已经把这个问题都提出来了,只不过我们没有按这样的做。这里边他就举了一个例子,初二时的题学生能答十题答的好,其中有的答的很好有创建,可以打100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平平淡淡没有创建的给50分、60分。旧教学制度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这个地方就是在我们课堂上,特别是现在在搞好课堂的这种形态上,我们鼓励孩子要有独到的见解发现,而且我们在评价体系里,课堂评价体系里,专门把这一栏作为一个评分标准,来引导学生。评价的时候在这方面列出一些相关的指标。这跟高高课堂这块它也是一个系统支撑问题,也不单纯是个教的问题,学的问题,它还有评价问题,管理问题等等。他这个地方也提到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了书呆子。鲁迅更说了最好少读或者不读,不读中国书。读了之后都是很教条的,很八股的等等这些。其实我们老师在读一些教育论著的时候,现在就是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传统的惯性思维是这样讲的,就是破与立的问题,是先立后破,还是不破不立,不立不破;还是传承和发扬,因为我们的老祖先,老祖师给了我们很多教育的这些财富,那我们是不是要继承,要发扬。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要站在一个辩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传统的教育里存在了暴露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所以现在我们需要解决。而现在这样解决的话,恐怕传统的修修补补这样一种方式都不足以从根上去解决。就像楼体一样,你这是一个土坯楼,现在要建一个钢筋混凝土的你只能推倒重来,就像旧物改造一样。你再在上面修修补补已经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从头再来。不是说我们有一些东西不可用,可以用,但是整个的要从质上来解决,否则的话
我们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给猿猴穿西装。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还有其它的,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反对注重式教学法等等这些。他批评老师:直言不讳,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以讲吗。教研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教员就那么点本事,离开讲稿什么也不行,为什么不把讲稿发给你们,你们一起研究问题呀。所以说你看现在的观点不正好吻合我们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这个作为毛泽东本人来讲他也不是靠考学学出来的思想,是靠自学,他虽然上过私塾,上过师范,但是他没上过大学,只是在大学期间管过一段时间图书馆,资料。但是他真正思想体系的形成,他的整个的这些理念,他是靠自学的。有很多人都是靠自学的。特别是一些大家。像袁汝平水稻也没谁教她研究这种程度。爱因斯坦、包括华罗庚等等古今中外太多这样的例子。可以这样说,真正成大器的人他是靠自学学出来的,绝对不是老师教出来的。罗杰斯说过,任和人不可能在任何时间教给学生任何知识,实际上真正的学习是学生的事,而不是老师的事。老师你教得好不等于学生学得好。他是在这样一种观念上,其实他不是说成正比的一种关系,他就是不听,他没有兴趣,你老师讲得再好,他也不学,他学得不好。我们一切的教是围绕着学来做,这就叫以学定教。在这里边就涉及到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我把传统教学和有效教学做了一个对比、分析,希望给大家能有一定的帮助。这里希望我们能够进一步完善、充实它。其实传统教学和有效教学里边有很多水火不容,格格不入的。你没法去借鉴传统教学里的东西,一对比出来你一看就知道了。第一个就是知识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上来讲,而我们讲的有效教学它是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如果说老师是对书本来的它肯定不是素质教育,如果是对人来的它应该是素质教育。我感觉可以这样理解。对书来的它不是素质教育,对人来的它才可以是素质教育。我们原来目中无人,我们只有书,原来传统教育是这个样子,而现在不是,转到学生发展这块。第二个就是教师本位的教学,从师生关系来讲,而现在的有效教学是学生的本位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我们传统都是学为了教。第三个是教为本位,就是说的教学关系,是教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而有效教学是学为本位,是立足于学的,所以你想我们怎样继承传统教学这样的东西呢,我们没法继承。一对比的时候就发现常规教学有很多宝贵东西,其实你仔细的去分析,去对比一下,这些东西都是没法继承的,你只要对师,你就没法对生;你只要对教,你就没法对学,这是势不两立的。我们原来用教控制学生的学,过去还可以,像我们上学的时候还可以,因为知识更新换代慢,可以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培养未来的人才。过去还可以,现在不可以。现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知识。知识不再是靠你储备和积累,更多是靠你简索。我们有多少大学
生是学了他的专业之后,毕业找工作是走的他专业的路,很少。那么他的这些知识从哪里来,它从社会中来,从实践中来,因为它具备了这样一种能力。如果他不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的话他一定是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他放到哪个位置上都不行,就是放到他的专业里,那除非他搞研究。所以说知识并不是说靠你的积累和储备而更多的是靠你的检索。比如说,将来的发展,下一步的发展,日本预言,台式电脑将退出舞台,有手机来代替。因为现在手机是3G网络非常快,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知识。一上网收索就是了。我经常出差在外,我基本上是靠手机的,我有一些思考、一些想法我爱写到手机上的。点点滴滴的一些东西,反思的一些东西也写在上面,想查什么资料打开网络一查就是了,非常快。现在知识更新换代这么快你在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培养未来的人才那肯定不配套的。从教学环境上,我刚才已经说了,从教学环境上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就是教室的本位的教学,在课堂里一切的学习都是在课堂里,你出去之后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而现在不一样,现在是信息化、生活化、开放的一个学习环境,你可以足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里面它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信息化,网络化,发生很大一个变化。从教师角色上来讲,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这是我们传统的对老师的定位。现在教师是什么呢?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这样一种角色,不再是那种传道士、圣坛上的一种角色了,而走到学生中间来,和学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组织、引领、参与是这样的,所以有的时侯说老师是导演,老师肯定不能当导演呀,老师当导演,说学生是演员,那这样的话,那是在做戏呀。肯定不是的,它是生活的,生态的返朴归真的一个角色了,就是课堂。这就是师亦生,生亦师,教与学,学与教,教学相当,师生相当的关系。
第三篇:学习杜郎口高效课堂心得体会---叶海峰
学习杜郎口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前篇
2011年10月9日开会,校长宣布学校有24人参加山东杜郎口学习,其中有我的名字。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我校自09年有部分老师去学习后,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大展示等教学模式,效果十分明显,得到教育局领导充分肯定。虽然我没去学,但看到有些老师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我有很大收获。今年带的初三这届学生,初
一、初二是这种教学模式,自从接手后我也有些感受:① 学生上课思维非常活跃,师生互动较多。②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强。③ 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加强。④ 数学的计算能力非常差。⑤ 学生们单独思考问题的能力减弱。
通过学校这两年的接触,我对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导学、课堂大展示的教学模式有几点疑惑:
一、按这种模式教学教学进度慢,达不到中考的要求。
二、尖子生不尖,拔高不够,达不到华师一的录取要求。
三、影响学生单独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之间如何评价。(适合初中学生的)
五、如何制作一份好的导学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赶赴杜郎口中学学习,我想通过3天的实地学习和亲身体会,一定有些感悟和收获。
学后篇
2011年10月20日,在学校易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杜郎口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教师解放思想,要真实地“相信”学生,多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合作学习。给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教会学生赏识自我,将课堂还给学生,帮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理一理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我有几点体会在这里谈一谈:㈠ 杜郎口中学的地理位置很偏,并且周边没有网吧、副食店、台球室等娱乐场所,它是一个读书的好位置。㈡ 当地人非常实在,学生也非常淳朴,在校规定统一的发型,统一生活标准(一个或两个馒头,一碗稀饭),保存了中国传统的学习环境。㈢ 学校的卫生环境非常好,教学楼里没一个垃圾桶,只有花园里有少数几个。学生的课间操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给参观教师影响很深。㈣ 听了十几节课,他们的小组合作展示,学生非常配合,展示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好像他们的老师也没有什么鼓动,学生能自发这样,我想是多年这种学习模式的积累,已经形成这种习惯了。㈤ 学校对老师的每节课都进行评价,负责这块的有验评组---评价学生参与展示的情况,质检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75%以上为有效课堂,75%以下为无效课堂。班主任对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一套完整的方案,现在都已脱手由小组长负责。我观察到各班也不太一样,这里面有班主任的创新,或是班集体的创新。㈥ 杜郎口中学每天都很繁荣,有近千人参观学习,每天收入一二十万。老师们以校为家,工作累,但每天都能有条不紊的学习、工作着,他们有很高的工作追求---视教书为事业的责任心,这应该是教师的最高境界。㈦ 他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很重视一题多变、变式训练,这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量多”转变为“质多”。并且很重视让学生挖掘题目的易错点、以及应该强调重视的地方,和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上只能算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因此,今后在课堂上,我想这么做:
1、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语言艺术,鼓励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尽情展示自我,做到外松而内紧;
2、预习时,形成一个习惯,即老师进入课堂,便自觉预习新课,找出存在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做综合训练有关习题,然后,老师精讲点拨;
3、课堂真正开放,学生畅所欲言。杜郎口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学生畅所欲言。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事情,毫不留意,但对待学习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懂就问。尤其是小组长介绍完了本组的解题方法后,其他同学,或批评或补充或点拨或纠正,对本堂课上展示的题目,给予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拓展,教师的作用,就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贯穿作用,完全脱离了面面俱到的讲解。
4、复习时先让学生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把基础知识掌握好,或立或坐,或自己背,或两三人一起交流检查,或者到室外找一个不受影响的地方去记,总之各取所需,各尽其才。然后检查展示,给每组分配好任务,或到黑板上写,或在地面上写,或在本子上写。同学互相检查,讲解存在问题,做题思路。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无非常之志,难行非常之事;无非常之事,难立非常之功。只有我们用心做教育,坚持党的教育路线方针不动摇,把学校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教学才能在平凡中见伟大,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豹澥中学 叶海峰
2011-10-23
第四篇: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
全称: 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创立时间: 1998年
模式类别: “三三六”自主学习
目录
形成过程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基本理念 基本内容 教学原则 实践特点 两大模式
课堂流程预习课 展示课 反馈课
成功解析形成背景 模式特点 模式启示
展开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基本理念
基本内容
教学原则
实践特点
两大模式
课堂流程 预习课
展示课
反馈课
成功解析 形成背景
模式特点
模式启示
展开编辑本段形成过程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第一阶段
(绝境中的挣扎:让学生“动”起来)
1997年4月-2000年7月——改革酝酿阶段
1997年4月,崔其升被调到困难重重的杜口中学,敢于创新的他,首先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1999-2000年,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突破口,每个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时间模式为“0+45”(教师不讲,学生自学,开始一个星期,带有强制性)害怕失败的教师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0+35”(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的全程、积极参与),经过部分骨干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心存疑虑的教师们慢慢开始逐渐接受。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把课堂还给学生)
2000年8月-2003年7月——改革攻关阶段
2000年8月-2003年7月,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名师带动工程起步,拜师学艺,课堂大比武,促进教师全员提高。
邀请教学研究人员来学校作辅导报告、评课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的能力,开拓视野。
改革带来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解决疑难;多种角度,实践创新;笑逐眼开,欢乐课堂。课堂学生活动面达80%。
2003年7月,县教育局对全县21处初中综合考评,杜郎口中学跃升至第二名。第三阶段(日臻成熟:“336模式”的诞生)
2003年7月至今——模式初步成型阶段
2003年10月,县局召开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和教育科研会议,分别邀请市局有关专家王秋云、冯明才、张兴利到会作学术报告。会上,县教育局作出“远学洋思,近学杜口”的决定。
2003年底,市教育局孟昭星局长开始关注杜口中学,对《杜口中学“10+35”课堂教学模式》作出指示:邀请专家进行广泛论证,逐步规范并在全市推广。
2004年11月,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在我县举行。杜口中学24个教学班的课堂同时向400多与会者开放展示,引起轰动。
会后,王秋云主任和聊城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到学校考察调研,他们的评价是“当今教改,唯我杜郎。”
2004年12月20日,省教科所亓殿强副所长、许爱红主任、刘延梅主任等专家到杜口中学听课、座谈、调研,用“革命性的”、“震动”、“振奋”、“震撼”等词语肯定杜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
2005年3月18-19日,省教科所陈培瑞书记、刘吉林主任、许爱红主任、刘延梅主任到杜口中学调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侯军、任晓旺等,市局孟局、史局等接待省专家一行。
2005年4月21日,由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撰写的《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定稿会在杜口中学召开。市教育局督学李正和县委副书记王维华等领导出席。《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1期以18000余字的巨幅发表该文。
2005年9月27日,国家督学马钊、省教科所所长王积众率领由省教科所、省教研室、省教育学会、《山东教育》杂志编辑部有关专家组成工作组到杜郎口中学现场办公,听课、座谈、调研,进一步肯定杜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和市、县领导敲定了11月11-12日在杜口中学召开全省教育科研会议的相关问题。副市长董金刚、市教育局孟昭星局长、史兆海副局长以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此后,董市长、市局和县政府领导多次到杜口中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
2005年10月25日省教育厅陈光华副厅长、基础教育处杜处长和董市长、孟局长、史局长到杜口中学考察,对杜口中学的改革给予高度评价。
2005年11月12日,全省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使学校连续多年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特别是升入高中以后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茌平一中前百名的学生中,这个学校输送的学生占很大比例。“三三六”自主学习新模式谱写出杜郎口中学的新篇章。编辑本段基本理念“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
编辑本段基本内容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编辑本段教学原则1.民主性: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知识的统领者,也不存有话语霸权,课堂专制,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学习的伙伴。以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学会对话、商量、征求甚至请教、道歉。高举尊重大旗,实施感动教育,创设民主、宽松、自主、和谐的良好环境。
2.问题性:问题造就磁力,问题是具有吸引性、竞争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思维,增长智慧,培养能力,造就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兴趣、动力。
3.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发他们的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树立异曲同工、独具匠心、天斧神工、巧夺天工、举一反
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风气。
4.拓展性:以教材为例子,要注重知识的源头、过程、联系、结合,以本节知识为核心作好辐射与延伸,引发学生浮想联翩,上接下连,左顾右盼,构建网络,形成综合连体,千丝万缕,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5.尝试性: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放手,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分析、总结。懒惰是培养出来的,哪里有事无巨细,越俎代庖的人,哪里就有快乐的懒汉和庸人。
6.实践性:学习切实注意联系实际,运用活生生的事例,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听到、看到的事件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剖析、归纳、总结、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做过的学得好。
7.技巧性。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特点、规律,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知识内在的技巧,分清层次,记住要点,开展好相应总结,纲举目张,上课不是死记知识,而是找方法,寻规律、抓特征。
8.全员性。不搞精英教学,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尤其对薄弱生要倍加关爱,尽最大可能提供方便、机会,让其展示自我,树立信心,培养其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不同任务,逐渐缩小优弱差距,力争让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9.主体性。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主讲者,解答者、操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当好竞击者、表达者、展示者。
10.合作性。师生、生生、组生、组组、优弱加强合作,互补共赢,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心灵碰撞、人格感染、智慧启迪。
编辑本段实践特点
1、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明确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语言习惯等,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2、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 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灵动,有真情、真趣、真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能够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形成持久的情感内驱力,从而有利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
3、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教师宽容和鼓励学生不合常规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品质的目标。改革立足于其个体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编辑本段两大模式“三三六”或“10+35”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学生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达到三维目标。“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充分引导学生,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编辑本段课堂流程预习课
预习课是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预习模块,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起点。
在杜郎口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同样,没有预习好的课也不能上,预习要至少占到课堂的百分之七十。
在预习课中,教师首先分发预习学案,学案的内容包括: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提纲、预习反馈、预习小节等,在课堂中的一般操作如下:
第一,给学生五至七分钟的阅读文本知识的时间,在阅读文本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自己独立阅读,小对子比赛读,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读,也可以到黑板上把重点知识标注下来,还可以到教室外面去,几个同学在一块交流、板书,还可以到其他小组去,甚至有的同学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图书室的图书查阅资料等等。
第二,小组长带领组员进一步细化预习提纲上的知识点,并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教师穿插其中,解疑解惑,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言,向同学、老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大约五分钟的时间。
第三:结合预习提纲,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为下面的预习展示做准备,大约三分钟的时间。第四: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组分配到的任务进行文本知识的讲解、分析、拓展,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大约十五分钟的时间。第五:学生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预习反馈,反馈一般以题目的方式进行,可分为基础闯关和能力升级两部分。学生可以到黑板上板式,也可以是小组长进行抽查,教师抽查等等,并及时公布反馈的结果,对个人、小组进行评比,一般用五至七分钟时间。
第六:课堂小节。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互动。
最后,教师综合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做好预设。展示课
展示课就是展示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提升。
一般是遵循展示课上的六环节来完成的,先说一下展示内容的选取,简单的问题不展示,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体现在预习提纲上的多数是能力升级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展示的问题不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二是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展示。展示过程如下:
(一)预习交流(1~2分钟)。目的是巩固解决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为学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一般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确立目标(1分钟):基本知识巩固之后,教师据此说出本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展示课上的目标与预习课上的目标不完全不同,展示课上的目标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更侧重的是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技能和技巧。
(三)分组合作(6-8分钟):教师将本节课需要展示的问题分给六个组,然后每个组长负责再将任务分给组员,组员分工合作,一般分配原则是:中下游学生讲解、分析、优生点评、拓展,学会把题目、分析、重难点(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等),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①各组任务尽可能的均衡,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的多少应根据题目的难易来确定,如果此题目有不同的做法,或能够根据此题目进行拓展或延伸,或能够进行变式训练,一般是两组一题,如果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少,规律和方法较少则一组分一个题目。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有时间限制,学生就会有紧张感,行动起来会迅速一些,在课堂中经常采取评比、报道的方式,根据各组同学完成任务的快和慢,版面设计的美观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排序,并加相应的十分、八分、六分、四分、二分、零分等。
(四)展示提升(20分钟):通过分组合作对问题的再交流,学生对本组的问题进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展示的过程是,一般是从一组开始,到六组顺次展示,也可以从六组开始,对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变式训练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增强学生展示的积极性、主动及精彩性,教师们通常采取各种评比方式,比如小组内全员参与的加五分;有开场白、过渡语的根据精彩性加五至十分;能主动参与其他组的分析、点评的加十至二十分,能利用不同形式如顺口溜、小品、歌曲等加二十至三十分等等。最后,根据各小组的得分进行排序,教师及时进行点评、表扬或鼓励。
(五)穿插巩固(3分钟):学生展示完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组没有展示的题目进行疑难交流,重点是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帮扶或检测。
(六)达标测评(5分钟):可以是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向其他同学请教”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设置几个题目或问题进行单独抽测并及时反馈课堂效果。反馈课
新授课的反馈,一般当作下一节预习前的一个环节,教师抽取上一节课展示不理想或重、难点题目,反馈偏科生及待转化生的掌握情况,也可选取与其相类似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目的是查缺补漏,促进提高,是促优补差的一种好方法,注意:相邻学生之间不完成相同的题目。各小组长上黑板上对自己组的板演同学分板块进行指导,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生反馈完后,点评自己组员的板演情况,教师对于出错多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强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进一步训练、强化一节课,或进入下一节课的预习。编辑本段成功解析形成背景
杜郎口教学模式创造出了教育教学的奇迹,使得差点儿被撤并的、一所农村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起死回生。
杜郎口中学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的初级中学,1996年时,该校以乱闻名,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1997年始,在崔其升校长带领下,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该校改革采取了一种先动根后动梢的正常程序,从改革评价方式为先导,考核教师以课堂教学的优劣作为根本依据,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的比例。基于“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先后提出了“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辩论热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敢下桌讨论”等标准,由此改革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为“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目标由师生共同提教师初稿,学生补充出),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其改革教学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据此提出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模式特点
1、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特点
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②“先学后交,当堂达标”。
“先学后交”与“先学后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宽泛的“教”,体现了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
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8人一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没有“独立思考”(开小差),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③目标性、目的性强。
有预设目标,有预习提纲。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精髓。④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
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本节课!⑤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共同捆绑记分!形成“共同体”!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
2、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角色转变
①黑板是学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学生的(大片大片地写出来交流);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②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③真正落实“三讲三不讲”。④教师:“退居二线”——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杜郎口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低效课堂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后者的课堂多是教师表述的课堂,甚至是表演的课堂,学生不痛不痒。虽然讲的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真正听懂(注意力能集中起来且能跟上你的思维)的只有一半,一半中听了能记住的只有一半,记住的一半中能重述和再现的只有一半。多讲的弊端在于:大部分时间被一人充斥,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和深加工。一句话,或没有留下烙印,或留下了但不能翻刻出来。课堂是要讲的,不讲不成课。但怎么讲?尤其是讲多少?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有机结合的方式。
3、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神支柱
①励志:激发斗志、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最大保障。(有氧学习)A:是让本次自己不理想的成绩再次重演,还是将不服输的志气转为行动? B:中考,离我有多远?(时间)我,距中考有多远?(实力)C:别人都在进步,你还在等什么?
②敬业:取得教学成绩的基本前提(主动工作)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一个教室。艰苦环境,简陋设施搞改革。A:几乎无奖金。
B:公示栏:每天公布上课情况、晚自习情况。C:支 撑: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③总结:校本提升(享受荣誉)
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形成经验,不断地推出成果。模式启示
1、课堂能改,必须改。
2、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杜郎口经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大多数讲课的是学生,给学生解答题的也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要我学”为“我要学”。
3、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我们原先总认为有些知识点太难,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但杜郎口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老师的指导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成为可能。
4、课堂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杜郎口教学模式,并不像有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教材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教材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另外原先课堂的时间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讲课来定的,但是现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解要简练、明了,更要求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收放要得当,逐步养成好的习惯。
5、每堂课最后,应当增加一项成果分享,也就是说对于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将本组讨论的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向全班作汇报,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学会“善思”,又激起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勇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6、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在班级中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尤其充分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后进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第五篇: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去年我县开始学习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秋季我校也正式对这一教学进行了探讨和实施,经过一年来的学习、培训、探讨、实施,我对杜郎口高效课堂模式由最初的怀疑到现在的赞同、认可。下面将本学期的实践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教学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
通过使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下等学生的成绩进步很明显,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方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及时完成,但尖子生的成绩却有所下降。
分析原因: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小组合作,在展示时又侧重中下等来完成,这对学习或多或少存在困难的学生是个压力,为了小组的利益尖子生就要放下自己学习的时间帮助他们准备和辅导。还有尖子生一般都是学习小组的组长,展示时的程序设计,展示方式等很多内容都要组长组织来完成,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时间;还有为了小组的利益组长和尖子生还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处理组内的一些事务如:纪律和同学配合等问题,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情绪。我想随着训练和合作的深入小组长的负担和干扰会越来越少的。
2、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书写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因为每天都要到黑板前说和讲,每天的学习任务都要进行分工学生合作能力和意识都加强了,上台前学生要进行反复演练说讲能人必然得到提高,学生相互间要求很高,所以到台上的书写就很规范工整。
3、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有所增强。因为学习时有人帮助了,有效地避免了学生的知识负积累,学生能跟上进度,能听懂知识,学习兴趣自然得到提高。因为每天都展示,学生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自信心当然增强了。
4、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每天要搜集很多资料,学会要掌握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越来越强,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耗时多的问题:在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实践操作中,总感觉学习一课要预
习一节课,展示一节课反馈一节课,总有找不到上课节奏的感觉,像语文学习,不给学生预习的时间,学生的字词、文学常识可能都完不成,准备好了,不展示老师心里就没底,就不知道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了。对课文的理解不让学生准备,学生又怎能对课文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数学学科也是同样基本的原理学生学不会,就展示不够到位,就需要重新再来,这样会更耗费时间。展示时因为学生语言的原因、思维的原因、紧张的原因、准备不充分的原因、学生讨论纠错的原因、一题多解的原因等等,就会展示不完,必然会挤占下一课时的任务。还有学生都需要下去做课上展示的准备,而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有限的。到初二有了物理学生的时间会更紧。如果各科都想让学生下去准备,这样更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解决策略:
(1)展示的原则:学生会的不要展示,简单的不要展示,过于复杂的不要展示。要展示基础的,特别是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复习题等具备典型性、代表性可挖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容易出错的,有规律的。不要过分强调展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和学会知识、技能。展示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一种方式,不要为了展示而预习、学习,他跟老师讲解、学习讨论一样要用在合适的时间和程序上,不合理的使用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安排。
(2)加强备课:教师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熟知,对重、难点和关键点要把握到位,对学生已有知识掌握程度要了如指掌,要对需要展示的内容要确定准确,时间安排要事先有预算,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对课堂教学程序要合理设计,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精心设计,选择最节约时间的、效率最高的方案。促使学生为了实际而要而展示;为了说明原理而讲解,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演示,为了理解透彻、感悟当时场景而表演,为了求出真理而辩论;为了追求标准而演练。不应该为了预设的内容而进行表演,也不应该为了完成既定的程序而展示。
(3)加强教学反思:对于每一节课中的得失成败都要细心和认真的总结,将成功的做法要坚持下去,对存在的问题要耐心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想出解决的办法,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
(4)加强教学科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备课,集大家的智慧开展教学工作,考虑的内容就会全面,对重点的把握就会更准确,选择的切入点就会更科学,选择的内容就会更到位,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备课中的各项任务会使工作效率就会大提高。
(5)加强学生预习本和错题本的使用:对每一课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先预习,将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整理到预习本上,对不会的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清楚,对于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复习题要让学生直接做到预习本上,当做作业来完成,教师也可以当做学生的作业来重点检查这个内容,并进行批注。错题本是学生将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错因,矫正答案,拓展延伸,并适当对错因归类,反思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修正自己不良的学习方法。可以将两个本合起来用,要让学生十分重视这个工作,要用双色笔来写,以强调重点,突出错点。
2、学生在展示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展示时始终存在语言不到位,自信心不强,讲解方法不当,试题研究不透,内容理解不够深刻,小组配合不到位,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其他组不专心听讲的问题,讨论时不参与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在展示学习中的质量和效率,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解决策略:
(1)自信的口号:上课前要让学生大声喊自己组的口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展示的意识,激发展示的激情,培养展示的兴趣。
(2)各科共同努力:学生的讲解能力,说话能力,学习能力都需要训练才能不断提高的,在一个班级只有一两个学科使用,学生由于锻炼的少,所以对这种教学方法短时间内不是很适应,如果各学科都使用,一天所有的课都这样上,学生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找到展示的感觉,能力当然会提升的很快。
(3)建立评价办法和奖励措施:评价的主要功能就是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该制定一套班级学生发言的评价办法,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积分不同,在适当的时候应该总结,任课教师坐在一起讨论每位同学的发言状态和积极性,并进行表奖,对于不爱发言的及时了解情况,进行疏导工作。
(4)要求下位围圈听讲:原来我们始终强调学生要专心听讲,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后,发现有的学生为了自己更好的展示,在别人开始展示时,还在用心的准备自己的内容,别人的根本不听,有的组由于离黑板较远,回答时抢不上,所以,听起来也就没有兴趣了。所以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展示时一定要让学生下位,围成圈去听,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专注,形成学习的氛围,围的时候也要排一下位置,几次以后学生就能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老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提醒和要求。
(5)做好培训工作、讲清道理: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培训好学生,我们为什么这样讲,这样听,该怎么讲,怎么展示更合理,效果最好。让逐步培训学生展示和讲解的技巧,明白展示的好处,这样随着展示次数的增多,技巧的熟练,感悟到这样做的好处,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这种教学模式中来。(6)帮助协调好关系处理好组内矛盾: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中,小组人员关系中,肯定会有一些摩擦,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老师要敏锐的观察到这些矛盾和一些现象,及时调节和开导,适时调整小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各小组工作和关系才能形成最佳组合,学习才能进入到最好的一个状态,但也要在一段时间内调整一下组员。
(7)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辅导工作:在一个班级里,无论怎样组合和帮扶,总会有一些个性的学生和特殊的学生,这些学生就要老师们亲自下手,参与小组的管理,也有必要给老师成立个学习小组,成员不要太多,两三位就可以了,上课时单独指导一下,课下疏导和辅导一下,做得好点了,再分回到原组。(8)有计划的做好每个组的展示指导工作:结合一学期的课时情况和每个学习小组的状态,在每一节展示课中,要确定一个展示中心,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重点指导这个组的展示,帮助他们备课,设计展示环节,研究展示方案,让他们在展示中有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是展示最到位、最精彩的一个组,这也是给其他组做样子和示范,开拓他们的展示思路和方法,随着展示的深入学生的展示当然也就越来越精彩了。
3、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缺乏组织的问题:由于小组长比较软弱,对成员管不了,又缺乏主见,组内很难达成共识,分工不明确,合作不到位,造成组内学习效率低下;合作中学习质量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视野都是有限的,学生获取资源的条件也有限,所以学生会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困难,很难有深刻到位的见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学生学习不到位,教师就得进一步引导和讲解,因为对知识的重复学习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浪费时间。合作学习中辅导的问题:在学习中因为展示的原因,涉及到对小组的评价,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了完成展示任务,有时会让“差生”完成最简单甚至是没有
知识含量的任务;也难免会直接告诉答案,让学生“学舌”做秀;也会存在因辅导起来很困难,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知识负积累很多,学习能力很低,学习习惯又很不好(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会很差),对他们的辅导就会越来越困难,时间长了负责的学生会失去耐心,对他们的态度也越来越差,更会造成学生间的矛盾和这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对管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
解决策略:
1、选好小组长,指导调配好组内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做好培训工作,每经过一段时间对组内成员进行一次调整工作,及时处理好组内矛盾,指导他们如何配合。
2、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和学习关键点,以及学习中会用到以前的哪些知识,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做好个别学生的指导工作和学习方法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标注清楚,布置的学习任务要分出层次,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难度,并且规定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事先计算好),要准备好预习效果练习题,以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然后再让学生组内讨论解决个人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拿到全班来讨论解决。这样学习中学生和老师的目的性都很强,讨论解决的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展示时任务就会很集中效率也就提高了。
3、加强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工作,在评价时,如果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提出较好的问题和在学习中有较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和量化分值时要高一点。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解决了较难的问题也可以给较高的分数。同时要加强个别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让他们能及时跟上学习进度。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以上是我一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中的一点体会,可能很片面,解决方法也很不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反思,研究解决的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创造出能够充分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模式。